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使用方法 > 鴨內金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

鴨內金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

發布時間:2022-11-07 23:16:57

『壹』 鴨內金 可以治療小兒積食嗎

雞內金可以,鴨內金沒有入葯的記載。

『貳』 雞內金的功效作用禁忌和正確食用方法

凡是殺過雞的人都知道,雞“胃”里有一層金黃色角質內壁,那就是“雞內金”。雞內金的功效大家了解過嗎?下面就由我為大家介紹下雞內金的功效和作用,希望可以幫到大家哦。

雞內金的功效和作用

消食化滯,本品為雞胃之內膜,消食之力甚強,珠甘能健脾強胃,為健脾化食消滯之妙品,《滇南本草》曰:“消食磨胃,治小兒乳食結滯,肚大筋青,痞積疳積。” 故臨證用治食積內停,消化不良諸症,皆有神效。

寬中健脾,本品甘平,歸脾胃經,有健脾和胃之功,助運中焦運化升降,可治脾胃虛弱之泄瀉,升降失常之反胃嘔吐。

解毒消腫,本品味甘能和緩,性微寒能清熱,有解毒消腫之力,故《本草綱目》曰:“主喉閉,乳蛾,一切口瘡,牙疳諸瘡”。

固澀止遺 《本草備要》論本品曰:“甘平,性澀”。又《本草經疏》載本品:“其氣通達大腸、膀胱二經。甘可補益升提,澀以收斂固澀,入大腸膀胱,能分清泌濁攝約膀胱,有固澀止遺之功,多用治遺尿,遺精等症。

通淋利尿,膀胱濕熱,久蘊不解,煎熬尿液,凝為砂石,則為石淋。《中藏經》曰:“砂淋者,腹臍中隱痛,小便難,其痛不可忍,……宜乎急攻”。法當化石通淋止痛。《醫學衷中參西錄》曰:“雞內金,雞之脾胃也,…… 中有瓷、石、銅、鐵皆能消化,其善化瘀積可知”。用本品通淋利尿,削堅化石,砂石去,水道通,尿液暢,痛可止。《醫林集要》以本品治小便淋瀝,痛不可忍,其理可知。

除熱止煩《雜病源流犀燭》曰:“內熱心煩目煩,故煩者,但心中郁煩也……內熱屬有根之火,其原本於熱”。本品微寒,寒涼泄火清熱,煩因熱而生,熱去煩自止。故《名醫別錄》論本品:“除熱止煩”。

斂瘡生肌 《本草綱目》載,本品同綿絮焙末外搽,治發痛已潰。發背,乃發於背部膚表之陽性瘡瘍,患處焮紅,根囊高腫,劇烈疼痛,瘡面腐爛,形似蜂窩。本品局部外用,功專病所,化瘀生新,解毒泄火,風火毒去,瘡癰消復。

散結消瘀,雞內金,雞之脾胃,消化水谷之所,善化瘀積。《醫學衷中參西錄》曰:“不但能消脾胃之積,無論臟腑何處有積,雞內金皆能消之”。故臨床用治氣血瘀滯,經脈不利,痰濕聚結之痃癖、癓瘕、閉經等證。

截瘧,瘧邪於半表半里,徘徊不去,邪正相爭,往來寒熱。本品散積化瘀,開結除邪,和解少陽樞機,兼補後天脾胃。正如《本草綱目》所述用治“小兒瘧疾”更效。

鑒別應用,雞內金與山楂,山楂酸甘微溫,雞內金甘平微寒,均擅助脾健胃,消滯化積,山楂尚可活血化瘀,雞內金能固澀止遺,同可消積,兼長則異。

雞內金的食用 方法

雞內金山葯餅

雞內金30克,干山葯100克,共研細粉,加入麵粉500克,用水和成面團,再加入黑芝麻、白糖,烙成薄餅10張,每天吃1張,10天為1個療程,可連用2~3個療程。此餅治療小兒疳積、營養不良性貧血、缺鈣、缺鐵等。

雞內金炒米粉

雞內金30隻,糯米1000克,白糖適量。先將雞內金用中火炒至發黃鼓起,質脆時取出,研成細粉,過100目篩備用;再將糯米浸泡2小時,撈出晾乾,上籠蒸熟,再烘乾或曬干,磨成粉,過100目篩;將兩味混勻,裝瓶備用。每次2湯匙,每日2次,可加白糖,用開水沖調服之,3個月為1療程。此粉補中益氣、健胃消食、化石止瀉、強健身體,尤適宜於小兒與老人的日常保健,而對於脾胃虛弱、消化不良,或有結石、胃下垂者,更為適宜。

內金生腸(健脾縮尿)

豬生小腸500g,干雞內金10g,蔥絲,姜絲,白糖,鹽,胡椒粉,香油,味精,濕澱粉各適量的,鮮湯50g,黃酒20g,花生油75g。把生腸剖花刀紋,切段;將雞內金焙黃,研成細末;將鍋燒熱,放生油,待油至七成熱時,把生腸倒進爆炒,並用鐵勺翻動,至八成熟時,把生腸倒進漏勺瀝油;原鍋下油30g,燒至六成熱時,加各類調料。燒滾後,再把生腸倒進,並且加入雞內金粉,顛翻幾下,用濕澱粉著膩,淋上香油即可。

雞內金陳皮粥(養胃健脾)

