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化工過程中最常用的分離方法是哪種為什麼
化工產品對純度或有效含量都有要求,不管是有機合成還是無機合成,都可能有副產物或未反應的原料存在,因此形成混合狀態。物質在三態下甚至多種狀態混合下,要得到目標產品,就要用到分離技術,分離技術目前發展很快,新設備、新工藝和尖端技術不斷涌現,為化工業的發展提供了優越的條件,特別是高純度產品的提供成為可能,減少了雜質不可控危害反應的發生,為各行各業提供高純度產品。因此分離技術(過程)在化工生產乃至國民經濟和國防建設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義。從事這方面的研究大有可為,這方面的科研人員和一線操作者是科技發展的功臣!
2. 發酵工藝中產品提取分離的方法有哪些種類
目標物的提取是採用物理或化學手段從發酵液或菌絲體中得到目標物的濃縮液或粗製品。常用的提取方法有
溶媒萃取法、
離子交換法、
吸附法以及沉澱法。
具體採用何種提取方法需結合目標物化學結構特徵、產品組份情況、擬採用的終產品精製工藝終產品質量要求以及對終產品安全性的影響等因素綜合考慮。
3. 常用的分離技術有哪兩類各包括哪些這些常用的分離技術的基本原理是什麼
分離方法開始主要用於化工行業中化工產品的分離,但是隨著生物工程技術下游技術的不斷發展,結合傳統的化工分離方法,新的高效的分離方法被人們高度重視起來。
常用到得分離方法:鹽析、萃取分離法(包括溶劑萃取、膠團萃取、雙水相萃取、超臨界流體萃取、固相萃取、固相微萃取、溶劑微萃取等)、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膜分離方法(包括滲析、微濾、超濾、納濾、反滲透、電滲析、膜萃取、膜吸收、滲透汽化、膜蒸餾等)、層析方法(離子交換層析、尺寸排阻層析、疏水層析、固定離子交換層析IMAC、親和層析等)。在這些方法中膜分離的方法和層析技術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
基本原理:
1、雙水相萃取的原理:
雙水相萃取與水 -有機相萃取的原理相似 ,都是依據物質在兩相間的選擇性分配 ,但萃取體系的性質不同 。當物質進入雙水相體系後 ,由於表面性質、電荷作用和各種力 (如憎水鍵、氫鍵和離子鍵等 )的存在和環境因素的影響 ,使其在上、下相中的濃度不同 .{主要:靜電作用和疏水作用}
2、差速離心法原理:
採用逐漸增加離心速度或低速和高速交替進行離心,使沉降速度不同的顆粒在不同的分離速度及不同的離心時間下分批離心的方法,稱為差速離心法。當以一定離心力在一定的離心時間內進行離心時,在離心管底部就會得到和*重顆粒的沉澱,分出的上清液在加上加速轉速下再進行離心,又得到第二部分較大、較重顆粒的「沉澱」及含小和輕顆粒「上清液」,如此,多次離心處理,即能把液體中的不同顆粒較好分開,這時所得沉澱是不純的,需經再懸浮和再離心(2-3次),才能得到較純顆粒。
3、速率-區帶離心原理:
不同顆粒之間存在沉降系數差時,在一定離心力作用下,顆粒各自以一定離心速度沉降,在密度梯度不同區域上形成區帶的方法。介質梯度應預先形成,介質的密度要小於所有樣品顆粒的密度。
4、等密度梯度離心原理:
當不同顆粒存在浮力密度差時,在離心力場下,在密度梯度介質中,顆粒或向下沉降,或向上浮起,一直移動到與他們各自的密度恰好相等的位置上形成區帶,從而使不同浮力密度的物質得到分離。
4. 工業中常用氣體分離方法和原理分別是什麼
常用工業氣體包括氧氣、氮氣、氬氣、二氧化碳、液氨、液氯、乙炔氣、氫氣等。工業氣體的生產方法較多,現擇要簡介一些常見的生產方法。
一、氧氣
