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瀝青混凝土路面做法有哪些
(1)主要施工方法
本工程的施工分成二個作業段,採用平行流水作業法,其施工順
序為:測量放線→機械開挖溝槽→砂墊層→承插管安裝→砌井→閉水
→回填土→路床→路基→瀝青混凝土路面→側石安裝→人行道→現
場的清理。
1.1測量放線:測量人員要根據測量部門提供的坐標點和高程
點進行定位放線和高程引測,並且有復測和復測記錄,並且要取得監
理的簽字認證,要根據設計圖紙來放線,開挖溝槽前要放出開挖的邊
線,按圖紙規定的放坡系數放坡,邊開挖邊控制好軸線、邊線,邊挖
邊量高程,嚴禁超挖,在施工過程中,每道工序都要進行高程及軸線
的控制。
1.2溝槽的開挖:溝槽開挖采機械開挖、人工配合的方案進行,
在開挖前,測設溝槽的中心線,放出溝槽的開挖邊線,按圖紙要求的
放坡系數放坡,然後進行開挖,開挖的溝槽寬度,必須滿足圖紙要求
的設計要求寬度。挖出的土棄於溝槽兩側,同時用水準儀控制高程,
予留20cm厚原狀土進行人工清除,以防超挖擾動原土層,上口寬及
底寬一定要保證規定的幾何尺寸。
1.3基礎墊層應夯實緊密,表面平整,管道基礎的介面部位,
應項留凹槽在介面完成後,隨即用中粗砂填實,如果施工中遇到軟土
基,槽底處在地下水位以下時,應鋪墊設碎石150ram,再用5 cm厚
粗砂找平。
1.4安裝承插管 承插管安裝:首先,檢查承插管和橡膠圈是否符合施工要求,質量
是否達標,合格後,才能進行安裝,安裝時採用頂推與拉入結合的辦
法安裝,承插口工作面和膠圈清洗干凈,套在插口上的膠圈應平直,
無扭曲;管子吊起時不得過高,稍離槽底即可,以使插口膠圈准確地
對入承口內,插口進入時,頂拉速度應緩慢,專人檢查膠圈滾入情況,
如發現滾入不勻,應
停止頂、拉,用鏨子調整膠圈位置均勻後,再繼續施工,使膠圈達到
承插口預定的位置,在施工過程中利用邊線調整管身位置,使管子中
線符合設計要求。
『貳』 瀝青路面施工方法有那些
瀝青路面施工方法 一、熱拌瀝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工藝 二、施工准備 1.選購經調查試驗合格的材料進行備料,礦料應分類堆放,礦粉必須是石灰岩磨細而成不得受潮,必要時做好礦料堆放場地的硬化處理和場地四周排水及搭設礦粉庫房或儲存罐。 3.在驗收合格的基層上恢復中線(底面層施工時)在邊線外側0.3~0.5m處每隔5—10m釘邊樁進行水平測量,拉好基準線,畫好邊線。 5.試驗段開工前28d安裝好試驗儀器和設備,配備好的試驗人員報請監理工程師審核。各層開工前14d在監理工程師批準的現場備齊全部機械設備進行試驗段鋪築,以確定松鋪系數、施工工藝、機械配備、人員組織、壓實遍數,並檢查壓實度,瀝青含量,礦料級配,瀝青混合料馬歇爾各項技術指標等。 三、瀝青混合料的拌合 4.瀝青的加熱溫度控制在規范規定的范圍之內,即150—1700C。集料的加熱溫度控制在160—1800C;溫和料的出廠溫度控制在140—1650C。當混合料出廠溫度過高廢棄。混合料運至施工現場的溫度控制在不低於120—1500C。 5.出廠的混合料須均勻一致,無白花料,無粗細料離析和結塊現象,不符要求時廢棄。 四、混合料的運輸 五、混合料的攤鋪 1.根據路面寬度選用1—2台具有自動調節攤鋪厚度及找平裝置,可加熱的振動熨平板,並運行良好的高密度瀝青混凝土攤鋪機進行攤鋪。 2.底、中、面層採用走線法施工,表面層採用平衡梁法施工。 3.攤鋪機均勻行駛,行走速度和拌合站產量相匹配,以確保所攤鋪路面的均勻不問斷地攤鋪。在攤鋪過程中不準隨意變換速度,盡量避免中途停頓。 4.瀝青混凝土的攤鋪溫度根據氣溫變化進行調節。一般正常施工控制在不低於110一1300C,不超過1650C,在攤鋪過程中隨時檢查並做好記錄。 6.採用雙機或三機梯進式施工時,相鄰兩機的間距控制在10~20m。兩幅應有5~10cm寬度的重疊。 9.攤鋪機無法作業的地方,在監理工程師同意後採取人工攤鋪施工。 六、混合料的壓實 1.壓路機採用2—3台雙輪雙震壓路機及2~3台重量不小於16T膠輪壓路機組成。 2.