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使用方法 > 建築物施工放線測量常用的方法有

建築物施工放線測量常用的方法有

發布時間:2022-10-24 19:20:52

㈠ 建築施工測量放線的方法與技巧

建築施工測量放線的方法與技巧

測量放線是建築工程很重要的一項技術工作,貫穿於施工的全過程,物定位開始的,一直到主體工程封頂都離不開施工放線。如何把測量放線做得又快又好,是對技術人員一項基本技能的考驗和基本要求。下面就我介紹一下,測量放線的方法與技巧,希望能對大家有幫助。

一.前言

施工放線現場操作有多種放線方法;一般分有龍門板定位尺量放線和儀器測量放線,前者根據圖紙已知的控制點或現場確定的控制點,在要放線的建築物基礎外四周一定距離打樁、架設龍門板,在龍門板上用施工線拉一個大至的直角線,盡量把線拉緊,然後用勾股定理採用鋼尺合尺,尺寸要大一點,一般用6、8、10m,這樣比較准確,首先在兩控制線上量取尺寸用紅鉛筆放點,然後兩人拉尺,一人擺動可以任意那根線與鋼尺的尺寸穩合,然後龍門板上固定施工線,用鋼尺從頭再校對一次,確認無誤後四周掛線、鋼尺校核,根據圖紙上的軸線尺寸用鋼尺量取放點,用鉛垂垂於地面,這樣就可以用石灰粉分別放開挖線了,用水準儀在龍門板上測放控制高程。

二、方法

1、一般情況下是在預先選好的內控點位置上預埋鋼板,用經緯儀在鋼板上找出交點,刻痕,做為豎向投測軸線的基點,然後用大線錘怎樣往上吊比較方便。用線錘尖對准軸線的基點,當線錘對准基準點時,用對講機通知樓層上人員定位。在對准下方吊錘時,對點人員要從兩個相互垂直的方向觀測吊錘尖部與鋼板的點位差值,並通知樓上人員及時調鋼絲線中的位置,當從兩側方向錘尖與十字中都重合時,可通知上層定點。

至於鋼絲線的彈力問題確實是存在的,關鍵是在於樓層上的放鋼絲線的絞線輪要經過特製,可以進行微小高度調整,並能可靠的鎖定,這樣放線時就比較方便了。

2、高層因層高高及有外腳手架,故線錘法及外控法均不適宜,可採用內窺法.即在每個樓層的同一位置留兩個預留孔,通過這兩個孔將下面樓層的軸線引上來,如留3個孔的話,經緯儀都可不用,僅線錘和鋼尺就可完成放線。

3、 +-0.000以下採用外空法,即打好控制樁,用經緯儀投測軸線.+-0.000以上採用內控法,即用經緯儀將控制軸線投測到首層平面上,首層平面在可通視的位置上預埋鋼板,用經緯儀在鋼板上找出交點,刻痕,做為豎向投測軸線的基點,然後用鉛垂儀以此點向上可引測軸線n層. 高層放線普遍用的就是內控法.具體講在建築軸線附近平行與軸線找一合適的距離我一班找1米左右這個位置予埋鋼板,在鋼板上找出交點,刻痕,做為豎向投測軸線的基點,然後用鉛垂儀或激光經緯儀以此點向上可引測軸線n層. 比如你現在從一層向二層引,你對准一層的點用激光經緯儀向上打,在二層用玻璃接住從下面傳來的點就是了.然後從二層這個點往回量1米那就是建築物軸線的位置了.

測量放線是市政道路工程很重要的一項技術工作,貫穿於施工的全過程,從施工前的准備,到施工過程,到施工結束以後的竣工驗收,都離不開測量工作。如何把測量放線做得又快又好,是對技術人員一項基本技能的考驗和基本要求。

三、施工測量

關於施工測量的具體方法,有關測量的書籍上講得很多。本文就此項工作提以下幾點注意事項:

第一,應根據施工工序和施工工藝的要求及時將中線、邊線撒灰線放出,如果被破壞掉時要及時恢復,應使施工始終能有“線”可依。道路的結構層均為大放腳式,每層結構層的寬度、邊線與中線的距離不同,放出線以後又很容易被施工的材料覆蓋或被施工機械碾壓破壞掉,所以每道工序施工前應放出,如果被破壞應及時恢復。

