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茯苓有哪些吃法 茯苓吃法簡單介紹
1、茯苓豆腐。准備二十克茯苓粉、一斤豆腐、適量的胡蘿卜、香菇。將茯苓粉與豆腐伴和均勻,用鹽、料酒調味,再將胡蘿卜和發好的冬菇放入鍋內炒至半熟,然後將豆腐放入鍋中,加入適量水,調小火慢慢燜煮,最好調味起鍋食用。功效:食用茯苓豆腐能夠增強食慾,改善胃口。
2、開胃湯。准備十五克茯苓,十二克淮山葯,谷麥芽各三十克,鮮、干鴨胗各1個,煮湯飲服。這款食療方對於小兒消化不良,食慾不振的情況有很好的改善作用。
3、荷葉茯苓粥。准備一張荷葉(鮮、干均可),五十克茯苓,一百克粳米或小米,適量的白砂糖。將荷葉煎湯去渣,把茯苓、洗凈的粳米或小米加入去了荷葉渣的湯中;同煮成粥,出鍋前加白砂糖調味即食。功效:服用荷葉茯苓粥可以健脾胃,增強自己的食慾。
4、茯苓薏米餅。茯苓、薏米、白麵粉各三十克,白糖適量,研成細末和勻壓成餅,蒸熟。
5、茯苓陳皮薑汁茶。准備三十克茯苓,五克陳皮,水煎,飲服時加入生薑汁10滴。功效:開胃健胃。
㈡ 茯苓的功效非常多,你知道它的食用方法有哪些嗎
食物:茯苓10克,平菇少量。
作法:先將茯苓泡軟,搗爛成粉末狀,再與平菇、大米一道煮(蒸)成飯服用。
食物:茯苓15克,薏仁米60克。
作法:共研石粉,放進鍋中,放水適量,煮開就可以服用。
食材:取蓮子30克、紅小豆30克、茯苓30克,純蜂蜜20克。
做法:將蓮子泡開後,削皮、去心;紅小豆清洗後,與蓮子齊入開水鍋中,先以走紅燒開,再煨燉至蓮子、赤小小的豆軟爛;添加研成粉末狀的茯苓,邊加邊攪拌成稠羹狀,玄火稍涼兌入純蜂蜜,翻拌即成。
食材:茯苓15克、鱖魚1條、姜蔥適量;
做法:將茯苓搗爛成粉末,隨後在洗干凈的鱖魚下拉上幾個貸款口子;再把姜、蔥切割成絲預留;下面把茯苓末勻稱地抹在鱖魚的身上和魚皮里頭,把姜絲、蔥絲覆在魚上,那樣茯苓蒸鱖魚的准備工作就搞好了。然後把准備好的鱖魚上鍋用走紅蒸,蒸上10分鍾後,把魚端起鍋;再把魚蒸出去的汁加一點生抽倒進一隻小鍋里,依據自身的口感放點鹽,調均勻了以後澆在魚的身上,這道美味可口的茯苓蒸鱖魚就可以吃了。
㈢ 茯苓食用方法 茯苓食用方法簡單介紹
1、茯苓栗子粥煮法的簡單介紹:茯苓15g,栗子25g,大棗10個,粳米100g。加水先煮栗子、大棗、粳米;茯苓研末,待米半熟時徐徐加入,攪勻,最後煮至栗子熟透。可加糖調味食。茯苓栗子粥補脾利濕,補脾止瀉,益脾胃。茯苓栗子粥用於脾胃虛弱,飲食減少,便溏腹瀉。
2、茯苓雞肉餛飩煮法的簡單介紹:茯苓50g,雞肉適量,麵粉200g。茯苓研為細末,與麵粉加水揉成面團,而雞肉剁細,加生薑、胡椒、鹽做餡,包成餛飩。最後煮食。茯苓補脾利濕,而雞肉補脾益氣,姜、椒開胃下氣。茯苓雞肉餛飩用於脾胃虛弱,嘔逆少食,消化不良。
3、茯苓麥冬粥煮法的簡單介紹:茯苓、麥冬各15g,粟米100g。粟米加水煮粥;二葯水煎取濃汁,待米半熟時加入,然後一同煮熟食。茯苓麥冬粥可以安心神,養陰清心,除煩熱。茯苓麥冬粥用於心陰不足,心胸煩熱,驚悸失眠,口乾舌燥。