雞內金6克,陳皮3克,砂仁15g研成末,粳米30g煮粥,粥成入葯末,加白糖食用。

糯米內金粥(活血通經、健胃消食)

雞內金15g,生山葯45g,糯米50g。先以小火煮雞內金60分鍾後,加入糯米和山葯再煮為粥。每天分兩回服。

雞內金的葯用配方

雞內金為家禽類雞的胃內膜(雞肫內的黃皮)。殺雞時取出沙囊剖開,趁熱將內壁剝下洗凈曬干即可入葯。 ­

雞內金味甘性平,入脾胃膀胱經,具有健胃消食,化積排石,固攝縮尿等作用。現代葯理研究認為,雞內金主要含有胃激素,角蛋白,氨基酸等成分。有增加胃液分泌量和胃腸消化能力,加快胃的排空速率等作用。是一種很常用的中葯。 ­

治小兒疳積症、營養不良性貧血、缺鋅、缺鈣,可用干山葯100克,雞內金30克,共研細末,加入麵粉500克,用水共和成面團,再加入適量白糖、黑芝麻,烙成薄餅10張,每天嚼食薄餅一張,10天為一療程,連用2~3個療程。 ­

治飲食不節、食積胃脘、脘腹脹滿、噯腐吞酸、消化不良等,可用雞內金10克,檳榔10克,萊菔子12克,半夏10克,茯苓15克,連翹10克,枳殼12克,水煎服,每日一劑。 ­

治小兒遺尿或成人尿頻、夜尿多,可用雞內金10克,桑螵蛸10克,益智仁10克,煅龍骨15克,煅牡蠣15克,黃芪12克,甘草3克,水煎服,每日一劑。 ­

治膽、腎、膀胱各種結石症,可用雞內金10~15克,金錢草30~60克,海金沙10~12克,鬱金10~12克,膽結石者加茵陳12克,枳殼15克;泌尿系結石者加滑石12克,甘草梢6克,水煎服,每日一劑。 ­

雞內金的禁忌

有健脾消食、消症化石、澀精止遺、斂瘡生肌的功效,為臨床常用葯,但雞內金也有配伍禁忌。

因雞內金含酶類成分,含鞣酸成分的中葯能與消化酶的醯胺鍵或肽鍵結構結合,形成牢固的氫鍵締和物,從而改變其性質,使酶失去消食的功效。

故地榆、石榴皮、五倍子、虎杖、狗脊、扁蓄、大黃、茶葉、兒茶、四季青、仙鶴草、側柏葉等含鞣酸的中葯不宜與雞內金配伍使用。

沖服雞內金時,也不要同時食用富含鞣酸的柿子、蘋果、茶葉、咖啡等,機理同上。

雞內金可煎服,也可研磨服,研磨服效果好;煎服易導致所含的胃激素等成分受熱被破壞而失效。

更多雞內金的相關知識:

1. 雞內金的葯用價值

2. 雞內金的功效禁忌

3. 雞內金怎麼

4. 雞內金的功效與作用

5. 雞內金的功效和禁忌

『叄』 鴨內金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

鴨內金為中葯材,是雉科動物鴨的砂囊的角質內壁。鴨內金可治:治諸骨鯁,噎膈翻胃。用法與用量,研末內服,2.5~5克。鴨內金還有健胃消食,澀精止遺的作用,可用於食積不消,嘔吐瀉痢,小兒疳積,遺尿,遺精等。鴨內金主要指的是鴨子胃部的黏膜,本身屬於一種中葯。

從中醫的角度來講,鴨內金可以健脾開胃、促進食慾,有利於加速身體內結石的代謝,對於膽結石和腎結石有很好的輔助治療作用。可以選擇把鴨內金風干之後碾成粉末,通過溫水沖服,這樣可以有效的達到加速代謝的作用,並且可以促進食慾,有利於新陳代謝的正常進行。

(3)鴨內金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擴展閱讀:

鴨內金粳米粥,鴨內金粳米粥是一道美食,可用於健脾和胃、消積導滯。

鴨內金粳米粥:主要原料,粳米、鴨內金。

主要食用功效:健脾和胃、消積導滯

配 料:水。

主料:粳米100克。輔料:鴨內金8克。

做法

1、將鴨內金用小火炒至黃褐色後研成細末。

2、將粳米淘洗凈後置於鍋中,加入適量清水用旺火燒沸。

3、改用小火煮至粥將稠時,加入鴨內金粉繼續煮至粥稠即成。

『肆』 內金的鴨肫衣的功效介紹

【異名】鴨肫內皮(《本草求原》),鴨肫皮(《葯材資料匯編》),鴨內金(《中葯形性經驗鑒別法》)。
動物形態詳白鴨肉條。
【採集】將鴨殺死後,取出鴨肫,剖開,剝取內壁,洗凈曬干。
【葯材】乾燥砂囊內壁,呈類圓形碟片狀,如雞內金而較厚,表面呈黑綠色或紫黑色,稍有皺紋。
【鴨肫衣的功效】治諸骨鯁,噎膈翻胃。
【用法與用量】內服:研末,2.5~5克。
【選方】
① 治諸骨鯁:鴨肫衣炙研,水服5克,取其消導。(《綱目》)
② 治噎膈翻胃:鴨肫衣數十個。 曬干微炒,為末,每早燒酒送下六分,頻服。
參考資料:(《經驗廣集》鴨肫散)