第二,每層結構層的標高在施工前應根據設計圖紙推算出來,實踐證明:這樣做會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可有效避免測量出現錯誤。看圖紙一定要細致,推算的結果要注意復核。我在某些工地上見到,有些技術人員一邊推算高程一邊進行測量,工地上很多機械、人員、材料都在等著,在這種比較急的情況下,很容易忙中出錯。所以標高應提前推算。要盡量把能夠做的工作在施工前就做好。要勤測、勤量、勤校核,使施工質量得到保證。

四、測量放線

1、平面軸線主控制線的布置

剛進場時,首先要根據測繪院提供的原始城市坐標點結合規劃圖和建築平面圖進行平面控制線的建立。一般將主控線的兩端引測到固定的建築物或堅實的混凝土地面上,兩頭必須通視。而且要避開基坑開挖位置。主控線一般設置縱橫放向各3根,以方便閉合核對。驗線時還是相對樓座和軸線的'關系拉距離。

然後根據布置的主控制線撒出開挖線,這個工作要注意放坡尺寸和預留建築物外牆的操作架距離。基槽開挖,在開挖線的位置是否留有工作面,還要考慮放坡,然後主要注意標高的控制,注意不要超挖,基槽較深就要一步一步傳遞,可以要求施工方在基坑邊上測出標高,這樣每次你可從此位置用鋼尺檢查(這里插一句就是關於傳遞時都最好以原始點為依據,防止誤差積累),開挖還要注意的是就是積水坑和電梯井的控制,這里要求施工方報基槽開挖驗收記錄。

墊層放線時必須要檢查的,首先查四大角,其他細部用鋼尺排,這里驗線因為是插筋位置一道牆都不能少的,要求施工方把所有門口 、梁、軸線號都標注出來這樣就一目瞭然了。進入樓層施工就是在基坑邊投測,由於地下室變化大主要控制的就是變化部位,還有就是施工流水段之間比較看軸線和標高的銜接是否吻合。

2、標高控制網的建立

檢查控制網的布置是否合理,要求其位置在每個施工段都能達到控制點相互通視,檢查時儀器不動看四周的點的讀數應該一致,要求建設單位提供控制網的標高和測繪院給的之間關系還有和正負零之間的關系。

3、放線的經驗

3.1、首先放線的目的就是為了施工控制,操作而用,主要是施工控制線,平面線主要控制模板的安裝,防止牆體為宜,在合模時要以控制線為准,牆邊線主要調整鋼筋位置和保護層用。標高線一般採用建築50線,主要控制層高,在支頂板時上層鋼筋上要用,拉線檢查模板高度和平整度,起拱范圍,下層打好的牆面,拆模後要抄測建築50線,也可以控制頂板模板,如果施工不緊張的話,可以彈出模板線(即在模板高度把多層板下皮線或20公分控制線彈出)比較直觀。

3.2、用全站儀放超過100m的建築物軸線,與經緯儀與鋼尺配合放。他們之間在距離上有一定的差距,經緯儀與鋼尺配合放一般要長3公分左右。例:當儀器在1#與2#個點之間的直線上3#點架鏡時,用望遠鏡看1#點的鐵釘,然後鏡頭倒置看前2#,這個時候發現2#鐵釘可能出現偏差。先看遠方鐵釘在轉鏡頭看近處鐵釘,以控制三個點基本在一條直線上。要不偏差有時候很大。

3.3、放線前一定要檢查國土局(城建辦)給的控制點是否有錯誤。我剛去那天就因為沒檢查結果按圖紙放出來的廠房位置離紅線的距離偏差10cm,一直沒發現原因。

3.4、建議房屋建築放地面軸線還是用經緯儀配合鋼尺,大家比較熟練,而且往樓上走鋼尺快

總結:施工放線的目的是通過對建設工程定位放樣的事先檢查,確保建設工程按照規劃審批的要求安全順利地進行,同時兼顧完善市政設施、改善環境質量,避免對相鄰產權主體的利益造成侵害。希望上面的介紹對大家有幫助。

;

