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普通胰島素用法
你好。普通胰島素的用法是皮下注射,靜脈注射等。不能口服。劑量是因人而異的。
『貳』 胰島素制劑的選擇及使用原則是什麼
(1)急需胰島素治療時用短效類胰島素。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滲性昏迷、乳酸性酸中毒、急性感染、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腦血管病、大手術前後、1型糖尿病及2型中重型糖尿病初治階段,可於皮下注射正規胰島素,每日3~4次,餐前30分鍾注射。若有嚴重酮症酸中毒昏迷,或神志模糊,伴循環衰竭、嚴重失水、血壓下降、皮下吸收不良者,或有抗葯性需極大劑量時,常使用正規或鋅結晶胰島素靜脈滴注。
(2)2型糖尿病患者當口服葯物及飲食治療失效需胰島素治療時,可用短效類胰島素試明劑量後,改用長效類胰島素,或用長效與短效胰島素的混合劑,有時可與口服降血糖葯聯合治療。
(3)重型糖尿病2型及1型糖尿病患者,可用短效制劑或用中效混合劑,試明劑量後,選用魚精蛋白鋅胰島素加鋅結晶胰島素(1∶2~1∶3)或特慢或慢胰島素鋅懸液加鋅結晶胰島素或中性魚精蛋白鋅胰島素餐前皮下注射。若每日用量大於40~50U,可分2次於早晚餐前0.5~1小時注射,早餐前給一日量的2/3。
(4)1型糖尿病波動較大不易控制的患者,除用中效胰島素每日2次注射外,可酌加口服雙胍類降糖葯,如波動過大不易控制者可用短效類,一日4次注射。
總之,中效類胰島素作用較強而持久,靈活性較大,可加短效以加速其療效,亦可加長效類而延長其葯效時間,對血糖波動大而不易控制的糖尿病患者較為合適;短效類適用於有嚴重並發症而急需控制血糖者及初治階段以便摸索適當劑量者,不僅可皮下注射,也可靜脈滴注;長效類作用持久,每日僅需一次注射,使用方便,但葯效緩慢,不能應急使用。因此不同制劑的胰島素應根據病情靈活選擇。
『叄』 如何使用胰島素
注射次數的調整:以利於控制血糖為主。
⑴
開始時應先用短效胰島素多次注射,控制滿意後,再改用或加用中效或加用長效胰島素。單獨使用長效胰島素則療效不佳。
⑵
改為短效+中效的方法:可以任意比例混合使用。常用比例為1:1左右,中效可略多。
⑶
加用長效:將兩次短效胰島素之和,按長效:短效=1:2~4的比例改為混合胰島素,長效不宜超過短效的1/2,晚睡前長效用量一般不超過8U。
如早12U、午8U可改為:短效
+
中效為10U+10U,早餐前用。
或短效
+
長效為16U+4U,15U+5U,或為14U+6U早餐前用。
使用混合胰島素時應先抽取短效。
使用胰島素它還葯根據每位病人的病情來決定的
你到時最好還是問下醫生
怎樣的劑量是適合的
『肆』 胰島素正確的使用方法
據《健康報》報道,胰島素是人體胰島B細胞分泌的一種肽類激素,其主要作用是降低血糖。此外還具有擴張血管、抗血小板凝集、抗炎、抗動脈粥樣硬化及保護心臟等作用。注射胰島素是治療糖尿病的常用 方法 ,但是很多患者由於使用不當而影響了治療效果。要得到理想的療效,需注意以下幾點:
胰島素正確的使用方法一、 注射胰島素盡量不選取大腿、手臂等需要劇烈活動的部位,以免造成低血糖。
胰島素正確的使用方法二、 確定吃飯的時間後,再注射胰島素。短效胰島素、預混胰島素需餐前30分鍾皮下注射,胰島素類似物則需要餐前,甚至餐後即刻注射。
胰島素正確的使用方法三、 調整胰島素劑量或更換胰島素品種,在最初的兩周內需密切監測血糖。
胰島素正確的使用方法四、 重症糖尿病患者在清晨沒有注射胰島素時不要進行活動,以防發生酮症酸中毒。
胰島素正確的使用方法五、 在胰島素葯效發揮最強的時刻,以及注射胰島素後吃飯前,黃昏或夜間都盡量不要進行活動,以防發生低血糖暈厥。
胰島素正確的使用方法六、 開始使用胰島素應從小劑量開始,以防低血糖的發生。
胰島素正確的使用方法七、 感到心慌、出汗等不適時,應及時測血糖。如為低血糖,可以立即吃些糖果。
胰島素正確的使用方法八、 外出活動時應隨身攜帶糖果或含糖飲料,一旦發生低血糖時,應立即食用並停止活動。
胰島素正確的使用方法九、 做一張救助卡,註明您的姓名、病情、診斷情況、家庭聯絡方式,以及主治醫生的聯絡電話等信息,並隨身攜帶。
『伍』 糖尿病病人怎麼打胰島素
糖尿病
和尿毒症一樣,糖尿病的保健養生必需從分析糖尿病成因著手,只有找到真正的原因,才能找到去除疾病正確有效的方法。
糖尿病一直是一個很難醫治的疾病,得了這個病,只能利用胰島素的注射來控制血糖,這個方法主要來自於目前醫學界認為血糖失控是由於胰臟的功能出了問題所導致。和尿毒症的血液透析的治療相同,這個方法也是認定人體控制胰島素的功能已經喪失,而且不能恢復,因此放棄了治療而採用人工的替代方法。因此,這個方法不能治癒糖尿病是必然的結果。
如果我們從中醫的血氣理論來分析糖尿病的成因,便知道當人體的血氣在長期處於消耗大於生產的下降趨勢,也就是長期的血氣透支狀態時,人體就必需抽取身體儲存的養份來使用。這就是中醫常說的 「陰虛」 體質,這時使用儲存能量的透支情形,就稱之為 「火」。 所以中醫說到 「陰虛」 時,都會加上 「火重」 或 「火旺」 兩個字,就是這個道理。此時人體臟器內的血液會逐漸減少,骨頭中的骨髓也會日漸衰減。由於儲存的能量必定有用盡的時候,到了中醫所說的 「陰陽兩虛」 的狀態時,就是 「火」 也已用盡了。
當人體到了 「陰陽兩虛」 的狀態時,可以透支的能量均已用盡,只好開始抽取肌肉里的能量。這時人體會分泌一種物質,來分解肌肉以產生醣份,做為代用能源。由於分泌出來的醣立即被用掉,因此,在靜脈中的血液里並不會有剩餘的醣,也沒有多餘的糖從尿中排出,血糖不會發生異狀。在這個階段,進行血糖的檢查,並不會顯現糖尿病的症狀,主要的症狀是肌肉逐漸減少,原來應該有肌肉的部位,逐漸變成一團團松垮的爛肉。這種現象患者如果不注意,並不會發現,只感到愈來愈沒有力氣,通常都會將之歸咎於老化的自然原因。
這時,由於原來血氣透支來源的 「火」,已經用盡,因此,亢奮的精神狀態消失,體力大不如前。原來難以入眠的情形會得到改善,相反的身體變得很容易疲倦,睡眠會逐漸增加,患者還是很自然的將之歸咎於老化的原因,而沒有任何疾病來臨的警覺。
睡眠增加之後,血氣自然提升,造血量也跟著增加。人體依原來透支體力的狀態,分解肌肉所產生代用的醣份就有一部份形成了多餘的狀態,這個時候做血液檢查,就會發生血糖升高的症狀,人體會自動將這些多餘的醣份排出體外,因此尿中也會有醣,就成了糖尿病。