『伍』 鴨肉功效和營養價值

一、營養分析
鴨肉中所含B族維生素和維生素E較其他肉類多,能有效抵抗腳氣病,神經炎和多種炎症,還能抗衰老。鴨肉中含有較為豐富的煙酸,它是構成人體內兩種重要輔酶的成分之一,對心肌梗死等心臟疾病患者有保護作用。
二、功效與作用
1、鴨肉、鴨血、鴨內金全都可葯用。
2、鴨肉性寒、味甘、咸,歸脾、胃、肺、腎經;可大補虛勞、滋五臟之陰、清虛勞之熱、補血行水、養胃生津、止咳自驚、消螺螄積、清熱健脾、虛弱浮腫;治身體虛弱、病後體虛、營養不良性水腫。
3、公鴨肉性微寒,母雞肉性微溫。入葯以老而白、白而骨烏者為佳。用老而肥大之鴨同海參燉食,具有很大的滋補功效,燉出的鴨汁,善補五臟之陰和虛癆之熱。
4、鴨肉與海帶共燉食,可軟化血管,降低血壓,對老年性動脈硬化和高血壓、心臟病有較好的療效。
5、鴨肉與竹筍共燉食,可治療老年人痔瘡下血。因此,民間認為鴨是「補虛勞的聖葯」。肥鴨還治老年性肺結核、糖尿病、脾虛水腫、慢性支氣管炎、大便燥結、慢性腎炎、浮腫;雄鴨治肺結核、糖尿病。

『陸』 雞內金的功效與作用及禁忌症的功效與作用

雞內金的功效與作用及禁忌症的功效與作用

雞內金的功效與作用及禁忌症的功效與作用,雞內金功效消食健脾,化石通淋,澀精止遺。那麼,雞內金的功效與作用及禁忌症的功效與作用是什麼,下面我為您詳細介紹。

雞內金的功效與作用及禁忌症的功效與作用1

功效 :健胃消食、通淋化石、澀精止遺。

作用 :適用於食積不消、嘔吐瀉痢、小兒疳積、石淋澀痛、遺 精、遺尿、泌尿系結石及膽結石。

禁忌 :脾虛無積滯人群慎用雞內金。

雞內金的功效與作用

1、雞內金治消化不良積聚痞脹。

雞內金有治消化不良積聚痞脹的作用,可以用若干雞內金曬干並搗碎,研成粉末後過篩,在食飯前60分鍾用湯或者開水沖服3克,每日2次。

2、雞內金治濕熱型尿路結石。

雞內金有治濕熱型尿路結石的作用,可以用120克荸薺與15克雞內金煎湯代茶飲用。

3、雞內金治氣滯血瘀所致的閉經或食積不消。

雞內金有治氣滯血瘀所致的閉經或食積不消的作用,可以先以文火加水煮15克雞內金1小時,然後加50克糯米與45克生山葯再煮,每日分2次服。

4、雞內金治小兒疳積虛損。

雞內金有治小兒疳積虛損的作用,可以用1條黃鱔去腸切段與10克雞內金加水共煮,調味服用,每日1次。

雞內金的副作用、禁忌、注意事項

在使用雞內金時,可以單獨使用雞內金,也可以搭配山楂、青皮、麥芽、白術、使君子、山葯、芡實、蓮肉、菟絲子、桑螵蛸、益智仁、覆盆子、金錢草等中葯來使用,脾虛無積滯人群慎用雞內金。

雞內金的功效與作用及禁忌症的功效與作用2

1、【處方用名】雞內金、生內金、炒內金。

【性味歸經】性平,味甘。歸脾、胃、膀胱經。

【功效與主治】功效消食健脾,化石通淋,澀精止遺。主治飲食積滯,小兒疳積,砂石淋證,膽結石,腎虛遺 精、遺尿等。

【臨證運用禁忌】 雞內金以消導之功見長,故脾虛無積滯者慎用,以防克伐脾胃之氣。

【臨證炮製注意】本品微炒研細末後內服,療效較人湯劑為佳。

【用量用法】一般用量3~10克,水煎服;入散劑量酌減。

【臨證用葯體會】1、中醫傳統用雞內金消食,多用砂炙者,以其質鬆脆,入煎易於出汁。但現代葯理研究認為,雞內金含胃激素,易被高溫破壞,故認為生用或研末吞服為適宜之舉。

2、雞內金健脾消食,澀精止遺,消瘕化石。主治消化不良,飲食積滯,嘔吐反胃,泄瀉下痢,小兒疳積,遺 精,遺尿,小便頻數,泌尿系結石,膽結石,症瘕經閉,喉痹乳蛾,牙疳口瘡。其健脾之功,對消化不良症情較輕者,可單用研末吞服;若食積不化,脘腹脹滿,不思飲食常配伍山楂、神曲、麥芽;兼嘔吐、泄瀉者,可再配以半夏、藿香、厚朴;若小兒脾虛疳積,每與黨參、白術、山葯、茯苓等健脾葯共用。其固精縮尿作用,可以雞內金炒干後研末服用,或配伍菟絲子、芡實、蓮子肉,益腎澀精,以治腎虛遺 精;與桑螵蛸、牡蠣、覆盆子、益智仁配伍,以加強其收澀止遺之功,用於治療遺尿及小便頻數。通淋消石可配伍金錢草、海金沙、川牛膝,以治泌尿系結石;或配用金錢草、鬱金、木香,以治膽囊結石。

