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貝母平常怎麼吃化痰止咳好
貝母梨材料:梨3個,貝母15克,黑糖3大湯匙。
做法:1. 梨洗凈後,在梨的上1/4處橫著切開,上部分做蓋,將梨核挖去,待用。貝母2.將貝母搗碎成粉末,分別放入3個梨中,上面撒上黑糖,蓋上梨蓋。3.將貝母梨放入蒸鍋,用旺火蒸1小時取出,梨汁和果實一齊食用。
折疊貝母燉豬肺
製作方法:1.將豬肺250克切片,加清水,用手擠洗去泡沫;雪梨去外皮,切成碎塊。2.豬肺、雪梨與川貝母,一同放入沙鍋內,加入冰糖及清水適量,文火煮3小時即可。
食用方法:每日1次,佐餐食用。
當歸貝母苦參丸處方:當歸15克,川貝母粉3克(分沖),苦參15克,炙百部15克,前胡12克,白前10克,杏仁10克,桃仁10克,薏苡仁30克,桑白皮10克。
用法與用量:服上方5劑後,咳嗽、氣急已減大半,黃稠痰、黃膩苔已除,上方加減共服10劑,諸症消失,病告而愈。
療效:證屬痰熱蘊肺,氣道瘀阻,宣降失司。治宜清熱宣肺,化痰逐瘀。
折疊編輯本段葯用價值
貝母的圖片貝母是常用的化痰止咳葯。為百合科植物川貝母和浙貝母的乾燥鱗莖。川貝母主產於中國的四川、雲南、甘肅等地;浙貝母主產於中國的浙江、江蘇 、安徽等地。
川貝母味苦、甘,性微寒;浙貝母味苦,性寒 。歸肺、心經。主治熱痰咳嗽、外感咳嗽、陰虛咳嗽、痰少咽燥、咯痰黃稠、肺癰、乳癰、癰瘡腫毒、瘰癧等症。現代葯理實驗證明,貝母有鎮咳、降壓、升高血糖等作用。
葯膳:川貝冰糖湯、川貝釀梨。
折疊相關葯品
秋梨膏、川貝枇杷露、養陰清肺丸、牛黃清肺散、鐵笛丸、至寶錠、蛇膽川貝膠囊、貝母瓜萎散。
折疊注意禁忌
脾胃虛寒及寒痰、濕痰者慎服。反烏頭。
1.《本草經集注》`惡桃花。畏秦艽、礬石、莽草。反烏頭。'
2.《本草經疏》`寒濕痰及食積痰火作嗽,濕痰在胃惡心欲吐,痰飲作寒熱,脾胃濕痰作眩暈及痰厥頭痛,中惡嘔吐,胃寒作泄並禁用。
❷ 請指點下貝母湯怎樣做才好吃
川貝母蜜棗瘦肉湯
特點
調節機能,潤肺止咳
材料
排骨320克、川貝母80克、蜜棗10粒、姜2片、熱水1500毫升
調味料
鹽適量
作法
1 將川貝母泡水約10分鍾;將蜜棗沖洗好備用。
2 將排骨洗凈後氽燙,再撈出備用
3 將所有材料放入燉盅里,加入熱水,放入蒸籠或蒸鍋中燉1.5小時,再加鹽調味即可。
功能 止咳、清肺、滋潤、纖體
川貝蜜糖燉雪梨
基本材料 川貝母1茶匙,雪梨1個,蜜糖1湯匙,水1碗。
川貝燉蜜糖,是民間用以調理咳嗽燥熱之常用方,特別是對肺燥引起的咳嗽,功效特別顯著。據中醫說冠狀病毒肺炎屬熱性肺炎,因此這療方有預防及治療的功效,現在加上雪梨除令食味更佳,也更增滋補功效。另外,將川貝母粉10克、雪梨汁1000克、東阿膠500克共蒸熟成貝梨膏,每次服用10克,日服兩次,更可滋陰潤肺,治久咳不愈、痰中帶血、鼻中出血之症呢。為食街
1、先把川貝母舂碎。
2、雪梨去芯,切塊。
3、將所有材料放入燉盅,以慢火燉一小時即成。蜜糖可在川貝燉好後,食前放上去。
貼士:
買川貝時可要求葯材店把川貝舂碎,便可省去一些工夫。
雪梨以香梨、鴨梨為好,因其更香甜細嫩,而沙梨等過於粗糙,不宜用來燉,直接食用更佳。
❸ 貝母的功效及挑選川貝母方法
一、貝母的功效與作用
川貝母
微寒、味甘,止咳化痰之效較強,且有潤肺的功效,痰多痰少均可使用,特別適用於肺燥或秋燥所致的咳嗽。患者表現為咳嗽,伴有痰少、難咯,或痰中帶血、口鼻乾燥、咽干口渴等不適。此時可選用川貝母燉梨吃:取川貝母9―10克,用水浸泡,中等大小的鴨梨1隻,挖去梨核,將浸泡後的川貝母連同水一起放入挖空的`梨中,用鍋蒸1個小時,加適量冰糖調味後食用。此外,也可以取川貝母3―10克,用水煎服,每日1次。將川貝母研成粉末服用也是不錯的選擇,每日 1次,每次1―2克。已有服用川貝母出現過敏的報道,因此,過敏體質者應慎用。
