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癌症篩查會有哪些手段
觀察、觸摸檢查
如通過皮膚的觀察進行皮膚癌、黑色素瘤的早期鑒別;通過指檢進行肛門觸檢,從而進行早期結直腸癌的觀測。
造影檢查(鏡檢)
乳腺癌:乳腺X射線檢測、乳腺成像篩查實驗、乳腺MRI等;
結直腸癌:腸鏡檢查(不僅能夠進行造影,還可以採集樣品進行活檢分析)、CT造影檢查等;
肺癌:低劑量螺旋CT
更多詳情關注多睦健康
生化病理檢查
生物化學檢測方法主要通過癌症標記物或者早期癌組織病理切片進行篩查。如可以通過宮頸塗片,液體巴氏實驗等檢測宮頸癌、前列腺特異性抗原實驗檢測前列腺癌、甲胎蛋白檢測肝癌等。
基因篩查
現有的技術能夠通過一些生物化學方法從血細胞/糞便中提取出遺傳物質DNA。通過特定的測序方法,就可以得知具體的基因序列。採用基因篩查的方法,不僅可以對多種癌症易感基因進行分析,也能夠對特定的腫瘤標記基因進行分型從而開展靶向治療,如免疫療法PD-1等。
癌症篩查是早發現早治療癌症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癌症病人生存率的重要方法。但癌症篩查也存在假陽性,從而導致過度治療,還需要臨床醫生結合具體的症狀進行綜合分析判斷。
而國內因醫療技術及設備的限制,檢測結果不夠精準,無法診斷出早期微小的病變。
說到早期癌症篩查,日本在這樣一方面具有超前的觀念及先進的技術。從上世紀80年代起日本便制定防癌國策,積累了一整套防癌抗癌體系,他們的防癌篩查體檢除了能夠更加及時的發現常規疾病外,更重要的是:可以排查300多種早初期癌症,使得80%的癌症能夠及時得到發現,之後採取相應的治療措施,大多數可以治癒。
⑵ 請問目前癌症檢測的方法都有哪些
基因檢測是通過被檢測者外周靜脈血或其他組織細胞等,利用生物基因技術,通過特定設備及分子生物技術檢測方法、擴增受檢者基因信息後,對被檢測者細胞中的DNA分子信息作檢測,分析它所含有的基因類型和基因缺陷及其表達功能是否正常的一種方法。腫瘤患者的基因檢測的樣本可以是多樣的,可以是活檢後取得的病變組織樣本,也可以是血液、其他體液如胸腔、腹腔、心包腔積液、甚至是腦脊液等。常用方法包括組織/細胞活檢及液體活檢兩種。
⑶ 像癌症篩查常用哪些手段
癌症篩查26項價格與醫院地區有關,一般在3000到8000之間,沒有具體數值,癌症篩查體檢項目有:1、腫瘤指標:包括癌胚抗原、甲胎蛋白、糖類199、糖類125、糖類153、前列腺特異性抗原,這些指標升高,提示有癌症的可能。2、甲狀腺彩超(篩查甲狀腺癌)、乳腺彩超(篩查乳腺癌)。3、頭部ct(篩查頭部腫瘤),胸部ct(篩查肺癌、食管癌),腹部ct(篩查肝癌、膽囊癌、胰腺癌、腎癌、卵巢癌、子宮癌)。4、胃腸鏡(篩查胃癌、結腸癌、直腸癌)。5、女性還要查宮頸塗片(篩查宮頸癌、子宮內膜癌)。這些檢查可以篩查人體最常見多發的癌症。
⑷ 癌症早期篩查的方式有哪些
1.痰液細胞學檢查:塗片找脫落的肺癌細胞。
2.胸部低劑量CT照片:排除肺癌的可能性。
3.直腸指檢和盆腔檢查:排除婦科癌症和直腸癌。
4.乙狀結腸鏡檢查:50歲以上,有親屬患腸癌的最好40歲就開始。
5.大便潛血試驗: 每天收集一次標本(兩份),連續3天。試驗結果陽性者,應進一步做腸鏡檢查。
6.宮頸刮片細胞學檢查。
7.前列腺癌:包括直腸指檢、血清前列腺特異性抗原(PSA)測定和直腸超聲檢查。
8.乳腺鉬靶照相:40歲每年一次鉬靶結合B超的篩查,35歲以下年輕女性更應首選B超。35~40歲期間應做一次基礎乳腺攝影,以作日後對照。乳腺自我檢查,每月做一次。
9.腫瘤標志物:靜脈血,有目標再查。
10.B超:腹部、盆腔、乳腺、甲狀腺等。
望採納。
⑸ 一些常見癌症的早期症狀和篩查方法是什麼,可以講講嗎
一些常見癌症的早期症狀和篩查方法,可以講講嗎?
