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立夏南方吃什麼傳統美食
立夏南方吃什麼傳統美食
立夏南方吃什麼傳統美食?立夏的到來,意味著夏天將逐漸進如人們的生活,每個節日或者節氣都有特別的食物,這些經過幾千年傳承的食物就成了我們的傳統食物。而食物也分南北方的,那麼立夏南方吃什麼傳統美食呢?
1、立夏蛋:江浙滬地區會吃鹹蛋立夏這天還要吃蛋,叫「補夏」。最好是咸鴨蛋,因為咸鴨蛋中鈣質、鐵質等無機鹽含量豐富,含鈣量、鐵量比雞蛋、鮮鴨蛋都高,是夏日補充鈣、鐵的首選。
「立夏蛋」是立夏當天最經典的食物,吃了可以預防暑天常見的食慾不振、身倦肢軟等不適。立夏蛋可以是煮雞蛋也可以是咸鴨蛋。煮雞蛋的話一般用茶葉末或胡桃殼煮,看著蛋殼慢慢變紅,滿屋香噴噴。
而咸鴨蛋則含有豐富的鈣質和鐵質,可以嘗試一下。
2、烏米飯:烏米飯,烏黑油亮,清香可口,由糯米浸入烏樹葉內數小時後燒煮而成。立夏這一天,江南農村人人愛吃。據說,這個風俗源於戰國時期著名軍事家孫臏。民間還有傳說,立夏吃了烏米飯,夏日不會蚊叮咬,還不容易中暑。
烏米飯原為漢族民間節日食品,唐代即有。江蘇和安徽一帶每逢農歷四月初八,多有人家用烏飯樹葉煮烏米飯,已成習俗。
3、七家粥:浙江農村地區立夏必吃「七家粥」,也叫喝「七家茶」。
七家粥是匯集了左鄰右舍各家的米,再加上各色豆子及紅糖,煮成一大鍋粥,由大家來分食。七家茶則是各家帶了白己新烘焙好的茶葉,混合後烹煮或泡成一大壺茶,再由大家歡聚一堂共飲。
杭州人每逢立夏,要烹煮新休,備了果品餅鉺,在親戚鄰居之間,互相敬茶、饋贈,叫做立夏吃七家茶。
4、嘗三鮮:無錫民間歷來有立夏嘗三鮮的習俗。三鮮分地三鮮、樹三鮮、水三鮮。
地三鮮即蠶豆、莧菜、黃瓜(一說是莧菜、元麥,蠶豆,也有說是莧菜、蠶豆、蒜苗);
樹三鮮即櫻桃、枇杷、杏子(一有說是梅子、杏子、櫻桃,也有說是梅子、櫻桃、香椿頭);水三鮮即海螄、河豚、鰣魚(一說是鰣魚、鯧魚、黃魚,也有說是鰣魚、銀魚、子鱭魚)。其中以嘗地三鮮最為普遍。
立夏嘗八新
鎮江地方有"立夏嘗八新"的食風。這"八新"就是櫻桃、新筍、新茶、新麥、嫩蠶豆、楊花蘿卜、鰣魚和石首魚(黃魚)。其中鰣魚最為名貴。頭潮鰣魚是送往朝廷的貢物,二潮鰣魚被豪門富室弄去解饞,尋常人家嘗鮮吃鰣魚已是三潮過後的鰣魚了。
九葷十三素
常熟地方人們立夏嘗新,食品豐盛,有"九葷十三素"的說法。"九葷"指鰣魚、鱭魚、咸魚、鹹蛋、海螄、麋鴨、腌鮮、鹵蝦、櫻桃肉和鯧鯿魚。"十三素"指櫻桃、梅子、麥蠶(新麥揉成細條煮熟)、像筍、蠶豆、茅針、豌豆、黃瓜、苣筍、草頭、蘿卜、玫瑰、松花。
吃「光餅」
福建閩東地區立夏以吃「光餅」(麵粉加少許食鹽烘製而成)為主。閩東周寧、福安等地將光餅入水浸泡後製成菜餚,而蕉城、福鼎等地則將光餅剖成兩半,將炒熟了的豆芽、韭菜、肉、糟菜等夾而食之。周寧縣純池鎮一些鄉村吃「立夏糊」,大鍋熬糊湯,湯中內容極其豐富,有肉、小筍、野菜、雞鴨下水、豆腐等等。
