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導游進行講解的技巧
語言是 人際交往 的重要工具,是表達思想感情最重要的媒體。導游員語言要有進一步的提高就要進一步培訓。 下面就是我給大家帶來的導游進行講解的技巧,歡迎大家閱讀!
1、情感性
(1)導游語言要「有情」
「有情」指導遊人員要善於利用各種場合和機會,主動與旅遊者進行情感交流,使旅遊者時時處處感受到一種溫馨。
(2)導游語言要「動情」
「動情」就是導遊人員要善於運用富有感染力的語言,幫助旅遊者盡快熟悉所要熟悉的對象,盡快進入旅遊的最佳狀態,保持旺盛的旅遊興趣。
明確:遇到這種情況,導遊人員要做到急遊客之所急,獻出自己的真情,真正做到以情感人。
(3)導游語言要「共情」
「共情」就是導遊人員要善於發現旅遊者的興趣,在旅遊者為某人、某物感到興奮時,要積極地去「分享」,以實現與旅遊者在情感上的「共鳴」。
2、互動性
具體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語言表達的主體(導遊人員)與客體(旅遊者)往往都處於一種空間移動的動態之中,尤其在導游講解的時候,這種狀況表現得尤為明顯。
二是語言表達式的主體與客體往往處於一種交互狀態,形成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關系,這種情景通常表現在導游語言交際之中。
3、直觀性
明確:見人說人,見物說物,直觀性有一種步移景異,見景說景的特點。
4、形象性
5、創造性
導游語言時空跨度大、場景多變、內容豐富、對象復雜,面對如此多變的語言環境,導游員要使自己的語言成為旅遊者美的享受,甚至成為人生的啟迪,只有不斷地進行創造。
描繪式 導游口才
用具體形象,富有文採的話描繪風景,使其細微的特點顯現於遊客眼前,在景色如畫的蘇州西洞庭山的石公山上,一位導游員對遊客描繪說:「朋友們,我們現在就是身在仙山妙境,請看,我們背後是蜿蜒蔥翠的叢林,面前是無邊無垠的太湖,青山繞著湖水,湖水托著青山。山石伸進了湖面,湖面『咬』進了山石。頭上有山,腳下有水。真是天外有天,山外有山;島中有島,湖中有湖;山如青螺伏水,水似碧海浮動。」接著,他跌宕有致地口佔一絕:「茫茫三千頃,日夜浴青蔥;骨立風去外,孤撐濤聲中」。遊客們就象在觀看彩色立體風景影片的同時,又聽到了優美的畫外音,喜滋滋、樂陶陶,美不可言
導游進行講解的技巧相關 文章 :
2. 導游講解口才技巧心得
3. 有哪些最實用導游講解技巧
4. 導游詞的方法技巧以及範文
5. 導游詞寫作技巧
6. 導游詞的寫作技巧
7. 導游景點講解技巧
8. 有關導游詞講解技巧
9. 訓練導游口才的方法技巧
10. 導游詞寫作技巧合集
㈡ 途中導游應講解哪些內容
1、分段講解法 是指將一處大景點分為前後銜接的若幹部分來分段講解。
首先在前往景點的途中或在景點入口處的示意圖前,導遊人員概述介紹景點(包括歷史沿革、佔地面積、欣賞價值等),並介紹主要景觀的名稱,使遊客對即將游覽的景點有一個初步的印象,使之有一睹為快的要求,然後再到現場順次游覽。
導遊人員在講解這一景區時注意不要過多地涉及下一景區的景物,但要在快要結束這一景區的游覽時,適當地講一點下一個景區,以 引起遊客的興趣。此講解法適合在講解規模大的重要景點是使用。
2、突出重點法 是指導遊人員在講解中避免面面俱到,而是突出某一方面的講解方法。
導遊人員的講解應該有的放矢,做到輕重搭配、詳略得當、重點突出。所突出的內容為:
A有代表性
B 與眾不同處
C 遊客感興趣的地方
3、觸景生情法 是指見物生情、借題發揮的導游講解方法。
第一層含義是導遊人員不能就事論事的介紹景物,而要借題發揮,利用所見景物使遊客產生聯想,起到以點帶面的作用;第二層含義是導游講解的內容要與所見景物和諧統一,使其情景交融。
4、虛實結合法 是指導遊人員在講解中將典故、傳說、與景物介紹緊密結合,即編制、故事情節的導游講解方法。 這里的"實"指的是景物的實體、實物、史實、藝術價值等;"虛"指的是與景點有關的民間傳說、神話故事、趣聞軼事等。虛與實必須、有機結合,以實為主,以虛為輔。
(2)導游實地講解常用方法擴展閱讀:
1、語音方面
導游講解不僅要朗朗上口,而且要易於入耳。它必須具有口頭語言靈活的音步和輕快的節奏,音步要和諧通暢,節奏要整合勻稱,做到自然流暢、輕快和諧,給人一定美感。
