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讓你的照片講故事
是照片中的主人公?還是特定的顏色和拍攝角度? 能讓一張照片登上報紙或雜志的秘密是什麼?能夠讓一張照片富有沖擊力的秘訣又是什麼? 上面所有的秘密的真相只有一個——能夠讓照片講故事。 從遠古時代開始,人們就會圍坐在火堆旁,互相分享自己的故事。 照片里拍的是誰並不重要。如果你想成為一名好的攝影師,首先必須善於講故事。一張有故事的,凝聚了感情和好奇心的照片,就能在大量圖片中脫穎而出,抓住觀眾的眼球。 那麼下一個問題就是,是什麼東西讓照片具有了「視覺上的故事性」? 大多數情況下,是畫面產生的情緒。這種情緒可以是讓人心領神會,或引起好奇心,甚至是傳達一些負面情緒比如憤怒之類。 即使是拍攝微距或風光照片,最好也能讓照片講出故事來。不過對我而言,最適合的題材還是有人物的照片,因為人物本身就擁有大量的感情。 這里有5個技巧能夠使你在旅行攝影中讓照片也帶上「故事」。 1. 需要准備 在大多數領域中,業餘人士與專業人士之間的差別往往就在於准備工作。 專業的攝影師在離開家之前就已經開始工作了,而業餘人士只是站在那裡等待眼前有事發生。專業攝影師會事先收集信息,尋找旅途中有潛力的拍攝內容,並按照計劃去做,這樣就能提高拍出好照片的成功率。 在旅行前,有哪些事是值得先做好調查的呢?這里有一些例子: 在你停留期間,當地是否有什麼活動或節日?節日從來都是拍攝照片的好地方。當地有沒有什麼拍攝或文化上的禁忌?比如,亞洲山地地區的高山族相信,拍攝照片會把他們的靈魂一起帶走。 獲得這些信息的最佳方式是聽取有同樣經驗的攝影師的建議。網上的攝影論壇會很有幫助。 還想讓你的拍攝更進一步?可以在當地做一次深入的旅行,並閱讀一些有關當地文化、歷史的資料等。 最好你能學會一點簡單的當地語言。人們都比較容易和說當地語言的人親近。像「你好」,「謝謝」,「我能不能為你拍張照片」這類簡單的話會很有幫助。 2. 靠近 用長焦鏡頭從遠距離拍攝人物可能比較安全,而且也不會出大問題,但是在有人出現的照片中,沒有比靠近更好的拍攝方法了。 有時我會從只相距幾厘米的地方拍攝人物。我會先和人們建立聯系,讓他們明白我沒有不良企圖,然後從他們的日常生活中發現值得拍攝的瞬間。 我從來不會把相機掛在脖子上接近別人。這樣會使別人感到緊張,引起不良反應。在使用當地語言進行問候之後,我會和他們小坐一會兒,讓他們習慣相機和我,然後才會開始拍攝。 永遠記住,人們不喜歡被展示在你面前的感覺。打破與別人之間障礙的最好方法是找一個當地人幫忙,這就是下面要說到的。 3. 最佳「破冰船」 專業攝影師會求助於人——了解攝影師需要並能提供導游等服務的當地人。 你可以找這些導游,也可以開發自己的,這樣更有趣而且大多數情況下都免費。你可以和當地的同齡人建立交情。他們可以帶你去當地最好的地方,可以教你說當地語言。你需要做的只是保持禮節。 如果能找到攝影愛好者做你的導游,那就最完美了。 4. 故事製造機 感覺找不到方向?對自己的照片不滿意?你可以試試「故事製造機」——任何一個人們集會的地方:市場、中央廣場或節日慶典現場。保持警覺並睜大眼睛,故事就會自己出現在你面前。你只要選擇自己有興趣的地方就好。可以是教堂、繁忙的街道、沙灘或奇特的建築。 5. 最後一點 我們說過拍好照片需要做好准備工作,但有時你也需要扔開旅遊指南,只是走上街去四處亂逛,尋找不經意之間的精彩。 雖然是亂逛,也別忘了事先問清楚哪些地方是不能去的,此外還有查清楚末班車的時間
『貳』 兒童看圖說話訓練
兒童看圖說話訓練
兒童看圖說話訓練,當孩子兩歲左右的時候,通過看圖說話來激發孩子的想像力將會提高孩子的智商,也可以讓孩子認識很多的事物,提升孩子的口才能力,那麼兒童看圖說話訓練?