光餅
南方立夏多吃什麼食物好
立夏豌豆飯,吃「健腳筍」,祝福吃筍的人身強體健,雙腿也像這筍那樣健壯有力,能涉遠路。
江浙滬地區會吃鹹蛋立夏這天還要吃蛋,叫「補夏」。最好是咸鴨蛋,因為咸鴨蛋中鈣質、鐵質等無機鹽含量豐富,含鈣量、鐵量比雞蛋、鮮鴨蛋都高,是夏日補充鈣、鐵的首選。
烏米飯:民間還有傳說,立夏吃了烏米飯,夏日不會蚊叮咬,還不容易中暑。
福建閩東地區立夏以吃「光餅」(麵粉加少許食鹽烘製而成)為主。
上海立夏日飲食習慣中,由於此時蛋類食品正是旺季,所以立夏日總要吃蛋,孩子們的脖子上總要掛上一個用紅色網套套著的蛋。
上海也有「節交立夏記分明,吃罷攤菜試寶稱。」的習俗,立夏之日要吃芋頭和金花菜合成的煎餅,中午時無論男女老幼都要稱一下體重。
▼立夏什麼傳統食物
立夏傳統食物1、腳骨筍
立夏吃「腳骨筍」,是寧波特有的習俗。並不是菜市場現在在賣的所有筍都能用來做「腳骨筍」的,最好是野山筍或者烏筍。吃「腳骨筍」的重點在於形狀,煮之前將筍拍扁,切成4厘米左右的一段,形同腳骨,吃了才能「腳骨健健過」。
立夏傳統食物2、七家粥
浙東農村立夏有吃「七家粥」的風俗,就是務農人家左鄰右舍互相贈送豆、米,和以黃糖,煮成一鍋粥,叫「七家粥」,說是吃了這種粥,鄰里和睦,一心去夏耕夏種。 立夏傳統食物3、立夏飯
舊時立夏節,寧波鄉間用赤豆、黃豆、黑豆、青豆、綠豆等五色豆拌白粳米煮成「五色米飯」,稱之為立夏飯。現在寧波城鄉部分家庭依舊保留這種古風,只是立夏飯的料改成了另外五種食物:蠶豆、大豆、竹筍、芥菜,外加醬肉或鹹肉,叫五樣米飯。
立夏吃傳統食物 4、蛋
立夏吃蛋,不僅能經受「疰夏」考驗,還能帶來生活圓滿。立夏有吃蛋的習俗,能預防暑天常見的食慾缺乏、身倦肢軟、消瘦等苦夏症狀。雞蛋,性平,補氣虛,有安神、養心的功能。
立夏傳統食物5、立夏茶
在江西一帶的地方有立夏飲茶的習俗,就是在立夏的這一天要喝茶,如果你不喝茶那你就不能輕松的過夏了,就會苦夏了。
為在立夏的那一天,婦女們要聚集七家的茶葉,共同烹飲,說是立夏飲了七家茶,可以保證整個夏天不會犯困。
立夏傳統食物6、立夏羹
立夏日吃糯米粉拌鼠麴草做成的湯丸,名「立夏羹」。俗話說「吃了立夏羹,麻石踩成坑」,「立夏吃個團(音tuo),一腳跨過河」。立夏前後常有大風出現,名「龍王暴」。立夏日發東風,俗以為有水災,諺謂「立夏東風雨漣漣」。立夏日打雷,日後必多雷雨,諺謂「雷打立夏,三天來一下」。
立夏傳統食物7、君踏菜
寧波人立夏還有吃君踏菜的傳統,君踏菜是立夏前後上市的一種時令蔬菜,據說吃了君踏菜後夏天不會生痱子,皮膚會像君踏一樣光滑。
立夏傳統食物8、麥蠶
在立夏這一天,上海郊縣的人們也是在過著不一樣的立夏,他們又有什麼樣的習俗呢?
