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對於病理性器物品或動物屍體採用哪種滅菌方式
微生物學實驗常用的滅菌方法有哪些
一般分為溼熱滅菌法和乾熱滅菌法兩種。
一、溼熱滅菌法是指用飽和水蒸氣、沸水或流通蒸汽進行滅菌的方法,由於蒸汽潛熱大,穿透力強,容易使蛋白質變性或凝固,所以該法的滅菌效率比乾熱滅菌法高,是最常用的滅菌方法。溼熱滅菌法可分為:煮沸滅菌法、巴氏消毒法、高壓蒸汽滅菌法、流通蒸汽滅菌法、和間歇蒸汽滅菌法。
(1)煮沸滅菌法:將水煮沸至100攝氏度,保持5-10分鍾可殺死細菌繁殖體,保持1-3小時可殺死芽胞。在水中加入百分之一至百分之二的碳酸氫鈉時沸點可達105攝氏度,能增強殺菌作用,還可去污防銹。此法適用於食具、刀箭、載玻片及注射器等。
(2)巴氏消毒法:一種低溫消毒法,因巴斯德首創而得名。有兩種具體方法,一是低溫維持法:62攝氏度維持30分鍾;二是高溫瞬時法:75攝氏度作用15-30秒。該法適用於食品的消毒。
(3)流通蒸氣滅菌法:利用常壓下的流通蒸汽進行滅菌。
(4)間歇蒸汽滅菌法
(5)高壓蒸汽滅菌法:103.4千帕蒸汽壓溫度達121.3攝氏度,維持15-20分鍾。
二、乾熱滅菌法是指在乾燥環境(如火焰或乾熱空氣)進行滅菌的技術。一般有火焰滅菌法和乾熱空氣滅菌法。
(1)火焰滅菌法:是指用火焰直接燒灼的滅菌方法。該方法滅菌迅速、可靠、簡便,適合於耐火焰材料(如金屬、玻璃及瓷器等)物品與用具的滅菌,不適合葯品的滅菌。
(2)乾熱空氣滅菌法:是指用高溫乾熱空氣滅菌的方法。該法適用於耐高溫的玻璃和金屬製品以及不允許溼熱氣體穿透的油脂(如油性軟膏機制、注射用油等)和耐高溫的粉末化學葯品的滅菌,不適合橡膠、塑料及大部分葯品的滅菌。
臨床上常用的滅菌的方法有哪些?
一、物理方法
1、溫度
利用溫度進行滅菌、消毒或防腐,是最常用而又方便有效的方法。高溫可使微生物細胞內的蛋白質和酶類發生變性而失活,從而起滅菌作用,低溫通常起抑菌作用。
1)乾熱滅菌法:
a.灼燒滅菌法:利用火焰直接把微生物燒死。此法徹底可靠,滅菌迅速,但易焚毀物品,所以使用范圍有限,只適合於接種針、環、試管口及不能用的污染物品或實驗動物的屍體等的滅菌。
b.乾熱空氣滅菌法:這是實驗室中常用的一種方法,即把待滅菌的物品均勻地放入烘箱中,升溫至160°C,恆溫1小時即可。此法適用於玻璃皿、金屬用具等的滅菌。
2)溼熱滅菌法:
在同樣的溫度下,溼熱滅菌的效果比乾熱滅菌好,這是因為一方面細胞內蛋白質含水量高,容易變性。另一方面高溫水蒸汽對蛋白質有高度的穿透力,從而加速蛋白質變性而迅速死亡。
a.巴氏消毒法:有些食物會因高溫破壞營養成分或影響質量,如牛奶、醬油、啤酒等,所以只能用較低的溫度來殺死其中的病原微生物,這樣既保持食物的營養和風味,又進行了消毒,保證了食品衛生。該法一般在62°C,30分鍾既可達到消毒目的。此法為法國微生物學家巴斯德首創,故名為巴氏消毒法。