2、詞語方面
在詞彙選用方面,應盡量使用大眾化詞語,包括淺顯易懂的常用的基本口語詞彙,以及人們喜聞樂見的成語、歇後語、諺語等等。這樣既有利於導游講解,又有利於遊客接受。
3、語法方面
在語法方面,句法格式的選用應該不拘一格,靈活多變,這樣講解才能通俗生動,輕松宜人,幽默風趣,易於接受。
4、修辭方面
一般來講,導游講解應大量使用短句和散句,適當運用整句和長句。
㈢ 導游詞講解方法經典
導游詞講解方法【經典】
作為一名旅遊從業人員,就難以避免地要准備導游詞,導游詞是講解當地的基本情況,介紹風土人情的文章。那麼問題來了,導游詞應該怎麼寫?以下是我整理的導游詞講解方法【經典】,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一)分段講解法
對比較小的、次要的景點可採用平鋪直敘法進行導游講解,但對規模大的重要景點就不能面面俱到、平鋪直敘地介紹,而應採用分段講解的方法。所謂分段講解法,就是將一處大景點分為前後銜接的若幹部分來分段講解。
(二)突出重點法
所謂突出重點法,就是在導游講解時避免面面俱到,而是突出某一方面的講解方法。
1.突出大景點中具有代表性的景觀例去秦俑館游覽,要突出對一號坑和二號坑的講解。
2.突出景點的特徵及與眾不同之處。
3.突出旅遊者感興趣的內容。
4.突出……之最。面對某一景點,導遊人員可根據實際情況,介紹這是世界(中國、某省、某市、某地)最大(最長、最古老、最高,甚至可以說是最小)的.……,因為這也是說景點的特徵,很能引起旅遊者的興致。
(三)觸景生情法
觸景生情法就是見物生情、借題發揮的導游講解方法。觸景生情貴在發揮,要自然、正確、切題地發揮。
(四)虛實結合法
虛實結合法就是在導游講解中將典故、傳說與景物介紹有機結合,即編織故事情節的導游手法。就是說,導游講解要故事化,以求產生藝術感染力,努力避免平淡的、枯燥乏味的、就事論事的講解方法。
(五)問答法
問答法就是在導游講解時,導遊人員向旅遊者提問題或啟發他們提問題的導遊方法。問答法有多種形式,主要有:1.自問自答法(為了吸引遊客的注意力) ; 2.我問客答法(誘導旅遊者回答) ;3.客問我答法(滿足旅遊者的好奇心)。
(六)製造懸念法
導遊人員在導游講解時提出令人感興趣的話題,但故意引而不發,激起遊客急於知道答案的慾望,使其產生懸念的方法即為製造懸念法,俗稱吊胃口、賣關子。
(七)類比法
所謂類比法,就是以熟喻生,達到類比旁通效果導游手法。
1.同類相似類比,將相似的兩物進行比較,便於旅遊者理解並使其產生親切感。
2.同類相異類比,將兩種風物比出規模、質量、風格、水平、價值等方面的不同。
3.時代之比,可將處於同一時期的不同國家的帝王作類比,也可將年號、帝號紀年轉換為公元紀年。
(八)畫龍點睛法
用凝煉的詞句概括所游覽景點的獨特之處,並給旅遊者留下突出印象的導游手法稱為畫龍點睛法。旅遊團游覽西安後,導遊人員可用早(歷史年代早) 、長(建都時間長) 、全(文物門類全) 、高(藝術水平高) 、大(氣勢規模大)這五個字來總結陝西文化的基本特徵。
除上述八種導遊方法外,我國的導遊人員還總結出簡述法、詳述法、引而不發法、引人入勝法、由此及彼法、聯想法等,這里不再一一介紹。導遊方法很多,然而,在具體工作中,各種導遊方法和技巧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滲透、相互依存、互相聯系的。導遊人員在學習眾家之長的同時,必須結合自己的特點融會貫通,在實踐中形成自己的導游風格和導遊方法,並視具體的時空條件和對象,靈活、熟練地運用,這樣,才能獲得不同凡響的導游效果。
;㈣ 現場導游講解技巧:導游規范
1、引導標志
導游應左手舉導游旗,要保持正直,不要抗在肩上或插在腰帶里,不能來回搖晃或拖在地上。
2、社徽
社徽或旅行社標牌應佩戴在上衣左胸正上方。
3、導游證
根據規定,導游帶團應佩戴導游證(胸卡)。導游證(胸卡)掛在脖子上,讓其自然下垂在胸前即可。
4、話筒持法
導游應右手拿話筒(擴音器),應斜拿在嘴邊,不要靠在嘴上,也不要遮住面部。
5、所站位置
在旅遊車內,導游應站在旅遊車中前部的中間位置(車內過道上)。在景點內,導游應站在遊客圍成的扇面的中心。
6、面對客人
現場導游講解時,導游應面對客人(指點景物時除外)。
7、點人方法
清點人數是,要使用國際通用的點人方法,以示對客人的尊重。具體做法是:用目光默數,但不能數出聲來,切忌用手指指點點。