立夏節,上海郊縣農民取麥粉和糖製成寸許長的條狀食物,稱麥蠶,人們吃了,謂可免「疰夏」。用立夏時青嫩的草頭和入米粉,油煎成餅,叫做「攤粞」,為上海和浦東地區人民所喜食。還把糖梅子、酒釀、鹹蛋等作為當令食品,稱為時鮮,取以嘗口,稱嘗「三新」。
▼立夏必吃的時令水果
1、櫻桃
蘇州人有立夏「見三鮮」習俗,其中水果中最早上市的櫻桃便是「一鮮」。傳說康熙第五次南巡到達南京時,江寧織造曹寅進貢的正是當時玄武湖櫻洲產的櫻桃,康熙見之大喜,又說「先盡皇太後,朕再用」,隨即差官送櫻桃到北京。
櫻桃是立夏時節的當季水果。在水果家族中,一般鐵的'含量較低,櫻桃卻卓然不群,一枝獨秀;維生素A含量比葡萄、蘋果、橘子多4~5倍。立夏吃櫻桃,討一個紅紅火火的好彩頭。
2、枇杷
「蠶老枇杷熟。」一過立夏,春蠶老化以後,被稱為黃金果的枇杷就上市了。中醫認為,枇杷性涼,有潤肺、清肺之功。《本草綱目》曰枇杷「性味甘、酸、平、無毒」,有「止瀉下氣,利肺氣,止吐逆,主上焦熱,潤五臟」之功效,主治肺痿咳嗽吐血、衄血、燥渴、嘔逆等症。
尚未成熟的枇杷切勿食用;糖尿病人忌食,脾虛滑瀉的人應少吃或不吃。枇杷核中含有氰甙類物質,被唾液水解後會放出劇毒物質氫氰酸,使呼吸及血管運動中樞功能受損,在食用時一定要去核。
3、杏子
鮮杏的維生素C含量很高,這是另一種抗氧化劑,有助於身體吸收鐵。杏是維生素B17含量最為豐富的果品,而近幾年的研究發現,維生素B17是極有效的抗癌物質,並且只對癌細胞有殺滅作用,對正常健康、的細胞無任何毒害。因此,杏可以防癌抗癌。
杏有生津止渴、清熱解毒的作用,但由於其兼有潤腸通便的功效,所以吃多了也可能造成腹痛、腹瀉,因此成人每天吃杏最好不超過10個。
4、青梅
青梅性味甘平、果大皮薄、肉厚核小、汁多而且酸度高,含有豐富的人體所需的多種氨基酸、果酸與維生素C。青梅中含有大量的有機酸,包括檸檬酸、蘋果酸等,有生津止渴、刺激食慾等功效。此外,青梅果實具有調節腸胃功能的獨特功效。
將快成熟的青梅採下,經煙火熏制色變黑,就製成了烏梅。烏梅有止渴生津、開胃消滯、清腸止吐、清血解酒等功效。最經典的烏梅食用方法大概要數酸梅湯了,取烏梅、山楂、甘草和冰糖煲成水,酸甜開胃,炎熱的夏天來上一碗真的非常愜意。其他飲料還有桂花烏梅汁,也很受歡迎。
5、楊梅
「小滿枇杷黃,立夏楊梅紅」,進入立夏,楊梅也上市了。楊梅是夏季水果中的上品,《本草綱目》中記載:楊梅能去痰消食、生津止渴,有和五臟、滌腸胃、除惡氣、正痢疾、止頭痛的功能。正所謂「五月楊梅已滿林,初疑一顆值千金」。
由於楊梅沒有果皮且是人工採摘,上面有不少灰塵和細菌,吃後難免會引發肚子不適。因此,在吃楊梅的時候最好還是用鹽水浸泡5~10分鍾,過後將水濾干,這樣一方面可以洗掉一些臟東西,另外還可使楊梅的風味更佳。
▼立夏的養生小常識
立夏養心:蓮子
養心季節是夏,此時心臟最脆弱,暑熱逼人容易煩躁傷心,易傷心血。蓮子芯的味道雖然比較苦,但可以清心火,是養心安神的佳品,亦可壯腸胃。
立夏安神:蜂蜜
蜂蜜中的葡萄糖、維生素可以調節神經系統功能,緩解神經緊張,促進睡眠。睡前一杯蜂蜜水,可以提高睡眠質量。
立夏降火:苦瓜
不要覺得苦瓜苦,苦瓜越苦,敗火清熱降火的效果就越好!