工業氧氣的生產方法主要有空氣液化分離精餾法( 簡稱空分法)、水電解法和變壓吸附法等。 空分法生產氧氣的工藝流程大體是:吸收空氣→二氧化碳吸收塔→壓縮機→冷卻器→乾燥器→冷凍機→液化分離器→油分離器→氣體儲槽→氧氣壓縮機→氣體充裝。其基本原理是將空氣液化後,利用空氣中各組份沸點的不同在液化分離器進行分離精餾,製取氧氣。大型制氧機組的研究開發投用,使得制氧能耗不斷降低,並易於同時生產多種空分產品(如氮氣、 氬氣及其它惰性氣體等)。為了便於儲存和運輸, 經液化分離器分離後的液氧,用泵輸入低溫液體儲槽,再經槽車運至各深冷液化永久氣體充裝站。液氮、液氬也採用此法儲存、運輸。
二、氮氣
工業氮氣的主要生產方法有空分法、變壓吸附法、膜分離法和燃燒法等。
空分法製取的氮氣純度高,能耗低。變壓吸附法制氮技術是採用5A碳分子篩對空氣中的組份進行選擇性吸附,將氧、氮分離製取氮氣,氮氣產品壓力高、能耗低,產品純度能達到國家標准要求:工業氮≥98.5%,純氮≥99.95%。
三、氬氣
氬氣是大氣中含量最多的惰性氣體,其製取方法主要有空分法。在制氧工藝中,將沸點為-185.9℃左右的餾分從液化分離器中分出即得液氬。
四、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的製取方法主要有:生產石灰副產二氧化碳,釀酒發酵過程副產二氧化碳,重油、焦炭等燃燒產生二氧化碳,合成氨工業副產品二氧化碳等。目前,合成氨工業的原料大都為燃氣、煉廠氣、焦爐氣和煤,其主要成份都是由不同氫碳比的烴類和元素碳構成,在高溫下與水蒸汽作用生成以氫氣和一氧化碳為主體的合成氣,一氧化碳經變換成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提純方法有:吸收法、變壓吸附法、吸附精餾法和膜分離法。
五、氨氣
氨的製取方法主要採用直接合成法。合成氨工藝流程是:在水煤氣發生爐中往紅熱的焦炭上吹入空氣和水蒸氣,先得到氮氣、氫氣混合氣體,然後用洗滌熱交換、凝縮二氧化碳和吸收二氧化碳等生產工序制備原料氣體。精製的混合氣體經過過濾器、冷卻器、氨分離器以及加熱器送至合成反應器經分離器分離出液氨。
六、氯氣
工業上用的氯氣主要製取方法是電解飽和食鹽水。純度較高的氯氣由電解熔融氯化物制備活潑金屬時取得。利用空氣或氧氣可催化有機合成工業的副產品氯化氫,使之氧化而轉化為氯氣。
七、乙炔氣
乙炔的製取方法主要有電石水解法、甲烷或烴類的高溫燃燒裂解法和等離子體裂解法。電石水解法工藝流程短,產品純度高,但能耗較大。大多數溶解乙炔生產採用此法。根據乙炔的溶解特性,將乙炔氣壓縮充入溶劑中,並被儲存在充滿多孔填料的鋼瓶內。丙酮作為一種極好的溶劑,在鋼瓶內被填料吸附用於溶解和釋放乙炔,它的作用是增大鋼瓶的有效容積和降低乙炔氣的爆炸性能。整體硅酸鈣多孔填料的作用是均勻地吸附丙酮和阻止乙炔分解爆炸的傳播。推廣使用溶解乙炔氣瓶,既方便使用和提高工效,又改善環境,節約電石消耗,但應保證鋼瓶內多孔填料不受損傷或污染,丙酮溶劑的充裝量應滿足乙炔氣充裝所需要,這樣才能保證安全可靠。溶解乙炔生產充裝工藝流程是:粗乙炔氣發生後經過化學凈化,去除硫、磷等雜質,再經壓縮和乾燥,充裝進入溶解乙炔氣瓶內。
八、氫氣
工業氫氣的生產方法主要有:礦物燃燒轉化制氫、水電解制氫、通過半水煤氣法製得氫。水電解制氫方法技術可靠、操作簡單、維護方便、不產生污染、制氫純度高,唯其電能消耗大,成本較高,生產發展受一定製約,主要供應氫氣純度要求高且用量不太大的用戶使用。但隨著新技術的應用,促進了水電解技術的改進,使水電解制氫技術的成本不斷降低,電耗不斷下降,有望成為「清潔能源」的最主要生產方法。目前,正在研究開發的制氫方法有:電化學分解水製取氫氣,光催化作用製取氫氣等。
5. 化工過程中最常用的分離方法是哪種為什麼
萃取
是用物理方法進行分離
要求:一,所使用的兩種溶劑必須是不互容的
二,該溶質(就是你要萃取的物質)在兩種溶劑中的溶解度大小必須有差別
分液
也是一種物理方法
是利用兩種溶液不互容,將兩種溶液放在一起是有分層
然後,用分液漏斗進行分液.
