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作業療法採用的技術方法有哪些
在針對精神疾患患者的作業治療中,治療師經常採用以下方法:1.建立良好的患者與治療師的關系
2.創造適當的接納及支持環境和氣氛
3.活動分析和合成
4.各種類型的活動,如:自我照顧活動家務生產活動文娛活動手工藝及各種勞動等等
5.小組治療及活動
6.適應環境及人際關系
7.教學方法
8.行為治療
9.咨詢/輔導
⑵ 作業治療的常用方法有
(1)物理治療:包括運動療法和物理因子療法。運動療法是通過手法操作、體操或藉助器械等主動和被動運動的方式來恢復患者已經喪失了的或減弱了的運動功能。物理因子療法是運用除力學因素以外的電、聲、光、磁、水、冷、熱等各種物理因子治療疾病,促進患者康復。
(2)作業治療:是針對病、傷龍者的功能障礙,從日常生活活動、手工操作勞動或文體活動中,選出一些針對性強、有助於逐步恢復、改善功能和提高技巧的治療方法。
(3)言語治療:針對各種原因引起的聽力及語言障礙的患者進行評定和訓練,盡量恢復或改善其聽、說等言語交流能力。
(4)心理治療:通過觀察、談話、實驗和心理測驗法(智力、人格、神經心理等)對患者心理、精神、情緒和行為異常進行診斷後,採用精神支持療法、心理咨詢、暗示療法、催眠療法、行為療法、鬆弛療法、音樂療法等對患者進行治療。
(5)康復工程:是應用現代丁程學的原理和方法,恢復、代償或重建患者功能的科學。包括康復評定設備的研製、功能恢復訓練器械的研製、功能代償性用品(如:假肢、矯形器、輪椅、助行器、自助具等)的研製、功能重建性用品(如人工喉等)的研製、康復工程材料(如人工關節等)的研製、裝飾性假器官(如人工眼)的研製等。
(6)康復護理:是康復滬士在康復過程中為克服殘疾考的身心功能障礙而進行的護礎活動。包括預防、早期識別、指導患者自主做日常生活活動、幫助患者進行功能恢復訓練等,把獨立生活、提高生活質量作為康復護理的整個日標。
(7)中國傳統康復療法:祖國醫學中的推拿、針灸、個葯、體台鍛煉(如太極拳等)都有助於促進功能障礙性疚病的恢復。
⑶ 帕金森病作業治療的方法是怎樣的
治療的手段主要為感覺運動性作業活動與感覺統合性作業活動
1.提高身體運動功能和姿勢調整的措施(1)針對關節活動度受限和手指抓握范圍低下的措施:改善被動的關節活動度,尤其是伸展性關節活動度活動方法有:
1)患者俯卧在墊上,在肘支撐的情況下,用另一隻手做向前上方伸手取物的活動;2)患者取坐位,囑其外展肩部,屈肘用手掌觸摸腦後部,再彎腰伸肘盡力觸摸對側足的足尖,左右交替進行;3)患者採取站立位,面靠牆,身體緊貼牆壁,雙上肢沿牆壁盡量摸高,用刻度標記,逐漸增加摸高高度,或雙手平舉,支撐於牆面上做前後方邁步的動作
這些活動既有利於軀乾和四肢的伸展,又有利於身體平衡功能的改善
軀乾和四肢屈肌頻繁地強直性收縮容易導致攣縮的發生,因此,在注意關節活動的同時應注意加強緊張肌肉的牽伸活動方法有:
4)患者取坐位,雙上肢後伸,雙手橫握一根木棒,治療師將木棒緩慢向後拉至有緊張感時保持10~20秒,重復20次左右,牽拉過程中要求患者保持軀干挺直並抬頭;5)患者取坐位,雙上肢交叉並盡力前伸置放在大巴氏球上,然後,將雙上肢順著球面向球的兩側移動,並用雙手抱球過頭;6)俯卧位下,由肘支撐過渡到手支撐,挺起上身而骨盆以下緊貼床面等
作業療法最直接的治療目的是預防上肢手指的攣縮和改善手指抓握范圍在無痛允許的范圍內緩慢地進行運動早期容易出現手指內在肌優勢,因此為了防止手指攣縮,有必要進行以維持改善為目的的各種活動在手指出現變形的情況下,選擇適合的支具,並在指導下進行自我訓練,並注意確認實際操作的方法和實施頻率也可以利用一些作業活動,如掛圈(見圖8-1-1所示)編制掛毯等
圖8-1-1掛圈動作
注意避免反復進行單調的作業活動,休息和中途加入其他的趣味活動一起進行訓練改善肩關節的ROM及軀干伸展,旋轉動作
(2)針對肌力低下:維持及增強肌力的方法是採用粗大動作要達到肌力增強的目的,需要較長時間的訓練作業療法的目的之一是提高肌肉的爆發力,對此可利用木工(如刨木拉鋸錘打)磨砂板投球運動橡皮泥自行車運動上下樓梯(梯級較高)等作業活動,為患者提供抗阻抗重力的主動運動機會,從而達到維持或增加肌肉力量的目的
(3)針對反復動作或節奏的形成障礙:前臂的旋前旋後或叩打等動作,出現節奏性地反復障礙針對這種障礙,臨床上經常使用聲音用手打拍子或節拍器等方法從外界給予刺激利用節拍器,節奏容易控制,但患者很難與拍子合在一起,這時需要指導患者本人一起用口令來獲得節奏感,動作要簡單,並和其他能夠完成的動作並用,隨著口令可進行砂板磨或者掛圈木釘上下翻轉等訓練,見圖8-1-2和8-1-3所示