中醫食療方:立夏清心湯
很多人看中醫時,經常被告知「上熱下寒、心腎不交」這類的詞,什麼意思呢?其實是說你上焦熱(上焦一般指心、肺),下焦寒(下焦一般指脾胃、腎),這類人一般易愛上火又虛寒怕冷,補也補不進去。
㈡ 北五加皮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
北五加皮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
北五加皮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北五加皮,也就是香加皮,屬於利水滲濕葯,是一種常見的中葯材,對可謂是人體多多益善,接下來我帶大家了解北五加皮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
五加,為五加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細柱五加的根皮,又名五加豺漆、文章草、五花、豺節、木骨、追風使、刺通、白刺、茨五甲、白劣樹、五葉路刺、刺五加、南五加皮,以五葉交加者為最好的五加,因用其根皮,故名五加皮。
五加,有南五加和北五加之分。南五加為五加科葯用五加,它包括五加屬植物五加、刺五加、無梗五加、糙葉五加,輪葉五加的根皮,無毒。北五加皮是蘿摩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杠柳的根皮,屬於近代的一種民間草葯,清代以前的醫書中均無論述。南五加主產於湖南、湖北、河南、四川、江蘇、浙江、安徽、江西、雲南、貴州、陝西、甘肅等省。
生物成分
據測定,南五加皮主含揮發油及樹脂,油中主要成分為4-甲基水楊醛及維生素A、B類物質及鞣酸、脂肪油等,北五加皮含杠柳毒甙等為強心甙,南五加的葉嫩時可作蔬菜食用。
作用功效
1、性味歸經
五加皮,味甘、辛,性溫;歸肝、腎經。
2、醫學經典
《神農本草經》:「祛風濕、療痹痛、強筋骨、起痿弱。」
3、中醫辨證
五加皮,祛風濕,補肝腎,強筋骨,利水,對於風濕痹症、筋骨痿軟、體虛乏力、小兒行遲、水腫、腳氣有較好的輔助療效。
4、現代研究
南五加皮的功用
(1)能抑制動物踝關節腫脹,有抗關節炎的作用並有鎮痛作用。
(2)能增強機體對疾病的抵抗力,對放射性損傷有保護作用。
(3)有抗利尿作用,對性腺、腎上腺、內分泌有興奮作用。
(4)有降血糖作用,可治療輕、中型糖尿病。
(5)有減低血管通透性的作用。
(6)體外試驗,有殺死寄生蟲幼蟲的作用。
北五加皮:
(1)所含強心甙有類似毒毛旋花子甙的作用,如過量服用,有紊亂心血管的作用,嚴重時可導致死亡。
(2)可使動物自發活動減少,呼吸徐緩、唾液分泌增加,並有輕度痙攣,對實驗性關節炎有抗炎作用,並有縮短脊髓反射潛伏期的作用。
食用注意與禁忌人群
使用前必須嚴格辨明是南五加與北五加,不可大意。
傳說故事
一、李白與南五加皮
五加皮也是道家服食之品,煮根莖釀酒飲用,最為益人,且補精強志。相傳「斗酒詩百篇」的詩仙李白,飲用的就是五加皮煮的酒。還留下了煮酒之法:用五加皮、地榆各一斤,袋盛,入無灰好酒二斗中,大壇封固,置大鍋內,文火煮之,冷卻。以渣曬干為丸,每日服五十丸,葯酒送下,臨卧再服,添精補髓,功難盡述。民間贊雲:「文章作酒,能成其味,以金買草,不言其貴。」古代人們把能善詩文作為學識才華的標志,因此,人們就用五加皮等補益的方法作為增加智力的手段,故五加皮又稱為「文章草」。
二、五加皮酒的傳說
