1. 食用油的製作方法
自己如果有相應的設備室可以製作的。
大豆和花生都是富含脂肪的油料作物。脂肪存在於這兩種作物的種子細胞內,需要通過一定的壓力破壞細胞,將脂肪從中擠出。也就是所說的榨油。
為了出油率高,種子需要進行翻炒,以破壞蛋白質與油脂的結合,讓後再榨油機的作用下(現代化工廠一般使用溶劑浸出,也就是用一種油性的溶劑把脂肪萃取出來,得到更高的出油率)將食用油壓出。
壓出的食用油再進行精煉,就可以食用了。
2. 植物油是怎麼製作出來的
1.冷壓
採收清洗烘培冷壓(冷壓橄欖油、花生油、芝麻油和茶油)。
2.精製
採收清洗薄片化學溶劑萃取蒸餾去膠質精製(精製椰子油、大豆油、玉米油和菜子油)。
3.氫化
採收清洗薄片化學溶劑萃取蒸餾去膠質精製漂白除味加防腐劑氫化(氫化棕櫚油、人造奶油和酥油)。
所謂「氫化」,就是把植物油變成反式脂肪酸的過程,大家經常吃的「人造奶油」,就是氫化過的油。
人造奶油的製作方法,是在每個植物油分子里加兩個氫原子,使原本順式脂肪酸變成反式脂肪酸。反式脂肪酸由於分子的極性較大,油分子之間的互相吸引力較強,所以在常溫下(25℃)是固態,相當穩定。而原本的大豆油和玉米油這些植物油,在常溫下比較不穩定,呈液態。這就像變魔術一樣,液態的植物油,加了兩個氫之後,就變成固態的氫化植物油,然後再加點調味料、人工香料與色素,味道和模樣就跟奶油一樣了。
3. 請問花生油是怎麼做出來的
花生油製作流程:
1、篩選,先用簸箕簸出花生碎殼和柴草等,然後用圓羅篩去石塊、土屑和鐵類等雜物。
2、碾坯,用石碾將花生仁碾碎,碾時花生仁不要鋪得過厚,以免碾坯不均勻。
3、蒸坯,用鐵鍋籠屜,待水燒開後將碾好後的生坯均勻平鋪其上。
4、裝垛,蒸好後的坯子即為熟坯,迅速包餅裝垛,包餅可採用單圈,餅圈上下口要對齊,鋪草要均勻,熟坯裝好後要壓實踩平,使中間略高。
5、頭道壓榨,人力螺旋榨要放在保溫的房間內,餅裝好後要立即壓榨,要步步壓緊,輕壓勤壓,一般達到出油90%左右時,拆榨,卸餅,並用彎刀颳去餅邊。
6、粉碎壓坯,將颳去餅邊的頭道餅用石碾進行粉碎,使通過3目的篩子,直至全部篩過為止。
7、毛油合並過濾,濾後的花生油即可食用。濾渣可摻入生坯中重復進行壓榨。
(3)食用油製作方法擴展閱讀:
花生油在一般貯藏條件下,會發生自動氧化酸敗的過程,自動氧化過程與季節有關,如果開始貯藏在冬季,低溫能有效地延緩解脂酶和氧的作風,隨著季節的變動、溫度的上升,一方面由於解脂酶作用,使油脂水解,酸值增高,另一方面空氣中氧的浸入,會促使油脂氧化形成氫過氧化物。
進入夏季室溫和庫罐溫度超過30℃,如果存放於露天油罐或、露天堆場,每天受到陽光的曝曬,在這種情況下,環境因子會促使油脂的氧化過程加速。當超過50℃的輻射溫度時,過氧化物和氫過氧化物,將進一步分解,使貯藏的油脂酸敗。
4. 食用油怎麼提煉出來的
目前有壓榨與浸出兩種基本工藝。
壓榨法利用施加物理壓力把油脂從油料中分離出來,來源於傳統
作坊的制油方法,現在的壓榨法已經是工業化的作業。壓榨法由於不涉
及添加任何化學物質,榨出的油各種成分保持較為完整,但缺點是出油
率低。
相對於壓榨法這種非常古老的生產方法,浸出法選用符合國家相關
標準的溶劑,利用油脂與所選定溶劑的互溶性質,通過溶劑與處理過的
固體油料中的油脂接觸而將其萃取溶解出來,並用嚴格的工藝脫除油脂
中的溶劑。
與壓榨法相比,浸出法制油粕中殘油少,出油率高;加工成本低、
生產條件良好;油料資源得到了充分的利用。
(4)食用油製作方法擴展閱讀