初壓:採用雙輪雙振壓路機靜壓1—2遍,正常施工隋況下,溫度應不低於1100C並緊跟攤鋪機進行;復壓:採用膠輪壓路機和雙輪雙振壓路機振壓等綜合碾壓4—6遍,碾壓溫度多控制在80~1000C;終壓:採用雙輪雙振壓路機靜壓1—2遍,碾壓溫度應不低於650C。邊角部分壓路機碾壓不到的位置,使用小型振動壓路機碾壓。 3.碾壓順縱向由低邊向高邊按規定要求的碾壓速度均勻進行。相鄰碾壓重疊寬度大於30cm。 4.採用霧狀噴水法,以保證瀝青混合料碾壓過程中不粘輪。 6.碾壓進行中壓路機不得中途停留、轉向或制動,壓路機每次由兩端折回的位置階梯形隨攤鋪機向前推進,使折回處不在同一橫斷面上,振動壓路機在已成型的路面上行駛關閉振動。 七、接縫處理 1.梯隊作業採用熱接縫,施工時將已鋪混合料部分留下20~30cra寬暫不碾壓,作為後攤鋪部分的高程基準面,後攤鋪部分完成立即騎縫碾壓,以除縫跡。 2.半幅施工不能採用熱接縫時,採用人工順直刨縫或切縫。鋪另半幅前必須將邊緣清掃干凈,並塗灑少量粘層瀝青。攤鋪時應重疊在已鋪層上5—10cm,攤鋪後將混料人工清走。碾壓時先在已壓實路面行走,碾壓新鋪層10~15cm,然後壓實新鋪部分,再伸過已壓實路面10~]5cm,充分將接縫壓實緊密。 3.橫接縫的處理方法:首先用3m直尺檢查端部平整度不符合要求時,垂直於路中線切齊清除。清理干凈後在端部塗粘層瀝青接著攤鋪。攤鋪時調整好預留高度,接縫處攤鋪層施工結束後再用3m直尺檢查平整度立即用人工處理。橫向接縫的碾壓先用雙輪雙振壓路機進行橫壓,碾壓時壓路機位於已壓實的混合料層上伸人新鋪層的寬為15cm,然後每壓一遍向鋪?昆合料移動15—20cm,直至全部在新鋪層上為止,再改為縱向碾壓。 4.縱向冷接縫上、下層的縫錯開15cm以上,橫向接縫錯開lm以上。 八、檢查試驗 1.按施工技術規范要求的頻率認真做好各種原材料、施工溫度、礦料級配、馬歇爾試驗、壓實度等試驗工作。 2、在施工過程中隨時檢查鋪築厚度、平整度、寬度、橫坡度、高程。 1B424023 掌握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方法 一、模板及其架設與拆除 1.施工模板應採用剛度足夠的槽鋼、軌模或鋼制邊側模板,不應使用木模板,塑料模板等易變形模板。 5.模板與混凝土拌合物接觸表面應塗脫模劑。 6.模板拆除應在混凝土抗壓強度不小於8.0MPa方可進行。 二、混凝土拌合物攪拌 1.攪拌樓的配備,應優先選配間歇式攪拌樓,也可使用連續攪拌樓。 三、混凝土拌合物的運輸 2.運輸到現場的拌合物必須具有適宜攤鋪的工作性。 3.混凝土運輸過程中應防止漏漿、漏料和污染路面,途中不得隨意耽擱。自卸車運輸應減小顛簸,防止拌合物離析。車輛起步和停車應平穩。 四、軌道式攤鋪機進行混凝土面層鋪築 高速公路混凝土路面施工根據具體條件可使用滑模式攤鋪機進行施工。一、二、三級公路混凝土路面施工應使用軌道式攤鋪機進行施工。 (一)准備工作 (二)混凝土攤鋪 1.攤鋪前應對基層表面進行灑水潤濕,但不能有積水。 2.混凝土模前,先檢查坍落度,控制在配合比要求坍落度土lcm范圍內,製作混凝土檢測抗壓抗折強度的試件。 3.攤鋪過程中,間斷時間應不大於混凝土的初凝時間。 6.每日工作結束,施工縫宜設在脹縫或縮縫處,按脹縫和縮縫要求處治。因機械故障或其他原因中斷澆築時,可設臨時工作縫。宜設在縮縫處按縮縫處理。 五、混凝土振搗(小型機具施工) 六、整平飾面 4.小型機具施工三、四級公路混凝土路面,應優先採用在拌合物中摻外加劑,無摻外加劑條件時,應使用真空脫水工藝,該工藝適用於面板厚度不大於240mm混凝土面板施工。 七、縱縫施工 l。當一次鋪築寬度小於路面和硬路肩總寬度時,應設縱向施工縫,位置應避開輪跡,並重合或靠近車道線,構造可採用平縫加拉桿型。當所攤鋪的面板厚度大於260mm時,也可採用插拉桿的企口型縱向施工縫。 2.當一次鋪築寬度大於4.5m時,應採用假縫拉桿型縱縫,即鋸切縱向縮縫,縱縫位置應按車道寬度設置,並在攤鋪過程中用專用的位桿插入裝置插入拉桿。 八、橫縫設置與施工 1.每天攤鋪結束或攤鋪中斷時間超過30min時,應設置橫向施工縫,其位置宜與脹縫或縮縫重合,確有困難不能重合時,施工縫應採用設螺紋傳力桿的企口縫形式。橫向施工縫在縮縫處採用平縫加傳力桿型。在脹縫處其構造與脹縫相同。 2.普通混凝土路面橫向縮縫宜等間距布置。不宜採用斜縫。