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1 如何學會使用nd減光鏡 一,什麼是nd鏡 nd鏡是英文neutral
nd鏡英文是:Neutral Density Filter。它的全稱是中性灰密度鏡,作用是降低快門速度和開大光圈,降低快門速度可以達到慢門那 動態模糊的效果。開大光圈可以在明亮的環境下得到淺景深。
Ⅱ 用手機能拍慢門攝影嗎,該怎麼拍
用手機能拍慢門攝影嗎,該怎麼拍?慢門也被稱為長曝光,就是指降低快門速度以延長曝光時間的一種手法,能夠捕捉到不少令人驚艷的絕妙畫面,如如把流動的水拍成「絲綢」、「霧化」,再如車流軌跡、星空星軌、光繪、「慢門弱化人群」,甚至是慢門人像等。
▲畫面效果在屏幕上實時變化
以上內容如有幫助,歡迎點贊,留言,轉發!想了解更多攝影技巧,歡迎關注【墨染印畫】
Ⅲ ND2一2000Filter減光鏡是怎樣用是幾檔
這種變數減光鏡一般用作拍視頻中,放在大光圈鏡頭前面使用的。主要作用就是能在大白天開大光圈造成淺景深的虛化效果的。
Ⅳ 相機減光鏡的作用
其的作用主要是減少光量進入相機。減光鏡對一張好的照片來說作用非常的大。
減光鏡可以在創作時帶來更多的曝光手段,讓白天變黑夜,發揮創作空間;很多情況下,由於外界光線強度的關系,我們的無法得到足夠長的快門時間,也就無法實現自己的攝影意圖,比方說,在野外進行水流拍攝的時候,我們希望用1秒鍾的快門來讓水流呈現出棉絮狀的柔軟質感。
但是由於光線強烈,即使用相機的最小光圈和最低ISO拍攝,快門速度依然在1/30秒左右。這個時候唯一的辦法就是用一塊甚至兩塊ND8鏡片來減弱進入鏡頭的光線。
假設你的相機在沒有添加減光鏡的情況下,正常曝光的快門速度是T,則加上減光鏡後,在同樣的光線條件、光圈大小和ISO下,正常曝光的快門速度=T*X,這個X就是減光鏡片後面標注的那個數字,ND4的話X=4,ND8的話X=8。ND後面的系數越是大,其對色溫的影響就越大。
(4)減光鏡的使用方法擴展閱讀
減光鏡的分類
可轉式半邊減光鏡[R-HALF ND]
此鏡半邊透明,另一半是ND4。ND4邊削減75%或相當於2級光圈數的光量。鏡片裝在可轉動的鏡框內,可做水平調整。這種減光鏡用於加深天空色調或其它光強度差異極大的場合。
專業減光鏡 ND 2
PRO ND是濾色鏡市場最高品位的密度減光鏡,採用金屬蒸鍍工藝使濾鏡具有完美的色彩補正性能。PRO ND2削減1級光圈或50%的光量進入相機。
專業減光鏡 ND 4
PRO ND是濾色鏡市場上品位最高的密度減光鏡,金屬蒸鍍加工將其創造成色彩補正性能完美的濾鏡。PRO NO4可削減2級光圈或75%的光量進相機。
專業減光鏡 ND 8
PRO ND是濾色鏡市場上品位最高的密度減光鏡,金屬蒸鍍工藝把它們創造成具有完美的色彩補正性能。PRO ND8削減3級光圈或87.5%的光量進入相機。
ND400減光鏡 ND400
可削減9級光強度,使進入相機的光相當於原亮度的1/500,適用於白天長時間曝光或拍攝太陽。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減光鏡
Ⅳ 相機減光鏡的作用
減光鏡的作用就是可以把光線壓暗,比如在陽光下,我需要通過慢門把流水拍出白紗的柔美感覺,但由於光線太強,我即使用了最小光圈和最低感光度(ISO)也不能使用較慢的快門來配合,這時候就需要用減光鏡了(壓暗光線以獲得較慢的快門速度)。如ND4、ND8、ND10,數字越大減光越多,具體使用哪一個要看實際情況而定,如拍流水時你用ND4不能達到所需要的快門速度那就換上ND8,又比如要拍日食,可能要將兩片減光鏡疊加使用才行。