8、上下車做法
上車時,導游應站在車門一側,招呼大家上車,同時幫助年老體弱者登車。下車時,導游應先下車,站在車門一側,照顧大家下車。
9、面部表情
現場導游講解中導游要堅持微笑服務。
10、使用敬語
對遊客提出要求或者回答遊客問題時,導游應使用敬語。
11、其他注意事項
講解過程中,導游員不得吸煙、吃東西。
在現場導游講解中,本部分要求考生:(1)整個考試過程中規范化的表現;(2)正確回答關於導游服務規范方面的問題。更多關於現場導游講解的備考技巧,備考干貨,新聞資訊等內容,小編會及時更新。試
㈤ 增加導游語言現場講解的方法有哪些
導游講解並不是單純動口就可以圓滿完成的,必須用態勢語言來輔助導游講解,如果把站姿、眼神、表情、手勢處理的恰到好處,就會增加講解的效果和魅力。
1、站姿
站姿顯示風度。講解時,要挺胸立腰,端正莊重。在車上,要站立講解,面向遊客,可適當倚靠。實地導游,一般不要邊走邊講,講解時停止行走。上身要穩,不可搖擺,煩躁不安。
2、目光
導游講解是導游員與遊客之間一種面對面的互動,可以進行「視覺交往」。
一是目光的連接。目光要與遊客接觸,不可低頭或翻著眼睛講。但也不要死盯著一個人講。
二是目光的移動。講解講一個景物時,首先用目光把遊客的目光引過去,然後再收回目光,繼續投向遊客。
三是目光的分配。目光要注意統攝全部聽講遊客。
四是眼球轉動。視線轉移,面孔應同時轉移,不能只是眼球轉動。頭不轉只有眼球轉動令人生厭。
3、表情
目光是表情的一個方面,這里主要講解具體表情。
一是要有靈敏感。面部表情隨著講解內容變化而變化,比較迅速敏捷地反映內心情感。二是要有鮮明感。內容明快、沉重、快樂、憤怒,都要有表情。三是要有真實感。表情要真誠,不要虛情假意,故做姿態會引起反感。
四是要有分寸感。要掌握好度,既不要缺乏表情,又不能有過分誇張的表演,矯揉造作。4、手勢
情感手勢:表現情感的形象化、具體化手勢。指示手勢:指示具體講解對象。象形手勢:模擬物體大小、形狀等。
㈥ 景點導游講解技巧有哪些
導遊方法和技巧是導游講解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使自己成為旅遊者的注意中心,將他們吸引在自己周圍,導游員必須講究導游講解的方式、方法,要善於設計故事情節,結合游覽活動的內容,解疑釋惑,製造懸念,引人入勝;要有的放矢、啟發聯想、觸景生情;要有選擇地介紹,採用有效方法努力將旅遊者導入最佳的旅遊審美意境。
一、分段講解法
規模較大的旅遊景點包含的知識豐富,涉及的內容廣泛,講解時難以面面俱到,因而不宜平鋪直敘地進行全面介紹,而應採用分段講解的方法。所謂「分段講解法」,就是將一處大景點分為前後銜接的若幹部分來進行講解。首先在前往景點的途中或在景點入口處的示意圖前用概述法介紹總體情況景點(包括歷史沿革、佔地面積、欣賞價值等),並介紹主要景觀的名稱,使旅遊者對即將游覽的景點形成初步印象,達到「見樹先見林」的效果,使之有「一睹為快」的慾望。通過「游前講解」將旅遊者導入對游覽對象的憧憬之中,到現場游覽時導游員再依次講解。分段講解法需要注意講解內容的相對獨立性,在講解這一景區的景物時注意不要過多涉及下一區的景物,但在快結束這一區的游覽時導游可以適當地提示下一景點或下一個景區,這樣可以逗起旅遊者的游興,使導游講解環環相扣,引人入勝。
例如講解武當山時導游員可以將武當山時,導游員可以按照景點的分布將整個武當山的講解內容分為總體介紹、金頂景區、南岩景區、紫霄宮景區、復真觀景區等幾個部分,依次講解。
二、突出重點法
所謂「突出重點法」,就是在導游講解時避免面面俱到,而是突出某一方面信息的講解方法。關於景點的信息很多,要講解的內容也很多,導游員必須根據不同的時空條件和對象區別對待,有的放矢地做到輕重搭配、重點突出、詳略得當、疏密有致。導游講解時一般要突出下述四個方面的內容:
1.突出大型景區景點中具有代表性的景觀
游覽規模大的景點,導游員必須做好周密的計劃,確定重點景觀。這些景觀既要有自己的特徵,又能概括全貌。到現場游覽時,導游員主要講解這些具有代表性的景觀,以點代面,幫助旅遊者建立起對整個景點的印象。
2.突出景區景點的特徵及其與眾不同之處
旅遊者來自異國他鄉,缺少深入了解旅遊目的地景區景點的文化背景,因此對所游之處往往難以准確地加以理解和區分。導游員需要發揮自己的職業作用對游覽的景點進行細致講解,以深化旅遊者對游覽對象的理解認識,這就需要強調不同景點的特徵及其與眾不同之處。
