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使用方法 > 常用的布光方法有哪幾種

常用的布光方法有哪幾種

發布時間:2022-11-15 10:30:00

1. 攝像機拍攝布光技巧 6種常見拍攝布光技巧

1、淺背景的布光

在乳白色有機玻璃製成的靜物台上拍攝,需要在有機玻璃的後下方打光,用閃光燈打直射光,並在有機玻璃的背景部分的反面沿兩側沾上黑色卡紙條,在靜物台靠前處,玻璃杯的下方和兩側,也放上黑色卡條,必要時,在杯的頂部再安放一塊黑卡紙。構成的反射光就會勾出頂部杯口的黑線。也可以將背景換成白紙,燈光直接打在背景上,形成反射,照亮玻璃杯,使其產生杯體通透,呈現黑色輪廓線條的效果。

2、黑背景的布光

以深色的金絲絨做背景,用閃光柔光箱從兩側打光,或在頂部打光,兩側安放反光板,勾出線條效果。

3、背景中間亮、四周暗的漸變色布光

要表現背景中亮、四周暗的黑線條玻璃器皿效果,打燈要比第一個布光技巧的燈光照明範圍小些,背景的垂直部分離主體距離稍遠些,以便形成中間亮區。調整燈的距離,可以改變亮度和區域范圍,並控制其在畫面上的大小,以獲得亮的拍攝效果。

4、上明下暗的漸變調布光

由於玻璃器皿的透光性,運用前面提到的漸變布光的方法,略做調整,還可以獲得上亮下暗的漸變背景效果。不過底板需用黑色背景板,同時帶有反光特性。也可以用較大的玻璃板壓在黑條金絲絨上,頂部用柔光照明,略靠後照亮遠處,並獲得較多的背景反光。另外,靠前的底板部分,亮度應該較暗一些。

5、透明液體

在玻璃器皿中倒入液體,如紅酒、啤酒、橙汁等,用投射布光的方法可以提高液體的色彩飽和度,從而獲得濃艷的色彩效果。這些液體有的比較清透,有的比較厚濁,需要表現出他們各自不同的質地。

6、背景交錯效果的玻璃杯

在高腳酒杯中倒入半杯無色透明液體,將它擺在墊有黑色金絲絨的立方體上,在較遠距離的背景上放置兩張紅、白色拼合的背景紙,使拼合的中縫居中,並用燈光照明,再從後下方向玻璃杯打透射光,從正面取景拍攝,由於盛有飲料的杯體部分具有透縫效果,將背景的影像反投到前方,所以產生了紅白交錯的視覺效果,感覺奇特。

2. 攝影布光的幾種方法

分別是:倫勃郎布光法,蝶形布光法,光暈布光法。...但是還要看看你用的模式了.

3. 請問攝影的幾種布光法!

光位是指光源,照相機與被攝物體之間的關系,光源已被攝體為中心,可從各個面進行投射並可以做移動,水平位置的光位稱為方位,垂直方向的光位稱為角度.

·正面光: 由相機方向透射刀被攝體的光,又稱順光.被攝體感覺明亮清晰,投影置於被攝體的後方,總體效果顯得缺乏明暗層次和立體感,表面質感不容易表現.

·前側光: 指45度角光線,照亮了主題2/3部分,餘下1/3為暗部,是常用光位,物體造型和輪廓比較清晰,立體感強.

·側逆光: 又稱90度光位裝飾效果強烈,將被攝體的一部分處於逆光當中,輪廓線清晰,主體突出.正面需要輔助光調整.

·逆光: 又稱180度角光線.光線來自於被攝體的正後方,逆光產生了被攝體生動輪廓線條,使主體和背景隔離,是典型的效果光,正面需要輔助光調整.

·底光: 是從被攝體底部垂直向上投射的光.

·頂光: 是從被攝體頂部垂直向下投射的光.頂光會造成奇特反常的形態,一般是強化被攝體頂部的效果來突出外部特徵和質感,以創造特點的氣氛和情調.

