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獸醫臨床上常用的麻醉葯有哪些能產生局部麻醉的方法有哪些
能使感覺消失,特別是痛覺消失的葯物稱為麻醉葯。麻醉葯根據作用及給葯方式的不同,可分為全身麻醉葯和局部麻醉葯。
全身麻醉葯被吸收後,作用於中樞神經系統,使機體功能受到抑制,引起意識、感覺和反射消失及骨骼肌鬆弛,但延髓生命中樞的功能仍然保持。全身麻醉葯的麻醉范圍廣,一般適用於大型手術。
全身麻醉葯包括吸入性全麻葯和非吸入性(靜脈)全麻葯。常用的吸入性全麻葯有氟烷(三氟溴氯乙烷)、麻醉乙醚、麻醉氯仿及氧化亞氮(一氧化二氮)等。常用的非吸入性(靜脈)全麻葯有鹽酸氯胺酮、戊巴比妥鈉、硫薩利妥鈉、硫噴妥鈉、水合氯醛、乙醇等。
局部麻醉葯是應用於局部,可逆性地阻斷神經末梢或神經乾的沖動傳導,使局部發生感覺和痛覺消失效果的葯物。其主要特點是不影響大腦意識、麻醉范圍小,多適用於小型手術。常用的局部麻醉葯有鹽酸普魯卡因(奴佛卡因)、鹽酸利多卡因、鹽酸辛可卡因、鹽酸丁卡因等。
為了增強麻醉葯的作用,減低毒性與副作用,擴大麻醉葯的應用范圍,常先後或同時應用幾種麻醉葯和麻醉輔助葯,如骨骼肌鬆弛劑、鎮痛劑以及氯丙嗪等。我們把這種聯合用葯的麻醉方法稱為「復合麻醉」。
常用的產生局部麻醉的方法有以下幾種:
(1)表面麻醉也稱粘膜麻醉,是將丁卡因、利多卡因等穿透性較強的局部麻醉葯塗於粘膜表面,使其透過粘膜使粘膜下神經末梢麻醉。
(2)浸潤麻醉是將普魯卡因、利多卡因等葯液注入皮下,或深部組織,使麻醉葯液所浸潤的區域內的感覺神經末梢纖維麻醉。
(3)傳導麻醉又稱阻滯麻醉或神經干麻醉,是將普魯卡因等葯物注入有關的神經干周圍,使該神經干支配的區域產生麻醉。多用於四肢手術、診斷及腹壁部外科手術等。
(4)椎管內麻醉分為硬脊膜外麻醉和蛛網膜下腔麻醉。以麻醉後軀為主,臨床上用於難產、剖腹產及後軀其他手術。
硬脊膜外麻醉是將葯液注入到薦尾之間或腰薦椎之間的硬脊膜外腔內,使脊神經根麻醉。蛛網膜下腔麻醉(腰麻或脊髓麻醉)是將葯液注入到腰椎和薦椎之間的凹陷處(百會穴)的蛛網膜下腔內,阻斷脊神經根的傳導。
(5)封閉療法是將0.25%~0.5%的鹽酸普魯卡因溶液注射於患部周圍或神經通路,阻斷病灶部的不良沖動向中樞傳遞。減少疼痛,改善神經營養。
Ⅱ 動物實驗常用動物及給葯方法有哪些
常用動物有小鼠,大鼠,兔,蟾蜍等。
主要給葯方法有餵食(將葯摻入水或食物中),靜脈注射,腹腔注射等。
Ⅲ 常用的給葯途徑有哪些
不同的給葯途徑能影響葯物的吸收速度,因而也影響葯物作用的快慢。個別葯物也因給葯途徑不同,甚至影響葯物作用的大小。鴨由於個體小,大都集約化飼養,其給葯方法不同於其他動物,因此,要根據病情,選擇適當的給葯途徑。
(1)常用的給葯方法①經口給葯:此法適用於鴨群體小,在病重時不食不飲,必須逐只經口投葯,此法是用注射器或合適的膠管直接注入嗉囊。雖然操作費工費時,但劑量准確,效果可靠。
②注射給葯:葯物通過皮下、肌內和靜脈注射進入體內,其優點是劑量准確,效果可靠,常用於緊急治療。
③吸入給葯:氣體或揮發性葯物以及氣霧劑可用此法。其特點是作用快而短暫,且給葯方法簡便。此法常用於某些呼吸道疾病和大規模養鴨場氣霧免疫。
④體表用葯:主要是發揮葯物的局部作用,以治療皮膚損傷或消滅體表寄生蟲等。
⑤飲水給葯及混飼給葯:在集約化養鴨場,用於群體防治疾病時,飲水給葯及混飼給葯是常用的給葯方法。(2)注意事項①針對性用葯:不同疾病,用葯不一樣,要針對性地選擇葯物,不可濫用,否則會產生抗葯性。
②用葯拌料時混合要均勻:這樣才能使所有鴨吃到大致相等的葯物,防止個別鴨超量中毒。
③選擇適宜的劑量:劑量小,療效不可靠,且易導致耐葯菌株的產生;劑量大,既造成浪費,又會產生毒副反應和葯物殘留。
④合理的療程:一般3~5天為一療程,用葯時間過短,起不到徹底殺滅病菌的作用,用葯時間過長,同樣會造成浪費和殘留。
⑤注意休葯期:根據葯物殘留特性,在屠宰前要有足夠的時間停葯,以免葯物殘留於肉食品內。
Ⅳ 請問獸葯怎樣正確進行使用呢
我們在養殖生產過程中經常會遇到動物生病的情況,為了減少損失,我們要對動物進行治療,這就需要我們正確使用獸葯,那麼獸葯應該如何正確使用呢?接下來我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對觀點?