大家好,很多人在面對癌症的時候,會感到很恐懼,但是你有沒有想過,這個癌症它也不是一天兩天就形成的,它是需要一段時間積累的,很多人就忽視了早期的一些症狀,而導致了病情的惡化,那麼要想避免這樣的事情發生,我們就必須要了解一些早期癌症的一些症狀,癌症高危人群要積極做癌症的篩查,做到盡早發現,盡早治療。我們來了解一下常見的癌症早期都有哪些信號。
第三,食管癌,就是做內鏡檢查,篩查食管最好的方法呢就是內鏡檢查,還要結合食管黏膜的碘染色進行經查,如果懷疑有病變需要做病理切片來確定是否有惡變。
⑹ 常見癌症的體檢篩查方法,醫生一次性說清:體檢不走彎路
過去,人們只知道吃暖和穿暖,但隨著生活條件越來越好,人們越來越注重 養生 ,壽命也越來越長。然而,隨著年齡的增長, 癌症的發病率繼續增加 。因此,很多人都會經常體檢,每年都會去醫院進行定期檢查。但是體檢真的有用嗎?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聽到一些人談論:某某每年定期檢查,平日定期鍛煉,注意 健康 飲食。為什麼她現在得了癌症。看來定期檢查不是很有用, 但是體檢真的沒用嗎 ?下面給大家介紹幾種常見的癌症篩查方法。相信看完之後,你就知道該做什麼了。
21世紀,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 健康 的身體對每個人的生活質量都非常重要 ;再加上剛剛過去的疫情,我們深刻地發現,傳統的 健康 理念是「沒病就是 健康 」,現代人的 健康 理念是整體 健康 , 健康 是人生的第一財富。
然而,雖然大家都知道 健康 的重要性,但似乎大家還是沒有充分認識到定期體檢的必要性;在體檢方面, 大家還是保持著固有的想法:生病後去醫院治療, 無需定期體檢認為這是浪費錢。很多疾病在早期沒有明顯的症狀,甚至沒有症狀,所以當出現症狀再去醫院治療時,往往會延誤最佳治療期。
說這么多,並不是為了嚇那些不願意體檢的人,我們經常會在電視的新聞報道中看到年輕人猝死的發病率變得越來越高,他們有時胸痛心慌, 但是這些身體發出的信號許多人並沒有真正的在意 ,他們又怎麼會去醫院做相應的檢查措施呢?
所以,當我們感覺到身體不適的時候,我們就應該及時的去醫院做檢查, 而不是說抱有僥幸心理繼續的透支身體 ,所以即使我們平日里工作再忙碌,我們也要定時的去醫院檢查身體。
現在年輕人患癌的發病率越來越高,他們平日里經常忙於工作,定期檢查並不在意, 所以當患病的時候並沒有及早的發現疾病而耽誤了最佳治療期間 。
身體是革命的本錢 ,即使是億萬富翁,如果身體垮掉,那麼掙再多的錢也是無用途,因此不要把忙當借口就不注重自己的身體 健康 ,這也是為什麼會一直強調全面體檢的重要性。
疾病就像是一顆定時炸彈潛伏在我們的身體里,只有定期去醫院做全面篩查及早的發現干預,才能將病情打敗,擁有 健康 的身體。 許多人意識不到體檢的重要性 ,下面是總結的幾條關於體檢的重要性,希望大家能銘記於心。
體檢並不是走過場,而且讓我們可以對我們的身體狀況有個清晰的了解, 許多患惡性腫瘤的病人在初期都沒有發現自己的身體有異樣 ,而且去做體檢或者看其他疾病的時候才被診斷出來。
因此, 及早的預防疾病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通過檢查及時發現疾病,才能盡早的消除疾病對身體的危害,從源頭進行控制,才能避免病情惡化的危害。