不得不調整板長時,最大板長不宜大於6.0m;最小板長不宜小於板寬。 3.在中、輕交通的混凝土路面上,橫向縮縫可採用不設傳力桿假縫型。 4.在特重和重交通公路、收費廣場、鄰近脹縫或路面自由端的3條縮縫應採用假縫加傳力桿型。縮縫傳力桿的施工方法可採用前置鋼筋支架法或傳力桿插入裝置(DBl)法。 5.橫向縮縫的切縫方式有全部硬切縫、軟硬結合切縫和全部軟切縫三種,切縫方式的選用. 九、脹縫設置與施工 1.高溫施工,可不設脹縫;常溫施工,集料溫縮系數和年溫差較小時,可不設脹縫;集料溫縮系數或年溫差較大,路面兩端構造物間距大於等於500m時,宜設一道中間脹縫;低溫施工,路面兩端構造物間距大於等於350m時,宜設一道脹縫。 3.脹縫應採用前置鋼筋支架法施工,也可採用預留一塊面板,高溫時再鋪封。 十、抗滑構造施工 1.攤鋪完畢或精整平表面後,宜使用鋼支架拖掛1~3層疊合麻布、帆布或棉布,灑水濕潤後作拉毛處理。 2.當日施工進度超過500m時,抗滑溝槽製作宜選用拉毛機械施工,沒有拉毛機時,可採用人工拉槽方式。 3.特重和重交通混凝土路面宜採用硬刻槽,凡使用圓盤、葉片式抹面機精平後的混凝土路面、鋼纖維混凝土路面必須採用硬刻槽方式製作抗滑溝槽。 十一、混凝土路面養生 1.混凝土路面鋪築完成或軟作抗滑構造完畢後立即開始養生。機械攤鋪的各種混凝土路面、橋面及搭板宜採用噴灑養生劑同時保濕覆蓋的方式養生。在雨天或養生用水充足;的情況下,也可採用覆蓋灑水濕養生方式,不宜使用圍水養生方式。 2.養生時間。一般養生天數宜為14~21d,高溫天不宜小於14d,低溫天不宜小於21d。摻粉煤灰的混凝土路面,最短養生時間不宜少於28d。 十二、灌縫 2.常溫施工式填縫料的養生期,低溫天宜為24h,高溫天宜為12h。加熱施工式填縫料的養生期,低溫天宜為2h,高溫天宜為6h。在灌縫料養生期間應封閉交通。 1B424024掌握路面工程試驗檢測方法 一、無側限抗壓強度試驗方法 (一)適用范圍 1.適用於測定無機結合料穩定土(包括穩定細粒土、中粒土和粗粒土)試件的無側限抗壓強度,有室內配合比設計試驗及現場檢測。 (二)試驗儀器設備 二、熱拌瀝青混凝土配合比確定方法 (一)概述 1.《公路瀝青路面施工技術規范》規定,瀝青砼配合比設計採用馬歇爾試驗配合比設計法。該法是首先按配合比設計拌制瀝青混合料,然後製成規定尺寸試件,12h之後測定其物理指標(包括表觀密度、空隙率、瀝青飽和度、礦料間隙率等)然後測定穩定度和流值。 2.熱拌瀝青混合料配合比設計應通過目標配合比設計、生產配合比設計及生產配合比驗證三個階段, (二)目標配合配合比設計階段 (三)生產配合比設計階段 (四)生產配合比驗證階段 三、瀝青混合料馬歇爾穩定度試驗 (一)目的與適用范圍 四、水泥砼配合比確定方法 (一)概述 1、配合比設計的內容:選料;配料。 2.配合比設計的基本要求:滿足結構物設計強度的要求;滿足施工工作性的要求;滿足環境耐久性的要求;滿足經濟性要求。 (二)混凝土配合比的表示方法 1.單位用量表示方法 2.相對用
記得採納啊
『叄』 瀝青路面和水泥路面各有哪幾個施工步驟
瀝青路面施工按照施工方法分為層鋪、路拌、廠拌法
1.熱拌瀝青混合料路面施工過程包括:混合料的拌制、運輸、攤鋪和壓實成型。
2.乳化瀝青碎石混合料路面施工基本與熱拌同。
3.瀝青貫入式:放樣和安裝路緣石、清掃基層、厚度為4~5cm的淺貫式應澆灑透層或粘層瀝青、撒鋪主層礦料、慢速碾壓、澆灑第一次瀝青、趁熱撒鋪第一次嵌縫料,鋪撒均勻後碾壓、重復撒鋪嵌縫料重復碾壓步驟。
4.瀝青表面處治施工:清理基層、灑布瀝青、鋪撒礦料、碾壓、初期養護
水泥路面施工步驟
一、施工准備工作
1、准備施工機械設備和質量檢測儀器
1)主要機械(壓路機、推土機、裝載機、灑水車、混合料運輸車、攪拌機、振動梁、振搗棒、壓紋器等等)的數量、型號、性能及配套施工能力應滿足施工的最少配置要求,同時還要求滿足工程進度的要求。
2)試試驗檢測設備應能滿足本工程施工質量和施工進度的基本要求。
2、對原材料進行源頭控制,按規定頻率進行自檢,報請試驗室對原材料按規定頻率進行抽檢,不合格材料不允許進場,已進場的不合格材料必須清除出場。進場的原材料必須進行明顯標識,主要包括原材料名稱、產地、進場日期、數量、檢驗是否合格等。
3、堆料場、拌和場