我們用一些假設性的數字來作推論,可以更清楚的說明這個問題。假設人體每天所需消耗的蛋白質(人體的正常能量假設為蛋白質)為100個單位,由於人體的吸收及睡眠問題,使人體只能生產50個單位,人體為了維持正常的運行功能,會生產一種物質來分解肌肉,產生50個單位的醣,用以代替不足的蛋白質,由於所有的醣生產出來後隨即用掉,沒有多餘的醣從靜脈中排放出去,因此在檢查時不會出現血糖太高的現象。
當人體下指令生產代用的醣份時,人體會自動調整各種內分泌,使人體較容易產生疲倦感來增加在造血時段的睡眠時間,這是人體的自我保護措施,睡眠增加了,蛋白質的生產自然也就提高了。假設這時生產的蛋白質總數達到80個單位,只需要再補充20個單位的醣就夠了。但是人體的回饋系統不會因為短期的數值就進行調整,必需觀察一段時期,確定這種高量蛋白質的生產是一種常態現象,才會修正原來生產醣份的指令。因此,在這段為期幾個月的觀察期,人體仍然生產出50個單位的醣,其中的30個單位的醣就多了出來,人體會透過尿液將之排出體外。
這時如果到醫院檢查,就會查出血糖太高的現象,依照目前醫學界的標准,醫生很自然的判斷病人得了糖尿病,立即要求患者改變飲食習慣,限制患者的食物,減少患者養份的攝取。這時原來已經提高到80單位的蛋白質生產,由於缺乏營養,又開始下降了,一直下降到50單位的產量。這時人體的血糖又回復正常了。醫生認為患者又回復了健康,其實患者又從上升的血氣趨勢回到了下降的血氣趨勢,醫生的治療手段實際上中斷了人體的應變措施而不自知。
其實,此時的身體狀況已經過了最不好的時期,血氣正在漸漸增加,健康正在改善中。就算不使用任何葯物,只要繼續保持良好的睡眠習慣,並改善人體營養吸收的能力,過了一段時間,人體的血液總量增加了,血氣也從下降趨勢改為上升趨勢,不再有血氣透支的情形,人體不再需要分解肌肉來充當能量,血糖自然就會逐漸降低,最終回復到正常狀態。
重要觀念:人體是一個具有高度智能的機構,它能夠針對各種不同的身體狀態,採取應變措施來維持身體的正常運行,多數慢性病都是人體正採取應變措施時的狀態。然而,傳統健康檢查時所訂定的依據指針,並未考慮這些應變時的人體本能機制,而將這些應變所產生的現象認定系為人體的臟器發生故障所致。
目前醫學界認為糖尿病是患者飲食不當所引起的,主觀的認定糖尿病就是患者喜歡吃糖或長期飲食過量所引起的。因此,一旦診斷出了糖尿病,就開始限制患者的飲食。患者原來的吸收問題沒有解決,加上飲食的限制,使營養不足的問題更加嚴重。
在現代醫學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邏輯里,當身體出現容易疲倦的病態後,到醫院檢查發現血液和小便中的醣份太多時,就立即認定是患者吃多了糖。其實此醣非彼糖,血液中的醣分並不完全是吃進去的糖。這個觀點也完全低估了人體的智能,把人體想像成一根腸子通到底,吃多了糖,就排出了糖,完全忽略了人體是一個復雜的化學工廠。
根據我們的經驗,當人體缺少某種營養時,會自動改變人的口味。喜歡吃糖的人很可能是身體的能量大幅不足,糖是最容易在人體內轉化成能量的食物,因此人體就會轉化人體的口味,使其喜歡吃糖。就算吃得太多了,人體也會自動將其排出體外。