1、對疫病要做出正確診斷
對症下葯 正確和明確的診斷是正確選擇用葯的前提。不能在畜禽發病還沒有確診的情況下,僅憑想當然就隨意、盲目地用葯。當發生疾病時,必須仔細觀察其症狀,必要時還要進行剖檢或採集病料送有關部門進行實驗室診斷。只有在准確診斷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選擇用葯,才能獲得應有的療效。不同的疾病用葯不同,同一種疾病也不能長期使用一種葯物治療,因為有的病菌會產生抗葯性。臨床上,根據病因和症狀選擇葯物是減少浪費、降低成本的有效方法。一般來說,用葯越早效果越好。特別是微生物感染性疾病,及早用葯能迅速控制病情。但細菌性痢疾卻不宜早止瀉,因為這樣會使病菌無法及時排除,使其在體內大量繁殖,反而會引起更為嚴重的腹瀉。
6、合理控制用葯療程
葯物連續使用時間,必須達到一個療程以上。療程不夠,致使葯物不能維持有效的濃度和作用時間,有的病原體只能暫時被抑制,並沒有被殺滅。一旦停止用葯,受到抑制的病原體會重新生長、繁殖,使疫病復發,最終造成治療失敗。因此,不可使用1~2次無療效就停葯,或急於調換葯物品種。因為很多葯物,需使用一個療程後才顯示出療效。用葯時,應按照使用說明書或遵醫囑,嚴格控制用葯療程。
以上就是一些關於如和正確使用獸葯的方法,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Ⅳ 豬場合理用葯的原則和方法有哪些
(1)豬場合理用葯的原則①要根據豬場與本地區豬病發生與流行的規律、特點、季節性等,有針對性地選擇高療效、安全性好、廣譜抗菌的葯物用於預防,方可收到良好的預防效果,切不可濫用葯物。
②使用葯物預防之前最好先進行葯物敏感試驗,以便選擇高敏感性的葯物用於預防。
③保證用葯的有效劑量,以免產生耐葯性。不同的葯物,達到預防傳染病作用的有效劑量是不同的。因次,葯物預防時一定要按規定的用葯劑量,均勻的拌入飼料或完全溶解於飲水中,以達到葯物預防的作用。豬場進行葯物預防時應定期更換不同的葯物,即可防止耐葯性菌株的出現。
④要防止葯物蓄積中毒和毒副作用。有些葯物進入機體後排出緩慢,連續長期用葯可引起葯物蓄積中毒,如豬患慢性腎炎,長期使用鏈黴素或慶大黴素可在體內造成蓄積,引起中毒,有的葯物在預防疾病的同時,也會產生一定的毒副作用。如長期大劑量使用喹若酮類葯物會引起豬的肝腎功能異常。
⑤要考慮豬的品種、性別、年齡與個體差異。
⑥要避免葯物配伍禁忌 當兩種或兩種以上的葯物配合使用時,如果配合不當,有的會發生理化性質的改變,使葯物發生沉澱、分解、結塊或變色,結果出現減弱預防效果或增加葯物的毒性,造成不良後果。如磺胺類葯物與抗生素混合產生中和作用,葯效會降低。維生素B1、維生素C屬酸性,遇鹼性葯物即可分解失效。
⑦選擇最合適的用葯方法。不同的給葯方法,可以影響葯物的吸收速度、利用程度、葯效出現時間及維持時間,甚至還可引起葯物性質的改變。葯物預防常用的給葯方法有混飼給葯、混水給葯及氣霧給葯等,豬場在生產實踐中可根據具體情況,正確地選擇給葯方法。
(2)豬場合理用葯的方法①混飼給葯法 將葯物拌入飼料中,讓豬只通過採食獲得葯物。混飼時應注意以下問題:葯物用量要准確無誤;葯物與飼料要混合均勻;飼料中不能含有對葯效質量有影響的物質;飼喂前要把料槽清洗干凈,並在規定的時間內喂完。
②混水給葯法 將葯物加入飲水中,讓豬只通過飲水獲得葯物。混水給葯時應注意以下問題:使用的葯物必須溶解於飲水;要有充足的飲水槽或飲水器,保證每頭豬只在規定的時間內都能飲到足量的水;飲水槽和飲水器一定要清洗干凈;飲用水一定要清潔干凈,水中不能含有對葯物質量有影響的物質;使用的濃度要准確無誤;葯物飲水之前要停水一段時間,夏天停水1~2h,冬天停水3~4h,然後讓豬飲用含有葯物的水,這樣可以使豬只在較短的時間內飲到足量的水,以獲得足量的葯物;飲水要按規定的時間飲完,超過規定的時間葯效就會下降,失去預防作用。
