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使用常用局部麻醉葯
(1)鹽酸普魯卡因。本品對黏膜的穿透力弱,一般不作表面麻醉用。注入組織後,約經幾分鍾可呈現麻醉作用。但由於本品具有擴張血管的作用,因此可使手術區域滲血增多,並可加速局麻葯的吸收而呈使局麻失效。為了延長局麻作用時間和減少葯物的吸收,常在此葯溶液中加入少量腎上腺素(100毫升葯液中加入0.1%腎上腺素溶液0.5毫升)。靜注低濃度的普魯卡因,對中樞神經系統有輕度抑制、鎮痛、解痙和抗過敏作用。對心血管系統也有抑製作用。可以用於治療心動過速、心律不齊等。用法與用量:浸潤麻醉或局部封閉,用0.25%~0.5%溶液;傳導麻醉和硬膜外麻醉用2%~5%溶液。
(2)利多卡因。本品的局部麻醉作用和穿透力比普魯卡因強,作用快,擴散廣,對組織無刺激,局麻持續時間長(1~2小時)。用法與用量:表面麻醉用2%~5%溶液;浸潤麻醉用0.25%~0.5%溶液;傳導麻醉用2%溶液;硬膜外麻醉用0.5%溶液。
『貳』 麻醉手術分為哪幾類麻醉方式有哪些
手術有大小,時間有長短,根據不同手術大小和時間長短的需要,可以選擇不同的麻醉方式。比如說做一個拔牙的手術,由外科醫生在操作的部位直接注射局麻葯,就可以達到緩解疼痛的目的,這種麻醉方式,管它叫做局麻。
再大一些范圍的手術,可以採取外周神經阻滯的方式來完成,當完成手術的范圍比較大,可以採取椎管內麻醉的方式來完成,也就是老百姓通常所講的半麻,這種麻醉方式可以分為硬膜外麻醉,腰麻和硬脊聯合麻醉,還有骶管麻醉四種。阻滯的范圍是通常的下腹部或下半身的手術。
當手術的范圍比較特殊,手術的部位比較深,通常會選用全身麻醉來實施。全身麻醉就是指患者意識喪失的一種麻醉的方式。而全身麻醉又分為靜脈麻醉,靜吸復合麻醉,吸入麻醉等等。
所以從大體的麻醉分類來講,分為局部麻醉區域阻滯麻醉,椎管內麻醉和全身麻醉這四大類。
所以麻醉方式的選擇,由多方面的情況來決定
『叄』 常用的麻醉方法有哪些
1.
全身麻醉:吸入麻醉、靜脈麻醉、基礎麻醉
2.
局部麻醉:椎管內麻醉(包括腰麻、硬膜外麻醉及腰硬聯合麻醉)、神經干及神經叢阻滯、表面麻醉、局部浸潤麻醉、靜脈局部麻醉
3.
針刺麻醉(為中醫特有,但其效果並不確切)
4.
復合麻醉:靜吸復合全麻、椎管內阻滯復合全麻、腰硬聯合麻醉、全麻復合控制性降壓等
『肆』 局麻方法可分哪四種
我也被醫生診斷為膽脂瘤,說是長大了會碰到腦子或者面神經,不切除的話嚴重者會引發腦膜炎或面癱,我咨詢過醫生,手術的目的主要是將耳腔內的膽脂瘤型改變組織徹底清除干凈.阻止病變的復發和發展,一般來說,耳科的手術原則上要全麻的,因為手術比較精細,出一點差錯都不行,手術時醫生一般會讓你自行選擇,大多中耳炎患者都是全麻的,根本不會有任何感覺。手術過程要視你耳朵嚴重情況而定,一般是2個小時左右,開刀的方式有兩種,一種是從耳朵背面切開,這樣傷口比較大,但癒合後基本看不出;還有一種是從你耳朵處上方切開一個小口,這樣傷口較小,癒合後不會有疤痕。這個主要是看開刀醫生的習慣而定的。手術恢復需要兩個禮拜的時間,就是出院的時間,要耳朵完全康復,起碼兩個月才行。到正規的三甲醫院費用大致是7000到8000.
