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氧氣的製取方法三種
實驗室中有三種常見的製取氧氣的方法:一、氯酸鉀製取氧氣;二、高錳酸鉀製取氧氣;三、過氧化氫製取氧氣(實驗室中最常見的方法)。氧氣,化學式0z,相對分子質量32.00,無色無味氣體,氧元素最常見的單質形態。熔點-218.4℃,沸點-183℃。不易溶於水,1L水中溶解約30ml氧氣。
② 實驗室製取氧氣的三種方法
雙氧水製取法、氯酸鉀與二氧化錳加熱生成氧氣、高錳酸鉀加熱法。
③ 實驗室製取氧氣方法有
實驗室製取氧氣方法有四種。
1過氧化氫在二氧化錳的催化下生成水與氧氣
2氯酸鉀在二氧化錳的催化下加熱生成氯化鉀與氧氣
3高錳酸鉀在加熱的條件下生成錳酸鉀與二氧化錳與氧氣
4水通電生成氫氣與氧氣
1.2 H2O2 == MnO2 === 2 H2O + O2↑
2.2 KClO3 ===加熱 MnO2 === 2 KCl + 3 O2 ↑
3.2 KMnO4 === 加熱 ==== K2MnO4 + MnO2 + O2 ↑
4.2 H2O==通電==2 H2↑+O2↑
④ 氧氣的實驗室製法
實驗室製取氧氣的方法
1.過氧化氫(雙氧水)法
方法簡介:過氧化氫:化學式為H2O2,純過氧化氫是淡藍色的黏稠液體,可任意比例與水混溶,是一種強氧化劑,水溶液俗稱雙氧水,為無色透明液體。其水溶液適用於醫用傷口消毒及環境消毒和食品消毒。在一般情況下會緩慢分解成水和氧氣,但分解速度極其慢,加快其反應速度的辦法是加入催化劑——二氧化錳等或用短波射線照射。
因此在二氧化錳的催化下分解過氧化氫,裝置採用固液型, 用排水法收集。
方程式:2H2O2 =MnO2= 2H2O + O2↑
製取方法:http://www.sci100.com/hx/hxzsd/954.html
2.氯酸鉀製取氧氣
方法簡介:氯酸鉀化學式為KClO,為無色片狀結晶或白色顆粒粉末,味咸而涼,強氧化劑。常溫下穩定,在400℃ 以上則分解並放出氧氣,與還原劑、有機物、易燃物如硫、磷或金屬粉末等混合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急劇加熱時可發生爆炸。因此氯酸鉀是一種敏感度很高的炸響劑,有時候甚至會在日光照射下自爆。遇濃硫酸會爆炸。可與用二氧化錳做催化劑,在加熱條件下反應生成氧氣。
因此,我們在加熱氯酸鉀和二氧化錳的混合物時採用固固加熱裝置,用排水法收集
方程式:2KClO3 =MnO2、加熱= 2KCl + 3O2↑
製取方法:http://www.sci100.com/hx/hxzsd/988.html
3.高錳酸鉀製取氧氣
方法簡介:高錳酸鉀(Potassium permanganate)(化學式:KMnO₄),強氧化劑,紫紅色晶體,可溶於水,遇乙醇即被還原。常用作消毒劑、水凈化劑、氧化劑、漂白劑、毒氣吸收劑、二氧化碳精製劑等。1659年被西方人發現。醫療上有用作清潔消毒,和用來消滅真菌之用。實驗室中我們經常也會用高錳酸鉀製取氧氣。
因此採用固固加熱裝置(同1),排水法收集
方程式:2KMnO4 =加熱= K2MnO4 + MnO2 + O2↑
製取方法:http://www.sci100.com/hx/hxzsd/1044.html
更多信息可以關注科學高分網 氧氣的實驗室製法
⑤ 實驗室製取氧氣的三種方法
方法一:雙氧水加二氧化錳(二氧化錳為催化劑)。方法二:氯酸鉀加二氧化錳加熱分解(二氧化錳為催化劑)。方法三:加熱分解高錳酸鉀。氧在自然界中分布最廣,佔地殼質量的48.6%,是豐度最高的元素。在烴類的氧化、廢水的處理、火箭推進劑以及航空、航天和潛水中供動物及人進行呼吸等方面均需要用氧。
1、色味態:標准情況下為無色無味氣體,液態為天藍色液體,固態為藍色晶體;
2、熔點-218.4℃,沸點-182.9℃;
3、密度:氣體密度1.429克/升,略大於空氣,液態密度1.419克/立方厘米,固態密度1.426克/立方厘米;
4、水溶性:不易溶於水;
5、貯存方式:天藍色鋼瓶。
1、氧氣在常溫下不是很活潑,但在高溫下很活躍,能與多種元素直接化合;
2、具有氧化性,除了惰性氣體、活性小的金屬元素外,大部分的元素都能與氧起反應,這類反應被稱為氧化反應,反應產生的化合物為氧化物;
3、具有助燃性,幾乎所有的有機化合物,都能在氧氣中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4、一般非金屬氧化物的水溶液呈酸性,而鹼金屬或鹼土金屬氧化物則為鹼性。
⑥ 氧氣的製取方法三種
實驗室中有三種常見的製取氧氣的方法:
一、氯酸鉀製取氧氣。
二、高錳酸鉀製取氧氣。
三、過氧化氫製取氧氣(實驗室中最常見的方法)。氧氣,化學式O₂,相對分子質量32.00,無色無味氣體,氧元素最常見的單質形態。熔點-218.4℃,沸點-183℃。不易溶於水,1L水中溶解約30mL氧氣。