浙貝母
如果患者表現為咳嗽胸痛、惡寒發熱、咳吐腥臭膿痰、大便乾燥、舌紅口乾等症狀時,則應選擇浙貝母,因為浙貝母瀉火的功效要強於川貝母。而且擅長清火散結,是治療肺膿瘍的良葯。浙貝母最常用的方法為3―10克,每日1次,用水煎服。
所以,對於以咳嗽、咳痰不利、痰黃黏稠、口乾口渴、舌苔紅為主要表現的風熱咳嗽患者,既可選擇川貝母,又可選擇浙貝母。因川貝母葯性和緩,氣味不濃,更適合於年老體弱者服用。而對於素體熱盛的小兒及青年人來說,最好選擇浙貝母。
土貝母
性寒、味苦,具有較強的抗炎、抗病毒及抗腫瘤的作用,常與其他清熱解毒葯物配伍使用,治療乳腺疾患、結核、皮膚腫爛等疾病。此外,還有一定的殺精子作用。因此,想做准爸爸的男性,更應該慎重選用。
二、貝母的食用方法
貝母梨
材料:
梨3個,貝母15克,黑糖3大湯匙。
做法:
1. 梨洗凈後,在梨的上1/4處橫著切開,上部分做蓋,將梨核挖去,待用。
2.將貝母搗碎成粉末,分別放入3個梨中,上面撒上黑糖,蓋上梨蓋。
3.將貝母梨放入蒸鍋,用旺火蒸1小時取出,梨汁和果實一齊食用。
貝母燉豬肺
製作方法:
1.將豬肺250克切片,加清水,用手擠洗去泡沫;雪梨去外皮,切成碎塊。
2.豬肺、雪梨與川貝母,一同放入沙鍋內,加入冰糖及清水適量,文火煮3小時即可。
食用方法:
每日1次,佐餐食用。
當歸貝母苦參丸
處方:當歸15克,川貝母粉3克(分沖),苦參15克,炙百部15克,前胡12克,白前10克,杏仁10克,桃仁10克,薏苡仁30克,桑白皮10克。
用法與用量:服上方5劑後,咳嗽、氣急已減大半,黃稠痰、黃膩苔已除,上方加減共服10劑,諸症消失,病告而愈。
療效:證屬痰熱蘊肺,氣道瘀阻,宣降失司。治宜清熱宣肺,化痰逐瘀。
三、川貝的副作用有嗎 哪些人不適合吃
川貝母是常用中葯,傳統的功效是潤肺、止咳、化痰,而且自古至今用葯只取其地下鱗莖。通過現代葯理作用的研究,已發現其臨床應用的新方向;通過對代用品及微量元素的研究,對解決自然資源匱乏、擴大葯用來源有著積極的意義。
川貝一般是沒有副作用的,不過平時食用需要注意適量,而且特殊人群比如孕婦,小孩老人等應該在醫師的指導下。需要注意的是,川貝主要適用於燥熱所引起的咳嗽,表現為口乾、痰少稠黏、色黃、咽痛,或伴有發熱、頭痛等症狀。但若是寒性咳嗽,服用川貝母粉就如「雪上加霜」,是很不適宜的。如果口淡不渴、咽癢,以晚間咳嗽為主,痰稀白者,切忌使用。
此外,川貝母味苦、甘,性微寒;歸肺、心經;質潤泄散,降而微升;具有清熱化痰,潤肺止咳,散結消腫的功效;治虛勞久咳,肺熱燥咳,肺癰吐膿,瘰癧結核,乳癰,瘡腫。所以脾胃虛寒及寒痰、濕痰者不宜慎服。
四、如何挑選川貝母呢
正品松貝: 呈類圓錐形或近球形,高0.3~0.8厘米,直徑0.3~0.9厘米,表面類白色。外層鱗葉兩瓣,大小懸殊,大瓣緊抱小瓣,未抱部分呈新月形,頂部閉合,內有類圓柱形、頂端稍尖的心芽和小鱗葉1~2枚。先端鈍圓或稍尖,底部平,微凹入。質硬而脆,斷面白色,富粉性。氣微,味微苦。
正品青貝: 和松貝類似,呈類扁球形,高0.4~1.4厘米,直徑0.4~1.6厘米。外層鱗葉兩瓣,大小相近,相對抱合,頂部開裂。
偽品: 主要來自於百合科貝母屬其他植物的鱗莖以及百合科植物益辟堅的球莖。
益辟堅: 大小和川貝母相仿,呈短圓錐形,頂端漸尖,基部常呈臍狀凹入或平截,表面黃白色或黃棕色,質地堅硬,斷面呈角質樣或有時略帶粉性,味苦而微麻。
