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使用方法 > 茯苓的禁忌和食用方法

茯苓的禁忌和食用方法

發布時間:2022-11-18 20:14:02

❶ 茯苓的功效與作用及禁忌

茯苓的功效與作用及禁忌,茯苓具有一定的葯用價值,運用范圍很廣,長期食用茯苓會對人體產生比較好的作用,了解一下茯苓的功效和作用對我們有好處,以下是茯苓的'功效與作用及禁忌。

茯苓的功效與作用及禁忌1

茯苓的功效

1、《葯征》記載:茯苓主治悸及肉瞤筋惕,旁治頭眩煩躁。

2、《傷寒明理論》記載:茯苓滲水緩脾。

3、《本經》記載:茯苓主胸脅逆氣,憂恚驚邪恐悸,心下結痛,寒熱煩滿,咳逆,口焦舌干,利小便。

4、茯苓治子宮肌瘤:茯苓、桂枝、當歸、牡丹皮各180克,桃仁、赤芍、海藻、牡蠣、鱉甲各120克,紅花75克,三棱、莪術、乳香、沒葯各60克 共研細末,煉蜜和為桂枝茯苓丸,丸重9克,每服1丸,日3次,溫開水送,持續服葯1年,能使月經正常,肌瘤消失。

5、茯苓治心神失養:茯苓9克,酸棗仁15克,知母6克,川芎4.5克,甘草3克 水煎服,為酸棗仁湯。亦宜於虛煩不眠、心悸眩暈等症。

6、《儒門事親》記載:茯苓治小便多、滑數不禁:白茯苓(去黑皮)、干山葯(去皮,白礬水內湛過,慢火焙乾)。上二味,各等分,為細末。稀米飲調服之。

7、茯苓用於痰飲咳嗽,痰濕入絡,肩背酸痛茯苓既能利水滲濕,又具健脾作用,對於脾虛不能運化水濕,停聚化生痰飲之症,具有治療作用。可用半夏、陳皮同用,也可配桂枝、白術同用。治痰濕入絡、肩酸背痛,可配半夏、枳殼同用。

8、《德生堂經驗方》記載:茯苓治下虛消渴,上盛下虛,心火炎爍,腎水枯涸,不能交濟而成渴證:白茯苓一斤,黃連一斤。為末,熬天花粉作糊,丸梧桐子大。每溫湯下五十丸。

9、《本草衍義補遺》記載:茯苓,仲景利小便多用之,此治暴新病之要葯也,若陰虛者,恐未為宜。

10、《局方》威喜丸 記載:茯苓治丈夫元陽虛憊,精氣不固,余瀝常流,小便白濁,夢寐頻泄,及婦人血海久冷,白帶、白漏、白淫,下部常濕,小便如米泔,或無子息(不育):黃蠟四兩,白茯苓四兩(去皮、作塊,用豬苓一分,同於瓷器內煮二十餘沸,出,日干,不用豬苓)。上以茯苓為末,熔黃蠟為丸,如彈子大。空心細嚼,滿口生津,徐徐咽服,以小便清為度。

茯苓的功效與作用及禁忌2

茯苓的食用方法

赤豆薏米茯苓粥

材料:白茯苓粉20克、赤小豆50克、薏米100克

做法:

1、先將赤小豆浸泡半天

2、將赤小豆與薏米共煮粥。

3、赤小豆煮爛後,加茯苓粉再煮

4、成粥後加白糖少許

功效:茯苓味甘淡,性平,能利水滲濕,健脾補中。薏米甘淡微寒,能利尿消腫,健脾止瀉,清利濕熱。赤小豆味酸性平,善下行,能清熱利濕,解讀退黃,通利水道。

茯苓山葯大棗粥

材料:粳米50克、茯苓20克,棗(干)15克、山葯(干)20克、赤砂糖30克

做法:大棗去核,與茯苓、山葯、粳米同煮成粥,加適量紅糖味即可。

功效:健運脾胃,滲濕止瀉,小兒脾胃氣虛、食少便溏、體倦乏力者可經常食用。茯苓甘平,淡滲利水祛濕,補脾益胃,與山葯、大棗佐用,葯性平和,滋補脾胃,除濕止瀉之功更著。

❷ 茯苓功效與作用及禁忌 茯苓有哪些功效與作用及禁忌

1、功效與作用

(1)茯苓可以利水去濕,而且葯性比較平和,副作用很小,治療病症的同時也不會傷到正氣。而且茯苓去濕的效果非常強大,不論是寒濕、濕熱,還是脾虛濕聚,都有顯著療效。因此,有小便不利、水腫以及各種濕症的朋友,可以經常吃些茯苓,改善這些症狀。

(2)茯苓在健脾上有很明顯的功效。對於脾虛而導致的泄瀉、帶下、痰濕、痰飲咳嗽等病症,食用茯苓可標本兼治,不僅能化痰、止瀉,緩解表面病症,更能從根本上改變脾虛症狀。因此,脾虛的朋友,推薦您常吃茯苓。

(3)很多朋友因為平時生活、工作壓力過大,或因為本身的一些疾病,經常會出現心悸、失眠、多夢、情緒不佳等現象。那麼,大家可以嘗試服用一段時間的茯苓,相信這些現象一定會有很明顯的改善。

(4)茯苓中的多糖類物質等營養元素可以保護肝臟,預防腫瘤、癌症。因此,朋友們可以經常吃些茯苓,以保護肝臟健康運行,減少肝臟疾病;同時也幫助提高身體免疫力,預防多種疾病,保持身體健康。

2、食用茯苓的禁忌

(1)腎虛多尿、虛寒滑精、津傷口乾者慎用茯苓,因為茯苓利水利尿的葯效很強,有這些病症的朋友如果食用茯苓,會使病情加重。

(2)糖尿病患者最好不要食用茯苓,因為茯苓的澱粉含量很高,而糖尿病患者是需要嚴格控制澱粉攝入量的,因此最好不要隨便食用茯苓。

(3)食用茯苓時,要注意避開米醋、濃茶等食物。否則不僅會削減葯效,更會導致中毒過敏,出現腹痛、皮膚紅腫、哮喘發作等不良症狀。

❸ 茯苓的功效與作用及禁忌是什麼

茯苓的功效與作用及禁忌是什麼

茯苓的功效與作用及禁忌是什麼,想必大家都對這種食物的功效和作用不陌生吧,具有一定的`葯用價值,運用范圍廣,正確的使用方式才能夠充分發揮它的功效與作用,能夠調理人的身體,增強體質,下面跟大家分享茯苓的功效與作用及禁忌是什麼。