3、由於雞內金臨床需求量較大,目前市場上制假、摻假、加重等現象較為嚴重,有的地區將鴨、鵝的乾燥胃內壁或稱鴨內金、鵝內金充雞內金使用。由於兩者澱粉酶、蛋白酶的活性有明顯區別,故不宜互相代用。雞內金與鴨內金的主要區別是:雞內金呈囊形片狀,具條棱般的縱橫紋,金黃或黃褐色,質脆易碎,斷面呈角質樣,有光澤,氣微腥,味淡微苦;鴨內金呈蝶形片狀,平坦少皺,暗綠或紫黑色,一般比雞內金為厚,質輕松,氣臭腥,味微苦。至於鵝內金則為類白色,表面平坦,沒有皺紋,呈不規則的圓片狀,片厚而質韌。

雞內金的`功效與作用及禁忌症的功效與作用3

葯名:雞內金

功效分類:消食葯;健脾葯。

別名:雞肶胵里黃皮、雞肶胵、雞盹內黃皮、雞盹皮、雞黃皮、雞食皮、雞合子、雞中金、化石膽、化骨膽。

性味:味甘、性平。

歸經:脾經、胃經、腎經、膀胱經。

功能:健脾消食、澀精止遺、消症化石。

主治:消化不良、飲食積滯、嘔吐反胃、泄瀉下痢、小兒疳積、遺 精、遺尿、小便頻數、泌尿系結石及膽結石、症瘕經閉、喉痹乳蛾、牙疳口瘡。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10g;研末,每次1、5-3g;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研末調敷或生貼。

葯材基源:雞內金為雉科動物雞的沙囊內膜。

功效作用

1、雞內金治小兒食瘧,療大人(小便)淋漓、反胃,消酒積,主喉閉、乳蛾,一切口瘡,牙疳諸瘡。《本草綱目》

2、雞內金生肌收口,治消化性潰瘍。《陸川本草》

3、雞內金治發背已潰:雞內金,同綿絮焙末搽之。(《綱目》)

4、雞內金治一切口瘡:雞內金燒灰,敷之。(《活幼新書》)

5、肫是雞之脾,乃消化水谷之所。其氣通達大腸、膀胱二經。有熱則泄痢遺溺,得微寒之氣則熱除,而泄痢遺溺自愈矣。煩因熱而生,熱去故煩自止也。今世又以之治諸疳瘡多效。《本草經疏》

6、雞內金治眼目障翳。《本經逢原》

7、雞內金用於飲食積滯,小兒疳積:雞內金有較強的消食化積作用,並能健運脾胃。雞內金用於米面薯芋肉食等各種食滯證。病情較輕者,單用研末服有效。若治食積不化,脘腹脹滿,可與山楂,麥芽、青皮等同用。雞內金治小兒脾虛疳積,可與白術,山葯、使君子等同用。

8、雞內金治遺 精:雞內金六錢,炒焦研末,分六包,早晚各服一包,以熱黃酒半盅沖服。(《吉林中草葯》)

9、雞內金尚能通淋化石,可用治砂石淋證及膽、腎結石等,多與金錢草同用。

10、雞內金治小便淋瀝,痛不可忍:雞內金皮五錢。陰干,燒存性。作一服,白湯下。(《醫林集要》)

11、雞內金治痃癖症瘕,通經閉。《醫學衷中參西錄》

12、雞內金治痟腎,小便滑數白濁,令人羸瘦:雞內金一兩(微炙),黃耆半兩,五味子半兩。上葯,粗搗,以水三大盞,煎至一盞半,去滓,食前分溫三服。(《聖惠方》)

13、雞內金治噤口痢疾:雞內金焙研,乳汁服之。(《綱目》)

14、雞內金治痞氣積:黃牛腦子一個(同雞肶胵酒浸一宿),公雞雞內金一個,朴硝一碗(提凈),輕粉、沉香、砂仁、木香——_---錢、上件牛腦用銅鍋焙乾,將各項葯入杵千下,焙。每服一錢,燒酒調下,日三服。(《聖惠方》)

15、雞內金止泄精,並尿血、崩中、帶下、腸風、瀉痢。《日華子本草》

16、雞內金治小兒溫瘧:燒雞肶胵中黃皮,末,和乳與服。(《千金方》)

17、雞內金治走馬牙疳:雞內金(不落水者)五枚,枯礬五錢。研搽。(《經驗方》)

18、雞內金治骨結核,腸結核:雞內金炒焦研末,每次三錢,日服三次,空腹用溫黃酒送下。(《吉林中草葯》)

19、雞內金寬中健脾,消食磨胃。治小兒乳食結滯,肚大筋青,痞積疳積。《滇南本草》

20、雞內金治反胃,食即吐出,上氣:雞內金燒灰,酒服。(《千金方》)

21、雞內金化痰,理氣,利濕。《本草再新》

22、雞內金用於腎虛遺 精、遺尿:雞內金治遺 精,可與芡實、菟絲子、蓮肉等同用,雞內金治遺尿,多與桑螵蛸、覆盆子、益智仁等同用。

23、雞內金治食積腹滿:雞內金研末,乳服。(《本草求原》)

24、雞內金治虛勞,上焦煩熱,小便滑數,不可禁止雞內金二兩(微炙),菟絲子二兩(酒浸三宿,曝干,搗為末),鹿茸一兩(去毛,塗酥炙微黃),桑螵蛸半兩(微炒)。上葯搗細羅為散,每服以沮清粥飲調下二錢。(《聖惠方》)

