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雞內金怎麼吃功效好
說到雞內金,很多農村的小夥伴都見過,但一般在殺雞過程中會被直接丟棄掉,其實,這雞內金可是一種有很高葯用價值的中葯呢!那你知道雞內金有什麼功效和作用嗎?雞內金又該怎麼吃比較好呢?本期的 食療養生 ,為你解析。
雞內金的功效作用
雞內金,又叫雞黃皮、雞食皮、雞嗉子等,是家雞的乾燥沙囊內壁。殺雞後,取出雞肫,立即剝下內壁,洗凈,乾燥。雞內金具有健胃消食、澀精止遺、通淋化石的功效,常用於治療食積不消、嘔吐瀉痢、小兒疳積、遺尿、遺精、石淋澀痛、膽脹脅痛等病症。
雞內金在使用的時候,有生用也有制用。一般生用的雞內金,其實就是干凈的雞內金,去除非葯用的部分就可以啦。制用的一般分為醋制和炒焦兩種。醋制的話,一般將醋和雞內金按10:1的比例,將凈制過的雞內金用文火炒到表面顏色加深的時候,噴淋食醋,待醋被完全吸進雞內金後,取出晾乾後即可入葯。而焦雞內金,一般是用武火炒到表面焦黑、內部焦黃,再噴淋食醋,吸干後出鍋晾涼後即可入葯。
雞內金怎麼吃
雞內金粥
原料:雞內金5克、大米50克。
做法:
1、先將雞內金擇凈,研為細末備用。
2、先取大米淘凈,放入鍋內,加清水適量煮粥。
3、待沸後調入雞內金粉,煮至粥成服食。
用法:每日1劑,連續3-5天。
功效:健胃消食,固精止遺。適用於消化不良,食積不化,小兒疳積、遺尿、遺精及泌尿系結石等。
砂仁雞內金桔皮粥
原料:雞內金、陳皮各5克、砂仁3克、粳米60克、白糖適量。
做法:
1、將雞內金、砂仁、干桔皮共研成細末。
2、待粥熬至將熟時下入,直至粥熟爛離火。
3、調入白糖即成。
用法:每日1劑,連用7~10日。
功效:消食導滯。主治小兒疳積,胃納減少,惡心嘔吐,消化不良,煩躁哭鬧等症。
Ⅱ 雞內金怎麼吃最好
雞內金別稱雞黃皮、雞食皮、雞嗉子等,為雉科動物家雞的乾燥沙囊內壁,為不規則卷片,厚約2毫米,表面黃色、黃綠色或黃褐色,薄而半透明,具明顯的條狀皺紋,入葯具有健胃消食、澀精止遺、通淋化石的功效。好多人不知道雞內金要怎樣吃,其實清炒,煲湯等都可以,尤其是如果小孩子比較容易積食,平時孩子不怎麼吃飯,肚子還很鼓鼓的.,輕輕敲有脹氣,可以給孩子做些放有雞內金的食物,把食物做的香甜美味一點,不僅可以緩解積食,還可以改善消化不良,不愛吃飯的症狀。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一看雞內金怎麼吃最好吧!
一、雞內金山葯餅
【材料】雞內金30克,干山葯100克,麵粉500克,黑芝麻、白糖適量。
【做法】雞內金和干山葯共研細粉,加入麵粉500克,用水和成面團,再加入黑芝麻、白糖,烙成薄餅10張,每天吃1張,10天為1個療程,可連用2~3個療程。
【功效】治療小兒疳積、營養不良性貧血、缺鈣、缺鐵等。
二、雞內金炒米粉
【材料】雞內金30隻,糯米1000克,白糖適量。
【做法】先將雞內金用中火炒至發黃鼓起,質脆時取出,研成細粉,過100目篩備用。再將糯米浸泡2小時,撈出晾乾,上籠蒸熟,再烘乾或曬干,磨成粉,過100目篩,將兩味混勻,裝瓶備用。每次2湯匙,每日2次,可加白糖,用開水沖調服之,3個月為1療程。
【功效】補中益氣、健胃消食、化石止瀉、強健身體,尤適宜於小兒與老人的日常保健,而對於脾胃虛弱、消化不良或有結石、胃下垂者,更為適宜。
三、雞內金生腸
【材料】豬生小腸500克,干雞內金10克,鮮湯50克,黃酒20克,花生油75克,蔥絲、姜絲、白糖、鹽、胡椒粉、香油、味精、濕澱粉各適量。