1)拌和場的粗、細集料的存放場地必須硬化處理隔水隔泥,隔倉並設有良好的排水設施。水泥、生石灰、熟石灰分倉堆放,生石灰硝化場達到環保要求。水泥、石灰、細集料要求有防雨措施。
2)、拌和場要有明確的水泥混凝土、水泥穩定粒料、水泥砂漿、砂灰碎石等混合料配合比牌子,內容包括設計配合比、施工配合比。
4、混合料組成設計、配合比
承包人必須到試驗室進行混合料的組成設計。組成設計包括:根據穩定的材料指標要求,通過試驗選取合適的集料、水泥和石灰,確定合格的集料配合比、水灰比、坍落度,水泥和石灰劑量和混合料的最佳含水量。合理的混合料配合比必須達到強度要求,具有較小的溫縮和干縮系數(現場裂縫較少),施工和易性好(粗集料離析較小)。
5、認真檢查每塊模板高度,高度不夠的模板應清除出場。
二、試驗檢測
按規定頻率檢查原材料(砂石級配、含水量、含泥量、石灰、水泥)、水泥用量、石灰劑量、混合料強度、彎沉、壓實度、厚度、寬度、平整度、橫坡等。
三、施工過程式控制制
(一)、天然級配砂礫石底基層
A、試鋪試驗路段
1.下承層的檢查
天然級配砂礫石底基層鋪築前,應對土路基(或片石墊層)的表面進行檢查。對表面的浮土、積水等應清除干凈。
2.通過試鋪確定以下內容,為正式施工提供依據
1)確定一次鋪築的合適厚度和松鋪系數。
2)確定標准施工方法。例:碾壓機械組合:順序、速度、遍數。養生的方法、時機及灑水間隔時間。
3)確定每一作業段的合適長度。
B、施工過程檢查
1.施工現場的檢查
1)在砂礫石攤鋪前,對放樣進行復核,檢查掛線寬度、高度、線型。
2)對施工段落的作業面表面進行檢查,表面要干凈、無浮土、積水。
3)砂礫石攤鋪應保證厚度、路拱坡度合格,攤鋪平整度一致。
4)檢查攤鋪後粗、細集料分布情況,如出現細集料離析現象或局部粗集料「窩」,應要求專人適當處理。
5)砂礫石的碾壓應遵循生產試驗段確定的程序與工藝。嚴禁車輛在已完成(但還未板結)的路段上行駛。
6)碾壓應達到要求壓實度,同時沒有明顯的輪跡。
2.原材料控制
原材料是控制天然級配砂礫石底基層施工質量的關鍵,為確保底基層符合質量要求,應經常檢查進場砂礫石,控制砂礫石含泥量、級配,不合格砂礫石堅決不允許使用。
3.養生
1)每一段碾壓完成以後應立即開始養生。
2)養生方法:灑水養護,灑砂碾壓。在板結、交驗前應始終保持底基層處於潤濕狀態。
3)底基層板結前應封閉交通,不允許任何車輛通行。
C、檢驗
施工結束後,應對以下內容進行檢查:已成型的段落的彎沉、厚度、壓實度、平整度、中線平面偏位、縱坡坡度、寬度、橫坡度。
(二)、水泥穩定粒料或石灰穩定碎石基層
A、試鋪試驗路段
1.下承層的檢查
1)砂灰碎石基層鋪築前,現場監理應對砂礫石底基層的表面進行檢查。對表面的浮土、積水等應清除干凈。
2)水泥穩定粒料、砂灰碎石基層施工前,應保證作業面表面的濕潤。
2.通過試鋪確定以下內容,為正式施工提供依據
1)驗證用於施工的集料配合比比例及拌和時間。
2)確定一次鋪築的合適厚度和松鋪系數。
3)確定標准施工方法。例:碾壓機械組合:順序、速度、遍數。養生的方法、時機及灑水間隔時間。
4)確定每一作業段的合適長度。
5)嚴格組織拌和、運輸、碾壓等工序,縮短延遲時間。
B、施工過程檢查
1.施工現場的檢查
1)應在水泥穩定粒料或水穩碎石攤鋪前,對放樣進行復核,檢查掛線寬度、高度、線型。
2)對施工段落的作業面表面進行檢查,表面要干凈、無浮土、積水、表面要灑水濕潤。
3)基層混合料攤鋪應保證厚度一致,松鋪系數一致,路拱坡度合格,攤鋪平整度一致,接縫平整。
4)檢查攤鋪後粗、細集料分布情況,如出現細集料離析現象或局部粗集料「窩」,應要求專人適當處理。
5)混合料車進場後,要有專人指揮停放、卸料。
6)混合料的碾壓段落必須層次分明,設置明顯的分界標志。遵循生產試驗段確定的程序與工藝。嚴禁壓路機在已完成的或正在碾壓的路段上調頭和急剎車。
7)碾壓宜在試驗確定的延遲時間下完成,並達到要求壓實度,同時沒有明顯的輪跡。
2.後場質量控制
混合料拌和場(後場)是控制水泥穩定粒料、砂灰碎石施工質量的關鍵,為確保混合料都符合質量要求,應主要檢查以下內容:
1)開料拌和前,拌和場的備料應能滿足1-2天的攤鋪用料。
2)每天開始攪拌前,應檢查場內各種集料的含水量,計算當天的配比,外加水及天然含水量的總和要比最佳含水量略高。實際的水泥或石灰劑量可以大於混合料組成設計時確定的水泥或石灰劑量約0.5%。
