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建築設計的創新思維及方法
建築設計的創新思維及方法
從目前建築設計發展現狀分析,建築設計在21世紀追求的是鮮明的個性、五彩斑斕的創作風格,如果失去了突破就無法出現創新,人類對於舊世界是很善於打破的,可是要更加懂得創造新世界,因此,建築設計者應走出設計的傳統和習慣,對建築不斷進行全新的嘗試,這不管是在過去還是將來都是組成建築設計的關鍵部分。
(一)發散和整合思維方式
創新思維是一種很復雜的思維形式,其基本操作因素是發散思維和整合思維。發散思維是指在思維過程中針對需要解決的問題,將我們所得到的若干觀念加以重新組合,從而找到多個可能的答案、解決方案、結論或假說的思維形式,它是創新思維中求異的形式,是創新思維的本質或基礎。整合思維是指在同上述的過程中,重新組織過去所得的若干觀念並找出唯一正確的答案,是創新思維中求同的形式,是創新思維不可或缺的前提。建築設計創新思維既需要發散思維,更需要整合思維,兩者缺一不可。
(二)立體和復合思維方式
立體和復合思維方式是馳騁於整體空間的思維模式。由於客觀事物都是一個有機統一的整體系統,因而它具有多成分、多層次的特點。立體和復合思維方式的關鍵是,它在確立了思維對象之後,強調思維的主體要從客觀事物所包含的各種屬性,全面、綜合、整體地考察和反饋它,使整體性事物內在諸要素之間的錯綜復雜的關系網路,清晰地展示在人們面前。立體和復合思維集線型思維和平面型思維的優點和長處於一身,擴寬了思維活動范圍。 建築是一個復雜的綜合體,立體和復合思維尤其適用於建築設計創新思維。
現今中國建築界基本上還是沿用傳統的以建築師經驗直覺判斷和靈感為基礎的設計方法,而建築設計方法的改進更新會促進建築的進化。因而,探討建築設計方法的改進和探尋新的建築設計方法非常有必要。
(一)自然科學類建築設計創新方法
第一,仿生學式方法。仿生學是研究生物系統的結構和性質以為工程技術提供新的設計思想 及工作原理的科學。仿生學創新主要從形式、結構和功能三大方面進行建築創新。形式仿生建築創新主要是設計師將某些動植物的外形特徵引入建築設計的創新,如弗蘭克.蓋里在日本設計的鯉魚形的魚味餐館。結構仿生主要是設計師將動植物的某些內部受力結構原理運用於建築設計當中,如薄殼建築結構的原理就是借鑒了蛋殼的受力原理。功能仿生法主要是設計師將動植物的某些生命功能原理引入到了建築設計中,如倫敦的瑞士再保險總部大廈,其螺旋式的外形建築設計的靈感就是來源於海綿的運動機理。第二,生態學式方法。生態學式創新方法主要有結合生態環境法、引用生態技術法兩個方向的創新途徑。在結合生態環境的建築設計創新上,如英國威爾斯國家植物園大型玻璃溫室,設計師們將溫室設計的非常環保,最大限度的透明,陰影范圍最低,遊客可以非常清晰地看到內部環境。在引用生態技術法的建築設計創新上,建築設計創新可以在利用聲、光、電的技術基礎上,引進生態學的技術手段,進行建築創新。
(二)科技類創新方法
第一,結構技術式方法。該法是指利用建築科技的相關結構技術,以實現建築設計創新,其是建築設計實現突破和創新的重要途徑。如“大跨結構技術”、“高層和超高層結構技術”。如香港匯豐銀行大廈的建築設計採用了懸掛體系的結構創新。第二,材料技術式方法。材料技術式方法一般指的是設計師利用建築科技的相關材料技術實現建築設計創新的的方法。建築設計的'不同發展階段,所採用的建築材料和技術是不同的,不同的建築材料有不同的性能,以及與材料性能相符合的空間形式和表達,如古代的樹木材料;現代的石頭、水泥、玻璃以及合成建材,都可以用於實現設計創新。第三,設備式技術方法。該法一般指的是利用建築技術的相關設備技術的革新而實現建築設計創新的方法。建築設計往往需要考慮其它設備,如採暖設備、通風設備、採光設備等,這些設備的創新與建築設計的創新融合趨勢日益明顯。
(三)環保設計創新方法
環保設計理念隨著人類過度索取地球資源造成的很多環境區域的生態系統失衡,人類面臨著日益嚴重的生態問題,直接對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造成了嚴重的威脅。正是由於這樣的形勢,在全球范圍內保護環境運動迅速發展起來。由人和自然組成的綠色和諧革命在全球范圍內開展起來,建築生態型、家居型生態也順應時代的發展趨勢被提上了日程。其實有關生態的理念已經缺乏新鮮感,因為人類在不斷進化發展的過程中,多多少少都存在著生態的樸素思想。通常來說,生態具體就是指自然和人之間的關系,建築生態化就應對人、建築和自然之間的關系進行很好的處理,它需要為人類創造一個舒適的小空間,同時又要對大的周圍環境實施很好的保護,促使有利於人類發展的資源能夠持續存在。當前,我國在生態建築方面已經獲得了較大的發展。比如在日本、美國等地的部分建築設計師已經成功研究了很多的生態建築,同時提出了非常具有深度的建築生態理論,我國對於這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一些成績。設計環保綠色建築是設計人員應當具有的社會積極態度,它勢必隨著不斷進步的人類技術觀念的發展而擁有更加寬廣的發展前景。
(四)動態性和最優化建築設計方法
動態性建築設計方法要求探索建築發展變化的方向、趨勢、速度和方式,以及動力、應用和規律。對於建築設計來講就是要立足現在,兼顧未來。最優化建築設計方法認為建築形成的過程實際上是差異整合的過程,通過整合使建築的各個部分有機地組織在一起,激發出正面的整體效應,促進“整體大於部分之和”。例如評價一幢建築時,我們往往可以毫無理由地清楚感知建築的鮮明格調和建築師強烈的個人色彩。
(五)數字技術建築設計創新中的運用
數字技術越來越多地影響著人們的生活,也給建築設計帶來了新的發展,影響著建築設計的方方面面。數字技術打破以往的簡單形體,追求多元的審美情趣。形體塑造方面則反叛了以往現代主義的單一形體和強幾何形體,體現為非線性形體的傾向。數字技術在建築設計領域中的應用更促進了這種多元化的趨向,在電腦中建築師可以將形體任意扭曲變形,並對形體進行復雜的加減處理。數字技術也影響了建築的表皮。無所不在的能夠快速不斷更新信息的電子顯示屏或一些廣告媒介,閃爍變換的霓虹燈等便自然成了建築師設計的“新手段”。數字媒介文化的興起將原來被看成是非建築的因素推到了前台,在圖像文化的影響下,建築師營造烘托氛圍的手段更加寬泛。在對建築的感知中,各種因素同時起作用,從科技到時尚,信息與媒介都可以成為建築的設計元素和表達手段。數字技術對建築設計的創新發揮了不可限量的作用。
;⑵ 現代主義建築設計方法體現在哪幾方面
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和1929年開始的世界經濟危機時期,物質生活匱乏,人們對現代化充滿渴望。建築事業同科學技術緊密相聯,建築師仍持有濃厚的理性主義觀點。這是建築中的現代主義思潮與文學藝術等門類中的現代主義流派不同的地方。60--70年代以後,西方發達國家經濟高度發展,物質豐富了,房荒問題相對解決了。然而,人們感受到工業高度發展帶來的負面效果。環境危機資源危機生態危機社會危機信仰危機等,反倒使人們在物質豐裕時期產生了新的危機感,社會文化心理隨之發生新的重大轉變。在建築藝術方面,人們的精神要求和審美觀念自然和50年代大不相同。此外,經過70年代的能源危機,許多人認為現代主義建築並不比傳統建築經濟實惠,需要改變對傳統建築的態度。也有人認為現代主義反映產業革命和工業化時期的要求,而一些發達國家已經越過那個時期,因而現代主義不再適合新的情況了。持上述觀點的人寄希望於後現代主義。這是後現代主義建築產生的社會根源和思想根源。