光型是指各種光線在拍攝時的造型作用.攝影用過是對各種光效進行整合為主體內涵表現服務.

·主光: 攝影造型的主要光線成分,是塑造被攝體形態輪廓和質感的主要因素,其他光線起輔助作用,主光應該首先確定,應有明確方向性.

·輔助光: 用來補充主光不足的部分,加強暗部的修飾和提高暗部的質感,輔助光亮度一般不超過主光亮度.
·輪廓光: 作為勾畫被攝體輪廓的光線,目的是為了使被攝體突出,拉開與背景空間的距離,使被攝體強化出來,又增加了畫面的深度和空間效果.

·背景光: 用來照明被攝體環境背景的光線,目的是突出主題,渲染氣氛,強調主題和背景的明暗對比度,增強背景的空間效果.

·裝飾光: 裝飾光彌補所有布光中的不足之處,作為小范圍的修飾和細節刻畫.多為軟光和比較狹窄的光線.

光質是指光線聚散硬軟的性質.聚光和硬光有明顯的方向性,柔光和散光方向性不明顯.一般情況下,聚光硬光用來勾畫主體輪廓,塑造形象,柔光軟光用以調整反差,增加層次,表現質感,以及做表面細節的刻畫.

4. 時裝攝影如何設置布光的,有什麼技巧

時裝攝影常用的布光方案有很多,按照不同光效分布大致有倫勃朗式布光、側向立體布光、碟形布光、平面布光、強調結構輪廓的布光等經典布光方法。除此之外,依據模特氣質和時裝特點對燈光進行靈活運用,可以創造出更加豐富多彩的多種布光方案。

倫勃朗式布光

倫勃朗式布光是傳統、經典的立體布光方法,因荷蘭畫家倫勃朗慣用的繪畫用光而得名。倫勃朗式布光的特殊之處在於,光線從一側射來,照亮了1/4面部的全部和3/4面部的局部,主光照射形成的暗形出現在離拍攝者較近的那半邊面部。布光時將主光放在照相機的左邊,主光照在鼻子上形成的暗影從鼻子一直延伸到嘴邊,同時還在面頰上形成一個三角形的光區。倫勃朗式布光常用來表現經典的時裝形象,具有一種莊重、有力、神秘、古典的個性特徵。由於這種布光法的目的是塑造戲劇性的肖像,所以陰影要濃重一些才好,輔助光可以相應減弱,為了使被攝者的輪廓顯現,還可以使用發光和輪廓光來進行形象的勾勒與強調。

(焦距75mm,ISO200,光圈F9,快門1/125s)

以上這些布光方案是時裝攝影中常用的布光方法,雖然過於程式化但行之有效,如果拍攝者能在此基礎上進行靈活地補光運用,或尋求一些新的補光變化,就會創造出更多、更豐富多彩的補光方法。

5. 攝影常用的光位

攝影中為了拍出不同的效果,常常需要借用一些光位效果, 下面是我為大家收集的攝影常用的光位作文,歡迎閱讀與收藏,希望對你有幫助!


攝影常用的光位:

1、順光

順光是攝影時最常使用的採光手法,是從被攝體正面照射過來的光線。它的特點是能把被攝體的形態和顏色表現得非常到位。因此,順光最常被使用在風景攝影領域,不僅可充分展現地形、地貌,順光下湛藍、飽滿的天空也是襯托各種風景的最佳背景。

但順光拍攝時,被攝體側面不容易產生陰影,缺乏立體感,畫面會顯得平淡,缺乏藝術性。在使用順光拍攝人像時,應盡量尋找深色背景或能突出主體的表現形式,有時候為了表現出人物背景天空的湛藍色或細節,也會採用順光。

