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文學體裁的分類方法有哪幾種
文學體裁包括古代文體常識和現代文體常識兩點。
古代文體:大致上可以分為韻文、駢文、散文,包括史傳文。韻文,即講究押韻的文體,包括詩、詞、賦、銘。散文,包括史傳文、議論文、雜記文、應用文等。駢文是介於詩和散文之間的一種文體。
現代文體:現代文體主要指小說、詩歌、散文、戲劇、報告文學、兒童文學、民間文學、雜文等。此外還有實用文,包括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應用文四類。
(1)我國最常用的文學體裁分類方法擴展閱讀
古代文學體裁
1、賦
我國古代的一種文體,它講求文采、韻律,兼具詩歌和散文的性質。其特點是「鋪采文,體物寫志」,側重於寫景,借景抒情。最早出現於諸子散文中,叫「短賦」;以屈原為代表的「騷體」是詩向賦的過渡,叫「騷賦」。
漢代正式確立了賦的體例,稱為「辭賦」;魏晉以後,日益向駢文方向發展,叫做「駢賦」;唐代又由駢體轉入律體叫「律賦」;宋代以散文形式寫賦,稱為「文賦」。著名的賦有:杜牧的《阿房宮賦》、歐陽修的《秋聲賦》、蘇軾的《前赤壁賦》等。
2、序
序也作「敘」或稱「引」,有如今日的「引言」、「前言」。是說明書籍著述或出版意旨、編次體例和作者情況的文章。也可包括對作家作品的評論和對有關問題的研究闡發。
「序」一般寫在書籍或文章前面(也有列在後面的,如《史記·太史公自序》),列於書後的稱為「跋」或「後序」。這類文章,按不同的內容分別屬於說明文或議論文,說明編寫目的、簡介編寫體例和內容的,屬於說明文。
對作者作品進行評論或對問題進行闡發的屬於議論文。我們學過的「序言」有:《〈吶喊〉自序》、《〈農村調查〉序言》、《〈指南錄〉後序》、《伶官傳序》等。
3、游記
游記是描寫旅行見聞的一種散文形式。游記的取材范圍極廣,可以描繪名山大川的秀麗瑰奇,可以記錄風土人情的詭異阜盛,可以反映一人一家的日常生活面貌,也可以記下一國的重大事件,並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
文筆輕松,描寫生動,記述翔實,給人以豐富的社會知識和美的感受。游記有帶議論色彩的,如《岳陽樓記》、《游褒禪山記》;有帶科學色彩的,如酈道元的《三峽》;有帶抒情色彩的,如柳宗元的《小石潭記》。
Ⅱ 文學體裁分哪幾種類
文學體裁一般分為四種:小說、詩歌、戲劇、散文。
詩歌,是語言精練、分行分節、講究韻律的。
戲劇由布景,角色介紹,人物台詞等組成,在形式上也是好區分的。
小說和散文比較容易弄混,可從以下兩方面區分:
1、小說是虛構的,散文選材一般是真實的。
2、小說重情節和人物形象的刻畫,散文重線索和作者感情的抒發。
Ⅲ 文學體裁分哪幾種類
現代文學體裁大致可以分為五類,分別是小說、詩歌、戲劇、劇小說、散文。
1、小說
小說是以塑造人物形象為中心,通過完整的故事情節和具體的環境描寫,展示人物的思想情感和性格特徵,從而廣泛而深刻地反映社會生活的一種文學體裁。按篇幅可分為長篇小說、中篇小說、短篇小說和小小說(微型小說)。小說的三要素:生動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節和具體環境描寫。
2、詩歌
是我國最早出現的一種文學體裁,源於原始人的勞動呼聲,是一種有聲韻、有歌詠的文學。其主要有以下四個特點:
(1)詩歌的內容是社會生活的最集中的反映。
(2)詩歌有豐富的感情與想像。
(3)詩歌的語言具有精練、形象、音調和諧、節奏鮮明等特點。
(4)詩歌在形式上,不是以句子為單位,而是以行為單位,且分行主要根據節奏,而不是以意思為主。
3、戲劇
戲劇是一種綜合性舞台藝術,是藉助文學、音樂、舞蹈、美術、雕塑、建築等藝術手段塑造舞台藝術形象,揭示社會矛盾,反映社會生活的。文學上的戲劇概念是指為戲劇表演所創作的腳本,或稱之為劇本。戲劇的表演形式多種多樣,常見的包括話劇、歌劇、戲曲、舞劇、音樂劇、木偶戲等。
4、劇小說
劇小說,它結合了小說的自由敘述和劇本的排布嚴謹,兩者的結合,長短互補,使得該文學體裁的內容,既自由度高,又劇情嚴謹簡便明了。
具有龐大的世界觀,可推廣出一系列的作品,作正傳(時間邏輯的正向),也可作別傳(時間邏輯的反向、個別角色傳記、幾集劇情的衍生等等),都可改編成電視劇、電影、動漫、游戲等,正體現了21世紀之後,文學市場的IP價值。
5、散文