b.煮沸消毒法:直接將要消毒的物品放入清水中,煮沸15分鍾,即可殺死細菌的全部營養和部分芽孢。若在清水中加入1%碳酸鈉或2%的石炭酸,則效果更好。此法適用於注射器、毛巾及解剖用具的消毒。
c.間歇滅菌法:上述兩種方法在常壓下,只能起到消毒作用,而很難做恭完全無菌。若採用間歇滅菌的方法,就能殺滅物品中所有的微生物。具體做法是:將待滅菌的物品加熱至100°C,15~30分鍾,殺死其中的營養體。然後冷卻,放入37°C恆溫箱中過夜,讓殘留的芽孢萌發成營養體。第2天再重復上述步驟,三次左右,就可達到滅菌的目的。此法不需加壓滅菌鍋,適於推廣,但操作麻煩,所需時間長。
d. 加壓蒸汽滅菌法:這是發酵工業、醫療保健、食品檢測和微生物學實驗室中最常用的一種滅菌方法。它適用於各種耐熱、體積大的培養基的滅菌,也適用於玻璃器皿、工作服等物品的滅菌。
加壓蒸汽滅菌是把待滅菌的物品放在一個可密閉的加壓蒸汽滅菌鍋中進行的,以大量蒸汽使其中壓力升高。由於蒸汽壓的上升,水的沸點也隨之提高。在蒸汽壓達到1.055公斤/厘米2時,加壓蒸汽滅菌鍋內的溫度可達到121°C。在這種情況下,微生物(包括芽孢)在15~20分鍾便會被殺死,而達到滅菌目的。如滅菌的對象是砂土、石蠟油等面積大、含菌多、傳熱差的物品,則應適當延長滅菌時間。
在加壓蒸汽滅菌中,要引起注意的一個問題是,在恆壓之前,一定要排盡滅菌鍋中的冷空氣,否則表上的蒸汽壓與蒸汽溫度之間不具對應關系,這樣會大大降低滅菌效果。
3)影響滅菌的因素
a.不同的微生物或同種微生物的不同菌齡對高溫的敏感性不同。多數微生物的營養體和病毒在50~65°C,10分鍾就會被殺死;但各種孢子、特別是芽孢最能抗熱,其中抗熱性最強的是嗜熱脂肪芽孢桿菌,要在121°C,12分鍾才被殺死。對同種微生物來講,幼齡菌比老齡菌對熱更敏感。
b.微生物的數量多少顯然會影響滅菌的效果,數量越多,熱死時間越長。
c.培養基的成分與組成也會影響滅菌效果。一般地講,蛋白質、糖或脂肪存在,則提高抗熱性,pH在7附近,抗熱性最強,偏向兩極,則抗熱能力下降,而不同的鹽類可能對滅菌產生不同的影響;固體培養基要比液體培養基滅菌時間長。
4)滅菌對培養基成分的影響
a.pH值普遍下降。
b.產生混濁或沉澱,這主要是由於一些離子發生化學反應而產生混濁或......
什麼叫滅菌?滅菌方法有哪幾種
滅菌的定義:
滅菌是指用物理或化學的方法殺滅全部微生物,包括致病和非致病微生物以及芽孢,使之達到無菌保障水平。經過滅菌處理後,未被污染的物品,稱無菌物品。經過滅菌處理後,未被污染的區域,稱為無菌區域。
微生物對滅菌劑的抵抗力取決於原始存在的群體密度、菌種或環境賦予菌種的抵抗力。滅菌是獲得純培養的必要條件,也是食品工業和醫葯領域中必需的技術。
將培養基、發酵設備或其他目標物中所有微生物的營養細胞及其芽胞(或孢子)殺滅或去除,從而達到無菌的過程。