一、認真看圖,培養觀察力
首先引導他們看圖要有順序,或從上到下,從下到上;或從遠到近,從近到遠;或從左到右,從右到左:或從中間到四周。對畫面所表達的主要內容先有一個整體性的了解。再從畫面中人物的形體、相貌、服飾等,弄清人物的性別、年齡、身份;從人物的表情、動作,推測人物的思想,以及他在干什麼,想什麼;還要觀察周圍環境,弄清事情發生在什麼時候,什麼地方等等。使孩子做到言之有序,使整幅圖或多幅圖畫變成一個完整的、連貫的事物,使人物形象更加豐滿逼真,故事情節更加曲折動人。
二、合理想像,培養想像力
看圖說話的畫面是一個個靜止的人或物,而且比較單調,我們要引導孩子通過仔細觀察畫面,通過家長適當的提問為支點,進行合理想像,使靜止的畫面盡量動起來,活起來,使單調的畫面充實豐富起來。引導孩子把不會思維的想像成為會思維的,把不會說話的想像成為會說話的,由一幅圖聯想到前前後後的幾幅圖由一個動作聯想到前前後後的幾個動作,有時,還可以只提供一種情境,讓孩子的想像自由馳騁。我們要積極引導他們進行思維訓練,培養創造性思維能力,讓他們插上想像的翅膀,使創新成為一種自覺的行動。因為小朋友容易受到別人的影響,盡量讓孩子創新思維,在符合圖畫內容和生活實際的基礎上進行大膽想像,想別人還沒有想到的,說別人還沒有說過的。
三、看圖說話,培養口頭表達能力
口頭表達能力是語言實踐的重要工具,是書面表達,即寫作的有力基礎,有利於發展學生的思維。所以我們應該把看圖說話當作一個重點來抓,是培養其表達能力的一個重要途徑。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看圖說話」教學。小朋友活潑好動,求知慾強,善於模仿,喜歡表現自己,凡事都要問個為什麼,具體思維占優勢,但是由於沒有經過說話訓練,表達起來缺乏條理性和連貫性,說起話來常是前言不搭後語,跳躍性很強,有時重復,有時帶有語病。我們在訓練時不能操之過急,開始的要求不應過高,關鍵是讓孩子說話要完整,有條理,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意思,不要一開始就求寫得生動。指導說話要到位,要耐心地指導孩子有條理地說,連貫地說,用普通話大聲地說,及時糾正語病,孩子說不清楚家長要引導,必要時可以示範。
寶寶練習看圖說話有哪些好處
一、豐富孩子的知識。
通過圖畫,孩子開始認識事物,開始認識這個世界。對於大人有個詞是見多識廣。孩子也一樣,通過圖片,認識了很多事物,豐富了自己的知識,開拓了自己的視野。
二、培養孩子的想像力。
圖片中的內容是什麼,這是幼兒看到圖片後的第一反應。如果是單一的事物,孩子就會說出來。如果有故事內容,就能啟發孩子的想像力。愛默生說:「沒有想像力,就沒有人才。」愛因斯坦說:「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著世界的一切,推動著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可見,想像力是一個人能否成才的關鍵。人的.大腦具有四個功能部位:感受區、貯存區、判斷區和想像區。人們運用前三個部位功能的機會多,而應用想像區的機會少,一般人僅僅應用了自己想像力的15%。而智商高的人則會把自己的想像力最大限度地運用。可以說,想像力應用多少是評價一個人智力高低的標准之一。通過看圖說話來激發孩子的想像力將會提高孩子的智商。
三、鍛煉語言表達能力
圖片中的內容是什麼,這是幼兒看到圖片後的第一反應。如果是單一的事物,孩子就會說出來。如果有故事內容,孩子就會開動腦筋,根據自己的認知把內容說出來,不知不覺中就提高了語言組織能力,口語表達能力。有一位家長曾在微信中給我們留言,說孩子在看《演講與口才幼兒版》時,對「看圖說話」這個欄目最專注最認真。邊看邊講,雖然語言表達還不太准確,但經過大人的引導後,就能講出一個完整的小故事。有的家長還把孩子講的故事錄下來發給我們,為孩子口語表達能力的提高而感到欣喜。所以,我們也特別向廣大家長提議,平時多和孩子做一些「看圖說話」「看圖講故事」的活動。