2、側光

拍照時,凡是從被攝物的左右側面45度-90度角打來的光線,都可以泛稱為側光。側光千變萬化,只要在拍攝時稍微改變光源角度,就能為整張照片營造出截然不同的效果,增添戲劇性。此外,側光能夠依據被攝物的型態特徵,營造出豐富的光影變化,因此在各式各樣的攝影領域中應用甚廣。

一般來說,側光適合應用在表現被攝物的質感、輪廓、形狀和紋理,或是用來強調甚至誇大被攝物的立體感,對建築物的雄偉高大很有表現力。同時,拍攝男子肖像多採用側光,給人以硬朗的感覺。

3、逆光

逆光即是從被攝體後方照射過來的光線。從被攝體正面看,被攝體輪廓光顯得非常明亮,閃爍的光輝很漂亮。這是最具戲劇張力的用光方式,可以創造富有戲劇感或意境的影像,卻也可能讓被攝主體的面貌與細節完全看不清,拍攝時要特別注意。然而,如果能妥善運用逆光,可以為被攝主體增添更多細節,例如表現模特兒輕柔的發絲、昆蟲身上的纖毛,甚至是空氣中飄揚著的塵埃。

逆光拍攝人物時,由於人的正面處於陰影中會顯得很暗,因此,要做的是盡量讓臉部曝光准確,這樣的效果或許會讓背景曝光過度,光暈嚴重,但如果控製得好,效果還是很不錯的。當然,還可以用反光板或閃光燈進行正面補光,平衡畫面曝光,或者用逆光表現剪影的效果。

4、頂光

頂光即從被攝體頂部往下照射的光線。在戶外,最常遇上頂光的時刻大約在上午11點到下午3點左右。在頂光的條件下拍攝,人物的鼻下人中處和脖子處容易產生陰影,甚至很容易產生黑眼袋,顯得模特不怎麼好看,一般來說,運用頂光是不容易進行拍攝的,但使用得當一樣可以拍出漂亮的照片,比如讓模特抬頭來改變光線的照射方向。

而在拍攝風景時,頂光卻是不錯的選擇,可以營造明朗、活潑、熱情的氣氛。

5、底光

底光和頂光正好相反,它是從人的腳下垂直照上來的光線,往往會使被攝主體顯得陰森、恐怖和刻板。底光更多出現在舞台戲劇照明中,而在人像拍攝中較少用到,但低角度的反光板、廣場的地燈、地面的反光等也帶有底光的性質,可作為補光效果。

6、倫勃朗光

倫勃朗光是一種專門用於拍攝人像的特殊用光技術。拍攝時,被攝者臉部陰影一側對著相機,燈光照亮臉部的四分之三,其中臉部的任意一側呈現出倒三角形的亮區,因此也被稱為三角光。倫勃朗光塑造出來的臉部,立體感強,層次豐富,更重要是陰影那邊的眼睛,依然有眼神光,以保持炯炯有神的面貌,並且照片也具戲劇感。

7、蝴蝶光

蝴蝶光也叫派拉蒙光,由於鼻下所呈現出的影子為蝴蝶形,因此被稱為蝴蝶光。它是美國好萊塢電影廠早期在影片或劇照中拍美女、影星慣用的布光法。蝴蝶光的光源設定在人臉的正斜上方,這樣會製造出面頰與下巴的陰影,因此會更突出兩頰顴骨,並且讓面孔看起來更瘦、下巴更尖,能提升對象的魅力。不過需要注意的是,有時需要使用反光板在人臉底下補光,消除掉較重的陰影。

8、分割光

分割布光就是將光源以90度置於對象的左邊或右邊,使人臉表現出一面亮、一面暗的'效果。這種布光會製造出較強烈的戲劇感,適合表現人物鮮明的個性或氣質。例如藝術家、音樂家等,也常常被用來拍攝男性以表現出硬朗的感覺。同時,用黑白畫面來表現,明暗對比會顯得更強烈,能得到更好的視覺效果。