常用的滅菌方法:
熱滅菌法
熱滅菌法利用高溫使微生物細胞內的一切蛋白質變性,酶活性消失,致使細胞死亡。通常有乾熱、溼熱和間歇加熱滅菌等法。
乾熱滅菌
火焰灼燒法或烘箱內熱空氣滅菌法稱為乾熱滅菌法把金屬器械或洗凈的玻璃器皿放入電熱烘箱內,在150~170℃下維持1~2小時後,可達到徹底滅菌(包括細菌的芽孢)的目的。灼燒(incineration或bustion)是一種最徹底的乾熱滅菌法,應用范圍僅限於接種環、接種針的滅菌或帶病原菌的材料、動物屍體的燒毀等 。
溼熱滅菌以沸水、蒸氣和蒸氣加壓滅菌。
巴氏消毒法:因最早由法國微生物學家巴斯德用於果酒消毒,故名。這是一種專用於牛奶、啤酒、果酒或醬油等不宜進行高溫滅菌的液態風味食品或調料的低溫消毒方法 。
巴氏滅菌法就是溼熱滅菌,此法有兩種方式[1] ,①經典的低溫維持法(lowtemperatureholdingmethod,LTH):在61.7~62.8℃下處理30分鍾;②較現代的高溫瞬時法(hightemperatureshorttime或flushpoint,HTST):在71.6℃或略高溫度下處理15分鍾。在上述諸法中,以蒸氣加壓滅菌效果最好,可用常壓蒸氣滅菌,也可在高壓蒸氣鍋中(一般使用1千克/厘米2)滅菌,其蒸氣溫度可達121℃,能將耐熱的芽孢在30分鍾內全部殺死。但對某些易被高壓破壞的物質,如某些糖或有機含氮化合物,宜在0.6千克/厘米2壓力下(110℃)滅菌15~30分鍾。
煮沸消毒法:採用在100℃下煮沸數分鍾的方法,一般用於飲用水的消毒。
間歇滅菌
間歇滅菌連續3天,每天進行一次蒸氣滅菌的方法。此法適用於不能耐 100℃以上溫度的物質和一些糖類或蛋白質類物質。一般是在正常大氣壓下用蒸氣滅菌 1小時。滅菌溫度不超過100℃,不致造成糖類等物質的破壞,而可將間歇培養期間萌發的孢子殺死,從而達到徹底滅菌的目的。
輻射滅菌
輻射滅菌在一定條件下利用射線進行滅菌的方法。較常用的有紫外線,其他還有電離輻射(射線加快中子等)。波長在25000~80000納米之間的激光也有強烈的殺菌能力,以波長26500納米最有效。輻射滅菌法僅限於某一定材料,因所需設備復雜,難於廣泛使用。
滲透壓滅菌
滲透壓滅菌利用高滲透壓溶液進行滅菌的方法。在高濃度的食鹽或糖溶液中細胞因脫水而發生質壁分離,不能進行正常的新陳代謝,結果導致微生物的死亡。
化學試劑滅菌
大多數化學葯劑在低濃度下起抑菌作用,高濃度下起殺菌作用。常用5%石炭酸、70%乙醇和乙二醇等。化學滅菌劑必須有揮發性,以便清除滅菌後材料上殘余的葯物。
化學滅菌常用的試劑有表面消毒劑、抗代謝葯物(磺胺類等)、抗生素、生物葯物素抗生素是一類有微生物或其他生物生命活動過程中的合成的次生代謝產物或人工衍生物,他們在很低濃度時就能抑制或感染它種生物(包括病原菌,病毒,癌細胞等)的生命活動,因而可用作優良的化學治療劑 。...
醫療器械常用的滅菌方式有哪些?
