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使用方法 > 常用炮製方法

常用炮製方法

發布時間:2022-01-15 13:15:06

Ⅰ 中醫炮製的方法有哪些

中醫炮製是傳統中醫的重要組成部分。中醫炮製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原始社會。人們為了使用葯物,需要進行必要的處理,例如:洗凈、弄碎、用牙齒咬成顆粒等等,這樣就有了中葯炮製的萌芽。在人類長期使用中草葯的過程中,積累了各種炮製的經驗和方法。下面,就詳細為大家介紹。

4.水火共制 : (1)煮:是用清水或液體輔料與葯物共同加熱的方法。如醋煮芫花可減低毒性,酒煮黃芩可增強清肺熱的功效。 (2)蒸:是利用水蒸氣或隔水加熱葯物的方法。如酒蒸大黃可緩和瀉下作用。有些葯物經反復蒸、曬,才能獲得適合醫療需要的作用。如何首烏經反復蒸曬後不再有瀉下力而能補肝腎、益精血。 (3)淬:是將葯物燃燒紅後,迅速投入冷水或液體輔料中,使其酥脆的方法。淬後不僅易於粉碎,且輔料極其吸收,可發揮預期療效。如醋淬自然銅、鱉甲,黃連煮汁淬爐甘石等。 (4)潬:是將葯物快速放入沸水中短暫潦過,立即取出的方法。常用於種於類葯物的去皮和肉質多汁類葯物的乾燥處理。如潬杏仁、桃仁以去皮;潬馬齒苑、天門冬以便於曬干貯存。

5.其他製法: 常用的有發芽、發酵、制霜及部分法製法等。其目的在於改變葯物原有性能,增加新的療效,減少毒性或副作用,或使葯物更趨效高質純。如稻、麥的發芽;發酵法製取神曲、淡豆豉;巴豆的去油取霜,西瓜的加工制霜;法制半夏等。 中葯炮製設備中葯炮製是根據中醫中葯理論,按照醫療、調配和制劑的不同要求,對中葯所採取的各種加工處理技術。其目的在於降低或消除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便於服用,提高療效。然而,由於受經濟利益的驅動,忽視了中國歷代醫葯學家在長期的從事醫療實踐中逐步發展起來具有傳統特色的工藝。

Ⅱ 中葯的炮製方法有哪些

中葯炮製方法眾多,與葯效一般有著密切的關系。實踐證明,通過炮製能消除或降低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改變葯性或提高療效,便於粉碎加工及貯藏等。

什麼是中葯炮製?

中葯炮製是根據醫療、配方、制劑的不同要求,結合葯材的自身特點,進行一定的加工處理,使之充分發揮療效或避免及減輕不良反應。

修制

純凈處理——如撿去合歡花中的枝、葉,刷除枇杷葉、石韋葉背面的絨毛,颳去厚朴、肉桂的粗皮等。

粉碎處理——如牡蠣、龍骨搗碎便於煎煮;川貝母搗粉便於吞服;水牛角、羚羊角削成薄片或銼成粉末等。

切制處理——如天麻、檳榔宜切薄片;澤瀉、白術宜切厚片;黃芪、雞血藤宜切斜片;桑白皮、枇杷葉宜切絲;白茅根、麻黃宜鍘成段;茯苓、葛根宜切成塊等。

水制

洗——將葯材放入清水中,快速洗滌,除去上浮雜物及下沉臟物,及時撈出曬干,備用。

淋——將不宜浸泡的葯材,用少量清水澆灑噴淋,使其清潔和軟化。

泡——將質地堅硬的葯材,在保證其葯效的前提下,放入水中浸泡一段時間,使其變軟。

潤——根據葯材質地的軟硬、加工時的氣溫及工具,用淋潤、洗潤、泡潤、晾潤、浸潤、蓋潤、伏潤、露潤等多種方法,使清水或其他液體輔料徐徐人內,在不損失或少損失葯效的前提下,使葯材軟化,便於切制飲片。