茯苓的功效與作用及禁忌是什麼1

茯苓的功效與作用及禁忌

部分 功效 :滲濕、利水、健脾、和胃、寧心、安神。

部分 作用 :適用於小便不利、水腫脹滿、脾虛食少、便溏泄瀉、心神不安、驚悸失眠。

使用 禁忌 :陰虛而無濕熱人群忌服茯苓;陰虛火旺人群忌服茯苓;虛寒精滑或氣虛下陷人群忌服茯苓;病人腎虛,小水自利或不禁不得服茯苓。

茯苓的功效與作用

1茯苓治濕瀉。

茯苓有治濕瀉的作用,可以用一兩白術與七錢半去皮茯苓一起細切之後加水煎煮,在食前服用。

2茯苓治水汽浮腫。

茯苓有治水腫的作用,可以用30克赤茯苓、30克桂心、30克棗仁這三味中葯混合後共同研磨為細末,每次用米飲調下6克。

3茯苓治心虛夢泄或白濁。

茯苓有治心虛夢泄或白濁的作用,可以用二錢白茯苓研磨成細末,用米湯調下,每日二服。

4茯苓治煩悶驚悸,心胸結氣,風熱口乾。

茯苓治煩悶驚悸的作用,可以用30克赤茯苓、30克去心麥門冬、50克粟米這三味中葯混合後共同銼細,先加水1升煎至500毫升,接著去除葯渣後下米煮作粥,趁溫食用。

茯苓的副作用、禁忌、注意事項

在使用茯苓時,可以單獨使用茯苓,也可以搭配白術、桂心、棗仁、麥門冬、山葯、甘草等中葯來使用,陰虛而無濕熱人群忌服茯苓;陰虛火旺人群忌服茯苓;虛寒精滑或氣虛下陷人群忌服茯苓;病人腎虛,小水自利或不禁不得服茯苓。

茯苓的功效與作用及禁忌是什麼2

食用方法

1赤豆薏米茯苓粥

材料:白茯苓粉20克、赤小豆50克、薏米100克

做法:

1、先將赤小豆浸泡半天

2、將赤小豆與薏米共煮粥。

3、赤小豆煮爛後,加茯苓粉再煮

4、成粥後加白糖少許

功效:茯苓味甘淡,性平,能利水滲濕,健脾補中。薏米甘淡微寒,能利尿消腫,健脾止瀉,清利濕熱。赤小豆味酸性平,善下行,能清熱利濕,解讀退黃,通利水道。

2茯苓山葯大棗粥

材料:粳米50克、茯苓20克,棗(干)15克、山葯(干)20克、赤砂糖30克

做法:大棗去核,與茯苓、山葯、粳米同煮成粥,加適量紅糖味即可。

功效:健運脾胃,滲濕止瀉,小兒脾胃氣虛、食少便溏、體倦乏力者可經常食用。茯苓甘平,淡滲利水祛濕,補脾益胃,與山葯、大棗佐用,葯性平和,滋補脾胃,除濕止瀉之功更著。

3土茯苓老龜

材料:烏龜500克、土茯苓30克、鹽2克

做法:

1、將烏龜去頭、甲,洗凈,切塊。

2、土茯苓入沙鍋內,加水適量煎煮取汁,至汁濃時停火,去渣留汁。

3、將葯汁、龜肉、鹽入鍋,加水少許,共燉至龜肉爛熟時停火即可。

功效:這道湯清熱解毒、健脾胃,治小便赤黃。

4茯苓五味粥

材料:茯苓10克,五味子6克,粳米100克。

做法:

1、把粳米淘洗干凈;茯苓洗凈後,打成細粉;五味子洗凈。

2、把粳米放人電飯煲內,加入茯苓粉、五味子以及水,煮 至粥熟即成。

用法:每日1次。

功效:除濕健脾,滋養心氣。

禁忌:虛寒滑精者忌食。

❹ 茯苓功效與作用禁忌症

茯苓功效與作用禁忌症

茯苓功效與作用禁忌症有哪些呢?茯苓大家也都經常見的到,它具有舒筋活絡的作用,它的作用想必大家都了解許多,那麼對於茯苓的禁忌有哪些呢?下面我詳細整理的.茯苓功效與作用禁忌症。希望能幫到大家。

茯苓功效與作用禁忌症1

一、茯苓的功效:

茯苓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乾燥菌核。別名:茯菟、茯靈、茯蕶、伏苓、伏菟、松腴、絳晨伏胎、雲苓、茯兔、松薯、松木薯、松苓。入葯具有利水滲濕、益脾和胃、寧心安神之功用。茯苓能增強機體免疫功能,茯苓多糖有明顯的抗腫瘤及保肝臟作用。如偏於寒濕者,可與桂枝、白術等配伍;屬虛寒者,還可配附子、白術等同用。

偏於濕熱者,可與豬苓、澤瀉等配伍;屬於脾氣虛者,可與黨參、黃耆、白術等配伍;對於脾虛不能運化水濕,停聚化生痰飲之症,可用半夏、陳皮同用,也可配桂枝、白術同用。治痰濕入絡、肩酸背痛,可配半夏、枳殼同用。用於心神不安、心悸、失眠等症,常與人參、遠志、酸棗仁等配伍。對於脾虛運化失常所致泄瀉、帶下,應用茯苓有標本兼顧之效,常與黨參、白術、山葯等配伍。可用為補肺脾,治氣虛之輔佐葯。

二、茯苓的作用:

茯苓用於小便不利,水腫等症茯苓功能利水滲濕,而葯性平和,利水而不傷正氣,為利水滲濕要葯。凡小便不利、水濕停滯的癥候,不論偏於寒濕,或偏於濕熱,或屬於脾虛濕聚,均可配合應用。如偏於寒濕者,可與桂枝、白術等配伍;偏於濕熱者,可與豬苓、澤瀉等配伍;屬於脾氣虛者,可與黨參、黃耆、白術等配伍;屬虛寒者,還可配附子、白術等同用。用於心悸,失眠等症茯苓能養心安神,故可用於心神不安、心悸、失眠等症,常與人參、遠志、酸棗仁等配伍。用於脾虛泄瀉,帶下茯苓既能健脾,又能滲濕,對於脾虛運化失常所致泄瀉、帶下,應用茯苓有標本兼顧之效,常與黨參、白術、山葯等配伍。有可用為補肺脾,治氣虛之輔佐葯。用於痰飲咳嗽,痰濕入絡,肩背酸痛茯苓既能利水滲濕,又具健脾作用,對於脾虛不能運化水濕,停聚化生痰飲之症,具有治療作用。可用半夏、陳皮同用,也可配桂枝、白術同用。治痰濕入絡、肩酸背痛,可配半夏、枳殼同用。