Ⅵ 減光鏡的做用是什麼
減光鏡也叫中灰密度鏡、中性灰度鏡或簡稱灰度鏡、ND鏡,其的作用主要是減少光量進入相機。減光鏡對一張好的照片來說作用非常的大。
減光鏡的使用時機
編輯
以大部分的攝影狀況來說,常需要較強的光線來進行補光,不但可以減少手震動的影響,對於捕捉瞬間事物也是必備的條件。但有時候拍攝動態的主題時,反而會希望能夠在照片中出現動感的效果,用來表達當時的實際狀況,此時就必須使用慢速快門,過度曝光常是無法避免的結果。而中灰鏡就是因應這樣的拍攝需求來設計的,以下提出三種常用到減光鏡的環境與拍攝場僅供參考。
使用在強光下的拍攝
以消費型數位相機來說,由於市場考量,在光圈與快門的范圍上,多有限制。以快門來說,最短的快門多在1/1000s ~ 1/2000s,小光圈大概也在 F11,快門速度不夠,強光中可能會發生曝光過度的現象,尤其是夏日時期的海邊,更容易有這樣的情況出現。
拍攝霧狀流水畫面
使用較快的快門可以凝結動作,而較慢的快門卻能記錄動作的軌跡。在白天中拍攝流水時,如果想要拍攝有動態效果的畫面,設定上可選擇情境模式中的風景模式。使用具有手動功能(M-mode)的數位相機,更能夠利用光圈先決(AV or A),設定小光圈進行拍攝,此時快門速度就會因此變慢,如果直接設定快門先決(T or TV)或全手動模式(M)的使用者,就需要注意設定慢速快門時,光圈是否達到最小極限,如果超過光圈最小極限,所拍出的影像將會出現過度曝光的現象。
事實上,拍攝時常會發現,就算是以最小光圈來設定,以白天的亮度來說想要拍攝漂亮的流水還是相當的困難,此時我們可以利用減光鏡來進行減光,有效的減低快門速度,拍攝動態效果的影像將更為容易。在此特別建議拍攝此類主題時,盡可能的利用腳架或者放置在穩固的地方進行拍攝,以避免畫面中靜態物件因震動,而使得畫面整體模煳不清。
夜景拍攝的應用
晚上的夜景拍攝相信是攝影技術的一大挑戰,而數位相機由於可以立即預覽拍攝結果,除了需要數分鍾甚至數小時的星軌拍攝之外,對於初學者失敗率頗高的城市夜景拍攝實在是方便許多。雖說如此,但使用消費型數位相機來拍攝車軌的流動,卻時常發現只能拍出一段一段的車軌,而無法拍出一整條線的軌跡。
城市的光害相當的嚴重,使用消費型數位相機時,由於本身的小光圈無法有效的減少曝光量,快門速度將受到局限,而不能使用較長時間的曝光,否則會出現過度曝光的現象。如果我們利用小光圈配合減光鏡,拍攝漂亮的車軌將不再是困難的事情。
而拍攝的方式是先將相機固定在腳架或穩固的地方,並將情境模式設定在夜景模式,又或者利用光圈先決 (AV) / 手動模式 (M) 設定在小光圈,並進行整體的構圖。構圖完成後加上中灰鏡,此時使用M模式的使用者需要將調慢快門,直到將曝光補償的數值變為「0」。
利用定時自拍功能進行拍攝,可避免因為手按快門的動作造成影像的晃動。此外,可利用曝光補償多拍幾張不同的曝光值,相信可以在你的相簿中,放上自己拍攝的美麗夜景。
在陰天、雨天環境下應用
減光鏡還可以大量「抵擋」散射光,在陰天、雨天環境下拍攝時,它可以提高畫面的色彩飽和度,而且散射光的減少還可以讓畫面看起來更加通透。不過,中灰鏡的使用會降低快門速度2檔,如果在光線環境比較差的環境下,可能會導致影像模糊。
Ⅶ ND4的減光鏡能拍日全食嗎怎麼拍
ND4的減光鏡不能拍日食,要用ND100000的減光濾鏡才可以。將ND100000減光濾鏡放置在鏡頭前端就能正常拍攝日全食了。
除了在日出日落的短暫時間里,絕大多數情況下都不適合直接用肉眼或者相機觀測和拍攝太陽。因此若想拍攝日食,就需要用上巴德膜、鍍鉻玻璃或者標號為ND100000的減光濾鏡。而使用墨鏡和低倍減光鏡都不能有效減光。