在現代主義建築鼎盛之際,對它的批評和指責也開始增多。20世紀60年代以來,在美國和西歐出現的反對或修正現代主義建築的思潮。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現代主義建築成為世界許多地區佔主導地位的建築潮流。但是在現代主義建築陣營內部很快就出現了分歧 ,一些人對現代主義的建築觀點和風格提出懷疑和批評。它們在理論上批評20年代正統現代主義,指責它割斷歷史,重視技術,忽視人的感情需要,忽視新建築與原有環境文脈的配合。由於現代主義所奉行的原則與時代的不適應性,致使冷酷無情、千篇一律的設計慘遭遺棄。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現代主義設計完成了它在特定時期的歷史使命後逐漸淡出歷史舞台。在建築形式上,新的流派努力突破「國際式」風格的局限。進入70年代,世界建築舞台呈現出新的多元化局面。70--80年代,其中最有影響的是「後現代主義建築」。
1966年,美國建築師文丘里在《建築的復雜性和矛盾性》一書中 ,提出了一套與現代主義建築針鋒相對的建築理論和主張,在建築界特別是年輕的建築師和建築系學生中,引起了震動和響應。到二十世紀70年代,建築界中反對和背離現代主義的傾向更加 強烈。對於這種傾向,曾經有過不同的稱呼,如「反現代主義」、「現代主義之後」和「後現代主義」,以後者用得較廣。
如果說1923年勒·柯布西耶的《走向新建築》是現代主義建築思潮的經典著作,那麼美國建築師文丘里於1966年出版的著作《建築的復雜性與矛盾性》,便是後現代主義建築思潮的宣言書。
文丘里認為,「建築師再也不能被正統現代主義的清教徒式的道德說教嚇服了」。文丘里明確提出了一系列與正統現代主義建築藝術觀點截然不同的建築創作主張。他寫道:
「我喜歡建築元素的混雜,不喜歡『純凈』;寧願一鍋煮,而不要清清爽爽;寧要歪扭變形,也不要『直截了當』;寧要曖昧不定,也不要條理分明剛愎無人性枯燥和所謂的有趣;我寧要世代相傳的東西,也不要『經過設計』的;我主張隨和包容,不要排他性;寧肯豐盛過度,也不要簡單化,發育不全和維新浪頭;寧要自相矛盾模稜兩可,也不要率直和一目瞭然;我贊賞凌亂而有生氣甚於明確統一。我容許違反前提的推理,我宣布贊成二元論。」「我喜歡『彼此兼顧』,不贊成『非此即彼』;我喜歡有黑白,有時呈灰色的東西,不喜歡全黑或全白」。
文丘里針對現代主義建築師密斯的名言「少即多」,提出「少不是多」,並且說「少即枯燥」。文丘里認為應該打破常規。他說在同一座建築上可以同時採用不同的比例不同的尺度不一致的方向感,以及不協調的韻律。他主張讓對立的互不相容的建築元件在同一建築上並置或重疊在一起,不分主次地二元並列和矛盾共處。
現代主義建築思潮激烈地排斥建築遺產和傳統。與此相反,文丘里強調建築遺產和傳統的重要性。他說建築師應該是「保持傳統的專家」。不過,他推崇「通過非傳統的方法組合傳統部件」,並非要建築師嚴守建築傳統。文丘里認為,一座建築物允許在設計上和形式上「不完善」,可以搞」平庸的和丑的建築「。
對於什麼是後現代主義,什麼是後現代主義建築的主要特徵,人們並無一致的理解。美國建築師斯特恩提出後現代主義建築有三個特徵:採用裝飾;具有象徵性或隱喻性;與現有環境融合。
現在,一般認為真正給後現代主義提出比較完整指導思想的還是文丘里,即在建築藝術中追求復雜性和矛盾性,而且與古典的建築美學觀念相違背;完整統一和諧不再被當作藝術創作的最高原則和目標;反之,不完整不統一和不和諧受到了推崇。這樣,建築的美學范疇擴大了,建築藝術的路徑更加寬廣多樣了。雖然他本人不願被人看作後現代主義者,但他的言論在啟發和推動後現代主義運動方面,有極重要的作用。
文丘里批評現代主義建築師熱衷於革新而忘了自己應是「保持傳統的專家」。文丘里提出的保持傳統的做法是「利用傳統部件和適當引進新的部件組成獨特的總體」,「通過非傳統的方法組合傳統部件」。他主張汲取民間建築的手法,特別贊賞美國商業街道上自發形成的建築環境。文丘里概括說:「對藝術家來說,創新可能就意味著從舊的現存的東西中挑挑揀揀」。實際上,這就是後現代主義建築師的基本創作方法.
由於後現代主義建築的美學范疇廣大,建築藝術的路徑更加寬廣多樣,所以它的具體表現是多種多樣的。美國建築師格雷夫斯設計的俄勒岡州波特蘭市政大樓,英國建築師斯特林設計的德國斯圖加特市國立美術館是兩座有 代表性的後現代主義建築的例子。1987年前西柏林國際建築展中的一批建築物是後現代主義建築的集中表現,它們與1927年斯圖加特住宅展覽會恰成對照。還有比較典型的有美國奧柏林學院愛倫美術館擴建部分、美國電話電報大樓、美國費城老年公寓等.
現代主義在完成它特定的使命後走下了歷史的神壇,後現代主義成為主流設計。究竟後現代主義有什麼樣的特點,大致有以下幾個方面。
其一:注重人性化、自由化、
後現代主義作為現代主義內部的逆動,是對現代主義的純理性及功能主義、尤其是國際風格的形式主義的反叛,後現代主義風格在設計中仍秉承設計以人為本的原則,強調人在技術中的主導地位,突出人機工程在設計中的應用,注重設計的人性化、自由化。
其二:注重體現個性和文化內涵
後現代主義作為一種設計思潮,反對現代主義的蒼白平庸及千篇一律,並以浪漫主義、個人主義作為哲學基礎,推崇舒暢、自然、高雅的生活情趣,強調人性經驗在設計中的主導作用,突出設計的文化內涵。
其三:注重歷史文脈的延續性,並與現代技術相結
後現代主義主張繼承歷史文化傳統,強調設計的歷史文脈,在世紀末懷舊思潮的影響下,後現代主義追求傳統的典雅與現代的新穎相融合,創造出集傳統與現代,融古典與時尚於一體的大眾設計。
其四:矛盾性、復雜性和多元化的統一
後現代主義以復雜性和矛盾性去洗刷現代主義的簡潔性、單一性。採用非傳統的混合、疊加等設計手段,以模稜兩可的緊張感取代陳直不誤的清晰感,非此非彼,亦此亦彼的雜亂取代明確統一,在藝術風格上,主張多元化的統一。
20世紀前期的現代主義建築的代表人物曾對建築的實用功能技術經濟藝術以及社會作用作了全面的探討,提出了一整套改革和創新的見解。相比之下,後現代主義建築思潮的倡導者主要關心的只是形式和藝術的方面。現代主義思潮的出現是人類建築史上一次全面,劇烈的革命性變化的產物,而後現代主義只是現代建築在形式和藝術風格方面的一次演變。後現代主義建築的出現並不意味著現代主義建築的「消亡」。現在看來,可以認為後現代主義建築也是對20年代現代主義建築的部分修正和擴充,是現代主義建築多樣發展的又一種表現。其中心是反對米斯·凡·德羅的「少則多」)減少主義風格,主張以裝飾手法達到視覺上的豐富。提倡滿足心理需求,而不是僅僅以單調的功能主義為中心。設計上的後現代主義大量採用各種歷史裝飾,加以折中處理,以打破國際主義風格多年來的壟斷。20世紀60年代美國建築家羅伯特·文丘里(Robert Ventury)出版的《建築的復雜性與矛盾性》一書被視為後現代主義的最早宣言(圖3)。在書中他首先肯定了現代主義對人類文明進程做出的偉大貢獻,同時,他又指出現代主義已經完成了它在特定歷史時期的使命。過時的現代主義將成為設計的思想桎梏。一切都變成平庸無奇,千篇一律的空白設計。而風格混亂、含義模糊的文脈主義、隱喻主義和裝飾主義將引導後現代主義設計的發展方向。
後現代主義是起源於現代主義內部的一種逆動,是對現代主義純理性的反叛,終日面對冷漠呆板的設計人們已感到厭倦,它表達了人們對於具有人性化,人情味產品需求的心聲。現代主義與後現代主義在風格上更是兩個極端,但在諸多方面互有異同。例如哈桑在《後現代主義轉向》中對二者的部分進行了如下比較:
哲學上:現代主義是以理性主義、現實主義作為哲學基礎,而後現代主義則是以浪漫主義、個人主義為哲學基礎。
思想上:現代主義強調對技術的崇拜,功能的合理性與邏輯性,後現代主義則推崇高技術,高情感,強調以人為本。
方法上:現代主義遵循物性的絕對作用,標准化,一體化,產業化和高效率、高技術。後現代主義則遵循人性經驗的主導作用,時空的統一性與延續性,歷史的互滲性及個性化、散漫化、自由化。
設計語言上:現代主義遵循功能決定形式,「少就是多」,「無用的裝飾就是犯罪」 (洛斯語);後現代主義遵循形式的多元化、模糊化、不規則化,非此非彼,亦此亦彼,此中有彼、彼中有此的雙重解碼,強調歷史文脈、意象及隱喻主義和「少令人生厭」(less is bore)。
被現代主義奉為經典的名言「功能決定形式」, 「少就是多」的原則,忽視了社會的進步和人們的需求,達·盧齊說:「材料和裝飾是組成產品的細胞」。功能主義反對裝飾是因其以理性的邏輯的態度對待設計,而今,時代已不同於以前,人與世界的關系變得更復雜,人們的審美情趣,生活品位變得更高。因而,現代主義設計所遵循的功能主義、減少主義原則日漸受到挑戰和質疑.
