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使用方法 > 森林昆蟲調查取樣的方法常用的

森林昆蟲調查取樣的方法常用的

發布時間:2022-11-22 06:30:04

A. 觀賞昆蟲的基本採集方法有哪些

採集方法
昆蟲種類繁多,習性各異,應根據不同蟲種的生活習性,分別採用不同的措施進行捕捉。
(一)捕蟲網捕蟲法
操作要點如下:

1. 觀察蟲情
不論是定點專項採集或是隨機採集,初到採集現場,不可操之過急,先要冷靜觀察蟲情。尤其是在蟲量不多的情況下,更應仔細觀察動靜,摸清昆蟲飛動的規律,包括飛動的高度、速度、方向等,結合當時的風向、風帶等因素,再立意作好准備,開始揮網捕捉。

2. 順勢兜捕
摸清蟲情後,待其再次飛臨,可用目測方法判斷其飛臨方向、高度和速度以及風向、風速等瞬間具體條件,手握網柄、瞄準方位,待其進入有效距離後,順勢舉網一揮蟲即入網。所謂順勢兜捕,就是在靜觀不動情況下,根據昆蟲飛臨方向,或迎面或旁側及時調整最佳方位,出其不意,一舉入網。如一網失誤,不必尾追,而是以逸待勞,一網不入,再等二網。

3. 翻封網口
一旦蟲入網,要立即翻轉網袋,把網底甩向網口,封住網口後,入網的昆蟲才不致逃逸。揮網捕蟲和翻封網口是連續、快速的兩個動作,是用捕網捕蟲的一項基本操作。

4. 取蟲入袋
入網的昆蟲需立即取出。取蟲時先慢慢收縮網袋,減少它在網內掙扎活動的范圍,然後待其稍停趁勢隔著網袋輕捏蟲胸,使它靜止,再用小鑷子伸進網內,夾其翅基取出,放入毒瓶致死後再轉移到三角紙袋內。

(二)微小型昆蟲刷取法
有些在寄主植物上不太活動的微小型昆蟲,如蚜蟲等,用昆蟲網很難掃入,用振落法亦不奏效,此時即用普通軟筆直接刷入瓶、管內,刷取時要選擇蟲體密集的小群落,一筆即可刷取很多。要注意用筆尖輕輕撣刷,不可大筆刮刷否則傷及蟲體。
(三)搜索採集法
有些蟲體較小或棲息地點較為隱蔽的昆蟲,需要根據它們存在的某些跡象進行仔細觀察搜索才能採到。如食痕、蛀孔、蟲糞、鳴聲等都是可供追查的線索。此外,石塊下面常有肉食性甲蟲;雨後積水的樹洞和盆缸里常有蚊子的孑孓;天牛、吉丁蟲、玉米螟等幼蟲往往在其寄主植株上留有蛀孔和糞跡。搜索採集要注意安全,謹防藏匿在樹洞里、石塊下,草叢中的蛇、蠍之類傷害。
採集昆蟲的方法、標本信息記錄