4、茯苓膏煮法的簡單介紹:白茯苓500克、白蜜1000克,先把白茯苓研為細末,以水漂去浮者,取下沉者,濾去水,再漂再曬,反復3次,再為細末,最後拌白蜜和勻,加熱熬至滴水成珠即可,然後裝瓶備用,每日2次,每次12—15克,使用白開水送服。經常服用茯苓膏對老年性浮腫、肥胖症以及預防癌腫均有稗益。
㈣ 茯苓吃法做法
茯苓的食用方法:
7、茯苓當歸燉烏雞
將烏雞洗凈切塊,用沸水焯一下備用,在鍋內加適量水、鹽、味精、雞精,下入烏雞塊、茯苓、當歸,小火煲3小時左右即成,是滋補上品。
值得注意的是,茯苓也有食用禁忌,具體如下所述:
1)食用茯苓時,不宜同時食用牡蒙、地榆、雄黃、秦艽、龜甲等中葯,也不宜和米醋同食。
2)虛寒體質的人不適合食用茯苓。
㈤ 養心安神用茯苓 茯苓的食用方法
茯苓是一種珍貴的中葯,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茯苓具有養心安神、抗菌消炎、降血壓、祛痰止咳、健脾祛濕、抗癌、緩解小便不利,增強自身免疫力等功效。常吃茯苓有助於保護自身的身體健康,下面是關於茯苓的食用方法。
茯苓15g,栗子25g,大棗10個,粳米100g。加水先煮栗子、大棗、粳米;茯苓研末,待米半熟時徐徐加入,攪勻,煮至栗子熟透。可加糖調味食。
功效:健睥益腎,利濕止瀉,適用於小便不利、慢性腎炎者。
材料:茯苓、麵粉、發酵粉
做法:將茯苓烘乾,然後研磨成為粉末,和麵粉一起攪拌均勻,最後加入發酵粉,用清水糅合進行發酵,製作成為五厘米左右的糕狀就可以了。將做好的茯苓糕放入鍋中蒸煮就可以了。
材料:白茯苓粉、粳米、食鹽、胡椒、味精
做法:將粳米淘洗干凈後和白茯苓粉一起放入鍋中熬粥,大火燒開之後小火熬煮直到粳米變爛,最後加入其他的調味料,攪拌均勻就可以了。
做法:茯苓、麥冬各15g,粟米100g。粟米加水煮粥,葯水煎取濃汁,待米半熟時加入,一同煮熟食。
做法:茯苓30克、桂圓肉100克、粳米100克放入
材料:茯苓、蓮子、麥冬個等份。共研細末,加入白糖、桂花適量拌均,用水和面蒸糕食用。
功效:寧心健脾、適用於因心陰不足,脾氣細弱而引起的乾渴、心悸、少食、神疲者。
㈥ 茯苓如何食用
1、沖泡茯苓粉
可用牛奶或滾開水將茯苓粉沖化、調勻,每天晨起吃約凈含量20克,健脾又有助於提高免疫力。
2、茯苓雞肉餛飩
取茯苓50g,雞肉適量,麵粉200g,將茯苓粉與麵粉加水揉成面團,雞肉剁細,加生薑、胡椒、鹽做餡,包成餛飩,烹煮後食用,有助於改善脾胃虛弱、嘔逆少食、消化不良等症狀。
3、茯苓茶
成人每日6-12克,煎水代茶飲服,隔兩日1次,或每月服10次即可,滋補和健脾。注意,體弱、老幼者的用量要酌減。
4、茯苓餅
用茯苓細粉、米粉、白糖各等份,加水適量,調成糊狀,再以微火在平底鍋里烙成極薄的餅,可以長期堅持當點心吃,幫助調理身體。
㈦ 茯苓食用方法