伯特·文丘里是世界著名的建築師,1925年,他出 生於美國賓夕法尼亞州費城,在普林斯頓大學獲 得文學學士學位,後獲碩士學位,並贏得了美國 建築研究院的獎羅學金。50年代後期,他創辦了 自己的建築設計事務所。作為一名成功的建築師, 他寫了相當多的著作,並將建築學中的復雜性和 矛盾性深刻的描繪了出來。自他從拉斯維加斯學習回來以後,其創新思維影響了許多人,同時他還將其創造性的設計理念擴展到茶壺、咖啡壺、盤盞以及燭台等。
文丘里早期的工作受到路易·艾瑟鐸·康和艾羅·薩里南的影響,同時也受到米開朗基羅、帕拉第奧、勒·科布西耶和阿爾瓦·阿爾托很大的影響。他說道:「在所有作品中,阿爾瓦·阿爾托的作品對我的啟示最大。它最具動感、最有聯系性,是學習藝術和技術最豐富的來源」。文丘里設計的建築總是與社會、文化相關。他的創意靈感來源於所有的歷史建築和現有模式,因此他所設計的建築既有個性,又與當地環境緊密相連。盡管他已經放棄了許多信仰,但他的作品還是被認為是後現代時期的一部分。
設計的時候,文丘里喜歡將簡單而有美麗雕花的格式合並在一起,還經常在全面設計規劃圖中將諷刺和喜劇寓於其中,常以國際風格和流行藝術為指導,其作品還被當作設計平面的典範,這些模式常具有紀念性和裝飾性。他以標記和符號為裝飾,運用簡單的幾何圖形,並將其融入他的設計中。他說道:「建築學應該涉及到建築的社會和歷史之間的關聯」,文丘里引用密斯·凡·德·羅的名言:「少就是多」,並形成自己的觀點。「少就是多」並不是指為了一定的利益需要更多的裝飾,而是在風格和形式上更為豐富。
文丘里的創意經常被別人模仿,比如山形房屋的前壁常常由分離的部分和凹進的中心部分隔開。在他的設計中,他常常用大面積的窗戶去擴大傳統的半圓形窗戶,這樣的圓形窗在他設計的建築中經常出現。
文丘里總在盛大的背景下將聯系和同化合為一體,使他的建築以一種和諧的方式與當地的環境相得益彰。他們不會因為已有的目的而忽視四周的環境,他這樣說道:「我喜歡建築中的復雜性和對立性,這建立在近代觀點的模糊性和豐富度中,還包含在與藝術的聯系之中」。
羅伯特·文丘里與他的同伴Rauch和Scott Brown都是建築界的精英。1991年,他獲得了建築界的大獎------普立茲克建築獎。他的設計常常很抽象,並擁有歷史的痕跡,但設計范圍相當廣泛,包括圖書館、住宅區、商務樓以及其他相關項目。
1976年,在美國俄亥俄州建成的奧柏林學院愛倫美術館擴建部分與舊館相連,牆面的顏色、圖案與原有建築有所呼應。在一處轉角上,孤立地安置著一根木製的 、變了形的愛奧尼式柱子,短粗矮胖,滑稽可笑,得到一個綽號叫「米老鼠愛奧尼」。這一處理體現著文丘里提倡的手法:它是一個片段、一種裝飾、一個象徵,也是「通過非傳統的方式組合傳統部件」的例子。美國電話電報大樓是1984年落成的,建築師為約翰遜,該建築坐落在紐約市曼哈頓區繁華的麥迪遜大道。約翰遜把這座高層大樓的外表做成石頭建築的模樣。樓的底部有高大的貼石柱廊;正中一個圓拱門高33米;樓的頂部做成有圓形凹口的山牆 ,有人形容這個屋頂從遠處看去象是老式木座鍾。約翰遜解釋他是有意繼承十九世紀末和二十世紀初,紐約老式摩天樓的樣式
⑶ 怎麼開闊建築設計思路,感覺自己想像的空間好狹窄。
另外看大師系列作品,試著理解建築師的設計意圖域表達方法,體育場館等等,接下來帶個相機參觀體驗,安藤忠雄就是周遊了各大洲的優秀建築,而後自成一家的,真的行萬里路勝讀萬卷書啊首先確定你是主攻哪些類型的建築,如商業,劇院,時間久了功到自然成
⑷ 什麼是建築表現
建築表現就是人們常說的效果圖,被專業人士稱作效果圖 所謂效果圖就是在建築、裝飾施工之前,通過施工圖紙,把施工後的實際效果用真實和直觀的視圖表現出來,讓大家能夠一目瞭然地看到施工後的實際效果。 如果您稍加註意,就會發現:我們走在施工工地旁,經常會看到工地上樹立的廣告牌中畫出了工程施工後的實際效果,其實那就是效果圖。 效果圖這個名詞進入我們的生活也就幾年的時間,簡單的說效果圖就是將一個還沒有實現的的構想,通過我們的筆、電腦等工具將它的體積、色彩、結構提前展示在我們眼前。以便我們更好的認識這個物體。它現階段主要用於建築業、工業、裝修業,下面我們來具體講一講; 效果圖是一個比較籠統的說法。我們向下細分有建築效果圖、裝修效果圖、工業產品效果圖等,在這里我們重點來說建築效果圖和裝修效果圖。本人理解建築效果圖又可以分為1.廣告效果圖:這種效果圖表現方法是重點突出建築周遍的環境、綠化,對建築本身的表現要求很少。再就是對這類效果圖的色彩更加強調,特別在冷暖色對比、整個圖片的色彩飽和度、明暗對比都相對更藝術化、理想化。向這類效果圖多被一般建築商看好也很能讓普通老百姓接受,優點是視覺效果很好、容易吸引購房者,缺點是可信度底、往往開發商根本大不到效果圖上的預期效果。2.照片效果圖:這種表現方法重點在於整個建築真實再現,通常這類效果圖畫面比較灰,對周遍環境的真實性要求較嚴謹,盡可能追求照片效果。製作方法一般需要通過大量真實數碼圖片進行合成。優點可信度高通過它基本能想像出整個建築完工後的效果。缺點製作難度較大,視覺沖擊力不是很好。但這類效果表現技法將在一兩年內是一個絕對的發展方向,原因很簡單人們漸漸不太相信那些看上去很完美的效果圖圖片了。3.結構效果圖:這類效果圖表現技法主要針對的人群是接受過高等教育的知識人群和建築師本人,它的重點在於努力將建築的本身的美體現出來。北京水晶石總經理盧正剛先生曾說過在做建築漫遊動畫的表現手法呈現兩種狀況1.是現實性的這一類主要追求是真實盡量貼近現實生活。2.是建築性的這一類主要是用來體現建築師在設計某一座建築的創作——構想——設計——完成的過程,這種表現可以不需要藍色的天、很寬的地、很多的人和車也不需要很多的環境花草,它就是展示建築本身。在靜態效果圖的表現中同樣也是一個道理,我們的重點就是體現這個建築本身的美,所以天空、背景、樹木等等都可以不要。這類效果圖主要用於投標。裝修效果圖相對就要簡單多了我們只需要按設計師提供的方案按一定的比例製作就行了,只是在打燈光的時候要主要空間的層次,因為室內空間不像室外空間那樣寬闊在打燈光的時候很容易讓整個空間平淡沒有變化,在裝修效果圖表現上還有一點就是畫面整體盡量用暖色調。 創意元素在建築表現藝術中的應用 建築表現作為建築設計的表現形式,已經慢慢的融入到人們的生活中 ,越來越成為一門獨特的藝術,雖然無法凌駕於電影藝術之上,但融合的趨勢有目共睹,《圓明園》已然成為經典,它以震撼的寫實主義塑形和如詩如畫的色彩詮釋了天朝大夢充滿誘惑的最後一瞥,色彩之飽滿堪比《黃金甲》。 對於建築表現的創意成分通常散件於以下幾部分:內容策劃,畫面風格,鏡頭語言。 一、內容策劃指的是一部建築表現動畫的表現對象和表現方式。通常情況下我們將建築作為表現主體,但是開門見山的形式畢竟有限,所以一個有趣的片頭引導是必須的,這個片頭也許是一段故事,也許只是一個場景氛圍,也許它還是一個懸念,會在結尾讓你豁然……總之它的存在只有一個目的——讓建築自然進入你的視線。 1,形意變幻:《上海世博館》片中以長卷的行書里「人」字為聚焦點,搖鏡頭到它的造型特寫,同時以纖維狀包裹的形式豐滿它的結構,簡單而大氣呵成。 2,境界傳情:《大自然花園》是一部含蓄的佳作,片頭以風景和生活藝術為主題,多數情況下建築並沒有作為畫面主體,而是偶爾在林間露出驚鴻一瞥,山花爛漫時,它在叢中笑。這是很大膽的創意,它的大膽含蓄是建立在製片和客戶達成共識的基礎上的。 3,設計質變:《諾德中心》以設計院的手圖為切入點,建築從手圖中生長出來,非常自然而貼切,如果手圖本身的渲染和建築生長動畫細節再做推敲的話,那也是一部絕對的精品。 4,Logo演變:《紅城》片中首先描繪了一副未來城市的景觀,而它濃縮為全息電子沙盤後被封存在博物館中,開啟它的電子鎖最終定格為長蘆房產的Logo,工藝與想像力令人大開眼界。 優秀的內容策劃並非天馬行空,而是根據建築本身的設計特點做出相應的思考。 二、畫面風格可以簡單到只是在你的鏡頭前加入一塊有色濾鏡,也許要通過氣候,環境的改變來體現四時風光,更可以復雜到需要完全顛覆對象的質感。