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蒙台梭利教具的教具的特色
1、蒙氏教具不選用五彩雜陳的色澤,以朴實、干凈的色調為主。因為它具有教育意義,所以通常用單色調,突顯真正的教育目標,也就是具孤立的特性。例如:粉紅塔的十塊木頭全部都是粉紅色。
2、由於教具的最重要目標,是為符合兒童的內在需要,所以在大小、尺寸上,只以兒童的能力為考慮范圍,例如:粉紅塔最大的一塊,孩子也可以搬得動。
3、每項教具都有能夠吸引小孩子的因素, 例如粉紅塔木頭的重量、顏色;或者勺豆子時,豆子沙沙的聲音。
4、教具的設計, 以供給一個人操作為主要考慮目標。5、每項教具的單獨和聯合使用, 都有其步驟和順序才能完成。而且不管在設計上或者在使用方法上,都是由簡單到復雜,其主要目的是增減培養孩子了解步驟,重視秩序,並間接地培養其「內在紀律」。
6、每樣教具都具有直接與間接的教育目的。
7、在設計上,具有控制錯誤的特性, 可以使小朋友自行發現錯誤、而能自行改正,例如:粉紅塔有十塊,最小的一塊是一公分的正立方塊,最大的一塊為十分公分的正立方體,所以最大塊與次大塊剛好差一公分。在堆完塔後小朋友可以拿起最小的那塊,量一量各塊之間的差距,他會發現恰好都是一公分。
8、由步驟、 秩序中培養孩子的邏輯習性和推理的能力。
❷ 如何將蒙台梭利教育理念教具用在普通高校教學中
將蒙台梭利教育理念教具用在普通高校教學中:
1、蒙台梭利教具主要分6大領域,感官教育教具、數學教育教具、語言教育教具、科學文化教育教具、日常生活教育教具及音樂教育教具。通過自主地操作教具,從中主動地獲得大量感官經驗及掌握不容易被理解的數理知識。普通高校教學中採用蒙台梭利教具能夠更加直觀的表現教學中比較抽象的知識,有助於學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
2、將蒙台梭利教育理念教具用在普通高校教學中能夠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結合在一起,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
3、蒙特梭利所倡導的教育理念是教育不是為上學作準備,而是為未來生活作準備。
4、蒙特梭利每樣教具都具有直接與間接的教育目的。
❸ 蒙台梭利教學法
你的問題有點范哦,不夠清晰。那我范范地回答
1、以兒童為中心
反對以成人為本位的教學觀點,視兒童有別於成人的獨立個體。
2、不教的教育
蒙台梭利反對以教師為中心的填鴨教學,主張由日常生活訓練著手,配合良好的學習環境、豐富的教具,讓兒童自發的主動學習,自己建構完善的人格。
3、把握兒童的敏感期0-6歲的幼兒,會出現特定的喜好傾向,若順著敏感期學習該特性,即可獲得最大的學習效果。
4、教師扮演協助者的角色
一般稱蒙氏教師為啟導員,他必須對孩子的心靈世界有深刻的認識與了解,對於孩子發展狀況了如指掌,才能提供孩子適性、適時的協助與指導。
5、完全人格的培養
蒙氏科學幼教的最大目的就是協助孩子正常化。透過環境的設計、教具的操作,使孩子一步步建構完善的人格。
6、尊重孩子的成長步調
7、混齡教學
8、豐富的教材與教具
蒙台梭利教具繁多,這些教具並非是教師用來教學的工具,而是孩子工作的材料。孩子透過這些工作,從自我重復操作練習中,建構完善的人格。
9、屏除獎懲制度
蒙氏科學採取尊重孩子的方式,培養孩子正在萌芽的尊嚴感。
10、爆發的教學成果
蒙氏科學幼教採取尊重孩子內在需求的方式,讓孩子適時、適性地成長,短期內不易察覺成果,但卻會在某一時間以爆發的力量彰顯出孩子內在的心智成長
❹ 蒙氏教具的特色是什麼它主要強調了什麼
蒙氏教具的特色是不選用五彩雜陳的色澤,以朴實、干凈的色調為主。因為它具有教育意義,所以通常用單色調,突顯真正的教育目標,也就是具孤立的特性。例如:粉紅塔的十塊木頭全部都是粉紅色。
蒙氏教具主要強調單獨和聯合使用, 都有其步驟和順序才能完成。而且不管在設計上或者在使用方法上,都是由簡單到復雜,其主要目的是增減培養孩子了解步驟,重視秩序,並間接地培養其「內在紀律」。
蒙氏教具的意義
1、刺激的孤立性
蒙台梭利教具中,每一種教具只訓練一種感知能力,以排除其它感覺的干擾,以使相應的感官以最大的敏銳度去感知這種刺激,得到純正、清晰的感覺。
2、操作的順序性