醫療器械滅菌工藝的驗證方法就是與菌過程的相適應性,一般的滅菌方式包括以下:
1、溼熱滅菌:
溼熱滅菌是將產品放在壓力鍋內,利用飽和蒸汽在最小溫度為1210C的壓力下,熱力和溼氣被迅速傳遞給滅菌產品,滅菌時間至少15min。蒸汽潛熱大,可迅速提高物體的溫度,水分子穿透力強,容易使蛋白質凝固變性,所以溼熱滅菌是熱力滅菌中最常用、效果較可靠的一種滅菌方法。適用於溼熱滅菌的醫療器械有:衣服、被單、聚四氟乙烯、外科手術器械、硅橡膠、聚丙烯、環氧樹脂等。但對一些不耐高溫的聚合物如聚氨酯等,承受不了這樣的高溫,只能採用其他的滅菌方法。;
2、乾熱滅菌:
熱滅菌是將產品放於熱空氣箱中、利用乾熱空氣的氧化作用,殺滅一切活的微生物或消除熱原的方法。乾熱滅菌通常使用的溫度較高,范圍在160~2500℃,依據其使用的溫度,暴露的時間可達2h。乾熱滅菌條件一般為160x120min以上、180。Cx60min以上或250。C×45min以上,也可採用其它溫度和時間參數。實際應用中,乾熱滅菌的適用范圍十分有限,一般應用於耐高溫的玻璃器具和金屬外科器械,另有些產品不僅要求達到必要的無菌水平,還要消除細菌內毒素(熱原物質),應用其他的滅菌方法很難消除細菌內毒素,而乾熱滅菌的溫度時間參數設置在250℃x45min,可以除去玻璃器具的熱原物質。
3、環氧乙烷滅菌:
包裝系統的材料中最起碼有一種具備一定的透氣性,環氧乙烷滅菌是醫療器械領域比較常用的滅菌方法,環氧乙烷滅菌原理是通過其與蛋白質分子上的巰基(一SH)、氨基(一NH:)、羥基(一OH)和羧基(一COOH)以及核酸分子上的亞氨基(一NH一)發生烷基化反應,造成蛋白質失去反應基團,阻礙了蛋白質的正常生化反應和新陳代謝,導致微生物死亡,從而達到滅菌效果。環氧乙烷滅菌時,滅菌櫃內的溫度、溼度、滅菌氣體濃度、滅菌時間都是影響滅菌效果的重要參數。一般採用的滅菌條件:溫度(55±10)oC、相對溼度(60±10)%、滅菌壓力8xl 05Pa滅菌時間120min。環氧乙烷是一種烷化劑,穿透力強,能夠使用各種包裝材料,在常溫下能殺滅各種微生物(包括細菌、芽孢、病毒、真菌孢子等)H。適用於生物醫用高分子材料,比如天然橡膠、聚乙烯、聚丙烯及聚氯乙烯等。
4、輻射滅菌:
要求構成包裝系統的所有包裝材料都能夠耐抗輻照射線的處理而不至於老化脆裂;
輻射滅菌是將滅菌產品放於適宜放射源輻射的1射線或適宜的電子加速器發生的電子束中進行電離輻射產生自由基通過控制輻射條件而達到殺滅微生物的方法。滅菌用的1射線通常以鈷Co一60或銫Cs一137作為放射源,發生衰變時發射出1.33MeV和1.17MeV兩個能級的射線,使微生物DNA受到不可恢復的損失,達到人們所需要的目標131。輻射滅菌通常用於外科器具、
2. 實驗動物房怎麼消毒
一般室內消毒都是消毒劑兌水噴灑,或者紫外線燈照射。
3. 實驗室常用的消毒和滅菌方法
消毒:煮沸消毒法 巴氏消毒法 滅菌:灼燒滅菌 乾熱滅菌 高溫蒸汽滅菌
4. 微生物學實驗室常用的滅菌方法有哪些
主要包括以下三種:乾熱滅菌;濕熱滅菌;紫外滅菌
1.乾熱滅菌法
1.1灼燒與火焰滅菌:灼燒主要用於接種工具滅菌,在火焰上灼燒即可達滅菌目的,火焰滅菌通常用於無菌操作中試管口、玻璃瓶口、硅氟塑料塞等實驗物品的滅菌,防止管口污染。
1.2干烤滅菌:利用熱輻射及乾熱空氣進行滅菌.將待檢滅菌的物品如金屬、玻璃、陶瓷製品包裝後,在烤箱內加熱至160℃,保溫2h可完全滅菌.但不宜超過170℃.此外降溫過速,驟冷易引起玻璃器皿炸裂.乾熱滅菌時裝入干烤箱內的物品切勿緊密,應有空隙,利於熱空氣流動,過密,致使溫度不均,部分物品滅菌不徹底.
2.濕熱滅菌法
通過加壓提高蒸汽溫度,用高壓蒸汽滅菌,溫度高,滅菌效果最好.
注意事項:1.完全排除高壓滅菌器內的冷空氣.有冷空氣存在時,在同一表壓下所達到的溫度值要低,而冷空氣排出越少,溫度就低得越多.在高壓蒸汽滅菌時,為保證達到規定的溫度,必須將冷空氣完全排除.否則,雖然壓力達到,而溫度達不到規定的要求,滅菌就不徹底.
3.紫外線
殺菌譜廣,但穿透力弱,影響因素多,殺菌效能受到一定限制.