對於一個擁有悠久歷史文化與不斷崛起的新產業的中國,古典文化的再生成就了建築表現藝術家永恆的探索,於是我們看到了水墨的泛濫……水晶石創造了它在中國的建築表現巔峰時代,繼而走向電影,最終在奧運會上它再次登頂。也許三維水墨之風不是由它所創,但是的確是由它發揚光大的,中國人發明了max的三維水墨插件,不得不說在這一點上我們已經做到極致。 鏡頭語言展現的是導演對建築空間的理解,構圖之美在於層次,建築的布局與呼吸空間是鏡頭導演所一貫追求的視角,此外光影的交互也是刻畫建築體感和結構常見的方式,通過反射折射等光學變形所創造的新視角更成為點睛之筆。國內的建築動畫似乎50%都喜歡從宇宙太空推到地表,這樣的確簡單實用,但是我一連把它們都看下來就會覺得很雷……相對宏觀世界我們還有微觀世界,它的反襯往往可以出奇制勝,AOKI的一部作品中以人入境,逐漸拉遠至整個別墅區,天地茫茫,意猶未盡…… 很多人覺得國內的建築表現千篇一律,但是我相信它們還有相當廣闊的發展空間,可能是站在不同角度的緣故,限制我們創意發揮的有時會是我們的客戶,雖然他們比我們更關心產品本身。我相信只要堅持創造就一定可以被認可,在此附上Ender去年給Luton carnival做的不太「建築表現」的建築表現。 電腦建築表現對建築設計師的意義 在繪畫初期,我們多應用繪畫和做簡單模型的方式,靠透視學和手工、非手工的手段來表現建築表現、設計建築,雖然也能達到一定的效果,但對於沒有經過專業學習的業主很難全面透徹的了解所設計建築的全貌。模型和透視圖在科學性、真實性和表現力等方面都受到限制,對於建築師的構思過程及對現代建築復雜多變的新技術的表現,往往顯得力不從心。 到了在九十年代,隨著計算機的飛速發展,「CAD」系列軟體的不斷開發和應用,使設計人員丟掉了尺子和圖板,結束了陳年累月爬圖板的歷史。而「3DS」、「PHOTOSHOP」及「3DMAX」「LIGHTSCAPE」等多種軟體的出現,卻使我們的設計更具有表現力,三維空間概念不再僅存於設計師的頭腦中想像里,而是逼真的再現於電腦圖象里,多視角的模型,逼真的效果,真實的環境和對復雜細部的表現,吸引了建築師和業主。隨著電腦硬體和軟體的發展,在建模、光線、材質、細部、環境等方面,電腦建築表現越來越顯露出其優越性,它為建築師提供了更加廣泛、更加充分、更加自如的表現,日益成為建築師的構思和完善建築設計的助手。 現在是一個傳播和交流多元化的時代,計算機及網路的出現和發展,改變了人們的思維方式、學習和工作的形式。人的創造力具有了空前的自由空間,對於個性的創造,人們更給予了寬闊的領域,不斷出現的設計作品和已建成的多種風格與手法差異巨大。建築師獨特的創意,將多種不同性能的材料拼接應用,使其作品更具有表現力。 電腦建築表現作為一種設計和表現的手段,最好由建築師本人去用、去畫,但由於現代社會分工日趨精細,建築師不可能有那麼多的時間和精力去做,這個工作往往就落到其它人員的身上,當然這些人員可能包括美術專業、建築相關專業及計算機專業等非建築專業人員。這就需要這些專門從事電腦建築表現的人員應該能成為建築設計的得力助手甚至參與者,如果要創造出高水平的作品,那麼他們首先要懂建築,懂建築設計,要有建築設計意識和知識;其次,要具有一定的藝術修養和繪畫的基本功;作為本職,必須能熟練地掌握電腦技術,能不斷擴展自己的表現領域和表現技巧,這里特別重要的是對建築設計的領悟和表達的能力。 建築表現就象建築師的左膀右臂一樣,它不僅是建築師了解自己所設計建築空間體量的一個重要依據,也是業主理解建築師設計的一個重要途徑。建築師在院校經過多年的專業學習和訓練,具有扎實的繪畫功底。在九十年代以前,建築師多採用水粉、水彩及噴筆畫來表現其建築設計,雖然這些方法可以表現建築的某一角度的空間感覺,從美術角度出發極力的渲染場景,從畫的角度也許是具有一定的表現力。但對於業主來說,這類表現圖與實際具有相當的距離,尤其是對於建築的材質表現幾乎是空白。這樣,使業主在短時間里充分了解建築師的精心設計及構思,整個建築的相互空間關系,及建築建成後相應效果是不可能的。這樣就使業主不僅對建築設計行業產生一種神秘感和距離感,而且不能充分參與其中,造成業主與設計師相互溝通不暢,這樣不僅造成設計師不能充分理解業主的意圖,一遍遍修改圖紙;而且,業主也不能充分了解自己的想法與現實的差距,一意孤行,造成設計師不必要的重復勞動。 所以,電腦建築表現的出現是業主和建築設計師的一座橋梁。建築設計師在與業主溝通後,設計方案並在電腦三維軟體中再現,可以在電腦前與業主進行交流,使業主從三維的空間中來了解業主自己的想法和設計師的設計構思相結合,從專業的角度使業主的想法更現實,也能使業主充分理解建築師的設計思路。這樣不僅利於業主和建築設計師的相互溝通,而且也減少了設計人員的重復勞動,更有利於業主可以直觀地看到所設計的建築建成後的情況。 一個建築方案表現的成功包含著很多超出建築畫本身的影響力,對建築設計的尊重和對「建築意」的理解,是從事電腦建築表現人員和建築師的共通之處。也是建築表現的精神所在。電腦建築表現循著輔助設計的主線產生。在國外,建築師大多採用電腦對建築設計進行推敲與表達。而以往國內則偏重於渲染——即傳統的建築畫意味更強,相比較而言,渲染的方式對中國學生繪畫基本功扎實的特點比較合適,而表現的難度較大,走的彎路也較多。這是因為表達和表現一個建築設計,重要的就是傳達該設計的氣韻與神采。既要忠實,又要生動。為了忠實,就得透徹認識原設計的精髓,掌握其風格、手法和建築語匯。為了生動,就得講究表達的方式、技巧和效果。重要的是真實、自然,不能有半點勉強和做作。在沒有任何配景的建築表現圖里,這種把握的能力顯得尤為突出。一個從事電腦建築表現人員,不僅要保持一定個性鮮明的工作風格,擴展自己的個性空間,並且要自覺不自覺地把「建築意」放在首位,不以「畫意」凌駕其上,這種觀念在每一次和建築設計人員合作經歷中貫徹並產生良好的響應,每一項設計也在活躍思維和溝通的影響下更加充滿活力。 有不少人對電腦建築表現的前景表示懷疑,如果純粹從「畫」的角度來看,這的確不容樂觀。畢竟,沒有一個畫種因其新興的旺盛生命力而保持長期一統天下的局面。電腦建築畫如果不從其它繪畫藝術種獲取營養和啟示,也將會變得枯澀蒼白。但是,換一個角度,假如我們把電腦建築表現放在計算機輔助設計的范疇里來考慮,它的前景則會遠遠超出我們的想像。每一類建築表現,無論表現圖、動畫還是將來的虛擬現實,都將以設計交流的基本規則——空間、體量、光影、色彩、氛圍……喚起建築師和高層次業主富有想像力的激情。它不僅僅是一個成品,更是下一步設計的發源。 動畫等新技術表現手段的出現,使建築師以不斷更新的視角觀看設計的方方面面,推敲方案的體形、材料和空間感受,專注於以人為本的建築世界。與此同時,在藝術成為一種經濟上和文化上的資源的今天,建築設計成為產品日益成為不爭的事實。建築師們必須將設計有步驟地具體細微地從概念一直貫徹到實施地終點,電腦建築表現從時間和完成水平上承擔更大的壓力。建築師從這里需要和建築畫師一起承擔新的挑戰。建築畫師必須能夠有效地挖掘建築師們多樣變化的思維,具備建築設計師的思考和審美眼光。 國外的建築表現獨立成為一個行業已是很久遠的事了,由於繪畫方法的局限和時間的寬松,他們往往可以保持一種個人簽名式的固定風格。這種風格被某個人或某幾個建築事務所賞識,從而結成固定的合作夥伴。 中國的建築行業和建築表現行業還處於實驗探索階段,建設項目眾多且要求不同,設計的手法風格迥異,建築師的著力點也難以統一劃一,試圖用一套固定的模式去解決所有的設計表現變得笨拙和不可能。設計的多元化要求設計表現也能適應不同背景的考驗,這就需要許多年輕人注入他們的個性、才華和熱情,去完成非常有個人化色彩的表現作品。 隨著計算機硬體和軟體的飛速發展,PC動畫終於成為可能,場景的製作、鏡頭的運用、音樂的編輯等工作不僅使建築畫師需要不斷的提高自己的計算機知識,建築設計知識,還要增加電影編輯、音樂修養等多方面相關知識。