三、茯苓用葯禁忌:

陰虛而無濕熱、虛寒滑精、氣虛下陷者慎服。馬藺為之使。惡白斂。畏牡蒙、地榆、雄黃、秦艽、龜甲,忌米醋。病人腎虛,小水自利或不禁或虛寒精清滑,皆不得服。

茯苓功效與作用禁忌症2

茯苓的功效與作用及禁忌

部分功效:滲濕、利水、健脾、和胃、寧心、安神。

部分作用:適用於小便不利、水腫脹滿、脾虛食少、便溏泄瀉、心神不安、驚悸失眠。

使用禁忌:陰虛而無濕熱人群忌服茯苓;陰虛火旺人群忌服茯苓;虛寒精滑或氣虛下陷人群忌服茯苓;病人腎虛,小水自利或不禁不得服茯苓。

茯苓的功效與作用

1、茯苓治濕瀉。

茯苓有治濕瀉的作用,可以用一兩白術與七錢半去皮茯苓一起細切之後加水煎煮,在食前服用。

2、茯苓治水汽浮腫。

茯苓有治水腫的作用,可以用30克赤茯苓、30克桂心、30克棗仁這三味中葯混合後共同研磨為細末,每次用米飲調下6克。

3、茯苓治心虛夢泄或白濁。

茯苓有治心虛夢泄或白濁的作用,可以用二錢白茯苓研磨成細末,用米湯調下,每日二服。

4、茯苓治煩悶驚悸,心胸結氣,風熱口乾。

茯苓治煩悶驚悸的作用,可以用30克赤茯苓、30克去心麥門冬、50克粟米這三味中葯混合後共同銼細,先加水1升煎至500毫升,接著去除葯渣後下米煮作粥,趁溫食用。

茯苓的副作用、禁忌、注意事項

在使用茯苓時,可以單獨使用茯苓,也可以搭配白術、桂心、棗仁、麥門冬、山葯、甘草等中葯來使用,陰虛而無濕熱人群忌服茯苓;陰虛火旺人群忌服茯苓;虛寒精滑或氣虛下陷人群忌服茯苓;病人腎虛,小水自利或不禁不得服茯苓。

❺ 茯苓的功效和作用及禁忌

茯苓的功效和作用及禁忌

茯苓的功效和作用及禁忌,相信大家對這種食物的功效和作用不陌生吧,在中葯中它當屬清熱降火的翹楚,對人的身體有很大的`好處,了解一下它的功效和作用對我們有好處,下面跟大家分享茯苓的功效和作用及禁忌。

茯苓的功效和作用及禁忌1

茯苓別名茯菟、茯靈、茯蕶、伏苓、伏菟、松腴、絳晨伏胎、雲苓、茯兔、松薯、松木薯、松苓。味:甘、淡,平。

歸經:歸心經、肺經、脾經、腎經。

1、功效

利水葯;滲濕利尿。

1、茯苓皮:茯苓菌核的外皮,功能利水腫。

2、赤茯苓:削去外皮後的淡紅色部分,功能滲利濕熱。

3、白茯苓:切去赤茯苓後的白色部分,亦稱茯苓,切成小方塊,功能滲濕健脾。

4、茯神:白茯苓中心抱有細松根者,切成方形薄片,功能寧心安神。

5、茯苓:是健脾多於去濕。

6、雲苓皮:是去濕大於健脾。

主治:小便不利;水腫脹滿;痰飲咳逆;嘔吐;脾虛食少;泄瀉;心悸不安;失眠健忘。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0-15g;或入丸散。寧心安神用硃砂拌。

葯材基源:茯苓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乾燥菌核。

2、炮製方法

茯苓:用水浸泡,洗凈,潤後稍蒸,及時切取皮和塊或切厚片,曬干。

朱茯苓:取茯苓塊以清水噴淋,稍悶潤,加硃砂細粉撒布均勻,反復翻動,使其外表粘滿硃砂粉末,然後晾乾,(每茯苓塊100斤,用硃砂粉30兩)

3、功效與作用

1、《葯征》記載:茯苓主治悸及肉瞤筋惕,旁治頭眩煩躁。

2、《傷寒明理論》記載:茯苓滲水緩脾。

3、《本經》記載:茯苓主胸脅逆氣,憂恚驚邪恐悸,心下結痛,寒熱煩滿,咳逆,口焦舌干,利小便。

4、茯苓治子宮肌瘤:茯苓、桂枝、當歸、牡丹皮各180克,桃仁、赤芍、海藻、牡蠣、鱉甲各120克,紅花75克,三棱、莪術、乳香、沒葯各60克 共研細末,煉蜜和為桂枝茯苓丸,丸重9克,每服1丸,日3次,溫開水送,持續服葯1年,能使月經正常,肌瘤消失。

5、茯苓治心神失養:茯苓9克,酸棗仁15克,知母6克,川芎4.5克,甘草3克 水煎服,為酸棗仁湯。亦宜於虛煩不眠、心悸眩暈等症。

6、《儒門事親》記載:茯苓治小便多、滑數不禁:白茯苓(去黑皮)、干山葯(去皮,白礬水內湛過,慢火焙乾)。上二味,各等分,為細末。稀米飲調服之。

7、茯苓用於痰飲咳嗽,痰濕入絡,肩背酸痛茯苓既能利水滲濕,又具健脾作用,對於脾虛不能運化水濕,停聚化生痰飲之症,具有治療作用。可用半夏、陳皮同用,也可配桂枝、白術同用。治痰濕入絡、肩酸背痛,可配半夏、枳殼同用。

8、《德生堂經驗方》記載:茯苓治下虛消渴,上盛下虛,心火炎爍,腎水枯涸,不能交濟而成渴證:白茯苓一斤,黃連一斤。為末,熬天花粉作糊,丸梧桐子大。每溫湯下五十丸。

9、《本草衍義補遺》記載:茯苓,仲景利小便多用之,此治暴新病之要葯也,若陰虛者,恐未為宜。

10、《局方》威喜丸 記載:茯苓治丈夫元陽虛憊,精氣不固,余瀝常流,小便白濁,夢寐頻泄,及婦人血海久冷,白帶、白漏、白淫,下部常濕,小便如米泔,或無子息(不育):黃蠟四兩,白茯苓四兩(去皮、作塊,用豬苓一分,同於瓷器內煮二十餘沸,出,日干,不用豬苓)。上以茯苓為末,熔黃蠟為丸,如彈子大。空心細嚼,滿口生津,徐徐咽服,以小便清為度。