(4)針對兩側同時操作和交替動作障礙:中樞神經系統疾病經常見到兩側同時操作障礙,帕金森病患者也經常出現這種症狀進行作業活動時兩手能同時操作,但是難以形成肢體的交替動作為此可利用雙上肢的木釘活動繩編紙貼畫活動等進行訓練
(5)針對軀干肢體運動的協調控制能力低下:通過治療性活動,提高手的靈活性,控制和減少手顫抖,改善軀乾的旋轉和肢體的擺動具體的活動有:
1)患者坐在與胸平高的桌面前,在桌上一字排開地放上一些圓木塊,利用拇指分別與其他各指的指腹對指夾住圓木塊,分別從左向右或反方向取放(圖8-1-4);
圖8-1-4患者坐位下移動木塊
2)還可以讓患者採用兩手合夾的方式,將面朝下的紙牌一一翻起;3)讓患者拋接網球或用手抓住一根短棒的下端,通過握放,將棒分幾次一段一段地從手中下滑落;4)撿拾不同大小與形狀的物體,如玻璃球蠶豆黃豆米粒硬幣紐扣回形針等;5)練習打字彈琴寫字折紙雙手穿珠等活動
(6)針對平衡低下:訓練中注意增加患者對自身姿勢與平衡方面所存在問題的意識,提出預防跌倒的具體建議和辦法,如撤除地毯爬樓梯時使用扶攔穿平底鞋等措施訓練平衡的活動有:
1)與患者手拉手,單腿站立,做身體前後搖動動作;2)走「一」字步;3)坐或站位下,讓患者用單手或雙手進行軀干雙側的木釘盤擺放作業;4)坐位下隨著一定的節奏向左右同向晃動雙下肢;5)轉動頭頸和軀干向四周眺望等
活動中可採用音樂或打拍子的方式以提供患者練習姿勢與平衡性運動的節奏在小組性訓練活動中則要注意提供患者實踐靜態及動態平衡能力的機會為了改善頭部的位置控制,促進胸廓的伸展,應教會患者深呼吸的方法,體會軀干挺直的感覺,並在要求視覺跟蹤和上身控制的動態性活動,如放風箏拋接球等,反復練習和鞏固這個運動模式
(7)針對步行能力低下:步行涉及患者身體的姿勢下肢的協調運動和平衡控制能力治療師應指導患者如何放鬆,保持一個良好的垂直體位以利於步行步態中強調增加步幅支撐面,增加髖屈曲度,減輕慌張步態,促進交替的上肢擺動,改善動作的啟動停止與轉身活動方法有1)讓患者背靠牆站立,做向左向右的側向行走;2)站立位下,指示患者雙手平舉,支撐於牆面上,做向前後方邁步的動作;在治療師指導與幫助下,進行實地步行練習在步行練習過程中,治療師不時發出停止步行轉身等口令,並利用讓患者抓住治療師前臂的方法,幫助患者恢復平衡,同時,治療師要密切注意患者行走的姿勢,及時糾正其「猿人」樣站姿患者手部和前臂所獲得的本體覺暗示,可提供大腦足夠的信息,從而促進姿勢的直立與平衡在患者的肩前部和下腰部適當加壓,通過感覺反饋,促進患者胸廓的伸展,從而改善其姿勢的控制為了防止患者步行中突然發生凍結,可以用一根繩子,一端固定於鞋,另一端穿過褲子放於褲口袋中,當邁步困難時患者可以拉動繩子啟動邁步(語氣堅定的「抬腿」「大腳趾朝上」「邁大步」步行中配合節拍或口哨等)都有助於患者預防或打破凍結狀態,向前邁大步
在地面上劃線,通過視覺提示幫助患者克服步行中突然凍結,這樣做還可以幫助患者增加步幅(圖8-1-5)
圖8-1-5地面上劃線幫助患者步行
還可以通過韻律操音樂唱歌跳舞啟動運動以維持活動能力,減少患者在行走中身體肌肉的緊張性,改善行走的協調性通過增加視覺提示:如看著他人或對著鏡子,增加聽覺提示:如喊口令打拍子,或通過治療師的口頭建議和提示,來改善患者運動計劃能力與運動速度,指導患者完成行走動作的啟動停止與轉身上下樓梯有時比在平面上行走更容易防止突然出現動作凍結
患者到了疾病的晚期,步行會相當困難,這時要重視步行的安全性,盡可能保留患者活動的空間,讓患者逐漸適應所處環境,加強照顧者和家人對患者的保護,必要時輪椅代步進行戶外活動,盡量消除環境中妨礙步行或輪椅活動的障礙物
(8)作業時的姿勢指導和注意事項:採用本體神經肌肉促進技術改善患者的運動模式,尤其是軀乾的旋轉能力可以採用的活動有:
1)坐位下,隨著節奏向左向右晃動雙下肢,同時用一隻手向對側身體側方的容器內遞送物體;2)在坐位下,節奏緩慢地反方向地同時轉動雙肩;3)在仰卧屈膝位下,用十指交叉的雙手完成身體左右側搬運物件或插積木的活動
但注意,當上部軀干向左側轉動時,雙下肢需向右側轉動,當上部軀干向右側轉動時,雙下肢則要向左側轉動(具體參考本章第二節)教會患者通過深呼吸與想像促進身體放鬆
方法包括緩慢地搖動軀干骨盆肩胛帶,被動翻轉體位和其他能降低肌肉張力的抑制性技術
長時間在同一姿勢下進行作業活動時,姿勢變換或者姿勢調整容易出現困難,所以在進行作業活動時,讓患者在坐位或者立位保持平衡的狀態下,要縮短同一姿勢下的作業活動時間,最好選擇需要變換姿勢的活動另外,由於患者軀干旋轉受到限制,在進行軀干旋轉的作業活動時,要注意安全,防止跌倒