25、雞內金小兒疳積病,乃肝脾二經受傷,以致積熱為患。雞肫皮能入肝而除肝熱,入脾而消脾積,故後世以此治疳病也。《要葯分劑》

26、雞內金主小便利,遺溺,除熱止煩。《名醫別錄》

27、雞內金治喉閉乳蛾:雞內金勿洗,陰干燒末,用竹管吹之。(《青囊雜纂》)

28、雞內金治脾胃濕寒,飲食減少,長作泄瀉,完谷不化:白術四兩,乾薑二兩,雞內金二兩,熟棗肉半斤。上葯四味,白術、雞內金各自軋細焙熟;再將乾薑軋細,共和棗肉,同搗如泥,作小餅,木炭火上炙干。空心時,當點心,細嚼咽之。(《醫學衷中參西錄》益脾餅)

29、雞內金治消癉。《本草述》

30、雞內金治小兒疳病:雞內金廿個(勿落水,瓦焙乾,研末),車前子四兩(炒,研末)。二物和勻,以米糖溶化,拌入與食。忌油膩、麵食、煎炒。(《壽世新編》)

食用方法

1、雞內金粥

材料:雞內金20克(搗碎),粳米100克。

做法:先將雞肉金擇凈,研為細末備用。先取米淘凈,放入鍋內,加清水適量煮粥,待沸後調入雞肉金粉,煮至粥成服食,每日1劑,連續3-5天。

功 效:健胃消食,固精止遺。

主治:適用於消化不良,食積不化,小兒疳積,遺尿,遺 精及泌尿系結石等。另適宜氣結型腎結石者食用(表現為腰痛或少腹痛、血尿、神疲乏力)。

2、山楂雞內金

做法:雞內金3克,山楂、麥芽、神曲、甘草各3克。水煎服,每次服3克,日服3次。

功效:治小兒消化不良。

3、雞內金肉清湯

材料:雞內金7克,雞脯肉50克,清湯皮子20張,雞蛋黃一個,精鹽、味精、甜酒汁、胡椒粉、生柚、麻油、蔥花、雞骨湯各適量。

製作:

1、將雞內金焙乾碾成細末;

2、雞脯肉斬成茸,裝碗內加甜酒汁、雞蛋黃、精鹽、味精、胡椒粉、雞內金粉攪拌均勻備用;

3、取清湯皮子將餡心包入,投入沸水中煮熟、撈出裝入調好味的雞湯中(預先將雞骨湯燒沸,盛碗內,調好味,少許生抽、麻油、撒蔥花和胡椒粉)即成。

功效:健脾消食,止遺尿,適用食積不化、脘腹脹滿、小兒疳積、消瘦無力、食慾不振以及小便頻繁等症。

4、山葯雞內金粥

材料:山葯1兩、雞內金3錢、山楂3錢、粟米4兩。

做法:把全部用料一齊放入鍋內,加清水適量,小火煮成粥,調味即可隨量食用。

功效:健脾開胃,消食導滯,對脾胃虛弱、飲食積滯引起的飲食減少、食人難以消化、胃脘部飽脹、噯氣酸腐臭味、腸鳴腹瀉者有效。

5、黃芪內金粥

材料:生黃芪12克,生薏米、赤小豆各10克,雞內金粉7克,金橘餅1個,糯米80克。

製法:將生黃芪加水煮20分鍾,取汁,加入薏米、赤小豆、糯米煮成粥,加入雞內金粉即可。

功效:消食和胃,用於脾虛濕滯食停所致的脘腹脹悶、食慾不振、體困便溏等。

6、內金雞肫粥

材料:雞肫1具,雞內金粉3g,大米100g,調味品適量。

做法:將雞肫洗凈,切細,同雞內金粉、花椒粉、宮桂粉、胡椒粉,料酒、醬油、澱粉拌勻、先取大米煮沸後。下雞肫煮粥,待熟時調入蔥花、薑末、食鹽、味精等,再煮一、二沸服食,每日l劑。

功效:健脾消積,化食開胃。適用於脾胃虧虛,納差食少,消化不良等。

『柒』 從中醫講鴨肉的功效

從中醫講鴨肉的功效

從中醫講鴨肉的功效,鴨肉的營養價值是很高的,而且鴨肉的做法是有很多,鴨肉是一種美味佳餚,它不僅是餐桌上的上乘佳餚,也是人們進補的優良食品,以下看看從中醫講鴨肉的功效及相關資料。

從中醫講鴨肉的功效1

從中醫講鴨肉一般具有滋陰補虛、補血行水、利水消腫等功效。鴨肉味甘、微咸,性偏涼,入脾、胃、肺及腎經。鴨肉性質略寒,因此可以滋陰補虛,清理體內的熱毒。

食用後清熱去火,適合陰虛內熱的患者食用。鴨肉還可以補血行水、養胃生津,可以提高人體脾胃功能,預防脾虛泄瀉,還能緩解人體的消化不良。鴨肉是一種味甘而鹹的食材,可以通利小便,也能補腎固本,平時食用後可以起到利水消腫的作用。

老鴨肉的功效:

1、能夠滋陰養胃,因為從中醫食療的角度上來講老鴨肉性平,味甘、咸,入脾經、胃經,對於虛勞骨蒸發熱、陰虛火旺、咽喉乾燥、聲音嘶啞、消化不良、惡心、嘔吐的人,如果適當食用老鴨肉有滋陰養胃的作用。