【做法】生腸剖花刀紋,切段。將雞內金焙黃,研成細末。將鍋燒熱,放生油,待油至七成熱時,把生腸倒進爆炒,並用鐵勺翻動,至八成熟時,把生腸倒進漏勺瀝油。原鍋下油30克,燒至六成熱時,加各類調料。燒滾後,再把生腸倒進,並且加入雞內金粉,顛翻幾下,用濕澱粉著膩,淋上香油即可。
【功效】健脾縮尿。
四、雞內金赤豆粥
【材料】赤小豆40克,粳米30克,雞內金20克。
【做法】將雞內金洗凈研粉,赤小豆,粳米洗凈。把赤小豆、粳米放入鍋內,放清水適量,武火煮沸後,文火煮粥,粥成放雞內金粉、白糖適量,拌勻再煮沸即可。
【功效】健脾養胃、利濕排石,尿路結石久留不去屬脾虛濕盛者,症見排尿困難,小便淋瀝,尿痛時發,神疲體倦,食少乏力,腰酸背痛。胃酸過多者,宜調鹹粥。
五、雞內金安神粥
【材料】粳米100克,雞內金30克,蟬蛻10克,白砂糖30克。
【做法】將蟬蛻、雞內金共研細粉備用。將粳米洗凈,入鍋加水適量,煮粥至稠。調入葯粉3克,煮五分鍾。用適量白糖調味。
【功效】健脾安神,補中益氣。適用於小兒夜驚不安、小兒佝僂病等症。
Ⅲ 雞內金的功效與作用及禁忌症的功效與作用
雞內金的功效與作用及禁忌症的功效與作用
雞內金的功效與作用及禁忌症的功效與作用,雞內金功效消食健脾,化石通淋,澀精止遺。那麼,雞內金的功效與作用及禁忌症的功效與作用是什麼,下面我為您詳細介紹。
功效 :健胃消食、通淋化石、澀精止遺。
作用 :適用於食積不消、嘔吐瀉痢、小兒疳積、石淋澀痛、遺 精、遺尿、泌尿系結石及膽結石。
禁忌 :脾虛無積滯人群慎用雞內金。
雞內金的功效與作用
1、雞內金治消化不良積聚痞脹。
雞內金有治消化不良積聚痞脹的作用,可以用若干雞內金曬干並搗碎,研成粉末後過篩,在食飯前60分鍾用湯或者開水沖服3克,每日2次。
2、雞內金治濕熱型尿路結石。
雞內金有治濕熱型尿路結石的作用,可以用120克荸薺與15克雞內金煎湯代茶飲用。
3、雞內金治氣滯血瘀所致的閉經或食積不消。
雞內金有治氣滯血瘀所致的閉經或食積不消的作用,可以先以文火加水煮15克雞內金1小時,然後加50克糯米與45克生山葯再煮,每日分2次服。
4、雞內金治小兒疳積虛損。
雞內金有治小兒疳積虛損的作用,可以用1條黃鱔去腸切段與10克雞內金加水共煮,調味服用,每日1次。
雞內金的副作用、禁忌、注意事項
在使用雞內金時,可以單獨使用雞內金,也可以搭配山楂、青皮、麥芽、白術、使君子、山葯、芡實、蓮肉、菟絲子、桑螵蛸、益智仁、覆盆子、金錢草等中葯來使用,脾虛無積滯人群慎用雞內金。
1、【處方用名】雞內金、生內金、炒內金。
【性味歸經】性平,味甘。歸脾、胃、膀胱經。
【功效與主治】功效消食健脾,化石通淋,澀精止遺。主治飲食積滯,小兒疳積,砂石淋證,膽結石,腎虛遺 精、遺尿等。
【臨證運用禁忌】 雞內金以消導之功見長,故脾虛無積滯者慎用,以防克伐脾胃之氣。
【臨證炮製注意】本品微炒研細末後內服,療效較人湯劑為佳。
【用量用法】一般用量3~10克,水煎服;入散劑量酌減。
【臨證用葯體會】1、中醫傳統用雞內金消食,多用砂炙者,以其質鬆脆,入煎易於出汁。但現代葯理研究認為,雞內金含胃激素,易被高溫破壞,故認為生用或研末吞服為適宜之舉。
2、雞內金健脾消食,澀精止遺,消瘕化石。主治消化不良,飲食積滯,嘔吐反胃,泄瀉下痢,小兒疳積,遺 精,遺尿,小便頻數,泌尿系結石,膽結石,症瘕經閉,喉痹乳蛾,牙疳口瘡。其健脾之功,對消化不良症情較輕者,可單用研末吞服;若食積不化,脘腹脹滿,不思飲食常配伍山楂、神曲、麥芽;兼嘔吐、泄瀉者,可再配以半夏、藿香、厚朴;若小兒脾虛疳積,每與黨參、白術、山葯、茯苓等健脾葯共用。其固精縮尿作用,可以雞內金炒干後研末服用,或配伍菟絲子、芡實、蓮子肉,益腎澀精,以治腎虛遺 精;與桑螵蛸、牡蠣、覆盆子、益智仁配伍,以加強其收澀止遺之功,用於治療遺尿及小便頻數。通淋消石可配伍金錢草、海金沙、川牛膝,以治泌尿系結石;或配用金錢草、鬱金、木香,以治膽囊結石。