現代醫學利用控制患者的飲食,降低能量的攝取,來維持表面上血糖的穩定;實際上人體由於能量不足,仍在繼續分解肌肉,血氣能量持續下降,健康狀況繼續惡化。患者雖然依照醫生的指示,嚴格控制飲食,以維持穩定正常的血糖指數,但是血氣能量仍然不斷的下降,各種後續的症狀陸續發生,當血液不足以供給腿部時,就出現腿功能異常,發黑,最終鋸掉;當血液不足以供給眼部時,就出現失明的症狀;最終走向死亡。
醫學界有許多科學家投入於解決糖尿病問題的研究工作中,但是幾乎所有的研究都集中在找出可以控制血糖的葯,卻由於缺乏中醫的概念,沒有進行血糖升高的整體醫理研究。
糖尿病不是一個終身性的疾病,甚至可以說糖尿病不是一個病,他是人體為了自救而設立的一套應變措施。當人體每天的支出大於收入時。人體為了生存下去,就產生了一套正常人體沒有的機制。那就是把人體的肌肉蛋白分解成糖份來補充能量的不足,人體是不會做任何傷害自己的事情的。由於分解出來的糖份都消耗掉了,所以已經有這套特殊機制的人在一般情況下也是查不出來的。人體為什麼會收入低於支出,是沒有食物,還是吃了卻沒有吸收?是吃了沒有得到吸收,人體為什麼會吸收不到足夠的營養,是膽汁分泌不良。當人體長年累月吸收的營養不足以供人體造血的需要,供人體生存的需要時,在這種不得已的情況下人體才會設立這樣一套機制來自救。當有一天人體自身的收入與支出改變了,不僅能收支平衡,而且是收入大於支出時,換一句話來講就是人體自己吸收的營養多了,也就是吸收的蛋白夠了,人體當然是用蛋白,而糖份就成了多餘的東西。日積月累血里的糖比例就升高。也就是通常說的血糖高了。血里的糖份高了人體為什麼不回收,人體應該有能力處理這一件事。問題是當人體能力下坡時,也即當人體吸收的蛋白不夠時,人體造的血也是越來越不夠的,而人體的生命氣機會同步下降,人體的許多功能都會隨之停下來,胰臟的工作一定會停下來,當初根本沒有糖份需要回收。現在雖然蛋白比以前多了,血也比以前多了,生命的氣機比以前活躍了,但那是一個百廢待興的階段,胰臟的工作能力尚未恢復,人體還不可能回收糖份,這套機制的撤消也要一定的時間,一定的程序。
那麼血糖的升高會不會讓人體造成中毒現象,這里有二種不同的情況,一種是會,另一種是不會。這二種不同的患者,西醫能否分辨我不知道,但所有的中醫都是能夠分辨的。當人體的蛋白吸收增加時,人體造的血會逐步多起來,每天造好的血是在人體外循環的,也就是在人體的體表的,我們可以通過觀察手背,手臂的血管變化看到這一現象。當人體在外循環的血累計到一定量時,人體會把血抽調到內臟,那時,你會看到原來手背手臂上的血管變細了。而血進了哪一個臟,人體一定會有相應的反映。如血進了人體的右葉肝,因為右葉肝與肺的關系密切,所以人體不僅有肝熱的症狀,還有肺熱的症狀,就易口渴,多飲。當人體的血是進了左葉的肝臟,與胃的關系密切,就胃口大開,能吃,善飢。肝與腎是母子關系,子能令母實,會使小便增加,另一方面,人體的能力剛開始回升,要進行大規模的自修復也是不可能的,但清除人體能力不夠時堆積的垃圾是完全可以的,脂肪就是人體的垃圾,它是通過小便排出去的。上述情況是好事,人們只不過不了解而已,古代也有消渴這一病,只要解決三消,也就好了。現在有了檢查血糖這么一件事,似乎問題就沒有那麼簡單了。因為血糖問題要很長一段時間才能解決。西醫為什麼要把糖尿病定位在終身疾病這個位置,這有可能是西方醫學解決不了,也有可能是財團的利益所在,所有的研究都要花費大量的經費,而研究人員絕大部分應該是沒有錢的,財團出錢讓你研究,當然有一個投資回報率,研究的最終目的是有點效,但必須長期服葯,這才能讓老闆們滿意。但這絕不可能是最好的醫學,不可能是最符合廣大患者利益的醫學。