據2020年全球患癌統計數據分析,全球在2020年新發的癌症病例就有1929萬例,中國佔475萬人,佔全球23.7%, 大部分原因可能與中國的文化,飲食習慣以有關 。
據國家統計數據顯示,新發排名前十的病例分別是: 肺癌,結直腸癌,胃癌,乳腺癌,肝癌,食管癌,甲狀腺癌,胰腺癌,前列腺癌,宮頸癌 。這十種癌症佔新發癌症病例的一大半,不分性別。最常見的癌症是肺癌、胃癌、結直腸癌、肝癌、食管癌、甲狀腺癌、胰腺癌,男性容易患上前列腺癌,女性容易患上乳腺癌、宮頸癌。
據統計死亡最高的癌症分別是: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結直腸癌、胰腺癌、乳腺癌、白血病、宮頸癌。通過數據,清晰的發現不管是常見的新發的癌症還是死亡率高的癌症, 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結直腸癌、胰腺癌、乳腺癌、宮頸癌 都包含在內。
就拿甲狀腺癌來講,雖然發病率很高但是死亡率低,一般的甲狀腺癌都是可以醫治的,因此不要感覺患癌就沒有希望可言,有些癌症在及早發現及時治療是可以痊癒的,比如白血病發病率非常低,但是一旦患上白血病死亡率就極高,所以不要認為癌症是不可醫治的, 只有定期做全面篩查,發現疾病才能及時的干預治療。
(1) 首先是肺癌 ,肺癌一直位居榜首,所以肺 癌的篩查至關重要 。常規篩查肺癌檢查是胸部X光檢查,胸部X光很便宜,大約100元。
但胸部X光檢查不容易發現早期肺癌,容易錯過誤診。
所以真正肺癌檢查應該做胸部CT ,胸部CT的種類很多,包括目前許多人推薦的低劑量CT,認為輻射越少越安全越好。但其實很多醫院不做低劑量CT,直接做常規的普通CT掃,價格是上百元,400-700元都有,而且各個地方都不一樣。
如果平胸部CT掃描發現問題,可以進行進一步的CT增強掃描。但 對於肺癌的篩查,一次平胸部CT掃描就足夠了 ,幾百元就可以完成。40歲以上的人一年可以做一次,輻射量不大,如果以前沒有發現問題,現在才發現問題,一般是早期,所以治療的成功率要高得多。
結直腸癌是胃腸道的常見腫瘤,在2020年的新病例中排名第二, 發病率在41至65歲的人群中最高。
如果你想及早發現結直腸癌, 只有一種有效的方法,就是進行結腸鏡檢查。 通過觀察糞便中是否有血液,便秘等都是不準確和容易誤診的,一旦有疑問,就必須進行結腸鏡檢查。因為有些癌症在早期沒有明顯的症狀,不知道沒有結腸鏡檢查是否有問題。
(3)胃癌,胃癌不用說,我們都知道,要胃鏡才能檢查清楚,胃鏡檢查直接從口腔進入,深入胃粘膜,為了看是否有潰瘍是否是癌性的, 普通肝膽胰腺和脾臟超聲是沒有辦法判斷是否有胃癌的 ,不要以為做內臟彩超就可以放鬆,必須進行胃鏡檢查。
談到胃癌,我們一起說說食道癌 。因為食道癌的發現也是通過胃鏡檢查證實的,做胃鏡檢查時,我們能看到食道,胃和十二指腸,胃鏡檢查的價格與結腸鏡檢查沒有太大區別, 最好在40歲以上做一次 。
如果有高危因素(如家裡有胃癌親戚,有胃炎,胃痛等),則更建議做。如果你第一次做,發現它很乾凈,那麼在3-5年內再做第二次,並不需要每年都這樣做。 如果發現問題,請根據醫生的建議復查。
(4)乳腺癌,這基本上是一種只有女性才有的癌症, 男性也會有,但很少見 ,所以沒有人會去檢查男人,基本都是女性,價格也差不多,大概300元左右。