在自然界中,各種昆蟲具有不同的生活習性,首先要了解和熟悉被調查對象的習性,才能採集到所需要的昆蟲。在採集過程中要十分注意標本的完整。常用的採集方法如下:
觀察法
採集昆蟲時,首先要找到它的寄主和棲息地。可通過觀察寄主被害狀、昆蟲排泄物等確定是否有蟲。如食葉類昆蟲常將寄主葉片咬成缺刻,或捲成葉苞,或取食葉肉組織留下表皮。鑽蛀性昆蟲常造成蛀孔,有的孔口還排出糞便。刺吸式口器的昆蟲取食為害後常留下大小不一的針孔狀斑點。而蚜蟲、蚧蟲除取食外還排泄蜜露易引起煤污類病,等等。
搜索法
已經看到昆蟲存在的跡象而又采不到蟲,可使用搜索的方法,例如在泥土中可採到金龜子的幼蟲;在樹皮下和樹枝、干中採到小蠹蟲、天牛幼蟲;在倉庫的角落或包裝物中可搜索到多種倉庫害蟲;在落地果中常可找到實蠅的幼蟲;剖開 果實可發現芒果象甲幼蟲等。
擊落法
許多昆蟲有假死性的特點,猛然震擊寄主植物,使其自行落下便於採集。如金龜子、象甲、葉甲等種類。蚜蟲、薊馬、蟎類可直接擊落到塑料盆、硬紙片上,然後用小毛筆收集浸入酒精中。
網捕法
網捕是採集昆蟲最常用的一種方法。將捕到的昆蟲盡快裝進毒瓶中,待其完全死亡後再取出來。如果是鱗翅目昆蟲,為保持鱗翅上的鱗片不受損傷,捕入網後,可先在網外用拇指和食指將蛾、蝶類標本的胸部輕捏一下,使其停止活動。個體較大的種類也可用注射器在胸部注入少許酒精,使其迅速死亡。
如果用網捕捉隱藏在雜草和灌木叢中的昆蟲,每掃幾網後,便將集中在網底的昆蟲連同部分碎枝葉一起倒入毒瓶中殺死,再倒在白紙上挑選,或將標本先倒在其他袋中,回來後再處理。
微小昆蟲刷取法
在些在寄主植物上不太活動的微小型昆蟲,可用普通軟毛筆直接刷入瓶內,注意不要傷及蟲體。
誘集法
利用昆蟲的各種趨性,使用各類誘蟲器進行誘集。
標本信息記錄

在採集標本和普查過程中,有關信息的記錄非常重要,一定要按有關表格填寫。一般包括如下幾項:

採集時間:包括年、月、日。

採集地點:包括省、市、縣、鄉、村、地塊或場所。

寄主名稱:標准中文名,學名更好(如不知道,俗名也要記錄),寄主的生長階段、種苗來源。

危害情況:包括為害部位、蟲態,為害程度和為害狀等。

發生面積:可通過調查或查詢有關人員獲得較准確數字。

採集人:為後人研究該種昆蟲提供咨詢線索,並表示對標本採集的負責。

4、昆蟲標本的標簽

昆蟲標本上的標簽是一個標本上的最原始記錄。在檢疫性害蟲普查中,標簽尤其重要。製作好的昆蟲標本要及時插上標簽,將自此採集地點起,各種事項都要記載下來。初製作好的標本就要立即插上兩個標簽:上面的一個標簽寫有採集地點(省、市、縣和鎮),採集時間(年、月、日);下面的一個寫上寄主或採集方法、環境、採集人姓名。已經過前人鑒定有學名的和經過系統研究鑒定出中文名稱的昆蟲標本,下面要再加上寫有中名、學名及鑒定人姓名的第三個標簽。經過研究,標本是前人還未發現過的新種,在標本下面還要加上新種或亞種標簽。

昆蟲標本上的標簽,插在蟲體的下方;第一個標簽在昆蟲針上的位置, 相當於三級板第二級的高度;第二個標簽相當於三級板第一級的高度;定名或模式標簽緊貼標本盒底。

正式的標簽是用較堅硬,表面光滑的白紙。排版印刷成 1.5 × 1.0cm 的黑框,裡面印有省名、年、月、日、採集人等到字樣,以便將來填寫清楚。為防止日久褪色或不易識別,浸沉泡在液體標本瓶中的標簽,要用質量較好,經過長久浸泡後不致損壞的光面紙,裁成 2.5 × 1.5cm 規格。浸泡在液體里的標簽,一定要用耐水墨水或軟鉛筆書寫,以免字體褪落。

B. 昆蟲取樣方法

標志重捕法,適用於活動能力強的小動物
取樣器取樣法,適用於活動能力弱,體積微小的小動物

C. 取樣器取樣法、樣方法、標志重捕法分別用於什麼情況

1、取樣器取樣法

取樣器取樣法適用於小型動物,如蚯蚓等。取樣器取樣法目的是調查小動物的豐富度,取樣器取樣法採用逐個計數法。

2、樣方法

樣方法適用於活動范圍不大的生物,如植物、松毛蟲等。對於魚等活動范圍大的要用標志重捕法。樣方法適用於所有的植物,因為植物絕大多數都是在固定的地方的。

3、標志重捕法

標志重捕法適用於活動能力強、活動范圍較大的動物種群,在被調查種群的生存環境中,捕獲一部分個體,將這些個體進行標志後再放回原來的環境,經過一段時間後進行重捕,根據重捕中標志個體占總捕獲數的比例來估計該種群的數量。