五加皮酒,歷史上流傳一段佳話:在很久以前,浙江西部嚴州府東關鎮(含建德境內)的新安江畔,住著一個叫郅中和的青年,他為人忠厚,並有一手祖傳造酒手藝。有一天,東海龍王的五公主佳婢來到人間,愛上了淳樸勤勞的郵中和,後結為伉儷,仍以營酒為生。五公主見當地老百姓多患有風濕病,她建議郅中和釀造一種既能健身又能治病的酒來。經五公主指點,在造酒時加入五加皮、甘松、木瓜、玉竹等名貴中葯,並把釀出的酒取名為「致中和五加皮酒」。此酒問世後,黎民百姓、達官貴人紛至沓來,捧碗品嘗,酒香撲鼻,人人贊不絕口,於是生意越做越興隆。由於該地區屬嚴州府東關鎮,後又稱之為「嚴東關五加皮酒」。
五加皮的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9g,鮮品加倍;浸酒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煎水熏洗或為末敷。
本品入葯有「南五加皮」和「北五加皮」二品。前者無毒,更長於補益肝腎,強筋壯骨,為臨床治療風濕痹病的通用正品;後者又名「香加皮」有毒,更偏於祛風濕,利水,兼能強心,我國有些地區以之作「五加皮」入葯。通常,南五加皮入復方湯劑的劑量為5~10g,鮮品可倍量;可入丸、散劑或浸酒;外用可視情況酌定。「北五加皮」的入葯劑童應嚴格控制,一般為3~6g。
五加皮的炮製:
揀凈雜質,用水洗凈,稍潤後切片,乾燥。炒制:取原葯材,用微火炒至變色。酒制:將五加皮片與黃酒拌勻,悶潤至酒盡時,取出,晾乾,每五加皮500g,用黃酒60g,亦可用酒洗。《本草述鉤元》:五加皮,剝去骨,陰干酒洗,或用薑汁制。
五加皮的食用方法:
第一方:五加皮200克,牛膝100克,當歸120克,白酒2500毫升。
用法:將葯浸泡於酒中,半個月後,每次服15~20毫升,日服2次。
主治:鶴膝風。
第二方:五加皮100克,豬蹄1隻。
用法:黃酒500毫升同煮至熟爛服食。
主治:風濕痹痛。
第三方:五加皮100克,松節50克,豨薟草60克,白酒2500毫升。
用法:同浸泡7日後,每次飲用30~50毫升。
主治:風濕性關節炎。
第四方:五加皮30克,絡石藤15克,牛膝10克,豬腳1隻。
用法:用上葯燉豬腳,吃豬腳,喝湯。
主治:風濕性膝、踝關節痛。
第五方:五加皮12克,黃芪30克。
用法:水煎服。
主治:氣虛浮腫。
第六方:五加皮30克,土牛膝10克。
用法:水煎,分2次服,每日1劑。
五加皮酒
原料配方: 黨參0、6克、 陳皮0、7克 、木香0、8克、 五加皮2克、 茯苓1克、 川芎0、7克、 豆蔻仁0、5克、 紅花1克、 當歸1克、 玉竹2克、 白術1克、 梔子22克、 紅曲22克、 青皮0、7克、 焦糖4克、 白砂糖500克、 肉桂35克、 熟地0、5克、 脫臭酒精5000克。
步驟
1、將黨參、陳皮、木香、五加皮、茯苓、川芎、豆蔻仁、紅花、當歸、玉竹、白術、梔子、紅曲、青皮、肉桂、熟地放入石磨內,用小石臼將其搗碎或碾成粉狀,待用。
2、取干凈容器,將糖、焦糖(色素)放入,加適量沸水,使其充分溶解,然後將黨參等混合物料放入,攪拌均勻,浸泡4小時後,再將脫臭酒精放入,攪拌至混合均勻,繼續浸泡4小時。
3、將容器蓋蓋緊,放在陰涼處儲存1個月,然後啟封進行過濾,去渣取酒液,即可飲用。
產品功能 祛風濕,壯筋骨,聰耳明目,祛虛補脾肺,虛勞衰弱者飲之最宜。
栽培技術
刺五加(五加皮)是五加科植物刺五加的乾燥莖和根,別名刺拐棒、刺老牙。葉也可作葯用,皮可加工成五加皮。刺五加性溫,味辛、微苦,有益氣健脾、補腎安神、扶正固本的功效。主治胃腹脹痛、黃疽、尿血、月經不調等症。主產於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山西等省。
一、形態特徵