電腦動畫,更縮短了業主與建築師的距離,更有利於他們相互間的溝通。 建築與電腦建築表現的道路還很漫長,這就需要我們年輕人不斷投入熱情和精力,使電腦建築表現更好的發展,使其技術日新月異,使中國的建築設計迅速發展,走向世界。 建築表現專業的就業前景如何 在選擇高校專業以及在決定學生畢業後的去向時,一些家長和考生認為「學建築出來就是當小工」,不願意報考,也不願意選擇建築類的專業,其實,建築表現等專業還是很不錯的。 據某學院招辦主任介紹,該校的建築類專業就業很熱門,畢業生大都去了工程技術崗位。他說,對於專科(高職)層次的學生來說,就業一般是從基層干起,做具體的技術工作。建築類專業的畢業生主要就業去向是各類建築公司,其中既有建工集團、新興保信等國有企業,也有很多合資企業。建築類專業畢業生可從事的崗位很多,如資料、安全、質量檢測等。 建築業、房地產業的持續高速發展,使建築類專業畢業生成為高校應屆求職大軍中的寵兒。在大學畢業生總體就業壓力比較大的情況下,建築類專業畢業生仍然十分走俏,需求量在各類專業中名列前茅。有關調查結果顯示,2006年社會對建築類畢業生總需求為5萬餘人,其中研究生2600左右,本科生30000餘人,專科生14000人左右。在北京,建築工程、道路與橋梁工程等專業已經成為緊缺專業。北京2008年奧運會也為建築類畢業生提供了更多的就業空間、更好的就業機會和施展才華的舞台。根據北京人事局公布的2006年第二季度北京市人才市場供求信息,建築類人才的供給與需求都進入了前20名,供需兩旺。 專業特色:建築類專業包括建築工程技術、建築設計技術、建築工程管理、建築設備工程技術、建築裝飾工程技術、建築表現設計等專業。這些專業的共同特點是實用性強,如建築裝飾工程技術專業畢業生主要從事建築及建築裝飾工程中的施工、概預算、投招標、監理等技術和管理工作,也可以從事裝飾設計方面的初步工作。 從業方向:建築類專業畢業生大多去往建築企業、房地產公司等單位工作。從崗位來看,建築類專業畢業生可從事建築材料、採暖、工程預算、測量型等多方面的工作。據了解,建築類專業畢業生近年來就業率穩步提升,平均就業率在85%以上,一些高校的就業率甚至超過90%。
⑸ 建築設計
一.從事設計工作的建築工作者可以稱為建築師,建築師應具備以下素質:
1.做出正確決策的判斷能力及將其貫徹下去的宏觀控制能力;
2.具備足夠的專業知識積累;
3.對城市空間尺度、建築群空間尺度的把握;
4.審美素養和造型能力;
5.對建築構件在空間和形象表現上的預知力;
6.對建築功能的綜合解決能力;
7.對建築物使用者的關注和了解;
8.表達和溝通能力;
9.組織協調能力。
二.建築設計的步驟:建築設計通常的就三步:做方案設計,技術設計,和施工圖繪制。
1.方案設計:了解設計要求,獲得必要設計數據,繪制出各層主要平面,剖面和立面,有必要時甚至要畫出效果圖來。要標出房屋的主要尺寸,面積,高度,門窗位置和設備位置等,以充分表達出設計意圖,結構形式和構造特點。這階段和業主,使用該房屋相關人員接觸比較多,如果方案確定,就可以進入下步的技術設計階段。
2.技術設計:一般要是不太復雜的工程,這就省掉了。這一階段主要是和其他建築工種互相提供資料,提出要求,協調與各工種(比如結構,水電,暖通,電氣等)之間的關系,為後續編制施工圖打好基礎。在建築設計上,這一步驟就是要求建築工種標明與其他技術工種有關的詳細尺寸,並編制建築部分的技術說明。
3.施工圖繪制:這是建築設計中,勞動量最大,也是完成成果的最後一步,主要功能就是繪制出滿足施工要求的施工圖紙,確定全部工程尺寸,用料,造型。在建築設計上就是要完成建築施工圖的全套圖紙。
最後建築施工圖完成後,審核,蓋注冊建築師章,設計院出圖章,設計人員審核人員等相關人員簽字,並配合其他結構施工圖,水電施工圖,電氣施工圖等,這套圖紙就可以出圖了,這份建築圖就具有法律效力,相關人員就要為這設計的房屋承擔相應責任。
還想深入了解畫些什麼具體東西,就看看這
建築工程設計文件編制深度規定http://www.supnow.com/articles/banfaguiding/design/guiding-sjsd.htm
三.對於建築設計要學的很多了,活到老學到老的思想在建築設計上的體現,真是可以說很完美了。。
===========================
以前回答過類似相關的,代表我的觀點,有對有錯,了解下,我們共同學習。http://..com/question/58487969.html
http://..com/question/44468210.html?si=3
http://..com/question/48294423.html
http://..com/question/50200193.html
建築設計:http://..com/question/50848564.html?si=10&wtp=wk
⑹ 手繪與效果圖表現技法的重要性
手繪與效果圖表現技法的重要性
手繪效果圖技法在古老的建築學發展史上,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築師是全才,他們把設計與表現溶為一體;米開朗基羅既是建築師,又是工程師,同時還是畫家、雕塑家,在建築教育的始祖布扎的理論中,建築師要接受大量的渲染訓練。隨著現代建築業的發展,社會需要精緻性設計,從某種意義上,它需要的是精細的分工、各自發揮所長的就業模式,西方工業化國家早已經這樣做了。近十年計算機及軟體的成熟孕育了一批計算機繪圖技術人員,國外早已出現、國內近些年也開始出現許多專業效果圖及模型事務所,同時形成一個專業表現工作者隊伍,他們是建築師表現之手的外延------從某種意義上說他們的工作是對建築師創造性工作的再創造。建築裝飾效果表現圖因其創作繪制的專業性極強,並非一朝一夕所能駕馭,現國內外建築畫壇人材濟濟,已構成一個專門化領域,進而形成了一種新興的行業,並有了培養這方面人才的專業學校。
作為一名從事繪制室內效果圖的技術人員,首先,應具有一定的建築學知識。因為只有充分理解建築設計的構思和意境方能著手進行室內設計效果圖表現。同時,室內設計效果圖的表現應嚴格符合建築結構的邏輯性、空間形體的嚴密性和尺度比例的准確性。其次、必須具備一定的藝術修養和繪畫基礎。一個從事室內設計效果圖的設計和繪制人員,其素描和色彩的功底深淺將直接影響表現圖的水準高低。因其室內的尺度與人體更為接近,光照形式也較室外建築復雜多變,所以對室內景物的表現就更為細致入微,光影的處理和質感的體現都達到了相當的難度。因此,一定的繪畫功底是必不可少的。第三,具有嫻熟的表現圖技法。因為具備了一定的室內裝修知識和相當的繪畫基礎,不等於就能創作出優良的表現圖。其原因就是,建築表現圖的表現雖然同一般繪畫有不少相通之處,但也有許多自身的特點。相對於純繪畫而言室內設計效果圖更注重程式化的表現技法、它有許多嚴格的制約和要求,更多的強調共性而非個性表現,作畫步驟也十分理性化和公式化。所以,若不熟練掌握室內設計效果圖的一些基本原理和表現方法,即使具有相當的繪畫能力,有時也不知如何著手,既快又好的畫出具有徵服力的室內設計效果圖。一張優秀的室內設計效果圖,必須是設計與表現設計師與畫師共同創造的結晶。只有先誕生高品質的設計原型,再加上優秀建築畫師的表現,才能產生真正具有審美價值的建築表現圖。反之,二者缺一,就很難出現高質量的畫面效果。
室內裝飾設計可通過工程制圖、模型、文字說明及效果表現圖等形式表達出來。其中,工程制圖雖表現的最為確切,但由於其專業性太強而使一般未經專業訓練的人很難讀懂,尤其是為業主提供設計方案時,設計人員與業主之間對設計方案的理解常常不易溝通。模型,因直觀性強,並可以從不同角度進行觀察,在國內外設計領域內被廣泛應用,但它卻無法表現出建築物所處的環境、氣氛和材料質感,故而顯得美中不足。文字說明是設計師設計的輔助手段,僅可以作為視覺形象的補充說明。上述三者都不如建築表現圖真實感人,具有說服力。建築效果表現圖具有的直觀性、真實性、藝術性,使其在設計表達上享有獨特的地位和價值,這一點已被我國近年來室內設計效果圖藝術領域的飛速發展所證明。它作為表達和敘述設計意圖的工具,是專業人員與非專業人員溝通的橋梁。在商業領域里,室內設計效果圖,其優劣直接關系競爭的成敗。