漂——將葯物置寬水或長流水中浸漬一段時間,並反復換水,以去掉腥味、鹽分及毒性成分的方法。

水飛——是借葯物在水中的沉降性質分取葯材極細粉末的方法。常用於礦物類、貝甲類葯物的制粉。如飛硃砂、飛爐甘石、飛雄黃。

火制

炒——如土炒白術、麩炒枳殼、米炒斑蝥等,可減少葯物的刺激性,增強療效;砂炒穿山甲、蛤粉炒阿膠等,葯物受熱均勻變得酥脆,易於煎出有效成分或便於服用。

炙——如蜜炙黃芪、蜜炙甘草、酒炙川芎、醋炙香附、鹽水炙杜仲等,可改變葯性,增強療效或減少副作用。

煅——如煅牡蠣、煅石膏等,使葯材質地鬆脆,易於粉碎,充分發揮療效。

煨——將葯材包裹於濕麵粉、濕紙中,放入熱火灰中加熱,或用草紙與飲片隔層分放加熱的方法,稱為煨法。

烘焙——將葯材用微火加熱,使之乾燥的方法叫烘焙。

水火共制

煮——用清水或液體輔料與葯物共同加熱的方法。

蒸——利用水蒸氣或隔水加熱葯物的方法。

撣——將葯物快速放入沸水中短暫燙過,立即取出的方法。常用於種子類葯物的去皮和肉質多汁葯物的乾燥處理。

淬——將葯物煅燒紅後,迅速投入冷水或液體輔料中,使其酥脆。

其他製法

制霜——種子類葯材壓榨去油或礦物葯材重結晶後的製品,稱為霜。其相應的炮製方法稱為制霜。前者如巴豆霜,後者如西瓜霜。

發酵——將葯材與輔料拌和,置一定的濕度和溫度下,利用黴菌使其發泡、生霉,並改變原葯的葯性,以生產新葯的方法,稱為發酵法。如神曲、淡豆豉。

發芽——將具有發芽能力的種子葯材用水浸泡後,經常保持一定的濕度和溫度,使其萌發幼芽,稱為發芽。如谷芽、麥芽、大豆黃卷等。

Ⅲ 何首烏的炮製方法

炮製方法

1、何首烏

取原葯材,除去雜質,大小分開,洗凈,稍浸,潤透,切厚片或小塊片,乾燥。

2、制何首烏

(1)黑豆制:取凈何首烏片或塊,用黑豆汁拌勻。置非鐵質的適宜容器內,密閉,隔水加熱或用蒸汽加熱,燉至汁液被吸盡;或用黑豆汁拌勻,悶透後,置蒸籠或木甑內,蒸至棕褐色時,取出乾燥。

每何首烏片或塊100kg,用黑豆10kg。黑豆汁製法:取黑豆10kg,加水適量,煮4h,熬汁約15kg;豆渣再加水煮3h,熬汁約10kg,合並得豆汁約25kg。黑豆拌制後能補肝腎,益精血,烏須發,強筋骨。

(2)酒制:取何首烏片或塊,用黃酒拌勻,潤4-6h,置蒸籠屜內蒸6h,取出稍晾,再加入鍋內汁水,候汁吸盡,撈起再蒸,以蒸黑為度,取出曬干或烘乾。每何首烏100kg,用黃酒12kg。

(3)黑豆黃酒制:取何首烏塊倒入盆內,用黑豆汁與黃酒拌勻,置罐內或適宜容器內,密閉,坐水鍋中隔水燉至汁液吸盡,取出,曬干,每何首烏100kg,用黑豆10kg,黃酒25kg。或取何首烏片或塊,先用黑豆汁與黃酒拌勻,隔水加熱,蒸8h,悶8h,取出,曬干。每何首烏片100kg,用黑豆10kg,黃酒20kg。

3、蒸何首烏

將干何首烏,除去雜質,分檔,浸透,洗凈,撈起,大隻劈開,中途淋水,潤透,置蒸籠內蒸足8h,悶過夜,翌晨上下翻動1次,再蒸。如此反復蒸至內外滋潤都呈黑色,取出,曬至半干,切厚片,將蒸時所得原汁拌入,使之吸盡,乾燥,篩去灰屑。蒸何首烏能烏須發,益陰固補。