四、培養寫作能力。
看圖說話其實也是口頭作文。孩子把圖片中的內容講出來,即使在講故事,也是在「寫」故事。幾幅圖畫連起來就是一個完整的故事,把這個完整的故事講下來就是在寫一篇文章。不少孩子到了小學,不會寫作文,孩子和家長都發愁。如果幼兒時期,能通過看圖說話,在提高孩子口語表達能力的同時,為孩子的寫作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礎,作文就不會再是孩子難以翻越的高山。
方法之一:說說——注重口語訓練。
1、挖掘教材資源:
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認為:「學習的最好刺激是對所學的教材的興趣。」當教材內容、教學過程等激發出孩子的興趣,這樣的教學才能被孩子所喜愛,才能使孩子的能力得到較快的發展。教師應注意挖掘教材中的契機,注重從形象、色彩、場面上對兒童感官進行刺激,激發兒童觀察、探索、寫作的興趣,使兒童投入的進行說話、寫話訓練。在低年級語文的每一課中,每一篇課文都要對孩子進行說話能力的培養。要求孩子能用完整的語句回答我們提出的問題,不說半句話。如果孩子說了半句話,我們就要要求他(她)重說,一直到說完整為止。
2、詞串說話:
在學習新課文時,會學到許多新詞,這時可以利用這些詞進
行說話練習。每一篇課文,孩子會認識很多的詞語,在孩子初讀課文,能准確認讀這些詞語後,我們應當由易到難的讓孩子用上里邊的一些詞兒說話。先用一個詞說句子,再挑戰選兩個詞說句子,再用三個詞說句子。這樣的說話練習,孩子會興致勃勃,創意無限。
方法之二:讀讀——積累詞彙、豐富語言。
1、課外閱讀是孩子生活的重要內容,是孩子豐富語言表達和生活認識能力的重要渠道,「讓閱讀成為孩子的第一興趣」,也應成為作文生活化策略的口號。應注重讓孩子大量的閱讀,從童話故事到成語故事;從《十萬個為什麼》到《小孩子網路全書》,根據孩子的要求選擇不同的書籍。這樣對於一年級的孩子來說,通過課外大量的閱讀可以培養孩子的語感、增加識字量、積累詞彙、擴大知識面。同時也感受到了語言的魅力,也為寫作文做好了積累鋪墊工作。
方法之三:看看——學會觀察。
1、首先要教給孩子觀察的方法:
(1)觀察要有順序。(2)觀察要有重點。(3)觀察要結合思考。(4)看圖寫話想像要合理。要切合圖意不能漫無邊際地瞎想。掌握方法後,孩子寫作時就不會無從下手。除此,觀察時還要指導孩子善於聯想、思考。
2、學會觀察生活。
我經常引導孩子們去觀察身邊的景色,觀察一切自然狀態下的事物。如學校周圍的環境,自然風光、動植物的生長過程,察看每片樹葉的顏色,
『叄』 設計一個可以訓練學前兒童言語能力的游戲
1、看照片說故事:家長可以多准備幾個紙盒子,在紙盒裡放上生活照片。可以把照片拿出來,告訴孩子,這個照片上有誰,這張照片有著什麼樣的故事。等孩子熟悉之後,把照片再次放入盒子里,讓孩子猜盒子里是誰的照片。孩子猜對之後,讓孩子說出照片里的故事。
2、玩繞口令:繞口令是最常見的語言訓練方法,對於孩子來說,經常練習繞口令可以練小朋友的口齒靈活度。可以從最簡單的「吃葡萄不吐葡萄皮」和「四是四,十是十」開始練習。可以與孩子PK,提高孩子的興趣。
3、角色扮演:可以挑選孩子比較喜歡看的電視節目、動畫片,和孩子一起扮演裡面的一些角色以及經典的對話。不僅有趣好玩,還能提高孩子的表達能力。
4、故事接龍:在周末的時候,可以和孩子一起說故事。家長說一個開頭,讓孩子接下去說故事,不停的輪流。要注意的是:在玩故事接龍的時候,盡量引導孩子描述西街,這樣可以讓孩子更充分生動地使用語言。
5、構游戲:結構游戲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玩積木。日常生活中可以經常與孩子一起搭積木。作品搭建完成之後,可以先給孩子示例介紹自己的作品。比如搭的是什麼東西,這個東西有什麼功能等等.....隨後讓孩子模仿著介紹自己的作品。這樣孩子的邏輯思維、語言表達能力會慢慢地提升。
『肆』 看圖說話有什麼作用呢