紫外線消毒效果與紫外線強度、照射時間、溫度與濕度等因素有關.紫外燈殺菌的溫度以20~40℃,相對濕度40%~60%為宜.
5. 用什麼消毒劑給動物實驗室的器材進行消毒
有過氧化氫復合過氧乙酸的殺孢子劑、過氧化氫銀離子的殺孢子劑、高純度過氧化氫的殺孢子劑。 芽孢也叫芽胞,有部分領域稱之為「孢子」,但學術上芽胞和孢子是兩種不同物質。芽胞是細菌的休眠體。某些細菌(芽孢桿菌,梭狀芽孢桿菌,少數球菌等)在其生長發育後期,在細胞內形成的一個圓形或橢圓形,厚壁,含水量低,抗逆性強的休眠體構造,稱為芽孢。芽胞是整個生物界中抗逆性最強的生命體,在抗熱,抗化學葯物和抗輻射等方面,十分突出。例如,肉毒梭菌的芽胞在沸水中要經過5至9.5小時才被殺死;巨大芽胞桿菌芽胞的抗輻射能力比E.coli細胞要強36倍。芽胞的休眠能力更為突出,在常規條件下,一般可以保持幾年至幾十年而不死。據文獻記載,有的芽胞甚至可以休眠數百至數千年,最極端的例子是在美國的一塊有2500萬~4000萬年歷史的琥珀,至今從其中蜜蜂腸道內還可以分離到有生命的芽胞。 芽胞特點: 1. 自由存在的芽孢沒有明顯的代謝作用,只保持潛在的萌發力,稱為隱藏的生命。一旦環境條件合適,芽孢便可以萌發成營養細胞。 2. 芽孢是細菌的休眠體,在適宜的條件下可以重新轉變成為營養態細胞。 3. 產芽孢細菌的保藏多用其芽孢。產芽孢的細菌多為桿菌,也有一些球菌。 4. 芽孢的有無、形態、大小和著生位置是細菌分類和鑒定中的重要指標。 5. 芽孢與營養細胞相比化學組成存在較大差異,容易在光學顯微鏡下觀察。(相差顯微鏡直接觀察;芽孢染色)芽胞是人人都討厭和害怕的一種生物,因此滅菌也一直以來都是大家都在熱議的話題。殺滅芽胞對制葯廠潔凈車間、GMP車間、實驗室、化妝品生產車間、保健品生產車間等場所來說十分重要,是否能消滅芽孢也是衡量各種消毒滅菌手段的最重要的指標。那麼說到滅菌,我國目前GMP條例對實驗室(特別是無菌品)都存在著極其嚴格的要求。在GMP的驗證過程中,很多的人力推過氧化氫滅菌這一方法。其實,國內目前比較常用的幾種滅菌方法包括乾熱滅菌法、濕熱滅菌法和臭氧滅菌法等等。不過過氧化氫是上述幾種滅菌最好的消毒劑。殺孢子劑可以作為殺孢子劑或高效殺菌劑使用,一般用純水稀釋後作為高效殺菌劑使用。殺孢子劑適用於預清潔過的表面,可安全的用於不銹鋼、鋼、塑料、玻璃、地板、牆壁 等各種表面。
6. 實驗動物消毒用什麼
建議使用二氧化氯消毒劑。
作為一種食品級消毒劑,二氧化氯廣泛用於食品廠、乳品廠、果汁廠、飲料廠、飲用水企業等的消毒。隨著其價格的降低,現在也逐漸應用於養殖行業,包括禽畜養殖和水產養殖。在實驗動物養殖中,尤其適合應用二氧化氯消毒劑,因實驗動物相對於其他動物的養殖,對於養殖環境、條件、消毒產品的毒性、刺激性更敏感,要求也更高。
二氧化氯不但適用於實驗動物養殖場舍、圈籠、實驗室等環境(包括空氣、牆壁、地面等的消毒、除臭、防霉),也適用於實驗動物身體表面的消毒,以及實驗設備、器具、動物飲用水、運輸工具等的消毒。
7. 動物實驗室器材消毒最好用什麼
最好用鹽和水電解生成的DCW次氯酸,這種次氯酸濃度可達800ppm,氧化性非常好,可以快速、廣譜的殺滅各種細菌、病毒、真菌等微生物,同時無毒、不刺激動物,不腐蝕器械。