(3)森林昆蟲調查取樣的方法常用的擴展閱讀

標志重捕法的操作流程

1、完全隨機選擇一定空間進行捕捉,並且對被捕捉對象進行標記。標記個體為M。

2、在估計被標記個體完全與自然個體完全混合發生的時間之後,回到步驟1捕捉的空間,用同樣的方法捕捉。捕捉數量為n。

3、被捕捉個體中被標記個體為m。

4、按照理論公式進行計算。

5、多次試驗求平均值。

D. 蜻蜓目昆蟲種群密度調查方法

樣方法、標志重捕法、去除取樣法、直接計數法。
1、其原理是:在被調查種群的分布范圍內,隨機選取若干個樣方,通過計數每個樣方內的個體數,求得每個樣方的種群密度,以所有樣方種群密度的平均值作為該種群的種群密度估值。
2、其原理是:在被調查種群的活動范圍內,捕獲一部分個體,做上標記後再放回原環境,經過一段時間後再進行重捕,根據重捕到的動物中標記個體占總個體數的比例,來估計種群密度。
3、在一個封閉的種群里,隨著連續的捕捉,種群數量逐漸減少,同等的捕捉力量所獲取的個體數逐漸降低,逐次捕捉的累積數就逐漸增大。當單位努力的捕捉數等於零時,捕獲累積數就是種群數量的估計值。

E. 用黑光燈誘捕昆蟲屬什麼調查方法

用黑光燈誘捕昆蟲的方法調查種群密度不屬於樣方法,而是屬於去除取樣法,又稱移動誘捕法,是用相對估計法估計種群的絕對量。是調查具有較強活動能力的動物種群密度的常用方法之一。

常用的方法

種群數量可以通過取樣調查進行估計,常用的方法有樣方法、去除取樣法、標記重捕法等。

在一個封閉的種群中,隨著連續地捕捉,種群數量逐漸減少,通過減少種群的數量,來估計種群的大小。

假定種群的數量是穩定的,每一動物的受捕率不變,對動物進行隨機取樣捕獲,並去除,連續捕獲若干次,種群因被捕獲而減少,則逐日捕獲的個體數與捕獲積累數呈線性關系,回歸線與X軸相交點即為種群的大小。

(5)森林昆蟲調查取樣的方法常用的擴展閱讀:

算出平均值

有時並不需要完全捕捉完,以每天捕捉數為y,累計捕捉數為x,可發現y=a+bx,該函數必過x的平均數,y的平均數,b=(x1-x)(y1-y)+(x2-x)(y2-y)+...+(xn-x)(yn-y)/(x1-x)2+(x2-x)2...(xn-x)2, x,y為平均值求出b後再代入平均值算出a。

F. 在野外如何識別松材線蟲病,該病害在普查和調運檢疫中的取樣和鑒定方法

野外識別是看是否出現松樹枯死、針葉褪色、黃化、枯萎以及呈紅褐色等松針變色症狀等異常情況。取樣鑒定是否發生松材線蟲病。

取樣方法和鑒定方法具體參照最新《松材線蟲病防治技術方案》指導:

(三)取樣。

1.取樣對象。抽取尚未完全枯死或者剛枯死的松樹,不應當抽取針葉已全部脫落、材質已腐朽的枯死樹。可參照以下特徵選擇取樣松樹:

——針葉呈現紅褐色、黃褐色的松樹;

——整株萎蔫、枯死或者部分枝條萎蔫、枯死,但針葉下垂、不脫落的松樹;

——樹幹部有松褐天牛等媒介昆蟲的產卵刻槽、侵入孔的松樹;

——樹幹部松脂滲出少或者無松脂滲出的松樹。

2.取樣部位。一般在樹干下部(胸高處)、上部(主幹與主側枝交界處)、中部(上、下部之間)3個部位取樣。其中,對於僅部分枝條表現症狀的,在樹幹上部和死亡枝條上取樣。對於樹干內發現媒介昆蟲蟲蛹的,優先在蛹室周圍取樣。