(3)常用炮製方法擴展閱讀

何首烏鑒別方法

1、性狀鑒別

塊根紡錘形或團塊狀,一般略彎曲。長5-15cm,直徑4-10cm。表面紅棕色或紅褐色,凹凸不平,有不規則的縱溝和緻密皺紋,並有橫長皮孔及細根痕。

質堅硬,不易折斷。切斷面淡黃棕色或淡紅棕色,粉性,皮部有類圓形的異型維管束作環狀排列,形成雲錦花紋,中央木部較大,有的呈木心。氣微,味微苦而甘澀。以體重、質堅實、粉性足者為佳。

2、顯微鑒別

塊根橫切面:木栓層為數列細胞,充滿紅棕色物質,皮孔可察見。韌皮部較寬,散有異型維管束即復合維管束,另一種為單個的維管束,均為外韌型。形成層呈環狀,木質部導管較少,周圍有管胞及少數木纖維。塊根的中心為初生木質部。薄壁細胞含有澱粉粒及草酸鈣簇晶。

Ⅳ 硃砂的炮製方法是什麼

【來源】
本品為硫化物類礦物辰砂族辰砂Cinnabar,主含硫化汞。
【炮製方法】
一、凈制
用磁鐵吸去鐵屑(《葯典85》)。
二、切制
研成細粉,或用水飛法水飛,晾乾(《葯典85》)。
三、炮炙
甘草制
取原砂研碎,用甘草場泡洗,連續洗3次(每次換新甘草水),曬干,放磁罐內研細末,加清水磨一星期(每日換水),去掉雜質,至辰砂滑膩,去水曬干,每辰砂100kg,用甘草6kg(《集成》)。
【現代研究】
1.文獻記載,硃砂(Hgs)在580℃升華,而滅菌試驗溫度分別是97℃,120℃,均未達到升華點。試驗證明,硃砂確實穩定,不易分解,這與文獻記載是相符的。試驗說明含硃砂成分的中成葯採用98-110度濕熱滅菌方法滅菌,能達到滅菌效果而不引起HgS結晶體結構的改變或分解(徐根旺:中成葯研究,(12):18,1981)。
2.硃砂及中成葯穿硃砂衣的不同加工工藝中有害汞的研究,證明古法炮製硃砂是科學的。從實驗結果證實古法和葯典炮製硃砂時,要求「先以磁石引去鐵屑」,「用磁鐵吸去鐵屑」和研乳中忌與金屬器具接觸而採用「玉槌」、「瓷缽細擂」是有道理的,在硃砂及穿硃砂衣出光宜在竹罐內進行,使用不銹鋼罐和竹罐出光時,成品中游離汞含量無顯著差異。從實驗結果表明,硃砂以水飛法為優。水飛後的硃砂,古法和葯典均要求「曬干」,「晾乾」,從實驗結果看,60℃以下烘乾所含游離汞較曬干低(周啟民等:中成葯研究,(10):16,1984)。
3.目前各地葯廠炮製硃砂的方法各異。作者分析了水飛法、濕法研磨、粉碎機粉碎、粉碎水漂3次,粉碎沸水漂3次等5種不同炮製方法。結果表明,以水飛法炮製後的硃砂,含游離汞和可溶性汞鹽的含量最低。另外對硃砂的水提取液和酸性提取液進行分析,結果證實,用稀酸溶液提取硃砂,溶出之有毒汞的含量為高(高天愛等:中成葯研究,(7):20,1985)。