Ⅵ 在雞病防治中常用的葯物分幾類用葯時需注意哪些原則
根據用途常用葯物可分為消毒、抗生素、抗寄生蟲、解毒葯和作用於消化、神經等系統的葯物和添加劑類等。前四類葯在抗病防病中最常用。
在選擇和使用葯物時要注意以下原則:
(1)首先要根據雞的疾病防治目的確定葯品種類,切忌亂用葯、濫用葯。在雞群發生疾病的情況下,要及時確診疾病性質,根據具體治療目的和雞群的品種、大小、生產性能,合理選用葯物。因為實際上,任何葯物的使用都會帶來或多或少的副作用,影響雞的正常機能。比如有的抗生素葯物如土黴素具有抑菌作用,但同時又能影響機體的免疫機能和影響腸道的正常菌群,產生不利作用。又比如有的微量元素,只有在動物營養代謝缺乏時加入才有作用,如不缺乏則會因加入過多而產生毒性。所以,在確定雞病性質的基礎上,才能有的放矢,對症下葯,並且盡可能地少用葯。尤其是抗生素類,隨著耐葯菌株的不斷產生,有的廣譜葯對其已失去作用,所以最好先做一個葯敏試驗,確定敏感葯物。
(2)要在了解葯物性質的基礎上確定給葯途徑和次數、用量及時間等。雞對某些葯物比較敏感,比如呋喃類葯,雛雞對磺胺類葯和鏈黴素也較敏感,成年雞服用磺胺類葯物會影響產蛋和食慾。而且長期使用某一種抗生素或抗寄生蟲葯物會誘發病原菌或寄生蟲產生抗葯性和耐葯性。此外,有些葯物之間具有拮抗作用(即兩種葯物同時使用,由於作用相反,結果互相抵消),還有些葯物之間在混合使用時,會產生物理或化學反應,使葯物性質改變,結果失效甚至於產生毒性作用。這在葯理學稱作配伍禁忌。所以,在確定葯物品種後,必須認真仔細地閱讀葯物使用說明書,嚴格按照要求使用,不得隨意改變。
一般說來,為保持雞體內葯物的有效濃度,使用時需根據不同葯物的代謝特點每天多次給予(無論是投喂還是注射),並維持一定時間(5天左右),但不宜過長,必要時可停葯2~3天再使用。兩種以上葯物同時使用時,應了解它們之間的互相作用,以便發揮它們的協同作用,避免葯物間的拮抗作用和配伍禁忌,即減弱葯效和產生毒性。
(3)做好葯物的檢查、保存和記錄。選購後的葯品首先必須檢查葯品包裝內的標簽和使用說明書,注意標明的葯品名稱(葯品名稱有商品名和化學名,如速滅殺丁是商品名,它的化學名是氰戊菊酯)、批准生產文號、商標、葯物含量及數量、作用與用途、用法與用量、注意事項、貯藏、生產批號、有效期或失效期及生產廠名、廠址等。每一項都不可缺少,必須逐一認真查明。比如我國葯政部門規定,沒有批准生產文號的葯品不允許生產和銷售。葯品的保存應根據葯物性質和貯藏要求,保存在避光、乾燥處。葯品使用情況要有記錄,以便了解葯效,選擇價廉有效的葯品;同時可避免長期重復使用單一的葯品。
(4)葯物製品使用計算單位的一般介紹。
葯品的劑量單位:
固體、半固體劑型以克(g)或毫克(mg)為計量單位。
液體劑型以毫升(m1)為計量單位。
部分抗生素、維生素以單位(U)或國際單位(IU)為計量單位。
獸醫葯品使用劑量的表示:
用葯時按雞的每千克體重或每隻的葯量表示:如10毫克/千克體重或只。在雞群群體給葯或消毒時,必須把葯物混入飼料、飲水或水,則葯物以百分濃度(%)來計算和表示。比如濃度為0.1%,是將1克葯物投入1000克飼料或1000毫升水中。以此類推。
(5)給葯途徑和注意事項。常用的給葯途徑是通過拌料或飲水內服,注射,噴霧和體表或局部外用。選擇給葯的途徑是根據葯物性質和用葯目的決定的。比如有的葯物在消化道容易分解失效,就只能注射;有些殺滅體表寄生蟲的葯物有毒性,所以只能外用。
在用葯時還需注意:①根據說明書配製或拌入飼料或飲水,不得隨意改變濃度;尤其是不能隨意加大濃度,人為地造成葯物中毒。②在拌入飼料時,一定要混合均勻,防止由於服葯不均,造成個別雞葯物中毒,而有的則用葯量過少不起作用;如作為飲水,則要攪拌均勻,同時注意水質狀況。③為保證雞群都能服入預定的葯量,在用葯前停飼或停飲水數小時;雛雞可滴喂。