3、由於雞內金臨床需求量較大,目前市場上制假、摻假、加重等現象較為嚴重,有的地區將鴨、鵝的乾燥胃內壁或稱鴨內金、鵝內金充雞內金使用。由於兩者澱粉酶、蛋白酶的活性有明顯區別,故不宜互相代用。雞內金與鴨內金的主要區別是:雞內金呈囊形片狀,具條棱般的縱橫紋,金黃或黃褐色,質脆易碎,斷面呈角質樣,有光澤,氣微腥,味淡微苦;鴨內金呈蝶形片狀,平坦少皺,暗綠或紫黑色,一般比雞內金為厚,質輕松,氣臭腥,味微苦。至於鵝內金則為類白色,表面平坦,沒有皺紋,呈不規則的圓片狀,片厚而質韌。
葯名:雞內金
功效分類:消食葯;健脾葯。
別名:雞肶胵里黃皮、雞肶胵、雞盹內黃皮、雞盹皮、雞黃皮、雞食皮、雞合子、雞中金、化石膽、化骨膽。
性味:味甘、性平。
歸經:脾經、胃經、腎經、膀胱經。
功能:健脾消食、澀精止遺、消症化石。
主治:消化不良、飲食積滯、嘔吐反胃、泄瀉下痢、小兒疳積、遺 精、遺尿、小便頻數、泌尿系結石及膽結石、症瘕經閉、喉痹乳蛾、牙疳口瘡。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10g;研末,每次1、5-3g;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研末調敷或生貼。
葯材基源:雞內金為雉科動物雞的沙囊內膜。
功效作用
1、雞內金治小兒食瘧,療大人(小便)淋漓、反胃,消酒積,主喉閉、乳蛾,一切口瘡,牙疳諸瘡。《本草綱目》
2、雞內金生肌收口,治消化性潰瘍。《陸川本草》
3、雞內金治發背已潰:雞內金,同綿絮焙末搽之。(《綱目》)
4、雞內金治一切口瘡:雞內金燒灰,敷之。(《活幼新書》)
5、肫是雞之脾,乃消化水谷之所。其氣通達大腸、膀胱二經。有熱則泄痢遺溺,得微寒之氣則熱除,而泄痢遺溺自愈矣。煩因熱而生,熱去故煩自止也。今世又以之治諸疳瘡多效。《本草經疏》
6、雞內金治眼目障翳。《本經逢原》
7、雞內金用於飲食積滯,小兒疳積:雞內金有較強的消食化積作用,並能健運脾胃。雞內金用於米面薯芋肉食等各種食滯證。病情較輕者,單用研末服有效。若治食積不化,脘腹脹滿,可與山楂,麥芽、青皮等同用。雞內金治小兒脾虛疳積,可與白術,山葯、使君子等同用。
8、雞內金治遺 精:雞內金六錢,炒焦研末,分六包,早晚各服一包,以熱黃酒半盅沖服。(《吉林中草葯》)
9、雞內金尚能通淋化石,可用治砂石淋證及膽、腎結石等,多與金錢草同用。
10、雞內金治小便淋瀝,痛不可忍:雞內金皮五錢。陰干,燒存性。作一服,白湯下。(《醫林集要》)
11、雞內金治痃癖症瘕,通經閉。《醫學衷中參西錄》
12、雞內金治痟腎,小便滑數白濁,令人羸瘦:雞內金一兩(微炙),黃耆半兩,五味子半兩。上葯,粗搗,以水三大盞,煎至一盞半,去滓,食前分溫三服。(《聖惠方》)
13、雞內金治噤口痢疾:雞內金焙研,乳汁服之。(《綱目》)
14、雞內金治痞氣積:黃牛腦子一個(同雞肶胵酒浸一宿),公雞雞內金一個,朴硝一碗(提凈),輕粉、沉香、砂仁、木香——_---錢、上件牛腦用銅鍋焙乾,將各項葯入杵千下,焙。每服一錢,燒酒調下,日三服。(《聖惠方》)
15、雞內金止泄精,並尿血、崩中、帶下、腸風、瀉痢。《日華子本草》
16、雞內金治小兒溫瘧:燒雞肶胵中黃皮,末,和乳與服。(《千金方》)
17、雞內金治走馬牙疳:雞內金(不落水者)五枚,枯礬五錢。研搽。(《經驗方》)
18、雞內金治骨結核,腸結核:雞內金炒焦研末,每次三錢,日服三次,空腹用溫黃酒送下。(《吉林中草葯》)
19、雞內金寬中健脾,消食磨胃。治小兒乳食結滯,肚大筋青,痞積疳積。《滇南本草》