Ⅳ 中葯炮製的常用方法有哪些

水制 火制 水火共制 修治 其他製法

Ⅵ 王不留行的炮製

【炮製方法】
王不留行 取原葯材,除去雜質,洗凈,乾燥。
炒王不留行 取凈王不留行,置炒制容器內,用中火加熱,炒至大部爆成白花,取出晾涼。
炒制王不留行溫度要適中,過低易炒成「僵子」,過高又易炒焦。每次炒制的量不宜過多,否則受熱不勻,爆花率很低。炒制過程中,已爆成花者要及時出鍋,否則易焦;為爆花者繼續炒至爆花。
【現代炮製方法】
河砂篩去石子,取2號篩與3號篩之間的中粗砂,洗凈泥土,乾燥,置鍋內加熱,並加入1% ~2%的食用油,拌炒至油盡煙散,砂的色澤均勻變深時,取出,放涼,備用。將油砂倒入機罐內,武火加熱至砂呈微紅色(溫度約為280℃左右)加入凈選後的王不留行,繼續武火加熱1. 5min,迅速出鍋,篩去砂子即可。
遠紅外烘製時,聽到「啪啪」聲響1~2 min,聞到濃郁香氣,即可迅速取。
【炮製作用】
王不留行生品長於消癰腫,用於乳癰或其他瘡癰腫痛。如治瘡腫疼痛的王不留行散(《醫心方》)。用於乳癰初起,紅腫疼痛,可與蒲公英、瓜蔞、當歸配伍,加酒煎服(《本草匯》)。
炒後體泡,易於煎出有效成分,且走散力較強,長於活血通經,下乳,通淋。常用於產後乳汁不下,經閉,通經,石淋,小便不利。如用於產後血虛,乳汁不行的通乳四物湯(《醫略六書》);用於氣郁兼熱,乳汁短少;還用治月經先後不定,腹痛,不孕;治泌尿系結石的驅尿石湯以及用於慢性前列腺炎的前列腺炎湯(《北京市中草葯制劑選編》)。
【炮製研究】
王不留行全國多數地區均以炒用為主,炒制的目的是為了提高煎出效果。炒制的質量要求是多數爆花。實驗表明,炮製方法和火候對炮製品質量影響較大。
王不留行炒爆後確能提高煎出效果,水浸出物的含量與爆花程度有關。完全爆花者較生品增加1.1倍,剛爆花者增加0.6倍,不爆花者增加0.2倍。總之,爆花率越高,浸出物含量也愈高。根據爆花率與水浸出物含量的關系及實際生產中的可能性,炒爆的標准以完全爆花者佔80%為宜。
遠紅外線烘箱烤製法所得成品的爆花率比傳統清炒法高得多,前者爆花率可達98%,水提取物含量亦遠遠高於傳統炒製品;但薄層分析顯示,所含成分一致。用遠紅輻射加熱,機械自動平鋪輸送代替老法,所得結果亦於上述實驗基本相同。