3.取樣方法。在取樣部位剝凈樹皮,用砍刀或者斧頭直接砍取100-200克木片;或者剝凈樹皮,從木質部表面至髓心鑽取100-200克木屑;或者將枯死松樹伐倒,在取樣部位分別截取2厘米厚的圓盤。所取樣品應當及時貼上標簽,標明樣品號、取樣地點(需標明地理坐標)、樹種、樹齡、取樣部位、取樣時間和取樣人等信息。

4.取樣數量。對需調查疫情發生情況的小班進行取樣時,總數10株以下的要全部取樣;總數10株以上的先抽取10株進行取樣檢測,如沒有檢測到松材線蟲,應當繼續取樣檢測,直至全部取樣檢測為止。

5.樣品的保存與處理。採集的樣品應當及時分離鑒定,樣品分離鑒定後須及時銷毀。樣品若需短期保存,可將樣品裝入塑料袋內,扎緊袋口,在袋上扎若干小孔(若為木段或者圓盤無需裝入塑料袋),放入4℃冰箱。若需較長時間保存,要定期在樣品上噴水保濕,保存時間不宜超過1個月。

(四)分離鑒定。

1.分離。採用貝爾曼漏鬥法或者淺盤法分離松材線蟲,分離時間一般需12小時以上。將分離液體收集到試管或者燒杯中,通過自然沉澱或者使用離心機處理後進行鑒定。

2.鑒定。

(1)常規顯微鏡形態鑒定。僅適用於雌雄成蟲,以雌成蟲為主。將製作好的玻片置於顯微鏡下觀察其形態,判別是否為松材線蟲。若分離的線蟲為幼蟲,需培養至成蟲後進行鑒定。

(2)分子檢測(適用於各蟲態)。採用PCR檢測技術判別是否為松材線蟲。

松材線蟲分離、培養、檢測鑒定的具體方法可參照國家標准《松材線蟲病檢疫技術規程(GB/T 23476)》進行。


其中,PCR檢測技術通常是通過松材線蟲自動化分子檢測系統來完成的,這是能准確無誤測出松材線蟲的一種方法。

G. 隨機取樣有哪幾種方法每種方法對應的害蟲分布類型為

常用的取樣方法有:五點取樣、對角線取樣、棋盤取樣、平行線取樣、「Z」字形取樣等.
1 五點取樣法
從田塊四角的兩條對角線的交駐點,即田塊正中央,以及交駐點到四個角的中間點等5點取樣.或者,在離田塊四邊4~10步遠的各處,隨機選擇5個點取樣,是應用最普遍的方法.
2 對角線取樣法
調查取樣點全部落在田塊的對角線上,可分為單對角線取樣法和雙對角線取樣法兩種.單對角線取樣方法是在田塊的某條對角線上,按一定的距離選定所需的全部樣點.雙對角線取樣法是在田塊四角的兩條對角線上均勻分配調查樣點取樣.兩種方法可在一定程度上代替棋盤式取樣法,但誤差較大些.
3 棋盤式取樣法
將所調查的田塊均勻地劃成許多小區,形如棋盤方格,然後將調查取樣點均勻分配在田塊的一定區塊上.這種取樣方法,多用於分布均勻的病蟲害調查,能獲得較為可靠的調查.
4 平行線取樣法
在桑園中每隔數行取一行進行調查.本法適用於分布不均勻的病蟲害調查,調查結果的准確性較高.
5 「Z」字形取樣法 (蛇形取樣)
取樣的樣點分布於田邊多,中間少,對於田邊發生多、遷移性害蟲,在田邊呈點片不均勻分布時用此法為宜,如蟎等害蟲的調查.