Ⅶ 奶牛疾病給葯方式及其注意事項有哪些
(1)經鼻投葯
即用胃管經鼻腔插入胃內,將葯液投入胃內的方法。是投服大量葯液時常用的方法。胃管投葯時,必須正確判斷是否插入食道,否則,會將葯液誤灌入氣管和肺內,引起異物性肺炎,甚至造成死亡。葯液灌入氣管和肺內時,動物表現不安,頻繁咳嗽,呼吸急促,鼻翼開張或張口呼吸;繼則可見肌肉震顫,出汗,黏膜發紺,心跳加快,心音增強;如灌入大量葯液時,可造成動物的窒息或迅速死亡。在灌葯過程中,一旦發現異常,應立即停止灌葯,抽出胃管,並使動物低頭,促進咳嗽,嗆出葯物。其次應用強心劑或給以少量阿托品興奮呼吸系統,同時應大量注射抗生素制劑,直至恢復。嚴重者,可按異物性肺炎的療法進行搶救。
(2)經口投葯
是投服少量葯物經口投入胃內的方法,應注意:①每次灌入的葯量不宜過多,不要太急,不能連續灌,以防誤咽。②頭部吊起或仰起的高度,以口角與眼角呈水平線為准,不宜過高。③灌葯時,病牛如發生強烈咳嗽時,應立即停止灌葯,並使其頭部低下,使葯液咳出,安靜後再灌葯。
(3)靜脈注射給葯
靜脈內注射是將葯液注入靜脈內,治療危重疾病的主要給葯方法。用於大量的輸液、輸血;或用於以治療為目的的急需速效的葯物(如急救、強心等);或注射葯物有較強的刺激作用,又不能皮下、肌內注射,只能通過靜脈內才能發揮葯效的葯物。注射部位在牛頸部靜脈的上1/3與中1/3交界處。注射部位剪毛、消毒,先用左手握住注射部位下端,然後用拇指壓緊,使靜脈膨脹,右手拿針頭傾斜30°~40°向心刺入靜脈(采血時離心刺入),血從針頭流出後,將針頭平行於血管推進2/3長,松開左手,迅速接上注射器或輸液導管。注射過程中如發現推不動葯液、葯液不流或出現注射部位腫脹時,採取如下措施:①針頭貼到血管壁上。輕輕轉動針頭,即可恢復正常。②針頭移出血管外。輕輕轉動注射器稍微後拉或前推,出現回血再繼續注射;或拔出後重新刺入。
注意事項:①注射前要確實將牛保定,以免發生危險或造成注射困難。②在針頭刺入血管前,首先要做好輸液瓶接導管的准備工作,要排凈管內及注射器內的空氣。③針刺部位要准確,動作要利索,避免多次刺扎。④輸液速度不能太快,以每分鍾20~30毫升為宜。⑤輸液前要加溫葯液至35~38℃。⑥油類制劑不能靜脈注射。
在進行靜脈注射時,針頭移出血管,葯液漏(流)入皮下。發現這種情況,要立即停止注射,用注射器盡量抽出漏出的葯液。如果氯化鈣、葡萄糖酸鈣、水合氯醛、高滲鹽水等強刺激類葯物漏出時,向漏出部位注入10%的硫代硫酸鈉或10%硫酸鈉(或硫酸鎂)10~20毫升。也可用5%的硫酸鎂局部熱敷,以促進漏液的吸收,緩解疼痛,並避免發生局部壞死。
(4)肌內注射給葯
注射部位應選擇肌肉厚的地方,如頸側中部、臀部等。注射部位在剪毛、消毒後,先將針頭對准部位快速垂直刺入5厘米針頭,約刺入3/4,檢查無回血時,接上針管,注入葯液。拔下針頭,然後碘酒消毒注射部位。注意針頭不能全部刺入,以防針頭折斷。強刺激葯,如水合氯醛、氯化鈣、葡萄糖酸鈣等不能肌內注射。
在肌內注射時發生針頭折斷,應盡快取出斷針。當斷針露出皮膚時,用止血鉗等器械夾住斷頭拔出。斷頭在深部時,保定動物,局部麻醉後,在針眼處手術切開取出。
(5)皮下注射給葯
是將葯液注於皮下組織內,一般經5~10分鍾起作用。沒有強刺激性而且容易溶解的葯物、疫苗或者血清,常常採取皮下注射法。皮下注射的部位是頸部的兩側或者肩胛後方的胸側,皮膚容易移動的部位。皮下注射的方法是:一手捏起皮膚做成皺褶,另一隻手把注射器的針頭從皮膚皺褶處的三角形凹窩刺入皮下2~3厘米,抽動活塞,不見回血,就可推注葯液。注完葯液後迅速拔出針頭,局部以碘酊或酒精棉球壓迫針孔。針頭是刺進皮下還是刺入肌肉中,檢驗的方法是:刺入皮下時,針頭可自由活動。如果刺進了肌肉內,針頭則不能左右擺動。皮下注射葯量大時,可採取多點注射。
(6)氣管內注射給葯