2.精神心理症狀及智能低下的治療方法帕金森病患者易合並痴呆和抑鬱針對有抑鬱的患者,不要過多地給予表揚治療時採用接受性的態度,要注意尊重患者的意願進行訓練和患者建立良好的關系,可以幫助患者解除緊張和不安情緒,為了獲得患者的信任,要注重逐漸地對患者加深了解另外,要注意選擇患者喜歡輔助量較少的作業活動痴呆和抑鬱兩方面都存在問題的患者,選擇作業活動時要充分考慮患者的興趣和患者現有的智能水平首先,從能夠得到成功體驗的活動開始,再根據活動的特點,選擇適當的小組休閑活動
3.日常生活的指導和幫助(自助具輔助用具)日常生活方面的治療內容是以增強ADL自理和減輕輔助量為目的,提高各種動作的效率,活動過程中要充分確定安全性
經常見到一些患者在治療場所能夠完成某些ADL,而在實際的生活環境中卻不能完成,需要給予注意
(1)進食:進食動作最好能讓患者長期地保持自理,但是如吃魚時,用筷子取出骨頭,吃肉需要咀嚼吞咽等動作,很多患者發病初期就會出現困難在適當的時候,應對使用勺子刀子及叉子的方法進行指導,並對餐具如盤子和勺子叉子等進行調整,比如選用粗把的勺子或者叉子,讓患者盡可能自己進食要鼓勵患者慢慢地進餐,即使花費一定的時間也要讓患者堅持獨立進食,護理者不要過多地給予輔助當患者出現疲勞時,可以適度地給予幫助,並在真實的場所進行具體的指導自理程度為了使患者能順利地完成吞咽動作,也要對家屬進行烹調的指導,進食困難者,注意調整食物的質地,選擇易於咀嚼溫熱的食品,少量多餐教給患者適應性技術,以減少震顫的影響,即如何在上肢不靠身體的情況下使用雙手端茶杯;如何以肘部作為活動軸,完成將勺子從盤子到放入口中的動作餐具適當調整,要易於操作,配合必要的輔助具與言語治療師合作,幫助減輕患者早期的吞咽困難
(2)洗漱:因為有震顫和反復動作障礙夠拿遠處物品受限及肌力低下等,造成刷牙剪指甲等動作出現困難由於震顫等原因造成刷牙困難時,指導患者雙手操作,動作易於得到改善由於反復動作困難造成刷牙困難時,可以嘗試使用電動牙刷為了確保安全,對剪指甲困難者,可以把指甲刀固定在桌子上,並進行使用方法的指導進行洗漱動作指導時,應盡可能保留患者的衛生修飾習慣,保持外觀整潔選擇舒適安全的體位洗澡為了防止洗澡時因地面濕滑而跌倒,可以鋪防滑地毯,在浴室周圍安裝扶手
(3)穿脫衣服:帕金森病患者由於動作的靈巧性低下和關節攣縮造成夠拿遠處物品受限等原因,容易造成如系解紐扣上衣的穿脫,提褲子襪子的穿脫以及從地上撿起衣服等動作的障礙,為此在進行穿脫衣服指導時要注意以下幾點:①確保安全;②在跌倒危險性少的體位狀態下進行;③防止向後方跌倒,使用有椅背的椅子;④移乘時防止事故的發生,可以使用防滑的椅子或者把椅背緊靠牆邊,指導患者增強穩定性;⑤在立位進行穿脫衣服動作時,指導患者背靠牆壁,或者利用扶手確保穩定性在實施指導穿脫衣服動作的過程中,應注意以下幾點:①使用易穿脫的寬松的開衫;②使用大紐扣的衣服;③系解紐扣困難的患者,使用系紐扣自助具或用尼龍搭扣替代紐扣;④可以將腳放在對側大腿上完成穿脫襪子動作,穿脫襪子困難的患者可以使用穿脫襪子的自助具
總之,要盡量鼓勵患者自己完成穿脫衣服動作當疾病影響到患者以往的穿衣習慣和能力時,應選擇穿脫相對方便的衣服(如重量輕舒適保暖耐寒易伸縮),穿衣服的層數以不影響關節活動范圍協調活動坐站轉移和精細活動為度,防止服飾太沉重造成患者的疲勞鞋子應選擇穿脫方便(如松緊鞋等)舒適支撐好鞋底有彈性的穿鞋底摩擦力大的鞋,以增加步行的穩定性治療中要指導患者選擇安全省力舒適的體位(一般為坐位)和技巧動作完成衣服的穿脫動作
(4)如廁:包括移動進入廁所脫褲子坐下排泄局部清潔站起整理衣褲沖洗等過程由於自律神經等障礙患者容易出現便秘和膀胱障礙等症狀,所以要注意水分的攝取量,每天應保證3L飲水量帕金森病患者如在從便器站起和排泄後的衛生紙使用等方面存在困難時,可用電動升降坐便器或在坐便器四周安裝扶手,衛生紙沖廁開關盡量置於患者容易夠取的地方
(5)入浴:因為浴室地面滑,洗澡時要選用帶靠背的椅子洗身體時可選一側帶環的毛巾或者長柄的刷子進入浴盆,因轉換身體方向時有跌倒的危險,可使用移乘板或者利用扶手全面需要幫助時可利用入浴升降機
(6)起居1)翻身坐起:與步行相比,翻身和坐起動作更加困難,做坐起動作時需要在床邊安裝扶手,一般扶手安裝在床頭方向1/3處,首先下肢從床上移到床邊用前臂和肘關節支撐後逐漸坐起注意床墊應選擇偏硬的材質,利用患者本人的肌力坐起來
2)站起:從床或椅子上站起困難時,可以嘗試把椅子的座高增加,便於起立站起的方法是坐在座面的前部,膝關節屈曲,足部向後移動,踝關節位於膝關節後方,軀干充分地前傾後站起注意避免向後跌倒患者從床邊站起的時候,可以抓住床欄桿扶手或者穩定牢固的傢具後起立