20、雞內金治反胃,食即吐出,上氣:雞內金燒灰,酒服。(《千金方》)
21、雞內金化痰,理氣,利濕。《本草再新》
22、雞內金用於腎虛遺 精、遺尿:雞內金治遺 精,可與芡實、菟絲子、蓮肉等同用,雞內金治遺尿,多與桑螵蛸、覆盆子、益智仁等同用。
23、雞內金治食積腹滿:雞內金研末,乳服。(《本草求原》)
24、雞內金治虛勞,上焦煩熱,小便滑數,不可禁止雞內金二兩(微炙),菟絲子二兩(酒浸三宿,曝干,搗為末),鹿茸一兩(去毛,塗酥炙微黃),桑螵蛸半兩(微炒)。上葯搗細羅為散,每服以沮清粥飲調下二錢。(《聖惠方》)
25、雞內金小兒疳積病,乃肝脾二經受傷,以致積熱為患。雞肫皮能入肝而除肝熱,入脾而消脾積,故後世以此治疳病也。《要葯分劑》
26、雞內金主小便利,遺溺,除熱止煩。《名醫別錄》
27、雞內金治喉閉乳蛾:雞內金勿洗,陰干燒末,用竹管吹之。(《青囊雜纂》)
28、雞內金治脾胃濕寒,飲食減少,長作泄瀉,完谷不化:白術四兩,乾薑二兩,雞內金二兩,熟棗肉半斤。上葯四味,白術、雞內金各自軋細焙熟;再將乾薑軋細,共和棗肉,同搗如泥,作小餅,木炭火上炙干。空心時,當點心,細嚼咽之。(《醫學衷中參西錄》益脾餅)
29、雞內金治消癉。《本草述》
30、雞內金治小兒疳病:雞內金廿個(勿落水,瓦焙乾,研末),車前子四兩(炒,研末)。二物和勻,以米糖溶化,拌入與食。忌油膩、麵食、煎炒。(《壽世新編》)
1、雞內金粥
材料:雞內金20克(搗碎),粳米100克。
做法:先將雞肉金擇凈,研為細末備用。先取米淘凈,放入鍋內,加清水適量煮粥,待沸後調入雞肉金粉,煮至粥成服食,每日1劑,連續3-5天。
功 效:健胃消食,固精止遺。
主治:適用於消化不良,食積不化,小兒疳積,遺尿,遺 精及泌尿系結石等。另適宜氣結型腎結石者食用(表現為腰痛或少腹痛、血尿、神疲乏力)。
2、山楂雞內金
做法:雞內金3克,山楂、麥芽、神曲、甘草各3克。水煎服,每次服3克,日服3次。
功效:治小兒消化不良。
3、雞內金肉清湯
材料:雞內金7克,雞脯肉50克,清湯皮子20張,雞蛋黃一個,精鹽、味精、甜酒汁、胡椒粉、生柚、麻油、蔥花、雞骨湯各適量。
製作:
1、將雞內金焙乾碾成細末;
2、雞脯肉斬成茸,裝碗內加甜酒汁、雞蛋黃、精鹽、味精、胡椒粉、雞內金粉攪拌均勻備用;
3、取清湯皮子將餡心包入,投入沸水中煮熟、撈出裝入調好味的雞湯中(預先將雞骨湯燒沸,盛碗內,調好味,少許生抽、麻油、撒蔥花和胡椒粉)即成。
功效:健脾消食,止遺尿,適用食積不化、脘腹脹滿、小兒疳積、消瘦無力、食慾不振以及小便頻繁等症。
4、山葯雞內金粥
材料:山葯1兩、雞內金3錢、山楂3錢、粟米4兩。
做法:把全部用料一齊放入鍋內,加清水適量,小火煮成粥,調味即可隨量食用。
功效:健脾開胃,消食導滯,對脾胃虛弱、飲食積滯引起的飲食減少、食人難以消化、胃脘部飽脹、噯氣酸腐臭味、腸鳴腹瀉者有效。
5、黃芪內金粥
材料:生黃芪12克,生薏米、赤小豆各10克,雞內金粉7克,金橘餅1個,糯米80克。
製法:將生黃芪加水煮20分鍾,取汁,加入薏米、赤小豆、糯米煮成粥,加入雞內金粉即可。
功效:消食和胃,用於脾虛濕滯食停所致的脘腹脹悶、食慾不振、體困便溏等。
6、內金雞肫粥
材料:雞肫1具,雞內金粉3g,大米100g,調味品適量。
做法:將雞肫洗凈,切細,同雞內金粉、花椒粉、宮桂粉、胡椒粉,料酒、醬油、澱粉拌勻、先取大米煮沸後。下雞肫煮粥,待熟時調入蔥花、薑末、食鹽、味精等,再煮一、二沸服食,每日l劑。
功效:健脾消積,化食開胃。適用於脾胃虧虛,納差食少,消化不良等。
Ⅳ 雞內金可以配合哪些葯膳一起使用
(1)醫師處方用量3~9g。研末1.5~3g,研末A服比煎劑為好。