建築裝飾設計表現圖的表現手法多種多樣,有鉛筆素描表現、水粉表現、水彩表現、鋼筆淡彩表現、馬克比表現、噴繪表現、電腦輔助設計表現等等。其中,水彩表現方法生動、明快;水粉表現方法厚重、立體感強;鋼筆淡彩表現方法快捷、方便;噴繪表現方法細膩、真實。各種表現手法各具特色,但他們都依據與素描、色彩、透視、構圖等繪畫知識,是具科學性,具象性的專業繪畫形式。
裝飾設計表現圖是基於其它繪畫形式基礎之上的,但有區別於 淥 ??值幕婊?問劍??D 獯 ?ㄉ柚械慕ㄖ?占 涑 叨取⑽ 鍰 逶 煨巍⒒肪稱? 鍘 ⒉鬧始±淼鵲齲?虼耍?嬤票硐滯加σ曰婊?礪壑?段?讕 藎 ? 擻 沒婊?幕?竟鄄 旆 椒ㄋ?鄄斕降奈 鍰 逶 誆煌?? 庹 丈湎攣 鍰 宀??男蝸蟆⑸?實紉蛩兀?帽硐滯加朧導手械男蝸笪嗆掀鵠矗?夠?嬤斜硐值拇?ㄖ?占渚哂惺導士占 淥 ?韻殖隼吹男巍⑸??饈且桓齟尤鮮兜矯 枘 〉郊且湓俚皆 儐 值墓?獺R虼耍??莆氈硐滯技擠ǎ?捅 匭 胗 瀉芮康 淖 ㄒ倒鄄 炷 芰 ?突婊?澩 錟 芰 Α?/P>
作為裝飾效果表現圖它的具體特點是:
准確性
就是表現的效果必須符合建築裝飾設計的造型要求如建築空間。體量的比例、尺度、結構、構造等。准確性是表現圖的生命線,絕不能脫離實際的尺寸而隨心所欲的改變形體和空間的限定;或者完全背離客觀的設計內容而主觀片面地追求畫面的某種“藝術趣味”;或者錯誤地理解設計意圖。表現出的效果與原設計相去甚遠。准確性始終是第一的。
真實性
是指,造型表現要素符合規律,空間氣氛營造真實,形體光影、色彩的處理遵從透視學和色彩學的基本規律與規范。燈光色彩、綠化及人物點綴諸方面也都必須符合設計師所設計的效果和氣氛。
說明性
能明確表示室內外建築材料的質感、色彩、植物特點、傢具風格、燈具位置造型、飾物出處等。
藝術性
一幅建築表現圖的藝術魅力必須建立在真實性和科學性的基礎之上,也必須建立在造型藝術嚴格的基本功訓練的基礎上。繪畫方面的素描、色彩訓練,構圖知識,質感、光感調子的表現,空間氣氛的'營造,點、線、面構成規律的運用,視覺圖形的感受等方法與技巧必然增強表現圖的藝術感染力。在真實的前提下合理地適度誇張、概括與取捨也是必要的。羅列所有的細節只能給人以繁雜,不分主次的面面俱到只能給人以平淡。選擇最佳的表現角度、最佳的光線配置、最佳的環境氣氛,本身就是一種創造,也是設計自身的進一步深化。
一幅表現圖藝術性的強弱,取決於畫者本人的藝術素養與氣質。不同手法、技巧與風格的表現圖,充分展示作者的個性,每個畫者都以自已的靈性、感受去認讀所有的設計圖紙,然後用自已的藝術語言去闡釋、表現設計的效果,這就使一般性、程式化並有所制約的設計施工圖賦予了感人的藝術魅力。
目前,在室內設計效果圖領域主要有以下幾種常用技法。
手繪: 水粉表現技法、丙稀表現技法、顏色鉛筆表現技法、水彩表現技法、鋼筆淡彩表現技法、透明照相色表現技法、馬克筆表現技法。
噴繪: 噴筆表現技法
電腦: 電腦繪畫表現技法
構成室內設計效果圖的基本要素是設計的立意構思、透視造型的准確、明暗色彩、構圖布局的完美結合。
設計思路
正確地把握設計的立意與構思,深刻領會設計意圖是學習表現圖技法的首要著眼點。為此,必須把提高自身的專業理論知識和文化藝術修養,培養創造思維能力和深刻的理解能力作為重要的培訓目的貫穿學習的始終。
透視造形
設計構思是通過畫面藝術形象來體現的。而形象在畫面上的位置、大小、比例、方向的表現是建立在科學的透視規律基礎上的。違背透視規律的形體與人的視覺平衡格格不入,畫面就會失真,也就失去了美感的基礎。因而,必須掌握透視規律,並應用其法則處理好各種形象,使畫面的形體結構准確、真實、嚴謹、穩定。
除了對透視法則的熟知與運用之外,還必須學會用結構分析的方法來對待每個形體內在構成關系和各個形體之間的空間聯系,學習對形體結構分析的方法要依賴結構素描的訓練。
明暗色彩
在透視關系准確的骨骼上賦予恰當的明暗與色彩,可完整體現一個具有真實性和藝術性的形體。人們就是從這些色彩與明暗中感受到形體與空間的存在。作為訓練的課題,要注重“色彩構成”與“物體色彩空間變化規律”的學習和掌握。
構圖布局
構圖是任何繪畫開式都不可缺少的最初表現階段,裝飾設計表現圖當然也不例外,所謂的構圖就是把眾多的造成型要素在畫面上有機的結合起來,並按照設計所需要的主題,合理地按排在畫面中適當的位置上,形成既對立又統一的畫面,以達到視覺心理上的平衡。
;⑺ 建築師為什麼要用繪圖的方法表示設計思路
因為用繪圖的方法能夠更直觀的表達建築師的想法,體現建築的外形和結構。
⑻ 設計思路萬能模板是什麼
設計思路萬能模板如下:
1、設計來源。
2、設計的思路及人物是如何構思,為什麼會做這幅圖。
3、顏色說明,描述所用顏色的用意,比如綠色:環保,健康,無害等,以及顏色給人的感受,比如舒適啊放鬆心情什麼的。
4、底邊為什麼要用火焰,用火焰能襯托什麼,反映出背景或人物的怎麼特徵。
5、整體的排版的描述,整體排版是按照什麼格局,這樣的設計有什麼涵義所在。
6、所有設計說明要有一個中心點,由中心點向外擴散,再由外聚焦到這一中心點。
以科技畫設計創意說明為例,寫出科技畫的科技和環境因素。
1、天空之城,霧霾橫掃中華大地,嚴重影響人們的身體健康,特別是青少年。藍天白雲下的天空之城,嚮往清潔的空氣,呼籲給人類留下清潔的空氣,呵護好大自然。
2、天外來客,人與自然的不和諧,必將帶來懲罰,惡劣的大自然孕育了變異的外來物種,人類將作出怎樣的抉擇,殊死搏鬥還是依靠科技這就地球拯救大自然,還地球一片綠。
3、2054年地球人口劇增,沒有家的人無處不有。建築師就建築了一太空城個。太空城是建築在天上的城市這樣地球就有大了起來,可是又發現了一件事怎麼債能登上太空城。建築師想了很久,終於製作出了飛向的飛行器。
⑼ 建築師要具備哪些專業技能
導語:目前我國正處於城市建設時期,隨著建築設計市場的逐步開放,在世界范圍內產生了巨大吸引力,帶來了無數的機遇,也引起了激烈的競爭。那麼 建築師 要具備哪些專業技能呢?一起來了解下吧:
1、做出正確決策的判斷能力及將其貫徹下去的宏觀控制能力
建築設計的過程是從分析問題開始的。周邊環境的建築約束和文化約束、使用者的需求、項目的市場定位、建築的性質和特徵,都是建築師必須納入分析判斷體系的影響因素,並形成最初的設計構想。這是對建築師綜合分析和判斷能力的考驗。
而最初構想在設計全過程中的逐步落實,則取決於建築師的宏觀控制能力。從構想到施工圖的完成,眾多具體問題需要判斷取捨、不斷追溯和貫徹最初決策,將宏觀決策轉化為微觀的解決方案,避免出現因為戰術而改變戰略的錯誤。
2、具備足夠的專業知識積累
積累是建築師必不可少的過程。包括:建築技術方面知識的積累、建築法規規范知識的積累、對於國內外建築作品的了解以及長期實踐 經驗 的積累。也正是由於足夠的積累對時間的要求,建築設計被不太准確地稱為「老年人的行業」。一般來說,建築師的成熟期都在四五十歲以後,而50歲以下的建築師都屬於「青年建築師」之列。建築師需要充分積累,才能尋求到知識和創造力的平衡點。
積累的實現也來自於對生活點滴事情的關注。據說中國建築界第一人梁思成先生,去中南海開會還隨身攜帶捲尺,遇見坐著舒服的沙發,他就拿出捲尺來量一量尺寸。對很多建築師而言,關注生活中的建築現象和細節已經成為了一種職業習慣。
3、對城市空間尺度、建築群空間尺度的把握
創造良好的城市、建築空間,始終是建築設計的首要責任。空間尺度是建築的基本問題,也是當前一些建築師在追求建築理念時容易忽略的問題。城市和建築群的空間尺度存在著基本規律,只有掌握了這一規律,才不會導致建築創作時的方向性失誤。
對於建築師來說,城市和建築群空間尺度的把握能力是比較高級的專業能力要求。不具備這一能力的建築師可能永遠只能停留在建築小品的創作層面上,或者是給城市留下一些大而無當的空間和蠢笨駭人的建築群。