乳腺癌的 高發病率在45-50歲之間 ,但從20歲開始逐漸增加,20歲以下很少見。對於35歲以上的女性,最好每年做一次,沒有高危情況,也可以每2年做一次。
(5)肝癌,肝癌最常見的病因是 乙型肝炎、丙型肝炎、酒精性肝炎 ,如果沒有這樣的因素,患肝癌的可能性比較低,所以肝炎患者一定要好好治療。
肝癌的篩查方法其實比較簡單,做一個腹部超聲就可以了, 直接看肝臟、膽囊、胰腺和脾臟 ,現在超聲波也非常靈敏,只要有肝癌,哪怕是肝癌比較小,彩超也可以發現。
患有乙型肝炎、丙型肝炎、酒精性肝等患者,每年一次彩超檢查肝臟 ,沒有這些疾病,但最好每年也做一次,畢竟彩超不貴,沒有不適,做起來也沒有害處。彩超一次大約100-200元。
胰腺癌篩查最好做腹部CT ,這樣可以看得更清楚。CT的價格也是幾百元。每年做一次CT會有所幫助,但胰腺癌進展非常快。
(8) 前列腺癌是老年男性常見的腫瘤 ,在年輕人和中年人中很少見。但是,從篩查的角度來看,操作起來比較容易,因為每年做一次彩超,可以同時做腹部、尿路和甲狀腺的彩超,可以看到前列腺和膀胱,成本相對便宜。
但彩超發現早期前列腺癌不是很好,最好做CT或MRI,這是比較昂貴的。因為老年男性非常普遍, 中年男性並沒必要必須每年檢查一次 。
(9)宮頸癌,這是婦科腫瘤。建議有性生活的女性,最好每年做一次TCT和HPV檢查,可以及早發現病變,如果連續幾年正常, 那麼後期篩查時間可以延長到2-3年 ,一次也是幾百元。
別以為只有中年女性才得宮頸癌, 30歲甚至20歲的宮頸癌也都存在 ,因此,每年進行體檢時,應進行婦科檢查,也可以進行經陰道超聲檢查。
現在我們有了HPV疫苗,符合條件的女性盡可能多地接種疫苗。
綜上所述,為了盡快發現盡快治療這些常見的癌症, 如果今年還沒有做過體檢 ,而且今年已經40多歲了,那麼建議你去醫院做這些項目:胸部CT、腹部超聲(或直接腹部CT)、甲狀腺和乳房超聲、胃鏡檢查、結腸鏡檢查、婦科檢查(女性)這是一項輔助檢查,費用約為4000-5000。
如果你去年做了胃鏡結腸鏡檢查 ,你今年就不想做,成本幾乎可以減半。要做一個尿常規,可以看看是否有紅細胞,這對尿路出血判斷、結石或腫瘤篩查有幫助。
糞便也可以留看是否有隱血, 這對判斷是否存在結直腸癌具有一定的意義 。整體來看,第一次體檢的費用會更高,到5000元左右。第二次可能3000元就可以做到,便宜很多。
健康 對人來說是最重要的 ,一個人如果身體都垮掉了,那麼他做什麼事情都會寸步難行。所以每個人都應該注重自己的 健康 ,不要認為平日里身體硬朗就可以不用定期做體檢,這樣你就是在傷害你自己。
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對我們的身體負責 ,定期檢查身體,有一個 健康 的身體比什麼都重要,只有身體無病才可以做更多的事情,因此,每一個人都要學會重視自己的身體,有了好的身體比什麼都值得。
⑺ 腸癌檢測的方法有哪些都有什麼優缺點
大腸癌症這種大家都是比較了解的,因為它的發病率非常高,而且治療的預後效果也不好,不過如果在早期可以盡快發現疾病,治癒率還是比較高的,所以大家要了解一下大腸癌的檢查方式,這樣就可以合理篩查疾病,下面一起來了解檢查大腸癌的方法。
1、腸鏡檢查:這是檢查大腸癌的常用方法,如果屬於高危的人群,一般醫生都會建議每年進行一次腸鏡檢查,雖然腸鏡檢查比較辛苦,但這是排除腸道疾病最有效的方法,即使不是高危人群,45歲以上的人最好每隔三年做一次腸鏡檢查,有便血的患者更加應該如此。