首先可以豐富孩子的知識。通過圖片,孩子們開始認識事物和世界。成年人有一個詞:見多識廣。孩子也是,通過圖片了解很多東西,豐富知識,開闊眼界。其次,培養孩子的想像力。圖片中的內容是什麼,是孩子看到圖片後的第一反應。如果是單一的東西,孩子會說出來。如果有故事內容,可以激發孩子的想像力。
因此,我們特別向家長建議,要多和孩子一起做一些「有圖說話」「有圖講故事」之類的活動。第四,培養寫作能力。用圖片說話,其實就是一篇口語作文。孩子講述畫面的內容,即使是在講故事,也是在「寫」故事。幾張圖片加在一起就是一個完整的故事。很多孩子上小學都不會寫作文,孩子和家長都很擔心。如果幼兒時期能看圖說話,在提高口語表達能力的同時,也能為寫作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礎,作文也就不再是孩子難以攀登的大山。
『伍』 英語口語考試:看圖說話的技巧
六招讓你寫出一個好到不能再好的看圖說故事了:
通看一遍全部的圖片,並且能確實地描述它們。也就是要了解整個故事的脈絡。
把整個故事嘗試用一個句子表達出來,並且為每幅圖做上一些小註解。
開始重述整個故事,要一幅圖一幅圖地來重述。以簡介(如誰who,為什麼why,在哪裡where等)來作為開端。
在故事的主要部分嘗試著使用「演說speech」和「日常動詞living verbs」如:cry, shout or feel (Tom shouts angry:"Stop smoking. It is dangerous out here.")
關注最後一幅圖,它展示了事情的高潮或是關鍵點(笑點)。 這是非常重要的喔, 要讓你的讀者發笑^^或是哭泣><
哈哈,發現你的故事沒有標題了吧, 現在給整個故事起個強有力的標題吧。
PICTURE STORY SUMMARY:
Look at all pictures.
Summarize the plot
Start with the introction
Use speech and living verbs.
Do not forget the pointe
Find a strong headline
『陸』 幼兒看圖說話訓練方案
幼兒看圖說話訓練方案
幼兒看圖說話訓練方案,看圖說話是一項創造性的思維活動,是培養觀察、想像、分析和表達能力的綜合訓練。是通過趣味化、的看圖說話訓練,下面是幼兒看圖說話訓練方案,供參考!
教學目標:
1、學會看圖,學會想像,讓學生把故事說得通順、完整而具體。
2、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想像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
3、教育學生要愛護小動物。
教學重點:
發揮想像,把幾幅圖連起來說幾句話,把圖意表達清楚。
教學過程:
一、看圖啟發,談話引入
(出示圖)同學們,看,老師帶來了一副非常好看的圖畫,仔細看圖上有什麼?生答得不具體,可以這樣引導:什麼樣的樹?什麼樣的小鳥?還可以用個什麼詞來形容?引導學生說完整的話。
可愛的小鳥生活在樹林里會感覺怎樣?
是呀,樹林是小鳥的家,小鳥是多麼快樂呀,可老師這里卻有一隻小鳥怎麼也快樂不起來,大家看他怎麼了?
二、觀察圖畫
1、(出示受傷小鳥圖)你看到了什麼?你猜小鳥是怎樣受傷的?假如你是這只小鳥,受傷後會感覺怎樣?誰能把剛才看到的想到的完整起來說幾句話?
2、正在小鳥傷心的哭泣的時候,大家看誰來了?(出示圖一)誰來給這個小男孩取個好聽的名字?我們暫且叫他小明吧。小明是怎樣發現這只受傷的小鳥的?什麼時候發現的?誰能把這一幅圖的內容完整的說說?(先指生說,再同桌說,相機板書:發現小鳥)
3、剛才我們一起觀察了發現小鳥這幅圖,我們先仔細觀察了圖上的重點事物,接著進行了大膽的想像,然後把看到的想到的連起來說完整的一段話。(板書:觀察想像 完整)下面請同學們用這種方法來看看第二幅圖,看誰學得快,說得好。
學生看圖思考,指名說,讓多個同學說,對說得好的同學加以肯定,讓不會說的跟著學。(板書:抱回小鳥)根據情況點撥:小明心情怎樣?怎樣抱起小鳥?怎樣回家的?