古代人提取食用油方法
動物油脂,這是最開始獲取食用油的辦法,從動物的脂肪里提取,基本都是牛油、羊油、豬油這幾種最為常見。
植物油脂,這種用植物油料作物榨取油料的辦法在我國歷史最為悠久,春秋時期五穀之一的菽就是主要的油料作物,還有漢朝時期天下大都用芝麻榨油,因為這種油料作物出油率高,因此被喜愛。
植物油中花生油是出現最晚的,也是現在植物油中運用最多的一種食用油,清檀萃《填海虞衡志》中開始出現花生油:落花生為南果中第一,以其資於民間者最廣「。
5. 求食用油生產工藝流程
一、浸出工藝:
1、 浸出工藝是將油料破碎後,用化學溶劑(6號氫汽油)充分浸泡提取油脂,然後通過蒸餾將溶劑油(6號氫汽油)分離回收得到的毛油脂。油脂的精煉和脫臭可去掉毛油的難聞氣味,還能去掉某些有毒物質。但在去除雜質時,生物活性物質也損失了。
2、 浸出工藝流程:油料破碎——化學浸出——高溫分離——高溫精煉(脫膠、脫酸、脫
色、脫臭、脫蠟)——添加防腐劑——成品油
二、壓榨工藝
1、 壓榨工藝特指純物理壓榨,它是在對油脂原料進行嚴格篩選後,再對原料進行特定溫度的蒸炒,讓出油率保持最高,用螺旋壓榨機榨出油脂,再用特殊纖維網過濾得到成品油。該方法生產的油安全、衛生、無污染、無溶劑殘留,完全保障油品的營養成分不被破壞。
2、 壓榨工藝流程:油料精選——油料加溫——壓榨——沉澱過濾——初榨油
拓展資料:
食用油也稱為「食油」,是指在製作食品過程中使用的,動物或者植物油脂。常溫下為液態。 由於原料來源、加工工藝以及品質等原因。
常見的食用油多為植物油脂,包括粟米油、菜籽油、花生油、火麻油、玉米油、橄欖油、山茶油、棕櫚油、芥花子油、葵花子油、大豆油、芝麻油、亞麻籽油(胡麻油)、葡萄籽油、核桃油、牡丹籽油等等。
食用油的保存方法:
食用植物油有「四怕」:一怕直射光,二怕空氣,三怕高溫,四怕進水。因此,保存食用油要避光、密封、低溫、防水。
巧藏3種食用油
花生油、豬油、小磨香油的貯藏方式:
花生油
將花生油或豆油入鍋加熱,放入少許花椒、茴香,待油冷後,倒進搪瓷或瓷製容器中存放。這樣,油可以較久存放而不變質,做菜用時味道也特別香。
豬油
豬油熬好後,趁其未凝結時,加進一點白糖或食鹽,攪拌後密封,可較久存放而不變質。
小磨香油
小磨香油在貯存過程中易酸敗、失香。現介紹以下方法:把香油裝進一小口玻璃瓶內,每500克油加入精鹽1克,然後將瓶口塞緊,不斷地搖動,使食鹽溶化,放在暗處3日左右,再將沉澱後的香油倒入洗凈的棕色玻璃瓶中,擰緊瓶蓋,置於避光處保存,隨吃隨取。要注意的是,裝油的瓶子切勿用橡皮等有異味的瓶塞。
6. 油如何製作
現在的食用油基本分為兩種提取方法,物理壓榨和化學浸出。
一:浸出法
浸出法取油是應用固-液萃取的原理,選用某種能夠溶解油脂的有機溶劑,經過對油料的噴淋和浸泡作用,使油料中的油脂被萃取出來的一種取油方法。
浸出法取油的基本過程是把油料料坯、預榨餅或膨化料胚浸於選定的溶劑中,使油脂溶解在溶劑中形成混合油,然後將混合油與浸出後的固體粕分離。對混合油進行蒸發和汽提,使溶劑汽化與油脂分離,從而獲得浸出毛油。然後經過脫酸,脫膠,脫臭(xiu)等處理,得到符合國家一、二、三和四等級標準的食用油。
經過浸出法提取的是精煉油,油比較清,但是香味較淡,有些營養成分在精煉過程中流失。
二,物理壓榨法