茯苓是一種非常不錯的保健食材,對於人體的健康益處非常多,而且茯苓的食用方法也五花八門,那麼關於茯苓的食用方法到底有哪些呢?很多朋友都非常想了解這個問題,接下來小編將為大家做出相關的解答,希望能對各位提供一些食用茯苓的參考。
4、茯苓薏米餅
茯苓、薏米、白麵粉各三十克,白糖適量,研成細末和勻壓成餅,蒸熟。
5、茯苓陳皮薑汁茶
准備三十克茯苓,五克陳皮,水煎,飲服時加入生薑汁10滴。
功效:開胃健胃。以上就是關於茯苓的吃法介紹,大家可以根據自己平時喜歡的口味來選擇製作,不僅能夠享受美味佳餚,更加能夠對自己的健康起到一定的幫助作用,可以調理滋補身體,但是對於茯苓的服用必須要控制量,不宜過量,希望本文對大家有用。
㈧ 茯苓的做法
白茯苓是比較常見的茯苓的一種,還有土茯苓,都是有葯用效果葯材的種類哦,而且營養物質也是比較豐富的呢,可以有健脾胃祛濕的作用,而且食用的方法也是比較多的呢,來看看白茯苓的一些食用方法吧,而且效果也不錯。
㈨ 茯苓的食用方法(茯苓5種最好吃的家庭做法)
做法1·:茯苓糕
准備食材如下:白茯苓50克,大米粉200克,糯米粉100克,牛奶180克,白糖50克,熟芝麻60克,干桂花10克,熟豬油30克
具體做法如下:先把茯苓用干磨機打成粉,過篩後加入大米粉糯米粉白糖攪勻,加入適量牛奶攪拌均勻,拌成小疙瘩用手搓鬆散,過篩成細膩的糕粉,蒙上濕布餳至30分鍾,熟白芝麻,干桂花,白糖混合,豬油加熱成液體,加入豬油拌勻做成內餡,來增加茯苓糕的口感,竹籠屜里鋪上一張油紙,底部先鋪一層糕粉在鋪芝麻桂花餡,最上面鋪上糕粉壓實,放入開水鍋里大火蒸30分鍾出鍋,做好的松軟香甜,是非常好的養生糕點!
做法2:茯苓扁豆粥
准備食材如下:干扁豆50克,糯米100克,茯苓50克,冰糖30克
具體做法如下:干扁豆提前泡發,將糯米清洗干凈之後,放入鍋中,再放入扁豆,放入茯苓,加入食材5倍的清水,放入30克冰糖熬成粥,即可食用!
做法3:茯苓大骨粉葛湯
准備食材如下:大骨750克,粉葛500克,茯苓35克,生薑1塊,食鹽1茶匙,料酒2湯匙
具體做法如下:將大骨清理干凈之後,加料酒焯水,然後轉移到湯鍋裡面,再放入35克茯苓,放入薑片,放入去皮切塊的粉葛,大火煮開之後,轉成小火煲1個半小時,煲好之後加鹽調味即可!
做法4:檸檬茯苓枸杞茶
准備食材如下:茯苓6塊,枸杞5粒,檸檬1片
具體做法如下:將茯苓跟枸杞放入茶杯,先倒上適量的開水,燙一下,馬上把水倒掉,再放入1片檸檬,然後倒入開水,泡3分鍾即可!
做法5:茯苓土豆餅
准備食材如下:茯苓100克,土豆2個,香腸2根,芥菜1把,蔥3克,姜2克,鹽3克,花生油30毫升
具體做法如下:用破壁機把茯苓塊達成茯苓粉,芥菜在湯鍋里綽水幾秒鍾,變軟即可,撈出來用清水浸泡一會,再攥干水分,把香腸煎熟,煎熟的香腸切碎,攥干水分的芥菜也切碎待用,土豆蒸熟,去掉土豆皮,用壓泥器壓成泥,加入茯苓粉,再加入適量水分,攪拌成團,加入剛才切好的香腸粒,芥菜碎,以及蔥薑末,再次攪拌均勻,做成均勻大小的小餅狀,平底鍋放入適量色拉油,放進去開始煎,煎至兩面金黃即可!