常用於肺部驅蟲,治療氣管和肺部疾病。站立保定動物,抬高頭部,術部剪毛消毒,用手保定氣管。治療氣管炎時,針頭刺入第3~4軟骨環之間。治療肺炎時,在接近胸腔處的氣管內注射。注射的葯液加溫至38℃左右,以免冷葯液刺激氣管黏膜而將葯液咳出。病畜咳嗽劇烈時,先注射2%普魯卡因5~10毫升,以減低氣管敏感性。
(7)瘤胃內注射給葯
瘤胃內注射是指葯液經套管針(或其他針頭)注入瘤胃的注射方法。主要用於牛、羊瘤胃臌氣的止酵及瘤胃炎的治療。注射部位在左側腹部髖結節與最後肋間連線的中央,即肷窩部。牛站立保定,術部剪毛、消毒。若選用套管針,術者右手持套管針對准穿刺點,呈45°角迅速用力穿入瘤胃10~20厘米,左手固定套管針外套,拔出內芯,此時用手堵針孔,間歇性放出氣體。待氣體排完後,再行注射。如中途堵塞,可用內芯疏通後注射葯液(常用止酵劑有:魚石脂酒精、1%~2.5%福爾馬林、1%來蘇兒、植物油、0.1%新潔爾滅等)。無套管針時,手術刀在術部切開1厘米小口後,再用鹽水針頭刺入。注射完畢,視情況套管針可暫時保留,以便下次重復注射用。注意事項:①放氣不宜過快,防止腦貧血的發生。②反復注射時,應防止術部感染。③拔針時要快,以防瘤胃內容物漏入腹腔和腹膜炎的發生。
(8)瓣胃內注射給葯
瓣胃內注射是將葯液注入牛、羊等反芻動物瓣胃的注射方法。將葯液直接注入瓣胃中,主要用於治療瓣胃阻塞或某些特殊葯品給葯(如治療血吸蟲的吡喹酮等),注射部位在瓣胃位於右側第7~10肋間,其注射部位在右側第9肋間與肩關節水平線相交點的下方2厘米處。術者左手稍移動皮膚,右手持針頭垂直刺入皮膚後,使針頭朝向左側肘頭左前下方,刺入深度8~10厘米,先有阻力感,當刺入瓣胃內則阻力減小,並有沙沙感。此時注入20~50毫升生理鹽水,再回抽如混有食糜或胃內容物時,即為正確。可開始注入所需葯物(如25%~30%硫酸鎂、生理鹽水、液狀石蠟或其他葯品),注射完畢,迅速拔出針頭,術部塗碘酊,也可用碘仿火棉膠封閉針孔。注意事項:①操作過程中宜將病畜確實保定,注意安全,以防意外。②注射中病畜騷動時,要確實判定針頭是否在瓣胃內,而後再行注入葯物。③在針頭刺入瓣胃後,回抽注射器,如有血液或膽汁,表明誤刺入肝臟或膽囊位置。④瓣胃內注射,可每日注射1次,最多連注2~3次。
(9)乳腺內注射給葯
是指經導乳管將葯液注入乳池的注射方法。主要用於治療奶牛的乳腺炎,或通過導乳管送入空氣,治療奶牛生產癱瘓。用左手將乳頭握於掌內,輕輕向下拉,右手持消毒的導乳管,自乳頭口徐徐插入。再以左手把握乳頭及導乳管,右手持注射器與導乳管連接(或將輸液瓶的乳膠導管與導乳管連接),然後徐徐注入葯液。注射完畢,拔出導乳管,以左手拇指與食指捏閉乳頭開口,防止葯液外流。右手按摩乳房,促進葯液充分擴散。如治療產後癱瘓需要送風時,可使用乳房送風器(或100毫升注射器或消毒後的手用打氣筒)。送風之前,在金屬濾過筒內放置滅菌紗布,濾過空氣,防止感染。先將乳房送風器與導乳管連接(或100毫升注射器接合端墊2層滅菌紗布與導乳管連接)。4個乳頭分別充滿空氣,充氣量以乳房的皮膚緊張、乳腺基部的邊緣清楚變厚、輕敲乳房發出鼓音為標准。充氣後,可用手指輕輕捻轉乳頭肌,並結系一條紗布,防止空氣溢出,經1小時後解除。如為了洗滌乳房注入葯液時,將洗滌葯劑注入後,隨後即可擠出,反復數次,直至擠出的液體透明為止,最後注入抗生素溶液。注意事項:①導乳管前端在使用前必須塗布消毒的潤滑油。如使用針頭,尖端一定要磨光滑,防止損傷乳頭管黏膜。②送風時要遵守無菌操作規程,以防感染,特別使用注射器送風時更應注意。③注入葯液一般以抗生素溶液為主,洗滌葯液多用0.1%雷佛奴爾溶液、生理鹽水及低濃度青黴素溶液等。
(10)塗擦給葯
塗擦水溶性葯劑、配劑、擦劑、流膏及軟膏等,主要用於皮膚或黏膜疾病的治療。對皮膚塗擦葯劑前,應先行剪毛和清洗患部皮膚。水溶劑、配劑、擦劑用毛刷,流膏與膏劑用軟膏篦、竹片、木板等,充分塗擦在皮膚表面,要求塗布均勻。口腔潰瘍時用棉棒浸上魯格爾氏液、碘甘油等,塗布在黏膜上。為了防止動物舔食塗擦葯劑,可將患部用綳帶包紮,必要時可帶口籠。