蒙台梭利認為,感官教育主要是針對兒童的敏感期而擬定的,而敏感期的出現是服從個體發展節律的,所以要根據這種發展節律設計有順序的系列教具,並循序漸進地進行訓練。
3、工作的趣味性
蒙台梭利教具對兒童的吸引力不在於它的外表,而在於它的內部——能夠滿足兒童內在的需求,因而它可以長時間地吸引孩子。
4、教育的自動性
在蒙台梭利教室里,不是教師直接將知識教給幼兒,而是幼兒通過自己操作教具來自我學習。蒙台梭利教具的「自我糾正錯誤」的功能,使幼兒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變為可能。
❺ 蒙台梭利教具介紹和使用方法是什麼
蒙台梭利教具主要分6大領域,感官教育教具、數學教育教具、語言教育教具、科學文化教育教具、日常生活教育教具及音樂教育教具。
在蒙台梭利教具中,最經典的教具為感官教育教具部分,例如:插座圓柱體、粉紅塔、棕色梯、長棒等。蒙台梭利教具最大的特點在於,孩子通過自主地操作教具,從中主動地獲得大量感官經驗及掌握不容易被理解的數理知識。
蒙台梭利教具是依據孩子的年齡段而設計的,不同年齡段的孩子適用不同的教具。20世紀90年代,蒙台梭利教具隨蒙台梭利教育思想一並,從台灣、香港等地傳入我國大陸,並在本世紀初,得到了較快的發展,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幼教工作者及幼兒家長認識了蒙台梭利教具。
教具的特色
編輯語音
1、蒙氏教具不選用五彩雜陳的色澤,以朴實、干凈的色調為主。因為它具有教育意義,所以通常用單色調,突顯真正的教育目標,也就是具孤立的特性。例如:粉紅塔的十塊木頭全部都是粉紅色。
2、由於教具的最重要目標,是為符合兒童的內在需要,所以在大小、尺寸上,只以兒童的能力為考慮范圍,例如:粉紅塔最大的一塊,孩子也可以搬得動。
3、每項教具都有能夠吸引小孩子的因素, 例如粉紅塔木頭的重量、顏色;或者勺豆子時,豆子沙沙的聲音。
❻ 蒙台梭利教具名稱圖片使用方法及教育意義
蒙台梭利教具有88件套和120件套。這些教具,您如果想了解,可以去找一些淘寶店鋪挨著看看。
蒙台梭利教具
蒙台梭利博士認為,使一個孩子做出創造性的選擇,必須具備一個能夠激活孩子創造性的環境。在一個沒有合適教具的環境中,自由選擇意味著有組織的行為,而在一個不能使孩子們集中注意的環境中,自由選擇將會導致混亂無序。一個良好的、積極的環境意味著一個能夠誘發、維持、鞏固和強化積極的社會行為的環境。
Barry Schwarz(2004)研究表明:擁有太多供選擇的東西會有消極的影響,且與人們的控制意識相對抗。雖然孩子們在蒙台梭利教室中可以自由選擇做什麼工作、工作多長時間,但他們的選擇仍受許多限制,比如,教具的數量、對教具的了解程度等。蒙台梭利博士認為,可供選擇的數量太多,在某種程度上會阻礙孩子前進的步伐。因此,她思考了在蒙台梭利教室中限制孩子選擇的方法和途徑。
一種有效的方式,就是給孩子提供有限的可供選擇的物品:在蒙台梭利教室中,每種教具只有一個,如果另一個孩子或另一組孩子正在操作這個教具,這個時候這一教具就不在選擇之列了。蒙台梭利博士認為,一般而言,在蒙台梭利教室中,各區域的蒙台梭利教具只有一套是非常重要的。
原因有兩點:第一,孩子們需要學會團體合作、學會分享,而學會分享有限的資源是很重要的;第二,既然蒙台梭利博士認為孩子是在操作和觀察中學習的,那麼,觀察別人如何使用一種材料也能幫助並鼓勵他們用這種教具完成任務。
總之,在蒙台梭利的教室里,教具本身就具有一定的限製作用。此外,在材料的使用上也是受限制的。孩子們在工作過程中就已經學會了分享。(節選自《科學的蒙台梭利教育》)
教具的本質
尺寸須配合小孩的身體大小。
天然材質製造-玻璃、木材、金屬、編制籃子。
顏色配對一致,以便讓教具一眼看過去很清楚是一整套,並且也容易維持其秩序,更可以協助孩子獨立。
必須具有美感,才能夠吸引孩子的注意。
❼ 有準備的環境:蒙台梭利教具 | 帶你了解蒙台梭利教育
教師的責任是為兒童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並在兒童之間營造一個非競爭的學習共同體。
—— 瑪利亞蒙台梭利
蒙台梭利工作材料,即蒙台梭利教具,是蒙台梭利教育環境中最重要的組成材料,它給幼兒提供了精神和物質結合的最佳方式,它是建立在對幼兒的認真觀察與仔細思考的基礎之上,教具的設計與製作都獨具匠心。這樣,在「兒童之家」里,精神與身體如何合作就有了具體的表現形式。