好啦,朋友們!茯苓的吃法還有很多,好吃的做法暫時就先給你們分享這幾種,如果你在閱讀本文教程的過程中,有看不明白的步驟,請在本文下方的留言區給我留言,我看到後會馬上為你解答的,如果你有更好的建議,或者更好吃的做法,同樣也歡迎你在留言區留言分享!當然了如果你喜歡這些做法,又暫時沒時間做,也可以先把本文收藏起來哦!
我是天健美食坊,感謝你的閱讀,我們下期再見吧!
㈩ 薛醫生:茯苓怎麼吃更健康茯苓的吃法這么多,哪種適合你
(一)茯苓餅
茯苓餅,又名茯苓夾餅,是北京的一種滋補性傳統名點。製作系以茯苓霜和精白麵粉做成薄餅,中間夾有用蜂蜜、砂糖熬溶攔勻的蜜餞松果碎仁,其形如滿月,薄如紙,白如雪,珍美甘香,風味獨特。關於茯苓餅的制食法,早在800年前的南宋《儒門事親》中就有記載:「茯苓四兩,白面二兩,水調作餅,以黃蠟煎熟。」不過這種蠟煎的餅並不好吃。到了清初,有人提出「糕貴乎松,餅利於薄」的主張,於是,後來的餅就越來越薄。因為滋補性強加上慈禧愛吃,所以身價百倍。
主料:糯米粉200克,茯苓200克 輔料:白砂糖100克
製作:將茯苓磨成細粉,加米粉、白糖加水適量,調成糊,以微火在平鍋里攤烙成薄餅即可。
用法:可經常吃或佐食。
效用: 健脾補中,寧心安神。適用於氣虛體弱所致的心悸、氣短、神衰、失眠以及浮腫、大便溏軟等。
(二)茯苓粉
茯苓粉的功效
茯苓粉是中葯茯苓的粉末,常見有呈白色、淺灰色,沖泡後呈深灰色。性平、味甘、淡,含有三萜類、多聚糖類及膽鹼、脂肪、卵磷脂、鉀、鎂等多種元素。具有利水滲濕、健脾寧心的功效。茯苓不僅可顯著提高機體免疫能力,而且可使血液中氧合血紅蛋白釋放更多的氧,以供給組織細胞。同時,還可使細胞組織(包括皮膚、黏膜、毛發等)活性增強,活力增大,處於 健康 狀態,從而使我們的皮膚、毛發顯得更加滋潤,達到美容的效果。
茯苓粉怎麼吃
(1)沖服
最好先用冷開水攪成糊狀,泡水、熱牛奶沖服。
(2)煮粥,或是做成麵食
茯苓粉、大米各30克,紅棗7枚。先煮米,沸後放入紅棗,至粥將成時放入茯苓粉,用筷子攪勻即成。常食有健脾、益氣、安神功效,可用於頭暈、乏力、心悸、失眠等症。
(3)茯苓奶茶
茯苓粉十克,牛奶二百毫升,先將茯苓粉用涼開水適量化勻,再加入煮沸的牛奶既可。
用法;每日早晨空 腹服用,延緩衰老,健脾強身。
(4)苡仁茯苓粥
苡仁200g,茯苓粉10g,粳米200g,雞胸脯肉50g,干香菇4個。先將香菇 泡發 ,切成丁;雞脯肉去皮、去油脂,入鍋內煮30-40分鍾後撈出,切為肉丁;茯苓研粉;然後將 苡仁 用水反復搓洗,再用熱水浸泡1夜,瀝干後加7倍清水煮沸,熬爛;將粳米加5倍清水煮1個小時,兩粥合並,加入香菇、雞肉丁、茯苓粉,再煮至稠為度。服食時可加調料。
(5)山葯薏仁茯苓粳米粥
茯苓(研末)30克,薏仁30克,山葯50克,粳米100克。先將粳米、薏仁、山葯加水適量,煮至半熟,放入茯苓粉,和勻後煮熟,空腹服用。
(6)白茯苓粥