㈡ 牆體砌築測量放線方法有哪些

1)地庫砌體放線
依據建築圖的尺寸要求,根據基礎軸線控制點進行基礎牆引點放線,用經緯儀及鋼尺將牆的軸線和邊線引測於基礎上,彈好黑線,再用水準儀將標高引測到已澆築的砼牆柱上,做好+1.10米標高油漆記號,經復查無誤後向監理及業主報驗,驗收合格後方可進行地庫牆砌築工序。
2)主體底層牆體放線
對於底層牆體的放線,依據建築圖的尺寸要求,首先根據基礎軸線控制點對牆體軸線施測,看施測的軸線與基礎牆的軸線是否穩合,並與施工圖對照尺寸核實,有誤差時應進行復查,直至查出誤差所在,符合要求為止;有門洞的應彈出門洞位置黑線;對於標高施測,必須根據標高總控制點位來抄測,在砼牆柱上做+1.05米標高油漆記號,砌築時用該標高點來對門窗過梁、預留洞口及牆體的水平度進行控制
3)樓層內各牆體位置的引測
每層根據施工現場設置的基準控制點和結構施工預留的放線洞口,使用專用垂准儀對各樓層預留的基準點和軸線位置校核合格後,在用激光經緯儀進行樓層內的細部控制線的引測。
依據建築圖的尺寸要求,自控制軸線引測出外牆、隔牆及內牆等位置控制線,門窗洞口、水電設備預留洞口的位置線,並經復核無誤後用紅色油漆在控制線位置做好三角形控制標志,以防破壞。水電設備的預留洞口,控制線測設完成後應經各專業人員復核後方可施工。
4)樓層內高程式控制制線引測
依據結構施工時留設的標高控制點,並校核合格後,採用50米鋼捲尺豎向傳遞,每層必須經交圈閉合檢查,誤差不超過5MM。交叉利用水準儀測放出每個樓層的建築+50CM線或+1.03米線,做好油漆標記,並彈好黑線,以此作為各樓層牆體、過梁、各種預留洞口及預埋件的標高控制線。