在每一類蒙台梭利教具中,都可以找到相似點與差別所在,它們不僅蘊涵著蒙台梭利教育理念,更彰顯出蒙台梭利教育特色。
一、教具的作用
蒙台梭利教具是蒙台梭利教育法的三大要素(環境、教師、教具)之一,是實現蒙台梭利教育理念的重要媒介,也是蒙台梭利教育中最廣為人知,卻也受到最多誤解的一項。
許多人誤以為,蒙台梭利教育中最重要的一環就是借著教具的操作,來引導兒童獲得某些知識與技能。
而事實上,蒙台梭利教具的真正目的在於為幼兒提供可以專心工作的對象,以幫助幼兒的自我構建與心智發展。
她認為,欲使幼兒成長為一個和諧健全的個體,最重要的是讓幼兒通過「工作」展開自然的稟賦。工作不僅能夠影響幼兒感官、動作與心智的發展,更能幫助幼兒建構完善的人格。
教具之所以在蒙台梭利教育環境中佔有如此重要的地位,是因為兒童身心各種能力的發展都具有一定的敏感期,即自我為了促使能力發展而要求刺激身心活動的時期。
某個器官的機能與能力的發展有賴於其自身的活動,而對於活動的促進則必須對這方面提供刺激。
換言之,就某器官的機能發展而言,只要在其機能的敏感期內給予適當的刺激就會產生對應的活動,這時兒童通過與生俱來的吸收性心智的作用,就能夠很輕易地發展其機能與能力。
不過敏感期是短暫的,不久就會消逝,所以必須在敏感期尚未消逝之前給予刺激。因此,提供充分預備好的環境是必要的,教具也就成為了環境創設的重心。
有關教具的作用,史坦丁說:「蒙台梭利教具的價值:對兒童來說雖然教具是直觀的,但是它以井然有序的方法幫助兒童認識到外界的秩序,並向兒童展示外部世界的本質……是使兒童能夠認識宇宙、真理的關鍵。
換言之,為了使發展方向未穩定的每一兒童能充分發揮其能力,並盡可能開發其人格特性,就必須要有特定的教具。」
教具是形成人格的工具。在兒童之家,兒童的自由得到保障,其各自的自主性活動亦得到許可,他們使用自己所選擇的教具進行工作活動,進而形成自己的人格。
人格的概念涉及多個方面,而且構成人格的身心諸能力也是多種多樣,但其中的主要因素則包括理性,自由意志、責任以及專門性知識與技能等。
兒童在使用教具的工作中,能夠發展起卓越人格者的身心諸能力,同時也學習了作為人格者的生存方式,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從許多教具中選擇最感興趣的一項來進行工作。
這要求兒童從眾多物品中因時因地選擇認為對自己最具有價值的東西,經由自己的判斷加以選擇,因而能夠促進智能或理性的發展。
智能是理性的中心要素,因此此時不是憑感覺或感情上的行動,而是需要冷靜的判斷,選擇最具價值的物品並進行活動,理性將得到發展。
(2)有人將自由誤解為隨便、任意,或不必負責任的想法。
實際上,自由的行使一定伴隨著責任,對自己所選定的工作應堅持到完成為止。要使兒童認識到,為了他人,有責任將使用完的教具歸回原處。
(3)自由受到保障是指能夠按照自己的自由意志充分的活動。
自由的保障不是隨心所欲,而是允許自由選擇自己認為最富價值的東西。自由對自己得到允許的同時,對他人亦得到允許,自己與他人必須共存。因此,要學習為了自由必須有規則的重要性。
(4)使用自己選擇的教具,集中注意力以反復進行同一項工作,直到自己盡興為止。
與教具有關的各種知識及有關教具操作的技能將得到發展,因而對將來的專門知識以及技能的培養奠定了基礎。
(5)使用教具進行集中工作直到自己滿意為止的兒童。
其心情滿足、情緒安定,而且喚起完成工作的喜悅,具備自己可完成工作的自信心及自己萌生 「工作意願」的自發性。
(6)教具有時候需與他人一起以團體方式進行工作。
在團體工作中,與之相適應的社會性將獲得萌生,而且關心他人,萌發耐心與自製心,並端正紀律、強化責任感,待人和善、樂於助人又鼓勵自己成為好孩子。
在預備好的環境中,兒童可以自由地使用教具集中工作,進而通過自己選擇的工作獲得能力,養成自我教育的慾望與態度,這樣可使過去脫離正常軌道的兒童變成正常化的兒童。正常化的兒童是更高一層的教育出發點,兒童的人格就是如此逐漸邁向成熟完成。
二、教具的教育價值
赫爾明在其所著《蒙台梭利教育學》一書中說道,「蒙台梭利教具的意義在於,兒童藉助於教具以加深對事物的理解,使精神上的喜悅顯現於態度之中,能夠學習各種知識與技術。」
蒙台梭利教具蘊含著深遠的教育價值。