3)每1-2小時檢查一次拌和情況,主要檢查配合比、含水量是否變化。
4)裝車時車輛應前後移動,分三次裝料,避免混合料離析。
3.養生
1)每一段碾壓完成以後應立即開始覆蓋養生。
2)養生方法:應採用草袋或麻布濕潤後人工覆蓋在碾壓完成的基層表面。2小時後再灑水。在7天內應始終保持基層處於潤濕狀態,至少在15天內正常養護。
3)養生期應封閉交通,不允許任何車輛通行。
C、檢驗
施工結束後,應對以下內容進行檢查:對已成型的段落的彎沉、厚度、壓實度、平整度、中線平面偏位、縱坡坡度、寬度、橫坡度、。
(三)、水泥混凝土面層
A、試鋪試驗路段
1.下承層的檢查
1)水泥混凝土澆築前,應對水泥穩定粒料或砂灰碎石基層的表面進行檢查。對表面的浮土、積水等應清除干凈。
2)水泥混凝土澆築前,應保證作業面表面的濕潤。
2.通過試鋪確定以下內容,為正式施工提供依據:
1)驗證用於施工的集料配合比比例、水灰比及拌和時間。
2)確定每一作業段的合適長度。
3)做好鋼筋翻樣,鋼筋製作根據翻樣圖進行製作,要求尺寸、數量、鋼筋型號准確。
4)確定鋼模脫模劑及用量,確定模板固定方式及彎曲度(彎道)、垂直度等,確定拆模、抹光、壓紋、切縫時間。
5)嚴格組織拌和、運輸、振搗、等工序,縮短延遲時間。
B、施工過程檢查
1.施工現場的檢查
1)應在水泥混凝土澆築前,對放樣進行復核,檢查模板間寬度、模板高度及路拱度、線型。
2)對施工段落的作業面表面進行檢查,表面要干凈、無浮土、積水、表面要灑水濕潤。
3)混合料車進場後,要有專人指揮停放、卸料。
4)振搗棒拔出時速度要慢,以免產生空洞; 振動時應把握尺度,防止漏振和過振,以徹底搗實混凝土,但時間不能太久,以至造成離析。振動梁運行過程中不得有空洞、凸起,保證平整度。澆搗過程中應密切注意模板變形及漏漿,有發生現象應立即糾正。混凝土搗實後24小時之間,不得受到振動。
5)吸水完成後立即抹光,將凸出石子或不光之處抹平。最後用靠尺板檢查路面平整度,符合要求後用鐵抹子人工抹光。
6)抹面完成後進行表面橫向紋理處理。壓紋時應掌握好砼表面的干濕度,現場檢查可用手試摁砼,確定適當後,在兩側模板上擱置一根槽鋼,提供壓紋器過往軌道。
7)拆模時應小心,不得損邊掉角。
8)壓槽完成後設置圍檔,以防人踩、車碾破壞路面。
9)橫向縮縫切割:橫向施工縫採用鋸縫,縫深7cm,寬5mm。切割時必須保持有充足的注水,在進行中要觀察刀片注水情況。切縫機開始切縫時間(晝夜平均溫度-5°,開始切縫時間4天;晝夜平均溫度0°,開始切縫時間3天;晝夜平均溫度15°,開始切縫時間2天;晝夜平均溫度20°,開始切縫時間1.5天;晝夜平均溫度≥25°,開始切縫時間1天)。這里的開始切縫時間指混凝土抹平成型後所經歷的時間。
10)在鋸縫處澆灌瀝青膠泥。灌縫前應清除縫內的臨時密堵材料,縫頂面高度與路面平齊。
2.後場質量控制
混合料拌和場(後場)是控制水泥混凝土施工質量的關鍵,為確保混合料都符合質量要求,應主要檢查以下內容:
1)開料拌和前,拌和場的備料應能滿足1-2天的攤鋪用料。
2)每天開始攪拌前,應檢查場內各種集料的含水量,計算當天的配比,外加水及天然含水量的總和要比最佳含水量略高,要嚴格控制好水灰比。
3)每1-2小時檢查一次拌和情況,檢查配合比、水灰比是否變化。
4)裝車時車輛應前後移動,分三次裝料,避免混合料離析。
3.養生
1)砼澆注完成12小時後,可拆模進行養生。
2)養生方法:應濕潤混凝土,然後人工覆蓋薄膜。在7天內加強保濕養生,21天內常規養生。
3)養生期應封閉交通,不允許任何車輛通行。
C、檢驗
施工結束後,應對以下內容進行檢查:對已成型的段落的混凝土抗折強度、厚度、平整度、中線平面偏位、縱坡坡度、寬度、橫坡度進行抽檢。
『肆』 簡易瀝青路面的施工方法及注意事項
簡易施工只是相對的說法,因為瀝青路面施工本身就是一個復雜的過程。
一般的瀝青路面施工必須按照施工規范,進行嚴格的控制,達到規范的要求,也就不是一個簡易個過程了。
從配合比設計,試生產,生產,運輸,攤鋪,碾壓,通車這一系列過程,每一步都很重要,在生產中要注意合理的用油量、質量合格的集料與填料,人工攤鋪時一定要控制好離析和合適的溫度,在碾壓時注意不要過碾壓,達到設計的壓實度就好。總之要盡量按照《瀝青路面施工技術規范》中的相關要求。