㈢ 施工測量放樣的方法有哪些

施工放線。大致分三個階段:建築物定位(放線)、基礎施工(放線)和主體施工(放線)。一、建築物定位,是房屋建築工程開工後的第一次放線,建築物定位參加的人員是:城市規劃部門(下屬的測量隊)及施工單位的測量人員(專業的),根據建築規劃定點陣圖進行定位,最後在施工現場形成(至少)4 個定位樁。放線工具為 「全站儀」或「比較高級的經緯儀」。二、基礎施工放線,建築物定位樁設定後,由施工單位的專業測量人員、施工現場負責人及監理共同對基礎工程進行放線及測量復核(監理人員主要是旁站監督、驗證)最後放出所有建築物軸線的定位樁,(根據建築物大小也可軸線間隔放線),所有軸線定位樁是根據規劃部門的定位樁(至少 4 個)及建築物底層施工平面圖進行放線的。放線工具為「經緯儀」。基礎定位放線完成後,由施工現場的測量員及施工員依據定位的軸線放出基礎的邊線,進行基礎開挖。放線工具:經緯儀、龍門板、線繩、線墜子、鋼捲尺等。小工程可能沒有測量員,就是施工員放線。注意:基礎軸線定位樁在基礎放線的同時須引到擬建建築物周圍的永久建築物或固定物上,防止軸線定位樁破壞了,用來補救。三、主體施工放線,基礎工程施工出正負零後,緊接著就是主體一層、二層... 直至主體封頂的施工及放線工作,放線工具:經緯儀、線墜子、線繩、墨斗、鋼捲尺等。根據軸線定位樁及外引的軸線基準線進行施工放線。用經緯儀將軸線打到建築物上,在建築物的施工層面上彈出軸線,再根據軸線放出柱子、牆體等邊線等,每層如此,直至主體封頂。施工放線有多種方法,條件允許的場地只要釘多一次龍門樁就可以搞定,一般龍門樁主要用於基礎施工放線,基礎完工後再把軸線及水平引測到基礎上部四大角的側面,用墨線彈出垂直、水平線做出三角標記,在引之前需用基準點校驗龍門樁是否准確,這樣不管你放N 多次線只要以基礎側面的基點用儀器或鉛垂向上引測軸線,用鋼尺量測標高,這樣就可以到主體封頂。這種方法是最簡單實用的。說白了就是把圖紙上的形狀按 1:1 的比例投放到地面上但要學會看圖紙,學會必要的儀器操作。線工是個綜合性很強的工種,不僅要掌握各種儀器的操作,而且得能識圖,並且能快速地記憶數值,要求精確的操作等等。首先學會水準儀、經緯儀的操作,然後學習識圖,最好是能畫圖,接著熟悉圖紙,從放大線開始,確定軸線位置,最後放局部軸線,彈出牆體留置洞口等等,只有多練習,勤問人,等你放一兩棟樓的線就會慢慢熟練的。施工放線現場操作有多種放線方法;一般分有龍門板定位尺量放線和儀器測量放線,前者根據圖紙已知的控制點或現場確定的控制點,在要放線的建築物基礎外四周一定距離打樁、架設龍門板,在龍門板上用施工線拉一個大至的直角線,盡量把線拉緊,然後用勾股定理採用鋼尺合尺,尺寸要大一點,一般用 6、 10m, 8、這樣比較准確,首先在兩控制線上量取尺寸用紅鉛筆放點,然後兩人拉尺,一人擺動可以任意那根線與鋼尺的尺寸穩合,然後龍門板上固定施工線,用鋼尺從頭再校對一次,確認無誤後四周掛線、鋼尺校核,根據圖紙上的軸線尺寸用鋼尺量取放點,用鉛垂垂於地面,這樣就可以用石灰粉分別放開挖線了,用水準儀在龍門板上測放控制高程。後者如果會用經緯儀或全站儀那就簡單多了,只要根據圖紙已知的控制點或現場確定的控制點,圖紙上的距離、角度關系就可測量確定軸線的具體位置。具體一點: 1、一般情況下是在預先選好的內控點位置上預埋鋼板,用經緯儀在鋼板上找出交點,刻痕,做為豎向投測軸線的基點,然後用大線錘怎樣往上吊比較方便。用線錘尖對准軸線的基點,當線錘對准基準點時,用對講機通知樓層上人員定位。在對准下方吊錘時,對點人員要從兩個相互垂直的方向觀測吊錘尖部與鋼板的點位差值,並通知樓上人員及時調鋼絲線中的位置,當從兩側方向錘尖與十字中都重合時,可通知上層定點。至於鋼絲線的彈力問題確實是存在的,關鍵是在於樓層上的放鋼絲線的絞線輪要經過特製,可以進行微小高度調整,並能可靠的鎖定,這樣放線時就比較方便了。 2、高層因層高高及有外腳手架,故線錘法及外控法均不適宜,可採用內窺法. 