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使用方法 > 最常用的純種分離方法是什麼

最常用的純種分離方法是什麼

發布時間:2022-11-20 09:30:52

㈠ 微生物純種分離的方法有哪些

自然界中的微生物總是雜居在一起 即使一粒土或一滴水中也生存著多種微生物 要研究其中某一種微生物 首先必須將它分離出來 下面介紹幾種純種微生物的分離方法
平板劃線分離 將已經熔化的培養基倒入培養皿中製成平板 用接種環沾取少量待分離的材料 在培養基表面平行或分區劃線(圖5-5)然後 將培養皿放入恆溫箱里培養 在線的開始部分 微生物往往連在一起生長 隨著線的延伸 菌數逐漸減少 最後可能形成純種的單個菌落
液體稀釋法 將待分離的樣品經過大量稀釋後 取稀釋液均勻地塗布在培養皿中的培養基表面 培養後就可能得到單個菌落
利用選擇培養基進行分離 不同的微生物對不同的試劑 染料 抗生素等具有不同的抵抗能力 利用這些特點可配製出適合某種微生物生長而限制其他微生物生長的選擇培養基 用這種培養基來培養微生物就可以達到純種分離的目的
菌絲尖端切割 這種方法適於絲狀真菌 用無菌的解剖刀切取位於菌落邊緣的菌絲的尖端 將它們移到合適的培養基上培養後 就能得到新菌落

㈡ 用平板劃線法進行純種分離的原理是什麼有何優點

用平板劃線法進行純種分離的原理是:把混雜在一起的微生物或同一微生物群體中的不同細胞,用接種環在平板表面上作多次由點到線的劃線稀釋而獲得較多獨立分布的單個細胞,並讓其成長為單菌落。

優點是操作簡單。


(2)最常用的純種分離方法是什麼擴展閱讀

注意點:

1、平板應較硬、較厚、表面乾燥;劃完A區後必須燒去接種環上的殘菌,待冷卻後再劃B區。

2、線條宜平行、密集、整齊,以充分利用平板面積。

方式:

將一個平板分成不同面積的4區,A區面積最小,作為待分離菌的菌源區,B和C區是逐級稀釋的過渡區,D區面積最大,以便有機會出現較多的單菌落供選用。

㈢ 實驗室微生物菌種純化方法

1、傾注平板法
首先把微生物懸液通過一系列稀釋,取一定量的稀釋液與熔化好的保持在40~50°左右的營養瓊脂培養基充分混合,然後把這混合液傾注到無菌的培養皿中,待凝固之後,把這平板倒置在恆箱中培養。單一細胞經過多次增殖後形成一個菌落,取單個菌落製成懸液,重復上述步驟數次,便可得到純培養物 2、塗布平板法
首先把微生物懸液通過適當的稀釋,取一定量的稀釋液放在無菌的已經凝固的營養瓊脂平板上,然後用無菌的玻璃刮刀把稀釋液均勻地塗布在培養基表面上,經恆溫培養便可以得到單個菌落。3、平板劃線法
最簡單的分離微生物的方法是平板劃線法。用無菌的接種環取培養物少許在平板上進行劃線。劃線的方法很多,常見的比較容易出現單個菌落的劃線方法有斜線法、曲線法、方格法、放射法、四格法等。當接種環在培養基表面上往後移動時,接種環上的菌液逐漸稀釋,最後在所劃的線上分散著單個細胞,經培養,每一個細胞長成一個菌落。
4、富集培養法
富集培養法的方法和原理非常簡單。我們可以創造一些條件只讓所需的微生物生長,在這些條件下,所需要的微生物能有效地與其他微生物進行競爭,在生長能力方面遠遠超過其他微生物。所創造的條件包括選擇最適的碳源、能源、溫度、光、pH、滲透壓和氫受體等。在相同的培養基和培養條件下,經過多次重復移種,最後富集的菌株很容易在固體培養基上長出單菌落。如果要分離一些專性寄生菌,就必須把樣品接種到相應敏感宿主細胞群體中,使其大量生長。通過多次重復移種便可以得到純的寄生菌。
5、厭氧法
在實驗室中,為了分離某些厭氧菌,可以利用裝有原培養基的試管作為培養容器,把這支試管放在沸水0浴中加熱數分鍾,以便逐出培養基中的溶解氧。然後快速冷卻,並進行接種。接種後,加入無菌的石蠟於培養基表面,使培養基與空氣隔絕。另一種方法是,在接種後,利用N2或CO2取代培養基中的氣體,然後在火焰上把試管口密封。有時為了更有效地分離某些厭氧菌,可以把所分離的樣品接種於培養基上,然後再把培養皿放在完全密封的厭氧培養裝置中。

㈣ 微生物分離方法

微生物分離法是獲得微生物純培養物的一種分離方法。通過這個方法可實現一種微生物的培養,或獲得一個細胞的後代。其具體方法有:

1、稀釋倒平皿法。將待分離的材料作一系列稀釋,取不同稀釋度適量塗布於固體培養基平板上或與已熔化的固體培養基一起傾注入平板內,經過培養即有一個微生物細胞繁殖來的單個菌落。