(7)移動和轉移:步行上下樓梯等移動能力訓練的相關內容前面已經介紹這里主要涉及轉移技術
1)座椅轉移:座椅要選擇最適合患者身體放鬆進食伏案工作的高度,有支撐比較好的底座,牢靠的椅背可以支撐頭部,鼓勵患者頭部向後靠住椅背,帶扶手便於支撐
座椅轉移困難者,可以適當調高座椅後腿高度,使坐椅稍向前傾斜,便於患者站起在椅子上坐下到站起的一系列動作訓練,可參照圖8-1-6所示練習步驟
圖8-1-6患者坐站練習步驟
坐下:患者背對椅子,大腿後部觸及坐椅前緣,雙手支撐坐椅扶手支撐身體向後坐下;站起:將臀部移至坐椅前緣,頭向前伸(使鼻尖超過足尖),兩足稍分開,其中一足後移,膝屈曲向前,雙手支撐推壓扶手站起
2)床上轉移:患者床的高度要適當,床墊硬度適中,睡衣要輕便不影響身體的轉動
首先向翻身的方向轉動頭部,然後屈曲下肢用足底支撐床面,手伸向軀干對側抓住床緣,隨著骨盆的轉動完成翻身動作從卧位到坐位的轉換,可按照圖8-1-7所示完成動作,
圖8-1-7患者卧位到坐位的步驟
即一手抓住床緣;雙下肢移向坐起側床邊;雙小腿自然垂於床邊;同側肘用力撐起上身;對側手用力拉住床邊保持身體穩定坐起從坐位到卧位的變換與上述動作相反即可
還可以抬高床頭或在床尾結一根繩子供患者牽拉,以便減輕難度
另外,對居家環境和傢具等進行適當的改造,能夠有效地提高患者的自我照顧能力
例如,採用可調節床邊扶架,可方便患者從床上轉移使用腿支撐架可方便患者保持舒適的坐位用旋轉盤為患者軀干旋轉提供便利加強對家人和照料者的宣傳和指導,讓他們與患者之間能夠默契地合作,讓患者盡可能在最小的輔助下生活自理積極採取能量保存技術,減少患者的疲勞和功能損害,最大程度地保留患者原有的功能
(8)交流:患者由於構音障礙容易表現出發聲音量小,單調,說話快,不容易被聽懂等特徵寫字時易於出現震顫文字和小字症發病早期速度工作就會出現困難,訓練時要將速度與手指靈巧性的活動(如打字等)綜合考慮在訓練中要注意增加與患者交流的機會,指導患者交流的方法另外,患者由於長期患病少動,on-off現象急劇增加,在突然出現不能發出聲音的情況時,可利用無線呼叫器等如果患者是一人獨自生活,要准備一部方便患者緊急使用的電話機
(9)家務勞動:盡量按照患者自己的習慣安全地從事家務活動,合理安排和有計劃地進行家務活動在進行房間整理燒菜做飯洗衣購物等活動的時候需要預先計劃確保廚房衛生間拐角樓梯口等地方明亮,保持室內溫暖舒適,除去易絆倒的障礙物(地毯腳墊等)對會引起潛在危險的活動和裝置,應予視覺告示應用能量保存技術,盡量取坐位等放鬆體位完成家務活動,充分利用家用電器和輔助裝置以減少患者家務負擔當患者手顫抖影響食材准備時,可以使用食物固定器防滑墊或夾子等
4.改善高級腦功能的作業活動(可參考本書第五章第四節相關部分)
5.提高患者的交往能力(1)鼓勵家屬參與治療工作,並對家屬提供必要的支持,包括指導家屬更好地與患者合作,完成治療活動
(2)通過小組活動和訓練,調整患者的情緒,增加其社交能力
(3)鼓勵患者發揮自身在家庭與工作單位中所起的作用,盡可能多地保留原有的工作和活動,但要放棄不安全的活動
6.保持患者的娛樂活動能力(1)在體能許可的情況下,鼓勵患者繼續保持原有的娛樂愛好
(2)如不能安全地繼續原有的興趣愛好,可鼓勵和支持患者發展新的娛樂,以改善身心功能,促進健康恢復常用的文娛項目包括劃船釣魚養魚養鳥棋藝看電影唱歌跳舞操琴書畫球類活動等
7.維持就業能力(1)鼓勵患者盡可能長時間地保持工作
(2)如不能再繼續從事以前的工作,要對患者進行再就業能力的培養和訓練
8.輔助裝置的應用和環境改造為預防畸形,需讓患者配戴必要的矯形支具;穿衣困難時可以藉助穿衣輔助器;為防止患者跌倒,給患者配備合適的助行穩定用具,注意調整助行器的高度,避免出現駝背現象;鼓勵患者坐位時盡量保持腰部挺直,不要長時間團坐在軟沙發內;睡硬板床;寫字打字桌面高度要適中,使患者在腰部伸直和保持頭頸部稍屈曲(10°)體位下工作;盡量去除房間內的地毯和墊子,防止患者絆倒;衛生間盡量無障礙,牆壁上安裝把手
9.注意事項(1)讓患者充分了解治療目的,使其相信通過治療,可以改善獨立生活的能力
(2)治療環境要舒適,治療過程中要讓患者感覺安全,能耐受治療所提供的感覺刺激
(3)在遇到姿勢不穩定的患者時,治療師應預先告知患者任務與要求,以幫助其計劃適當的運動反應,然後,治療師通過刺激單關節周圍功能相反的肌肉,或刺激身體對應端參與活動的肌肉(如頸伸肌和踝屈肌),以維持運動反應