即在每個樓層的同一位置留兩個預留孔,通過這兩個孔將下面樓層的軸線引上來,如留 3 個孔的話,經緯儀都可不用,僅線錘和鋼尺就可完成放線。 3、 +-0.000 以下採用外空法,即打好控制樁,用經緯儀投測軸線.+-0.000 以上採用內控法,即用經緯儀將控制軸線投測到首層平面上,首層平面在可通視的位置上預埋鋼板,用經緯儀在鋼板上找出交點,刻痕,做為豎向投測軸線的基點,然後用鉛垂儀以此點向上可引測軸線 n 層. 高層放線普遍用的就是內控法.具體講在建築軸線附近平行與軸線找一合適的距離我一班找 1 米左右這個位置予埋鋼板,在鋼板上找出交點,刻痕,做為豎向投測軸線的基點,然後用鉛垂儀或激光經緯儀以此點向上可引測軸線 n 層. 比如你現在從一層向二層引,你對准一層的點用激光經緯儀向上打,在二層用玻璃接住從下面傳來的點就是了.然後從二層這個點往回量 1 米那就是建築物軸線的位置了.四、測量工作程序 1、機構設置針對本工程建築小區內地形復雜、佔地面積大、單位工程多、建築高度大的特點,我公司在本項目技術部下設專職測量小組,測量小組主要由一名測量工程師和各區段兩名技術人員組成,場區導線控制網作業人手不夠時由項目工程部其它人員配合。 2、職責劃分 2.1 測量小組負責從規劃部門接收導線控制點、施工現場控制網的建立、樓層控制線投測、標高引測、沉降觀測及其它重要部位的施工測量;測量工程師還負責對項目計量器具的管理、日常維護及檢測。 2.2 施工員根據測量小組給定的樓層控制軸線放出柱、牆體的控制線,梁的位置線和預留、預埋位置線。 2.3 項目技術負責人負責對軸線控制網進行復核,項目質量員負責對施工員所施測的樑柱邊線、控制線進行詳細復核。2.4 每樓層施工測量放線完畢,項目內部復核完成後,由項目測量工程師對施工測量結果向監理工程師進行報驗,經監理工程師復核認可後才能進行上部結構施工。五、基礎施工測量 5.1 控制網的建立 5.1.1 場區控制網因基礎施工階段地形變化大、地勢錯階起伏,單位工程數量多,為實施有效測量控制,開工初在場區內設置由二~四個樁位形成的導線控制網(場區四周邊及中間高處各布一點,保證通視即可),場區控制網是單位工程軸網設置的依據,控制網用全站儀進行投測。 5.1.2 單位工程軸線控制網單位工程軸線多且密集,根據建築物特點選擇有代表性的軸線設置軸線控制網。控制樁盡量設在開挖區外原始地坪上;另外在基坑底部及長軸線中部加密設置輔助性控制樁,以便於基礎施工測量。工程開工後,測量小組根據規劃局給定的坐標點以及總平面布置圖中建築物角點標注坐標作為放線依據。由於兩幢住宅樓及車庫軸線關系較復雜,根據施工圖設計的主軸線,對B車庫的樁基礎,採用極坐標法放樁位,方法是,先按總圖坐標,計算出各樁位在總圖上的坐標,再跟據點出的坐標和測設的場地控制網,將全站儀架在靠B車庫的場地控制點上,定出各樁位的坐標,同時建好控制軸線。在建築物外圍將控制軸線引出。利用放出的控制軸線對各樁位進行復核。對於A車庫,先用全站儀定出事先在總圖上點出的Qa 軸上的兩個軸線交點,再用 DJD2-1GJ 激光經緯儀配合 50 鋼捲尺定出各主控制線,並以主控制線為中心線,用 50m 鋼捲尺分出其它各條軸線,作為下一步柱基開挖線的放線依據。基礎施工軸網設置詳見附圖。 5.2 控制樁的設置方式所有位於土層上的控制樁點(含軸網控制點及高程式控制制點)均為砼墩埋地設置,砼墩截面為 300×300,深度不小於 500,做法如右圖;樁面上用紅油漆對樁號、軸線及高程等進行標示。若控制樁位於完整的基岩上,則可直接將控制點設在基岩面上。控制樁點設置完成後必須在樁的周圍設置可靠、醒目的圍護設施,對控制樁進行保護。 5.3 基礎施工測量基礎施工階段,用經緯儀結合 50m 鋼捲尺根據控制樁直接對各軸線進行投測,然後根據設計截面對各構件進行放線;用 S3 水準儀結合五米塔尺直接進行高程引測。因基礎施工階段控制樁往往容易遭碰撞及受地面沉降影響移位,故在每次進行軸線投測前必須先對控制樁有無移位現象進行校核後才能施測。