2、直腸指檢:這是排查大腸癌最簡便的方法,而且它沒有腸鏡那麼辛苦,如果患者的腫瘤位置較前,腫瘤比較大,通過指檢是可以檢查出來的,具體是否適合直腸指檢要根據患者的情況來決定。
3、大便潛血檢測:這個也是篩查大腸癌的常見方法,而且快捷簡單。主要是通過檢查患者的大便來確診,為了避免誤診,一般要進行三次的潛血檢測,這樣結果的准確性就會提高。
4、CEA檢測:也就是血清癌胚抗元檢測,也是檢測癌症的常用方法。雖然這種方法沒有特異性。也就是說檢測結果陽性的患者不一定是大腸癌,也可能是其它癌症,但是對於判斷大腸癌的療效或者有沒有復發,特別是肝轉移有很重要的意義。
檢查大腸癌的方法還有很多,B超、CT也是比較常用的,但這兩種檢測方法都不是很精確,患者如果出現了大腸癌的早期症狀,或者是大腸癌的高危人群,一定要聽從醫生的建議通過檢查進行確診,大腸癌只要在早期及時治療,一般是可以治癒的。
⑻ 癌症的早期篩查有哪些方式
不同部位,篩查的手段也有所不同:
常規篩查——血清腫瘤標志物檢查
血清腫瘤標志物是篩查早期腫瘤疾病的一個常規手段,通過抽血檢測血液中的各類腫瘤標志物可以是否升高,則可發現、鑒別各種惡性腫瘤。
乳腺癌篩查——乳腺彩超/乳腺鉬靶檢查
乳腺彩超和乳腺鉬靶主要是針對乳腺癌的篩查。乳腺超聲適合年輕女性,容易發現早期病灶,是年輕女性選擇的檢查方法;乳腺鉬靶檢查是目前公認乳腺癌臨床常規檢查和乳腺癌預防普查的好方法之一,可觀察到小於0.1毫米的微小鈣化點及鈣化簇,是早期發現,診斷乳腺癌有效且可靠的方式。
肺癌篩查——胸片、胸透、胸部CT
對於肺癌的早期篩查可以選擇進行胸部的影像學檢查,例如胸片、胸部CT等。
腸癌篩查——肛門指檢、腸鏡
對於直腸癌的早期篩查可以選擇進行肛門指診,能夠發現七成左右的低位直腸癌的病例;腸鏡可以直觀的觀察腸道內的情況,必要時還可以對腸道息肉進行活檢。
胃癌篩查——胃鏡
對於胃癌的早期篩查,通常是選用胃鏡的方式,可以發現胃部的粘膜病變、有無胃息肉、癌前病變等,對於可疑病灶,可以直接取活檢進行病理學的檢查。
宮頸癌篩查——HPV+TCT雙合診
HPV病毒是引起宮頸癌的重要因素之一,定期進行HPV病毒篩查可有效發現異常情況;TCT對細胞的宮頸癌檢出率為百分百,同時還能發現部分癌前病變,微生物感染如黴菌、滴蟲、病毒、衣原體等。
⑼ 診斷癌症常用的檢查手段有哪些
癌症的確診和治療應當到正規醫院的腫瘤專科或者專門的腫瘤醫院進行。診斷癌症主要通過以下途徑:①詳細詢問病史,進行全面的體格檢查,各種常規檢驗及具有一定特異性的化驗。如甲胎蛋白、癌胚抗原等。②體格檢查:由於約有75%的癌症發生在身體容易發現的部位。因此全面的體格檢查,包括望診、觸診、叩診、聽診等十分重要,常常能發現相當一部分腫瘤,並能對其性質做出初步的判斷。③影像學檢查:包括X線常規透視、拍片、各種造影、各種體層檢查;CT、ECT、核磁共振檢查;B型超聲檢查,核醫學檢查等。④病理學檢查:脫落細胞學檢查及活組織檢查。⑤內窺鏡檢查:食管鏡、纖維胃鏡及纖維結腸鏡、支氣管鏡、膀胱鏡等。⑥放射免疫學檢查:如甲胎蛋白測定、癌胚抗原檢測,EB病毒抗體檢測等。⑦醫用激光診斷。
⑽ 癌症檢查方法有哪些
首先是血液檢查,這種檢查非常方便,只要去檢驗科或者找病房護士抽幾管血,就可以等待結果出來,這是因為如果身體上長癌,癌細胞會向四周散發特定的分子,比如可以促進血管生長的因子(因為癌症組織也需要血管供給它營養物質)等,所以這些物質都叫做「腫瘤標志物」,下面的表格展示了常見的腫瘤標志物:
腫瘤標志物
相關腫瘤
腫瘤標志物
相關腫瘤
腫瘤標志物
相關腫瘤
AFP(甲胎蛋白)
肝細胞癌
CEA (癌胚抗原)
常見的癌症
CA125(癌抗原125)
卵巢癌
CA199(糖基抗原)
胰腺癌、膽管癌、結直腸癌
CA153
乳腺癌
CA724
胃癌
CA50
胰腺、結直腸癌
NSE
小細胞癌
PSA
前列腺癌
SCCA
宮頸鱗癌
CA242
胰腺癌、胃癌
CYFRA21-1
肺鱗癌、宮頸癌、食管癌
影像檢查,最常見的是X光照相,它成本低廉然,但提供的信息比較有限,CT是更常用的檢查手段,此外還有PET/CT檢查和磁共振成像,對於早期癌症篩查來說,CT、X片以及超聲最為常見,磁共振成像有自身的優勢,如在腦部檢查時可以提供豐富的信息,有助於醫生診斷。對於乳腺檢查,還有專門的鉬靶檢查成像。
內鏡檢查,如檢查腸胃的腸鏡、胃鏡,診斷鼻咽癌的鼻咽鏡等,內鏡可以直接觀察到人體內豐富的信息:形態、色澤、紋理。如果能發現病變,還可以同時採集某些組織,為進一步做病理活檢提供幫助,可以為臨床診斷提供更加准確的信息。
其他檢查,其他零零散散的檢查方法可以歸入此類,比如宮頸癌的細胞塗片檢查,直腸癌檢查的肛門指檢,新型的技術還有基因檢測,可以發現特定基因片段的突變情況。
上面只是說了早期發現癌症的手段,並非「方法」,因為CT和血檢只是檢查的工具,不是早期發現的策略。正如問題「在拳擊場上如何擊倒對手?」回答顯然不是「用拳頭」,而是「如何使用鉤拳,擺拳等拳法配合技巧抓住時機以取得勝利」,同樣的,人們最想要明白的是,什麼情況下「我去抽血化驗?」,什麼情況下「我去放射科拍一張CT片?」否則,身體沒有任何症狀,人們為什麼要無緣無故去做檢查呢?無論是時間還是金錢,看起來都不太劃算。
還有兩個值得我們注意的問題:一是癌症本身不是一種病,而是多種疾病的集合。因為不同人體器官產生的癌症性質不同,對於同一種病不同人產生的特徵也是不同的,所以早期癌症的檢測方法應隨部位的不同、病人的不同而進行調整,試圖用一種手段一勞永逸地發現所有早期癌症,是非常困難的,至少目前看來有相當長的路要走;二是以上的手段均無法100%確定「得癌」或者「不得癌」,因為醫學上有所謂「假陽性」和「假陰性」之說,即會出現這樣的情況:不是癌症的病人,被診斷成癌症了,或者反過來,本來出現了病變卻沒查出來,這些源於檢查手段的局限性。
正是一些檢查手段的「假陽性」和「假陰性」率較高,所以對於一些癌症檢測方法帶來的整體收益是否有利於病人,還存在一些爭議。假陽性是一種「過度診斷」,被誤診為癌症的病人會帶來疾病的重壓,親朋好友也會焦慮恐慌,進一步會導致更多的檢查,乃至侵襲性的治療,在《眾病之王:癌症傳》中有一個很好的比喻:蜘蛛耗盡體力來織出完美的網來捕獲空中的蒼蠅,如果網的密度增加,雖然捕獲蒼蠅的可能也會增加,但同樣,捕獲到空中的垃圾和碎屑的概率也會增加(假陽性),如果把網織得稀鬆一些,那麼會出現一些漏網的蒼蠅(假陰性)。
同時,就上面提及的檢查手段來說,血液檢查的准確性其實不高,因為很多癌症分子可以釋放的,我們體內正常的細胞也能釋放,所以就算是「腫瘤標志物」也有很高的錯誤率;對影像檢查來說,從CT影像上早期辨別癌症也是相當困難的工作,所以很多腫瘤臨床部門往往是多個醫生各自提出意見,共同下最後的診斷。國外曾經有研究得出的結論是乳腺癌早期鉬靶檢查,並沒有使病人的生存時間延長,反而大大了「致乳腺癌」的可能性,大量放射性檢查(如CT,PETCT)也對患病兒童的健康很不利,在患病兒童的癌症預後方面,復查頻率和劑量有嚴格的限制。