分餾
是利用各種物質的沸點不同,在不同的溫度是把不同物質蒸發出來
比如,在進行石油加工是就是用分餾的方法進行的
蒸餾
是在溶液加熱到沸點時
溶液汽化
再將蒸汽冷卻,從而得到蒸餾後的液體
經過蒸餾後的液體是有一定純度的純凈物
蒸發
利用蒸發溶劑使晶體析出的一種方法
比如蒸發硫酸銅溶液
就是讓硫酸銅溶液中的溶劑減少
從而讓硫酸銅晶體析出
6. 高中化學工藝流程題怎麼提高
你好,很高興為你解答:
一、除雜、分離、提純類工藝流程題
本質就是對混合物的除雜、分離、提純。
①首先,找出要得到的主要物質是什麼,混有哪些雜質;
②然後,認真分析當加入某一試劑後,能與什麼物質發生反應,生成了什麼產物;
③最後,思考要用什麼樣的方法才能將雜質除去。
這樣才能每一步所加試劑或操作的目的。
二、物質制備類工藝流程題
①先是確定要制備什麼物質,從題干或問題中獲取有用信息,了解產品的性質(具有某些特殊性質的產物,要採取必要的措施來避免在生產過程中產生其它雜質,比如:產品受熱易分解,可能要低溫烘乾、減壓烘乾、減壓蒸發等);
②分析流程中的每一步驟,從幾個方面了解流程:反應物是什麼?反應方程式是什麼?該反應造成了什麼後果?對製造產品有什麼作用?
③從問題中獲取信息,幫助解題。標准化問題要標准化回答。
題目中的信息往往是制備該物質的關鍵所在。產物如果具有某些特殊性質,則要採取必要的措施來避免在生產過程中產生其它雜質。如:
⑴如果在制備過程中出現一些受熱易分解的物質或產物,則要注意對溫度的控制。
⑵如果產物是一種會水解的鹽,且水解產物中有揮發性的酸產生時,則要加相對應的酸來防止水解。如:制備FeCl3、AlCl3、MgCl2、Cu(NO3)2等物質時,要蒸干其溶液得到固體溶質時,都要加相應的酸或在酸性氣流中乾燥來防止它水解,否則得到的產物分別是Fe2O3 、Al2O3 、MgO、CuO;而像Al2 (SO4)3 、NaAlO2 、Na2CO3等鹽溶液,雖然也發生水解,但產物中Al(OH) 3 、H2SO4 、NaHCO3 、NaOH 都不是揮發性物質,在蒸發時,抑制了鹽的水解,最後得到的還是溶質本身。
⑶如果產物是一種強的氧化劑或強的還原劑,則要防止它們發生氧化還原的物質,如:含Fe2+、SO32-等離子的物質,則要防止與氧化性強的物質接觸。
⑷如果產物是一種易吸收空氣中的CO2或水(潮解或發生反應)而變質的物質(如NaOH固體等物質),則要注意防止在制備過程中對CO2或水的除去,也要防止空氣中的CO2或水進入裝置中。
⑸如果題目中出現了包括產物在內的各種物質的溶解度信息,則要注意對比它們的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改變的情況,根據它們的不同變化,找出合適的分離方法。
熟悉工業流程常見的操作與名詞
工業流程題目在流程上一般分為3個過程:
(1)原料處理階段的常見考點與常見名詞
①加快反應速率(途徑:升高溫度、攪拌、粉碎)
②溶解:
③灼燒、焙燒、煅燒:改變結構,使一些物質能溶解,並使一些雜質高溫下氧化、分解
(2)分離提純階段的常見考點
①調pH值除雜
a.控制溶液的酸鹼性使其某些金屬離子形成氫氧化物沉澱 例如:已知下列物質開始沉澱和沉澱完全時的pH如下表所示
若要除去Mn2+溶液中含有的Fe2+,應該怎樣做?