『伍』 口腔局部麻醉的方法和注意事項具體操作
(一)牙槽部浸潤麻醉 適用於骨質疏鬆的上頜牙槽部的拔牙和牙槽手術。注射麻醉葯於牙 圖5~1牙槽部浸潤麻醉 槽的唇(頰)側和舌(齶)側的粘膜下或骨膜下,唇(齶)側注射時,注射針在前庭溝刺入粘膜,針與粘膜約成30~35度角(圖5~1),注意麻葯1~2ml。舌(齶)側注射時,在硬齶上距牙齦緣0.5~1cm處進針,注射麻葯0.5ml。 (二)阻滯麻醉 在神經干附近注射麻葯以阻斷神經傳導,使該神經分布區獲得麻醉效果,稱為阻滯麻醉,適用於骨質較緻密的下頜骨區或局部有炎症及腫脹不宜作浸潤麻醉者。阻滯麻醉在口腔科應用較多,由於注射位置一般較深,故須注意嚴格無菌操作,以免贊成深部感染,引起不良後果,注射麻醉葯前應先回抽檢查,以免誤入血管,然後緩慢注入。 有關阻滯麻醉的具體操作方法見表5~1。 表5~1阻滯(傳導)麻醉方法麻葯:2%普魯卡因 麻醉方法 穿刺點 方向 深度 劑量 麻醉范圍 上牙槽後神經阻滯麻醉(上頜結節注射) 的前庭溝底 半張口,注射針與上頜牙的咬合面成15度角,向上、向後、向內方向刺入 1.5~ 2.5厘米 1.5~2毫米 同側上頜磨牙、牙周膜、牙槽骨及頰側牙齦(不包括的 近頰根) 齶前神經阻滯麻醉(齶大孔注射) 齶側齦緣至齶中線聯線1/3處 大口張,從對側下頜尖與第一前靡牙間,向上、後、外方向刺入 約0.5~1厘米 0.5毫升 同側上頜前磨牙的齶側粘膜及牙齦 鼻齶神經阻滯麻醉(切牙孔注射) 齶齦乳頭基部(齶乳突處) 大張口,與牙長軸平行或從側方刺入 約0.5厘米 0.2毫升 齶側粘膜及牙齦 下牙槽神經阻滯麻醉(下頜肌注射) 翼下頜韌帶外側頰墊尖端交界處 大張口,從對側下頜兩前牙間,與下頜牙咬合面症行,向後、向外刺入。 約 1.5~ 2.5厘米觸及骨面 1.5~2毫升 同側牙、牙周膜、牙槽骨及 牙的唇側粘膜及牙齦 舌神經阻滯麻醉 同上 同上 麻醉下牙槽神經後將針退出0.5~1厘米 0.5~1毫升 同側下頜舌側牙齦、口底及舌前2/3粘膜 頰神經阻滯麻醉 一法:同上 同上 麻醉舌神經後將針稍稍退出再轉至下頜升枝前緣0.5厘米 0.5~1毫升 同側頰側牙齦及粘膜 二法:腮腺導管口後方1厘米處 與粘膜成15~30度角 上牙槽後神經阻滯麻醉(上頜結節注射):見圖5~2 圖5~2上頜結節注射 齶前神經阻滯麻醉(齶大孔注射):見圖5~3。 鼻齶神經阻滯麻醉(節牙孔注射):見圖5~4。 圖5~3齶大孔注射 圖5~4節牙孔注射 拔牙麻醉選擇:見表5~2 表5~2拔牙麻醉選擇 牙位 唇、頰、側 舌、齶、側 麻醉的神經 麻醉方法 麻醉的神經 麻醉方法 上牙槽前神經 浸潤麻醉 鼻齶神經 切牙孔注射 上牙槽前神經 浸潤麻醉 鼻齶神經齶前神經 齶側浸潤麻醉或切牙孔注射及齶大孔注射 上牙槽中神經 浸潤麻醉 齶前神經 齶大孔注射 上牙槽中神經 上牙槽後神經 浸潤麻醉 上頜結節注射 齶前神經 齶大孔注射 上牙槽後神經 上頜結節注射 齶前神經 齶大孔注射 下牙槽神經 加對側下牙槽神經交通枝) 下頜孔注射 加對側局部浸潤麻醉) 舌神經 下頜孔注射 下牙槽神經頰神經 下頜孔注射頰神經阻滯麻醉 舌神經 下頜孔注射 下牙槽神經阻滯麻醉(下頜孔注射)和舌神經、頰神經阻滯麻醉:(圖5~5、5~6、5~7)。 圖5~5下牙槽神經、頰神經、舌神經位置示意圖 圖5~6下牙槽神經阻滯麻醉穿刺點及方向 圖5~7下牙槽神經阻滯麻醉部位的解剖關系