壓榨取油的過程,就是藉助機械外力的作用,將油脂從榨料中擠壓出來的過程。在壓榨過程中,主要發生的是物理變化,如物料變形、油脂分離、摩擦發熱、水分蒸發等。但由於溫度、水分、微生物等的影響,同時也會產生某些生物化學方面的變化,如蛋白質變性、酶的鈍化和破壞、某些物質的結合等。壓榨時,榨料粒子在壓力作用下內外表面相互擠緊,致使其液體部分和凝膠部分分別產生兩個不同過程,即油脂從榨料空隙中被擠壓出來及榨料粒子變形形成堅硬的油餅。
目前基本上分為螺旋榨油機和液壓榨油機,根據原料不同適用的壓榨工藝和設備也不同。和浸出制油相比,物理壓榨產量較低,價格較高,油比較香醇,相對應的營養流失也比較少。
7. 食用油的製作方法
冷壓(壓榨油)採收→清洗→烘培→冷壓》植物纖維過濾(冷壓橄欖油、花生油、芝麻油和茶油)。
2.精製 (浸出油) 採收→清洗→薄片→化學溶劑萃取→蒸餾→去膠質→精製(一般像精製椰子油、大豆油、玉米油和菜子油)。
3.氫化 採收→清洗→薄片→化學溶劑萃取→蒸餾→去膠質→精製→漂白→除味→加防腐劑→氫化(氫化棕櫚lv油、人造奶油和酥油)。
所謂氫化,就是在每個植物油分子里加兩個氫原子,使原本順式脂肪酸變成反式脂肪酸。變成常溫下(25℃)是固態,相當穩定。反式脂肪酸對人體相當有害!
8. 花生油的做法 花生油的製作方法
1、食材:花生1000克,榨油機1台。
2、榨油機提前預熱30分鍾左右,把花生米挑選出發芽和壞的。
3、烤箱預熱160度,把處理好的花生米放在烤盤上面,鋪上一層,放入烤箱烤7-10分鍾,主要是去掉花生中的水份,喜歡濃香的多烤一會,不要烤過火啊,會不出油的。
4、榨油機預熱後,趁熱倒進榨油機的油料漏斗。
5、按下榨油機的啟動開關,開始榨油,油渣先出來,金黃的油從另一個出口流出來了。
6、倒入容器裡面,剛剛榨出來的油會比較渾濁,需要靜置8小時以上。
7、靜置後,把上面清澈的油倒入玻璃瓶中即可。1000克花生米出油400克。花生可以炒,也可以微波爐加熱,千萬的不要過火,不要很熟的,太熟就會花生會很粉,出油率會降低的,只要半熟的樣子就行了,花生油一次不要榨的太多,2周榨油一次就可以了,這樣可以吃到新鮮的花生油。
9. 食用油是怎麼榨出來的比如花生油啊橄欖油啊!
食用油提取方式一共有三種,榨油,預榨浸出,直接浸出;其中榨油分為冷榨和熱榨兩種;
平時吃的多為壓榨熱榨油,以花生油為例子;
花生油成套設備生產線主要是由預處理設備、榨油設備、精煉設備、灌裝設備組成的
預處理設備包括:篩選機、脫殼機、破碎機、炒鍋、浸出設備等。所有這些都需要在壓榨花生仁之前使用。
榨油工段使用的主要設備是螺旋榨油機或液壓榨油機,一般選用產能比較大的螺旋榨油機。
精煉部分主要用於進一步加工壓榨或浸出的花生油(毛油)。
花生油生產線設備工藝流程
一,花生預處理工段和榨油工段(熱榨)
花生→清理去雜→篩選→剝殼→蒸炒→壓榨→過濾→壓榨花生仁
二,花生油精煉和灌裝工藝
花生毛油→脫酸→脫膠→水洗→乾燥→脫色→脫臭→灌裝
10. 食用油怎樣製作
投料。水化。脫膠。脫雜。乾燥。脫色。過濾。脫臭。養晶。脫脂。脫蠟。產品。(1)國內菜籽食用油的加工與利用。
A.預榨菜油精煉二級食用油工藝流程:毛油→過濾→水化脫磷→真空乾燥→成品油。
B.浸出菜籽油精煉二級食用油工藝流程:浸出菜油→水化(或鹼煉)→脫溶→成品油。
C.預榨菜油精煉一級食用油工藝流程:毛油過濾→鹼煉→水洗→脫色→脫臭→成品油。
D.浸出菜籽油精煉成精製菜籽油即色拉油工藝流程為:浸出毛油→水化→鹼煉→水洗→脫色→脫臭→過濾→成品油。
(2)加拿大低芥酸菜籽油的加工與利用。