提示:先用氧化劑把Fe2+氧化為Fe3+,再調溶液的pH到3.7。
b.調節pH所需的物質一般應滿足兩點: 能與H+反應,使溶液pH值增大;不引入新雜質。 例如:若要除去Cu2+溶液中混有的Fe3+,可加入CuO、Cu(OH)2、Cu2(OH)2CO3等物質來調節溶液的pH值。
②試劑除雜 :加入某種試劑,使雜質離子變為沉澱除去
③加熱:加快反應速率或促進平衡向某個方向移動如果在制備過程中出現一些受熱易分解的物質或產物,則要注意對溫度的控制。如:侯德榜制鹼中的NaHCO3;還有如H2O2、Ca(HCO3)2、KMnO4、AgNO3、HNO3(濃)等物質。
④降溫:防止某物質在高溫時會溶解(或分解)、為使化學平衡向著題目要求的方向移動
⑤萃取
(3)獲得產品階段的常見考點:
①洗滌(冰水、熱水)洗去晶體表面的雜質離子,並減少晶體在洗滌過程中的溶解損耗。
②蒸發、反應時的氣體氛圍抑制水解:如從溶液中析出FeCl3、AlCl3、MgCl2等溶質時,應在HCl的氣流中加熱,以防其水解。
③蒸發濃縮、冷卻結晶:如除去KNO3中的少量NaCl。
④蒸發結晶、趁熱過濾:如除去NaCl中的少量KNO3。
⑤重結晶
(4)其他常見考點
①化學方程式 ②實驗儀器 ③計算 ④信息
化學工藝流程題常考問題
1、「浸出」步驟中,為提高××的浸出率,可採取的措施有:
答:適當提高反應溫度、增加浸出時間,加入過量××,邊加邊攪拌
2、如何提高吸收液和反應速率:
答:適當提高溫度、增大吸收液的濃度、增大××與吸收液的接觸面積或攪拌
3、從溶液中得到晶體:
答:蒸發濃縮-冷卻結晶-過濾-洗滌-乾燥
4、過濾用到的三個玻璃儀器: 答:普通漏斗、玻璃棒、燒杯
5、過濾後濾液仍然渾濁的可能的操作原因:
答:玻璃棒下端靠在濾紙的單層處,導致濾紙破損;漏斗中液面高於濾紙邊緣
6、沉澱洗滌操作:
答:往漏斗中(工業上改為往過濾器中)加入蒸餾水至浸沒沉澱,待水自然流下後,重復以上操作2-3次
7、檢驗沉澱Fe(OH)3是否洗滌干凈(含SO42-):
答:取最後一次洗滌液,加入BaCl2溶液,若有白色沉澱則說明未洗滌干凈,若無白色沉澱則說明洗滌干凈
8、如何從MgCl2·6H2O中得到無水MgCl2:
答:在乾燥的HCl氣流中加熱(理由:乾燥的HCl氣流中抑制了MgCl2的水解,且帶走MgCl2·6H2O受熱產生的水汽)
9、CuCl2中混有Fe3+加何種試劑調pH值:
答:CuO、Cu(OH)2、CuCO3、Cu2(OH)2CO3。
(原因:加CuO消耗溶液中的H+的,促進Fe3+的水解,生成Fe(OH)3沉澱析出)
10、調pH值使得Cu2+(4.7-6.2)中的Fe3+(2.1~3.2)沉澱,pH值范圍是? 答:3.2~4.7。
理由:調節溶液的pH值至3.2~4.7,使Fe3+全部以Fe(OH)3沉澱的形式析出而Cu2+不沉澱,且不會引入新雜質
11、產品進一步提純的操作:
答:重結晶
12、趁熱過濾的原因即操作:
答:減少過濾時間、保持過濾溫度,防止××雜質析出;
13、水浴加熱的好處:
答:受熱均勻,溫度可控,且溫度不超過100℃
14、減壓蒸發(小心烘乾):
答:常壓蒸發溫度過高,××易分解;或者減壓蒸發降低了蒸發溫度,可以防止××分解
15、Mg(OH)2沉澱中混有Ca(OH)2應怎樣除去:
答:加入MgCl2溶液,充分攪拌,過濾,沉澱用蒸餾水水洗滌
16、蒸發濃縮用到的主要儀器有蒸發皿 、玻璃棒 、燒杯、酒精燈等
17、不用其它試劑,檢查NH4Cl產品是否純凈的方法及操作是:
答:加熱法;取少量氯化銨產品於試管底部,加熱,若試管底部無殘留物,表明氯化銨產品純凈
18、檢驗NH4+的方法是:
答:取××少許,加入NaOH溶液後加熱,生成的氣體能使潤濕的紅色石蕊試紙變藍。
19、過濾的沉澱欲稱重之前的操作:
答:過濾,洗滌,乾燥,稱重
20、檢驗Fe(OH)3是否沉澱完全的試驗操作是:
答:取少量上層清液或過濾後的濾液,滴加幾滴KSCN溶液,若不出現血紅色,則表明Fe(OH)3 沉澱完全。
21、檢驗濾液中是否含有Fe3+的操作是:
答:滴入少量KSCN溶液,若出現血紅色,則證明有Fe3+。(或加NaOH,根據情況而定)
常見文字敘述套路
1、洗滌沉澱:往漏斗中加入蒸餾水至浸沒沉澱,待水自然流下後,重復以上操作2-3次。
uo(1)當溶液是單一溶質時
①所得晶體不帶結晶水(如NaCl、KNO3): 蒸發、結晶
②所得晶體帶結晶水(如CuSO4.5H2O等): 蒸發濃縮(至有晶膜出現),冷卻結晶,過濾
(2)當溶液中有兩種或以上溶質時
要得到溶解度受溫度影響小的溶質:濃縮(結晶)過濾
趁熱過濾目的:減少結晶損失;提高純度
要得到溶解度受溫度影響大的: 蒸發濃縮,冷卻結晶,過濾
參考資料:https://..com/question/590924389792139205.html
7. 常用的分離、純化的手段有哪些操作時需注意哪些問題
常用分離純化方法==重結晶及過濾 重結晶是利用被提純物和雜質的溶解度及各自在混合物中的含量不同而進行的一種分離純化方法。絕大多數化合物在溶劑中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隨溫度的下降而減小。通常混合物中,被提純物為主要成分,其含量較高,容易配製成熱的飽和溶液,而此時雜質則遠未達到飽和溶液。因此,當熱的飽和溶液冷卻時,被提純的物質由於溶解度下降會結晶出來,而雜質則全部或部分留在溶液中(若雜質在溶劑中的溶解度極小,則配成熱飽和溶液後被過濾除去),這樣便達到了提純的目的。 將一定量待重結晶的物質置於錐形瓶中,加入比需要量的溶劑(根據查得的溶解度數據或溶解度試驗方法所得的結果估計得到)稍少的適宜溶劑,加熱至沸騰。若末完全溶解時,可逐次補加少量溶劑,每次加入後均需再加熱使溶劑沸騰,直至物質完全溶解為止。但要注意判斷是否有雜質存在,以免誤加入溶劑過量。 注意事項: 溶劑的量要適當,公認的原則是,按飽和溶液的需要量多加 20%,這是一個參考值,在實際工作中,主要根據實驗來確定。
8. 簡述分離的方法和分類
分離,意為分開、離開、隔離、分別之意。即可用於人物感情之間,也可以用於物物之間的隔離。
從科學角度來看,分離(separation)是利用混合物中各組分在物理性質或化學性質上的差異,通過適當的裝置或方法,使各組分分配至不同的空間區域或在不同的時間依次分配至同一空間區域的過程。
從心理學角度來看,是一種會讓人的心情突然由高潮跌到低谷的感覺。它可能包括神遊、癔症性轉換反映、一種突然的毫無根據的優越感或漫不經心的態度,以及短期地否認自己的行為或感情。
分離的形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組分離;另一種是單一物質的分離。組分離有時也稱為族分離,它是將性質相近的一類組分從復雜的混合物體系中分離出來。例如,石油煉制過程中將輕油和重油等一類物質進行分離就屬於族分離。單一物質的分離是將某種物質以純物質的形式從混合物中分離出來,比如從乳酸發酵液中獲得純度較高的乳酸lactic acid,以及生物制葯中從混合物中獲得特定的目標物等都屬於這一類。
1 在分離中常常涉及如下幾個概念:
(1)富集(enrichment)是指在分離過程中使目標化合物在某空間區域的濃度增加。
(2)濃縮(concentration)指將溶液中的一部分溶劑蒸發掉,使溶液中存在的所有溶質的濃度都同等程度的提高的過程。
(3)純化(purification)是通過分離操作使目標產物純度提高的過程,是進一步從目標產物中除去雜質的過程。
實際分離過程中,是多種操作方式或者同一分離方法的反復使用的過程。
2 常用的分離方法
分離方法開始主要用於化工行業中化工產品的分離,但是隨著生物工程技術下游技術的不斷發展,結合傳統的化工分離方法,新的高效的分離方法被人們高度重視起來。