(2)雞內金適量。研為細末,每次10g,1曰3次,溫開水送服。用於消化不良。
(3)雞內金6g(炒或制)。每曰1劑,分3次研末A服或兌入飯中服。用於小兒疳積。
(4)炒雞內金50g、枳實15g、白術15g。共研為細末,每次3~5g,1曰2~3次,開水送服。用於小兒積A。
(5)雞內金30g、白術30g、山楂30g。共研為細末,每次6g,1曰2次,開水送服。用於消化不良。
(6)炒雞內金15g、大黃6g。共研為細末,與適量麥麵粉調勻,烙製成餅,不拘時食之。用於小兒疳積。
(7)制雞內金適量。研為細末,和乳服之。用於小兒食積腹滿。
(8)雞內金適量。燒成炭,酒兌服。用於反胃食入即吐,上氣。
(9)雞內金20個、車前子120g(炒)。共研為末,用甜酒調食。用於小兒疳積。
(10)雞內金20g。將其焙黃或制過,研為細末,1次3~5g,1曰3次,飯後服。用於胃脘痛(食A型)。
(11)雞內金50g、烏賊骨50g、權木葉50g、白芨粉50g。將前3味葯分別炒黃,再與白芨共研為細末,每次10~15g,1曰3次,涼開水A服。用於胃脘痛。
(12)雞內金60g、核桃仁150g、陳皮120g、青皮120g。共研為細末,煉蜜為丸,每丸重9g,每次1丸,1曰2次,開水A服。用於肝硬化。
(13)雞內金15g、黃芪20g、陳皮10g、糯米50g。共用水煮熟成粥,1曰分2次,食粥。用於水腫。
(14)雞內金30g、黃芩30g、鬱金30g、豬苦膽(含汁)5個。將前3味葯共研為細粉,用豬膽汁調勻,每次服3~6g,1曰3次。用於膽囊炎。
(15)雞內金12g、金錢草30g、海金沙30g、茵陳蒿30g。每曰1劑,水煎分2~3次服。用於膽囊、膽管結石。
(16)雞內金10g、金錢草30g、木通15g、石韋30g、紅花10g、海金沙15g、川A子15g、桃仁3g。水煎分2~3次服,每曰1劑。用於尿道結石。
(17)雞內金10g、王不留行8g。共研為細末,每次10g,1曰1次,用金錢草20g煎湯A服。用於腎結石。
(18)雞內金18g、玄明粉18g。共研為細末,每次6g,1曰2次,開水A服。用於尿路結石。
(19)雞內金50g、五味子50g。共研為細末,每次5g,1曰3次,開水A服。用於遺精。
(20)公雞內金10g。研為細末,每次3g,1曰2次,黃酒A服。用於遺精。
(21)雞內金30g、黑礬30g、桃仁30g、黑豆30g、大棗30g、蜂蜜30g、山羊血30g、黃蠟30g。先將黑礬煅透,再與諸葯共研為末,水泛為丸,如黑豆大,每次10粒,1曰2次,開水A服。用於貧血。
(22)雞內金3g(炒焦)、生薑5g。共研為細末,生薑用沸水A泡,取汁,送服雞內金。用於嘔吐。
(23)雞內金5g、葛根15g。先將雞內金焙乾,研為細末,1曰2次用葛根湯服,用於遺尿。
(24)雞內金30g、鉛丹3g、冰片2g。共研為細末,外撒瘡面。用於搭手瘡已潰,久不癒合。
(25)雞內金6g、冰片3g。先將雞內金炒焦,再同冰片共研為細粉,取少許吹患處,1曰3~4次。用於扁桃體炎。
(26)雞內金6g。炒焦,研為細末,分2次吞服。用於諸骨梗咽。
(27)雞內金10g、青黛3g、冰片3g。共研為細粉,撒患處。用於牙齦炎、口腔炎。
(28)雞內金2g、海金沙5g、金錢草5g、鬱金5g。將雞內金研為末、鬱金切成小碎塊,與其他葯一起置入茶杯內,倒入剛沸的開水,蓋嚴杯蓋,浸泡20分鍾左右即可代茶飲用,1劑泡1次,1次飲完。用於尿路結石,症見尿急尿頻,尿來中斷,刺痛難忍。
Ⅳ 胃炎患者可以使用雞內金嗎每次服用多少為宜
小孩子服用雞內金的注意事項
不能給孩子常吃,會依賴的,還是給孩子調整飲食,鍛煉身體,多吃蔬菜,祝你寶寶健康.
