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沙茶王調味料怎麼做菜
主料:光填鴨1隻(2000克左右)。
輔料:沙茶醬250克,蔥段100克,麥芽糖25克。
製法:
1、在鴨子翼下開一小口,挖去內臟後洗凈,取一鐵叉,從鴨子頸處鉤好。
2、麥芽糖加入適量的濕水調好,盛放在一邊待用。煮一鍋清水,左手提著鐵鉤拎起鴨子,把沸水從鴨子上下澆透,然後,再在鴨身上均勻地塗抹麥芽糖水,放在通風處吹乾。
3、將蔥段放入鍋內,加油炒香後和沙茶醬(125克)一起塞入鴨腹內,封好裂口,送入烤爐內烤熟(約30分鍾)取出,斬成小塊裝盤。另把沙茶醬125克分裝4小碟,同鴨塊一起上桌即好。
B. 沙茶龍利魚柳的做法,沙茶龍利魚柳怎麼做好吃
主料
龍利魚
300克
輔料
油
適量
鹽
適量
烤肉料
20克
沙茶王
2勺子
料酒
5克
步驟
1.龍利魚清洗干凈
2.然後加入料酒
3.在加入沙茶王
4.加入腌肉料
5.加入一點鹽
6.最後加入姜粉
7.抓勻腌一個晚上
8.腌好的
9.拿出來放烤臬200度烤15分鍾
10.烤好的
11.切條吃
小貼士
魚柳腌三個小時以上就可以了
C. 蘑菇醬的家常做法
蘑菇醬的做法如下:
首先把200克杏鮑菇切成丁,100克蟹味菇切成丁,150克香菇切成丁。
在鍋中放入大約200克油,下入蔥、姜、蒜、八角、花椒、干辣椒進行翻炒。
炒到微微發黃,撈出香料,然後放入肉沫,炒至肉色變色後放入三種蘑菇丁,炒10分鍾。
D. 請問沙茶肥牛飯應該怎麼做
材料
做法
趁著肥牛卷還是硬的,撕成小塊。
放入1勺料酒和一個蛋清,用筷子拌勻,再放入2勺皇牌沙茶王拌勻。加入少許生粉拌勻,腌制10分鍾。
熱鍋放入黃油。
洋蔥倒入,小火炒一會。
將腌制好的肥牛倒入,用筷子慢慢打散。小火燒至變色。倒入一些水,剛好沒過肥牛即可。大火燒開後,轉小火燜煮10分鍾。米飯放入小砂鍋中。
把肥牛和湯汁均勻地鋪在米飯上,打一個雞蛋。蓋上蓋子,小火燜煮10分鍾,關火後燜幾分鍾即可。搭配涼拌黃瓜,特別美味。
E. 沙茶雞腿的做法,沙茶雞腿怎麼做好吃,沙茶雞腿
步驟
15.相當美味
F. 炒牛肉炒多久才熟
3-5分鍾。
小炒牛肉製作原料主要有牛肉、玉蘭片、雞蛋清等,輔料有小蔥、江米酒、 味精、醬油、姜、植物油、鹽、澱粉等,屬於川菜。此菜少有汁芡、肉嫩味香、佐酒下飯均宜。炒牛肉時油要多、要熱、火要大,牛肉炒七分熟即可,不要炒太久,以免太老。
牛肉營養:
牛肉富含豐富蛋白質,氨基酸組成比豬肉更接近人體需要,能提高機體抗病能力,對生長發育及術後、病後調養的人在補充失血、修復組織等方面特別適宜。
中醫認為牛肉有補中益氣、滋養脾胃、強健筋骨、化痰息風、止渴止涎的功效,適宜於中氣不足、氣短體虛、筋骨酸軟、久病貧血、面黃體瘦、頭暈目眩的病人食用。適宜用量每餐約80克,過量食用可能會提高結腸癌和前列腺癌的患病幾率。
以上內容參考:
人民網-牛肉補氣健脾胃 牛肉3種經典做法介紹
G. 皇牌沙茶醬和沙茶王的區別
味道和食用方法。
1、皇牌沙茶醬會更偏向一種清香的味道,而沙茶王是一種味道有點偏辣且比較鮮香的醬。
2、皇牌沙茶醬適用於炒、燜、鹵、燒、燉、煮等烹飪方法,也可作為蘸料給食材提香,而沙茶王沙茶醬是吃火鍋的絕佳伴侶,不論是牛肉火鍋還是海鮮火鍋,每人面前都會搭配一碟沙茶醬作為蘸料,吃的時候將鍋里的食材在碟子里蘸一蘸,食材的味道又香又濃,更有風味。
H. 廣東潮汕特產沙茶王(沙茶醬) 的做法
原料:花生仁、白芝麻、魚、蝦米、椰絲、大蒜、蔥、芥末、辣椒、黃姜、香草、丁香、陳皮、胡椒粉等
做法:原料經磨碎或炸酥研末,然後加油、鹽熬制而成的一種調味品,稱為沙茶醬。製作過程相當繁瑣.製作好的沙茶醬色澤金黃。
I. 沙茶王用來做什麼的
沙茶王用來當調味料的。
調味料,也稱佐料,是指被用來少量加入其他食物中用來改善味道的食品成分。一些調味料在其他情況下被用來作主食或主要成分來食用。例如洋蔥也可以為法國洋蔥湯等的主要蔬菜成分。
從來源上,多數直接或間接來自植物,少數為動物成分(例如日本料理中味噌湯所用的乾柴魚)或者合成成分(例如味精)。