2、能夠利水消腫,對於小便不利導致的腹水、浮腫的人,有通利小便、消腫的作用。

3、能夠清虛熱,對於虛熱所導致的陽亢頭痛、頭暈的人,如果適當食用老鴨肉有清除虛熱的作用。

鴨肉-具有補氣益陰、利水消腫的功效,治療久病體虛、氣血不足的病證。鴨肉性味甘、平、微咸,入肺、脾、腎經,具有補氣益陰、利水消腫的功效,所以它可以治療久病體虛、氣血不足的,像虛癆病,陰虛火旺導致的骨蒸勞熱,氣虛不利、

肺氣不足所出現的'咳嗽,氣虛水濕不運、水濕停聚溢於肌膚所出現的水腫等症。鴨肉一般來說像外感病人,還有像脾虛失運、大便溏瀉的病人,還有就是腸風下血的病人,一般我們都不能用。再有就像痰濕比較重的,這種情況下由於它可以助濕生痰,所以一般我們也不太使用。

鴨肉作為一個能夠經常吃的食物,他的功效和作用是很多的,鴨是為餐桌上的上乘餚饌,也是人們進補的優良食品。鴨肉的營養價值與雞肉相仿。但在中醫看來,鴨子吃的食物多為水生物,故其肉性味甘、

寒,入肺胃腎經,有滋補、養胃、補腎、除癆熱骨蒸、消水腫、止熱痢、止咳化痰等作用。凡體內有熱的人適宜食鴨肉,體質虛弱,食慾不振,發熱,大便乾燥和水腫的人食之更為有益。民間還傳說,鴨是肺結核病人的「聖葯」。

從中醫講鴨肉的功效2

鴨肉的功效與作用

1、性味歸經

鴨肉,味甘、微咸,性涼;歸肺、胃、脾腎經。

2、醫學經典

《名醫別錄》:「補虛、除熱、調理腸胃。」

3、中醫辨證

鴨肉,大補虛勞、清肺解熱、滋陰補血、定驚解毒、利水消腫,對癆熱、骨蒸、咳嗽、水腫、陰虛失眠、瘡毒久潰不愈、食慾不振、體弱乏力等症具有食療促康復之效。

4、現代研究

鴨肉富含蛋白質、脂肪及各種維生素等,歷來是滋補上品,經常食用能補充人體必需的多種營養成分,其滋補作用優於雞肉。鴨為水禽,性偏涼,有滋陰養胃、利小便、退腫的功效,體內有熱者宜食,民間常用鴨肉滋陰補虛、利尿消腫,低燒不退、虛弱少食、大便乾燥、水腫不消者食之尤為補益。此外,癌症患者和放療、化療後的陰虛病人也宜食用。

食用注意與禁忌人群

(1)鴨肉性涼,故凡平素體質虛弱,或因受涼引起的不思飲食、胃痛、腹瀉、腹痛及經痛等症患者,以暫不食用鴨肉為宜。

(2)不應多食煙熏和燒烤的鴨肉,此類方法製作的鴨肉中含有較多的化學物質苯並芘,容易致癌。

(3)據前人經驗,鴨肉與鱉肉同食會便秘,與核桃、木耳和蕎麥同食也可引起消化不良。

附註:

(一)鴨頭頸

鴨頭頸,味甘、咸,性平,有滋陰降火、健脾養胃的作用,可治陰虛內熱、情緒躁動、睡眠不安、口乾咽痛、口腔潰瘍、牙髓腫痛,消水腫、利小便,中成葯「鴨頭丸」即據此葯理而制。

(二)鴨肝

1、鴨肝性能

鴨肝,味甘、咸,性微寒,有維持正常視力,保護眼睛,增強上皮細胞作用,可提高機體免疫水平,可幫助機體抑制日常難避免的少量致癌的化學物質。

2、食用注意與禁忌人群

鴨肝同雞肝一樣,有心血管疾病、膽固醇高及痛風患者不宜多食,不宜與維生素C含量高的食物同煮,與抗凝血葯物、左旋多巴、優降靈和苯乙肼等葯同食用影響葯效。

(三)鴨掌

將鴨掌燒研成粉,可治療化膿性腳氣以及各種癤腫等。

(四)鴨舌

鴨舌,有治療痔瘡,殺蟲的功能,可滋陰養血,益胃生津,有消熱祛燥的功效。

(五)鴨心

鴨心,味甘、咸,性平,有養心、安神、祛驚的作用,可治驚悸怔忡、自汗、恍惚等症狀:11一

及具有補血、補心的功效。

(六)鴨肫

1、鴨肫性能

鴨肫,味甘、咸,性寒,無毒,可治療魚骨鯁喉及噎膈反胃,將鴨肫燒後研成末,每次用水送服5克,有消食導滯的功效,可治食積不化,脘脹腹滿,小兒疳積、遺尿、遺-精等症。還有名家論述指出:鴨內金能消人體臟腑各處之積,還能生肌收口。

治消化性潰瘍。科學實驗證明,鴨肫含有胃激素,可使胃酸及胃液分泌量增加,增強胃的蠕動,加快胃內容物的排空,故能消食化積。鴨肫本身並不含任何消化本酶等,故影響胃分泌及活動,需要鴨肫成分,消化吸收後的過程才能有效用。

