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使用方法 > 常用腧穴定位方法

常用腧穴定位方法

發布時間:2022-01-15 14:11:41

⑴ 中醫常用穴位的定位和主治要點是什麼

穴位,學名腧穴,指人體經絡線上特殊的點區部位,中醫可以通過針灸或者推拿、點按、艾灸刺激相應的經絡點治療疾病。

1.尺澤

定位:在肘橫紋中,肱二頭肌腱橈側凹陷處。

主治:咳嗽,氣喘,咳血,小兒驚風,急性吐瀉,肘臂攣痛。

操作:直刺0.8~1.2寸,或點刺出血。

2.列缺

定位:橈骨莖突上方,腕橫紋上1.5寸,當肱橈肌與拇長展肌腱之間。 (簡便取穴雙手虎口交叉,食指指尖所指處)

主治:頭痛,項強,咳嗽,氣喘,咽喉腫痛,口眼歪斜,牙痛。

操作:向上斜刺正0.5~0.8寸。

3.少商

定位:拇指橈側指甲根角旁約0.1寸。

主治:咽喉腫痛,高熱,昏迷,癲狂,鼻衄。

操作:淺刺0.1寸,或點刺出血。

4.商陽

定位:示指末節橈側,指甲根角旁0.1寸。

主治:齒痛,咽喉腫痛及五官疾患,熱病、昏迷。

操作:淺刺0.1寸,或點刺出血。

5.合谷

定位:在手背,第1、2掌骨間,當第2掌骨橈側的中點處。(半握拳取穴)

主治:頭痛,齒痛,目赤腫痛,口眼歪斜,耳聾,經閉,滯產,無,發熱惡寒,無汗,多汗。

操作:直刺0.5~1寸。

6.手三里

定位:在陽溪穴與曲池穴連線上,肘橫紋下2寸處。

主治:肘臂無力,上肢不遂,腹痛,腹瀉,腹脹,齒痛,頰腫。

操作:直刺0.8~1.2寸。

7.曲池

定位:屈肘成直角,在肘橫紋外側端與肱骨外上髁連線中點。

主治:手臂痹痛,半身不遂,癮疹,熱病,癲狂,腹痛,吐瀉,高血壓,咽喉腫痛,齒痛。

操作:直刺0.5~1寸。

8.肩髃

定位:肩峰端下緣,當肩峰與肱骨大結節之間,三角肌上部中央。臂外展或平舉時,肩部出現兩個凹陷,當肩峰前下方凹陷處。

主治:肩臂攣痛,上肢不遂,瘰癧。

操作:直刺或向下斜刺0.8~1.5寸。

9.迎香

定位:在鼻翼外緣中點旁開約0.5寸,當鼻唇溝中。(微笑當鼻辰溝中正中央,略向上刺)

主治:鼻塞,口歪,鼻衄,膽道蛔蟲。 操作:略向內上方刺或平刺0.3~0.5寸。

10.四白

定位:目正視,瞳孔直下,當眶下孔凹陷處。

主治:目赤痛癢,目翳,眼瞼潤動,頭痛,眩暈,口眼歪斜,面肌痙攣。 操作:直刺0.3~0.5寸。

⑵ 腧穴定位最常用什麼定位法

第三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3寸是自己除大拇指的四隻手指並在一起的寬度,從食指第二指紋對齊的寬度
主治:①咳嗽 氣喘 咳血 骨蒸潮熱 盜汗
②鼻疾 皮膚病
③項背痛

⑶ 腧穴定位的數學原理是什麼

腧穴的定位方法有四種
1 體表標志法
可分為固定標志和活動標志兩種:固定標志是指各部由骨節和肌肉所形成的突起或凹陷、五官輪廓、發際、指(趾)甲、乳頭、臍窩等。例如:於腓骨小頭前下方定陽陵泉;三角肌止點部定臂臑;眉頭定攢竹;兩眉之中間定印堂;兩乳頭之中間定膻中等;活動標志是指各部的關節、肌肉、肌腱、皮膚隨著活動而出現的空隙、凹陷、皺紋等。例如:聽宮在耳屏與下頜關節之間,微張口呈凹陷處;曲池在屈肘時,肘橫紋外側端凹陷處。
2 骨度折量法
此法是以體表骨節為標志,將全身不同的部位規定成一定的長度或寬度,再等分折量的定位方法,因此法是等分折量,因此不論是男、女、老、幼、高、矮、胖、瘦都很適用。常用的骨度分寸列表如下:

「骨度」折量寸表
部位 起止點 折量寸 度量表 說明書
頭 面 部
前發際正中→後發際正中 12 直寸 用於確定頭部經穴的縱向距離
眉間(印堂)→前發際正中 3 直寸 用於確定前後發際不明時及頭部經穴的縱向距離
第七頸椎棘突下(大椎)→後發際正中 3 直寸
眉間(印堂)→後發際正中→第七頸椎棘突下(大椎) 18 直寸
額角(頭維)之間 9 橫寸 用於確定頭前部經穴的橫向距離
兩乳突之間 9 橫寸 用於確定頭後部經穴的橫向距離
胸 腹 脅
部 胸骨上窩→胸劍聯合中點 9 直寸 用於確定胸部任脈穴的縱向距離
胸劍聯合中點→臍中 8 直寸 用於確定上腹部經穴的縱向距離
臍中→恥骨聯合上緣 5 直寸 用於確定下腹部經穴的縱向距離
兩乳頭之間 8 橫寸 用於確定胸腹部經穴的橫向距離
腋窩頂點→第11肋游離端 12 直寸 用於確定脅肋部經穴的縱向距離
肩胛骨內緣→後正中線 3 橫寸 用於確定背腰部經穴的橫向距離
肩峰外緣→後正中線 8 橫寸 用於確定肩背部經穴的橫向距離
腋前後紋頭→肘橫紋(平肘尖) 9 直寸 用於確定上臂部經穴的縱向距離
肘橫 紋(平肘尖)→腕掌(背)側橫紋 12 直寸 用於確定前臂部經穴的縱向距離
下 肢
部 恥骨聯合上緣→股骨內上髁上緣 18 直寸 用於確定下肢內側足三陰經穴的縱向距離
脛骨內側髁下方→內踝尖 13 直寸
股骨大轉子→腘橫紋 19 直寸 用於確定下肢外、後側足三陰經經穴的縱向距離(臀溝→腘橫紋相當14寸)
腘橫紋→外踝尖 16 直寸 用於確定下肢外、後側足三陰經經穴的縱向距離
3 指寸定位法
這是指利用患者本人手指的寬度以量取腧穴的方法。由於生長相關律的緣故,人類機體的各個局部間是相互關聯的。選取的手指不同,節段亦不同,可分作以下幾種。
拇指同身寸:以患者拇指的指間關節的寬度作為一寸。(見'圖表')
中指同身寸:以患者的中指中節橈側兩端紋頭之間的距離作為一寸。
橫指同身寸(一夫法):患者手四指並攏,以中指中節橫紋為准,其四指的寬度作為三寸。
在具體取穴時,醫生應當在骨度折量定位法的基礎上,參照被取穴對象自身的手指進行比量,並結合一些簡便的活動標志,以確定經穴的標准部位。
4 簡便取穴法
此法是臨床上一種簡便易行的方法。如垂手中指端取風市,兩手虎口自然平直交叉,在食指端到達處取列缺穴等。

⑷ 魚際的腧穴定位

《靈樞·本輸》:魚際者,手魚也。
《針灸甲乙經》:在手大指本節後內側散脈中。
《針灸大成》:大指本節後內側白肉際陷中。
《類經》:手腕之前,大指本節之間,其肥肉隆起形如魚者,統謂之魚;寸口之前,魚之後曰魚際穴。 《靈樞·熱病》:熱病而汗且出,及脈順可汗者,取之魚際、太淵、大都、太白。
《靈樞·厥病》:厥心痛,卧若徒居心痛間,動則痛益甚,色不變,肺心痛也,取之魚際,太淵。
《針灸甲乙經》:熱病振憟鼓頷,腹滿陰痿,咳引尻溺出,虛也。鬲中虛,食飲嘔,身熱,汗不出,數唾,血下,肩背寒熱,脫色,目泣出,皆虛也;寒厥及熱煩心,少氣不足以息,陰濕癢,腹痛不可以食飲,肘攣支滿,喉中焦乾渴;短氣心痹,悲怒逆氣,怒狂易。
《備急千金要方》:痙上氣失瘖,不能言;頭痛不甚汗出;痹走胸背不得息;妬乳。
《針灸資生經》:胃逆霍亂……狂惕,胃氣逆。
《普濟方》:黃疸;舌急。

⑸ 人體穴位定位方法和各穴位的主治

這個問題要用一本書才能回答.而且,每一本書的回答都會不一樣.
請到書店買上一本中醫入門書,耐心地看上幾個月,就會明白了.
對不是醫學專業的學生,"人體穴位定位方法和各穴位的主治"的考題,顯然是出偏了.請局限於你的課本上所講到的那點內容,做出簡單的回答就可以了.不要搬一本書給你老師.