『伍』 瀝青路面施工一般步驟是什麼
1、路基填築前進行軟基處理及清表施工。
(5)鳳台瀝青常用施工方法擴展閱讀:
1、瀝青路面具有高溫穩定性。
高溫穩定性即瀝青路面抵抗流動變形的能力。由於瀝青路面的強度與剛度隨溫度升高而顯著下降,為了能夠更好地保證瀝青路面在高溫季節行車荷載反復作用下不致產生諸如波浪、推移、車轍、擁包等病害,瀝青路面應具有良好的高溫穩定性。
2、瀝青路面具有低溫抗裂性。
低溫抗裂性指的是瀝青路面抵抗低溫收縮裂縫的能力。由於瀝青路面隨溫度下降,勁度增大,變膨能力降低。在外界荷載作用下,使得—部分應力來不及鬆弛,應力逐漸累積下來,這些累計應力超過材料抗拉強度時即發生開裂,從而會導致路面的破壞,所以瀝青路面在低溫時應具有較低勁度和較大的抗變形能力來滿足低溫抗裂性能。
『陸』 瀝青混凝土施工方法是怎樣的
1.施工准備階段
瀝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准備階段包括:
a. 基層驗收;
b. 材料、機械設備的檢查;
1.1基層驗收
基層分新建和利用原路面兩種。高等級公路要求除臨土基第一層底基層可路拌施工外,均採用集中拌和、機械攤鋪的方法進行施工。為提高路面的平整度從基層開始就嚴格掛線施工,達到施工技術規范要求的各項指標。目前為提高工程質量減少路面裂縫多在上基層上每隔15—20米切縫鋪設土工格柵或土工布撒布改性瀝青處理。在原有路面上鋪築瀝青混凝土也應嚴格驗收,對瀝青混凝土路面有坑槽、沉陷、泛油、混凝土路面碎裂等病害加以處理。對有較大波浪的地方應在凹陷處預先鋪上一層混合料,並予以壓實,不必考慮攤鋪厚度的均一性。
1.2材料、機械設備的檢查
1.2.1原材料
瀝青混合料拌和前應嚴格按照設計文件及規范要求選擇好各種材料。必須對材料來源、材料質量、數量、供應計劃、材料場堆放及儲存條件等進行檢查。
瀝青混合料中使用的粗集料,通常是2—3種不同規格的石料經摻配組成。在施工過程中要保證有穩定的合格礦料級配,就要求在石料的供料和收料過程中,保證不同規格碎石顆粒要有一致性。保持瀝青混合料級配組成的一致性對瀝青混合料各項技術指標的穩定性非常重要。
路面施工所用的礦料數量較大,加之施工單位流動性強,施工單位很少有自己組織的石料加工廠。同時按照「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原則利用當地生產的材料。現在社會上生產碎石材料的廠家都屬於建材部門或地方的集體或個人所有,生產的材料又是常用於水泥混凝土。而水泥混凝土對集料規格的要求與瀝青混凝土對集料的要求是不同的,瀝青混凝土路面材料對砂、石料的質量和規格要求更高,因為它在相當程度上要依靠集料的嵌擠作用形成路面強度並保證結構的穩定性。
實踐中認識到,同一個工程從多個廠家購進石料,會出現品種雜,而且規格上參差不齊的現象。名義上是同一規格粒徑的石料,出自不同廠家,甚至是一個廠家由不同型號機器加工的石料,其材料級配也是有差異的。用這些碎石直接摻配後生產的瀝青混凝土混合料,由於不同規格集料級配的不均勻性,常導致混凝土的質量難以保證。因此在室內實驗認定的各廠家生產的石料性質、強度等指標合格的基礎上,選取生產量能滿足需用的一或二個廠家的石料。如能採用對進場的各家不同規格的集料進行二次篩分的工程措施,使分離出的不同規格的集料配比均勻一致。就更多可保證拌制的瀝青混凝土混合料礦料級配組成的均勻性,從而保證瀝青混凝土質量的穩定性。
1.2.2施工機械
施工前應對拌和廠及瀝青路面施工機械和設備的配套情況、性能 、計量精度等進行檢查。拌和前特別要注意瀝青拌和樓電子秤的准確度。從而保證骨料、粉料、瀝青等各種物料配比精度。
攤鋪設備的選型也很重要,德國ABG423型全自動找平攤鋪機,整幅一次攤鋪(全寬12M),能很好控制攤鋪厚度和表面平整度。
2.試驗段的試鋪
高級公路面層在施工前應鋪築試驗段。試驗段的長度應根據實驗目的確定,宜為100~200M。試驗段宜在直線上鋪築。分試拌及試鋪兩個階段,包括下列實驗內容:
2.1據瀝青路面各種施工機械相匹配的原則,確定合理的施工機械、機械數量及組合方式。
2.2試拌確定拌和機的上料速度、拌和時間、拌和溫度等操作工藝。