將巴德膜或ND100000減光濾鏡在相機鏡頭前安置好後,通過相機的實時取景功能,放大10倍,微調對焦環,選取太陽最小最銳時就能對太陽進行對焦拍攝了。
值得注意的是,由於溫度變化,相機和鏡頭長時間在炙熱的陽光下曬著,也會導致對焦發生偏移。所以在食甚階段前,需要進行再次對焦,確保食甚階段對焦准確。
(7)減光鏡的使用方法擴展閱讀
1、拍攝日食特寫時,需要使用盡可能更長的焦距以及更短的曝光時間。
2、使用廣角鏡頭,可以拍攝出日食和地景合影,或者拍攝日食全過程,再多張疊加形成日食串。
3、受地球自轉的影響,在固定拍攝時曝光時間不能太長,否則太陽移動就會使畫面不清晰,這時可以考慮使用赤道儀進行跟蹤拍攝延長曝光時間。在食甚階段也可以調整不同曝光參數進行HDR拍攝,獲取更多細節。
Ⅷ 超廣角鏡頭的正確使用方法
在拍攝包含前景、中景和遠景的大場面風光片時,大多人喜歡採用廣角或超廣角鏡頭並縮小光圈的 方法 。這樣做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利用廣角鏡頭本身景深大的特點,結合較小的光圈值,以便獲得極大的景深。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廣角鏡頭使用技巧相關資料,供大家參考!
超廣角鏡頭的正確使用方法
注意畫面暗角
暗角是一種畫面四周的失光現象,形成暗角的原因有很多種,比如鏡頭光軸和攝影成像的光線夾角比較大,或者長焦鏡頭的鏡片直徑不夠,邊角的像差較大等都是形成暗角的原因之一。
可能很多攝影者都想法設法去除暗角,因此購買更加昂貴的攝影器材。但按照現在的製作工藝來說,作為超廣角鏡頭,出現暗角幾乎是不可避免的。
這是因為用超廣角鏡頭拍攝時,進入鏡頭的光線到達感光元件邊緣的距離比到達中央部位的距離要大得多。
所以在使用超廣角鏡頭拍攝的時候大家尤其要注意這個問題。用超廣角鏡頭拍攝的照片,可能會出現色調從畫面中央至邊緣逐漸明顯地變深,也就是出現了一定程度上的暗角現象。
好在現在的數碼後期非常方便,一般的後期軟體中都有可以消除暗角的功能和設定。而且操作也比較簡單,基本屬於一鍵式的傻瓜操作。
其實暗角也有一定的好處,要學會靈活的運用,有些攝影者就認為,暗角的出現有助於整體的攝影構圖,突出攝影的題材,讓主題更加的鮮明,使攝影作品給人另一種美感。至於大家在使用超廣角鏡頭時利不利用暗角,和怎麼利用暗角,就是見仁見智的事了。
把控拍攝距離
戰地攝影師Robert Capa曾說:“如果你的照片拍得不夠好,是因為你靠得不夠近。”這句經典 名言 雖然不是針對超廣角鏡頭而說的,卻無形中成了對它最好的詮釋。
越靠近主體拍攝,超廣角鏡頭帶來的戲劇性效果就會越明顯,因為誇張的透視和扭曲變形,以及前後景物深遠的空間感,強化了影像張力。
在超廣角鏡頭寬廣的視角下,所有的景物、動作或表情在畫面中的比例就會相對的縮小,如果這些是照片要傳達的訊息,靠得不夠近就沒辦法給人深刻的印象,甚至讓人抓不到畫面的重點。
不過超廣角鏡頭若駕馭不當,景物誇張的變形和失真會破壞畫面整體的平衡和美感,因此在追求強烈視覺沖擊的同時也要拿捏分寸,避免造成反效果。最常見的例子就是在拍攝人像的時候,如果距離太近可能造成鼻子或額頭扭曲變形。
所以,使用超廣角鏡頭進行拍攝時需要提前思考一下,如果想要達到誇張的戲劇性效果,就盡可能的靠近被攝物。如果想要比較客觀的視角,老老實實站遠一點吧。
超廣角鏡頭在鏡頭家族中算是比較特殊的一名成員,這種鏡頭可以激發出我們的創造力,但也會給使用帶來極大的困難。只有熟練掌握了超廣角鏡頭的各種特性以後,才能真正的創造出一片不一樣的“廣”闊天地。
多嘗試豎構圖
橫構圖是我們在攝影中最常採用的構圖方法,也是看上去最自然、用得最多的一種構圖形式。但既然超廣角鏡頭和普通鏡頭有著那麼大的區別,在構圖上我們也應該進行一下改變。