浙貝母鱗莖: 系浙貝母切割鱗莖繁殖所得,類圓錐形,表面黃白色,直徑0.5~1.5厘米,鱗葉兩瓣,大小懸殊,大瓣緊抱小瓣,有時兩瓣大小相近或開裂,先端漸尖,底部平或微凸,味苦,常冒充青貝出售。
平貝母和伊貝母鱗莖: 採取幼嫩鱗莖,硫熏去外皮,按照大小分級冒充川貝銷售。外形和松貝極相似,近球形,體型往往較小,直徑一般小於0.5厘米,色白,鱗葉兩瓣,大小懸殊,大瓣緊抱小瓣。斷麵粉性,口嘗味淡,或有時微甜。
❹ 平貝母的食用方法有哪些呢 有什麼禁忌呢
平貝母有以下幾種食用方法:
第一,可以和梨子一起燉服,或打碎沖服,或泡酒或煎劑即可。
第二,研成粉末沖服。
第三,常配沙參、麥冬等以養陰潤肺化痰止咳;治肺熱肺燥咳嗽,常配知母以清肺澗燥化痰止咳,如二母丸。
第四,常配蒲公英、魚腥草等以清熱解毒,消腫散結。
平貝母為百合科植物平貝母的乾燥鱗莖。平貝母又名坪貝、貝母、平貝。有清熱潤肺,止咳化痰的作用,為一種常用中葯,與川貝母、浙貝母同屬貝母屬,但在葯用上有一定差別。
❺ 貝母有哪些品種 貝母的食用方法
我們都知道貝母能夠用來治療咳嗽,用它治療感冒等症狀,不用擔心出現副作用。那麼貝母的怎麼食用呢? 貝母 的品種多樣,它主要有哪些類型?接下來我就簡單的給大家介紹一下 貝母 有哪些品種及它的食用方法。
一、貝母有哪些品種
1、貝母是多年生草本植物,人們根據其品種的不同,將它分為川貝母、浙貝母、土貝母。其中川貝母是其中的珍品。
2、川貝母主要產於四川、西藏、華北等地區。其性微寒、味道甘苦,主要具有止咳化痰、潤肺等效果。常常和沙參、 麥冬、菊花等一起搭配使用,用來治療熱痰、久嗽、心胸郁結症狀。不過寒痰、濕痰的患者是不能食用它的。
3、浙貝母主要產於浙江、江蘇、安徽等地,它的外形會比較大一些,因此有人將它稱為大貝母。浙貝母性寒味苦,具有清熱化痰,散結消癰的作用。它和桑葉,前胡等中葯材搭配,能夠用來治療風熱咳嗽;和魚腥草,蘆根等一起搭配使用,能夠治療肺癰。
4、土貝母主要產於河北、陝西等地區,其性涼而味苦,具有解毒,散結,消腫的作用。它和天花粉、乳香等葯材一起搭配,能夠治療乳癰初起;和半夏、皂角刺等葯材一起搭配,可以治療手發背等等。
二、貝母的食用方法
1、川貝燉雪梨
我們准備好一個雪梨,將它清干凈去皮之後,把靠近頭部的那一部分切開,然後將雪梨去核,形成梨盅,接下來往梨盅放入幾顆川貝,在放入適量的冰糖;如此重復將准備好的10克川貝和20克 左右 的冰糖都放進去。我們將雪梨蓋蓋好,並且用牙簽固定住,往燉盅中添加適量的清水,並將雪梨放進去隔水燉30-45個小時左右就可以了食用了。
2、川貝母杏仁粥
我們將准備好的100克粳米洗干凈之後,用清水浸泡30分鍾,把10克左右的杏仁去皮,並且放入熱水中燙一下,將6克左右的川貝洗干凈。然後將它們放入鍋中,在添加適量的清水,用猛火將其煮沸之後,改用小火煮半個小時就可以了,我們還可以放入適當的冰糖進行調味。
我總結:關於 貝母 有哪些品種 及它的食用方法,我就介紹到這里了。我們是食用川貝時,要注意它不能和烏頭、附子一起食用。
❻ 貝母怎麼用才好
貝母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川貝母,也叫做川貝,是一種中醫常用的止咳化痰的中葯材。葯理研究發現,貝母具有非常好的促進身體代謝以及止咳化痰、潤肺等作用。在發生呼吸系統感染而出現咳嗽時,可通過正確的方法服用貝母止咳。
其實,食用貝母止咳的做法並不少,但在食用貝母時一定要掌握好用量,如小孩服用就要減少用量。而咳嗽症狀非常嚴重的患者也不能只依賴吃貝母止咳,除了要在醫生指導下做好各項治療之外,還要做好日常保健措施。
❼ 貝母的功效與作用 如何食用比較好