Ⅶ 杜仲的炮製方法

【炮製方法】凈制颳去殘留粗皮,洗凈,乾燥(《中國葯典》1995年版)。
切制
1.洗切洗凈,切塊或絲,乾燥(《中國葯典》1995年版)。
2.潤切洗凈,潤軟,開直條,切厚片,乾燥,篩去灰屑(《上海》)。
炮製
1.鹽制
鹽炒制①取杜仲塊或絲,加鹽水拌勻,悶透,置鍋內,以文火加熱,炒至斷絲,表面焦黑色時,取出,放涼。每凈杜仲100kg,用食鹽2kg(《中國葯典》1995年版)。②取生杜仲,炒至呈焦黑色至斷絲時,噴淋鹽水,再炒至水氣逸盡,至適宜容器內,密蓋,放涼,取出,篩去焦屑。每生杜仲100kg,用食鹽3kg(《浙江》)。③將杜仲塊放置於加熱的鍋內(或轉爐內)炒至外觀黑褐時(據實驗,炒呈此色澤的杜仲塊,均在將斷絲或不及斷絲的程度內),取出杜仲幾塊,浸人備好的冷水中,片刻(2~4分鍾),即拿出折斷,按此法操作至斷面斷絲時,急出鍋,噴淋鹽水,至全體勻著(防止回燒),曬收(《新編》)。
鹽砂制先將凈杜仲塊或絲用食鹽水拌勻,悶潤;再將凈砂子置鍋內,武火加熱至翻動時較滑利、有輕松感後,投入潤好的鹽杜仲塊或絲,翻炒至斷絲,表面呈焦褐色時,迅速取出,篩去砂子,放涼。每凈杜仲100kg,用食鹽2kg(《山東》)。
鹽蒸製取杜仲用鹽水潤透,放置1夜,蒸1小時即可。每凈杜仲100kg,用食鹽3kg(《集成》)。
鹽烤制將鹽水與杜仲塊或絲拌勻,同時預熱烤箱,當預熱到150℃時,將鋪好烤盤的葯材放人烤箱,烤制30分鍾,取出,放涼。每凈杜仲100kg,用食鹽2kg(《烤製法》)。
2.制炭
炒炭①取杜仲塊,置鍋內用武火炒至黑色並斷絲,但須存性,用鹽水噴灑,取出,防止復燃,晾乾即得。每凈杜仲100kg,用食鹽3kg,加適量開水化開澄清(《中國葯典》1963年版)。②取杜仲塊先用鹽水拌勻吸盡後置鍋中,用武火炒至黑色並斷絲存性,用水噴
滅火星,取出晾乾。每凈杜仲100kg,用食鹽3kg(《匯典》)
煅炭取杜仲塊裝人子母鍋中,二鍋相合處糊以黃泥,燒至滴水立干即可(《集成》)c
3.酒制
按每100kg杜仲用白酒20kg的比例,將酒噴在杜仲上,邊噴邊翻,噴均勻後再潤1小時。取油砂放入鍋炒熱,倒人杜仲,拌炒至棕黃色。取出,篩去砂即成,冷卻後人葯(《常用》)。
4.鹽潤麩炒法取杜仲片鹽水潤麩炒,曬干即得(《江西》)。
【成品性狀】杜仲:呈小方塊或絲狀。外表淡棕色或灰褐色,粗糙,內表面暗紫色,光滑。易折斷,斷面有細密銀白色富彈性的橡膠絲相連。氣微,味略苦。鹽杜仲:表面呈焦黑色,折斷時橡膠絲彈性較差。味微咸。杜仲炭:表面呈黑色,內呈黑褐色。
【性味與歸經】甘,溫。歸肝、腎經。
【功能與主治】補肝腎,強筋骨,安胎。用於腎虛腰痛,筋骨無力,妊娠漏血,胎動不安;高血壓症。
【用法與用量】6~9g,浸酒或入丸、散。
【處方應付】處方寫杜仲、川杜仲、炒杜仲、鹽杜仲均付鹽制杜仲;其餘各隨方付給。
【炮製作用】杜仲具有補肝腎,強筋骨,安胎的功能。生杜仲性溫偏燥,能溫補肝腎,強筋骨。適用於腎虛而兼夾風濕的腰痛和腰背傷痛。杜仲臨床以制用為主。鹽炙後可直達下焦,溫而不燥,能增強補肝腎的作用。「補腰腎鹽水炒,治酸疼薑汁炒」(《得配》)。故常用於腎虛腰痛,陽痿遺精,胎元不固和高血壓病。「炒斷絲」歷代本草的炮製方法均有記載,因杜仲膠彈性小,60℃~70℃軟化,100℃時呈粘稠狀,屬於硬性橡膠類。經高溫處理可被破壞,故炒後有利於有效成分的煎出,降壓作用比炮製前增強近1倍。
【化學成分】主含杜仲膠,果膠,樹脂,衛矛醇,綠原酸,維生素C及微量生物鹼等。生杜仲醇溶性浸出物不得少於11.0%。鹽杜仲醇溶性浸出物不得少於12.0%。

Ⅷ 6.半夏有很多種炮製方法,炮製品分別為猜一猜哪種是門店最常用的呢

半夏有清半夏,法半夏,姜半夏,
門店裡法半夏用得多一點。

Ⅸ 什麼是炮製,炮製的目的是什麼,常見的炮製方法有哪些

中醫上講的「炮製」系指將葯材通過凈制、切制、炮炙處理,製成一定規格的飲片,以適應醫療要求及調配、制劑的需要,保證用葯安全和有效。
炮製的目的:

(1):增強葯物作用,提高臨床療效
(2):降低或消除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保證用葯安全

(3):改變葯性的性能功效,擴大其適應范圍
(4):改變葯材的某些性狀,便於儲存和(或)制劑
(5):純凈葯材,以保證葯材質量和稱量准確
(6):矯臭矯味,便於服用
(7):引葯入經,便於定向用葯
常見的炮製方法主要有修制、水制、水火共制三大類,具體方法有炙法、煅法、蒸煮法、復製法、發酵發芽法、烘焙法、煨法、制霜法、提凈法、水飛法、干餾法等等