H. 蟲害的調查方案

保護造林綠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設成果,做好病蟲害的監測預報工作,特製訂此方案。 一、建立測報網點 1、分類設立測報點 全省有楊樹種植的縣均需設立測報點,測報點分兩類,一類進行系統測報,根據地理位置和楊樹種植情況,在全省選擇永修、上饒、余江、袁州區、吉水、信豐等6個縣作為系統測報點,主要任務是參照國家頒布的《楊樹星天牛監測、預報辦法》和《楊樹舟蛾監測預報辦法》,對楊樹主要病蟲害進行系統觀察,以掌握楊樹病蟲害在我省的發生發展規律。另一類進行一般測報,除做系統測報的縣之外其它有楊樹的縣均需開展,主要任務是調查掌握面上的蟲情。 2、監測調查的重點 一是高速公路、國道、省道等通道綠化種植的楊樹,二是種植在老楊樹林、桑樹、柳樹等蟲源地的楊樹,三是造林大戶種植的楊樹,四是集中連片500畝以上的楊樹。 二、開展監測調查 系統測報按國家頒布的監測預報辦法進行,一般測報按如下方法進行。 1、監測區域的確定 各縣以鄉為單位,把種植楊樹的區域確定為監測區,按每110株楊樹摺合1畝的比例折算成楊樹種植面積,以此作為監測調查的基數。 2、調查方法 1)燈誘 燈誘是指利用蟲情測報燈、殺蟲燈誘捕楊樹趨光性害蟲,通過對誘捕到的楊樹害蟲種類和數量的觀察,分析害蟲的發生量和發生趨勢。每縣選擇十塊楊樹種植地各掛一台殺蟲燈,從5月11日起至10月底進行燈誘,每周開燈不得少於4天,統計當天燈下誘集的害蟲數量,填入表1。 2)抽樣調查 每個鄉選擇一塊臨時標准地(全縣不得少於十塊臨時標准地)每周進行抽樣調查,每塊標准地抽取的樣株不得少於30株。抽樣方法:栽植多排的通道、溝渠隔10行取一行、栽植單排的通道和農田林網或四旁散生木隔10株取1株、片林按對角線或平行線法進行抽樣。對抽取的樣株參考附件1中的危害狀、調查要點和分級標准進行逐株調查,填寫表2。 3)踏查 各鄉(鎮、場)根據楊樹種植情況設計踏查路線,要求在楊樹病蟲害的發生期內每月進行一次踏查,范圍涉及栽植楊樹的每個路段和地塊,通過踏查確定楊樹病蟲害的發生范圍和發生程度。當踏查的監測區內楊樹被害程度與抽樣地塊一致時,以抽樣地塊的危害程度為標准統計監測區內楊樹病蟲害的發生面積。如果踏查時發現監測區內楊樹被害程度不一致時,需抽樣調查不同的發生類型,並分別統計楊樹病蟲害的發生面積,填寫表3。 4)針對性的調查 各縣森防部門與造林大戶間要建立緊密聯系,即互留電話,一是便於大戶發現病蟲危害後及時向縣站報告;二是利於通報大戶蟲情,指導防治。當大戶報告病蟲發生後,縣站需與鄉鎮測報員一起到現場進行針對性的調查,以掌握情況。 三、數據上報 1、各縣在每周調查結束後,於每周二、周四通過電子郵件將表1,周四將表2同時上報至省、市二級森防站(局),省森防局專用郵箱為[email protected]。每周實行零報告,且在文字中予以說明。 2、各縣每月統計匯總各鄉鎮楊樹病蟲害發生情況,填寫表3,附上文字說明於4至10月的每月30日前以電子郵件形式同時報省、市二級森防站(局)。 3、由縣森防站測報員進行蟲情核查,將造成危害的楊樹病蟲害區分到種(楊樹病蟲害種類鑒別特徵詳見附件2),每年二次通過「防治軟體」逐級上報發生防治情況。 四、發布預報 1、病蟲災害預報 全省各級森防機構根據燈誘和調查的結果,結合病蟲發生規律,分析病蟲害的發生期及發生趨勢,定期或不定期向當地黨政領導、林業部門領導、經營者發布楊樹病蟲防治預報,不斷提高預報准確率,減少病蟲災害損失。 