2、食用注意與禁忌人群

鴨肫一次食用不可過多,過多反而不易消化,鮮鴨肫清洗時要剝去內壁黃皮。

(七)鴨血

1、鴨血性能

鴨血,味咸,性寒,無毒,有補血、解毒的作用,可治勞傷吐血及痢疾等病,例如:金、銀、砒霜、鹽鹵、魚蟲等百毒以及小兒白痢的消毒殺菌。

2、食用注意與禁忌人群

鴨血,平素脾陽不振、寒濕瀉痢之人忌食,鴨性寒,與兔肉同食易致腹瀉。

(八)鴨膽

鴨膽,清肝明目,解毒,用於眼目紅腫、痔瘡。

(九)鴨內金

鴨內金,消導積滯、止痢、止遺,用於食積不化、反胃嘔吐、瀉痢、遺尿、尿頻。

從中醫講鴨肉的功效3

鴨肉的功效與作用

1、鴨子吃的`食物多為水生物,故其肉性味甘、寒,入肺胃腎經,有大補虛勞、滋五臟之陰、清虛勞之熱、補血行水、養胃生津、止咳自驚、消螺螄積、清熱健脾、虛弱浮腫等功效;治身體虛弱、病後體虛、營養不良性水腫。

2、 公鴨肉性微寒,母雞肉性微溫。入葯以老而白、白而骨烏者為佳。用老而肥大之鴨同海參燉食,具有很大的滋補功效,燉出的鴨汁,善補五臟之陰和虛癆之熱。

3、 鴨肉與海帶共燉食,可軟化血管,降低血壓,對老年性動脈硬化和高血壓、心臟病有較好的療效;

4、 鴨肉與竹筍共燉食,可治療老年人痔瘡下血。因此,民間認為鴨是「補虛勞的聖葯」。肥鴨還治老年性肺結核、糖尿病、脾虛水腫、慢性支氣管炎、大便燥結、慢性腎炎、浮腫;雄鴨治肺結核、糖尿病。

『捌』 鴨內金吃了有什麼好處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11-29

『玖』 鴨肉的功效與作用

鴨肉的功效與作用

鴨肉的功效與作用,鴨肉是平時人們最常吃的一種肉類食材,它營養價值極高,有良好的滋補功效,能有效提高人們的身體素質的。下面看看鴨肉的功效與作用及相關資料。

鴨肉的功效與作用1

1、性味歸經

鴨肉,味甘、微咸,性涼;歸肺、胃、脾腎經。

2、醫學經典

《名醫別錄》:「補虛、除熱、調理腸胃。」

3、中醫辨證

鴨肉,大補虛勞、清肺解熱、滋陰補血、定驚解毒、利水消腫,對癆熱、骨蒸、咳嗽、水腫、陰虛失眠、瘡毒久潰不愈、食慾不振、體弱乏力等症具有食療促康復之效。

4、現代研究

鴨肉富含蛋白質、脂肪及各種維生素等,歷來是滋補上品,經常食用能補充人體必需的多種營養成分,其滋補作用優於雞肉。鴨為水禽,性偏涼,有滋陰養胃、利小便、退腫的功效,體內有熱者宜食,民間常用鴨肉滋陰補虛、利尿消腫,低燒不退、虛弱少食、大便乾燥、水腫不消者食之尤為補益。此外,癌症患者和放療、化療後的陰虛病人也宜食用。

食用注意與禁忌人群

(1)鴨肉性涼,故凡平素體質虛弱,或因受涼引起的不思飲食、胃痛、腹瀉、腹痛及經痛等症患者,以暫不食用鴨肉為宜。

(2)不應多食煙熏和燒烤的鴨肉,此類方法製作的鴨肉中含有較多的化學物質苯並芘,容易致癌。

(3)據前人經驗,鴨肉與鱉肉同食會便秘,與核桃、木耳和蕎麥同食也可引起消化不良。

附註:

(一)鴨頭頸

鴨頭頸,味甘、咸,性平,有滋陰降火、健脾養胃的作用,可治陰虛內熱、情緒躁動、睡眠不安、口乾咽痛、口腔潰瘍、牙髓腫痛,消水腫、利小便,中成葯「鴨頭丸」即據此葯理而制。

(二)鴨肝

1、鴨肝性能

鴨肝,味甘、咸,性微寒,有維持正常視力,保護眼睛,增強上皮細胞作用,可提高機體免疫水平,可幫助機體抑制日常難避免的少量致癌的化學物質。

2、食用注意與禁忌人群

鴨肝同雞肝一樣,有心血管疾病、膽固醇高及痛風患者不宜多食,不宜與維生素C含量高的食物同煮,與抗凝血葯物、左旋多巴、優降靈和苯乙肼等葯同食用影響葯效。

(三)鴨掌

將鴨掌燒研成粉,可治療化膿性腳氣以及各種癤腫等。

(四)鴨舌

鴨舌,有治療痔瘡,殺蟲的功能,可滋陰養血,益胃生津,有消熱祛燥的功效。

(五)鴨心

鴨心,味甘、咸,性平,有養心、安神、祛驚的作用,可治驚悸怔忡、自汗、恍惚等症狀:11一

及具有補血、補心的功效。

(六)鴨肫

1、鴨肫性能

鴨肫,味甘、咸,性寒,無毒,可治療魚骨鯁喉及噎膈反胃,將鴨肫燒後研成末,每次用水送服5克,有消食導滯的功效,可治食積不化,脘脹腹滿,小兒疳積、遺尿、遺-精等症。還有名家論述指出:鴨內金能消人體臟腑各處之積,還能生肌收口。