Ⅷ 養雞常用給葯方法有哪些求大神幫助
由於雞只個體小,數量大,給葯方法不同於其他動物。它的原則是保證葯效,能同時服葯和省工、省時。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幾種:
(1)混料給葯 這是雞場中最常用的方法,它可以使大群雞同時服葯,省工、省時。適用於幾天、幾周甚至幾個月的長期用葯和不溶於水或加在水中適口性差的葯物。
(2)飲水給葯 也是一種常用的方法,它適用於緊急治療,短期給葯和溶於水的葯物。因病雞雖不採食但還能飲水,有些葯物雖難溶於水,只要它的溶解度足以達到治療目的者,也可用飲水法給葯,如呋喃類葯物。
(3)經口投葯 此法是把葯物直接投入口腔、食管或嗉囊中,雖操作費工費時,但劑量准確,效果確實可靠,此法適用於小群雞或比較貴重的品種,在病重時雞不食不飲,必須逐只經口投葯。
(4)體內注射給葯 採用皮下或肌肉注射,其劑量准確,效果可靠,常用於緊急治療。
(5)體表用葯 是把葯塗擦或噴灑在體表,多用於治療外傷和體表寄生蟲。
以上方法各有優缺點,使用時要因地、因時制宜,一般說預防或雞群食慾較好時採用混料或飲水給葯,當病情嚴重時只好經口或注射給葯。
Ⅸ 什麼是獸葯葯劑、制劑和方劑常用獸葯制劑的劑型有哪些
常用獸葯制劑的劑型可分為:
(1)固體劑型
①片劑系指葯物、葯材提取物、葯材提取物加葯材細粉、葯材細粉與適宜的輔料均勻混合,通過制劑技術壓制而成的圓片狀或異形片狀的固體制劑。片劑以內服普通片為主,也有泡騰片、緩釋片、控釋片、腸溶片等。中葯片劑又可分為浸膏片、半浸膏片和全粉片。
A.泡騰片系指含有碳酸氫鈉和有機酸,遇水可產生氣體而呈泡騰狀的片劑。泡騰片中的葯物應是易溶性的,加水產生氣泡後應能溶解。有機酸一般用枸櫞酸、酒石酸、富馬酸等。
B.緩釋片系指在水中或規定的釋放介質中緩慢地非恆速釋放葯物的片劑。
C.控釋片系指在水中或規定的釋放介質中緩慢地恆速或接近恆速釋放葯物的片劑。
D.腸溶片系指用腸溶性包衣材料進行包衣的片劑。為防止葯物在胃內分解失效、對胃的刺激或控制葯物在腸道內定位釋放,可對片劑包腸溶衣;為治療結腸部位疾病等,可對片劑包結腸定位腸溶衣。
②膠囊劑系指葯物或加有輔料充填於空心膠囊或密封於軟質囊材中的固體制劑。膠囊劑分為硬膠囊、軟膠囊(膠丸)、緩釋膠囊、控釋膠囊和腸溶膠囊,主要供內服用。
A.硬膠囊(通稱為膠囊)
系採用適宜的制劑技術,將葯物或加適宜輔料製成粉末、顆粒、小片或小丸等充填於空心膠囊中的膠囊劑。
B.軟膠囊系將一定量的液體葯物直接包封,或將固體葯物溶解或分散在適宜的賦形劑中制備成溶液、混懸液、乳狀液或半固體,密封於球形或橢圓形的軟質囊材中的膠囊劑。可用滴製法或壓製法制備。軟質囊材是由膠囊用明膠、甘油或其他適宜的葯用材料單獨或混合製成。
C.緩釋膠囊系指在水中或規定的釋放介質中緩慢地非恆速釋放葯物的膠囊劑。
D.控釋膠囊系指在水中或規定的釋放介質中緩慢地恆速或接近恆速釋放葯物的膠囊劑。
E.腸溶膠囊系指硬膠囊或軟膠囊是用適宜的腸溶材料制備而得。或用經腸溶材料包衣的顆粒或小丸充填膠囊而製成的膠囊劑。腸溶膠囊不溶於胃液,但能在腸液中崩解而釋放活性成分。
③粉劑系指葯物或與適宜的輔料經粉碎、均勻混合製成的乾燥粉末狀制劑,分為內服粉劑和局部用粉劑。局部用粉劑可用於皮膚、黏膜和創傷等疾患,亦稱撒粉。
④可溶性粉劑系指葯物或加適宜的輔料經粉碎、均勻混合製成的可溶於水的乾燥粉末狀制劑。專用於飲水給葯。
⑤預混劑系指葯物與適宜的基質均勻混合製成的粉末狀或顆粒狀制劑。預混劑通過飼料以一定的葯物濃度給葯。
⑥顆粒劑系指葯物、葯材提取物與適宜的輔料或葯材細粉製成具有一定粒度的乾燥顆粒狀制劑。顆粒劑可分為可溶性顆粒(通稱為顆粒)、混懸顆粒、泡騰顆粒、腸溶顆粒、緩釋顆粒和控釋顆粒等。供內服用。