2、劃線法。先將已熔化的固體培養基製成平板,待凝後,取分離材料在上面劃線,可作平行劃線、扇形劃線或其他形狀的連續劃線,使菌樣逐漸減少,最後得到單個孤立的菌落。

(4)最常用的純種分離方法是什麼擴展閱讀:

微生物分離技術的應用措施:

1、減少毒性氧物質的毒害作用:由於常規培養方法使用的高濃度營養基質不利於微生物生長,適當降低營養基質的濃度可以減弱這種不利影響。發現低濃度基質的培養基培養出的細菌在數量和種類上均多於高濃度基質的培養基,但營養濃度過低時會使培養出的微生物數量反而下降。

2、維持微生物間的相互作用:在培養基中加入微生物相互作用的信號分子就可簡單模擬微生物間的相互作用,滿足微生物生長繁殖的要求。

3、供應新型的電子供體和受體:不同微生物的代謝過程不同,因此對反應的底物要求也不盡相同。供應微生物需要的特有底物有助於新陳代謝反應的進行及微生物的正常生長。大量的研究表明,將新穎的電子供體和受體應用到微生物培養中,能夠發現未知的生理型微生物。

4、分散微生物細胞:自然界中很多微生物聚集生長,形成「絮體」和「顆粒」等,致使其內部的微生物不易被培養。對「絮體」和「顆粒」進行適度的超聲處理,將細胞分散再進行培養,可以使更多的微生物接觸培養基而得到培養。

5、延長培養時間:對「寡營養菌」的培養,可適當延長培養時間,使其能長至肉眼可見的尺度。當然培養時間不能無限增長,因為培養時間越長,對培養環境的無菌要求就越高[4]。

6、利用瓊脂替代物:瓊脂對某些微生物具有毒性作用,採用無害且凝結作用較好的替代物質作為培養基固化劑,可以增加微生物的可培養性。

㈤ 常用的分離技術有哪兩類各包括哪些這些常用的分離技術的基本原理是什麼

分離方法開始主要用於化工行業中化工產品的分離,但是隨著生物工程技術下游技術的不斷發展,結合傳統的化工分離方法,新的高效的分離方法被人們高度重視起來。
常用到得分離方法:鹽析、萃取分離法(包括溶劑萃取、膠團萃取、雙水相萃取、超臨界流體萃取、固相萃取、固相微萃取、溶劑微萃取等)、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膜分離方法(包括滲析、微濾、超濾、納濾、反滲透、電滲析、膜萃取、膜吸收、滲透汽化、膜蒸餾等)、層析方法(離子交換層析、尺寸排阻層析、疏水層析、固定離子交換層析IMAC、親和層析等)。在這些方法中膜分離的方法和層析技術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
基本原理:
1、雙水相萃取的原理:
   雙水相萃取與水 -有機相萃取的原理相似 ,都是依據物質在兩相間的選擇性分配 ,但萃取體系的性質不同 。當物質進入雙水相體系後 ,由於表面性質、電荷作用和各種力 (如憎水鍵、氫鍵和離子鍵等 )的存在和環境因素的影響 ,使其在上、下相中的濃度不同 .{主要:靜電作用和疏水作用}
2、差速離心法原理:
   採用逐漸增加離心速度或低速和高速交替進行離心,使沉降速度不同的顆粒在不同的分離速度及不同的離心時間下分批離心的方法,稱為差速離心法。當以一定離心力在一定的離心時間內進行離心時,在離心管底部就會得到和*重顆粒的沉澱,分出的上清液在加上加速轉速下再進行離心,又得到第二部分較大、較重顆粒的「沉澱」及含小和輕顆粒「上清液」,如此,多次離心處理,即能把液體中的不同顆粒較好分開,這時所得沉澱是不純的,需經再懸浮和再離心(2-3次),才能得到較純顆粒。
3、速率-區帶離心原理:
   不同顆粒之間存在沉降系數差時,在一定離心力作用下,顆粒各自以一定離心速度沉降,在密度梯度不同區域上形成區帶的方法。介質梯度應預先形成,介質的密度要小於所有樣品顆粒的密度。
4、等密度梯度離心原理:
   當不同顆粒存在浮力密度差時,在離心力場下,在密度梯度介質中,顆粒或向下沉降,或向上浮起,一直移動到與他們各自的密度恰好相等的位置上形成區帶,從而使不同浮力密度的物質得到分離。

㈥ 物質的提純與分離的方法有什麼

物質的提純是要提純一種純凈的物質,包括物理方法和化學方法.
物理方法:過濾、蒸發、冷卻熱的飽和溶液的方法結晶(重結晶)、蒸餾等方法.
化學方法:加試劑發生化學反應,把雜質變成氣體、沉澱等,然後過濾分離.
物質的分離是將幾種物質分離開,主要的方法是物理方法:
如:過濾、冷卻熱的飽和溶液的方法結晶(重結晶)、蒸餾等方法.