11、茯苓治食管癌:茯苓45克,赭石。清半夏、石竹根各30克,蘇梗、橄欖各18克,枳殼15克,橘紅、生薑各9克,硼砂3克 水煎2次,早、晚分服,日1劑,繼續服用,能使症門面減輕,進食順利,X線復查癌灶明顯縮小。

12、《抗癌植物及其驗方》記載:茯苓治潰瘍性黑色素瘤:茯苓、雄黃礬石各等分份共研末,麻油調敷患處,同時內服銀花、連翹各50克的水煎液。

13、《仁齋直指方》記載:茯苓治心虛夢泄,或白濁:白茯苓末二錢。米湯調下,日二服。

14、《補缺肘後方》記載:茯苓治皯:白蜜和茯苓塗上,滿七日。

15、《用葯心法》記載:茯苓,淡能利竅,甘以助陽,除濕之聖葯也。味甘平補陽,益脾逐水,生津導氣。

16、《不知醫必要》茯苓湯 記載:茯苓治水腫:白水(凈)二錢,茯苓三錢,郁李仁(杵)一錢五分。加生薑汁煎。

17、茯苓治痰飲;茯苓善滲泄水濕,使濕無所聚,痰無由生,可治痰飲之目眩心悸,配以桂枝、白術、甘草同用,如苓桂術甘湯(《金匱要略》);若飲停於味而嘔吐者,多和半夏、生薑合用,如小半夏加茯苓湯(《金匱要略》)。

18、《金匱要略》防己茯苓湯 記載:茯苓治皮水,四肢腫,水氣在皮膚中,四肢聶聶動者:防己三兩,黃耆三兩,桂枝三兩,茯苓六兩,甘草二兩。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溫三服。

19、《湯液本草》記載:茯苓,伐腎邪,小便多能止之,小便澀能利之,與車前子相似,雖利小便而不走氣。酒浸與光明硃砂同用,能秘真。

20、茯苓治脾虛泄瀉;茯苓能健脾滲濕而止瀉,尤宜於脾虛濕盛泄瀉,可與山葯、白術、薏苡仁同用,如參苓白術散(《和劑局》);

21、茯苓治脾虛不化:茯苓、黨參、白術各60克,神曲、麥芽、山楂、山葯、砂仁、陳皮、肉豆蔻霜各30克,木香、黃連、甘草各22克,共研細末,水泛為健脾丸,每服9克,日2服,溫開水送。

22、茯苓治肝癌:茯苓、龍葵各45克,白英、半枝蓮各15克,白芍、丹皮各9克,玄參6克 水煎2次分服。能使自覺症狀逐漸消失,肝縮小到正常范圍。同位素掃描放射區顯影分布均勻。

23、茯苓用於小便不利,水腫等症茯苓功能利水滲濕,而葯性平和,利水而不傷正氣,為利水滲濕要葯。凡小便不利、水濕停滯的癥候,不論偏於寒濕,或偏於濕熱,或屬於脾虛濕聚,均可配合應用。如偏於寒濕者,可與桂枝、白術等配伍;偏於濕熱者,可與豬苓、澤瀉等配伍;屬於脾氣虛者,可與黨參、黃耆、白術等配伍;屬虛寒者,還可配附子、白術等同用。

24、《金匱要略》苓桂術甘湯 記載:茯苓治心下有痰飲,胸脅支滿目眩:茯苓四兩,桂枝,白術各三兩,甘草二兩。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分溫三服,小便則利。

25、茯苓治水腫;茯苓味甘而淡,甘則能補,淡則能滲,葯性平和,既可祛邪,又可扶正,利水而不傷正氣,實為利水消腫之要葯。可用治寒熱虛實各種水腫。治療水濕內停所致之水腫、小便不利,常與澤瀉、豬苓、白術、桂枝等同用,如五苓散(《傷寒論》)。

26、《證治要訣》記載:茯苓治心汗,別處無汗,獨心孔一片有汗,思慮多則汗亦多,病在用心,宜養心血:以艾湯調茯苓末服之。

27、茯苓治水濕痰飲:治水濕瀦留 茯苓30克,白術15克,豬苓、大腹皮、木瓜各12克,檳榔、蘇梗、澤瀉、桑白皮、陳皮各9克,人參、炙甘草各3克 水煎服。

28、茯苓用於脾虛泄瀉,帶下茯苓既能健脾,又能滲濕,對於脾虛運化失常所致泄瀉、帶下,應用茯苓有標本兼顧之效,常與黨參、白術、山葯等配伍。有可用為補肺脾,治氣虛之輔佐葯。

29、《金匱要略》茯苓澤瀉湯 記載:茯苓治胃反吐而渴,欲飲水者:茯苓半斤,澤瀉四兩,甘草二兩,桂枝二兩,白術三兩,生薑四兩。上六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納澤瀉再煮取二升半,溫服八合,日三服。

30、茯苓治脾腎陽虛水腫,可與附子、生薑同用,如真武湯;用於水熱互結,陰虛小便不利水腫,與滑石、阿膠、澤瀉合用,如豬苓湯。

31、《葯性論》記載:茯苓開胃,止嘔逆,善安心神。主肺痿痰壅。治小兒驚癇,心腹脹滿,婦人熱淋。

32、陶弘景記載:茯苓,白色者補,赤色者利。

33、茯苓治胃癌:茯苓、龍葵、半枝蓮各15克,紅參、白術、黃芪各9克,訶子肉6克,乾薑、丁香、炙甘草各3克 水煎服,日1劑。能使面浮足腫、腹脹便溏等症狀逐漸改善,飲食好轉。