(1)提高各種感覺的敏銳性。 培養對事物的正確認知態度與敏銳感受性,以獲得作為感覺要素的各種新的印象。
(2)智能的發展所不可或缺的感覺的發展在幼兒期內最旺盛,進入青年期後逐漸遲緩,不久即告終止。
一般認為,感官發展比人體身高發展要終止的早。蒙台梭利感覺教具是為了使感官發展極旺盛的幼兒能愉快地使用教具,讓他自己能促使感官更加成熟而創制的。
(3)吸收性心智的作用得到加強,發展起各種知識技能,同時培養了綜合與分析能力,使智能得到發展。
(4)通過感覺學習知識與技術,同時,根據某種原理,將信息與知識統一起來,以建立有系統的知識體系。
(5)兒童養成自發、自主的工作慾望與學習意願,進而形成自我教育的期望、態度與習慣。
(6)通過使用教具的工作,養成專注、細心、清潔、秩序等良好習慣,在確立個人的同時也培育體諒他人之情。
三、教具的設計原則
蒙台梭利教具特色鮮明,富有哲理,其目標就是想通過教具讓幼兒「工作」,通過工作讓幼兒實現自我認知的完善,所以它們在設計上匠心獨運,都有其獨特的設計原則,每個材料都能突出某個特定的概念或難點,包含對錯誤的內在控制,這些概念包括兒童的肌肉運動及其他活動。
(1) 孤立性
孤立性是蒙台梭利教具的重要特色,是指根據教育目的,每種教具只包含事物的某一屬性,而孤立其它屬性。具體講就是,蒙台梭利教具包含事物的多種屬性,如,形狀、重量、大小、顏色、粗細等,但在設計上,並不是將所有屬性同時呈現於一套教具上,而是根據每套教具的目的,僅呈現其單一屬性,突出一個感覺點來吸引兒童的注意力,並由此顯示出教具的功能。
(2) 錯誤控制
在蒙台梭利教具的設計中,都具有「錯誤控制」的功能,讓幼兒自行發現錯誤並予以糾正。另一方面,可以作為兒童行為正確與否的評量,達成回饋的功能。例如,「倒水」工作中,杯子上都貼有「止水線」,以此表明水位,提醒孩子不要將水裝得過滿或過少。
教具設計中的「控制錯誤」系統,可以有助於兒童獨立操作、自我校正,由此實現蒙台梭利博士所追求的「自我教育」的目的,自主把握自我與環境的關系,使兒童的注意力、觀察力、判斷力、肌肉協調能力獲得綜合的發展。
(3) 適合兒童
由於教具必須符合兒童的內在需要,所以每套教具在形狀、規格上都是根據兒童的標准尺寸而設計的,而且,在操作難度系數上,堅持由簡到繁、由易到難、由具體到抽象的邏輯原則,從而便於不同能力的兒童選用和操作,避免兒童因能力所限而產生挫敗感。
(4) 美觀大方
蒙台梭利教具外觀大方、富有美感,它不但能保護和滋養兒童的心靈,而且能陶冶兒童的審美情趣,提升兒童的藝術素養。
(5) 秩序性和邏輯性
每套教具除了其構成本身含有明確的秩序性和邏輯性之外,在操作方法、步驟以及感覺點上也都強調了這種特點,這樣使兒童的感官能力和邏輯智能的提升實現於循序漸進的操作過程之中。
(6) 間接預備性
兒童在操作教具的過程中,不僅可以鍛煉手眼、肌肉的協調性和感官的敏感度,而且能為孩子以後從事其它運動或工作打下基礎。在智力發展方面,教具操作的步驟和順序以及教具本身的秩序感,可以幫助兒童完善其邏輯思維和推理能力。
(7) 適用范圍廣
每套教具都有相應的直接目的和間接目的,還有相應的擴展與延伸的方法和步驟,以適合不同年齡、不同能力的兒童的操作。
(8) 獨立操作
為了發展幼兒的獨立創新能力,教具在設計上,充分地考慮到了獨立操作的理念,幼兒可以單獨地操作大部分教具。
在蒙台梭利眼中,她所設計出來的是「工作材料」而更勝於「教具」。它們不是提供給老師使用,而是提供給幼兒做「成長工作」時所使用的「材料」;它們不是輔助老師上課的物品,而是讓幼兒進行自我教育、自我探索的媒介。
四、教具的使用
(1)為了本來的目的
蒙台梭利教育曾遭到來自福祿貝爾主義者及其他一些人的嚴厲指責,他們聲稱蒙台梭利教育不能使兒童隨心所欲地使用教具。例如,他們認為兒童可將圓柱體組用來當電車游戲,而不是原定的工作目的。
對此應該是贊同還是責備呢?有人認為應該鼓勵兒童的任意活動。但是,我們認為這觀點是不對的,蒙台梭利教具主要任務是在兒童的精神上建立秩序,因此在本來目的之外禁止使用教具。
(2)正確的使用方法
蒙台梭利教具里存在著許多秩序的原理。只有使兒童尊重這種秩序的原理,我們才能對兒童內在的秩序,即智能與社會性的萌芽的發展抱以期望,所以要正確使用教具。
(3)教具的選用