4、焦急的小明,小心的抱起小鳥飛快的跑回家是怎樣做的呢?請用同樣的方法觀察第三幅圖。先學生觀察,後交流。(觀察前引導學生聯系實際:我想許多同學有過受傷的經歷,想像受傷後醫生或爸爸媽媽是怎樣給你處理傷口的?聯系生活,讓說話生活化?讓學生有話說,會說)
根據情況炙撥:怎樣包紮小鳥才不會痛?(讓學生體會小明的愛心)
板書:包紮傷口
5、十幾天過去了,在小明的精心照料下,小鳥恢復了健康,看,小明在做什麼?出示第四幅圖)先觀察,再同桌交流補充,最後集體交浀。根據情況點撥:小明和小鸛生活了這么長時間,他們之間會有什麼?臨別前,小明會怎麼說?假如你是小鳥,拍拍翅膀會怎麼說?(板書:放飛小鳥)
三、故事起名
看完了四幅圖,我們連起來講一個故事好嗎?要講故事就要先起名字,誰根據四幅圖的意思起一個好聽又合適的名字?學生起名,教師點評:同學們起得名字既新穎又扣題還簡潔,講故事起名字就該這樣。
四、講故事
先自己看圖練習講,再同桌評講,然後點名講,講完師生點評,最後再照著講的好的同學的樣子講給同桌聽。
五、創設情境,談話總結
同學們的故事講得太精彩了,如果故事中愛護小鳥的小明來到我們中間,你想對他說什麼?
是呀,讓我們一起來愛護小動物,讓動物和人類友好相處好嗎?
六、作業
回家把小明愛護小鳥的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
教後反思:
整堂課,教學環節非常流暢,學生能夠在認真觀察圖片的基礎上,展開合理的想像,把四幅圖連起來編成一個完整的故事。通過這堂課的學習,學生初步掌握了從部分到整體的`看圖說話的方法,並且在情感認識方面也得到了一定的提升,從中受到了愛護小動物的思想教育,基本達到了課前設定的教學目標。
可是一堂課上下來,總會或多或少留下一些不足,下面我就從幾個方面談一談自己在這堂課後的反思和收獲:
1、 教師的基本功還需要加強。教師是用語言來與學生溝通,因此
教師要掌握語言運用的藝術。教師的語言要做到准確、清楚、生動、形象,充滿美感。尤其對低年級學生,要牢牢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教師的語言不僅要生動還要有激情有感染力。因此在這一方面我做得還不夠投入大方,而我的粉筆字也不夠規范,我想在這兩方面,自己應該努力去改進。
2、在課堂上,作為教師,我注意教給學生看圖的方法,注意引導學生說具體、完整的話,注意由扶到放引導學生說。但引導的痕跡還是過於明顯。一是因為自己擔心學生說得不著邊際,怕後面的環節來不及上,影響課堂的完整性,二也是因為之前試教過,對於學生會有怎樣的回答有一些預設,所以一旦學生沒有講到我預設的內容時,我就急著去幫一把。其實,只要多給學生一些准備的時間,啟發學生認真仔細地觀察圖片後再放手讓學生講,學生是完全可以講到位的。這樣學生的思路也會更加開闊,而課堂氣氛也會更加活躍些,教學效果可能會更好。
3、 低年級學生在處理多幅圖片時,對於圖與圖之間該如何銜接存
在一定困難,而處理好這一環節對於故事的完整性、連貫性也是非常重要的。對這一點,我注意的不夠,我設計的過渡語不到位,學生把四幅圖意串起來有困難。
4、整堂課,我注意麵向全體學生,盡量讓更多的學生有說話的機會,自己說,同桌說,點名說,但還是忽略了抓住學生說的好詞好句讓學生鞏固運用的機會。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養成認真觀察的習慣,能用流暢的語句講述故事。學習詞:連忙 拐棍 片語:邊跑邊喊
2、了解照相機的用途。
3、教育幼兒養成做事認真,不馬虎的好習慣。
4、培養幼兒有禮貌、愛勞動的品質。
活動准備:
圖片 照相機
活動過程:
1、教師出示照相機,請小朋友說一說有什麼樣的用途,從而引出本次活動的內容:「有一個小朋友,他可喜歡照相了,可是在他的爸爸給他照相的時候,他卻跑開了,怎麼回事呢?我們來看一看。」
2、出示圖片一,請幼兒仔細觀察,看一看圖片上有什麼人,發生了什麼事情,要求幼兒用流利的語言來表述。
3、出示圖片二,請幼兒想一想:小軍為什麼會跑開了,請小朋友想像一下,小軍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他是怎麼做的?