以講解宗教建築為例。我國的宗教建築主要有佛教寺院、道教宮觀、伊斯蘭教清真寺等,各具特色。即使同為佛教寺院,甚至是同一佛教宗派的寺院,因其歷史、所處環境、規模、結構、建築藝術、供奉的佛像等各不相同,導游員的講解也可以突出講明各自的特徵及其與眾不同之處。這一技巧在同一地區或同一次旅遊活動中參觀多處類似景觀時尤為重要,導游員必須突出各個景點的差異,以求吸引旅遊者的注意力,避免旅遊者產生雷同的感覺。
3.突出旅遊者感興趣的內容
旅遊者的興趣愛好各不相同,但從事同一職業的人、文化層次相同的人往往有共同的愛好。導游員在研究旅遊團的資料時要注意旅遊者的職業和受教育程度,以便在游覽時重點講解旅遊團內大多數成員感興趣的內容。投其所好的講解方法往往能產生良好的導游效果。
4.突出「……之最」
某些旅遊景點在某一方面十分突出,往往是世界(中國、某省、某市、某地)最大(最長、最古老、最高,甚至可以說是最小)的……。這樣的信息在講解中要做重點介紹,以突出其旅遊價值,賦予旅遊者更多的收獲和滿足感。不過,導游員在做「……之最」的講解時必須實事求是,要有根據,絕不能杜撰,更不要張冠李戴。
三、觸景生情法
「觸景生情法」就是見物生情、借題發揮的導游講解方法。在導游講解時,導游員不能就事論事地介紹景物,而是要借題發揮,利用所見景物創造意境,情景交融,引人入勝,使旅遊者產生聯想,從而領略其中之妙趣。
觸景生情貴在發揮,要自然、正確、切題地發揮。導游員要通過生動形象的講解、有趣而感人的語言,賦予固定的景物以生命,注入情感,引導旅遊者進入審美對象的特定意境,從而使他們獲得更多的知識和美的享受。請看實例:
(旅遊者登上長城,舉目遠眺,對長城的雄偉壯觀嘆為觀止時導游員抒發情感)古代人民修建長城時勞動工具十分簡陋,沒有現代化的機械設備,全憑肩挑手扛。正是憑借勞動人民的勇敢、勤勞、智慧,萬里長城才得以建成,並延續使用了2000多年,保障了中原農耕文明的發展,促進了中華民族的繁榮昌盛。有這樣的勞動人民,中華民族一定能在建設自己國家的事業中創造出新的奇跡來。
四、虛實結合法
虛實結合法中的「實」是指景觀的實體、實物、史實、藝術價值等,而「虛」則指與景觀有關的民間傳說、神話故事、趣聞軼事等。所謂「虛實結合法」就是導游員將典故、傳說、軼聞趣事有機結合,設計講解情節的導游手法,即導游講解故事化。虛實結合法可以產生藝術感染力,避免平淡的、枯燥乏味的、就事論事的講解方法。但二者結合必須是有機結合,以「實」為主,以「虛」為輔,「虛」為「實」服務,以「虛」烘托情節,以「虛」加深「實」的存在,努力將無情的景物變成有情的導游講解。運用虛實結合法需要注意「虛」的內容要精、要活,不能隨心所欲,更不能胡編亂造。所謂精,就是所選傳說是精華,具有代表性,與講解的景觀密切相關;所謂活,就是講解時要活,見景而用,即興而發。請看實例:
(講解巫峽中的神女峰)神女峰位於巫山縣城東約15公里處的長江北岸,是巫山十二峰中最著名的一峰,每天第一個迎來燦爛的朝霞,又最後一個送走絢麗的晚霞, 又叫望霞峰、美人峰(實)。相傳神女峰是西王母幼女瑤姬的化身,曾幫夏禹治水。水患消除後,瑤姬毅然決定留在巫山,為行船保平安,因而博得後人尊敬和奉祀。《巫山縣志》中記載:「赤帝女瑤姬,未行而卒,葬於巫山之陽為神女。」神女峰對岸飛鳳峰下現存授書台,相傳是瑤姬授書夏禹處(虛)。三峽地區山高峰秀,壁陡峽窄,三峽水庫蓄水以後,峽谷風光猶存,又添平湖景色。神女峰海拔高922米,水位升至135米後,人們仍需仰視才能一睹「神女」的風采(實)。
五、問答法
問答法就是在講解中導游員向旅遊者提出問題或啟發他們提出問題的導遊方法。使用問答法的目的是為了活躍游覽氣氛,激發旅遊者的想像思維,促使客旅遊者和導游員之間產生積極的思想交流,使旅遊者獲得參與感、自我成就感;也可避免導游員唱獨角戲,灌輸式講解所帶來的乏味無趣,加深旅遊者對所游覽景點的印象。
問答法的具體形式主要有以下幾種:
1.自問自答法
導游員自己提出問題,並作適當停留,讓旅遊者猜想,但並不期待他們回答,只是為了吸引他們的注意力,促使他們思考,激起興趣,然後作簡潔明了的回答或作生動形象的介紹,還可借題發揮,給旅遊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請看實例:
女士們、先生們,我們現在已經來到了長城腳下,稍後我們便去爬長城。現在請允許我向大家提三個問題:第一,中國的長城是何時開始修建的?第二,中國的長城到底有多長?第三,為什麼中國的長城在世界上這么有名氣?(略作停頓)看來大家對這三個問題都有所了解,但還不全面,現在就由我來給大家做詳細的介紹吧。
2.我問客答法
導游員提出問題,要求旅遊者開動腦筋,積極作答,導游員在旅遊者的答案中引申講解。其關鍵在於善於提問,要從實際出發,適當運用。希望旅遊者回答的問題要提得恰當,不致於遊客一無所知、一頭霧水,同時也要估計到可能出現的不同答案,能事先准備對不同答案的做出評價。導游員要誘導旅遊者回答,調動其積極性,但不要強迫他們回答,以免使旅遊者感到尷尬或產生心裡壓力。旅遊者的回答不論對錯,導游員都不應打斷,更不能笑話,而要給予鼓勵和引導。最後由導游員引申講解,並帶出更多、更廣的話題。請看實例:
(講解園林中的木雕圖案)導游員提問:「大家現在看到的蝙蝠、桃子和靈芝圖案有什麼寓意呢?」(稍作停頓,等待旅遊者的回答,但時間不宜過長)導游接著評價旅遊者的答案並引申講解:「大家說得很對。蝙蝠因為諧音,在我們的傳統文化中象徵著福,桃子和靈芝也是吉祥的象徵,分別代表著壽和如意。三者合而為一就是福壽如意!在這里,我也祝大家福壽如意!」
3.客問我答法
導游員要善於調動旅遊者的積極性和他們的想像思維,歡迎他們提問題。旅遊者提出問題,證明他們對某一景物產生了興趣,進入了審美意境。對他們提出的問題,即使是幼稚可笑的,導游員也絕不能置若罔聞,千萬不要笑話他們,更不能顯示出不耐煩,而是要善於有選擇地將回答和講解有機地結合起來。不過,對旅遊者的提問,導游員不要他們問什麼就回答什麼,一般只回答一些與景點有關的問題,注意不要讓旅遊者的提問沖擊了講解主題,打亂講解計劃。導游員要學會認真傾聽旅遊者的提問,善於思考,掌握旅遊者提問的一般規律,總結出一套相應的「客問我答」的導游技巧,以求滿足旅遊者的好奇心理。
六、製造懸念法
導游員在講解時提出令人感興趣的話題,但故意引而不發,激起旅遊者的好奇心,進而主動探索思考答案,進入對旅遊景點的主動審視之中,最後由導游員根據旅遊者的答案做補充說明和引申講解。這種講解方法叫做「製造懸念法」,俗稱「吊胃口、賣關子」,是一種常用的導游手法。這種先藏後露、欲揚先仰、引而不發的講解方法,一旦「發(講)」出來,會給旅遊者留下特別深刻的印象,而且導游員可始終處於主導地位,成為旅遊者注意焦點,有利於減少旅遊者走失等意外事故的出現。
製造懸念是導游講解的重要手法,在活躍氣氛、製造意境、提高旅遊者游興、提高導游講解效
㈦ 導游詞講解手法
導游詞講解手法
導游詞的講解手法有很多,下面我為大家介紹6招導游詞講解手法!希望能夠幫到您!
1.簡述法
簡述法,就是用准確、簡潔、冷靜的語言,把景觀介紹給遊客,使他們在具體欣賞品味景觀之前對景觀有一個初步的印象。請看實例: 導遊人員引領著遊客來到岳陽樓前,在登樓之前,導游員介紹說:"這就是馳名中外的岳陽樓,它與武昌的黃鶴樓,南昌的滕王閣合稱江南三大名樓,素有‘洞庭天下水,岳陽天下樓’的美譽。它原是三國時代東吳時魯肅訓練水師的閱兵台。唐代建為岳陽樓,宋代由巴陵縣令滕子京主持重修,整個樓閣為純術結構,重檐盔頂,1984年落架大修後重新開放。現在樓高20米,由四根楠木柱支撐,樓頂就像古代將軍的頭盔。全樓沒有一顆鐵釘,這在力學、美學、建築學、工藝學等方面都有傑出的成就。現在,樓內藏有清代刻的《岳陽樓記》雕屏,大家要想領略‘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岳陽樓記》)’的風光,請隨我登樓觀賞。"
2.描繪法
描繪法,就是運用具體形象,富有文採的語言對眼前的景觀進行描繪,使其細微的特點顯現於遊客眼前。在旅遊過程中,有些景觀沒有導遊人員的講解和指點,很難發現其美的所在,喚起美的感受。而經過導遊人員一番畫龍點睛或重彩潑墨似的描繪之後,感受就大不一樣。例如: 在景色如畫的蘇州西湖洞庭山的石公山上,一位導游員對遊客描繪說:"朋友們,我們現在身在仙山妙境,請看,我們的背後是一片蔥翠的叢林,面前是無邊無垠的太湖。青山繞著湖水,湖水映著青山。山石伸進了湖面,湖水‘咬’住了山石,頭上有山,腳下有水。真是天外有天,山外有山,島中有島,湖中有湖,山如青龍伏水,水似碧海浮動。"接著,他跌若有致地吟道:"茫茫三千頃,日夜浩青蔥,骨立風雲外,孤撐濤聲中。" 這位導游員情景交融的描繪,使遊客就像在觀看彩色寬幅風景影片的同時,又聽著優美的畫外音。
3.述古法