2、預報種類 主要分三種,一是「楊樹病蟲災害動態」,報告對象主要是領導,內容是楊樹病蟲害發生現狀、發生種類和組織管理,要求文字簡練,表述准確。二是「楊樹病蟲情預報」,報告對象主要是業務部門分管領導、上下級森防部門及有關專家、部分造林大戶,內容主要是依據調查的數據,作具體的技術分析,對未來可能的發生地點、危害程度和發生趨勢進行預報,要求內容專業、詳細具體;三是「楊樹病蟲害防治預報」,報告對象主要為林農和造林大戶,內容是即將發生的病蟲信息、防治最佳時間和防治方法等( 三種預報樣式見附件3)。 3、發布途徑 1)在防治關鍵時期,以簡報的形式及時向經營者和分管領導發出楊樹病蟲情預報。 2)充分利用電視、廣播、網路等多種視聽媒體向社會公布病蟲情。 3)利用手機簡訊群發蟲情簡報。省局負責向省廳督導組片長和5萬株以上的種植大戶發送;市站(局)負責向市級分管領導和1~5萬株以上的種植大戶發送;縣站負責向縣、鄉(鎮)分管領導、村幹部和1萬株以下的種植戶發送。 4)利用各村的「科技專欄」張貼楊樹病蟲情簡報,指導林農開展防治。 五、組織管理與職責 1、省森防局負責全省業務指導,制定相關管理制度,監督、檢查楊樹病蟲害監測預報工作。全年省級要在電視台天氣預報欄目播出病蟲情預警信息10次以上,發布病蟲情簡報15期以上,廣播電台播出蟲情信息10次以上。 2、設區市森防站(局)指導、檢查轄區內各縣(市、區)楊樹病蟲害監測預報工作,督促各地及時發布楊樹病蟲信息。全年市級要在電視台播出病蟲情預警信息8次以上,廣播電台8次以上,根據各縣上報數字及病蟲情調查情況分析,發布病蟲情簡報5期以上。 3、縣級森防站負責全縣楊樹病蟲害的監測調查,按要求每周上報病蟲情。全年縣級在電視台發布病蟲情預警信息10次以上,廣播電台10次以上,災害動態要及時發出,病蟲情預報10次以上,防治預報10次以上。 六、技術支撐 1、專家解答 市、縣森防部門負責常見楊樹病蟲害的種類鑒定;省局負責楊樹新發生病蟲種類的鑒定,方法是基層對鑒定不出的種類,用數碼相機(500萬像素以上)將保存完整、鱗片未脫落、顏色斑紋清晰的昆蟲標本或卵、幼蟲、蛹、病害等以特寫鏡頭的方式拍攝成數碼相片,寫上採集時間、地點等基本情況,將照片一是直接上傳到江西省林業廳網「政務互動」欄目下的「專家在線」( http://www.jxly.gov.cn/zwhd/zxzj/sfzj/) ;二是通過QQ加入「江西森防」群(群號:8618310),上傳圖片以尋求幫助。 2、資料提供 省局已在江西森防信息網 http://www.jxsfw.gov.cn/ 上開設了「楊樹病蟲害防治專欄」,所有的資料和文件將在欄目下掛出,請各地自行登陸查詢。 3、蟲情會商 省局定期組織林業有害生物專家咨詢組的專家和部分市、縣森防專家對楊樹病蟲害的發生趨勢進行會商,為楊樹病蟲害防治決策提供指導。 七、獎懲措施 1、每月通報制 省森防局根據每月各縣楊樹病蟲害周報上報的情況,在全省進行通報,並將通報呈送廳領導。每月通報情況作為年終考核獎勵的主要依據。 2、年終考核與獎勵 設楊樹病蟲害監測預報先進單位獎,年終按照測報工作的開展和信息發布的准確程度進行評獎,評出楊樹測報優秀市3個、先進縣30個,給予一定的獎勵。缺報或預報不準,造成大的災害損失的由省「一大四小」工程建設辦公室在全省范圍進行通報批評。楊樹病蟲害的監測預報工作納入年終目標管理考核。