4、 出示圖片三,提問:小軍想出了什麼辦法幫助小妹妹取得皮球的?"來;自、屈;老師;教、案;爸爸看到小軍想辦法幫助小妹妹取皮球,連忙怎樣?爸爸為什麼給小軍照這張像?
5、請幼兒將整個故事連貫的講述出來,可以請講得比較好的幼兒到前面來給小朋友講述這個故事。
6、思考:你從中知道了什麼,懂得了什麼樣的道理,小軍做得對嗎?我們應該像他學習嗎?
活動延伸:
給小朋友照相。
活動反思:
1、應該強調幼兒用完整的話講述圖片中的內容。
2、教師不要在引導圖片的時候將主要情節告訴幼兒,讓幼兒在自主的情況下觀察出圖片的主要內容。
3、最後環節可以請幼兒個別講述一下。
設計意圖
中班下學期,孩子們喜歡看圖講述活動,在講述活動中能較快地觀察到圖片的主要內容,並能用較完整的語言較清楚地講述;開始學習使用較適宜的詞彙修飾語言。但其間也發現孩子對圖片的一些細致之處觀察不夠仔細;另外,因本班孩子的年齡特點導致幼兒對圖中角色的心理活動聯想較欠缺。因此結合中班發展現狀,設計了本次看圖講述《小兔家的窗》活動。其目的是想通過活動調動幼兒的已有知識經驗,使幼兒初步學會仔細觀察、分析圖片上的細微變化,並能用語言表達出來。
活動目標
1、 引導幼兒觀察圖片,用適當的詞彙有序地講述出小兔家的戶在不同季節的變化。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和講述能力。
2、 在教師示範講述的幫助下,豐富講述經驗。
3、 認真傾聽教師和同伴的講述。
4、提高口語表達能力。
活動准備
故事圖片四幅。
活動過程
一、仔細觀察圖片,根據教師的提問,感知理解圖片內容,發現小兔家的窗發生的變化。
1、談話導入,激發幼兒興趣
師:在教室里,家裡都有窗子,為什麼要有窗子呢?是用什麼裝在窗戶上的呢?
2、逐一出示圖片,在教師引導下完整講述出圖片的內容
(出示圖片1)
這是什麼季節?你是從哪裡看出來的?小兔家蓋了一間房子,它是用什麼蓋的?有沒有裝窗戶?
(1) 這是什麼季節?天氣怎麼樣?你是怎麼看出來的?
(2) 小兔住在哪裡?
(3) 小兔怎麼了?在房子里怎麼還會冷呢?
(4) 沒有玻璃的窗戶,就是一個窗洞。
師總結圖片1的內容。
(出示圖片2)
什麼季節到了?天氣怎樣?你從哪裡看出來的?這時,小兔住在屋裡覺得怎樣?你冷的時候會怎麼做?(引導幼兒理解詞語「瑟瑟發抖」)
為什麼小兔住在屋裡還會瑟瑟發抖?它是怎麼想的?
(1) 小兔在干什麼?
(2) 它是怎麼做的?先做什麼?後做什麼?
引導幼兒用適當的動詞表達。
師總結圖片2的內容。
(出示圖片3)
引導幼兒觀察小兔的神態、感受。發生了什麼事?
(1) 現在小兔感覺怎麼樣了?
(2) 它在干什麼?
幼兒根據教師的提問,進一步感知理解圖片內容。
(出示圖片4)
窗子裝好了,現在小兔住在屋裡感覺怎麼樣?從哪裡看出來的?引導幼兒感知理解故事繼續發展的內容。
師總結圖片3、4的內容。
(出示圖片5)
圖上有什麼?春天來了,小兔發現了什麼?誰來了?它告訴小兔什麼道理?想一想小兔該用什麼裝在窗戶上?