在敏感期內選擇合適的教具是十分重要的。「考慮與敏感期配合適應的教具進行工作,兒童即可在最輕松愉快的情況下,自然而然地在智力、道德方面獲得令人驚異的發展。而且,在此之後,不僅僅限於兒童智力、道德上的發展,還將在身體、情感、社會等一切身心領域獲得進步的發展。」
(4)使用後的整理
教具的正確使用方法包括教具使用完畢後的收拾,即正確地將它放回原來固定的放置場所。通過將教具及其它物品有秩序地放回原來固定的場所會喚起兒童潛在的秩序意識,並加以強化。
❽ 蒙氏教具及其作用
蒙台梭利說過「我聽過了,我就忘了;我看見了,我就記得了;我做過了,我就理解了。」
蒙台梭利把上課定義為工作,孩子的工作。工作是人性的一種體現。孩子跟成人一樣,沒有工作心中不安,讓孩子去選取感興趣的材料,去親自動手操作,在擺弄過程中,自我探索、自我學習、自我發現、自我構建、自我發展。將難以理解的數學知識加以分析統合,認識邏輯性的數量概念。它給孩子們帶來心智空間的拓展、天性的激發和生命健康發展,將對孩子們的一生產生深遠的影響。
蒙台梭利教具88件套裝作用:
1、訓練幼兒各種感官,如視覺、聽覺、觸覺、嗅覺;
2、訓練幼兒辨別力及手眼協調能力;
3、訓練幼兒觀察、分辨能力,培養注意力;
4、建立幾何圖形意識,自由拼圖;
5、培養幼兒審美能力;
6、培養幼兒學習興趣及求知慾。
1、培養幼兒初步的數量概念;
2、培養幼兒邏輯思維能力、理解能力、判斷能力;
3、進行加、減、乘、除運算;
4、學習空間、時間概念;
5、學習守恆。
1、培養幼兒認讀能力;
2、培養幼兒書寫能力;
3、培養幼兒聽、說能力;
4、欣賞文學能力;
5、培養幼兒早期閱讀;
6、培養幼兒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
1、培養幼兒愛科學的情感;
2、培養幼兒掌握認識事物的方法;
3、培養幼兒的好奇心、求知慾;
4、引導幼兒接觸周圍世界,增強環保意識,獲得科學經驗;
5、學習名族文化,培養名族自豪感。
1、培養幼兒掌握基本生活技能,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2、培養幼兒獨立性、自主性、專注力、手眼協調能力、自信心;
3、引導幼兒學習禮貌用語;
4、培養幼兒大小肌肉的靈活性;
5、培養幼兒初步的自控能力;
6、培養幼兒交往、合作意識;
7、培養幼兒健康的情緒、情感;
8、培養幼兒初步的責任感、促進幼兒個性、社會性的發展;
9、培養幼兒社會適應能力,學會做事,學會生活。
蒙氏教具88件套包括以下教具:日常生活教具3件、感官教具23件、數學教具41件、語文教具5件、自然科學教具16件。
1、插座圓柱體
由四組圓柱體組成,培養兒童辨別大小、高低、粗細、深淺的觸覺、視覺能力,以圓柱體順序對應培養邏輯思考敏銳觀察能力;把握圓柄可做握筆練習和寫字前准備。
2、音桶
兩個木箱中各有6個木質圓筒組成,圓筒內裝有石子、沙子、殼類、米粒、米糠等不同材料,擺動時發出不同強弱的聲音,培養辨別聲音強弱的聽覺能力,發展腕部的肌肉運動。
3、構成三角形
由5盒不同的三角形塊組成,透過視覺認識三角形,通過對多邊形的組合與分解了解三角形與多邊形的幾何關系和相等概念。
4、長棒
由10根方長棒組成,透過觸覺、視覺的辨別,在知覺上對長度的差別有正確的了解,發展手、眼與肌肉法人協調性;數學教育(量、基本運算、十進位、分制系統)的直接准備教具。
5、棕色梯
由10塊長方體組成,透過觸覺、視覺的辨別在認知上對等次的差異有充分的認識,發展手、眼、肌肉的動作協調;了解遞進、遞減的關系;學習長方形的概念;培養邏輯思考順序性和專注觀察能力。
6、二項式
由木質立方體和長方體共8塊組成,培養視覺對立體空間的認識和數學思考能力,可作計算體積(a+b)的平方。
7、色板
由3盒各種顏色的小色板組成,培養幼兒分辨顏色的對比和色彩的色感與組合,共91片色板。
8、幾何圖形嵌板
一個6層圖形嵌板抽屜的木廚,一個木櫃示範,幾何嵌板36塊、幾何圖形卡片99張組成,通過肌肉和觸覺的聯合,幫助幼兒視覺認識現面幾何圖形,發展手眼協調、注意力與觀察力,平面幾何學的預備
9、三項式
由木質立方體和長方體共27塊組成,培養視覺對三次元的辨別能力和數學思考能力,可作為三項式(a+b+c)的立方的代數教具使用。
10、重量板
是由重、次重、輕三種板各6塊、木盒一個組成,培養幼兒辨別輕重的感覺和判斷力。
11、幾何立體組