(4)通過強化性的特殊感覺刺激,促進反饋環的建立,或通過討論患者的感覺期待和現實的感覺反應,提供認知刺激的輸入應在規劃過的或熟悉的環境中,練習患者簡單的姿勢控制,以減少不利因素的干擾
(5)患者的日常生活習慣應與固定的服葯時間相結合,使在葯物發揮最佳作用時,完成日常生活慣例性活動
(6)觀察患者有無葯物副作用的跡象,有無嚴重的抑鬱跡象
⑷ 作業療法治療技術按照作業技能是怎樣分類的
(一)感覺技能訓練
感知覺訓練(sensoryandperceptualtraining)包括:對周圍及中樞神經系統損害患者進行淺感覺實體覺(stereognosis)運動覺感覺運動覺的訓練感覺訓練的主要方法包括感覺再教育脫敏療法和代償療法
1.感覺再教育對於周圍神經損傷患者的感覺再教育,早期患者的訓練重點是將刺激的視覺反應與感覺反應相對應當能夠感覺到固定的觸覺並能將之很好地定位後,就可以開始通過觸覺來分辨物品的訓練對於腦卒中後患者的感覺再教育,強調將感覺功能與運動功能的再教育結合在一起進行,鼓勵在早期就進行有目的的大量的感覺和運動訓練,如雙手進行上舉運動
2.脫敏療法最初可以用夾板或襯墊對敏感部位進行保護,隨著治療取得進展逐步去除保護性用具對敏感皮膚的刺激分為五個級別級別1:音叉石蠟按摩級別2:
電池震動器加大力度的按摩鉛筆頂端的橡皮按壓產生的觸覺級別3:電震動器質地辨別級別4:電震動器物品辨別級別5:工作和日常生活動作當患者對當前級別的刺激沒有疼痛反應後可進入下一個級別
3.代償療法經常的體位變換可以避免持續的低強度壓力對肢體尤其是對骨突出部位造成的損害遠離過冷和過熱的危險因素避免皮膚和物品間的反復運動和摩擦教會保護性感覺缺失的患者注意對水泡割傷挫傷部位的保護以避免感染感覺障礙的代償技術還包括用其他感官來替代,如用視覺代償以避免接觸鋒利的物品而受傷
(二)運動技能訓練
1.改善肌力和肌張力的訓練利用作業活動或對作業活動進行改造,如利用木工銅板砂磨板等作業活動,為患者提供抗阻抗重的主動運動使用錘子改善上肢肌力;使用面團泥團訓練手握力;使用硬幣訓練捏力;採用神經肌肉促進技術中的本體促進技術皮膚感覺促進技術Bobath技術Brunnstrom技術調整肌張力,如選擇接近日常活動的洗臉梳頭穿襪等對角螺旋性運動,改善和調整肢體肌張力;採用不同的反射性抑制體位調整肌張力,如仰卧位下伸肌張力增高,俯卧位下屈肌張力增高;利用不同的反射性模式抑制肌肉痙攣,誘發軟弱無力的肌肉收縮,以保證各項作業治療的順利進行例如,偏癱患者在進行手工作業前,先對患側上肢進行擠壓牽伸及感覺刺激,使痙攣的肌肉充分放鬆,無力肌肉興奮性明顯提高後,再完成布置的手工作業骨折和偏癱造成一側上肢功能障礙者可以訓練單手操作完成系扣系鞋帶穿脫衣褲,用非優勢側手書寫開鎖拍球捏泥開門等,都可以預防肌肉萎縮
2.維持關節活動度的訓練利用桌面推拉滾筒運動或擦拭運動以及不同高度的木釘盤的擺放拋氣球等作業活動,充分改善上肢的活動范圍,盡可能鼓勵患者通過完成日常活動,來維持和改善關節活動度
3.運動協調性和靈巧度的訓練包括粗大運動協調功能訓練,如翻身抬頭坐卧轉換坐站轉換上下樓梯步行活動,提高患者軀體和肢體的綜合協調控制能力精細協調活動訓練,可以利用洗碗撿米粒編織木刻嵌鑲等作業活動,充分改善眼-手協調和靈巧度利用拼圖插板搭積木等游戲提高視覺運動整合能力讓患者在兩條平行線之間畫一條直線,逐漸減小平行線的間隔,如由3cm逐漸減至1cm,以訓練上肢精細協調控制能力,或練慣用筷子或鉗子持物等
4.平衡訓練平衡能力關繫到患者坐位或站位的靜態自動態和動態身體的平衡和穩定,是保證患者進行各種手工作業日常步行穿衣等活動的基本條件作業治療師可以配合物理治療師進行平衡功能訓練,利用巴氏球保持患者坐位平衡,鼓勵患者坐在桌前雙手靜置於桌面上保持靜態平衡,或完成簡單的手工作業活動;早期進行雙上肢的日常活動,如穿衣洗漱等活動;讓患者坐或站在床邊利用單手或雙手伸向不同方向取物,或進行木釘盤擺放作業;利用套圈作業和拋氣球游戲訓練患者的坐位或站位2級平衡訓練;可選擇一些娛樂或體育活動,如跳集體舞拍球蹦床騎馬水中步行等活動,都能提高平衡能力
5.身體移動能力訓練如何恢復乃至提高患者的移動能力是康復治療的一個主要目標,要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和社會參與能力就需要患者能在所處的環境中進行身體的移動例如,床上的移動,從床移動到衛生間以便於使用洗手池或馬桶,或是移動到便利店劇院和工作等場所
進行移動訓練時治療師必須清楚不同的患者在進行日常生活活動時都有自己的方式或自己的習慣,每個患者都會面臨各自不同的問題;因此,治療師要認真聽取患者的想法和意見,有針對性地進行改造,並應用一些輔助設備幫助他們提高移動能力