幼兒發揮想像,可以有自己的理解。
師總結圖片5的內容。
二、運用已有經驗,幼兒嘗試講述故事。
1、幼兒根據教師的提問,理解圖片內容,並嘗試獨立講述。
師:「小朋友自己輕聲地說一說,把這五幅圖片編成一個故事。」
2、引導兩名幼兒示範講述,教師適當提醒。
幼兒嘗試完整講述故事。
三、引進新經驗,通過教師的示範講述,幼兒能夠運用適當的詞彙有序地講述故事。教師示範講述故事,引導幼兒理解詞彙的運用。
師:「聽一聽老師是怎麼講述這個故事的,跟你的故事有哪些不一樣。」
幼兒學習教師運用的詞彙。
四、鞏固新經驗,師幼集體講述故事。教師利用留白、等待等方法幫助幼兒一起完成故事。
師:「我們一起來說一說這個故事吧!注意要用上好聽的詞語。」
幼兒大膽一起說一說。
五、教師小結
活動自然結束。
延伸活動
老師會把這四幅圖畫放到「故事表演區」里,請你們下了課或區域活動的時候再去講講這個故事,還可以把這個故事繼續編下去。
教學反思
在活動《小兔家的窗戶》的教學活動過程中。通過小兔家蘑菇房上的窗戶在不同季節的變化,幼兒能有序地觀察,理解圖片的內容,能夠大膽進行講述圖片的內容,達到教學活動的目標。
『柒』 看圖講故事,哪位大神幫幫忙
小學語文《看圖講故事》
一、考題回顧
二、考題解析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圖片導入。向學生展示三位人物的圖片,並向學生進行介紹,之後展示五幅連環 畫,進而引入本課導入語:這個幸福的三口之家,發生過很多有趣的事,今天我們一起來看一看他們又發生了什麼事。【板書:看圖講故事】
(二)揭示主題
看過了這幾幅圖畫,你會用合適的方法和語言將它們串聯起來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如何看圖講故事。
(三)要點指導
1.按順序看圖,認真地想一想圖片里講了什麼事?
明確:爸爸去叫兒子吃飯,但是兒子去了,爸爸卻沒有來,於是媽媽又讓兒子去找爸爸。
2.想一想,我們看圖片說內容的時候,可以從哪些角度來思考?【板書:角度】
明確:時間、地點、人物和事情【板書:時間 地點 人物 事情】
3.講故事的時候應該注意哪些事?
明確:講故事的時候要大膽勇敢,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吐字要清楚。其他人在聽的時候應該認真傾聽,表示對別人的尊重。【板書:說 大膽、清楚,聽 認真】
(四)場景模擬
1.仔細觀察每一幅圖,發揮自己的想像,說清楚每一幅圖的時間、地點、人物和發生的事。
明確:第一幅圖:吃飯的時間到了,爸爸媽媽都到了餐廳,飯菜也擺在了桌上,可是兒子卻不在。爸爸問媽媽兒子去哪兒了,媽媽指了指兒子的房間。
第二幅圖:爸爸走到兒子的房間,打開房門,看到兒子正趴在地上看書呢。
第三幅圖:爸爸讓兒子快去吃飯,兒子很聽話地去了,爸爸離開房間時好奇地看了書一眼。
第四幅圖:兒子來到餐廳坐在椅子上,卻沒有看到爸爸,不知道爸爸去哪了呢。
第五幅圖:等了很久,飯都涼了,爸爸還沒有來,於是媽媽讓兒子去找爸爸。
2.小組分角色練習,大膽想像最後一幅圖會是什麼內容,試著把故事演出來。
明確:①兒子到處都找不到爸爸,媽媽很生氣,於是不等了,就和兒子把飯菜吃完了。
②兒子肚子很餓不想去,媽媽只好自己去找爸爸,一家人坐在一起吃飯。
③兒子去自己的房間找爸爸,發現爸爸正在看自己的書,於是把爸爸叫去吃飯。
④兒子去找爸爸,卻和爸爸一起看起了書,媽媽來找他們,結果也和他們一起看書。
3.各小組分別上台表演。
(五)評價拓展
每個小組進行自我評價,全班選出講得最好的一組,最後教師總結評價。
(六)小結作業
小結:同學們學習了這節課,最大的收獲是什麼?
作業:和爸爸媽媽一起看《父與子》連環畫,選一個最喜歡的給同學講講。
【板書設計】
【答辯題目解析】
1.請你談談對於培養小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看法。
【參考答案】
口語交際是對傾聽、表達、合作、收集信息和處理信息能力的綜合性訓練,這些能力是在交往過程中表現出來的靈活、機智地聽說能力和待人處事的能力,不僅表現在說得准確、流利上,還表現在學生說的狀態和形式上,也就是要求在口語交際的時候,要勇於發表自己的見解,體現出自身的思想、修養和素質,是對學生道德認知和社會交際能力的綜合要求。從社會的需求看,口語表達是最基本、最便捷的交際工具,而且較強的口語交際能力也是適應現代社會最基本的能力之 一。新課標同樣指出:「說話是人們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 進行創造性表述的過程,是語文素養的綜合表現。」所以,對小學生進行口語交際能力的訓練是必要的,更是應該重視的。以上就是我全部的答案,謝謝考官!