Ⅹ 中葯飲片的炮製方法

漢代,據有關資料記載,炮製方法已非常之多,如蒸、炒、炙、煅、炮、煉、煮沸、火熬、燒、斬斷、研、銼、搗膏、酒洗、酒煎、酒煮、水浸、湯洗、刮皮、去核、去翅足、去毛等。同時,炮製理論開始創立。我國第一部葯書《神農本草經》序例寫道:「葯……有毒無毒,陰干暴干,采造時月,生熟,土地所出,真偽陳新,並各有法……若有毒宜制,可用相畏相殺,不爾勿合用也」。
在南北朝劉宋時代,我國第一部炮製專著《雷公炮炙論》問世,記載的炮製方法主要有蒸、煮、炒、焙、炙、炮、煅、浸、飛等。該書對後世中葯炮製的發展,產生了極大的影響,某些炮製方法,現今仍有很大的參考價值。 明代時期,中葯炮製發展得較為全面,在理論方面,陳嘉謨在《本草蒙筌》中曾系統地論述了若干炮製輔料的作用原理,記載為:「酒制升提;姜制發散;入鹽走腎仍仗軟堅;用醋注肝經且資住痛;童便制除劣性降下;米泔制去燥性和中;乳制滋潤回枯助生陰血,蜜制甘難化增益元陰;陳璧土製竊真氣驟補中焦;麥麩皮製抑酷性勿傷上膈;烏豆湯、甘草湯漬曝並解毒至令平和……」。他還強調:「凡葯製造,責在適中,不及則功效難求,太過則氣味反失。」著名的醫葯學者李時珍集諸家之大成,在其巨著《本草綱目》中專列了「修治」一項,收載了各家之法。
對有些炮製方法還運用中醫理論加以討論。繼之,繆希雍又在《雷公炮炙論》的基礎上,增加了當時常用的炮製方法,在他的著作《炮製大法》中,提出了著名的炮炙十七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由於黨和人民政府十分關心和重視中葯炮製事業,使中葯炮製事業發展很快。各地有關部門都對散在本地區的具有悠久歷史的炮製經驗進行了文字整理。並在此基礎上,全國大部分地區制訂、出版了炮製規范。同時,國家在葯典中也收載了中葯炮製內容,並相繼出版了一批炮製專著。如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的《中葯炮製經驗集成》,江蘇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葯炮製學》等。
在科研方面,目前全國有許多中醫葯研究機構都開展了對中葯炮製的研究,已有一定的科研隊伍。在生產方面,中葯炮製的生產規模不斷擴大,葯物飲片質量逐步得到了提高。隨著我國技術的革新,炮製生產設備已逐步機械化,如滾動式洗葯機,去皮機、鎊片機、切片機,各種類型的電動炒葯鍋等。這些將朝著自動化、聯動化的方向發展。

閱讀全文

與常用炮製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路基施工方法有哪些 瀏覽:158
簡便疊衣服闊腿褲的方法省空間 瀏覽:493
議論文要寫解決方法嗎 瀏覽:920
雨傘怎麼折是最簡單的方法 瀏覽:848
vlookup函數查找出錯解決方法 瀏覽:683
經緯儀測繪法測地圖的方法步驟 瀏覽:727
多種方法測量微小長度的變化量 瀏覽:25
手機號算年齡方法用的什麼基數 瀏覽:939
檸檬汁最簡單的方法怎麼做 瀏覽:494
18米高散熱器安裝連接方法 瀏覽:430
家裡養貓最佳方法 瀏覽:134
保險費率釐定方法中最常用的方法 瀏覽:883
堆堆的製作方法視頻 瀏覽:660
移民的解決方法 瀏覽:912
藏手機游戲方法 瀏覽:615
清理手機灰塵的好方法視頻 瀏覽:388
煙草花葉病毒解決方法 瀏覽:839
供水器水壓低解決方法 瀏覽:489
馬蘭頭食用方法 瀏覽:832
貴州污泥的檢測方法 瀏覽: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