這樣說來,什麼樣的方法才能算早期發現癌症的方法呢?它至少要滿足以下幾個特性:
1.時效性。能把控時機,我們剛好能在癌前病變或者局部病灶時就能發現,不會在檢查時讓我們撲個空,不會讓我們發現已經很大或者轉移,就是提高醫療實踐中的「投入產出比」。一些早期的「體征」,如「長時間」的咳嗽和便血等,這樣的現象值得我們多加註意;女性朋友也可以對乳腺進行自檢,可以發現早期的包塊等;
2. 准確性。太高的「假陽性率」和「假陰性率」是無法接受的,這種方法應有令人滿意的准確度,否則會得不償失;
3. 經濟性。時間短,成本低,最好能讓我們自己在家裡測,國外很多城市已經實現家庭醫療的遠程數據分析,以減少交通支出,採集對象可以使用血液,這樣採集快速方便,一般影像設備都復雜精密,決定了其檢查費用很難降低。希望伴隨著基因檢測的普及化,相關檢測費用會降低。
根據以上的特性,我們可以歸納「早發現」的一些建議:
1. 正是因為血液檢查的不確定性,我們需要做動態監測,以減少「假陽性」和「假陰性」的可能;最好將自己之前的檢查資料留存,建立自己的健康資料庫,這樣通過「健康曲線」的走勢,我們會發現一些端倪;
2. 情況允許的條件下,建議做基因檢測,了解基因缺陷可能導致的癌症傾向,醫學上這叫做「易感基因」。有必要了解自己家裡的家族病史,如結直腸癌,現在已經有孕前基因檢測,據觀察,在家庭中如果父母患結腸息肉導致的結腸癌,那麼子女患上同類癌症的可能性高達50%;家族中姐妹患有乳腺癌,那麼其患乳腺癌的幾率會加倍;視網膜母細胞瘤大約有90%發生在3歲之前,有家族遺傳性,與遺傳缺陷有關系;
3. 建立符合經濟和時間要求的癌症篩查策略,對此請看下面的表格:
1次/年
<30歲
>30歲
>40歲
>50歲
男 性
直腸指檢
痰液細胞學檢查(肺癌)
胸部低劑量CT
乙狀結腸鏡檢查
大便潛血試驗
前列腺癌篩查(PSA,超聲)
女 性
宮頸刮片檢查
盆腔檢查
B超乳腺檢查
直腸指檢
鉬靶檢查結合超聲
乙狀結腸鏡檢查
大便潛血試驗
當然科研人員不會滿足於現有的手段,最新出現的一些技術給我們帶來新的曙光,如清華大學去年發現的新的腫瘤標志物Hsp90α(熱休克蛋白),對於早期肺癌的檢測會帶來幫助(注意,媒體據此解讀成「一滴血」檢測癌症是很不準確的)。美國的一個研究團隊最近設計了一個檢測早期癌症的原型機,通過特質的生物制劑與人體血液中一種特別的核苷酸序列反應,可以檢測一些早期的癌症;美國Google公司著名的前沿創新實驗室(GoogleX,曾設計出無人駕駛汽車,Google Class等產品)今年開始了一個新項目,利用納米粒子融入我們每個人的血液中,讓它無時不刻檢測我們的血液,也許不遠的將來,人們可以只是戴著一個監測腕帶,幫助我們早期發現癌症,提醒我們及時就醫。
最後值得一提的是,雖說早期發現可以提高癌症的治療療效,其實癌症預防是更加睿智的抗癌方法,舉例來說,煙草是避免癌症最大可以避免的因素,所以世界衛生組織提倡「無煙草運動」,因為煙草不僅僅與肺癌,還與食管癌、喉癌、口腔癌等密切相關,世界衛生組織估計煙草使用每年導致22%的癌症死亡,2004年,全球740癌症死亡者中,有160萬為煙草使用導致的,因此要是論效用,改善生活方式,積極預防是更加有效地抗癌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