4、審美素養和造型能力
「堅固、實用、美觀」是維特魯威提出的最早判斷建築優劣的標准。審美素養是成為一個優秀建築師的必要前提。
人創造了建築,建築也改變著生活其間的人們。建築的外觀會潛移默化的影響使用者的審美和情緒。建築的美觀有不同的表現形式,文化建築的美表現在溫文爾雅,商業建築的美表現在生機勃勃,建築的審美取向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一個城市和國家的特徵,也是當地社會人文的重要組成。
5、對建築構件在空間和形象表現上的預知力
人們使用的是建築物的空間,而建築空間本身是由一系列不同功能和尺寸的構件組合而成的。構件是建築和人交流的最直接途徑,極大地影響了人對空間的感受和對建築的認知。 建築是不是隨心所欲的雕塑,建築師必須能夠通過各種比例的圖紙感受到建築物建成足尺後的實際效果,對各種建築構件在未來空間和形象表現中所起的作用具備較強預知力。這種能力需要長時間實踐的培養逐步形成。
6、對建築功能的綜合解決能力
包括建築內部功能布置和建築群體中的場地設計和流線組織兩個方面。具體說來有: 建築內部的水平和垂直交通;
各使用空間的排布和組合;
建築物和城市道路周邊環境的銜接;
地面地下停車的組織;
各建築物間的協調關系等等。
這些功能問題的解決,既需要建築師的專業技能,也需要深入學習和了解相應建築的運轉規律。對新技術新材料的掌握為建築師的解決能力提供了必要的工具,而最關鍵的還是取決於建築師對最終用戶的關懷。
7、對使用者的關注和了解
不同地區、不同民族、不同行業、不同年齡的人對同類建築會有不同的需求。建築師必須關注其差異,提出有針對性地設計方案。這就需要建築師有豐富准確的生活體驗,對各種社會現象進行積極的思考,善於和使用者溝通,這往往比設計本身更重要。
8.表達和溝通能力
表達和溝通合稱「交流」,是說明自身意圖,進行討論,並接受反饋意見的過程。包括建築和思想兩方面內容。建築師的建築表達能力,即將自己對空間和形態的設想用圖的形式反映為具體的形象,這是建築師的基本功。
首先是徒手繪圖的能力,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手頭功夫」。徒手繪圖可以迅速而概括地表達設計意圖,也可以用來記錄,很適合於面對面的交流。
其次是電腦繪圖。電腦繪圖可以精確的繪制圖紙,易於修改,也可以很真實的表達建築形象和空間氛圍,能夠縮短圖紙和現實的距離,在專業人士和非專業人士的交流中必不可少。
思想交流是通過語言進行的,在各行各業中都很必要。建築師良好的思想交流能力有助於理解業主需求,提供更好的服務,同時交流過程中充分的表達也使建築師自身思想的實現成為了可能。
9.組織協調能力
建築設計是一個分工協作的復雜過程,歷史上著名建築的設計通常歷時數十年甚至上百年。即使在建設速度快得驚人的中國,一棟普通公建的設計建造周期也在3年左右。在這樣長的時間里,建築師一方面要負責設計工作,另一方面要面對很多不可預見的矛盾和變故,及時進行協調解決。
從策劃、設計到施工、驗收使用的漫長過程中,建築師對外聯系著使用者、投資者和建造者,對內協調著結構、水、暖、電各工種,承擔著核心和紐帶的作用。建築師要組織各類人員的協同工作,同時必須協調眾人之間不可避免的矛盾。使用者追求高標准和投資方追求低造價之間的矛盾,高質量設計所需時間和甲方縮短設計周期要求之間的矛盾,建築造型變化與結構簡捷實用之間的矛盾,如此等等,使建築師的責任遠遠超出設計本身。
⑽ 如何學好建築設計
怎樣學好建築學,筆者根據多年的工作實踐經驗以及對剛畢業的學生的見習指導,針對
建築學專業的學生,在建築設計實踐過程中對建築設計的基本學習方法作了一些有益的探
索。
一、現狀分析
1.在近幾年剛畢業的學生的見習指導過程中,發現有的學生拿到一個項目不知道從何
下手,沒有掌握作方案的基本方法;還有的學生在作方案時缺乏空間概念,畫的方案草圖根
本就讀不懂;像這樣的情況怎麼搞得好設計呢?
於是我專門到幾所大學對建築學專業學生進行隨機抽樣調查,有60%被調查的大學一
二年級的學生不知道所學專業是干什麼的,對所學知之甚少;有20%被調查的學生到了大
學對不同專業多少有了一些了解後,就希望能夠轉專業去學別的專業。在很多學校都存在
這樣的問題,這是一個很嚴峻的現實問題,除了在招生方面需要大力改革外,還需要其他各
方面的努力,不過,這不是我們今天要討論的話題。
2.建築學專業有別於其他專業,綜合性強是其最大的特點,他涉及到建築材料、建築結
構、建築施工、設備等多個專業的密切配合,同時還需要具備建築歷史、建築藝術等各方面的
修養。所有這些都需要在理論學習的同時通過綜合實踐加以提高,因此,它又是一門實踐性
很強的學科。
當今社會已進人飛速發展的信息時代,我們的教育正在發生著深刻的變化,專業的概念
逐漸淡化,不論是建築學專業還是別的什麼專業畢業的學生,選擇職業和將來再就業都將存
在著多種可能性,比如建築學專業的學生畢業後就可以選擇到設計、房地產開發、監理等單
位去工作,或者從事理論研究、建築行業的行政管理等等。因此,建築學必須以培養學生多
方面能力特別是創造性思維能力為出發點,樹立以學生個性發展為主、使之具有扎實的理論
基礎、廣闊的知識面和較強的綜合能力為目標。同時,加強專業課程的學習和訓練,增強學
生多方面就業的後勁。
3.作為初學者必須掌握建築學專業課程的學習方法,從最基本的技能訓練開始,逐步培
養空間思維能力、創造能力和實踐能力,牢固樹立全局的觀念,把握建築空間尺度的概念,在
各種基本技能訓練和工程實踐中必須始終堅持貫徹這種思想。只有這樣,才能夠真實的感
受到什麼是建築,才能夠感受到設計的真實意義,才能夠真實的理解和掌握建築設計的原理
和方法。
二、牢固樹立全局的觀念
1.事實上,我們作任何事情都應當具有全局的思想。比如:我們建築學專業的學生都要
學美術課,大家知道不論畫什麼類型的畫,都要經過從總體到局部、再從局部到總體的過程,
這實際上就是一個全局觀念的訓練。同樣,我們學習建築學首先也應當樹立全局的觀念。
2.從建設項目全過程的高度來認識建築設計
我們知道,一般建設工程項目從提出到建成需要經歷三個階段:投資決策階段、建設實
施階段、交付使用階段。
投資決策階段:包括項目建議書階段,要向國家提出建設一個項目的建議性文件,論述
擬建項目的必要性可行性,獲利獲益的可能性,向國家推薦建設項目,供國家選擇確定是否
進行下一步工作;可行性研究階段是通過調查研究分析與項目有關的工程技術經濟等方面
的條件和情況,對可能的多種方案進行比較分析論證,同時對建成後的經濟效益進行預測和
評價的一種投資決策分析方法,批準的可行性研究報告是項目的最終決策文件。經有關部
門審查通過,擬建項目正式立項。
建設實施階段:包括設計階段、施工准備階段、施工安裝階段、生產准備階段、竣工驗收
階段。
交付使用階段:有建設單位組織勘察、設計、施工、監理等有關單位參加竣工驗收,驗收
合格後即可交付使用。
不論是誰,只要是從事建築工程項目有關工作的人,都應當認識到這一點,知道我們在
作什麼工作,在做那一步工作。站在建設項目全過程的高度來認識建築設計任務和要求,理
解建築設計的依據,對工程進行系統的研究,拿出具體的實施方案,滿足投資控制和質量等
各方面的要求,通過多方案的比較選擇做出技術上可行、經濟上合理的設計方案。
3.設計階段的全局思想
設計是對擬建工程項目經過多方案比較選擇最佳方案、在技術上和經濟上進行全面安
排的創造性活動,是工程建設項目的具體化,是組織施工實施的主要依據。
一般工程進行兩階段設計,也就是初步設計和施工圖設計;為了解決初步設計中的重大
技術問題,比如工藝流程、結構技術、設備選型等等,根據初步設計和有關設計資料還須進行
技術設計。在這個階段我們要掌握工程設計的主要依據,比如:有關工程設計的法律法規,