刺五加是多年生落葉灌木,株高1-3米。根莖發達,呈不規則圓柱形,表面黃褐色或黑褐色。莖及根都具有特異香氣。莖枝通常密生細長倒刺,有時少刺或無刺。葉為掌狀復葉,互生,葉柄有細刺或疏毛;小葉5枚,橢圓狀倒卵形至長圓形,葉背面沿葉脈有淡褐色刺,邊緣有銳尖重鋸齒,小葉柄被褐色毛。傘形花序單個頂生或2-4個聚生、花多而密;花萼無毛,有不明顯5齒或幾無齒;花瓣5,黃白色,卵形。核果漿果狀,近球形或卵形,紫黑色,干後具明顯5棱。種子4-5個,薄而扁,新月形。花期6-7月,果期7-10月,種子在9-10月成熟。
二、生長習性
刺五加適宜生長在土壤較為濕潤、腐殖質層深厚、微酸性的雜木林下及林緣,種植在排水良好、疏鬆、肥沃的夾沙土壤中最好。其對氣候要求不嚴,喜溫暖,也能耐寒;喜陽光,又能耐輕微蔭蔽,但以夏季溫暖濕潤多雨、冬季嚴寒的大陸兼海洋性氣候最佳。刺五加生存能力很強,不需太多的管理且病蟲害發生也少,容易栽培成活。
刺五加果實於9-10月成熟,但種子的種胚沒有發育成熟,不論是當年秋播,還是第二年進行春播,都需要經過一個夏季在溫度、濕度適合的條件下完成形態後熟和經過一個冬季的低溫完成生理後熟後才能萌發。刺五加種子壽命為3年,在生產上適用年限為2年。
三、栽培技術
1、選地、整地 在山林地區,應選取被砍伐後的山坡地,坡度在20度以下,或山地緩坡撂荒地;以疏鬆、肥沃的砂質土為好。選好地後,在秋季進行耕翻,經過一個冬天的充分風化後,在第二年春季進行耙壓、作畦、打壟。一般育苗田作成寬1、2米、高20厘米的高畦;大田作成60厘米的大壟,以待播種。
2、繁殖方式 採用種子和扦插繁殖均可。
(1)種子繁殖 採摘成熟變黑的刺五加果實,趁鮮時揉搓、水洗,漂出種子,用2倍量的濕沙混拌均勻,放在花盆或木箱中,在20℃左右溫度下催芽。每隔7-10天翻動1次,約3個月左右,待種子有50%左右裂口時,放在3℃以下低溫貯藏,到第二年4月中旬便可進行播種,5月份便可出苗。也可採用與刺五加天然種子繁殖相似的'方法,即把收取的種子立即播種或第二年六七月播種,等到第三年5月才能出苗。作成寬約1米、長5-10米的育苗床,床上要深翻,耙細,澆透底水,按株行距8厘米X8厘米穴播,每穴2-3粒種子,播後覆土2厘米左右,上蓋3-5厘米厚樹葉等物遮蔭。出苗後及時去掉覆蓋物,適當澆水
保持床土濕潤,幼苗期要設遮蔭簾並保持床面無雜草,生長2年後移栽。刺五加種子有胚後熟休眠特性,且種子空癟的較多,故種子繁殖有一定難度,也可用扦插繁殖。
(2)扦插繁殖 選取當年發的幼莖或尚未開花、生長健壯的帶葉枝條,剪成長度約20厘米的插條。插條帶回片復葉,摘去兩側小葉,只留中部3片小葉;如中央小葉過大,可剪去l/2。扦插於苗床內,並保持一定溫度和濕度,插床上要覆蓋薄膜,為避免強光直射,可在苗床上再搭簾以遮蔭,每天澆1-2次水,並適當通風,扦插後30-40天生根,去掉薄膜,到50-60天便可進行移栽;移栽應選陰天或傍晚工作,以帶土移植好。8月以後氣溫降低,易生長不良,故移栽不宜過晚。移植成活的幼株當年不宜定植不方便管理的山地;最好精心培育1年,到第三年再移植於大田。
3、田間管理 種植刺五加不需太多的特殊管理。在移植後進行遮蔭,適當加以管理,成活後便不需特別管理了。必要時略加中耕除草並視土壤的乾旱程度、肥力情況適當進行澆水施肥便可。
4、病蟲害防治 刺五加病蟲害少發生,偶有蚜蟲危害。防治方法:用40%樂果(2000)倍液噴灑,連續2-3次即可。
四、採收與加工
人工栽培的分櫱株要3-4年後採收,實生苗則需更長時間方可採收。刺五加的根、根莖、莖、葉均可葯用,用根皮的五加皮,在夏秋二季挖取根部,洗凈,剝取根皮,曬干後即成;葯用根、根莖和莖的,在春末出葉前或秋季葉落後採挖、收取,去掉泥土,切成30-40厘米長,曬干後捆成小捆即可,也可採收後切成5厘米左右的小段,曬干裝袋保存;葉可在8月份,葉片展平而又鮮嫩時採摘,及時風干。
㈢ 沙家浜有哪些特產