34、《日華子本草》記載:茯苓補五勞七傷,安胎,暖腰膝,開心益智,止健忘。

35、《百一選方》 記載:茯苓治飧泄洞利不止:白茯苓-兩,南木香半兩(紙裹炮)。上二味,為細末,煎紫蘇木瓜湯調下二錢匕。

36、《別錄》記載:茯苓止消渴,好睡,大腹,淋瀝,膈中痰水,水腫淋結。開胸腑,調臟氣,伐腎邪,長陰,益氣力,保神守中。

37、茯苓治癌瘤積毒、肺癌:茯苓、麥冬、川貝各15克,紫河車、熟地、生地、澤瀉、豬苓、紫貝齒、首烏、龍骨各12克,當歸、白芍、女貞子、白術、丁香、神曲、麥芽、山楂、雞內金、阿膠(烊兌)、玳瑁末、蘆薈各9克,砂仁、人參各6克,硃砂、琥珀、甘草各3克,牡蠣、禹余糧各30克 水煎服,日1劑。連服1周後,接服下方:半枝蓮、忽木各30克 水煎服,日1劑。連服1周後,又換服上方。如此交流換服,至痰喘、胸痛等基本症狀緩解,X線復查陰影消失。

38、茯苓治白血病:茯苓、喜樹根皮各15克,白花丹、白花蛇舌草、馬鞭草、葵樹子各9克 水煎服。能使症狀獲完全或部分緩解,延長生存期,宜於急性各型。

39、《本草衍義》記載:茯苓、茯神,行水之功多,益心脾不可闕也。

40、茯苓治心悸,失眠;茯苓益心脾而寧心安神。常用治心脾兩虛,氣血不足之心悸,失眠,健忘,多於黃芪、當歸、遠志同用,如歸脾湯(《濟生方》);若心氣虛,不能藏神,驚恐而不安卧者,常與人參、龍齒、遠志同用,如安神定志丸(《醫學心悟》)。

41、《綱目》茯苓酒 記載:茯苓治頭風虛眩,暖腰膝,主五勞七傷:茯苓粉同曲米釀酒飲。

42、《醫學啟源》記載:茯苓除濕,利腰臍間血,和中益氣為主。治溺黃或赤而不利。《主治秘訣》雲,止瀉,除虛熱,開腠理,生津液。

43、茯苓味甘,善入脾經,能健脾補中,常配以人參、白術、甘草,治療脾胃虛弱,倦怠乏力,食少便溏,如四君子湯(《和劑局方》)。

44、王好古記載:茯苓瀉膀胱,益脾胃。治腎積奔豚。

45、茯苓抗癌:臨床常用治療食管癌、胃癌、肝癌、鼻咽癌、舌癌、乳腺、膀胱癌、肺癌、潰瘍性黑色素瘤等癌瘤中屬脾虛濕盛、痰飲內停、濕熱壅結者。

46、《傷寒論》五苓散記載:茯苓治太陽病,發汗後,大汗出,胃中干,煩躁不得眠,脈浮,小便不利,微熱消渴者:豬苓十八銖(去皮),澤瀉一兩六銖,白術十八銖,茯苓十八銖,桂枝半兩(去皮)。上五味,搗為散。以白飲和,服方寸匕,日三服。

47、《原病式》茯苓湯 記載:茯苓治濕瀉:白術一兩,茯苓(去皮)七錢半。上細切,水煎一兩,食前服。

48、茯苓治宮頸癌:茯苓、半枝蓮、蜀羊泉各30克,山葯、生地各15克,知母、黃柏、澤瀉各9克,牡丹皮6克,紅棗10枚 水煎服。能使白帶減少,尿頻,腰竣等症狀好轉,局中病灶消失。

49、《金匱要略》小半夏加茯苓湯 記載:茯苓治卒嘔吐,心下痞,膈間有水,眩悸者:半夏一升,生薑半斤,茯苓三兩(一法四兩)。上三味,以水七升煮取一升五合,分溫再服。

50、茯苓用於心悸,失眠等症茯苓能養心安神,故可用於心神不安、心悸、失眠等症,常與人參、遠志、酸棗仁等配伍。

51、茯苓治淋巴肉瘤:茯苓、丹參、生牡蠣各30克,鱉甲15克,鬱金、枳殼、白術、柴胡、紅花、五靈脂、雞內金、白芍各9克,木香、砂仁各6克,甘草4.5克水煎服。可使症狀緩解,3個月後有片顯示淋巴結縮小。

茯苓的功效和作用及禁忌2

1、食用方法

1、赤豆薏米茯苓粥

材料:白茯苓粉20克、赤小豆50克、薏米100克

做法:

1、先將赤小豆浸泡半天

2、將赤小豆與薏米共煮粥。

3、赤小豆煮爛後,加茯苓粉再煮

4、成粥後加白糖少許

功效:茯苓味甘淡,性平,能利水滲濕,健脾補中。薏米甘淡微寒,能利尿消腫,健脾止瀉,清利濕熱。赤小豆味酸性平,善下行,能清熱利濕,解讀退黃,通利水道。

2、茯苓山葯大棗粥

材料:粳米50克、茯苓20克,棗(干)15克、山葯(干)20克、赤砂糖30克

做法:大棗去核,與茯苓、山葯、粳米同煮成粥,加適量紅糖味即可。

功效:健運脾胃,滲濕止瀉,小兒脾胃氣虛、食少便溏、體倦乏力者可經常食用。茯苓甘平,淡滲利水祛濕,補脾益胃,與山葯、大棗佐用,葯性平和,滋補脾胃,除濕止瀉之功更著。

3、土茯苓老龜

材料:烏龜500克、土茯苓30克、鹽2克

做法:

將烏龜去頭、甲,洗凈,切塊。

土茯苓入沙鍋內,加水適量煎煮取汁,至汁濃時停火,去渣留汁。

將葯汁、龜肉、鹽入鍋,加水少許,共燉至龜肉爛熟時停火即可。

功效:這道湯清熱解毒、健脾胃,治小便赤黃。

4、茯苓五味粥

材料:茯苓10克,五味子6克,粳米100克。

做法:

把粳米淘洗干凈;茯苓洗凈後,打成細粉;五味子洗凈。

把粳米放人電飯煲內,加入茯苓粉、五味子以及水,煮 至粥熟即成。

用法:每日1次。

功效:除濕健脾,滋養心氣。

禁忌:虛寒滑精者忌食。

2、用葯禁忌

1、陰虛而無濕熱、虛寒滑精、氣虛下陷者慎服茯苓。

2、《本草經集注》記載:馬藺為之使,茯苓惡白斂,茯苓畏牡蒙、地榆、雄黃、秦艽、龜甲。

3、《葯性論》記載:茯苓忌米醋。

4、《本草經疏》記載:病人腎虛,小水自利或不禁或虛寒精清滑,皆不得服茯苓。

5、《得配本草》記載:氣虛下陷、水涸口乾俱禁用茯苓。

6、張元素記載:如小便利或數,服之則損人目。如汗多入服之,損元氣。

❻ 茯苓的功效與作用和禁忌 茯苓的功效禁忌是什麼

1、功效與作用

(1)利尿

茯苓葯性平和,利水滲濕而不傷正氣,可以有效緩解小便不利、水腫、體內濕寒等症狀。

(2)安養心神

茯苓可以有效安養心神,臨床上中醫常常使用茯苓來幫助病人調理心神不安、心悸失眠、抑鬱、多夢等症狀。

(3)調理痰濕

茯苓可以有效排解體內的濕氣,對於脾虛、痰濕患者就有很好的治療作用。

(4)抗腫瘤

茯苓多糖對腫瘤有一定的抑製作用,可以有效控制腫瘤患者的症狀,對抗腫瘤。在治療腫瘤的時候,可以使用茯苓作為輔助治療。

(5)促進造血

茯苓富含各茯苓多糖、各種維生素以及以硒為代表的微量元素,當茯苓中的這些成分被人體吸收之後可以有效增強人體胞和體液細胞的免疫功能,進而提高骨髓造血能力。研究表明,茯苓可以有效提高白細胞減少症患者體內的白細胞數量,也有利於穩定體內的紅細胞水平。

(6)促進消化,排毒清腸

茯苓中膳食纖維的含量很豐富,可以幫助腸胃蠕動,促進消化,加快體內代謝廢物和毒素的排出,排毒清腸。並且茯苓中含有的一些葯物成分可以有效治療因炎症引起的一些腸胃疾病,對腸胃有很好的保健作用。

(7)除了以上提到的這些好處之外,茯苓在緩解咳嗽、治療肩酸背痛方面也有著很好的效果。茯苓性質平和,沒有毒性,適用於大多數人,在日常生活中適當吃一點對身體是有很多好處的。

2、茯苓的禁忌

(1)糖尿病人少吃

茯苓中澱粉的含量比較高,糖尿病人服用茯苓的話可能會造成血糖升高,不利於保持血糖穩定。

(2)避免和一些食物同食

茯苓會和米醋、濃茶等食物中的一些成分反應,吃茯苓的時候要避免和這些食物同食。

(3)控制好服用量

茯苓雖然對身體很好,但茯苓比較也是葯,大家在食用的時候一定要控制好服用量,不可長期大量攝入。

❼ 茯苓的功效與作用及禁忌有哪些

茯苓的功效與作用及禁忌有哪些

茯苓的功效與作用及禁忌有哪些,這種食物是中老年人的心頭好,這些食材都是很常見的,很多人對它的功效禁忌都還不甚清楚,對我們的身體有增加抵抗力的作用,下面是茯苓的功效與作用及禁忌有哪些。

茯苓的功效與作用及禁忌有哪些1

茯苓可以天天吃嗎:

茯苓是可以天天吃的,因為茯苓甘淡平,算是一味性質比較平和的葯材了,利水滲濕健脾安神,適宜大多數人,不分男女老少一年四季均可服用。

不過在吃茯苓的時候一定要注意用量,每次使用的量卻是不能太多的,想要通過茯苓來調理身體,也需要循序漸進才行,不可能一口氣吃個大胖子。一般常用量入葯為10-15克,基本上沒什麼副作用的。如果是做茯苓粥的話可以用到30克。

而且茯苓有利尿的作用,一旦服用過量的話就會導致小便次數增多,從而傷了身體的根本,令人元氣大傷。

小貼士: 茯苓適宜於水濕內困,水腫,尿少,眩暈心悸,胃口欠佳,人便稀爛,心神不安,失眠、多夢者。但腎虛多尿、虛寒滑精、氣虛下陷、津傷口乾者慎服。

茯苓服用禁忌:

1、服用茯苓應避免米醋,濃茶等物質,以及注意服用劑量,否則不僅僅影響葯效,同時還會發生中毒過敏症狀,比如腹痛,皮膚紅腫,支氣管哮喘發作等情況。

2、糖尿病人最好不要吃茯苓,因為糖尿病人每天需要控制澱粉的攝入,每天攝入澱粉不能夠超過五兩主食,而茯苓的澱粉含量非常的高,自然糖尿病人是最好不要吃了。

3、腎虛的人也不適合多吃茯苓,在於腎虛的人本身就容易出現尿急的情況,而茯苓具有利尿的作用,只會讓尿急的情況更加的嚴重。

茯苓的養生吃法:

葯用法

茯苓一般選擇煎服,常用量為10-15g。常配伍其他中葯有利水滲濕,健脾,寧心的作用。

茯苓湯

取茯苓12g、柏樹16g,研為粗末,水煎去渣取汁,飯前飲用。可治療小便不利,脾虛水腫等症狀。

茯苓陳皮薑汁茶

取茯苓25g,陳皮5g,水煎,飲服時,加入薑汁10滴左右有健脾和胃之功效。

荷葉茯苓粥

取荷葉1張,茯苓50g,粳米100g。先將荷葉煎湯後去渣,再加入茯苓、梗米煮成粥,早晚各一次。對暑熱所致的腦脹、胸悶、小便黃、濕熱泄痢有較好的療效。

茯苓的功效與作用及禁忌有哪些2

茯苓的功效與作用

1、茯苓可以利水去濕,而且葯性比較平和,副作用很小,治療病症的同時也不會傷到正氣。而且茯苓去濕的.效果非常強大,不論是寒濕、濕熱,還是脾虛濕聚,都有顯著療效。因此,有小便不利、水腫以及各種濕症的朋友,可以經常吃些茯苓,改善這些症狀。

2、茯苓在健脾上有很明顯的功效。對於脾虛而導致的泄瀉、帶下、痰濕、痰飲咳嗽等病症,食用茯苓可標本兼治,不僅能化痰、止瀉,緩解表面病症,更能從根本上改變脾虛症狀。因此,脾虛的朋友,推薦您常吃茯苓。

3、 很多朋友因為平時生活、工作壓力過大,或因為本身的一些疾病,經常會出現心悸、失眠、多夢、情緒不佳等現象。那麼,大家可以嘗試服用一段時間的茯苓,相信這些現象一定會有很明顯的改善。

4、茯苓中的多糖類物質等營養元素可以保護肝臟,預防腫瘤、癌症。因此,朋友們可以經常吃些茯苓,以保護肝臟健康運行,減少肝臟疾病;同時也幫助提高身體免疫力,預防多種疾病,保持身體健康。