I. 高中生物種群密度調查方法都有些什麼

調查種群密度用:標志重捕法,樣方法,去除取樣法,直接計數法

1、標志重捕法(調查取樣法、估演算法):

①、在被調查種群的活動范圍內,捕獲一部分個體,做上標記後再放回原來的環境,經過一段時間後再進行重捕,根據重捕到的動物中標記個體數占總個體數的比例,估算種群密度。

②、種群數量=第一次捕獲並標志數×第二次捕獲數÷第二次捕獲中有標志數

2、樣方法:

①、在被調查種群的分布范圍內,隨機選取若干個樣方,通過計算每個樣方內個體數,求得每個樣方的種群密度,以所有樣方種群密度的平均值作為該種群密度的估算值。

②、常用取樣方法:五點取樣法、等距離取樣法。

3、去除取樣法

在一個封閉的種群里,隨著連續的捕捉,種群數量逐漸減少,同等的捕捉力量所獲取的個體數逐漸降低,逐次捕捉的累積數就逐漸增大。當單位努力的捕捉數等於零時,捕獲累積數就是種群數量的估計值。

4、直接計數法

通過顯微鏡利用血球計數板進行較大單細胞微生物計數的操作方法,這是一種常用的徽生物計數方法,此種方法簡便、快速、直觀。

(9)森林昆蟲調查取樣的方法常用的擴展閱讀:

種群密度調查則是構建種群數量變化模型的基礎,其方法有兩種:一種是直接逐個計數法,適用分布范圍小、個體較大的種群,統計的結果完全符合實際值,是一種精準的方法。

但在一般情況下,由於種群個體數繁多,其大小不一,再加之因動物的穴居、隱藏和飛翔等原因,逐一計數是很困難的,這時常常只計數種群的一小部分,用來估計整個種群的種群密度,這種方法稱為取樣調查法(估演算法),這就是經常用到的另一種方法。

影響因素:

1 種群增長率

出生率、死亡率以及遷入率、遷出率決定種群大小和種群密度。年齡增長型的種群密度會越來越大;性別比例失調,繁殖率低,種群密度將降低;若出生率大於死亡率,種群密度將增大

2 密度制約

一旦種群大小超過了環境的容納量,其個體數必將逐漸減少,要麼出生率有所回落,要麼死亡率有所升高,其中主要受食物資源與天敵種群因素制約。

3 隨機性

在自然狀態下,動植物及微生物種群總是受到隨機過程的干擾。包括環境隨機性與災難性隨機性,以相同的方式作用於所有個體,與種群大小及其他參數無關,任何環境因素都會對種群參數產生不可預測的影響,其中主要是氣候因素和領地面積。

J. 傳統的病蟲害檢測主要是什麼和田間取樣

病蟲田間調查常用取樣方法如下:
(1)5點取樣法。適用於密集的或成行的植株、害蟲分布為隨機分布的種群,可按一定面積、一定長度或一定植株數量選取5個樣點。(2)對角線取樣法。適用於密集的或成行的植株、病蟲害分布為隨機分布的種群,有單對角線和雙對角線兩種。(3)棋盤式取樣法。適用於密集的或成行的植株、病蟲害分布為隨機或核心分布的種群。(4)平行跳躍式取樣法。適用於成行栽培的作物、害蟲分布屬核心分布的種群,如稻螟幼蟲調查。(5)Z字形取樣。適合於嵌紋分布的害蟲,如棉花葉蟎的調查。

閱讀全文

與森林昆蟲調查取樣的方法常用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下列處理方法不正確的是 瀏覽:164
舒適進入安裝方法 瀏覽:222
用什麼方法粘膠最快 瀏覽:605
無線加濕器的安裝步驟及使用方法 瀏覽:799
歐萊雅洗面乳使用方法 瀏覽:815
win8怎麼設置鎖屏圖片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937
爛地面地坪施工方法簡單 瀏覽:693
穩壓電路計算方法視頻 瀏覽:845
不用安全繩攀岩還有什麼方法 瀏覽:697
作業反應的教學方法 瀏覽:450
247乘101的簡便方法 瀏覽:104
可存放時間的計算方法 瀏覽:965
紅酒持杯的正確方法 瀏覽:551
熟板栗怎麼快速剝皮的方法 瀏覽:552
42乘98的簡便計算方法 瀏覽:820
斗魚直播技巧和方法 瀏覽:549
轉基因食品檢測方法 瀏覽:88
cam常用修模方法 瀏覽:997
如何選橫盤3個月的股票的方法 瀏覽:385
隨身聽手機轉介面使用方法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