⑹ 怎樣定位穴位的位置

穴位: 醫學上指人體上可以針灸的部位,多為神經末梢密集或較粗的神經纖維經過的地方。也叫穴、穴道。 穴位(acupuncture point)究竟是什麼 1882年,布里克斯發現人體表面存在溫點和冷點而被譽為軀體感覺生理學的先驅。其實,早在兩千多年以前,我們祖先就已經知道人體皮膚上有著許多特殊的感覺點。公元前五至一世紀寫下的著名醫典《黃帝內經》就已指出,「氣穴所發,各有處名「,並記載了160個穴位名稱。晉代皇甫謐編纂了我國現存針灸專科的開山名作《針灸甲乙經》,對人體340個穴位的名稱、別名、位置和主治一一論述。迨至宋代,王惟一重新釐定穴位,訂正訛謬,撰著《銅人腧穴針灸圖位》,並且首創研鑄專供針灸教學與考試用的兩座針灸銅人,其造型之逼真,端刻之精確,令人嘆服。可見,很早以前,我國古代醫學家就知道依據腧穴治病,並在長期實踐過程中形成了腧穴學的完整理論體系。 《類經·人之四海》載:「輸、腧、俞,本經皆通用。」因此,腧穴又有輸穴、俞穴之稱,也有叫穴位、穴道或孔道的。按照中醫基礎理論,人體穴位主要有三大作用,它既是經絡之氣輸注於體表的部位,又是疾病反映於體表的部位,還是針灸、推拿、氣功等療法的施術部位。穴位具有「按之快然」、「驅病迅速」的神奇功效。然而,穴位的實質究竟是什麼呢?它真是人體的特殊結構嗎?長期以來,人們對此推測紛紛,莫衷一是。 中醫講究的穴位的實質究竟是什麼呢?有人從穴位的電學特性去探討,發現皮膚上的某些地方存在導電量特別高的「良導點」,它們的位置與穴位的位置相吻合。但後來又發現,全身穴位總面積不過體表的萬分之四,而電阻部位卻多得多。後來人們又用最弱電流刺激肌肉,凡是能使肌肉產生最大收縮效果的地方就叫運動點。經對照發現,運動點與穴位的分布幾乎一致。但運動點的機制是什麼,還不太了解。又有人研究了穴位與神經的關系,發現幾乎所有的穴位都與神經相關聯。某一穴位與某一臟器的神經往往同屬於一個脊髓節段。在胚胎發育時期,皮膚與神經是同源的,神經中樞存在著各皮膚區域與臟器的投射點。但是相反意見認為,非穴位區域下也都有神經分布,它們在組織學上並沒有差別。還有人發現穴位與血管、淋巴管關系密切,穴位處的皮膚溫度比別的地方要高一些,可能正是因為這一系列的復雜關系形成了穴位的奧妙。 許多人從穴位的電學特性去探索它的本質。1950年,日本的中谷用12伏直流電通過人體皮膚,發現皮膚上存在某些導電量特別高的「良導點」,它們的位置與穴位位置吻合。此後不久,法國著名針灸學家尼伯亞特在助手的協助下,應用測定皮膚電阻方法證實了這一現象,並確定穴位電阻只有它周圍皮膚電阻的一半。在屍體上進行的測量也獲得同樣的結果。20世紀50年代後期,我國學者有關穴位電生理的研究,也基本肯定了穴位具有低電阻高電位的特性。然而,據推測,全身穴位的總面積僅占體表的萬分之四,而全身體表電阻的部位卻很多,遠遠不限於穴位的地方。況且,如進食、睡眠、運動等生理活動,時序、季節、氣溫等外界環境改變以及精寸心理狀態等諸多因素,都會影響皮膚電阻值。難怪上海市高血壓研究所的研究人員感嘆:以此(皮膚電阻測定法)測定經穴頗有困難。法國德拉·富耶花了五年時間,應用此法測定穴位,所得結果卻與中國穴位大相徑庭,不得不愀然中止這項研究。 也有人將古老的腧穴理論與現代醫學理論比擬分析,力圖用新理論、新概念闡釋它們。譬如,電流刺激肌膚,被刺激的肌肉會產生收縮。用最弱電流刺激而產生最大肌肉收縮的體表部位叫運動點。美國學者金林對照運動點位置與傳統穴位位置後提出,兩者的分布近乎一致。日本的兵頭正義與美國的弗羅斯特等人,則把穴位同觸發點進行比較。觸發點被認為是機體肌肉組織中的局部交性部位,具有深層組織敏感、結節及伴有放射痛的特點。雖然其產生機制尚不清楚,但是一般認為,它是由於疼痛或其他原因引起肌肉痙攣,內分泌失調或肌緊張造成的。針刺穴位時,由於組織間相互摩擦和金屬針與組織電介質之間相互作用,會引起局部組織中肌肉纖維和神經纖維損傷。此外,兩者的分布也略同。因此,他們認為穴位的某些特性與觸發點極為相似。有人甚至認為,它們不過是同物異名罷了。還有研究報道,穴位和差電點、皮膚活動點等都有密切關系。這些多途徑的研究,從側面反映了穴位的特性,對於探明穴位的奧秘,無疑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又有人著力於研究穴位的形態結構,希望一舉揭開穴位之謎。上海第一醫學院的專家解剖觀察屍體上324個穴位,發現99.6%的穴位與神經有關。他們進一步發現,經穴與相關臟器的神經分布往往屬同一脊髓節段,表裡兩經的穴位也多隸屬脊髓同一節段。日本學者森秀太郎證明,在全身穴位中,約有100個穴位組織深層穿行著神經束。穴位還與肌梭、神經腱梭、觸覺小體、環層小體等感覺神經節細胞周圍突末端的感受器有關。