食用茯苓有禁忌

腎虛多尿、虛寒滑精、津傷口乾者慎用茯苓,因為茯苓利水利尿的葯效很強,有這些病症的朋友如果食用茯苓,會使病情加重。

糖尿病患者最好不要食用茯苓,因為茯苓的澱粉含量很高,而糖尿病患者是需要嚴格控制澱粉攝入量的,因此最好不要隨便食用茯苓。

食用茯苓時,要注意避開米醋、濃茶等食物。否則不僅會削減葯效,更會導致中毒過敏,出現腹痛、皮膚紅腫、哮喘發作等不良症狀。

❽ 茯苓的副作用有什麼禁忌 茯苓有哪些禁忌

1、茯苓的禁忌比較多,對於有陰虛而無濕熱的人要慎服。對於有虛寒滑精、氣虛下陷者也要慎服。

2、因茯苓有利尿作用,腎虛者服久容易傷正氣,加重腎虛。最好飯後半小時服用桂枝茯苓丸,這樣可以減少胃部刺激,有胃潰瘍和胃酸過多患者慎用,如果仍然無法適應,可以嘗試用蜂蜜水送服。

❾ 茯苓的功效與作用和禁忌

茯苓的功效與作用和禁忌

茯苓的功效與作用及禁忌,很多人對這種葯材並不是很了解,不同的使用方法對人體產生的作用也不一樣,很多葯材都能夠直接食用,這種葯材是十分值得研究的,下面跟大家分享茯苓的功效與作用及禁忌。

茯苓的功效與作用和禁忌1

茯苓的功效與作用

1、茯苓治濕瀉。

茯苓有治濕瀉的作用,可以用一兩白術與七錢半去皮茯苓一起細切之後加水煎煮,在食前服用。

2、茯苓治水汽浮腫。

茯苓有治水腫的作用,可以用30克赤茯苓、30克桂心、30克棗仁這三味中葯混合後共同研磨為細末,每次用米飲調下6克。

3、茯苓治心虛夢泄或白濁。

茯苓有治心虛夢泄或白濁的作用,可以用二錢白茯苓研磨成細末,用米湯調下,每日二服。

4、茯苓治煩悶驚悸,心胸結氣,風熱口乾。

茯苓治煩悶驚悸的作用,可以用30克赤茯苓、30克去心麥門冬、50克粟米這三味中葯混合後共同銼細,先加水1升煎至500毫升,接著去除葯渣後下米煮作粥,趁溫食用。

茯苓的副作用、禁忌、注意事項

在使用茯苓時,可以單獨使用茯苓,也可以搭配白術、桂心、棗仁、麥門冬、山葯、甘草等中葯來使用,陰虛而無濕熱人群忌服茯苓;陰虛火旺人群忌服茯苓;虛寒精滑或氣虛下陷人群忌服茯苓;病人腎虛,小水自利或不禁不得服茯苓。

茯苓的功效與作用和禁忌2

茯苓的功效與作用

1、茯苓可以利水去濕,而且葯性比較平和,副作用很小,治療病症的同時也不會傷到正氣。而且茯苓去濕的效果非常強大,不論是寒濕、濕熱,還是脾虛濕聚,都有顯著療效。因此,有小便不利、水腫以及各種濕症的朋友,可以經常吃些茯苓,改善這些症狀。

2、茯苓在健脾上有很明顯的功效。對於脾虛而導致的泄瀉、帶下、痰濕、痰飲咳嗽等病症,食用茯苓可標本兼治,不僅能化痰、止瀉,緩解表面病症,更能從根本上改變脾虛症狀。因此,脾虛的朋友,推薦您常吃茯苓。

3、 很多朋友因為平時生活、工作壓力過大,或因為本身的一些疾病,經常會出現心悸、失眠、多夢、情緒不佳等現象。那麼,大家可以嘗試服用一段時間的'茯苓,相信這些現象一定會有很明顯的改善。

4、茯苓中的多糖類物質等營養元素可以保護肝臟,預防腫瘤、癌症。因此,朋友們可以經常吃些茯苓,以保護肝臟健康運行,減少肝臟疾病;同時也幫助提高身體免疫力,預防多種疾病,保持身體健康。

食用茯苓有禁忌

腎虛多尿、虛寒滑精、津傷口乾者慎用茯苓,因為茯苓利水利尿的葯效很強,有這些病症的朋友如果食用茯苓,會使病情加重。

糖尿病患者最好不要食用茯苓,因為茯苓的澱粉含量很高,而糖尿病患者是需要嚴格控制澱粉攝入量的,因此最好不要隨便食用茯苓。

❿ 茯苓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與禁忌

茯苓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與禁忌

茯苓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與禁忌,這種食物的功效是非常明顯的,不同的使用方法對人體產生的作用也不一樣,最重要的就是要定時按量服用,這種葯材平時還是少吃,以下是茯苓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與禁忌。

茯苓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與禁忌1

功效與作用:

1、《葯征》記載:茯苓主治悸及肉瞤筋惕,旁治頭眩煩躁。

2、《傷寒明理論》記載:茯苓滲水緩脾。

3、《本經》記載:茯苓主胸脅逆氣,憂恚驚邪恐悸,心下結痛,寒熱煩滿,咳逆,口焦舌干,利小便。

4、茯苓治子宮肌瘤:茯苓、桂枝、當歸、牡丹皮各180克,桃仁、赤芍、海藻、牡蠣、鱉甲各120克,紅花75克,三棱、莪術、乳香、沒葯各60克 共研細末,煉蜜和為桂枝茯苓丸,丸重9克,每服1丸,日3次,溫開水送,持續服葯1年,能使月經正常,肌瘤消失。

5、茯苓治心神失養:茯苓9克,酸棗仁15克,知母6克,川芎4.5克,甘草3克 水煎服,為酸棗仁湯。亦宜於虛煩不眠、心悸眩暈等症。

6、《儒門事親》記載:茯苓治小便多、滑數不禁:白茯苓(去黑皮)、干山葯(去皮,白礬水內湛過,慢火焙乾)。上二味,各等分,為細末。稀米飲調服之。

7、茯苓用於痰飲咳嗽,痰濕入絡,肩背酸痛茯苓既能利水滲濕,又具健脾作用,對於脾虛不能運化水濕,停聚化生痰飲之症,具有治療作用。可用半夏、陳皮同用,也可配桂枝、白術同用。治痰濕入絡、肩酸背痛,可配半夏、枳殼同用。