身體的移動需要患者具備一定的軀體功能,如,肌力身體的協調性和關節活動范圍等患者可能存在不止一個方面的障礙,例如,風濕性關節炎的患者可能存在關節活動范圍的問題同時還有肌力較弱和疲勞的問題;脊髓損傷的患者可能感覺功能減退,同時還有肌肉無力或癱瘓的問題,患者的功能在一方面或幾方面存在障礙時,輔助設備和代償技術的應用可以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
障礙可能會在不同的環境中對不同的移動能力產生影響,如腦卒中偏癱的患者可能需要輪椅來進行戶外的移動,但在居室中只需要拐杖來輔助行走
訓練的第一個階段是達到在醫院或其他康復設施內的獨立移動第二個階段是達到在家和社區內的獨立移動,治療師要把患者實際的家庭環境也就是患者將要回歸的環境因素考慮在內,環境包括居室院子小區和社會即患者工作學習的環境,作業治療師應對患者實際的生活環境進行評價,並給出出院後的建議,這樣才能把康復的效果延續
身體移動訓練包括卧位下在床上的翻身左右移動,床上的坐起躺下,坐位下的前後左右移動,輪椅與床便器椅子汽車等之間的轉移等患者在作業治療師的指導下,訓練完成以上各種轉移,最終實現獨立轉移目標獨立轉移包含兩個意義:一是靠患者自身能力的恢復實現獨立轉移;二是自身能力有損害,但藉助某種輔助裝置和操作技能使其獨立完成轉移獨立轉移的基本原則:首先是治療師幫助患者轉移時其指令必須清楚;整個轉移過程中必須保持平衡;學習獨立轉移的時機要適當,太早則患者因失敗而失去信心,太晚則因依賴而失去興趣;應當教會患者利用體重轉移,如利用傾斜力和翻滾力以增加起身的動量其次,需轉移的兩個平面之間高度盡可能相等而且穩定,兩個平面應盡可能靠近,其間以轉移板連接;輪椅轉移時必須先制動;有幾種方法可供選擇時,以最安全容易的為最好如果患者不能達到獨立轉移,則訓練其實現輔助下轉移輔助下轉移的原則是輔助者與患者之間互相信任輔助者知道患者有什麼缺陷,體力和認知如何,需要何種方式和多少力度的輔助患者預先告知輔助者自己習慣的轉移方式,轉移時輔助者與患者應當互相支持,協同用力輔助者需要相當的技巧而不能單獨依靠體力,輔助時主要依靠下肢力量因此,通常輔助者兩腿分開與肩同寬並一前一後,髖膝可以微屈,但腰背及頭頸必須伸直,旋轉時避免用腰而用足的力量轉移前必須准備好必要的設施與空間,使轉移過程中無障礙;輔助者必先注意衣著,尤其應避免穿著鞋底易滑的鞋,衣著要方便活動,注意防止頭發和戒指掠過或牽扯患者輔助者必須了解自己的體力和技能,沒有把握時不要單獨行事;應先使患者了解轉移的目的和方法,處於最好的起始位置,並已排空大小便,轉移中不會發生大小便失控輔助者應當使自己的指令明確地被接受,與患者有語言文化差異時尤應注意這里介紹幾個常用的移動技術
(1)仰卧位至(床)端坐位:頸7損傷的患者不利用任何輔助器具完成從仰卧位至(床)端坐位的體位變換①用肩胛和肩部肌肉的力量移動到肘支撐位②用一側肘關節支撐保持平衡,用另一側的肱三頭肌將軀乾的上部撐起,再用保持平衡側的肱三頭肌支撐將軀幹完全撐起於長坐位③將一隻手支撐於身後保持平衡,用另一隻手將腿移向床邊
④當移動至床邊時,將身體傾斜用一隻手支撐在輪椅座上保持平衡,用另一隻手將靠近床沿的腿移至床下⑤再將另一條腿移至床下⑥現在已處於(床)端坐位,准備好轉移至輪椅
(2)輪椅至床的轉移:下肢癱瘓的患者獨立進行從輪椅至床的轉移①患者將輪椅盡量靠近床邊與床平行並剎車固定,將左側的扶手移開②將轉移板置於輪椅和床之間的縫隙上,防止身體與輪子的磕碰損傷皮膚③患者將身體重心傾斜向左側保持平衡,用右側上肢支撐將臀部從輪椅移至床上④在床邊穩定住平衡⑤右手支撐在輪椅座上,用左手將左腿抬起⑥將左腿放置於床上⑦將腿擺直⑧重復以上步驟,將另一條腿放到床上,記住保持平衡是獨立完成轉移動作的關鍵
(3)輔助下輪椅至床的轉移:輔助下從輪椅至床的轉移動作包括如下步驟①將患者的臀部向前移動至全部輪椅作為面積的前2/3處,這主要是為避免在轉移的過程中與後輪發生碰撞損傷皮膚②將患者身體向前傾斜使患者的頭部依靠在輔助者的右側大腿上如果條件允許,患者可將左手放在輪胎上給予適當輔助輔助者用自己的腿保持患者的腿於相對穩定的姿勢③輔助者用上肢和腿的力量將患者輕拉向前,抬起患者的臀部並轉向床的方向④患者的重量如果被充分向前轉移了,因此全部過程幾乎不用向上提的力量
6.實用步行訓練作業治療中的步行訓練與物理訓練中的步行訓練側重點不同物理治療中的步行訓練,主要強調下肢具備行走能力的各組肌群和關節活動范圍的訓練以及步態訓練;作業治療中的步行訓練,強調實用步行能力訓練,訓練患者能在有效時間距離內安全行走,指導患者適應不同的地面不同的環境障礙物等,保證患者最終能步行穿過街道商場車站鬧市公園工作場所等這種步行能力的訓練,實際上要求患者具有綜合活動技能