『陸』 注射胰島素的方法有哪些
選擇注射器最好用專門作胰島素注射用的注射器,也可選作結核菌素的注射器,量度准確,針頭可選用25號不銹鋼針頭。抽取胰島素的劑量一定要准確無誤。首先看準胰島素瓶簽上所標的含量。然後用消毒鑷子取出無菌注射針頭,安好針頭,排盡注射器內的水分。抽取胰島素後,針頭向上排盡空氣。在注射混合胰島素時,先抽普通胰島素,再抽長效胰島素,否則會使胰島素變性。為使二者充分混合,抽完後吸入少許空氣,然後將注射器來回倒置數次。
正規胰島素可以用靜脈注射或靜脈滴注,除此之外,其他類型胰島素只能皮下或肌肉注射,切不可靜注或靜滴。注射胰島素時要做到「兩快一慢」,「兩快」指針刺入皮下或肌肉的速度要快,拔針的速度要快;「一慢」指注射胰島素的速度要慢。在注射胰島素前,必須先回抽一下,看是否有無回血,如有回血,針頭刺入血管,應拔出針頭,另選部位注射。注射部位要經常變換,2周內不要在同一點重復注射。
『柒』 正確打胰島素方法
注射胰島素要注意的細節
隨著糖尿病治療理念的更新,如今應用胰島素治療的糖尿病患者越來越多。由於糖尿病是一種需要長期治療的終身性疾病,除非有嚴重的急慢性並發症患者必須住院治療外,平時病友的胰島素治療大都是由醫生提出的治療方案,病人在家中自己注射。所以,作為糖尿病患者和家屬,必須了解和掌握胰島素的使用方法以及有關注意事項。
1.注射前要先確認所用胰島素的規格 在胰島素治療時,一定要了解您所用的胰島素注射液的濃度規格,以免因為抽吸劑量錯誤導致誤打,造成患者低血糖或高血糖。一般來說,瓶裝胰島素的規格是400U(單位)/10毫升,即每1毫升注射液中含有40單位胰島素;胰島素筆芯的規格是300U/3毫升,即每1毫升注射液中含有100單位胰島素。
注意:千萬不能將瓶裝的胰島素抽到胰島素筆芯中使用,胰島素筆芯也只能用胰島素筆注射。
2.針管式注射器的使用細則
(1)注意無菌操作 注射前操作者一定要洗手,並准備好胰島素葯瓶、注射器和酒精棉球等注射所需要的用品。
(2)正確抽取胰島素 應先用酒精棉球消毒注射液瓶蓋,然後用注射器吸取所需胰島素注射液等量的空氣注入胰島素瓶內,左手再將胰島素葯瓶倒轉,右手持注射器抽取胰島素。
(3)長、短效胰島素抽取順序不得顛倒 自行混合兩種劑型胰島素時,必須先抽短效胰島素,再抽中效或長效胰島素。如果把中效或長效胰島素混入短效胰島素瓶內,這瓶短效胰島素就不能再繼續使用了。
(4)注射方法 選好注射部位後,用酒精棉球消毒皮膚,待酒精幹後,用一隻手將注射部位的皮膚捏起約1寸左右,另一隻手持注射器以45度角刺入注射部位,推注葯液,然後放鬆提起的皮膚。針頭要在皮下停留6-7秒鍾再拔出,不要按揉注射部位。
3.如何使用胰島素筆 胰島素筆是目前臨床應用最普遍的一種胰島素注射器,具有注射劑量准確、操作簡單、攜帶保管方便的特點,特別適用於糖尿病病友自我注射,深受病友歡迎。但每種胰島素筆均有專用的配套筆芯,不可混用。