8. 實驗動物消毒用什麼
SPF動物房包括以下特點:工作人員只能通過隔離裝置上的橡膠手套來進行飼養或實驗。物品是通過包裝消毒後,由滅菌渡艙或傳遞窗傳入;動物是經由無菌剖腹產的方法進入;
進入隔離裝置的空氣,應經高效過濾,保證隔離裝置內空氣潔凈度達100級,無菌並維持正壓狀態。根據實驗需要也可維持負壓狀態,但需要配置空氣排放裝置,保證空氣排放符合標准。SPF級動物房空間消毒方式:歐菲姆OXY-30000干霧過氧化氫消毒機,由全球先進干霧技術打造,肉眼看不見的微米分子,接近氣態的干霧過氧化氫,具備優越的擴散性,可以說「無孔不入」,專門應對「無處不在」的微生物,輕松安全快速殺滅動物病原體微生物及病毒,預防病原細菌向外泄漏或對人員造成危害,不但能使動物房達到相應的衛生環境條件(無菌條件),而且滅菌之後沒有葯物殘留。其中特點包括:
安全:配備全國領先的消毒液—諾福,對動物無害,對人員友好,無腐蝕,無需移出動物
高效:能殺滅包括H1N1、埃博拉病毒、黑枯芽孢及嗜熱芽孢在內的200多種有害微生物,可應對動物實驗潛在的風險
迅速:滅菌過程短暫,消毒+靜置時間不超過45分鍾,提升工作效率,節約工作成本
合法:具備省級疾控檢測報告,及眾多資質文件,合法且專業
9. 生物實驗室消毒有沒有好的解決方案
你好
生物安全實驗室空氣消毒的常用方法有紫外線照射、化學消毒劑噴霧等 。由於紫外線照射需要對被消毒物體表面或氣體進行直接照射才有作用,對被遮擋的牆壁表面、地面、工作檯面等不能有效消毒滅菌,故在高等級生物安全實驗室的終末消毒中基本採用氣體熏蒸消毒方式。近年來部分高等級生物安全實驗室開始採用氣化過氧化氫(H2O2)進行消毒。
1.消毒劑
1 甲醛
甲醛氣體的消毒效果受環境溫度和濕度影響較大,消毒時需嚴格控制溫濕度在規定范圍內。在溫度高於20℃時,甲醛氣體能夠殺死所有微生物及其孢子,但對朊蛋白沒有滅活性。甲醛消毒時間相對較長,並需要相對濕度達到70%左右。
甲醛熏蒸消毒因為具有廣譜殺菌、使用方便和價格低廉等優點,已成為國內普遍的消毒、滅菌方法。但由於甲醛具有刺鼻的氣味,其氣體會刺激眼睛和黏膜,已被確認具有致癌風險,消毒後需要中和,再進行排風換氣。因甲醛消毒後會有殘留,要注意擦拭去除物體表面的微量殘留。
甲醛消毒包括熏蒸消毒、降解、通風3個階段,熏蒸消毒一般需要8 h以上,然後進行氨水中和,降低甲醛濃度,最後進行通風置換室內空氣。
2 二氧化氯
二氧化氯不同於一般的含氯消毒劑,其主要通過氧化而不是氯化發揮其消毒作用,從而避免消毒過程中產生有機氯化物,具有廣譜、高效、速效、對金屬有腐蝕性對織物有漂白作用、消毒效果受有機物影響大的特點。
3 拜科特瑞提供的干霧過氧化氫滅菌法:
傳統的過氧化氫滅菌法具有廣譜、高效、無毒、對金屬及織物有腐蝕性、受有機物影響大、純品穩定性好、稀釋液不穩定等特點。拜科特瑞經過多年的研究和實際實驗應用,研究了復合型干霧過氧化氫滅菌解決方案,解決了稀釋液不穩定性和腐蝕性的問題,拜科特瑞的干霧過氧化氫滅菌主要高效、廣譜、快速、乾燥、無毒、無殘留,應用范圍廣。
希望可以幫到您
滿意請採納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