8、《德生堂經驗方》記載:茯苓治下虛消渴,上盛下虛,心火炎爍,腎水枯涸,不能交濟而成渴證:白茯苓一斤,黃連一斤。為末,熬天花粉作糊,丸梧桐子大。每溫湯下五十丸。

9、《本草衍義補遺》記載:茯苓,仲景利小便多用之,此治暴新病之要葯也,若陰虛者,恐未為宜。

10、《局方》威喜丸 記載:茯苓治丈夫元陽虛憊,精氣不固,余瀝常流,小便白濁,夢寐頻泄,及婦人血海久冷,白帶、白漏、白淫,下部常濕,小便如米泔,或無子息(不育):黃蠟四兩,白茯苓四兩(去皮、作塊,用豬苓一分,同於瓷器內煮二十餘沸,出,日干,不用豬苓)。上以茯苓為末,熔黃蠟為丸,如彈子大。空心細嚼,滿口生津,徐徐咽服,以小便清為度。

食用方法:

1、赤豆薏米茯苓粥

材料:白茯苓粉20克、赤小豆50克、薏米100克

做法:

1、先將赤小豆浸泡半天

2、將赤小豆與薏米共煮粥。

3、赤小豆煮爛後,加茯苓粉再煮

4、成粥後加白糖少許

功效:茯苓味甘淡,性平,能利水滲濕,健脾補中。薏米甘淡微寒,能利尿消腫,健脾止瀉,清利濕熱。赤小豆味酸性平,善下行,能清熱利濕,解讀退黃,通利水道。

2、茯苓山葯大棗粥

材料:粳米50克、茯苓20克,棗(干)15克、山葯(干)20克、赤砂糖30克

做法:大棗去核,與茯苓、山葯、粳米同煮成粥,加適量紅糖味即可。

功效:健運脾胃,滲濕止瀉,小兒脾胃氣虛、食少便溏、體倦乏力者可經常食用。茯苓甘平,淡滲利水祛濕,補脾益胃,與山葯、大棗佐用,葯性平和,滋補脾胃,除濕止瀉之功更著。

3、土茯苓老龜

材料:烏龜500克、土茯苓30克、鹽2克

做法:

1、將烏龜去頭、甲,洗凈,切塊。

2、土茯苓入沙鍋內,加水適量煎煮取汁,至汁濃時停火,去渣留汁。

3、將葯汁、龜肉、鹽入鍋,加水少許,共燉至龜肉爛熟時停火即可。

功效:這道湯清熱解毒、健脾胃,治小便赤黃。

4、茯苓五味粥

材料:茯苓10克,五味子6克,粳米100克。

做法:

1、把粳米淘洗干凈;茯苓洗凈後,打成細粉;五味子洗凈。

2、把粳米放人電飯煲內,加入茯苓粉、五味子以及水,煮 至粥熟即成。

用法:每日1次。

功效:除濕健脾,滋養心氣。

禁忌:虛寒滑精者忌食。

用葯禁忌:

1、陰虛而無濕熱、虛寒滑精、氣虛下陷者慎服茯苓。

2、《本草經集注》記載:馬藺為之使,茯苓惡白斂,茯苓畏牡蒙、地榆、雄黃、秦艽、龜甲。

3、《葯性論》記載:茯苓忌米醋。

4、《本草經疏》記載:病人腎虛,小水自利或不禁或虛寒精清滑,皆不得服茯苓。

5、《得配本草》記載:氣虛下陷、水涸口乾俱禁用茯苓。

6、張元素記載:如小便利或數,服之則損人目。如汗多入服之,損元氣。

茯苓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與禁忌2

茯苓的功效與作用:

首先,茯苓可以用來利水消腫,茯苓對於我們的身體來消腫有獨到的功效,它可以增加我們小便的次數,但是對我們的身體沒有任何的傷害。其次,茯苓還具有健脾止瀉的功效,因為茯苓含有豐富的.鈣元素和鋅元素,能夠使得我們的消化功能更加健康。然後,茯苓還能夠養心安神,因為茯苓含有安神的成分,同時還對我們的心臟有一定的保養作用。最後,可以降血糖,增強免疫,抗癌抗腫瘤以及治療感冒喉嚨痛。

茯苓的的營養價值:

根據當代的科學研究表明,茯苓含有豐富的蛋白質,氨基酸和葡萄糖,以及各種微量元素。這些營養物質能夠有效的補充體內的所需的各類營養成分,促使我們的身體更加健康,皮膚更加緊致,以及面色更加紅潤。然後茯苓還可以降低血壓,對於高血壓的患者來說,是特別好的又平價的保養品,最終還能夠抑制毛細血管的通透性,我們需要特別知道的一點就是茯苓還能夠治療癌症。

茯苓的禁忌:

首先,茯苓一定不要和米醋等食物一起使用。因為米醋含有的微量元素容易和茯苓的葡萄糖發生化學反應和物理反應,然後,對身體造成一定的傷害。其次,茯苓腎虛多尿的患者來說,也是不能食用的。因為茯苓本身就是增加小便的次數,尿多的人吃了茯苓,是容易造成腎小管的負擔的。最後,陰虛而無濕熱、虛寒滑精、氣虛下陷者也一定要小心服用,因為茯苓是偏向於去風濕和去除體內的濕氣。

閱讀全文

與茯苓的禁忌和食用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豬肉價格下跌的解決方法 瀏覽:933
泉州學唱歌技巧和發聲方法 瀏覽:962
神經源性膀胱工傷治療方法 瀏覽:965
如何選擇設計特殊雜質檢查方法 瀏覽:15
電纜線接線方法視頻 瀏覽:776
湖南煙熏肉食用方法 瀏覽:311
釣具的連接方法 瀏覽:133
細胞增生的治療方法 瀏覽:832
下列處理方法不正確的是 瀏覽:166
舒適進入安裝方法 瀏覽:224
用什麼方法粘膠最快 瀏覽:607
無線加濕器的安裝步驟及使用方法 瀏覽:801
歐萊雅洗面乳使用方法 瀏覽:819
win8怎麼設置鎖屏圖片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941
爛地面地坪施工方法簡單 瀏覽:697
穩壓電路計算方法視頻 瀏覽:849
不用安全繩攀岩還有什麼方法 瀏覽:701
作業反應的教學方法 瀏覽:454
247乘101的簡便方法 瀏覽:108
可存放時間的計算方法 瀏覽: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