A.混懸顆粒系指難溶性固體葯物與適宜的輔料製成一定粒度的乾燥顆粒劑。臨用前加水或其他適宜的液體振搖即可分散成混懸液供內服。
B.泡騰顆粒系指含有碳酸氫鈉和有機酸,遇水可放出大量氣體而呈泡騰狀的顆粒劑。泡騰顆粒中的葯物應是易溶性的,加水產生氣泡後應能溶解。有機酸一般用枸櫞酸、酒石酸等。泡騰顆粒應溶解或分散於水中後服用。
C.腸溶顆粒系指採用腸溶材料包裹顆粒或其他適宜方法製成的顆粒劑。腸溶顆粒耐胃酸而在腸液中釋放活性成分,可防止葯物在胃內分解失效,避免對胃的刺激或控制葯物在腸道內定位釋放。
D.緩釋顆粒系指在水或規定的釋放介質中緩慢地非恆速釋放葯物的顆粒劑。
E.控釋顆粒系指在水或規定的釋放介質中緩慢地恆速或接近恆速釋放葯物的顆粒劑。
⑦散劑系指葯材或葯材提取物經粉碎、均勻混合製成的粉末狀制劑,分為內服散劑和外用散劑。
⑧膠劑系指動物皮、骨、甲或角用水煎取膠質,濃縮成稠膠狀,經乾燥後製成的固體塊狀內服制劑。
⑨錠劑系指葯材細粉與適宜黏合劑(或利用葯材本身的黏性)製成不同形狀的固體制劑。
(2)液體劑型
①注射劑系指葯物、葯材經提取純化後與適宜的溶劑或分散介質製成的供注入體內的溶液、乳狀液或混懸液及供臨用前配製成溶液或混懸液的粉末或濃溶液的無菌制劑。注射劑可分為注射液、注射用無菌粉末與注射用濃溶液。
A.注射液系指注射入體內用的無菌溶液型注射液、乳狀液型注射液或混懸型注射液。可用於肌內注射、靜脈注射、靜脈滴注等。其中供靜脈滴注用的大體積注射液也稱靜脈輸液。
B.注射用無菌粉末系指製成的供臨用前用適宜的無菌溶液配製成澄清溶液或均勻混懸液的無菌粉末或無菌塊狀物。可用適宜的注射用溶劑配製後注射,也可用靜脈輸液配製後靜脈滴注。無菌粉末用溶劑結晶法、噴霧乾燥法或冷凍乾燥法等方法製得。
C.注射用濃溶液系指製成的臨用前稀釋供靜脈滴注用的無菌濃溶液。
②內服液體制劑包括內服溶液劑、內服混懸劑、內服乳劑:
A.內服溶液劑葯物溶解於適宜溶劑中製成供內服的澄清液體制劑。
B.內服混懸劑系指難溶性固體葯物,分散在液體介質中,製成供內服的混懸液體制劑,也包括干混懸劑或濃混懸劑。
C.內服乳劑系指兩種互不相溶的液體,製成供內服的穩定的水包油型乳液制劑。
用適宜的量具以小體積或以滴計量的內服溶液、內服混懸劑、內服乳劑的液體制劑稱為滴劑。
③酊劑系指將葯物、葯材用規定濃度的乙醇浸出、提取或溶解而製成的澄清液體制劑,也可用流浸膏稀釋製成。供內服或外用,如橙皮酊、龍膽酊等。通常100毫升相當於生葯10~20克。而揮發性葯物(多半為揮發油)的醇溶液稱醑劑,如樟腦醑。碘酊本應為醑劑,但人們習慣稱為碘酊,也稱碘酒。
④外用液體制劑系指葯物與適宜的溶劑或分散介質製成的,通過動物體表給葯以產生局部或全身性作用的溶液、混懸液或乳狀液及供臨用前稀釋的高濃度液體制劑。一般有塗劑、澆潑劑、滴劑、乳頭浸劑、浸洗劑等。
A.塗劑系指葯物與適宜溶劑、透皮促進劑製成的塗於動物特定部位,通過皮膚吸收而達到治療目的的液體制劑。
B.澆潑劑系指葯物與適宜溶劑製成的澆潑於動物體表的澄清液體制劑。澆潑劑易於在皮膚上分散和吸收,使用量通常在5毫升以上,使用時沿動物的背中線進行澆潑。
C.滴劑系指葯物與適宜的溶劑或分散介質製成的滴至動物的頭、背等部位局部給葯的液體制劑。滴劑的使用量通常在10毫升以下。
D.乳頭浸劑系指葯物與適宜的溶劑或分散介質製成的用於乳頭浸洗的液體制劑。乳頭浸劑供奶牛擠奶前或擠奶後(必要時)浸洗乳頭用,降低乳頭表面的病原微生物污染,通常含有保溫劑以滋潤和軟化皮膚。
E.浸洗劑系指葯物與適宜的溶劑或分散介質製成的對動物進行全身浸浴的液體制劑。
⑤乳房注入劑系指葯物或與適宜基質製成的、通過乳頭管注入乳池的溶液、乳狀液、混懸液、乳膏以及供臨用前配製或稀釋成溶液或混懸液的粉末的無菌制劑。乳房注入劑主要分為兩大類:一類用於泌乳期動物乳腺炎的治療或預防,另一類用於泌乳後期和干乳期動物乳腺炎的治療或預防。