(1)安裝筆芯:安裝前檢查筆芯是否完整,有無裂縫,如有破損應更換。扭開筆芯架,裝入筆芯,用75%酒精消毒筆芯前端橡皮膜,取出針頭,打開包裝,順時針旋緊針頭,摘去針頭保護帽。
(2)排氣:每次更換胰島素筆芯都要進行本操作。將顯示零單位劑量調節旋鈕撥至1單位,針尖向上直立,手指輕彈筆芯架數次,使空氣聚集在上部後,按壓注射鍵,至有一滴胰島素從針頭溢出,即表示驅動桿已與筆芯完全接觸且筆芯內氣泡已排盡。否則須重復進行此操作。
(3)劑量選擇:旋轉劑量調節旋鈕,調至所需注射單位數。
(4)注射方法:注射部位常規消毒,左手拇指、食指可捏起腹部脂肪層,右手握筆垂直快速進針,右拇指按注射鍵注射,注射完畢後繼續在皮下停留6-7秒,再順著進針方向快速拔針。
4.如何判斷胰島素是否失效 短效胰島素、長效胰島素類似物為無色、澄清溶液,一旦混濁或液體變黃就不能使用;中長效胰島素或預混胰島素一般呈均勻的乳白色混懸液,一旦出現團塊狀沉澱物,不能搖勻則不能使用。另外,過了保質期的胰島素不得繼續使用。
希望對您有幫助並希望您能採納!
更多請參考:唐人blog————一個糖尿病專業網站,有更多糖尿病知識會幫到您。
『捌』 普通胰島素的用量用法
一般為皮下注射,1日3~4次。早餐前的1次用量最多。午餐前次之,晚餐前又次之,夜宵前用量最少。有時肌注。靜注只有在急症時(如糖尿病性昏迷)才用。因病人的胰島素需要量受飲食熱量和成分、病情輕重和穩定性、體型胖瘦、體力活動強度、胰島素抗體和受體的數目和親和力等因素影響,使用劑量應個體化。可按病人尿糖多少確定劑量,一般24小時尿中每2~4g糖需注射1個單位。中型糖尿病人,每日需要量約為5~40單位,於每次餐前30分鍾注射(以免給葯後發生血糖過低症)。較重病人用量在40單位以上。對糖尿病性昏迷,用量在100單位左右,與葡萄糖(50~100g)一同靜脈注射。此外,小量(5~10單位)尚可用於營養不良、消瘦、頑固性妊娠嘔吐、肝硬變初期(同時注射葡萄糖)。
『玖』 如何打胰島素
1、安好針頭,將諾合筆末端的旋鈕調到所需劑量。 2、腹部皮膚酒精消毒。 3、針帽去除,將針頭刺入已消毒部位的皮下,緩慢注射,完畢後暫停6秒,退出一半,再停10秒拔除,以防葯品流出。 4、棄去針頭,將筆套套好,放入筆盒內,妥善保存。
『拾』 短效胰島素有哪些正確使用方法
短效胰島素:即最常用的一種普通胰島素,為無色透明液體,短效胰島素也有一定的使用 方法 。下面我就給大家介紹短效胰島素的用法。
短效胰島素的用法
一般為皮下注射,1日3~4次 。早餐前的1次用量最多。午餐前次之,晚餐前又次之,夜宵前用量最少。有時肌注。靜注只有在急症時(如糖尿病性昏迷)才用。因病人的胰島素需要量受飲食熱量和成分、病情輕重和穩定性、體型胖瘦、體力活動強度、胰島素抗體和受體的數目和親和力等因素影響,使用劑量應個體化。可按病人尿糖多少確定劑量,一般24小時尿中每2~4g糖需注射1個單位。中型糖尿病人,每日需要量約為5~40單位,於每次餐前30分鍾注射(以免給葯後發生血糖過低症)。較重病人用量在40單位以上。對糖尿病性昏迷,用量在100單位左右,與葡萄糖(50~100g)一同靜脈注射。此外,小量(5~10單位)尚可用於營養不良、消瘦、頑固性妊娠嘔吐、肝硬變初期(同時注射葡萄糖)。