㈦ 純種分離的方法有哪些簡述菌種分離和篩選的步驟

稀釋法,平板劃線法,常用的就是這兩種
篩選就用不同的培養基,加不同的抗生素

㈧ 實驗室常用哪種方法分離純種細菌

最常用的肯定是平板劃線接種法
原理:通過在平板上劃線,將混雜的細菌在瓊脂平板表面充分的分散開,使單個細菌能固定在一點上生長繁殖,形成單個菌落,以達到分離純種的目的。若需從平板上獲取純種,則挑取一個單個菌落作純培養。

㈨ 純種分離的方法有哪三種

平板劃線法,稀釋塗布法,選擇培養基分離。

㈩ 純種分離

純種的分離

在純種分離工作中,為了獲得純種,通常採用各種條件以控制雜苗的繁殖。主要採取的方法,是利用分離微生物的各種特性,發展所需要的純種微生物,抑制有害微生物。操作要求如下:

1.營養條件的控制:

例如,分離麴黴用察氏培養基,控制其營養在最低限度,防止菌落的過份擴張,分離酵母用麥芽汁瓊脂,不僅有利於酵母生長,而且能限制芽孢桿菌的擴展,還可以根據所分離菌種,能同化某些碳源或氮源的特點,限制其它雜菌的生長,如分離漢遜酵母以乙醇為唯一碳源等。

2.酸鹼度的控制:

如分離黴菌,在培養基中加入乳酸,可以控制雜菌的生長。

3.特殊生理特性的控制:

如分離酵母菌,可利用酵母耐酒精的特性,在培養基中加入2%以上的乙醇,以抑制許多其它微生物的生長。典型者如紅麴黴分離,可加乳酸至1%以上,加酒精至8%(V/V)。從嚴重污染物中分離純種,採用特殊抑制劑的方法很多,如分離放線菌時,加入苯酚數滴,可抑制黴菌生

長;青黴素對格蘭氏陽性菌有抑製作用,而對格蘭氏陰性卻作用甚微;四環素能抑制細菌,但對酵母、黴菌則很少有抑製作用,制黴菌素、灰黃黴素,對酵母、黴菌都有抑製作用,而不能抑制細菌和放線茵。芽孢桿菌的污染,常常給菌種培養帶來極大的困難。為了抑制大多數芽孢桿菌的生長,不防礙黴菌的繁殖,需要在分離培養基中加入選擇性的防腐劑。G.smith發現在培養基里加入玫瑰紅(四氯、四碘螢光素)是非常有效的,其加入量是每升培養基加0.035克。在培養基滅菌後,可以不必加抗菌素。假如需要的話,玫瑰紅在培養基里的濃度可以增加到每升0.067克,這個濃度可發揮顯著的抗擴展作用,超過這個濃度,黴菌也要受到抑制。下面三個培養基可以作為分離黴菌抗細菌的培養基:

①Littman氏培養基(1947),

葡萄糖 1.0%

蛋白腖 1.0%

牛膽汁 1.5%

結晶紫 1∶100,000

鏈黴素 30單位/毫升

水 l00毫升。

培養基先在不加鏈黴素時製成,用一般方法滅菌,冷卻到50℃,用無菌生理鹽水(0.85%)配成鏈黴素,在培養基 倒入培養皿前加入。培養基中的牛膽汁可防止黴菌菌落擴張。

②G.smith氏培養基:

葡萄糖 10克

NaNO3 1克

K2HPO4 1克

瓊 脂 1.5克

玫瑰紅 0.067克

20%土豆汁 1000毫升。

③Cooke氏培養基;

葡萄糖 10克

蛋白腖 10克

KH2PO4 1克

MgSO4·7H2O 0.5克

瓊 脂 20克

玫瑰紅 0.035克

水 1000毫升

金黴素 35微克

金黴素在培養基滅菌並冷卻後,倒入培養皿前加入。

閱讀全文

與最常用的純種分離方法是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無線加濕器的安裝步驟及使用方法 瀏覽:799
歐萊雅洗面乳使用方法 瀏覽:815
win8怎麼設置鎖屏圖片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937
爛地面地坪施工方法簡單 瀏覽:693
穩壓電路計算方法視頻 瀏覽:845
不用安全繩攀岩還有什麼方法 瀏覽:697
作業反應的教學方法 瀏覽:450
247乘101的簡便方法 瀏覽:104
可存放時間的計算方法 瀏覽:965
紅酒持杯的正確方法 瀏覽:551
熟板栗怎麼快速剝皮的方法 瀏覽:552
42乘98的簡便計算方法 瀏覽:820
斗魚直播技巧和方法 瀏覽:549
轉基因食品檢測方法 瀏覽:88
cam常用修模方法 瀏覽:997
如何選橫盤3個月的股票的方法 瀏覽:385
隨身聽手機轉介面使用方法 瀏覽:296
痔瘡鍛煉方法男士 瀏覽:453
減肥的正確方法vlog 瀏覽:305
葯物不良反應分析的主要方法 瀏覽: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