包括長方體、正方體、球體、橢圓體、卵形體、三角體、圓柱、圓錐、三角錐、四角錐,另有11枚與上述幾何的一側面相等的投影版組成,培養幼兒對實體的感覺,認識各種幾何體,了解其特徵,為進入幾何學做准備,刺激肌肉的感覺。
12、觸覺板
有13塊表面粗糙和光滑程度不同的木板組成,培養粗糙與光滑的觸覺感和分析、比較的思維能力。
13、彩色圓柱
由4盒、每盒10個圓柱組成,培養視覺上識別大小、對應概念,發展手眼動作協調,手臂肌肉控制力,培養敏銳的注意力和觀察力。
14、粉紅塔
由10塊立方體組成,透過視覺正確獲得對三維空間的差別變化的知識,了解遞進、遞減的關系,培養立方體的概念、手眼協調和肌肉運動的控制力,積高時敏銳的觀察力,數學教育(理解十進位法)的間接准備,邏輯思考(順序性)的能力。
15、嗅覺筒
由12個圓筒組成,桶內裝有各種自然香料或咖啡、樟腦等不同香料,通過用鼻去嗅不同產品,讓寶寶了解生活中存在的各種氣味,培養幼兒辨別各種氣味的能力。(嗅覺筒6組12個,木座2個)
16、鐵質幾何嵌板
金屬幾何嵌板是書寫能力的直接預備,練習金屬嵌板不僅強化三指抓的能力,加強腕肌的協調能力,而且通過描繪的練習,更可增強筆觸力道的熟練度,重疊描繪不同的幾何圖形嵌板使圖形變化無窮。
17、味覺瓶
由8個滴瓶組成,品嘗各式味道,培養辨別基本味覺的能力。
18、溫覺板
由金屬、石材、木質、地毯片各2塊組成,培養對溫度的感覺,辨別溫度的差異。
19、手、眼調節擲圈
由5個可以組裝的鑼口木柱和5個麻繩圈組成,鍛煉手眼協調能力。
20、圓圓板
由100個彩色圓組成,可做顏色的牌勛、對應。
21、幾何體支柱
由1個插板盒、3根 圓柱、3個三稜柱、3個四方柱組成,培養兒童對實體的感覺,認識幾何體特徵,可做顏色分類、高低比較、排序。
22、立體四子棋
23、圓柱體階梯
由1個插板、25個高低顏色不同的圓柱組成,可做顏色分類、高低比較與排序。
24、數棒
由從短到長10根紅、藍相見的木棒和從1到10的10塊數字片組成,數棒是代表連續「量」的教具,認識了解數及數詞,記憶1到10,十進位法的預備,導入數的概念。
25、砂數字板
由0到9的數字長板1塊,0到9數字單板組成,培養認識0到9的數字,練習書寫數字,是寫前的預備。
26、黃色串珠棒
由55根有10顆珠子的珠棒組成,認識10以上的數與量的概念,為進行銀行游戲做准備。
27、紡錘棒箱
由2個整理箱、45根紡錘棒、10塊數字片組成,指導0的概念,加強數與量幾何的概念。
28、灰色串珠棒
熟悉十以內數量、數字與名稱,為學習減法運算做准備。
29、黑白串珠棒
加深了解十以內的數量的概念,體會等量交換的概念,可用於進行加減法運算練習。
30接龍、減龍游戲
練習加減混合運算,增加兒童對數學的興趣,培養孩子的邏輯思考能力。
31、二倍數
由7個木塊組成,培養2倍的概念,認識簡單的倍數關系,導入平方概念。
32、郵票游戲
幼兒通過銀行游戲認識十進位法以後,即可進入郵票游戲的操作,熟悉數位的轉換關系,並進行大數量的四則運算,培養數學思考能力。
33、加、減法板
加數最大為9的加法練習,熟練後可導入加法運算,用於呈現被減數最大為18的減法運算練習嗎,熟悉後可導入減法心算。
34、乘、除法板
進行的數最大為100的乘法題目,熟練後可導入乘法心算;練習被除數最大為81以內除法題目,從感官上認識平均數的概念,熟練之後可導入除法心算。
35、分數小人
由1個木座、小人4組10塊組成,知道1個整體(=1)如何分為若幹部分,作為進入分數的預備。
36、立方體
由1000顆邊長為1厘米的立方體塊組成,學習立方的概念。
37、立方珠簾及框架
由1個框架、55串珠簾(385根珠棒)組成,學習立方的概念和學乘法的預備。
38、平方珠鏈
由10串珠鏈(55個珠棒)組成,加強以1為單位的數的連續概念;學習平方的概念;乘算的預備。
39、十進位及銀行游戲
由10顆單珠、10根珠棒、10個100株板、2個1000珠陣、1套45張卡片組成,了解十進位法的排列與形成,學習交換的規則,可做大數目四則運算。
40、彩色串珠棒
熟悉十以內數量、數字與名稱,為學習平方、立方做間接准備。
41、1——100連續數板
兒童將活動數字卡片排列在一定的方格板上,認識1-100的排列並認識數的連續性。
42、塞根板
由4快板、18塊數字片組成,對於11到19的數能正確的作名稱練習;能把握連續數的排列,體會連續數的順序關系,了解10位於個位數的關系;學習量與代表數量的符號(數字)的一致性。