『陸』 局部麻醉葯的常用局麻葯
(1)鹽酸普魯卡因。本品對黏膜的穿透力弱,一般不作表面麻醉用。注入組織後,約經幾分鍾可呈現麻醉作用。但由於本品具有擴張血管的作用,因此可使手術區域滲血增多,並可加速局麻葯的吸收而呈使局麻失效。為了延長局麻作用時間和減少葯物的吸收,常在此葯溶液中加入少量腎上腺素(100毫升葯液中加入0.1%腎上腺素溶液0.5毫升)。靜注低濃度的普魯卡因,對中樞神經系統有輕度抑制、鎮痛、解痙和抗過敏作用。對心血管系統也有抑製作用。可以用於治療心動過速、心律不齊等。用法與用量:浸潤麻醉或局部封閉,用0.25%~0.5%溶液;傳導麻醉和硬膜外麻醉用2%~5%溶液。
(2)利多卡因。本品的局部麻醉作用和穿透力比普魯卡因強,作用快,擴散廣,對組織無刺激,局麻持續時間長(1~2小時)。用法與用量:表面麻醉用2%~5%溶液;浸潤麻醉用0.25%~0.5%溶液;傳導麻醉用2%溶液;硬膜外麻醉用0.5%溶液。
『柒』 局部麻醉的方法
常見的局部麻醉有表面麻醉、局部浸潤麻醉、區域阻滯、神經傳導阻滯四類。後者又可分為神經干阻滯、硬膜外阻滯及脊麻。靜脈局部麻醉是局部麻醉另一種形式[1]。
1.表面麻醉
(1)定義將滲透作用強的局麻葯與局部黏膜接觸,使其透過黏膜而阻滯淺表神經末梢所產生的無痛狀態,稱為表面麻醉。表面麻醉使用的局麻葯,難以達到上皮下的痛覺感受器,僅能解除黏膜產生的不適。可用於角膜、鼻腔、咽喉、氣管及支氣管的表面麻醉。
(2)注意事項①浸漬局麻葯的棉片填敷於黏膜表面之前,應先擠去多餘的葯液,以防吸收過多產生毒性反應。填敷棉片應在頭燈或喉鏡下進行,以利於正確安置[2]。②不同部位的黏膜吸收局麻葯的速度不同。一般說來在大片黏膜上應用高濃度及大劑量局麻葯易出現毒性反應,重者足以致命。黏膜吸收局麻葯的速度與靜脈注射相等,尤以氣管及支氣管噴霧法,局麻葯吸收最快,故應嚴格控制劑量,否則大量局麻葯吸收後可抑制心肌,患者迅速虛脫,因此事先應備妥復甦用具及葯品。③表面麻醉前須注射阿托品,使黏膜乾燥,避免唾液或分泌物妨礙局麻葯與黏膜的接觸。④塗抹於氣管導管外壁的局麻葯軟膏最好用水溶性的,應注意其麻醉起效時間至少需1分鍾,所以不能期望氣管導管一經插入便能防止嗆咳,於清醒插管前,仍需先行咽、喉及氣管黏膜的噴霧表面麻醉。
2.局部浸潤麻醉
(1)定義沿手術切口線分層注射局麻葯,阻滯組織中的神經末梢,稱為局部浸潤麻醉。取皮內注射針,針頭斜面緊貼皮膚,進入皮內以後推注局麻葯液,造成白色的桔皮樣皮丘,然後經皮丘刺入,分層注葯,若需浸潤遠方組織,穿刺針應由上次已浸潤過的部位刺入,以減少穿刺疼痛。注射局麻葯液時應加壓,使其在組織內形成張力性浸潤,與神經末梢廣泛接觸,以增強麻醉效果。