9、環形光

環形布光是在蝴蝶光基礎上稍加改動而成的,非常適合拍攝常見的橢圓形面孔。這種方法能夠讓鼻子在面頰上投下一些陰影,要得到這樣的效果,光源要稍稍高於眼睛和相機的平面30-40度。用環形採光布光法時,主要強調人物輪廓和立體感。

拓展延續

攝影常用的七種光位:

光位是指光源投射光線相對於被攝體所處的位置或角度。我們常用的光位有順光、前側光、全側光、側逆光、逆光、頂光和底光。

順光又稱正面光,其光線投射方向跟相機鏡頭的拍攝方向一致。陰影少,立體感不強,無透視,質感不強,影調柔和,能隱沒被攝體表面的凹凸不平及褶皺。

前側光位於相機的左側或右側(45°)前側高位燈稱為三角光(倫勃朗照明)形成明顯的受光面、背光面和投影,光比適中,立體感強。

全側光又稱正側光(陰陽光),光線投射方向與相機鏡頭的主光軸呈90°左右夾角。立體感超強,明暗反差大(邊緣輪廓立體感強時使用)。

側逆光又稱後側光,光線投射在被攝體左側或右側的後方,並與相機鏡頭的主光軸呈135°左右夾角。能較好的表現出被攝體的輪廓美感和立體感,增強畫面空間感(低調照片,做輪廓燈時使用)。

逆光是一種來自於被攝體的後方,正對著相機鏡頭的一種光線。常用於拍攝剪影效果,也可以做為輪廓燈或者拍攝半透明物體時使用。

如何拍攝剪影? 晚霞、天空、水面、沙灘、雪地等高亮度背景。以背景亮度為准。高反差。

頂光,從被攝體的上方照射的光線。

底光,又稱腳光,從被攝體下方照射,多用於照亮眼袋、下顎等陰影部位,單光使用時會產生恐怖感。

6. 產品攝影中常見的布光方式有哪些

1 頂光+前側光+側逆光
2 前側光+側逆光
3 前側光+輔光
4 前側光+輔光+側逆光
5 前側光+輔光+側逆光+頂光
產品拍攝需要光線均勻,有很多布光方法,根據自己需要靈活使用。產品拍攝的要求就是要凸顯產品的特點,避免歪斜、強反光、沒有立體感。

7. 攝影燈光有哪幾種打法

攝影燈光的打發主要可以分為三種光種,主光、補光以及背景光三種,三種光線即可相輔相成,也可單獨使用。
1、主光:對於攝影而言,其他燈光可以沒有,但主燈光是必不可少的;主光是決定孩子照明格局的重要燈光,並且主光也只能起到輔助作用,而真正起到作用的還是柔光燈箱。因為現當代攝影所用的主光通常是有柔光燈箱發出的,由柔光燈箱折射發出的光線較為均勻,更便於控制。
2、補光:補光又名輔助光,顧名思義,它所起的作用就是對陰影進行補充照明,讓陰影變得淺淡。補光所用的可以是與主光同樣的柔光燈箱,通過照明距離或輸出功率來調整它與主光的光比。為了簡便起見,補光的光源可以固定在天花板或牆上,只是通過調整輸出功率的方式來控制陰影的深淺。
3、背景光:在大多數情況下,孩子都會與背景拉一段距離。由於光源的照明隨著距離的增加而明顯地減弱,背景比孩子距離光源更加的遠,所以要想把孩子與背景區別開,就有必要對背景進行單獨照明,但是背景光的運用必須要照顧到背景的色彩、距離和照明的角度等等。

8. 攝影用光的類型及布光技巧

光線是攝影的基本,得到好的光線則可說是成功了一半。那要怎麼樣打光才是正確的呢?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攝影用光的類型及布光技巧的相關資料,供大家參考!