43、100串珠簾
培養兒童練習1—100以內連續數,並熟悉十進法,培養分析綜合能力和獨立思維能力。
44、1000串珠簾
由100根(每根10顆珠)珠棒串組成,加強對數的認識,熟悉連續數及其順序;與100串珠板、1000的立方體塊比較,培養差別的印象,加強十進位法的知識,培養專注力與獨立性。
45、體積組
認識整體與部分的關系,建立不同幾何立體的體積可以換算的概念,發展兒童對空間的概念。
46、三倍數
用立方體或長方體等實物來顯示三倍數之間的關系。
47、數字與籌碼
由55個圓片、10張1到10數字卡片組成,幫助兒童了解數與量的關系,認識奇數與偶數(單雙數)。
48、數字拼板
49、加減乘除局陣盤
由10檔彩色算珠組成,每當10個算珠,學習加減乘除。
50、不規則拼盤
由不規則幾何圖形嵌板組成,認識幾何圖形與鍛煉觀察能力。
51、數數棒組
學習0—10的概念,10以內的加減法
52、1公分方塊組
由刻度為1公分的連接尺組成,學習加減運算方法。
53、彩色小數棒
學習0—10的概念,10以內的加減法。
54、幾何圖形板
認識幾何圖形,為學習幾何圖形知識打基礎。
55、算術尺
由標有1公分刻度的尺子組成,可進行加減法的運算。
56、稱盤組
由天平、稱盤與色彩木珠組成,學習數量與平衡的關系。
57、算術天平組
由天平、木棍與彩色串珠組成,學習數量、加減與平衡的關系。
58、十進位組
由1公分方塊與10塊連接條,以及10平方連接塊組成,學習十進位制的關系。
59、圓形分數板
由軟性彩色23片圓形分數片、1個雙面釘板組成,認識分數,了解部分與整體的關系,增進組合概念,利用釘板背面,配二長短、顏色不同的橡皮筋,可發揮幼兒的想像力與創造力。
60、幾何體階梯
培養兒童感理教育,了解幾何體的分級及平面與立體的區別。
61、四方拼盤
由三角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木塊組成,學習幾何圖形與關系。
62、組成幾何體盤
由正五邊形、正方形、正三角形、長方形與圓形的面積分解組合,學習分數、面積的關系。
63、分解幾何體
由1個木座、9組多種幾何圖形組成,是進入分數的預備。
64、數數看
由1—5彩色算珠架組成,可進行分類、集合、分解、量的學習。
65、雙字母砂字板
熟悉漢語拼音的拼讀及書寫。
66、活動子母箱
正確判斷字母,使讀與識別相結合,木箱1個、小寫字母26個。
67、砂筆畫
認識筆畫偏旁。
68、拼音結構練習
練習漢語拼音的正確組合。
69、砂紙字母板
通過觸摸認識英文字母,為書寫做准備,大小寫砂字字母板個26塊、木盒2個。
70、中國地圖嵌板
由1套嵌板組成,了解中國的位置,認識各省、直轄市、自治區和省會城市的位置;培養空間思維。
71、亞洲地圖嵌板
認識亞洲各國的位置、名稱及風土人情,初步認識地理的空間概念。
72、世界地圖嵌板
由1套嵌板組成,建立地圖概念,從地圖上認識世界上7大洲和4大洋的位置,培養空間思維。
73、活動時鍾
直觀認識時鍾的構成,了解事件概念,為看生活中的表打基礎。
74、太陽系九大行星
由1套嵌板組成,認識太陽系,了解九大行星位置,培養空間思維。
75、樹葉嵌板櫃
由14塊樹葉嵌板、4層木廚組成,學習時報各種樹葉、植物、動物。
76、植物卡片
77、動物卡片
78、鳥嵌板
培養眼手協調及獨立性,提高觀察分析能力和專注力,了解鳥的各個部分的基本構造。
79、螞蟻嵌板
培養手眼協調及獨立性,提高觀察分析能力和專注力,了解動物螞蟻的各個部分的基本構造。
80、大樹葉嵌板
培養手眼協調及獨立性,提高觀察分析能力和專注力,了解植物樹葉的各個部分的基本構造。
81、魚嵌板
培養手眼協調及獨立性,提高觀察分析能力和專注力,了解動物魚的各個部分的基本構造。
82、烏龜嵌板
培養手眼協調及獨立性,提高觀察分析能力和專注力,了解動物烏龜的各個部分的基本構造。
83、花嵌板
培養手眼協調及獨立性,提高觀察分析能力和專注力,了解植物花的各個部分的基本構造。
84、馬嵌板
培養手眼協調及獨立性,提高觀察分析能力和專注力,了解動物馬的各個部分的基本構造。
85、樹嵌板
培養手眼協調及獨立性,提高觀察分析能力和專注力,了解植物樹的各個部分的基本構造。
86、二指抓
由1個插座板、9個小人組成,鍛煉兩指抓物的能力,提高手眼協調能力。
87、地毯(工作毯)