常用到得分離方法:鹽析、萃取分離法(包括溶劑萃取、膠團萃取、雙水相萃取、超臨界流體萃取、固相萃取、固相微萃取、溶劑微萃取等)、膜分離方法(包括滲析、微濾、超濾、納濾、反滲透、電滲析、膜萃取、膜吸收、滲透汽化、膜蒸餾等)、層析方法(離子交換層析、尺寸排阻層析、疏水層析、固定離子交換層析IMAC、親和層析等)。在這些方法中膜分離的方法和層析技術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
(1)膜分離方法:
中葯提取,生物醫葯產品的功效需要以目標提取物的活性為基礎保障,傳統的提取罐工藝首先要將動植物物質高溫蒸發乾燥粉碎,然後有機溶劑浸提,高溫乾燥濃縮成粉,兩次高溫基本破壞了目標產物的活性,使產品喪失理論功效,開元生物的生物膜提取罐是將動植物物質原漿粉碎,通過超濾膜納濾膜進行高精度提取,
在確保目標提取物的高活性.高純度.高質量前提下:
以反滲透膜技術對大小在50-400分子量的小分子,酸性,鹼性有機溶液的凈化分離濃縮;
以納濾膜技術對200-2000分子量的免疫球蛋白,生物肽,羊胎素,氨基酸,蛋白質.....目標產物;
以超濾膜技術對500-50000分子量的目標產物;
實現廣義的精確提取.濃縮.提純.結晶的工藝研發能力。
相較於傳統的動態提取罐.濃縮罐,開元膜式提取罐具有以下特點:
(1)分離過程無相變化
(2)分離過程在常溫下進行,尤其適用於熱敏物質的分離和濃縮;
(3)僅用壓力作為膜的動力,自動化控制,方便維修;
(4)有效面積大,濾速快,分離效率高;
(5)適用范圍廣,工藝流程短
採用膜式生物分離提純.濃縮工藝 比傳統生產工藝節約:蒸汽90%以上,電力60%以上,廠房、場地70%以上,有機溶劑或水80%以上,排污90%以上,目標產物回收率達到95%以上,具有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x機組是以膜分離為中心,整合物質及細胞破碎、勻漿過濾、超濾、納濾、反滲透、溶劑蒸餾回收、液體蒸餾濃縮、純水製造、膜的反沖洗、柱沖洗、精提純、真空乾燥等任意組合,可連續自動化生產。
x機組主要用於海洋生物、動植物葯材、發酵微生物、生化產品、果汁、奶類製品,化妝品等的濃縮、分離、提純。還可針對企業污水的酸、鹼及有機物質的提純、分離、濃縮,並達到中水標准。
9. 常用的分離方法有哪幾種
1、分液:分離兩種不互溶的液體,如分離油和水。
2、萃取:加入適當溶劑把混合物中某成分溶解及分離,如庚烷、取水溶液中的碘。
3、蒸餾:溶液中分離溶劑和非揮發性溶質,如海水中取得純水。
4、分餾:離兩種互溶而沸點差別較大的液體,如液態空氣中分離氧和氮、石油的精煉。
5、升華:離兩種固體,其中只有一種可以升華,如分離碘和沙。
6、吸附:去混合物中的氣態或固態雜質,活性炭除去黃糖中的有色雜質。
(9)工藝流程題中分離常用的方法擴展閱讀:
分離的原則
1、引入的試劑一般只跟雜質反應。
2、後續的試劑應除去過量的前加的試劑。
3、不能引進新物質。
4、雜質與試劑反應生成的物質易與被提純物質分離。
5、過程簡單,現象明顯,純度要高。
6、盡可能將雜質轉化為所需物質。
7、除去多種雜質時要考慮加入試劑的合理順序。
8、如遇到極易溶於水的氣體時,要防止倒吸現象的發生。
10. 物質的提純與分離的方法有什麼
物質的提純是要提純一種純凈的物質,包括物理方法和化學方法.
物理方法:過濾、蒸發、冷卻熱的飽和溶液的方法結晶(重結晶)、蒸餾等方法.
化學方法:加試劑發生化學反應,把雜質變成氣體、沉澱等,然後過濾分離.
物質的分離是將幾種物質分離開,主要的方法是物理方法:
如:過濾、冷卻熱的飽和溶液的方法結晶(重結晶)、蒸餾等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