白茯苓粉15克,粳米100克,胡椒粉、鹽、味精少許。①粳米淘洗干凈。②粳米、茯苓粉放入鍋內,加水適量,用武火燒沸後轉用文火燉至 米爛 ,再加味精、鹽、胡椒粉、攪勻即成。每日2次,早、晚餐服用,健脾胃,利水腫,可用於老年性浮腫。
(三)白茯苓
白茯苓,中葯名。為葯材茯苓塊切去赤茯苓後的白色部分,通常為中葯飲片。古人稱茯苓為「四時神葯」,因為它功效非常廣泛,不分四季,將它與各種葯物配伍,不管寒、溫、風、濕諸疾,都能發揮其獨特功效。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葯具有利水滲濕、益脾和胃、寧心安神之功用。現代醫學研究:茯苓能增強機體免疫功能,茯苓多糖有明顯的抗腫瘤及保肝臟作用。但虛寒精滑或氣虛下陷者忌服。
(四)茯苓糕
茯苓糕的傳說
茯苓糕,又名「復明糕」,是閩南民間傳統手工食品。它來源有這樣一段傳說。清兵入關建立清王朝後,對廣大人民實行「留發不留頭」的民族壓迫。順治五年(1648)農歷八月廿六日,清兵攻陷同安,屠城3天,三萬多無辜百姓慘遭殺害。同安一帶百姓,在鄭成功「抗清復明」的旗幟下,奮起反抗,和清兵開展長期的「拉鋸戰」。為了便於大規模開展有組織的反清活動,城內有位姓李的商人,就蒸了一種糕叫「復明糕」,意在恢復明朝,每片糕里藏有一片紙條,上面寫著聯合行動的時間、地點和訊號。這樣,屬於「抗清復明」組織的基本群眾買到「復明糕」後,便自覺地參加到搞清行列。當時還有一條規定,即小孩不準吃「復明糕」,主要是怕小孩不懂事,吃「復明糕」容易泄漏字條的機密。所以,至今同安還有放牛娃和撿豬糞的小孩別想吃「復明糕」的俗語流傳。因為「復明」與「茯苓」的方言語音相近。所以,代代相傳就把「復明糕」叫成「茯苓糕」。
茯苓糕的做法
配方:茯苓50克 麵粉450克
製作:
(1)把茯苓烘乾,打成粉,與麵粉混勻。
(2)把茯苓、麵粉混勻,加入發酵粉,用清水揉合成面團發酵,發好後製成5厘米見方一塊的糕狀。
(3)把茯苓糕上籠用武火大氣蒸熟即成。
食法:每日1次,早餐食用。
功效:健脾滲濕,寧心安神。高血壓氣虛濕阻型患者食用。
(一)茯苓的常用食法
開胃湯
茯苓15克,淮山葯12克,谷麥芽各30克,鮮、干鴨胗各1個,煮湯飲服。治小兒消化不良,不思飲食。
茯苓豆腐
原材料:茯苓粉20g、豆腐500g、胡蘿卜、香菇適量(3人份量)
烹調方法:將茯苓粉與豆腐伴和均勻,用鹽、料酒調味,再將胡蘿卜和發好的冬菇放入鍋內炒至半熟,然後將豆腐放入鍋中,加入適量水,調小火慢慢燜煮,最好調味起鍋食用。
健脾化濕、消食減肥,由於此葯膳中主要食材是豆腐,因此患有腎功能不全、痛風的人群不宜多吃。
荷葉茯苓粥
食材:荷葉1張(鮮、干均可),茯苓50克,粳米或小米100克,白砂糖適量。
做法:
1.將荷葉煎湯去渣,把茯苓、洗凈的粳米或小米加入去了荷葉渣的湯中;
2.同煮成粥,出鍋前加白砂糖調味即食。
此粥清熱解暑、寧心安神、止瀉止痢,對心血管疾病、神經衰弱者有輔助治療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