1、沙家浜鎮陽澄湖大閘蟹
江蘇省常熟市沙家浜鎮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
陽澄湖大閘蟹又名金爪蟹。產於蘇州陽澄湖。蟹身不沾泥,俗稱清水大閘蟹,體大膘肥,青殼白肚,金爪黃毛,肉質膏膩。農歷9月的雌蟹、10月的雄蟹,性腺發育最佳。煮熟凝結,雌者成金黃色,雄者如白玉狀,滋味鮮美。
2、沙家浜鎮鴨血糯
江蘇常熟的特產,古代屬於貢品。俗稱鴨血糯,屬水稻科,紅芒長桿,成熟時,穀粒皮殼呈淺紫色,脫皮精碾後,米粒殷紅如鴨血,粳性。
實際上是一種紅粳稻米,故燒煮時,必須掌握其性能,一般以三、七相和為宜,即三成血糯七成白糯,成飯後即可做成各種點心。
此米蛋白質含量高,有強身補血之功效,民間視為營養和滋補食品,名菜館則專用以製作常熟傳統名點"血糯八寶飯"及"炒血糯",在江南一帶享有盛譽,被列入《國際菜譜》。
(3)龍王食用方法擴展閱讀:
關於常熟市沙家浜鴨血糯的傳說由來
很久以前,在常熟卧牛山北麓的頂山有個白龍潭,潭內住著東海龍王之子小白龍,潭水很深,直通東海龍宮。
自小白龍住在這里後,它隔幾天就要躍出白龍潭,上天巡遊一次,保護著這塊江南大地上的黎民百姓,因此這里也就愈加顯得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百姓安居樂業,一派桃源仙景。
一日,小白龍回龍宮為老龍王祝壽,誰知它剛走幾天,便有一條獨角惡龍從萬里之外呼嘯而來,霸佔了白龍潭,終日興妖作怪,一時間飛沙走石,百姓叫苦不迭。
小白龍得知後,在白龍潭與獨角惡龍大戰了七天七夜,把獨角惡龍趕走了,卧牛山又恢得了往日的平靜,但小白龍也遍體鱗傷,疲乏地躺在一條山澗里,任憑淙淙的泉水洗涮自已的傷口,那順流而下的泉水已被子小白龍的鮮血染得通紅。
待小白龍回天庭後,當地的老百姓發現那淙淙泉水流過的稻田裡收獲的稻米是紫紅色的,且有一般草葯的芳香,用這米煮的飯,香飄百步之外。病弱的人吃了後,只覺得強身健骨,精神煥發。大家都說是小白龍的鮮血染紅的呀。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沙家浜鎮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陽澄湖大閘蟹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鴨血糯
㈣ 為何古代鬧蝗災,會有無數人餓死,難道古人不知道蝗蟲可以吃嗎
“蝗災”這個詞,在經歷了坎坷的上半年之後,想必再度喚醒了國人的回憶。作為一個農業大國,數千年來我們是世界上最受蝗災之害的國家,古時候也有不少百姓因蝗蟲過境而飢餓死去,甚至會出現人類相食的景象。
但現今看著劈天蓋地的非洲飛蝗,再看看網上瘋傳的所謂“我國美食文化什麼都能吃”“來到中國一定會被吃掉”等等的戲謔言辭,想必有不少人不禁疑惑,為何古人不可以食用蝗蟲來度過缺糧的危機呢?難道是因為蝗蟲有毒或是有寄生蟲的緣故?
▲蝗災恐怖景象
然而,實際上蝗災之中的蝗蟲種類其實和平時人們所食用的蝗蟲不同,平時人們所食用的蝗蟲被俗稱為“蚱蜢”,它們雖然也對糧食莊稼有一定危害,但它們的體征和習性註定它們難以形成蝗災。而蝗災之中的蝗蟲乃是飛蝗,個頭普遍比蚱蜢大,而且喜好群居,行動整齊劃一,一致對外,且飛行時速高達每小時15公里。所以面對這種劈天蓋地、黑雲壓城的蝗災,大多數人就算想要捕食也抓不了幾只,它們便全都飛跑了。
原因之四,縱然有人善於捕食蝗蟲,還能夠捕捉不少,可是在古代沒有保鮮技術的情況下,蝗蟲的肉質極易腐壞,很難保存很久。或許有人認為可以通過腌制手段將其保存,可是古代食鹽乃是民生之本,也算是奢侈物件,試問普通百姓哪裡來這么多錢去腌制蝗蟲呢?