述古法,就是向遊客敘述有關歷史人物、事件、神話故事、軼聞典故等,以豐富遊客的歷史知識,使他們運用形象思維更好地了解眼前的景觀。請看實例: 坐落在武漢月湖畔的古琴台,游號事就這么看,沒有多大意思,導游員採取述古式的導游手法後,遊客對琴台的了解就深入透徹多了。導游員說:"這座古琴台相傳是春秋戰國時期的著名音樂家俞伯牙鼓琴的地方。有一次,楚國的俞伯牙坐船遇風,阻隔在漢陽,在這里,他遇見了一個叫鍾子期的人,伯牙知道鍾子期喜歡聽琴,就用十弦豎琴彈了兩支曲子,一曲意在高山,一曲意在流水。鍾子期聽完,很快把樂曲的含意說了出來,伯牙十分欽佩,兩人從此成了莫逆之交。一年後,鍾子期病逝,俞伯牙十分難過,特此到鍾子期的墓前彈奏了一曲‘高山流水’,彈完後就把琴摔掉了,發誓不再鼓琴,這就是後人所說的伯牙摔琴謝知音。北宋時,為了紀念他倆,就在當年他們鼓琴、昕琴的地方建了一座琴台,取名伯牙台。" 遊客們紛紛被導游員述古式的講解所打動,再看古琴台時,感受就不一樣了。
4.感慨法
感慨法,就是用寓情於景、富有哲理性的語言激發遊客的情緒,使他們得到一種愉悅的啟迪。請看實例: 在號稱"海天佛國"的普陀風景區,導游員帶著遊客登上佛頂山,俯瞰大海。這時,導游員在一旁啟發似地感慨道:"朋友們,眼前這錦鱗片片,白帆點點的水面就是東海,多少年來,這海擁抱著、沖刷著佛頂山,以它特有的氣勢啟迪著人們:海是遼闊的',胸懷無比寬廣,海是厚實的,什麼都能容納,海是深沉的,永遠那麼謙遜……常看大海,煩惱的人會開朗,狹隘的人會豁達,急躁的人會沉穩……" 聽著這些充滿人生哲理的話語,遊客們獲得的又豈止是山水美景?
5.猜謎法
猜謎法,就是根據旅遊景觀的內容和特點,以謎語的形式引發遊客的興致。請看實例: 有位導游員在杭州九溪十八澗對遊客說: "這兒的路處處曲,路邊的溪水叮咚響,遠近的山巒綠蔥蔥。清代文人俞槌到這里時,詩興大發,揮筆寫道:“曲曲環環路,叮咚泉,遠遠近近山……,前面已用了疊詞,朋友們猜猜看,第四句寫樹時,俞描用的什麼疊詞? " 遊客們議論紛紛,有的說"鬱郁蔥蔥樹",有的說"大大小小樹",最後在導游員的啟發下猜出是"高高下下樹".大家都驚嘆俞槌用詞的精妙。這"高"和"下"貼切傳神,寫活了沿山而長的樹林。游無錫蠢園時,導游員讓遊客先看春、夏、秋、冬四個亭中的春亭,指著匾說:"春亭掛的匾額是‘滴翠’,表達了春天的形象,有特色。那麼,夏、秋、冬三個亭子會用什麼題匾呢?各位朋友是否能猜中?"一石激起千層浪,遊客邊猜邊看,猜中的笑逐顏開,未猜中的紛紛敬佩題匾者的文筆之妙。
6.逗趣法
逗趣法,就是用幽默風趣的語言進行導游講解,讓遊客在樂趣中得到精神享受。例如: 在蘇州西園的五百羅漢堂里,導遊人員指著那尊"瘋僧"塑像逗趣說:"朋友們,這個瘋和尚有個雅號叫‘九不全’,就是說,有九樣毛病:歪嘴、駝背、斗雞眼、招風耳朵、瘸瘸頭、燒腳、雞胸、斜肩腳,外加一個歪鼻頭。大家別看他相貌不完美,但殘而不醜,從正面、左面、右面看,你會找到喜、怒、哀、樂等多種感覺…。另外,那邊還有五百羅漢,大家不妨去找找看,也許能發現酷似自己的‘光輝形象’。" 風趣的話,逗得遊客樂此不疲,游興頓增。
;㈧ 有關導游詞講解技巧
如何准確把握 導游詞 講解以下是我為大家整理的有關導游詞講解技巧,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歡迎大家閱讀參考學習!
01 THE FIRST
如何准確把握導游詞講解時間?
據統計,不少考生現場講解,一般耗時7-8分鍾。這挺可惜。
實際上,導游詞講解的時間是10~12分鍾。根據現場評分標准,不足10分鍾,每少一分鍾扣3分!
通常,到第9分鍾就有舉牌提示——還剩最後一分鍾。意思是,考生在講解時,如果看到評委舉牌提示,就可以快速結束景點講解,進入歡送辭。
那麼,問題來了:備考時,該如何准備把握講解時間?推薦兩個 方法 ,雙管齊下,事半功倍。
1、字數統計
普通人正常語速大概是220字/分鍾。
以此類推,准備10—12分鍾講解詞,可以用WORD統計字數,保證每篇導游詞的字數不低於2200字。
不過,現場考生容易緊張,人在緊張狀況下語速變快,也容易忘詞,所以每篇導游詞應控制在2500字內。
2、錄像
充分利用手機錄像功能。備考時找個搭檔,相互錄像,了解自己講解時的狀態。
這個很有趣。
不信大家可以把錄像保存起來,到時候前後對比。事先聲明,笑死了我可不賠
02 THE SECOND
導游詞的要點是什麼?