2.3通過試鋪確定:透層瀝青的標號與用量、噴灑方式、噴灑溫度;攤鋪機的攤鋪溫度、攤鋪速度、攤鋪寬度、自動找平方式等操作工藝;壓路機的壓實順序、碾壓溫度、碾壓速度及遍數等壓實工藝;以及確定松鋪系數、接縫方法等。
2.4范規定的方法驗證瀝青混合料配合比設計結果,提出生產用的礦料配比和瀝青用量。
2.5建立用鑽孔法及核子密度儀法測定密度的對比關系。確定瀝青混凝土或瀝青碎石面層的壓實標准密度。
2.6定施工產量及作業段的長度,制訂施工進度計劃。
2.7全面檢查材料及施工質量。
2.8定施工組織及管理體系、人員、通訊聯絡及指揮方式。
在試驗段的鋪築過程中,應認真做好記錄分析,直接取得一手施工資料。在正式路段上施工時,要按照試驗段施工時所取得的試驗數據進行施工。
3.施工階段
施工階段包括:瀝青混凝土混合料的拌和、運輸、攤鋪、接縫處理及碾壓。
3.1瀝青混凝土混合料的拌和
瀝青混合料的拌和機械、拌和時間、拌和溫度、熱礦料二次篩分、瀝青用量等是影響瀝青混凝土路面穩定性和平整度的重要因素
瀝青混合料必須在瀝青拌和廠採用拌和機械拌制。可採用間歇式拌和機或連續式拌和機拌制。當工程材料從多處供料、來源或質量不穩定時,不宜採用連續式拌和機。
瀝青混合料拌制時,瀝青和礦料的加熱溫度應調節到能使拌和的瀝青混合料出廠溫度(石油瀝青120~165攝氏度;煤瀝青80~120攝氏度)。混合料溫度過高時,影響瀝青與集料的粘結力,從而影響到混合料的穩定性。
瀝青混合料拌和時間要以混合料拌和均勻、所有礦料顆粒全部裹覆瀝青結合料為度,並經試拌確定。間歇式拌和機每鍋拌和時間宜為30~50s(其中干拌時間不得少於5s),連續式拌和的拌和時間由上料速度及拌和溫度調節。
拌和廠拌和的瀝青混合料應均勻一致、無花白料、無結團成塊或嚴重的粗細料分離現象。如發現不合格時應及時調整 。
3.2瀝青混凝土混合料的運輸
混合料的運輸採用較大噸位的自卸汽車運輸。從拌和機向運料車上放料時,應每卸一斗混合料挪動一下汽車位置,以減少粗細集料的離析現象。運輸過程中注意加蓋蓬布,用以保溫、防雨、防污染。瀝青混合料運輸車的用量應較拌和能力或攤鋪速度有所富餘,保證攤鋪機連續不間斷攤鋪。注意卸料與攤鋪機之間的距離,防止碰撞攤鋪機或倒在攤鋪機外,引起攤鋪不均勻,影響路面的平整度。
3.3瀝青混凝土混合料的攤鋪
在合格的基層上按規定撒布透層、粘層、鋪築下封層後,可進行混合料的攤鋪。首先進行施工放樣。准確的施工放樣避免基準鋼線的重度影響,其鋼支柱縱向間距不宜過大,一般5~10米並用緊線器拉緊。同時要加強監視,防止現場人員擾動,造成攤鋪面的波動。攤鋪前,還要及時進行立柱、橫坡度、厚度等項指標的檢查,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攤鋪機攤鋪速度勻速行使不間斷,藉以減少波浪和施工縫,試驗人員隨時檢測成品料的配比和瀝青含量,及時反饋拌和廠,及時調整。設專人消除粗細集料離析現象,如發現粗集料窩應予鏟除,並用新料填補。此項工作必須在碾壓之前進行,嚴禁用薄層貼補法找平,以免貼補層在使用過程中脫落壓碎,引起面層推移破裂。
攤鋪中的質量缺陷主要有:厚度不均,平整度差(小波浪,台階),混合料離析、裂紋、拉溝等。
① 粉料過多,溫度不當,砂石未完全烘乾,機械猛烈起步和緊急剎車,刮料護板安裝不當均可引起裂紋。
② 瀝青含量過多或過少,礦粉含量不足;骨料尺寸與攤鋪厚度不協調;振搗梁與熨平板的相互位置調整不當,振搗梁、熨平板底面磨損;刮料護板安裝不當,熨平板接縫處理不當等引起拉溝。
③ 供料速度不勻;機械起步和剎車過猛;攤鋪速度不均勻;熨平板工作迎角調整過當攤鋪機發動機或驅動鏈條松緊度未調好均會引起小波浪。
④ 熨平板底面磨損或嚴重變型時,鋪層容易產生裂紋和拉溝,故應及時變換。有時熨平板的工作迎角太小,也會使鋪層的兩邊形成裂紋或拉溝。調整熨平板的前緣拱度,並在試鋪中多次調整,直到能鋪出具有良好的鋪層為止。如果多次調整仍消除不了上述缺陷,就應該更換熨平板的底板。當礦料中的大顆粒尺寸大於攤鋪厚度時,在攤鋪過程中該大顆粒將被熨平板拖著滾動,使鋪層產生裂紋、掛溝等。所以應嚴格控制礦料粒徑,使其最大尺寸在規范之內。混合料的配比不當,會產生全鋪層的裂縫,因為振搗梁在攤鋪過程中混合料進行搗實的同時,還要將它向前推移。如果混合料的大顆粒過多,就會出現全鋪層的大裂縫。為了消除這種裂縫,有時可將熨平板加熱進行熱熨,但大多數情況下需要改變混合料的配比。