(2)注意事項①注入局麻葯要深入至下層組織,逐層浸潤,膜面、肌膜下和骨膜等處神經末梢分布最多,且常有粗大神經通過,局麻葯液量應加大,必要時可提高濃度。肌纖維痛覺神經末梢少,只要少量局麻葯便可產生一定的肌肉鬆弛作用。②穿刺針進針應緩慢,改變穿刺針方向時,應先退針至皮下,避免針干彎曲或折斷。③每次注葯前應抽吸,以防局麻葯液注入血管內。局麻葯液注畢後須等待4~5分鍾,使局麻葯作用完善,不應隨即切開組織致使葯液外溢而影響效果。④每次注葯量不要超過極量,以防局麻葯毒性反應。⑤感染及癌腫部位不宜用局部浸潤麻醉。
3.區域阻滯
圍繞手術區,在其四周和底部注射局麻葯,以阻滯進入手術區的神經乾和神經末梢,稱為區域阻滯麻醉。可通過環繞被切除的組織作包圍注射,或環繞其基底部注射。區域阻滯的操作要點與局部浸潤法相同。主要優點在於避免穿刺病理組織,適用於門診小手術,也適於身體情況差的虛弱患者或高齡患者。
4.靜脈局部麻醉
(1)定義肢體近端上止血帶,由遠端靜脈注入局麻葯以阻滯止血帶以下部位肢體的麻醉方法稱靜脈局部麻醉。適用於能安全放置止血帶的遠端肢體手術,受止血帶限制,手術時間一般在1~2小時內為宜。如果合並有嚴重的肢體缺血性血管疾患則不宜選用此法。下肢主要用於足及小腿手術,採用小腿止血帶,應放置於腓骨頸以下,避免壓迫腓淺神經。
(2)注意事項靜脈局部麻醉主要並發症是放鬆止血帶後或漏氣致大量局麻葯進入全身循環所產生的毒性反應。所以應注意:①在操作前仔細檢查止血帶及充氣裝置,並校準壓力計;②充氣時壓力至少達到該側收縮壓100mmHg以上,並嚴密監測壓力計;③注葯後20分鍾以內不應放鬆止血帶,放止血帶時最好採取間歇放氣法,並觀察患者神志狀態。
5.神經及神經叢阻滯
(1)頸神經叢阻滯頸淺神經叢阻滯可用於鎖骨上頸部表淺手術,而頸部較深手術,如甲狀腺手術、頸動脈內膜剝脫術等,尚須行頸深神經叢阻滯。但由於頸部尚有後四對顱神經支配,故單純行頸神經叢阻滯效果不完善,可用輔助葯物以減輕疼痛。
(2)臂神經叢阻滯包括經頸路臂叢阻滯法、肌間溝阻滯法、鎖骨上臂叢阻滯法、鎖骨下臂叢阻滯法、腋路臂叢阻滯法等五種入路方法。五種臂叢入路阻滯效果因各部位解剖不同而異,而上肢各部位神經支配亦各異,因此應根據手術部位神經支配選擇最恰當阻滯入路。
(3)上肢神經阻滯上肢神經阻滯主要適應於前臂或手部的手術,也可作為臂叢神經阻滯不完全的補救方法。主要包括正中神經阻滯、尺神經阻滯和橈神經阻滯,可以在肘部或腕部阻滯,若行手指手術,也可行指間神經阻滯。
(4)下肢神經阻滯全部下肢麻醉需同時阻滯腰神經叢和骶神經叢。因需多注葯且操作不方便,故臨床應用不廣。然而,當需要麻醉的部位比較局限或禁忌椎管內麻醉時,可以應用腰骶神經叢阻滯。另外,腰骶神經叢阻滯還可作為全身麻醉的輔助措施用於術後鎮痛。