7.增強全身耐力的訓練原則為少負荷,多重復根據患者的狀況興趣安排或較容易簡單或較難復雜的作業活動
8.神經生理學療法神經生理學療法包括Brunnstrom療法Bobath療法本體感覺性神經肌肉易化技術(PNF)Rood療法等
(三)認知技能訓練
認知技能訓練(cognitivetraining)包括注意力定向力記憶力問題解決能力等方面的訓練
1.注意力訓練注意是對事物的一種選擇性反應根據參與的器官不同可以分為聽覺注意和視覺注意等注意力的訓練要求患者保持一段時間的注意力並逐漸延長注意的時間和范圍例如治療師以每秒一個的速度給患者念隨機排列的數字,從兩個開始,每念完一系列讓患者重復一次,一直進行到患者不能重復為止或者要求患者用鉛筆從漢語拼音字母如DTEWCVBYUNDFTVC中刪去治療師指定的字母「T」,成功後增加難度,紙上同時出現大寫和小寫字母,讓患者從更多的字母中刪去指定的字母
2.記憶能力訓練記憶是過去感知過體驗過和做過的事情在大腦中留下的痕跡,是過去的經驗在人腦中的反應,包括短期記憶和長期記憶簡單記憶和復雜記憶等復述是記憶訓練中常用的方法,它要求患者無聲或大聲重復要記住的信息,復述的內容可選擇數字名字詞彙等,隨著記憶的進步逐步增加難度記憶訓練中還可以通過啟發誘導幫助患者回憶一天做過的事情或製造令人難忘的聯想來加強記憶當語言性記憶較差時鼓勵用形象記憶
3.問題解決能力的訓練訓練患者對不同物品或事物進行分類,如食品(雞蛋麵包牛肉蘋果白菜等)衣物(襯衫褲子襪子鞋手套等)學慣用具(鉛筆橡皮尺子等),再從粗分類到細分類,如將食品進一步細分為肉類蔬菜水果等向患者出示有共同點的物品或片語,如貓-狗,楊樹-柳樹,床-衣櫃等,讓患者回答每一對物品的共同之處,學會找出不同事物之間的關聯經常向患者提出一些如「迷路了怎麼辦」「出門回來發現忘記帶鑰匙怎麼辦」等問題,治療師觀察患者表現並提供不同的幫助,包括需解決問題的步驟分解給予提示等,幫助患者提高分析解決問題和處理問題的能力
4.定向能力訓練讓患者反復練習從一個地點走到另一個地點,如從病房到治療室,從治療室到食堂,路線的設計要從簡單的直行到復雜的轉彎,從近距離到遠距離如果定向障礙與空間關系障礙有關,應先重點治療更為基礎的空間關系障礙
更多認知技能的訓練內容參考認知障礙的作業療法
(四)吞咽技能訓練
國外的吞咽技能訓練常常是由語言治療師和作業治療師來完成治療前常規進行動態食管鋇餐造影,將患者整個吞咽過程動態拍攝下來,分析吞咽困難發生的時期和部位,指導治療師制定訓練方案除影像診斷外尚應進行正常反射(嘔反射和咳嗽),異常反射(咬合反射吸吮吞咽),飲水試驗和頭頜舌的控制等評定吞咽障礙的訓練主要是控制吞咽過程中食物團的流動和防止誤吸包括吞咽器官運動訓練感覺促進綜合訓練和攝食直接訓練,進食時盡量要求患者取坐位
(五)心理技能訓練
殘疾人的心理變化一般經歷震驚否認抑鬱承認和適應等階段,作業治療中非常注重對患者心理技能的訓練,治療師不僅通過在治療過程中與患者的交談,幫助患者樹立戰勝殘疾重返社會的信心,更通過安排不同的作業活動調整患者的心態和情緒,使患者從傷後的震驚否認階段過渡到適應階段訓練中患者可以通過摔打膠泥發泄內心的憤怒和不滿;可以通過繪畫表達心中的思念和願望;可以通過完成一項簡單作業重拾信心和勇氣;可以通過幫助他人完成作業而重新發現自身價值
⑸ 作業療法功能評定的方法有哪些
1.觀察法是憑借觀察者的感覺器官或其他輔助工具,對患者進行有目的有計劃地考察的一種方法此方法簡便易行,通過與患者的交談或在患者進行一些活動時,觀察患者的各種反應行為等
2.調查法是以提出問題的形式收集被檢查者相關資料的一種方法調查的方式可以分為問卷法和談話法問卷法以書面形式收集資料,是康復評定常用的方法
3.量表法是運用標准化的量表對患者的功能進行測定的方法康復評定常用的是等級量表法和總結量表法等級量表是將功能按照某種標准排成順序,故又稱「順序測量」
例如,Lovett肌力檢查法從異常到正常將肌力分為012345級總結量表法又稱「累加性量表」,其內容由一系列技能或功能活動組成,根據被試者的表現,對每一項技能或功能活動進行評分如Fugl-Meyer肢體運動功能評定Barthel日常活動動作能力指數評定等
4.儀器測量法是藉助於各種儀器設備對被試者的某一生物或功能性的變數(如關節活動范圍最大耗氧量握力等)進行實際客觀的直接測量而獲得絕對的量化記錄的方法這一方法能夠將某種功能狀況精確地量化,不僅能夠得出客觀數據,而且能探究障礙發生的原因該法主要用於器官或系統損傷引起的功能障礙檢查,如關節活動度測量等速運動肌力測定靜態與動態平衡功能評定步態分析心肺運動負荷測驗等