雞內金治療胃炎
雞內金是一味中葯(消導葯),主要是幫助消化的,對萎縮性胃炎引起的消化不良、食慾欠佳、食後飽脹有一定益處.對此,有些大夫用量大些,有些大夫用量則小些,這只是大夫用葯的習慣問題.所以信中提到的雞內金治療胃炎劑量不同,並無大礙.
雞內金治療胃炎
復方雞內金片健脾開胃,消食化積.用於脾胃不和引起的食積脹滿,飲食停滯,嘔吐泄瀉.不能治療胃炎.一般來說,胃炎患者年齡都偏大,復方雞內金片通常適用於小兒,主要用於食積.食積,是指由於飲食太多,或暴飲暴食,超過了脾胃的消化能力,食物不能及時的消化和運轉,出現脘腹脹痛拒按、厭食、噯腐吞酸、泄下臭穢等證.此病症為臨床的常見病、多發病,特別是在兒科門診.
雞內金治療胃炎食療
買炒雞內金,要粉末的葯效快,每天用雞內金3克、蜂蜜10克加開水沖一杯,早晚飯前各一杯.
消食葯雞內金治消化不良
大麥芽、神曲治消化不良
用料:大麥芽、神曲各20克.
製法:將大麥芽、神曲烘乾,研末.
用法:用適量熱黃酒沖服.每日早晚各2次.
雞內金治消化不良
用料:雞內金7個.
製法:將雞內金曬干,放在瓦上烘焦,研末.用法:將雞內金末用熱水沖服.早晚飯前各一次,分7天服完.
Ⅵ 雞內金粉的功效做法及禁忌
雞內金粉是中葯的一種,很多人不知道雞內金粉是什麼,具有哪些功效?做法以及禁忌又是什麼?下面我帶你一一了解!
雞內金粉的功效
1、用於飲食積滯,小兒疳積。本品有較強的消食化積作用,並能健運脾胃。廣泛用於米面薯芋肉食等各種食滯證。病情較輕者,單用研末服有效。若治食積不化,脘腹脹滿,可與山楂,麥芽、青皮等同用。治小兒脾虛疳積,可與白術,山葯、使君子等同用。
2、用於腎虛遺精、遺尿。治遺精,可與芡實、菟絲子、蓮肉等同用。治遺尿,多與桑螵蛸、覆盆子、益智仁等同用。
此外,本品尚能通淋化石,可用治砂石淋證及膽、腎結石等,多與金錢草同用。
3、膽、腎、尿道結石:用雞內金、玉米須50克,煎一碗湯一次服下,一日2-3次,連服10天。忌吃肝臟、肥肉、蛋黃。
什麼是雞內金粉
雞內金粉,中葯名。為雉科動物家雞Gallusgallusdomesticus Brisson的乾燥沙囊內壁。殺雞後,取出雞肫,立即剝下內壁,洗凈,乾燥。本品為不規則卷片,厚約2mm。表面黃色、黃綠色或黃褐色,薄而半透明,具明顯的條狀皺紋。質脆,易碎,斷面角質樣,有光澤。氣微腥,味微苦。
雞內金粉的食用 方法
1、雞內金山葯餅:雞內金30克,干山葯100克,共研細粉,加入麵粉500克,用水和成面團,再加入黑芝麻、白糖,烙成薄餅10張,每天吃1張,10天為1個療程,可連用2~3個療程。此餅治療小兒疳積、營養不良性貧血、缺鈣、缺鐵等。
2、雞內金炒米粉:雞內金30隻,糯米1000克,白糖適量。先將雞內金用中火炒至發黃鼓起,質脆時取出,研成細粉,過100目篩備用;再將糯米浸泡2小時,撈出晾乾,上籠蒸熟,再烘乾或曬干,磨成粉,過100目篩;將兩味混勻,裝瓶備用。
3、內金生腸(健脾縮尿):豬生小腸500g,干雞內金10g,蔥絲,姜絲,白糖,鹽,胡椒粉,香油,味精,濕澱粉各適量的,鮮湯50g,黃酒20g,花生油75g。燒滾後,再把生腸倒進,並且加入雞內金粉,顛翻幾下,用濕澱粉著膩,淋上香油即可。
雞內金的做法
雞內金性味甘平,健脾和胃。有較強的消食化積作用,並能健運脾胃。廣泛用於米面薯芋肉食等各種食滯證。病情較輕者,單用研末服有效。若治食積不化,脘腹脹滿,可與山楂,麥芽、青皮等同用。治小兒脾虛疳積,可與白術,山葯、使君子等同用。