在使用一般視角的鏡頭進行拍攝時,豎構圖就在表現垂直線條特徵明顯的景物上更有優勢,被攝物往往會因為採用豎構圖而顯得更加高大、挺拔、庄嚴。
而超廣角鏡頭又因為得天獨厚的視角優勢,可以更簡單的把畫面中上下部分的內容聯系起來,形成一種畫面對比。
如果你要拍攝的是人像作品,那就更應該多採用豎構圖了。只要合理利用超廣角鏡頭的邊緣畸變特性,大長腿什麼的統統不是問題。
也許有的朋友不太習慣於使用豎構圖進行拍攝,不過在超廣角鏡頭的使用上,豎構圖絕對能幫助你拍到很好的作品!
多加利用前景
所謂前景,就是位於主體前面或靠近前沿的人或物。在鏡頭畫面中,用以陪襯主體,或組成戲劇環境的一部分。
在一副畫面中,恰當的添加一些前景,會讓畫面更加具有戲劇性。並有助於增強畫面的空間深度,平衡構圖和美化畫面。
因為超廣角鏡頭的獨特視野范圍,如果單單的拍攝一大面積的平面風光照,會顯得整體畫面缺乏縱深感,十分平淡。
因此,想用好超廣角鏡頭,如何合理的在畫面中增添前景就是一門必修課。但這並非是說毫無目的地把什麼都拍進畫面。
在選擇前景時,應本著選擇具有季節特徵、地方特徵的景物作前景的原則,有意識地運用前景來渲染某種氣氛或特徵。比如,選擇有季節特徵的花木給畫面增添氣氛是最常見的。同樣,具有地方特徵的景物也能使畫面增添濃郁的地方色彩或異國情調。
有了前景的襯托,超廣角鏡頭才能發揮出它應有的效果。廣闊的視野和超乎想像的縱深感絕對會讓你感受到意想不到的震撼。
控制炫光與光比
攝影 愛好 者都知道鏡頭分標准、廣角、長焦和魚眼鏡頭幾大類。其中,尤以超廣角較難掌握,不容易拍好。而不容易拍好的其中原因之一,就是畫面中收錄了太多的元素。
由於視角較大,拍攝場景中往往會有明亮的光源,這就足以產生具有破壞性的炫光。而如何合理的控制和規避炫光,也是超廣角鏡頭使用者需要學習的拍攝技術之一。
除此之外,如何在一幅畫面中控制好各個被攝物的光比關系也是超廣角鏡頭使用中的一門學問。死黑或者死白都是應該盡量避免的問題。
如果想要比較好的控制好超廣角鏡頭視野中的光比,比較好的辦法就是帶上一塊指數較高的漸變鏡。搖黑卡也是可行的方法,但由於要求技巧較高,不推薦各位新手朋友使用。
最適合使用超廣角鏡頭的時間是被稱為“魔法時刻”的清晨和黃昏。並且據說超廣角鏡頭在冬天表現更好,因為 大雪 會降低天空與地面的光比。
超廣角鏡頭的寬大視野可謂是一把“雙刃劍”,只有能合理規劃畫面中各種元素的攝影師才能真正駕馭好這么一類獨特的鏡頭。
謹慎對焦
一般來說,由於測距線的原因,數碼單反相機在超廣角視角時的對焦精度不如徠卡等旁軸類相機。而這也凸顯了超廣角鏡頭在拍攝時容易焦點不實的問題。
因此在拍攝中,特別是在靠近被攝物並採用大光圈的情況下,我們一定要注意畫面焦點是否准確。
對超廣角鏡頭來說,自動對焦也會出現一些問題。為了 保險 起見,在使用超廣角鏡頭的時候,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最好使用手動對焦。
打開相機中的實時取景功能,找到你想要作為焦點的那一部分景物並且放大,慢慢的進行對焦才是穩妥的選擇。
如果不進行手動的精細對焦,我們在回放照片時可能就會有相機屏幕顯示不出來的脫焦部分,等到想要進行大幅輸出的時候,就只能後悔莫及了。
對於依靠自動對焦走遍天下的朋友們來說,如果想要入手一支超廣角鏡頭,最好提前學習一下如何進行手動精細對焦。要不然可真算是白瞎了超廣角鏡頭這塊材料了。
超廣角鏡頭鏡頭使用技巧
前景讓照片更出彩
超廣角的優勢在於可以拍到更多的畫面,更寬廣的視角,但是這樣會讓你的照片缺乏主題,所以我們需要前景,一個好的前景可以讓你的照片更加漂亮!