A.色拉油生產工藝: 脫酸:通過蒸汽或熱水,使油脂水化,然後除去雜質,即將蒸汽導入油脂,游離脂肪酸隨蒸汽被蒸餾出來,經冷凝後除去;或者讓熱水與油脂混合乳化,澄清後以離心機除去磷脂、游離脂肪酸和植物粘液等物質。然後真空乾燥,所得產品稱為粗油。 鹼煉:通過鹼煉,可進一步脫去大部分游離脂肪酸、磷脂、色素、鐵與銅離子及一些含硫化合物。先加0.02%~0.5%的磷酸在圓柱形鐵鍋中,60~90℃下處理15—30分鍾,再加油量1%~3%的8%~12%濃度的氫氧化鈉(燒鹼)經10~30分鍾的皂化,由於皂化物比重大沉入鍋底,放出後稱為皂腳;然後在65℃下用水或稀酸洗滌2次,放去水液,再在114℃下加熱除去水分,乾燥後貯入油櫃。 氫化:採用選擇性氫化法(溫度200℃、壓力41.37千帕)或非選擇性氫化法(溫度135℃、壓力413.69千帕)處理時,在蛇管氫化鍋中加入0.01%~0.2%的甲酸鎳或碳酸鎳,以促進油脂中的不飽和脂肪酸加氫而成飽和脂肪酸,使順式脂肪酸變為反式異構體,以增加油脂的硬化程度和抗氧化力,並改進油脂香味。如果採用一種叫考夫曼的氫化裝置,則可以低於100℃溫度下進行,加入40%的Miscella(一種油溶劑混合物),油連續通過催化劑(鎳),也可完成氫化過程。油脂中只有少量油酸存在,對油脂品質有所改進。 酯化:這一工序系在95~135℃溫度下加熱約2小時,也可在有催化劑(0.1%~0.5%的甲醇鈉或乙醇鈉,也可用鉀鈉合金)存在的低溫(32~38℃)下進行;用水洗滌除去催化劑,通過油脂分子內外的相互酯化,使三油精和三硬酯精形成6種不同的甘油三酯,從而增加油脂的塑性,低熔點的脂變為高熔點的脂,這樣便於製造固化的人造奶油。 脫臭:為脫除有氣味的黃色物質,如游離脂肪酸、醛、酮和葡萄糖芥苷分解的含硫化合物,應在高溫(240~270℃)和加壓(5.07千帕的絕對壓力)的真實罐中進行蒸餾,經冷卻後加入0.005%~0.01%的檸檬酸,以防止氧化。
B.起酥油的製取工藝:主要步驟是速凍,即以色拉油為原料,在附有可充瓦斯氣的裝置中,使油於2~5℃下進行冷凍,甘油三酯便大量形成晶體,過濾除去,再加入少量防腐劑和抗起泡劑,便製成了半固體乳白色而有塑性的起酥油。一般起酥油在10~16℃溫度下,能保持不硬不脆,在33~34℃時保證不軟不液化,是製造糕點、麵包和人造奶油的原料;一般每1千克起酥油需要1.2千克菜籽油來精製。
C. 人造奶油的製取工藝:以80%的起酥油加20%的其他輔料,如發酵脫酯牛乳、乳製品以及少量的乳化劑、食鹽、香料、色素、防腐劑以及其他添加劑,便製成人造奶油。製作時先把油溶性成分加在油內,水溶性成分加在牛奶里,然後按規定比例送去冷卻機中,使物料快速冷卻結晶,經過切塊和包裝即成成品。它與動物油相比,含膽固醇低,價格低廉,人造奶油是製造糕點、冷飲的重要原料。
D.調合油的製取工藝:將幾種不同的食用油按一定的比例混合而成,沒有化學反應過程,它的脂肪酸組成較為合理。從食品營養的角度看,任何一種植物油的營養價值都不是十全十美的。比較合理的油的脂肪組成中,棕櫚酸、油酸、亞油酸的比例最好接近1:1:1,只有調合油才能達到這個要求,故又稱之為健康油。如果把菜籽油與米糠油或紅花油等,按1:1比例調合,其亞油酸含量將提高2~3倍,芥酸含量將降低50%。日本用70%的米糠油和30%的紅花油製成的調合油,經試驗測定,膽固醇可降低26%;用85%米糠油和15%紅花油製成的調合油,可降低膽固醇19%。這樣可以提高菜籽油的營養價值,擴大菜籽油的利用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