說到貝母,大家就會習慣性想到川貝母,但其實貝母的種類有很多,各自功效的側重點也不同。那你能說出幾個貝母的種類?它們的功效又分別是什麼?本期的 食療養生 ,教你用川貝做美味養生的葯膳。
貝母的功效與作用
貝母,又叫勤母、苦菜、苦花、空草,葯實等。因其形狀得名,《本草經集注》說:「形似聚貝子」,故名貝母,其鱗莖供葯用,具有止咳化痰、清熱散結之功效,常用來治療熱痰咳嗽、外感咳嗽、陰虛咳嗽、痰少咽燥、咯痰黃稠、肺癰、乳癰、癰瘡腫毒、瘰癧等病症。此外貝母有鎮咳、降壓、升高血糖等作用。按品種的不同,可分為川貝母、浙貝母和土貝母三大類。其名字雖然相似,但功效卻大不相同。
川貝母具有清熱化痰止咳之功,可用於治療痰熱咳喘,咯痰黃稠之證;又兼甘味,故善潤肺止咳,治療肺有燥熱之咳嗽痰少而粘之證,及陰虛燥咳勞嗽等虛證;還有散結開郁之功,治療痰熱互結所致的胸悶心煩之證,及瘰癧痰核等病。此外,川貝母與烏賊骨、甘草為散劑,即烏貝散,治療胃潰瘍有效。
浙貝母是一種中葯材,也稱浙貝片,可以用於清熱化痰、散結消腫、止咳,還能主治風熱犯肺、痰火咳嗽、肺癰、乳癰、瘰癧、瘡毒等。浙貝母質地比較脆,易折斷,斷麵粉白色,富粉性。人們身體上火的話,還可以用浙貝母泡茶喝,能很好的調理身體。
土貝母的性寒、味苦,具有較強的抗炎、抗病毒及抗腫瘤的作用,常與其他清熱解毒葯物配伍使用,治療乳腺疾患、結核、皮膚腫爛等疾病。此外,還有一定的殺精子作用。
貝母梨
材料:梨3個,貝母15克,黑糖3大湯匙。
做法:
1、梨洗凈後,在梨的上1/4處橫著切開,上部分做蓋,將梨核挖去,待用。
2、將貝母搗碎成粉末,分別放入3個梨中,上面撒上黑糖,蓋上梨蓋。
3、將貝母梨放入蒸鍋,用旺火蒸1小時取出,梨汁和果實一齊食用。
貝母燉豬肺
材料:豬肺250克、雪梨一個、川貝母適量
做法:
1將豬肺切片,加清水,用手擠洗去泡沫;雪梨去外皮,切成碎塊。
2、豬肺、雪梨與川貝母,一同放入沙鍋內,加入冰糖及清水適量,文火煮3小時即可。
食用方法:每日1次,佐餐食用。
當歸貝母苦參丸
材料:當歸15克,川貝母粉3克(分沖),苦參15克,炙百部15克,前胡12克,白前10克,杏仁10克,桃仁10克,薏苡仁30克,桑白皮10克。
食用方法:服上方5劑後,咳嗽、氣急已減大半,黃稠痰、黃膩苔已除,上方加減共服10劑,諸症消失,病告而愈。
療效:證屬痰熱蘊肺,氣道瘀阻,宣降失司。治宜清熱宣肺,化痰逐瘀。
❽ 貝母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 貝母的益處和如何食用
1、貝母具有生津止渴,潤肺清熱化痰的功效。應用治療,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肺結核,肺心病,乾咳,痰多痰少者效果非常好。尤其對於肺熱或秋燥所致的咳嗽,或者患者表現為咳嗽伴有痰少,難咳或痰中帶血,口鼻乾燥,眼乾口渴等不適的症狀,效果甚佳。
2、貝母可以用溫水浸泡半小時,然後拿一個中等大小的鴨梨挖去梨核,將泡好後的貝母連同水一起放入挖空的梨中,放碗里用鍋蒸一小時,加適量冰糖後就可以食用。
❾ 貝母 怎麼吃啊
1個梨,削皮,中間掏空,然後加入一支川貝母粉。
放到一個比梨大點的碗里,(注意,碗里和梨里都不放水哦,蒸出來就有水了)
用蒸鍋,鍋里放水,碗放上面,隔水蒸,開鍋了放幾塊冰糖,7-10分鍾,悶一會兒。
然後先喝梨里的水,然後把梨在碗里弄碎,全吃掉。
止咳偏方——川貝蒸梨:酸梨洗凈從上部1/4處平切開,挖出梨核,放入一粒冰糖,2克川貝(川貝母最好,川貝粉也可),蓋上切下的1/4梨上半部分,用2、3個牙簽固定,放在碟子里,上蒸鍋蒸10分鍾,關火後,晾涼食用,每天早晚各一個,3天見效。
碟子里的湯可以一起喝掉.