㈤ 飲食多清淡少油膩,飲食中什麼是「1紅2黃4白」
飲食搭配調整宜順肝益脾、平靜五臟,要多吃富含維生素的水果蔬菜、新鮮水果。要多吃些有豐富多彩大豆蛋白的食物。節氣,飲食搭配宜口味淡少油膩感,可別忘記給親人吃「4白2黃1紅」:4白便是酒釀、龍須面、生雞蛋、驢打滾;2黃則是梨、大豆;1紅便是豬的血或鵝血。節氣,並不像新春佳節、元宵佳節、端午,有傳統的特色美食;嚴苛實際意義上,節氣吃梨算得上較為擒雄的食材,全國性許多地區都是有節氣吃梨的傳統。節氣吃梨,
主要原因也是由於養生之需。春分一般溫度與冬天類似,僅有到節氣,氣溫升高,天氣轉暖,這時健康養生宜順應自然、順肝益脾、平靜五臟。這一季節,天氣忽冷忽熱、變化莫測,大家免不了舌燥口乾舌燥、外感咳嗽。梨是一種滋陰清熱、宣肺止咳的好食材;所以說,節氣吃梨是有合理依據的。最科學合理的吃梨方式或是清潔後立即服用,最大程度保存梨的營養成分;次之,較為經典的食用方法有老北京小吊梨湯、紅葡萄酒醉梨子、雪梨銀耳羹等。
㈥ 爆米花有營養價值嗎
爆米花是一種很受小孩和年輕人喜愛的食品,特別是在電影院看電影的時候,大家總是喜歡買上一桶爆米花,邊看電影邊吃爆米花。一般爆米花可以使用爆米花機進行製作,不過其實我們在家利用平底鍋或者微波爐也是可以製作的,而且做出來的成品比外面賣的絲毫不遜色。
爆米花的營養價值
爆米花是將玉米粒經過高溫高壓進行加工後,使其迅速爆裂而成的一種膨化食品,深受很多年輕人的喜愛。製作爆米花的原材料主要有三種,分別是玉米、大米以及小米,我們通常吃到的爆米花都是用玉米加上黃油、酥油、糖等輔助材料製作而成的。
爆米花裡面一般含有大量的膳食纖維、葉酸、鋅、銅、錳、鐵、核黃素以及硫胺素等營養物質。
爆米花的熱量很高,可以迅速為人體補充能量。
適當的吃一些爆米花,既可以增加生活的樂趣,而且對身體也沒有什麼壞處,但是如果吃太多的話,不利於身體健康。
爆米花是一種多纖維的食品,可以促進消化功能,對高脂肪和高蛋白質進行有益的補充。
吃爆米花可以鍛煉臉部的肌肉,從而減少臉部皺紋的產生。
有研究發現,飯後吃爆米花可以清潔牙齒。
㈦ 龍王球果實可以吃嗎
龍王球易栽培,好管理,開花多,花期長,花後易結果,果實鮮紅色,既可觀花又可賞果,具體食用方法查閱相關書籍。
㈧ 馬哈魚籽的做法大全
大馬哈魚籽怎麼吃 馬哈魚籽的做法大全
涼拌大馬哈魚籽
1、大馬哈魚籽可以做成涼拌菜供人們食用,在需要時可以准備二百克大馬哈魚籽和半個洋蔥以及適量的香菜,再准備適量的醋和味精以及香油等調味料。
2、把大馬哈魚籽放在碗中加入准備好的醋,把它們調勻,把洋蔥去皮以後切成碎末,香菜洗凈以後去水也要切成細末,把它們全部放到大馬哈魚籽中,用憶子調勻,最後加入味精和香油提味,調勻以後就能食用。
大馬哈魚籽蔬菜沙拉
1、大馬哈魚籽平時還能用來做沙拉,在製作時需要准備捲心菜和胡蘿卜以及黃瓜還有魚籽等食材,最後再准備少量的食用鹽和味精另外還要准備適量的沙拉醬。
2、把准備好的捲心菜和胡蘿卜等蔬菜全部洗凈以後切成比較狀,把捲心菜的老梗去掉。把切好的蔬菜絲放在一起調勻,加入少量食用鹽和味精,調勻以後放三到五分鍾,再取出自己准備好的大馬哈魚籽,把它放到蔬菜中。
3、用筷子把蔬菜和大馬哈魚籽調勻以後淋上沙拉醬,也可以放入適量的橄欖油來調味,這時鮮嫩可口的大馬哈魚籽蔬菜沙拉也就做好可以食用了。除了這些食用方法以外,大馬蛤魚籽還可以和雞蛋放在一起炒著吃,也可以在蒸好雞蛋以後再放入適量的大馬哈魚籽,這樣都能讓人們品嘗到大馬哈魚籽的鮮嫩滋味。
㈨ 小妖討論唐僧的吃法有
西遊記里,想吃唐僧肉的妖精不再少數,那麼,各位知道整本書中到底提了哪幾種唐僧肉的吃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