該准備哪些內容?
這個問題比較宏觀,來不及細說。此處提醒大家把握幾個基本原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1、全面性
2、現場講解
3、突出重點
在導游證 面試 的講解詞中,既需要根據景區線路分布沿途做概括性介紹,又需要找准景區的亮點做重點講解。
如果只是每個景點講一講,但又都蜻蜓點水,聽上去是不是不痛不癢?
考試前先弄清楚,考什麼,哪些是重點!
結合考試大綱進行本省現場考試重點內容梳理,並結合考試大綱進行考試內容掌握。
客觀分析導游片語成
1.把導游詞中能夠通用的部分認真准備
一篇結構完整的導游詞應該有五大部分:
①歡迎詞②行程介紹③相關注意事項說明④景區景點概況及講解⑤歡送詞
那麼在這些部分中,除與景點相關的第4部分是十個點各不相同的,其他部分是略作調整即可通用的,而且第1、2、5部分是比較突顯個性的,是每個人不同可以充分發揮個人特色的,多花點功夫來設計、來寫並且把它練習好,會增加你考過的概率的。(部分省市不要求講歡迎詞、歡送詞)
2.抓住景點講解的關鍵內容
把第一部分准備好後,還有6分鍾左右的時間,大概要寫1500個字,這一部分就是與景點相關的。
所以
導游詞到底是什麼?
我覺得,
它是對人文歷史的介紹,
是對生活的感悟。
它不會一成不變,
而是隨著講解者自身的積累
和成長而不斷地豐富。
請考生明白,
技巧只是方法。
真正能打動人心的導游詞,
是有感而發。
導游資格考試關於口試時要注意的幾個細節
一、尊重除考官以外的考場工作人員,他們有確定考生是否違規的權力,如被認定違規將取消考試成績和補考資格。
二、多使用禮貌用語,如「老師們好!」、「各位老師辛苦了!」、「謝謝您的指點!」、「再見!」等,雖然在考試評分細則中對此沒有硬性規定,但通常會影響到考官的主觀印象,從而影響其打分。
三、注意著裝,雖然已是入冬,但在日常厚外套內最好配上正規禮服,入考室時可以先除去放在門外,否則形象臃腫不堪。
四、進行講解和答問時務必注視考官,帶一種自信神情,以免給考官留下緊張、背書和害怕的感覺。
五、遇到答不出的問題可以進行推測,但一定要聲明是個人看法,如果實在沒有把握,最好坦白承認,並當場求教考官,切忌不懂裝懂。
六、考官提問時要認真傾聽,然後思考兩秒再作答,不要脫口而出,會讓考官覺得不穩重,缺乏思維的慎密。
七、面帶微笑,微笑表情可以給人以坦誠、自信、友好之感,面無表情或緊鎖雙眉容易讓考官為你擔心,從而影響得分。
八、與考官保持適當距離,以兩米至四米為宜,緊鄰考官會招致考官不滿。
九、不要向考官打聽成績,不要強調客觀原因導致發揮失常,考官通常會以發展潛力為主要衡量標准,如果苦苦哀求或多嘴多舌反而可能產生負面影響。
其他應注意的問題
1、切勿送禮品給考官,哪怕是一條表示敬意的哈達。出現這樣的情況,你都有賄賂的嫌疑,既使你講解的再好也不可能得高分,如果你講解一般,那就肯定沒戲了。
2、無論在講解中或提問時,如果考官糾正你的錯誤,無論考官所言正確與否或與你的記憶有多大出入,都不要反駁考官,只要保持微笑的表情和虛心的態度就可以了。
3、回答提問時,如果你絲毫沒把握,坦言不知道比胡說八道要好得多。如果你有些不確定的話,可以說「好象是……」,但別反問考官「是不是……」。
4、不用介紹你來自哪個單位。
5、不要抽了題就提出要求換題。你要知道你提出這樣的要求也是白提,這幾年考場里是絕不允許換題的。你提出這樣的要求,考官在腦子里已經給你不及格了。你既使是准備的不好,也冷靜下來硬著頭皮試著講,如果講不好,那你命該如此;倘若你還講的一般,難說還能踢個擦邊球而險過。
6、沒考好就沒考好,回去好好禱告。只是千萬別在臨出考場門時,為自己找理由借口,更別哀哭求情。這樣的行為會令考官反感,你的分數會更低。
7、你最好准備每一個景點,別懷僥幸心理偷懶只准備其中的部分景點,你的手氣不是天天都能摸彩票中獎的。別指望考官面前的考簽位置順序不變換,也別指望誰幫你在考簽上做標記。這兩年,考官見過許多比你聰明的考生,所以也普遍「進化」了,類似的防範工作做得很嚴密。
㈨ 導游景點講解常用方法與技巧
(一)系統導游法
所謂系統導游就是相對機械地按照景點介紹材料照本宣科的導游。它是一種初級的基本的導遊方法,這種導遊方法適合於一些內容較單一,規模較小的景點。如西安的鍾樓、鼓樓、城牆、大雁塔、小雁塔等。這種導遊方法也是每位初從事導游工作的新手所常用的導遊方法。它的長處是,容易掌握,便於運用,使旅遊者能對景點的概況有比較全面的了解。但它的不足之處是:形式比較單一,講起來比較枯燥,很難使旅遊者產生激情或引起共鳴。