雞內金是雞胃的內皮,屬於蛋白質,長期吃也沒有副作用。但是對於孩子的厭食來說,應該針對病因調理,不應該以健胃消食為主,如果孩子的厭食是由於吃得過多造成的,那麼越健胃對胃的損傷就會越重,所以這種情況健胃不如節食。
雞內金的禁忌
有健脾消食、消症化石、澀精止遺、斂瘡生肌的功效,為臨床常用葯,但雞內金也有配伍禁忌。
因雞內金含酶類成分,含鞣酸成分的中葯能與消化酶的醯胺鍵或肽鍵結構結合,形成牢固的氫鍵締和物,從而改變其性質,使酶失去消食的功效。
故地榆、石榴皮、五倍子、虎杖、狗脊、扁蓄、大黃、茶葉、兒茶、四季青、仙鶴草、側柏葉等含鞣酸的中葯不宜與雞內金配伍使用。
沖服雞內金時,也不要同時食用富含鞣酸的柿子、蘋果、茶葉、咖啡等,機理同上。
Ⅶ 雞內金的功效作用禁忌和正確食用方法
凡是殺過雞的人都知道,雞“胃”里有一層金黃色角質內壁,那就是“雞內金”。雞內金的功效大家了解過嗎?下面就由我為大家介紹下雞內金的功效和作用,希望可以幫到大家哦。
雞內金的功效和作用
消食化滯,本品為雞胃之內膜,消食之力甚強,珠甘能健脾強胃,為健脾化食消滯之妙品,《滇南本草》曰:“消食磨胃,治小兒乳食結滯,肚大筋青,痞積疳積。” 故臨證用治食積內停,消化不良諸症,皆有神效。
寬中健脾,本品甘平,歸脾胃經,有健脾和胃之功,助運中焦運化升降,可治脾胃虛弱之泄瀉,升降失常之反胃嘔吐。
解毒消腫,本品味甘能和緩,性微寒能清熱,有解毒消腫之力,故《本草綱目》曰:“主喉閉,乳蛾,一切口瘡,牙疳諸瘡”。
固澀止遺 《本草備要》論本品曰:“甘平,性澀”。又《本草經疏》載本品:“其氣通達大腸、膀胱二經。甘可補益升提,澀以收斂固澀,入大腸膀胱,能分清泌濁攝約膀胱,有固澀止遺之功,多用治遺尿,遺精等症。
通淋利尿,膀胱濕熱,久蘊不解,煎熬尿液,凝為砂石,則為石淋。《中藏經》曰:“砂淋者,腹臍中隱痛,小便難,其痛不可忍,……宜乎急攻”。法當化石通淋止痛。《醫學衷中參西錄》曰:“雞內金,雞之脾胃也,…… 中有瓷、石、銅、鐵皆能消化,其善化瘀積可知”。用本品通淋利尿,削堅化石,砂石去,水道通,尿液暢,痛可止。《醫林集要》以本品治小便淋瀝,痛不可忍,其理可知。
除熱止煩《雜病源流犀燭》曰:“內熱心煩目煩,故煩者,但心中郁煩也……內熱屬有根之火,其原本於熱”。本品微寒,寒涼泄火清熱,煩因熱而生,熱去煩自止。故《名醫別錄》論本品:“除熱止煩”。
斂瘡生肌 《本草綱目》載,本品同綿絮焙末外搽,治發痛已潰。發背,乃發於背部膚表之陽性瘡瘍,患處焮紅,根囊高腫,劇烈疼痛,瘡面腐爛,形似蜂窩。本品局部外用,功專病所,化瘀生新,解毒泄火,風火毒去,瘡癰消復。
散結消瘀,雞內金,雞之脾胃,消化水谷之所,善化瘀積。《醫學衷中參西錄》曰:“不但能消脾胃之積,無論臟腑何處有積,雞內金皆能消之”。故臨床用治氣血瘀滯,經脈不利,痰濕聚結之痃癖、癓瘕、閉經等證。
截瘧,瘧邪於半表半里,徘徊不去,邪正相爭,往來寒熱。本品散積化瘀,開結除邪,和解少陽樞機,兼補後天脾胃。正如《本草綱目》所述用治“小兒瘧疾”更效。
鑒別應用,雞內金與山楂,山楂酸甘微溫,雞內金甘平微寒,均擅助脾健胃,消滯化積,山楂尚可活血化瘀,雞內金能固澀止遺,同可消積,兼長則異。
雞內金的食用 方法雞內金山葯餅
雞內金30克,干山葯100克,共研細粉,加入麵粉500克,用水和成面團,再加入黑芝麻、白糖,烙成薄餅10張,每天吃1張,10天為1個療程,可連用2~3個療程。此餅治療小兒疳積、營養不良性貧血、缺鈣、缺鐵等。