攝影用光的類型
頂光

頂光,即來自被攝物體頂部的光線,與景物、照相機成90度左右的垂直角度。用銀反射板或頻閃燈光,將正面光改作輔助光使用,不合適情況立即消失。對於拍攝肖像等是最不適合的燈光。

側光

側光,即來自景物左側或右側的光線,同景物、照相機成90度左右的水平角度。這種光線能產生明顯的強烈對比。影子修長而富有表現力,表面結構十分明顯,每一個細小的隆起處都產生明顯的影子。採用側光攝影,可造成較強烈的造型效果。

逆光

逆光一種是由於被攝主體恰好處於光源和照相機之間的狀況,這種狀況極易造成使被攝主體曝光不充分。在一般情況下攝影者應盡量避免在逆光條件下拍攝物體,但是有時候逆光產生的特殊效果也不失為一種藝術攝影的技法。

雖然逆光條件增加了攝影的難度,但是逆光情況有時也可用於某些藝術創作。技藝高超攝影師往往利用逆光達到某種不同尋常的視覺效果,如逆光拍攝的手法尤其擅長銳利鮮明地展現物體的輪廓。

正面光(也稱為“順光”)

攝影者背對光源,即由攝影機後面射來的光線,亦稱順光。因為被攝體的所有部分都沐浴在直射光中,面對相機部分到處有光,所得結果是一張缺乏影調層次的影像。 用正面光特別是高的正面光拍攝面部時,可能不好看。

主光+輔光

輔光是補充光照射不到的被攝物其他面的光種,以彌補光照的不足,起輔助作用,須配合主光使用,所以又被稱為副光。一般用輔光來平衡被攝物明暗兩面的亮度差,體現陰影不分的更多細節,調節畫面的光比(照明反差)。

在輔光的運用上,有一點要明確,輔光的強度應該小於主光的強度,否則,就會造成喧賓奪主的效果,並且容易在被攝體上出現明顯的輔光投影,即“夾光”現象。
攝影布光技巧
倫勃朗布光

這名字來由,正是畫家倫勃朗所常用於繪畫的布光手法,臉上那三角形的光位正是標記。與環形布光不同,鼻子與面頰的影子是相連的,不過更重要是陰影那邊的眼睛,依然有眼神光,以保持炯炯有神的面貌,並且照片也具戲劇感。

蝴蝶光或稱派拉蒙光

這個布光的命名,來自於鼻下所製造的蝴蝶形對稱影子。光源設定在相機後的正上光,並會製造出面頰與下巴的陰影,因此會更突出兩頰顴骨,並且讓面孔看起來更瘦、下巴更尖,能提升對象的魅力。不過有時會用反光板甚至對象自己拿著,作補光之用。

顯寬光

這不是一種特定布光設定,而是一種風格,不論分割、環形或倫勃朗都可以用。 方法 其實很簡單,就是讓受光的那一邊面轉向鏡頭,於是受光的面會看起來較寬闊,然後面部整體看來都較大較闊,適合面形瘦削的人。

顯瘦光

與顯寬光正好相反,較暗的那一面朝向鏡頭,這樣面部看起來尖削一點,而且更有立體感與氣氛。

大家現在可以去試試這幾種不同的布光方法,不要太憂慮光的質地什麼,先學習這些技巧。當然首要的還是學習閱讀對象的面,及了解他們的要求,拍攝出漂亮又能帶出恰當情緒和氣氛的作品。另外也留意光源,如果是人造燈光,就可以方便地移來移去,如果是自然光/窗口光,則要移動模特兒,試試活用這些基礎布光吧。

分割布光

顧名思議,就是把面孔一分為二,一邊亮,一邊暗,會製造出較強烈的戲劇感,適合個性或氣質較強的人物例如藝術家、音樂家等,當然陽剛味也會較重。

要製造這個效果,就是把光源以90度置於對象的左邊或右邊,可稍稍移前或後,以遷就不同面形。留意布光須跟隨對象的面孔而改變,頭部轉向的時候,燈光也應跟隨。

環形布光

這是讓鼻子在面頰上投下一些影子,要達到這種效果,光源要稍稍高於眼水平及30-40度於相機(根據個別面孔情況)。

若是光源稍高於眼水平,鼻子的投影並不會與面頰陰影相連,而是稍稍朝向下,同時光源也沒有過高,以致失去眼神光。下圖則是以上照片的布光示意圖,黑色背景代表樹林,攝影師以白色反光板,把陽光打向對象。這是很常用的手法,不過常見的錯誤就是放置反光板太低,光線打在鼻孔上,以致產生不出理想的效果。