胰島素五個正確使用方法
1、早用比晚用好
早用胰島素可以糾正體內胰島素的不足,降低高血糖對胰島細胞的毒性作用,改善內源性胰島素的分泌,提高胰島素的敏感性,使已經受損的胰島細胞得到休息,殘存的胰島功能得到恢復,延緩疾病的進展。也就是說,只要盡早將血糖降到正常,胰島細胞功能是可以恢復的。有 報告 22例糖尿病患者用胰島素治療2周,血糖恢復正常,以後僅用飲食控制,可使血糖控制到良好標准達1~3年。
2、聯合比單用好
聯合應用可以減少胰島素用量,提高療效,減少葯物副作用。有胰島素與口服葯的聯合,如長效胰島素來得時控制基礎血糖與口服葯拜唐蘋控制餐後高血糖的聯合,使各時段的血糖都能達標,適合經常出差的糖尿病患者。又有胰島素長短效的聯合,如長效胰島素來得時與速效諾和銳的聯合,治療各時段血糖均高的患者,其療效可與胰島素泵相媲美。
3、多次比少次好
血糖很高或重症糖尿病患者,如每日2次諾和靈30R血糖不降,可增加次數,改為:①早餐、中餐前用諾和靈日,晚餐前用諾和靈30R,用同樣劑量,血糖達標。②睡前用長效來得時胰島素,三餐前用速效胰島素諾和銳。③三餐前和睡前4次短效胰島素:適用於初次用胰島素或發生酮症而又暫時不能住院的患者。④-日6次短效胰島素:適合於1型糖尿病或有特殊需要的患者,如在2000年悉尼奧運會上,美國 游泳 運動員霍爾,就是在一日注射6次胰島素的情況下獲得奧運冠軍的。
4、長效比短效好
輕型患者,血糖不甚高,而且餐後與空腹血糖之差在2~3毫摩爾/升左右者,可用長效來得時每日1次注射即可。減少痛苦,患者依從性好。
5、預防比治療好
胰島素除降低血糖作用外,尚有抗炎、抗氧化、抗動脈硬化等作用,但是在並發症出現前應用才可收到療效。基於這種觀點,應早用胰島素。特別是遇到急性感染性並發症時,胰島素可以控制其發展,縮短病期,減少痛苦。
胰島素的主要作用
胰島素主要作用在肝臟、肌肉及脂肪組織,控制著蛋白質、糖、脂肪三大營養物質的代謝和貯存。
(1)對糖代謝的影響。能加速葡萄糖的利用和抑制葡萄糖的生成,即使血糖的去路增加而來源減少,於是血糖降低。
①加速葡萄糖的利用。胰島素能提高細胞膜對葡萄糖的通透性,促進葡萄糖由細胞外轉運到細胞內,為組織利用糖提供有利條件,又能促進葡萄糖激酶(肝內) 和己糖激酶(肝外)的活性,促進葡萄糖轉變為6磷酸葡萄糖,從而加速葡萄糖的酵解和氧化;並在糖元合成酶作用下促進肝糖元和肌糖元的合成和貯存。
②抑制葡萄糖的生成,能抑制肝糖元分解為葡萄糖,以及抑制甘油、乳酸和氨基酸轉變為糖元,減少糖元的異生。
(2)對脂肪代謝的影響。促進脂肪的合成和貯存,抑制脂肪的分解。糖尿病時糖代謝障礙,脂肪大量動員,產生大量游離脂肪酸在肝臟氧化至乙醯輔酶A,然後變為酮體,若酮體產生過多則出現酮血症。胰島素能抑制脂肪分解,並促進糖的利用,從而抑制酮體產生,糾正酮血症。
(3)對蛋白質代謝的影響。促進蛋白質的合成,阻止蛋白質的分解。
(4)胰島素可促進鉀離子和鎂離子穿過細胞膜進入細胞內;可促進脫氧核糖核酸(DNA)、核糖核酸(RNA)及三磷酸腺苷(ATP)的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