散文是指以文字為創作、審美對象的文學藝術體裁。注重表現作者的生活感受,抒情性強,情感真摯。藉助想像與聯想,由此及彼,由淺入深,由實而虛的依次寫來,可以融情於景、寄情於事、寓情於物、托物言志,表達真情實感,實現物我的統一,展現出更深遠的思想,使讀者領會更深的道理。
(3)我國最常用的文學體裁分類方法擴展閱讀:
古代文學載體共有15種,分別如下:
1、賦
我國古代的一種文體,側重於寫景,借景抒情。
2、駢文
起源於漢魏,形成於南北朝,盛行於隋唐。其以四字六字相間定句。
3、原
這種文體是對某種理論、主張、政治制度或社會習俗,從根本上考察、探討,理論性較強。
4、辯
這種文體的特點是批駁一個錯誤論點,或辨析某些事實。
5、說
古代議論說明一類文章的總稱。後來統稱說理辨析之文為論說文
6、論
學士大夫議論古今時世人物或評經史之言。
7、奏議
古代臣屬進呈帝王的奏章的統稱。
8、序
序也作「敘」或稱「引」。是說明書籍著述或出版意旨、編次體例和作者情況的文章。
9、贈序
古代送別各以詩文相贈,集而為之序的,稱為贈序。
10、銘
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或者稱述功德的文字叫「銘」。
11、祭文
在告祭死者或天地山川等神時所誦讀的文章。
12、雜記
山川、景物、人事雜記。描寫山川、景物和人事。
13、游記
游記是描寫旅行見聞的一種散文形式。
14、傳奇
描述情節奇特、神奇的故事。
15、民間故事
群眾口頭創作口頭流傳,經過很多人不斷地修改加工而形成的文學形式民間故事常有神話式的幻想情節。
Ⅳ 文學作品中最常見的四大類體裁是什麼
即指詩歌,散文,小說,戲劇四種文學創作體裁,是文學創作最為常見也最為高端的四種體裁。
①詩歌
傳統的詩是有韻律的文學作品。它通過想像與抒情來表達某種強烈的情感。詩是歷史最悠久的文學形式。中國是世界上詩歌最發達的國度之一。
②散文
這是一種沒有嚴格的韻律和篇幅限制的文學形式,與韻文相對。中國的散文從先秦諸子散文發展而來,代有散文名家名作。其中歷史散文和賦體以及奏議文告等應用文體,對後代產生了深遠影響。中國自古是世界上散文最發達的國度。
③戲劇
這是另一種古老的文學形式,主要通過不同角色之間的對話來表達作者的思想和感情。戲劇可以用於舞台的表演,也可以閱讀。
戲劇,指以語言、動作、舞蹈、音樂、木偶等形式達到敘事目的的舞台表演藝術的總稱。文學上的戲劇概念是指為戲劇表演所創作的腳本,即劇本。
④小說
這是一種敘事性的文學體裁,通過人物的塑造和情節、環境的描述來概括地表現社會生活。「小說」一詞最早記載於《莊子·外物》:「飾小說以干縣令,其於大達亦遠矣。」
中國現代意義上的小說,是從先秦散文中的寓言濫觴,經過漢末六朝的筆記,到唐傳奇宋話本擬話本而成熟,再傳至明清以四大奇書(後《金瓶梅》被《紅樓夢》取代,成「四大名著」)為代表的長篇小說和以聊齋志異為代表的短篇小說。
(4)我國最常用的文學體裁分類方法擴展閱讀
中國小說淵源於古代神話傳說,經歷了六朝志怪、唐代傳奇、宋元話本、明清章回小說和「五四」現代小說的發展過程。
1、志怪志人小說:
指我國漢魏六朝的談鬼神怪異的一種舊小說。起源於古代神話和傳說。如《搜神記》、劉義慶的《世說新語》。
2、傳奇小說:
是一種情節多奇、神異的古典小說。一般指唐人創作的文言短篇小說。是元、明、清三代小說、戲劇作家汲取題材的寶庫。其源出於六朝「志怪」。唐傳奇的出現標志著我國古典小說的成熟。如李朝威的《柳毅傳》。
3、話本小說:
指宋元說話藝人所用的底本。後成為小說的一種樣式,即話本小說。話本的出現是「小說史上一大變遷」,它對我國古代小說的發展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
4、擬話本小說:
明代文人模仿話本體制、形式進行創作的小說,如《杜十娘怒沉百寶箱》。
5、章回小說:
我國古代長篇小說的一種樣式。是在講史、話本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分章敘事的小說。特點是概括故事情節的發展和矛盾沖突的段落,劃分為若干回,並多用對偶句式作回目,揭示本回內容。
每回開頭常有詩詞。最先一段重提上回內容,以便銜接本回內容;每回結尾,多在情節高潮時戛然而止,留下懸念。
6、譴責小說:
以揭露社會弊病,並對封建官場和社會的種種病態進行鞭笞與譴責的一類小說的總稱。產生於辛亥革命前後。
7、演義小說:
舊體長篇小說的一種,概括史書、傳說,用近代口語鋪敘成文。是由講史話本發展而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