從調味料所添加的味道上分有酸、甜、苦、辣、咸、鮮,麻。添加的香氣上有甜香、辛香、薄荷香、果香等。從技術手段來分,古代多為天然調味料(例如鹽、豆油、糖、八角),而今國人多用復合調味品料(味精、雞精、雞粉),國外多為通過高科技提取的純天然調味料。
有效成分為簡單化學品的:食鹽、白糖、味精、白醋。
單一植物成份,干用:胡椒、花椒、乾薑、辣椒、八角(大茴香)、丁香、月桂葉、肉桂、桂皮、陳皮、小茴香、檸檬葉、薄荷、香草、豆蔻、九層塔、百里香、茶葉、迷迭香、薰衣草、鼠尾草、番紅花(藏紅花)、甘草、紫蘇、芝麻、麻油、芝麻醬、芥末、興渠、食茱萸、羅望子(Tamarind)、玫瑰香水、石榴、香茅。
J. 沙茶醬有什麼用,怎麼吃
沙茶味介紹此味型是中式調味、西式調味及東南亞等地區均有使用的一種味型,在中國南方等地區運用較為廣泛。其廣泛用於冷、熱菜式。主要應用於以家禽、家畜、水產、蔬菜等為原料的菜餚。其口味特點主要體現為:沙茶香濃,鮮咸微辣,根據不同菜餚的風味所需,或略帶回甜或鮮咸辣甜。 該味型中,"沙茶"味主要來源於各種沙茶醬。如:印尼沙茶醬、馬來西亞沙茶醬,中國香港沙茶醬、福建沙茶醬、潮汕沙茶醬等。"鮮咸辣甜"味主要來源於沙茶醬本體,以及味精、精鹽、各種鮮湯等調料。 此味型在運用當中,除運用以上某種"沙茶"味調味品和咸鮮味調味品外,由於不同菜餚的風味所需,還常酌情選用料酒、米酒、蔥、姜、蒜、五香粉、辣椒粉、辣椒油、白糖、花生醬、芝麻醬、椰醬、沙拉醬、檸檬汁、醬油、香油、熟雞油、熟豬油等輔味調料。 調制此味型時需要注意的是:該味型的主要調味品"沙爹醬",源於印度尼西亞,它是印度尼西亞文"SATE"的中文譯音。在中國廣東,潮州話讀"茶"音"爹",故內地以字義,寫作"沙茶"。"沙茶醬"在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等地廣泛使用,盛行於東南亞地區。此種調味品主要是採用花生仁(或花生醬)、白芝麻(或芝麻醬)、核桃、開洋(海米)、蝦醬、干大地魚(左口魚、扁魚)、蒼芒肉、亞三(外來品,水果製成,有果味)、辣椒粉、胡椒粉、花椒、木香、陳皮、八角、香葉、小茴香、靈香、丁香、三柰、肉桂、香草、香茅、白芍、桂通、甘松、咖喱醬、姜黃、芫荽子(芫茜子、香菜籽)、芹菜子、南姜、洋蔥、蒜肉、椰茸(椰絲或椰醬)、芥末、錦豉、白糖、醬油、味精等三十多種原料,經加工磨碎或炸酥研末,然後加花生油、精鹽熬制而成。其中的各種成分,可根據加減變化而衍生出很多不同的沙茶品種。其配方和味型中的口味變化因產地而有所異。但其多以各種香辛粉配成,是一種多復合辛香型調味品。 一般在各類沙茶醬的配製和運用當中,印度尼西亞沙茶醬多體現為:香料味濃郁(五香味略重);馬來西亞沙茶醬多體現為:香辣味偏濃(醬體含紅油較多);中國香港沙茶醬多體現為:咖喱味偏重(醬體含黃色油質較多),並且在運用當中常融和西餐的手法,加入沙律醬和檸檬汁;福建沙茶醬多體現為:辛香較柔和(鮮香而微辣);潮汕沙茶醬多體現為:香甜味偏重(醬體略帶甜味)。因此,以不同的沙茶醬所調制的該味型的菜餚在味道上有細微的差別。從各類沙茶醬的色澤上來看,一般多為棕褐色。 沙茶味型調料參與調味可拌制各種冷盤,也可入料碟蘸食以助餐,在熱菜中更為常用,是一種極好的調料。用該味型調料調制的菜餚、小吃別具風味。在該味型菜餚的製作中常配以香菇(北菇),以提其味。此味型在熱菜中多用於燒、燜、焗、爆、炒、蒸、烤,以及火鍋等類的菜餚。 沙茶醬的醬質較細、香辛料含量較高,在調制該味型的熱菜時需要注意,該調料在油中以文火煵出香味即成,火不要大,否則會影響該味型菜餚的質量。 該味型在中式調味中,由於各地區菜餚風味的不同,常與"清五香型"、"香辣味型"、"植脂味型"、"咖喱味型"等相復合。 在實際運用中,本味型及其雙復合和多復合味還常來自於市場所出售的該種復合味調味品及廚師所調制的味料和烹制的菜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