相關信息:
氧氣(oxygen)是氧元素形成的一種單質,化學式O2,其化學性質比較活潑,與大部分的元素都能與氧氣反應。常溫下不是很活潑,與許多物質都不易作用。但在高溫下則很活潑,能與多種元素直接化合,這與氧原子的電負性僅次於氟有關。
氧氣是無色無味氣體,是氧元素最常見的單質形態。熔點-218.4℃,沸點-183℃。不易溶於水,1L水中溶解約30mL氧氣。在空氣中氧氣約佔21% 。液氧為天藍色。固氧為藍色晶體。
氧在自然界中分布最廣,佔地殼質量的48.6%,是豐度最高的元素。在烴類的氧化、廢水的處理、火箭推進劑以及航空、航天和潛水中供動物及人進行呼吸等方面均需要用氧。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氧氣
⑦ 實驗室製取氧氣的方法
1、高錳酸鉀製取氧氣:
2、步驟:查—裝—定—點—收—離—熄。
3、查——檢查裝置的氣密性。
8、離——把導管從水槽中取出(如果使用向上排空氣法,此步驟基本不需要,但是最好先取出導管在蓋上玻片)。
9、熄——熄滅酒精燈。
⑧ 三種實驗室製取氧氣方法的原理
氯酸鉀在二氧化錳催化作用下,加熱分解為氯化鉀和氧氣:
2KClO3=(MnO2)2KCl+3O2↑
高錳酸鉀在加熱的條件下,分解為錳酸鉀、二氧化錳和氧氣:
2KMnO4=(加熱)K2MnO4+MnO2+O2↑
電解水生成氫氣和氧氣:
2H2O=2H2↑+O2↑
反應原理:
1、加熱氯酸鉀製取氧氣
發生裝置和收集裝置:和加熱高錳酸鉀製取氧氣的裝置相同。
驗滿:(用排水法收集)如果集氣瓶口有氣泡出現,說明氣體收集滿了。
(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將帶火星的木條放在集氣瓶口,如果帶火星的木條復燃,說明氧氣收集滿了。
檢驗:將帶火星的木條伸入到集氣瓶內,如果帶火星的木條復燃,說明是氧氣。
2、加熱高錳酸鉀製取氧氣
發生裝置:由於反應物是固體,反應需要加熱,所以選擇加熱固體制備氣體的裝置。
收集裝置:由於氧氣不易溶於水,且不與水發生化學反應,所以可以選擇排水法收集氣體的裝置。
由於氧氣的密度比空氣大,且不與空氣中的成分發生化學反應,所以可以選擇向上排空氣法收集氣體的裝置。
步驟: ①查:檢查裝置的氣密性。
②裝:將高錳酸鉀裝入乾燥的試管,並在試管口放一團棉花,並用帶導管的橡皮塞塞緊試管。
③定:將試管固定在鐵架台上。
④點:點燃酒精燈,試管均勻受熱後,就使酒精燈固定在試管底部加熱。
⑤收:根據所選的收集裝置來確定氣體的收集方法。
⑥移:把導管移出水槽。
⑦熄:熄滅酒精燈。
驗滿:(用排水法收集)如果集氣瓶口有氣泡出現,說明氣體收集滿了。
(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將帶火星的木條放在集氣瓶口,如果帶火星的木條復燃,說明氧氣收集滿了。
檢驗:將帶火星的木條伸入到集氣瓶內,如果帶火星的木條復燃,說明是氧氣。
⑨ 氧氣的三種制備方法是什麼
實驗室中有三種常見的製取氧氣的方法:一、氯酸鉀製取氧氣;二、高錳酸鉀製取氧氣;三、過氧化氫製取氧氣(實驗室中最常見的方法)。氧氣,化學式O₂,相對分子質量32.00,無色無味氣體,氧元素最常見的單質形態。熔點-218.4℃,沸點-183℃。不易溶於水,1L水中溶解約30mL氧氣。
氯酸鉀製取氧氣
化學式:2KClO3==(催化劑MnO2寫在橫線上方)2KCl+3O2(氣體上升符號)
優點:利用率高
高錳酸鉀製取氧氣
化學式:2KMnO4==(反應條件:加熱)K2MnO4+MnO2+O2(氣體上升符號)
優點:不需要催化劑
過氧化氫製取氧氣(實驗室中最常見的方法)
化學式:2H2O2==(催化劑MnO2寫在橫線上方)2H2O+O2
優點:不需要加熱,環保節能
⑩ 製取氧氣的方法
製取氧氣有許多種方法,接下來為大家介紹一下通常在實驗室中採取什麼樣的方法來製取氧氣。
加熱高猛酸鉀和氯酸鉀製取氧氣時需採用固固加熱裝置,在試管口需放一團棉花,以防堵塞導管;用過氧化氫製取氧氣時採用固液不加熱裝置。
由於氧氣密度大於空氣且不溶於水,最好使用排水集氣法,除此之外還可以使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氣體後用帶火星的小木條檢驗。
關於氧氣制備的方程式
①2H2O2=MnO2=H2O+O2↑(此處二氧化錳不參與反應,僅為催化劑)
②2KMnO4=△=K2MnO4 + MnO2 + O2↑
③2KClO3=△MnO2=2KCl+3O2↑(此處二氧化錳不參與反應,僅為催化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