2.你認為在本堂課的教學當中應當注意哪些問題?
【參考答案】
本堂課是面向小學二年級的口語交際課,在教學過程當中應當注意以下兩點:
①結合學生學情安排教學。教學過程中可以適當地安排小組討論或者角色扮演等一系列的活動,這樣既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還可以幫助學生加深對教學內容的理解。但二年級學生的注意力集中時間短,容易走神,因此我在組織課堂互動或者小組討論時,更加註意課堂紀律和時間的把控,避免學生偏離教學主題。
②注意結合課本中的要求。課文中要求「講清楚圖意,吐字要清楚」,這就要求在教學時不但要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圖片,理解圖片內容,也要引導鼓勵學生勇敢大膽地發表自己的見解,並且提醒學生在表達時盡可能做到清楚、完整、咬字清晰,在別人表達時要保持安靜,認真傾聽,做到尊重他人。以上是我的全部答案,謝謝考官。
歡迎關注我的專欄,需要更多的資訊跟資料可以滴滴我。可以幫忙轉發一下哦,謝謝
『捌』 看圖說話有哪些好處呢
你好!一、認真看圖,培養觀察力
看圖說話作為語言潛能開發的有效手段,最需要的便是觀察力。
孩子年齡越小,在觀察事物時,越抓不住要點,他們往往只注意感興趣的細節。而看圖說話,就可以幫助孩子,養成看圖有順序的習慣,或從上到下,從下到上;或從遠到近,從近到遠;或從左到右,從右到左:或從中間到四周。
對畫面所表達的主要內容先有一個整體性的了解,再觀察畫面中人物的形體、相貌、服飾等,弄清人物的性別、年齡、身份;從人物的表情、動作,推測人物的思想,以及他在干什麼,想什麼;還要觀察周圍環境,弄清事情發生在什麼時候,什麼地方等等。
二、培養孩子的想像力
孩子通過仔細觀察畫面,以適當的提問為支點,進行合理想像,使靜止的畫面盡量動起來,活起來,使單調的畫面充實豐富起來的孩子可以把不會思維的想像成為會思維的,把不會說話的想像成為會說話的,由一幅圖聯想到前前後後的幾幅圖,由一個動作聯想到前前後後的幾個動作。在不同的情境中,孩子的想像可以自由馳騁。愛默生說:「沒有想像力,就沒有人才。」
愛因斯坦說:「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著世界的一切,推動著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人的大腦具有四個功能部位:感受區、貯存區、判斷區和想像區。人們運用前三個部位功能的機會多,而應用想像區的機會少,看圖說話就是一個激發孩子的想像力的好方法。三、鍛煉口頭表達能力
低年級孩子在沒有經過說話訓練前,表達起來缺乏條理性和連貫性,說起話來常是前言不達後語,跳躍性很強,有時重復,有時帶有語病隨著不斷地練習,孩子就會在想像的基礎上,慢慢學會組織好語言說出來,說得有頭有尾,也會懂得要遵循一定順序,條理清楚,表達完整,聲音響亮。孩子用詞的准確與生動性,也會大大增強。
『玖』 如何培養孩子看圖編故事的能力
看圖寫作文實際上是培育大學生的洞察力,想像力,判斷能力,最終能寫出的事物必須思維邏輯搭建一個比較詳細的構思!可以換一個角度觀察這個問題,塑造看圖片寫,先塑造看圖說,多培育大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由於說比寫非常容易一些,從說見到圖上的事物逐漸,到說關鍵點問題,再到充分發揮想像,去進行去說,這一鍛練也是須要一個全過程,只需能表述!就能寫出去鼓勵孩子的洞察力觀察力,說白了就是就是要用雙眼看,看是基本.
漸漸地伴隨著小孩閱讀量的提升,邏輯思維能力和英語口語表述的提高.規定小孩不但要寫詳細,也是要寫的實際、栩栩如生.寫下角色的語言表達、神情、姿勢這些.根據塑造讓小孩寫出的一段話或一篇文章是鮮活的。多讓小孩閱讀文章和觸碰自然界創作來自日常生活,來源於對生命的感悟,因而多讓小孩閱讀文章和觸碰自然界是十分的必需的,僅有有一定的閱讀量,才可以更快的用文案表述自身的看法和觀念,與此同時,觸碰自然界觸碰日常生活,才可以對日常生活和事情有經驗有體會有自身的念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