為彌補這種導遊方法的不足,導游員在講解時,應有意識地掌握講話節奏的快慢,聲音高低強弱的變化,表情手勢的適度運用,以期達到對旅遊者產生一種吸引力。在具體的導游過程中,也時有本末倒置,弄巧成拙的小插曲發生。如:一位常來中國的英國領隊在評價一位導游員時講:你們有一位導游在向我的客人介紹鍾樓時,滔滔不絕地講了一大堆有關鍾樓的神話傳說,但有位客人問他鍾樓建於何年,他的回答卻是:距今一千多年。竟然鬧出了相差幾百年的大笑話。由此可見,系統導游法是任何一種導游技巧在景點講解中運用的基礎和先導,每個導游員都應過好這一關。
(二)分解導游法
所謂分解導游法,就是導游員根據參觀景點的布局,按參觀線路的順序進行分段導游的講解。它是景點導游中常見的一種導遊方法,適用於一些較大的旅遊景點,較長的旅遊項目,如游江,參觀博物館等。近年來,隨著我國對外開放城市的增多,老的旅遊景點的充實和新的旅遊景點的增添,旅遊市場由賣方向買方的轉變,飯店設施的完善以及交通條件的改善,同20世紀80年代末相比,大多數來我國的旅遊者在有限的旅行日程中增加了更多的城市,縮短了每個城市的逗留天數。但參觀的景點並未有明顯的減少,而僅僅只是縮短了每個景點的游覽時間,在客觀上為導游員增加了景點導游的難度。這就要求導游員根據游覽的景點布局按參觀線路的順序進行分解導游。當然,在帶領旅遊者進行逐項參觀分解導游前,導游員應對整體景點的背景及參觀的線路、停留的時間進行概括的講解,既照顧到個別需要單獨活動的旅遊者,又能使全團的客人對景點的輪廓和內容有個大體的了解。適時地運用這種導游法,有時可以減少時間的浪費,避開擁擠的人群,吸引旅遊者的注意力。
(三)特點導游法
所謂特點導游法,就是導游員對每個旅遊景點做出畫龍點睛的總結,揭示其新、奇、特的內涵,加深旅遊者的印象,激發旅遊者的游興。如,在介紹西安的小雁塔時,導游員可突出講解這座古塔在明代成化年間(1487年),陝西關中地震時,垂直縱裂“自頂至足,中裂尺許”,但到正德年間(1521年)再次地震後,這座古塔又“一夕如故”這一神秘的奇跡。通過這樣的導游講解,這座古塔之奇就會使旅遊者思緒萬千,浮想聯翩,回味無窮。
譬如,在講解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時,導游員可突出強調兵馬俑的形體之美,規模之大,生動逼真,神態各異,數量之多,時間之久遠的特點,使旅遊者面對二千年前這支地下大軍,油然而生新鮮獨特的奇異感受,彷彿看到他們披堅執銳,軍容嚴整,氣勢磅礴,勢不可擋,橫掃六合之壯觀場面。一種神秘的魔力恍惚間會把旅遊者引入戰馬嘶鳴,鏖戰在即的歷史畫面。
(四)類比導游法
所謂類比導游法,就是導游員將兩種景點進行類比,用旅遊者熟悉的地方,了解的事物或聞名世界的旅遊景點,來解釋所要講解的景點。由於地理的、歷史的、民族的、文化的、社會制度的以及宗教信仰的不同,導游員要想把每個旅遊景點,向來自不同的國家,不同的年齡層次,不同的社會背景的旅遊者講解得很清楚,使他們一聽就懂,一看就明,確非易事。因此,導游員要靈活地運用類比導遊方法,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譬如,在講解唐代長安城的宏大規模時,導游員可以把唐長安城同東羅馬帝國的首都君士坦丁堡相類比,它是君士坦丁堡的7倍;同阿拉伯帝國的首都巴格達相類比,它是巴格達的6倍。以此類比,不僅使旅遊者便於了解所參觀的旅遊景點,而且可以使旅遊者沉浸在中國古老文化的濃厚氣息之中。
更多關於導游求職的技巧,干貨,新聞資訊等內容,小編會持續更新。
㈩ 導游帶研學團在進行講解過程中選擇的講解技巧
導游講解技巧
(一) 有問有答或自問自答法.問答法是一種常見的導法, 可以啟迪人們的思維滿足人們的求知慾望.一般可由導游採用自問自答或是遊客問導游答的方法.
(二) 簡述或詳述法.所謂簡述, 即扼要地作一概括說明;而詳述法就得詳實細致地、甚至無一遺漏地作出具體、完整的介紹.在景觀高度集中場合, 導游應根據不同的服務對象和當時不同的情況有所選擇、或交替使用.
(三) 典故和故事法.例如講解蘇州獅子林內的"立雪堂"應把"立雪"兩字的題額典故講清楚.據《宋史·楊時傳》: "見程頤於洛, 時蓋年四十.一日見頤偶瞑坐, 時與游酢待立不去.頤既黨, 則門外雪深一尺矣".後人引用為尊師重道的"程門立雪"的典故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