雞內金炒米粉
雞內金30隻,糯米1000克,白糖適量。先將雞內金用中火炒至發黃鼓起,質脆時取出,研成細粉,過100目篩備用;再將糯米浸泡2小時,撈出晾乾,上籠蒸熟,再烘乾或曬干,磨成粉,過100目篩;將兩味混勻,裝瓶備用。每次2湯匙,每日2次,可加白糖,用開水沖調服之,3個月為1療程。此粉補中益氣、健胃消食、化石止瀉、強健身體,尤適宜於小兒與老人的日常保健,而對於脾胃虛弱、消化不良,或有結石、胃下垂者,更為適宜。
內金生腸(健脾縮尿)
豬生小腸500g,干雞內金10g,蔥絲,姜絲,白糖,鹽,胡椒粉,香油,味精,濕澱粉各適量的,鮮湯50g,黃酒20g,花生油75g。把生腸剖花刀紋,切段;將雞內金焙黃,研成細末;將鍋燒熱,放生油,待油至七成熱時,把生腸倒進爆炒,並用鐵勺翻動,至八成熟時,把生腸倒進漏勺瀝油;原鍋下油30g,燒至六成熱時,加各類調料。燒滾後,再把生腸倒進,並且加入雞內金粉,顛翻幾下,用濕澱粉著膩,淋上香油即可。
雞內金陳皮粥(養胃健脾)
雞內金6克,陳皮3克,砂仁15g研成末,粳米30g煮粥,粥成入葯末,加白糖食用。
糯米內金粥(活血通經、健胃消食)
雞內金15g,生山葯45g,糯米50g。先以小火煮雞內金60分鍾後,加入糯米和山葯再煮為粥。每天分兩回服。
雞內金的葯用配方雞內金為家禽類雞的胃內膜(雞肫內的黃皮)。殺雞時取出沙囊剖開,趁熱將內壁剝下洗凈曬干即可入葯。
雞內金味甘性平,入脾胃膀胱經,具有健胃消食,化積排石,固攝縮尿等作用。現代葯理研究認為,雞內金主要含有胃激素,角蛋白,氨基酸等成分。有增加胃液分泌量和胃腸消化能力,加快胃的排空速率等作用。是一種很常用的中葯。
治小兒疳積症、營養不良性貧血、缺鋅、缺鈣,可用干山葯100克,雞內金30克,共研細末,加入麵粉500克,用水共和成面團,再加入適量白糖、黑芝麻,烙成薄餅10張,每天嚼食薄餅一張,10天為一療程,連用2~3個療程。
治飲食不節、食積胃脘、脘腹脹滿、噯腐吞酸、消化不良等,可用雞內金10克,檳榔10克,萊菔子12克,半夏10克,茯苓15克,連翹10克,枳殼12克,水煎服,每日一劑。
治小兒遺尿或成人尿頻、夜尿多,可用雞內金10克,桑螵蛸10克,益智仁10克,煅龍骨15克,煅牡蠣15克,黃芪12克,甘草3克,水煎服,每日一劑。
治膽、腎、膀胱各種結石症,可用雞內金10~15克,金錢草30~60克,海金沙10~12克,鬱金10~12克,膽結石者加茵陳12克,枳殼15克;泌尿系結石者加滑石12克,甘草梢6克,水煎服,每日一劑。
雞內金的禁忌有健脾消食、消症化石、澀精止遺、斂瘡生肌的功效,為臨床常用葯,但雞內金也有配伍禁忌。
因雞內金含酶類成分,含鞣酸成分的中葯能與消化酶的醯胺鍵或肽鍵結構結合,形成牢固的氫鍵締和物,從而改變其性質,使酶失去消食的功效。
故地榆、石榴皮、五倍子、虎杖、狗脊、扁蓄、大黃、茶葉、兒茶、四季青、仙鶴草、側柏葉等含鞣酸的中葯不宜與雞內金配伍使用。
沖服雞內金時,也不要同時食用富含鞣酸的柿子、蘋果、茶葉、咖啡等,機理同上。
雞內金可煎服,也可研磨服,研磨服效果好;煎服易導致所含的胃激素等成分受熱被破壞而失效。
更多雞內金的相關知識:
1. 雞內金的葯用價值
2. 雞內金的功效禁忌
3. 雞內金怎麼吃
4. 雞內金的功效與作用
5. 雞內金的功效和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