選料:冰糖(單晶的比較好)、川貝(葯店有售),貢梨(挑小個的)。
備料:川貝磨粉,貢梨去核切成入口的小塊。 然後把這些東西上屜蒸。嘿嘿,就可以了 冰糖不要放太多,太甜了就不好入喉了
配方:桂枝12克川貝母12克炙蘇子12克雪梨或水晶梨2個冰糖20克
製作:
1.把炙蘇子、桂枝放入婉杯內,用中火煮20分鍾,取汁液去渣,待用。
2.川貝母打碎,雪梨去核,切薄片,冰糖打碎。
3.把雪梨片、川貝母、葯汁液、冰糖同放婉杯內,加水250毫升。置武火燒沸,文火再婉煮40分鍾即成。
食法:每日1次,每次食梨一個,隨意喝湯。
功效:溫肺祛痰,止咳平喘。肺心並飲邪戀肺患者食用。
❿ 貝母的食用方法
【葯 名】
土貝母
【拼 音】
TUBEIMU
【來 源】
為雙子葉植物葯葫蘆科植物土貝母的乾燥塊莖。
【功 效】
散結解毒、排癰消腫、止血收口。
【主 治】
治乳癰,瘰癧痰核,瘡瘍腫毒及蛇蟲毒。
【性味歸經】
苦,涼。①《本草從新》:「味苦。」②《百草鏡》:「味苦,性平微寒,無毒。」
入心、肝二經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0.3~1兩;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調敷或熬膏攤貼。
【別 名】
土貝(《百草鏡》)、大貝母(《綱目拾遺》)、地苦膽、草貝(《陝西中草葯》)
【動植物資源分布】
分布河南、河北、山東、山西、陝西、甘肅、雲南等地。葯材主產河南、陝西、山西、河北等地。
【葯材的採收與儲藏】
秋、冬採挖,洗凈泥土,將連結的小瓣剝下,蒸透後曬干。
【拉丁名】
原植物假貝母Bolbostemma paniculatum( Maxim.)Franquet
【考 證】
出自《本草從新》;貝母在《綱目》以前的歷代文獻,並無川貝、浙貝、土貝之分,明《本草正》曾載「土貝母」一條,系指「浙貝母」而言。至清《本草從新》始於「貝母」條下,分別附述「象山貝母」與「土貝母」(指本品)的性味功用,但據以前各家所述形態及附圖,早已包括本品在內,如陸璣《詩疏》謂「葉如栝樓而細小」,《本草圖經》並有蔓生的 「貝母」附圖。參見「川貝母」、「浙貝母」條。
【生葯材鑒定】
乾燥塊莖呈不規則塊狀,多角或三棱形,高0.5~1.5厘米,直徑0.7~2厘米;暗棕色至半透明的紅棕色,表面凹凸不平、多裂紋,頂端常有一突起的芽伏物;質堅硬,不易拆斷,斷面角質,光亮而平滑;微有焦糊氣,味微咸而苦。以個大、紅棕色、質堅實、有亮光、半透明者為佳。
【中葯化學成分】
塊莖中含有麥芽糖,而在乾燥以後則含有蔗糖,葉柄主要含還原糖,葉主要含蔗糖。
參考資料:神農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