治消化性潰瘍。科學實驗證明,鴨肫含有胃激素,可使胃酸及胃液分泌量增加,增強胃的蠕動,加快胃內容物的排空,故能消食化積。鴨肫本身並不含任何消化本酶等,故影響胃分泌及活動,需要鴨肫成分,消化吸收後的過程才能有效用。

2、食用注意與禁忌人群

鴨肫一次食用不可過多,過多反而不易消化,鮮鴨肫清洗時要剝去內壁黃皮。

(七)鴨血

1、鴨血性能

鴨血,味咸,性寒,無毒,有補血、解毒的作用,可治勞傷吐血及痢疾等病,例如:金、銀、砒霜、鹽鹵、魚蟲等百毒以及小兒白痢的消毒殺菌。

2、食用注意與禁忌人群

鴨血,平素脾陽不振、寒濕瀉痢之人忌食,鴨性寒,與兔肉同食易致腹瀉。

(八)鴨膽

鴨膽,清肝明目,解毒,用於眼目紅腫、痔瘡。

(九)鴨內金

鴨內金,消導積滯、止痢、止遺,用於食積不化、反胃嘔吐、瀉痢、遺尿、尿頻。

鴨肉的功效與作用2

1、鴨子吃的`食物多為水生物,故其肉性味甘、寒,入肺胃腎經,有大補虛勞、滋五臟之陰、清虛勞之熱、補血行水、養胃生津、止咳自驚、消螺螄積、清熱健脾、虛弱浮腫等功效;治身體虛弱、病後體虛、營養不良性水腫。

2、 公鴨肉性微寒,母雞肉性微溫。入葯以老而白、白而骨烏者為佳。用老而肥大之鴨同海參燉食,具有很大的滋補功效,燉出的鴨汁,善補五臟之陰和虛癆之熱。

3、 鴨肉與海帶共燉食,可軟化血管,降低血壓,對老年性動脈硬化和高血壓、心臟病有較好的療效;

4、 鴨肉與竹筍共燉食,可治療老年人痔瘡下血。因此,民間認為鴨是「補虛勞的聖葯」。肥鴨還治老年性肺結核、糖尿病、脾虛水腫、慢性支氣管炎、大便燥結、慢性腎炎、浮腫;雄鴨治肺結核、糖尿病。

鴨肉的功效與作用3

1、預防神經炎

鴨肉這種食材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其中維生素B的含量特別高,這種物質被人體吸收以後可以預防神經炎也能減少腳氣病發生,鴨肉中的維生素E與維生素B一起被人體吸收以後還能促進身體代謝,延緩人體衰老。

2、預防心臟病

鴨肉是一種高營養食材,它含有的煙酸可以直接作用於人類的心臟,能提高心臟功能,也能擴張血管,促進血液循環,能減少心肌缺血和心肌無力等多種常見病發生,另外平時多吃鴨肉對人類的心梗也有很好的預防作用。

鴨肉不能和什麼同食

1、黑木耳

鴨肉味甘性涼,平時它不能和人們常吃的黑木耳放在一起吃,不然會加重腸胃負擔,會引發腹痛、腹脹以及腹瀉等多種不良症狀,對人體健康十分不利,而且黑木耳和鴨肉放在一起吃還會影響人體對它們所含營養成分的吸收與利用。

2、栗子

平時鴨肉還不能和栗子同食,因為它們是性質相剋的存在,平時如果把栗子和鴨肉放在一起吃就會生成多種對人體有害的物質,會讓人們出現食物中毒。另外鴨肉還不能和兔以及海鮮等性質寒涼的食材同時吃,不然會讓人體因寒毒過重而誘發多種疾病。

『拾』 鴨內金吃了有什麼好處

鴨內金為中葯材,是雉科動物鴨的砂囊的角質內壁。鴨內金可治:治諸骨鯁,噎膈翻胃。用法與用量:研末內服,2.5~5克。鴨內金還有健胃消食,澀精止遺的作用,可用於食積不消,嘔吐瀉痢,小兒疳積,遺尿,遺精等。

閱讀全文

與鴨內金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六字訣快速練習方法 瀏覽:854
獲得金屬單質常用的方法 瀏覽:316
用什麼方法止癢好 瀏覽:631
瘦肚子後背運動方法視頻 瀏覽:186
冬天怎麼除甲醛最快最有效的方法 瀏覽:477
胸部熱敷的正確方法 瀏覽:447
三七食用方法降血壓 瀏覽:690
裁員的方法和技巧 瀏覽:724
uv膠水的使用方法 瀏覽:178
淋浴架子安裝方法 瀏覽:492
貼片電容萬用表測量方法 瀏覽:62
嬰兒病毒性感冒鼻塞用什麼方法 瀏覽:896
植物進化的研究方法 瀏覽:486
使用簡寫方法實現背景圖片不平鋪 瀏覽:139
如何自製消滅蟑螂最快最有效的方法 瀏覽:684
測距儀使用方法視頻 瀏覽:985
在家鍛煉屁股肌肉的好方法 瀏覽:100
西式糕點製作方法圖片 瀏覽:521
正確的剎車排空氣方法 瀏覽:992
火龍果冰粉的製作方法和步驟 瀏覽: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