⑤ 輪胎攤鋪機氣壓超限(一般為0.5~0.55mpa),攤鋪機宜打滑;氣壓過低,機體會隨礦料重量變化而上下變動,使攤鋪層出現波浪。履帶式攤鋪機履帶松緊超限將導致攤鋪速度發生沖脈,進而使鋪面出現搓板。履帶或輪胎的行駛線上因卸料而灑落的粒料未清除,該部分攤鋪厚度易突變。
⑥ 被頂攤的運料車剎車太緊,使攤鋪機負荷增大,或料車倒退撞擊攤鋪機或單側輪接觸、另側脫空等會引起速度變化或偏載,使鋪面出現凸楞。施工中往往第一、二車料質量較差,注意取捨或調劑使用。
⑦ 自動熨平裝置中,掛線不緊,中間出現撓度,會引起鋪層波浪。
⑧ 採用冷茬法攤鋪時,其縱向接茬由於密實度不夠,行車不久往往會出現坑窪和裂縫。因此必須注意接茬的重疊量,並在前一條攤鋪帶未被弄臟或變型之前就攤鋪後一條。
3.4瀝青混凝土面層的碾壓
保證路面達到設計的密實度和良好的平整度,是瀝青路面攤鋪碾壓階段的主要工作目標。達到此目的關鍵是要使瀝青混合料在適當的溫度下實施碾壓。尤其是初壓階段,應盡量在規范要求的溫度范圍內的較高溫度下短時間完成。這就要求在施工組織上拌和機和攤鋪機在單位時間內的工作量必須匹配,即拌和量略大於攤鋪量,使混合料鋪築在緩慢、均勻、連續不斷的條件下進行,並作到邊鋪邊壓。
對於發生推移現象的面層,要及時取樣做馬歇爾試驗和礦料級配試驗。從現場觀察和試驗數據上分析,推移的原因如下:
① 集料過於密實,面層起骨架作用的大顆粒骨料相應較少;
② 瀝青混合料瀝青含量相對較高;
③ 下層頂面有浮料無及時清理干凈或有風沙浮塵的影響,造成局部推移。
對略有推移的瀝青混合料,一般情況下是集料的時段性級配不均勻造成的。一般來說,其各種技術指標基本上是符合要求的。可採用調整碾壓的方法。實踐證明初壓溫度低時推移較為嚴重,初壓在120--130℃溫度條件下,短時間內完成是提高壓實質量的最佳方式。
『柒』 求瀝青石屑封油層工藝及施工方法
下封層施工
1、下封層採用70號A級道路石油瀝青封層,瀝青用量一般不小於1.1Kg/
m2。
2、鋪築下封層前,基層表面須經監理工程師驗收合格後方可進行。
3、灑布瀝青之前,。用禿的竹掃帚將基層表面的所有雜物掃出路外,污染嚴重的地方用鐵鍬鏟除後清掃,用水沖洗干凈。瀝青灑布後應不致流淌,不得在表面形成油膜。
4、在噴灑封層瀝青後,用礦料須採用凈石屑,不得採用土石屑。用量為8m3/1000m2,並用6-8t鋼筒式壓路機進行穩壓。石屑的規格的級配須符合規范中公稱粒徑2.36~4.75mm的要求。
5、在路面下面層施工前,須將多餘集料清掃出路面。如果下封層由於行車作用被剝落造成半剛性基層外露時,須補噴灑乳化瀝青。如有積聚須予以刮除。
6、瀝青的澆灑長度須與攤鋪機能力相適應,前後車的接茬搭接良好。
7、下封層碾結束後,可開放交通。通車初期設專人指揮交通,控制行車,使路面全寬度均勻壓實。在路面完全成型前須限制行車速度不超過20km/h,嚴禁畜力車及鐵輪車行駛。
『捌』 瀝青路面施工方法
撒布一段礦料後,用60~80kN雙輪壓路機碾壓。碾壓時,應從一側路緣壓向路中,宜碾壓3~4遍,其速度開始不宜超過2km/h,以後可適當增加。灑第二層瀝青,撒布第二層礦料,碾壓,再灑第三層瀝青,撒布第三層礦料,碾壓。
瀝青結合料是在瀝青混合料中起膠結作用的瀝青類材料(含添加的外摻劑、改性劑等)的總稱。它將礦質粒料粘結成整體,增加強度和增強路面抵抗行車破壞的能力,並使路面具有抗水性。
(8)鳳台瀝青常用施工方法擴展閱讀
瀝青混凝土是用具有一定黏度和適當用量的瀝青材料與一定級配的礦物集料,經過充分拌合形成的混合物。瀝青混凝土作為瀝青路面材料,在使用過程中要承受行使車輛荷載的反復作用,以及環境因素的長期影響。
所以瀝青混凝土在具備一定的承受能力的同時,還必須具備良好的抵抗自然因素作用的耐久性。也就是說,要能表現出足夠的高溫環境下的穩定性、低溫狀況下的抗裂性、良好的水穩定性、持久的抗老化性和利於安全的抗滑性等特點,以保證瀝青路面良好的服務功能。
『玖』 瀝青路面修補施工方法
一層路面的修復工施工方法,這應該是按照他一些食物,這樣可以搞這些施工方法,我認為這跟手下我給你表格怎麼搞這件事共識,所以認為這個首小黃歌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