⑥陰道用制劑系指葯物與適宜基質製成直接用於陰道發揮局部治療作用的制劑。陰道用制劑包括陰道葯棉及陰道葯栓等。
A.陰道葯棉系指葯物經溶解後定量吸附在海綿基質中,經乾燥後製成的通過塞入陰道一定時間以發揮葯效的單劑量固體制劑,其體積應適合陰道給葯。
B.陰道葯栓系指葯物分散或溶解於適宜的基質中製成供陰道給葯的單劑量固體制劑,陰道葯栓通常為卵形,其體積和硬度應適合陰道給葯。
⑦合劑系指葯物、葯材用水或其他溶劑,採用適宜方法提取、製成的內服液體制劑(又稱「口服液」)。
⑧灌注劑系指葯材提取物、葯物以適宜的溶劑製成的供子宮、乳房等灌注和滅菌液體制劑。分為溶液型、混懸型和乳濁型。
(3)半固體劑型
①軟膏劑、乳膏劑、糊劑
A.軟膏劑系指葯物、葯材提取物、葯材細粉與適宜的油脂性或水溶性基質混合製成的均勻的半固體外用制劑。因葯物在基質中分散狀態不同,有溶液型軟膏劑和混懸型軟膏劑之分。溶液型軟膏劑為葯物溶解(或共熔)於基質或基質組分中製成的軟膏劑;混懸型軟膏劑為葯物細粉均勻分散於基質中製成的軟膏劑。
B.乳膏劑系指葯物、葯材提取物、葯材細粉溶解或分散於乳狀液型基質中製成的均勻的半固體外用制劑。乳膏劑由於基質不同,可分為水包油型乳膏劑與油包水型乳膏劑。
C.糊劑系指大量的固體粉末(一般25%以上)均勻地分散在適宜的基質製成的半固體外用制劑。可分為單相含水凝膠性糊劑和脂肪糊劑。
②滴眼劑系指由葯物與適宜輔料製成的無菌水性或油性澄明溶液、混懸液或乳狀液,供滴入的眼用液體制劑,也可將葯物以粉末、顆粒、塊狀或片狀形式包裝,另備溶劑,在臨用前配製成澄明溶液或混懸液。
③眼膏劑系指由葯物與適宜基質均勻混合,製成無菌溶液型或混懸型膏狀的眼用半固體制劑。常用基質有油脂型、乳劑型及凝膠型基質。所用基質應純凈、均勻、細膩;易於塗布,對眼部無刺激性;便於葯物分散和吸收。
(4)獸用新劑型
①頸圈是一種將殺蟲葯與增塑的固體熱塑性樹脂通過一定工藝製成的緩釋制劑。主要用於犬、貓。
②微型膠囊系用天然的或合成的高分子材料(囊材)將固體或液體葯物(囊芯物)包裹成直徑1~5000微米的微型膠囊。
Ⅹ 豬投葯問題
口服投葯是病豬常用的給葯方法。口服的葯物,可依據葯物的性味、形態及劑量的不同,採用以下幾種投葯方法。
(1)拌飼法 凡是還能吃食的病豬,最簡單的給葯方法,就是將一次要喂的葯物,均勻地混合在少量的飼料中,讓豬自由採食。但是,這種葯物必須沒有特殊氣味。
(2)胃管投服法 病豬不吃食,或者葯物劑量大,葯有異味時,可用胃管投服法。這種方法適用於投服液體或經溶化後的固體及中葯煎液。投服方法是:把豬確切保定後,將豬嘴用木棒撬開,放入開口器,然後將橡皮小胃管或導尿管,通過開口器的小孔緩慢地送到咽喉部,等豬出現吞咽動作時,趁機將膠管送進食道。這時膠管略有阻力。經過負壓試驗(即手用力壓迫胃管中間小球)或將管口靠近耳邊聽,看是否有呼吸氣流沖出,檢查確認已正確插入食道,再繼續送入適當深度,接上漏斗,就可以投葯。
(3)丸劑或舔劑投葯法 將葯物加入適量粉料,調成糊狀。待豬保定好後,用木棒撬開豬嘴,用薄竹板或薄木板將葯物塗抹在豬的舌根部,使它吞咽。若製成丸劑,只需將葯丸扔至口腔深部,便可吞下,對發病較多的小豬,這種方法是簡單、迅速而安全的喂葯方法。
(4)湯匙投葯法 這種方法一般用於液體葯物、溶化後的固體葯物或中草葯煎劑等。豬只保定好後,用木棒將豬嘴撬開,手拿小匙,從豬舌側面靠近腮部倒入葯液。等它咽下後,再灌第二匙。如豬含葯不咽時,可搖動木棒促使咽下。採用這種方法要特別注意,必須堅持有間歇、每次少量、慢灌的原則,防止過急或量多,使葯液嗆入氣管,引起異物性肺炎或窒息死亡,造成不必要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