⑺ 腧穴的定位方法是什麼

針灸臨床中,治療效果與取穴是否准確有著密切的關系,為了定準穴位,必須掌握好定位方法。常用腧穴的定位方法有骨度分寸法、體表標志法、手指同身寸法和簡易取穴法等4種。

(一)骨度分寸法

骨度分寸法,在中國古典醫籍中被稱為「骨度法」,就是以患者不同部位骨骼的尺寸作為長度測定的標准,用以確定腧穴位置的定位方法。臨床中比較常用的骨度分寸標准詳見常用骨度分寸表(表8-8、圖8-1)。

表8-8

(四)簡便取穴法簡便取穴法是臨床中一種簡便易行的方法,如兩手自然下垂,於大腿外側手中指端所指處取風市穴;兩手虎口自然平直交叉,在食指端到達處取列缺;半握拳,食指和中指的指尖切壓在掌心的第一橫紋上,在兩指端之間的掌心處取勞宮穴;在兩耳角直上連線中點處取百會穴等。

⑻ 陽溪的腧穴定位

《靈樞·本輸》:在(手大指次指本節後)兩筋間陷者中。
《針灸甲乙經》:在腕中上側兩筋間陷者中。
《千金翼方》註:一雲在合谷上三寸。
《循經考穴編》廣註:在虎口後腕側上兩筋罅間,與太淵相並,直對食指本節,骨尖有動脈。
《醫宗金鑒》:從合谷穴循行手腕中,上側兩筋間陷中,張大指次指取之。 《針灸甲乙經》:鼻鼽衄,熱病汗不出;目痛瞑,頭痛,齲齒痛,泣出,厥逆頭痛,胸滿不得息;寒熱;喉痹;耳聾鳴;瘧寒甚;狂言善笑見鬼;痂疥。
《備急千金要方》:熱病煩心,心悶而汗不悶,掌中熱,心痛,身熱如火,浸淫煩滿,舌本痛。
《外台秘要》:熱病腸澼,臑肘臂痛。
《針灸資生經》:牙痛。
《銅人腧穴針灸圖經》:目風赤野,有翳。
《循經考穴編》:手腕疼腫;五指拘攣,腕疼徹肘。
《醫宗金鑒》:癮疹。

⑼ 腧穴的定位方法是

骨度分寸定位,自然標志定位,手指同身寸定位
採納哦

閱讀全文

與常用腧穴定位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伐木的正確方法圖片 瀏覽:539
尿梗阻的治療方法 瀏覽:891
早醒的治療方法百度知道 瀏覽:743
如何計算總金額的方法 瀏覽:525
對刀儀使用方法 瀏覽:388
98x299的簡便計算方法 瀏覽:122
大圓桶的使用方法 瀏覽:730
小米怎麼設置語音許可權設置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406
檢測地漏水泥方法 瀏覽:164
活用成詞的四種方法有哪些 瀏覽:757
如何找自己做客觀題的方法 瀏覽:533
全國退休工資計算方法都一樣嗎 瀏覽:128
文學意境的分類有哪些方法 瀏覽:658
研什麼方法 瀏覽:744
同仁堂阿膠的食用方法 瀏覽:442
皮膚過敏試驗有哪些方法 瀏覽:732
土壤項目檢測方法 瀏覽:159
在家吃豆腐的簡單方法 瀏覽:579
便秘有什麼是方法 瀏覽:565
食用菌事業管理方法 瀏覽: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