雖然腰神經叢阻滯復合肋間神經阻滯可用於下腹部手術,但臨床很少應用。髂腹下神經與髂腹股溝神經聯合阻滯是簡單而實用的麻醉方法,可用於髂腹下神經與髂腹股溝神經支配區域的手術。髖部手術需阻滯除髂腹下和髂腹股溝神經以外的全部腰神經,最簡便方法是阻滯腰神經叢(腰大肌間隙腰叢阻滯)。大腿手術需麻醉股外側皮神經、股神經、閉孔神經及坐骨神經,可行腰大肌間隙腰叢阻滯,聯合坐骨神經阻滯。大腿前部手術可行股外側皮神經和股神經聯合或分別阻滯,亦可以採用「三合一」法,單純股外側皮神經阻滯可用於皮膚移植皮區麻醉,單純股神經阻滯適用於股骨幹骨折術後止痛、股四頭肌成形術或髂骨骨折修復術。股外側皮神經和股神經聯合阻滯再加坐骨神經阻滯,通常可防止止血帶疼痛,這是因為閉孔神經支配皮膚區域很少。開放膝關節手術需要阻滯股外側皮神經、股神經、閉孔神經和坐骨神經,最簡便的方法是實施腰大肌間隙腰神經叢阻滯聯合坐骨神經阻滯。採用股神經、坐骨神經聯合阻滯也可滿足手術要求。膝遠端手術需阻滯坐骨神經和股神經的分支隱神經,踝部阻滯可適用於足部手術。
『捌』 獸醫臨床上常用的麻醉葯有哪些能產生局部麻醉的方法有哪些
能使感覺消失,特別是痛覺消失的葯物稱為麻醉葯。麻醉葯根據作用及給葯方式的不同,可分為全身麻醉葯和局部麻醉葯。
全身麻醉葯被吸收後,作用於中樞神經系統,使機體功能受到抑制,引起意識、感覺和反射消失及骨骼肌鬆弛,但延髓生命中樞的功能仍然保持。全身麻醉葯的麻醉范圍廣,一般適用於大型手術。
全身麻醉葯包括吸入性全麻葯和非吸入性(靜脈)全麻葯。常用的吸入性全麻葯有氟烷(三氟溴氯乙烷)、麻醉乙醚、麻醉氯仿及氧化亞氮(一氧化二氮)等。常用的非吸入性(靜脈)全麻葯有鹽酸氯胺酮、戊巴比妥鈉、硫薩利妥鈉、硫噴妥鈉、水合氯醛、乙醇等。
局部麻醉葯是應用於局部,可逆性地阻斷神經末梢或神經乾的沖動傳導,使局部發生感覺和痛覺消失效果的葯物。其主要特點是不影響大腦意識、麻醉范圍小,多適用於小型手術。常用的局部麻醉葯有鹽酸普魯卡因(奴佛卡因)、鹽酸利多卡因、鹽酸辛可卡因、鹽酸丁卡因等。
為了增強麻醉葯的作用,減低毒性與副作用,擴大麻醉葯的應用范圍,常先後或同時應用幾種麻醉葯和麻醉輔助葯,如骨骼肌鬆弛劑、鎮痛劑以及氯丙嗪等。我們把這種聯合用葯的麻醉方法稱為「復合麻醉」。
常用的產生局部麻醉的方法有以下幾種:
(1)表面麻醉也稱粘膜麻醉,是將丁卡因、利多卡因等穿透性較強的局部麻醉葯塗於粘膜表面,使其透過粘膜使粘膜下神經末梢麻醉。
(2)浸潤麻醉是將普魯卡因、利多卡因等葯液注入皮下,或深部組織,使麻醉葯液所浸潤的區域內的感覺神經末梢纖維麻醉。
(3)傳導麻醉又稱阻滯麻醉或神經干麻醉,是將普魯卡因等葯物注入有關的神經干周圍,使該神經干支配的區域產生麻醉。多用於四肢手術、診斷及腹壁部外科手術等。
(4)椎管內麻醉分為硬脊膜外麻醉和蛛網膜下腔麻醉。以麻醉後軀為主,臨床上用於難產、剖腹產及後軀其他手術。
硬脊膜外麻醉是將葯液注入到薦尾之間或腰薦椎之間的硬脊膜外腔內,使脊神經根麻醉。蛛網膜下腔麻醉(腰麻或脊髓麻醉)是將葯液注入到腰椎和薦椎之間的凹陷處(百會穴)的蛛網膜下腔內,阻斷脊神經根的傳導。
(5)封閉療法是將0.25%~0.5%的鹽酸普魯卡因溶液注射於患部周圍或神經通路,阻斷病灶部的不良沖動向中樞傳遞。減少疼痛,改善神經營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