把太陽放進鏡頭視野里
超廣的視角甚至可以讓太陽出現在你的照片里,這樣的照片很少見吧,那麼你可以去試試,拍出與眾不同的照片,這才是攝影的樂趣!不過要記得,有時候太陽過於刺眼,會讓地面很暗,這個時候就需要後期處理,或者其他方法來解決了。
使用濾鏡
濾鏡知識過於復雜,這里不做過多的介紹,推薦購買一片圓形ND濾鏡,也就是減光鏡。一片圓形的減光鏡放在鏡頭上,然後降低你的快門速度,適合拍攝有水或者有雲的場景,讓你的雲彩變得動感,讓水變得如絲般潤滑。
既然使用了小光圈和低ISO,我們的快門速度就會慢下來,手持拍攝萬一糊片了怎麼辦?所以建議大家使用三腳架進行拍攝,一個穩定的三腳架可以讓你的照片更加清楚!國產的腳架推薦百諾和思銳,一步到位推薦捷信的腳架。
用好水平儀
絕大多數相機都帶有水平儀的功能,很多三腳架也有水平儀。我們為什麼要一定讓相機水平呢,因為在拍攝地平線的時候,如果歪了,你會覺得很難受,在絕大多數情況下,讓照片里的地平線水平,這樣看起來才舒服嘛!
准確使用對焦
雖然我們使用的小光圈讓景深不在那麼淺,但是對焦依然是很重要的。拍攝風光時,我建議打開相機中的實時取景功能,放大十倍,手動進行對焦,這是最穩妥的方案。那麼我們對哪裡進行對焦呢?可能有朋友知道超焦距這個概念,但這有點復雜,憑我的 經驗 ,我建議大家對著照片里某個不太近也不太遠的物體進行對焦,或者說對著照片三分之一處進行對焦。這是一個適合懶人的辦法,絕大多數情況下都適用。
讓建築垂直於地面
我看過很多很多朋友拍的照片,在使用超廣角拍攝時,建築物都傾斜了,向中間靠攏,這是超廣角帶來的透視形變。在絕大多數情況下,拍攝建築物的時候最好讓建築垂直於地面,符合我們對現實情況的認知。
如果拍歪了怎麼辦?沒事,進後期軟體lightroom,我們後期調整!
另外,有沒有拍歪建築還很好看的圖呢?也是有的,只不過這樣的照片大多拍的都是局部特寫,或者是為了刻意拍出一種傾斜的感覺,試圖給觀者帶來一種壓力。
從下往上拍,嘗試豎構圖
超廣角的寬闊視角在進行豎拍時,會讓被拍攝的物體更加高大宏偉。一定要記住,機位低一些,再低一些!
從上往下拍
如果你足夠努力,或者運氣好,爬到了山頂,走到了懸崖邊上,那麼可以試著往下拍,從高空看地面,這感覺很美妙,拍出來的片子也會很大氣。
猜你喜歡:
1. 風光攝影師必備的超廣角鏡頭
2. 廣角鏡頭的應用技巧
3. 使用廣角鏡頭的注意事項
4. 北極光攝影獲獎作品賞析
5. 不同焦段鏡頭人像攝影效果分析
6. 專業攝影師必備3支鏡頭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