猜你喜歡:

1. 攝影中怎樣用光問題分析

2. 人像攝影的4種用光技巧解析

3. 風光攝影用光技巧分析

4. 風景攝影用光技巧

5. 十條不可不知的攝影用光技巧

9. 人像攝影布光有什麼方法

不論採用什麼樣的布光方法,都要有利於表現被拍攝者的形象,獲得比較好的造型效果。比較實用和流行的基礎布光法和上下布光法。

A、基礎布光法

這是肖像攝影中最常用的一種布光方法,適用於各種臉型的人。這種布光方法被拍者面部大部分受光,產生的亮面大,總的影調比較明快,又有一部分處於陰影中,造成一定的明暗反差,突出被拍者的立體感。用兩盞聚光燈做主光從相機兩側位置投向被拍者,通過兩盞燈的功率、強度變化,可以獲得不同的造型風格。平光照明使被拍者的大部分都受到直接的光照,調子較為明朗,明暗反差小,陰影面積不大,音調均勻。並且還應在被拍者正面下方位置不止一盞底光燈,以消除臉頰和脖子底下的陰影。婚紗影樓基本上都使用這種布光方法,適用於女性和兒童攝影。

(被拍人用遙控器隨心自拍,跳躍瞬間也可自己掌控。)

10. 常用的幾種布光方法

} 在燈光照明下拍攝人像比日光照}明難得多,攝影師要熟悉布光(光線的;布置與處理)方法。拍攝燈光人像.有;不同的布光方法。一方面要根據被攝者{的外貌(主要是面部特徵)採取最有利l的布光方案.另方面又體現著攝影師自;己的審美取向和創作意圖,不應有一套;固定的程式。不過,讓我們對燈光人像}的布光進行一些分析研究探討一下有!代表性的幾種布光方法各有什麼特點}以便更好地運用仍是必要的。! 拍攝燈光人像.常用的布光方法;有以下幾種:!的細節,陰影的色彩也不好。所以.還需要使用第二盞燈或反光板進行輔助照明使陰影部分提高一點亮度,與亮面保持適當的亮度比(俗稱「光比」)。這種光線稱作『』輔助光「。┌─┬─────┐│1 │前側規明照│└─┴─────┘ 用一盞燈(無論加不加柔光箱、柔光傘以及其他附件)做主要的塑型光線—稱作「主光『』—從照相機一側與拍攝方向大約成300一6。

閱讀全文

與常用的布光方法有哪幾種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如何培養正氣的方法 瀏覽:562
oppo的ip地址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880
思維方法特點是什麼 瀏覽:7
簡單萬用表使用方法完整視頻教程 瀏覽:861
兒童痣治療方法 瀏覽:485
研究方法調查問卷教學 瀏覽:397
fema安全分析方法 瀏覽:304
孩子快速入睡的方法 瀏覽:796
搜派風水機使用方法 瀏覽:693
豬肉價格下跌的解決方法 瀏覽:934
泉州學唱歌技巧和發聲方法 瀏覽:962
神經源性膀胱工傷治療方法 瀏覽:965
如何選擇設計特殊雜質檢查方法 瀏覽:15
電纜線接線方法視頻 瀏覽:777
湖南煙熏肉食用方法 瀏覽:313
釣具的連接方法 瀏覽:135
細胞增生的治療方法 瀏覽:834
下列處理方法不正確的是 瀏覽:168
舒適進入安裝方法 瀏覽:226
用什麼方法粘膠最快 瀏覽: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