工程設計的有關規范要求,城市規劃要求等。重視工程建設項目初步方案的設計。
4.初步方案設計的全局思想
建築方案設計離不開建築單體所處的總體環境,而且建築環境對建築單體設計布局往
往具有決定性的影響,因此我們要學好建築學,就必須通過這種訓練,學會從建築單體所處
的總體環境出發,掌握從總體到局部、再從局部到總體的思考方法;這就是建築設計階段的
全局思想,同時還應掌握按比例徒手畫方案草圖的技能。
建築設計方案不是一毗而就的事情,必須認識到這一點,學會打開思路、多方案比較、反
復修改的思考方法,學會綜合分析平面、立面、剖面關系,最終滿足建築實用性、藝術性和經
濟性的要求,為人們創造良好的室內外建築空間環境,實現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三、逐步建立空間尺度的概念
1.認識建築,樹立正確的建築觀
要學好建築,必須對建築和建築設計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和全面的了解,通過學習和理解
建築的空間組成和構件組成,理解和掌握建築構造、構成原理,逐步建立空間尺度概念,從而
樹立正確的建築觀和建築設計思想,為建築設計和方案創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對建築的認識,雖然有很多不同的理解,形成了很多流派。但是,作為初學者應當從建
築的目的出發,去了解建築發生發展的基本規律,理解建築在人們生活包括物質生活和精神
生活中的作用,樹立正確的建築觀。
大家知道,我們人類最基本的需要是衣、食、住、行,要解決住的問題就需要建造圍合一
定的空間,這就產生了建築,這也是建築最基本的目的。但是,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不滿足
一定的空間環境,還需要這個空間環境給人美的感受、精神上的愉悅。
所以,建築就是為了滿足人們物質和精神生活的需要,滿足人們實現不同的生產生活和
物質文化等社會過程的需要,而創造的有機的建築室內外空間環境。
既然建築就是為了滿足人們物質和精神生活的需要,因此,建築具有物質特性和精神特
性。從物質特性來講,建築首先是物質資料的生產,它是物質產品,是由各種物質材料、構配
件等通過物質生產過程而建造起來的。
從精神特性來講,建築是人們按照美的規律加工而成的產品,滿足人們精神上的愉悅,
必然具有特定的思想性和藝術性。同時,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人類社會進步和時代發展的精
神風貌。
2.空間尺度的概念
建築是由各種物質材料構成的空間,那麼這個空間多大合適呢?很顯然,不同的建築有
不同的空間要求。這就需要我們建立正確的空間尺度概念,創造滿足人們不同需要的建築
室內外空間環境。作為初學者,必須通過多看、多想、多實踐來建立空間尺度概念。
空間尺度是衡量建築空間及其構成要素大小的某種主觀標准,它涉及了空間形象給人
的視覺感受是否符合其實際尺寸的問題。比如:一個一般的卧室,層高作2. 2米就會感到很
壓抑,如果作3. 5米就顯得太高了不親切,作2. 6-2. 9米感覺就比較正常。
又比如:聖索菲亞大教堂,東西長77. 0米,南北長71. 7米,它的彎頂中心高55米,空
間層次由外向內逐步擴大,引起人們對空間漫無邊際的幻覺。
3.空間尺度概念建立的前提條件
我們知道任何一幢建築總是有不同使用要求的空間組成,這些空間一般都是由室內主
要使用空間、輔助空間、交通空間和室外使用空間(比如:看台、庭院、陽台等)組成的,作為初
學者一定要學會這種空間分析方法,搞懂建築的空間組成,這是空間尺度概念建立的前提條
件。
4.空間尺度概念建立的途徑
建立正確的空間尺度概念一般有這樣三種途徑:從書本中學習,從生活中學習,從實踐
中學習。從書本中學習:重視《建築設計初步》等啟蒙課程的學習,同時,結合《建築制圖》、
((建築構造》等課程,把這些內容相互聯系起來,從建築構成基礎訓練到圖示分析訓練,通過
認真觀察、分析、思考、理解,逐步建立空間尺度概念,培養空間想像能力、圖示表達能力和
創造能力。
從生活中學習:建築物按照用途一般可分為生產性建築、居住建築和公共建築。在我們
的生活當中隨處可見各種類型的建築,要學會把所學和所看到的建築聯系起來,去分析現實
有的特性和表現力進行材料特性的造型語言設計,如何將材料文化完美地表達在設計產品
中。不同地材料促使產品造型形成不同的風格。如以椅子的造型為例,大理石椅子厚重;木
椅子特有的美麗木質紋路使其形態純朴、輕快、柔和;金屬椅子線條簡潔流暢,體現了鋼的強
度與彈性的結合;工程塑料椅子簡潔優美、適應性強,符合人體工程學的要求。
四、結束語
材料與加工工藝課程是工業設計專業的專業基礎課。任何設計都應有與之相適應的材
料體現出來,以及合適的加工方法生產出來。完美的設計在材料中體現,材料也體現了設計
者的風格。一個優秀的設計師只有熟悉各類材料的特性、規格和加工方法,才能很好地、合
理地選擇材料,並較好的發揮材料在工業產品造型設計中的作用,把選材、用材和產品造型
設計有機的結合起來。設計師對材料有理性的認識,而更多的是感性認識,這就要求我們利
用和完善演示教學,使課堂教學生動、活潑、直觀,使學生更快、更好地掌握材料與加工工藝
這門課,為成為一名優秀的設計師打下扎實地基礎。
參考文獻
1張樹輝,草愛萍.教學演示是建築材料課程的主要教學模式[J].廣西高教研究,2001(2)55^-56
2陳平.走向工業設計一中國首屆工業設計國際研討文論集〔C].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3. 109-r 113
3張森,宗緒鋒.多媒體CAI課件基本原理與製作技術.北京航天航空大學出版社,2000
(上接第38頁)
生活中建築的空間組成,去領悟現實生活中建築的特點和空間尺度。
比如:辦公樓層高為3米,你的感覺是什麼?它和3. 9米高的計算機房在空間感覺上又
有什麼不同?1. 05米高的欄桿和。. 15米高的踏步究竟是多高?把它和你的空間尺度感覺
聯系起來思考,等等。
從實踐中學習:正如前面我們所講到的建築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學科,所以必須堅持實
踐、實踐、再實踐。
通過實際項目的全過程訓練,掌握設計調查、規劃分析、環境研究方法,掌握從不同的地
區環境及文化歷史的角度進行建築總體規劃和方案設計研究的思考方法,直到具體的建築
構造方法、材料的選用、細部的處理等施工圖設計全過程的訓練,建立起清晰的空間尺度概
念,提高綜合實踐能力和方案能力。因此,建議大家利用寒暑假到相關單位去實習。不管是
設計單位還是施工單位,只要和建築沾邊的部門都可以去鍛煉。
四、重視相關專業課的學習
建築本身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學科,它涉及的知識面廣、相關專業課程多,因此,要學好
建築學還必須重視相關專業課的學習,比如材料、結構、設備等技術課程的學習,建築經濟管
理等課程的學習,認真學習美術包括素描、水彩畫、水粉畫等有助於提高藝術修養的課程。
另外,還應當學習和了解國內外建築歷史文化,這是建築的根,如果缺乏這方面的修
養,就很難理解建築發生、發展的基本規律,很難在建築創作領域取得什麼藝術成就。
綜上所述,要學好建築學,必須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多學科相聯系。通過刻苦鑽研、
深刻領悟、反復實踐,牢固樹立全局的思想,逐步建立起空間尺度概念,重視相關專業課程的
學習,提高建築理論水平和藝術修養,將來成為一名出色的建築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