由2塊地毯組成,供鋪墊操作蒙氏教具使用。(每條長款厚尺寸為120*80*2CM)
88、衣飾架及衣飾
由1個架子、12個框、12件衣飾組成,學會各種繩帶、紐扣系法;鍛煉手指靈活性;培養適應日常生活的自理能力。
❾ 蒙台梭利教具要遵循哪三項基本原則
您好,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
設計蒙台梭利教具要遵循以下原則:
(一)孤立性原則
首先,孤立性原則。主要是依據兒童在其成長敏感期內的認知特徵,即,只對環境中的某一項特質專心而拒絕接受其他特徵的事物。因此,每一件教具只包含事物的某一屬性特質,而固定其他屬性,把兒童將要探索的難點或錯誤孤立起來。也就是說,兒童從一件教具之中發現及理解的問題或錯誤必須只限於一種。這種孤立或限制既簡化了兒童的工作,又能夠讓兒童更容易地領會問題的重點,把注意力集中在關鍵的概念上。
具體來講,蒙台梭利教具包含事物的多種屬性,如形狀、重量、大小、顏色、粗細、長短等,但在設計上,並不是將所有屬性同時呈現於一套教具中,而是根據每套教具的教育目的,僅呈現其中的單一屬性,突出一個感覺點來吸引兒童的注意力,並由此顯示出教具的功能。
比如,粉紅塔。它由10塊大小不一的立方體搭成,每一塊立方體只是逐一改變大小,而且增加的尺寸都很精確,其他如色彩、形狀、材料等特徵則不變。每一塊立方體除了大小不同外,其他特徵完全相同。
(二)由簡至繁原則
第二,簡單到復雜的原則。教具的設計與使用遵循從簡單到復雜的原則,比如,長棒。其第一組練習只是教長短的序列,等兒童有了長度的概念後,才使用紅藍相間總長一米的第二組來練習數字與長度的對應關系,同時也可以用來了解簡單的加減法問題。第三組數棒的長度較短,由於已經經歷了感覺認知和運動發展,就可以和圖表上的數字配合來處理更為復雜的算數問題。
(三)間接預備性原則
第三,間接預備性原則。教具的設計應考慮能為兒童的未來學習做間接預備。比如,書寫的發展是從各類教具的把手開始的,首先讓兒童通過用手拿起和操作把手,鍛煉其中指和大拇指的運動協調性。
再通過讓兒童描畫金屬嵌板的圖樣來引導手的運動,鍛煉其手部肌肉群,這樣兒童就發展了握筆的能力。最後通過砂紙字母的觸摸,逐步建立了對字形的肌肉記憶,如此一來,當兒童想要書寫時,就可以比較輕松地進行了。這種間接預備的原則,使兒童更加能體驗到經過努力所獲得的成功,因而有助於兒童自信心的建立和進取精神的發展。
(四)具體到抽象原則
第四,具體到抽象的原則。教具最初可以是一種概念的具體表現,而後逐步地趨向抽象的表達。比如,感覺教具中的立體三角形。可以先讓兒童憑感官探索整體的形狀,接著再以不同的三角形木板分別表示它的底面和側面,這樣兒童就能感受到三角的維度。
接下來還可以用平面三角嵌入木製的拼圖板里,再將它覆蓋在紙上塗滿顏色的三角形上,接著在覆在紙上以粗線畫出的三角形輪廓上,最後再覆以細線畫出的三角形輪廓上。從以上的過程進行中,兒童會從具體的教具中把握其中抽象的要素,以前對具體物的依賴與興趣也就消失了。
(五)錯誤控制原則
第五,錯誤控制原則。蒙台梭利教具是為兒童的自主教育而設計,所以,對錯誤的控制寄託於教具本身的設計,而不在於教師。錯誤控制是一種最高程度的智力活動,它將引導兒童正確地使用教具,並能讓兒童意識到自己的錯誤。
「要使教具操作這個過程成為一個自主教育的過程,刺激僅僅用於喚起行為活動是不夠的,它還必須能指導行為活動,兒童應當不僅在一個行為活動中堅持很長時間,而且還必須保持在這個行為活動中的准確性。教具自身所固有的性質,不僅僅由它在兒童身上引起注意的直接反應決定,而且還要由它所擁有的對錯誤控制的基本特點來決定,即產生有效的高級活動協作的能力,如比較、判斷等。」
「錯誤控制是一種方向指針,它能夠告訴我們所走的方向是正確的,還是偏離目標。只有這樣,我們才能認識到自己的缺點,我們必須向提供演示和教具一樣向兒童提供這種幫助。在很大程度上,推向進步的動力得之於自由的程度以及明確的前進方向,所以我們必須通過一些方法了解自己是否偏離了發展方向,又何時偏離了目標。」我們不要怕犯錯誤,關鍵是我們要認識到自己錯了,並且要知道錯在哪裡。「錯誤拉近了我們之間的距離,使我們成為朋友,因為糾正錯誤比追求完美更容易促成良好關系的形成。」
希望以上的回答對您有幫助,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