5.視覺模擬尺法是通過使用一條標有刻度的直線(長度為10cm15cm或20cm)
來定量評定某種障礙或症狀的一種方法直線的兩端點標明為某種症狀的兩個極端表現
以疼痛為例,左端點為「無痛」,右端點為「非常痛」,中間區域為從無痛到非常痛的疼痛程度過渡情況要求被試者根據自覺症狀的程度在直線范圍內進行選擇,然後測量檢查者測量「零點」至被試者所選擇點之間的距離視覺模擬尺法可用於各種症狀或障礙的評定,是一種用途很廣的評定方法
⑹ 常見問題的作業治療方法有哪些
(1)預防:作業療法可在多個層面對腫瘤患者進行干預其中,可能最重要,也最常被忽略的,就是治療師在預防層面上的干預例如:影響一個人的行為選擇和改變對健康產生負面影響的行為與習慣的能力,可能就是一個很好的切入點治療師可向其接觸的所有人傳遞正面康復信息青少年在聽到吸煙預防方面的正面信息後,可能就不會去學習吸煙治療師還可幫助吸煙者戒煙其他預防措施可著眼於自檢和定期進行腫瘤檢查因為治療師關注的焦點是幫助人們達到平衡的生活方式,也就是自我照料工作娛樂休息保持平衡因此,治療師自然就成為腫瘤預防團隊中的一員
(2)確診後的早期治療:腫瘤初期治療可包括手術化療放療或免疫治療,它們均存在副作用在手術治療前,治療師即可參與教育與訓練,使患者了解術後會出現的問題一般認為,術前訓練可以改善患者的功能結局,有利於術後康復
作業治療師在手術化療放療後的恢復治療過程中也有重要作用該層次的干預可在醫院家庭或社區衛生機構中實施腫瘤患者因功能上的改變可能有ADL活動困難,如自理工作娛樂活動或其他方面的困難,作業療法的介入均可使之受益治療師的干預還有助於預防長期的殘疾和正常功能的恢復可通過康復方法或姑息療法對患者的功能給予支持
(3)術後治療:術後的早期階段,治療師即可鼓勵和幫助患者安全地進行日常的或有目標指向的活動患者可能害怕運動,因而,需要指導其安全運動的方式和運動幅度,並告訴患者在傷口癒合前應該避免的運動患者在做身體運動時可能牽扯到傷口,這可使患者產生恐懼感,治療師應與外科醫生配合就此問題進行指導有些患者可能因腫瘤而截肢,這可使患者身體外觀發生改變,對這類患者的治療與外傷性截肢所不同的是,除了傳統的傷口護理和佩戴假肢訓練外,還需要進一步的醫學處理對這類患者,治療師應訓練他們正確使用假肢進行功能代償
(4)化療:使用化療葯物殺死癌細胞的同時會產生一些副作用常見的副作用有脫發周圍神經病血小板減少和凝血時間延長疲勞(與肝功能受損有關)RBC組份改變(貧血)和影響功能的焦慮與恐懼
化療所致的神經病變常可導致暫時性的垂腕垂足,也可致灼痛麻刺痛可嚴重影響功能,因患者可能由此而不願抓持物品或因疼痛而不願站立化療也可因免疫抑制而致感染,腦病毒感染可致盲和肝炎
在進行化療的急性階段,住院患者可因長期卧床或停止自我照料,而需作業治療另外,疲勞也可限制其參與活動的程度,因為一些患者不能或懶於參加日常活動
周圍神經病變可導致手和足的無力和感覺變化此時患者常不能抓住物體隨意使用,感覺異常(麻利麻木或燒灼感)以及抓握與精細運動喪失,可妨礙患者的日常活動能力因患者在使用日常用具(如梳子或牙刷)時,可能會掉落地上或出現疼痛
血小板減少的患者,可能易於出血,而不得不暫時放棄做一些正常的日常活動,直至血小板計數得到改善
在以上情況下,作業治療師應針對每個患者的需求,分別給予不同的幫助
(5)放療:放療也是腫瘤急性期干預方法的一種某些情況下治療師可與放療人員協調工作,如用熱塑板材製作體位擺放器具(夾板)幫助患者在放療過程中保持體位不變
放療可能的副作用之一是灼傷,從作業治療的角度而言,應避免燒傷區域的運動或牽扯必要時可能需協助做ROM運動,以預防肩周炎等並發症的發生
(6)康復階段:治療師急性期治療的目的通常是使患者能達到出院或轉至住院康復機構亞急性中心長期護理中心或臨床關懷機構在急性期治療過後,患者應能從事強度較大的康復治療活動腫瘤患者康復的目標是以健康模式恢復和支持其功能,即學習帶殘生活
總之,幾乎所有的腫瘤患者均可從作業治療中受益作業治療師可在醫院住院部門診患者家中社區以及患者工作場所,對腫瘤患者進行干預工作作業治療師對腫瘤患者進行治療的根本所在,超越腫瘤所致殘疾的損傷水平而對患者進行治療,幫助其克服作業能力的活動與參與層面上的障礙可以預見,隨著越來越多的創造性的和有效的作業治療措施的不斷開發,作業治療師將會在腫瘤患者的功能康復和生活質量的全面改善中,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