㈣ 建築施工怎麼放線

建築施工放線是施工管理人員的基本技能之一。
每項建築工程施工開始就是施工定位放線,它關繫到整個工程的成敗。
1一般矩形建築物放線技術
1.1施工放線的第一步是復核規劃定點位置一般施工總平面圖上繪出的坐標,由規劃技術人員現場定位,而規劃定位是理論值與現場建築物的實際位置有差別,一定要復核、糾正。
需綜合設計意圖,根據現場實際情況確定位置,然後將控制點引出建築物場外,保護好樁位。
1.2第二步是測定
建築物軸線、標高。常規做法是打龍門樁、釘鐵釘,標記紅三角標高。再接各分層工序,依次往上彈線;挖土方灑灰線,搗制墊層後彈墨線,特別注意,墊層上要彈出柱子的位置,且用紅油漆標記四個角,以便柱子鋼筋定位。在地梁處(±0.000)准確彈出各軸線網,且要復核,如A—B軸間5000,復核時應從B—A測量,再測建築物總長與各軸線間相加是否吻合。
各軸線垂直引上,分樓層彈置確定控制軸網,標高由一條柱、牆角處引上,分樓層標志50cm線或者100cm線,四周每道牆、柱上均彈水平線。施工放線是一項嚴謹、細致的工作,要按部就班,一步一個腳印,來不得半點馬虎。關鍵軸線、尺寸都由施工技術員親自操作,如鋼捲尺的「0」起點距尺端有100mm左右,而皮捲尺的「0」起點是扣勾的端點,若拉尺時一端是一個民工,一端是技術員,由於民工看錯尺位經常出現放線誤差10cm的事,所以技術員必須仔細復查。
2常見異形平面建築物放線技術
2.1弧線
確是一個圓或一段弧需有圓心和半徑,才容易求得。但若缺少圓心怎麼辦?採用弓高法(微積分),宜州市政廣場工程面層,其半徑為200米,圓心在室內,無法確定。只能求得圓弧上兩點再通過計算,得出一個點後再分段求得另一個點,逐步分下去,以微小的直線段組合成圓弧。
2.2圓心的引用
定位圓心在場地平整時盡可以應用,而挖土方時,或建築往上伸高,圓心點即被佔用或無法延高,需採取引線控制。例如,都安縣行政辦公大樓的圓心點從開始到最後抹灰,都要用到,必需精確地引出,挖基礎土方時,需保留其到其他基礎墊層完成及彈線後才能破壞,然後垂直層層向上引用控制點。行政辦公大樓平面圖由兩個1/4圓和兩個矩形組成,其中一個的圓心可按樓層引上去,而另一個圓心在建築物之外無法引上。±0.000以上施工放線將經緯儀置於圓心,按弧角分多線垂直引上,再在各樓層平面以弓高法分出內外弧線。
2.3直角(垂線)做法
放垂直線或直角是施工放線最基本的方法,每個工程要用無數次,在放線時應根據實際情況採用才能速度快、效率高。
2.3.1勾股定理
它適合20米以內的定位放線,是最簡單方便的手工放線,如獨立柱基礎框邊及輕短的建築物軸線。若延長線過長,則造成誤差較大。
2.3.2等腰三角形法
已知一條直線段,做垂線段用此方法將准確、快捷地做出垂直線。
2.3.3工具法
根據建築物的平面圖、製作出大小直角三角形、矩形、圓形框,在放線時找到軸線即套上模型非常快捷精確地彈出柱腳邊線及其他邊線。
2.3.4經緯儀放線
建築物長超過20米,必須採用經緯儀放線,其優點是精確,缺點是速度慢,要搬動儀器定垂直線,轉角時容易出錯,故每一平面放線時必須做一個閉合差計算。
2.4非同一垂直面的定位方法
若牆、柱面在同一垂直面內,將軸線引上時可吊錘線或經緯儀直接引上即可。但不在同一垂直面時必需採取一定措施。
2.4.1引延長線再做垂直線
例如二層挑出陽台,在一層將陽台的軸線位定引出,做標記,在施工二層時再吊錘線從一層引出線引上。
2.4.2分線延長
例如二層是挑出陽台,在一層四角引錘線到二層,分出各軸線彈出軸線網,將軸線延長得到挑出的陽台軸線。該法僅適用於短小建築工程。
2.4.3經緯儀定位
例如安裝工業廠房帶牛腿的排架柱,必需兩台經緯儀同時操作,非同一垂直面(牛腿正面)必須將儀器置於軸線上,否則造成差錯。
2.4.4借線引線
例如市國稅局辦公大樓工程,天面有排出天溝、女兒牆、陽台等,外牆面不是同垂直面無法用吊錘將一層牆軸線引到天面,需在地面將牆體軸線延長出建築物外600mm,在天面用木桿伸出,再用經緯儀在建築物外600mm處引垂線,到天面後水平度量600mm引到建築物內。
2.5樓梯放線
按質量評定要求,樓梯的每踏步之間的高差不能大於10mm,必須准確定位才能滿足質量要求。在准確定出第一步和樓層處的踏步標高後即需將分格網狀彈於樓梯的牆面上,那種僅拉斜線等分踏步的方法是不妥的。
建築施工放線是一項運用立體幾何與平面幾何、解析幾何等多項知識結合的綜合技術,包含有多種技能,需不斷總結經驗掌握技巧,善於運用,能提高效益。

㈤ 建築施工測量放線有幾種方法

A.利用現代化儀器將需投測直線的延長線引測至高處並固定、鮮明標識,將其作為准確的待投測線的基點坐標,確定待投測線;B.用鋼絲線或尼龍線固定在高處標識點上,形成待引測線;C.在低處或基坑待引測線正下方放置盛水容器或鏡子反光片,形成投測鏡面;D.通過高處觀測者觀測待引測線、低處容器中待引測線倒影、施測者手中筆尖在同一投影垂直平面,確認施測者手中筆尖所指點即為待引測線的垂面點;E.依次確認各投測點,形成投測線。本發明方法易行,操作更為簡捷、精確的施工測量放線。

㈥ 測量放線的施工方法

在大量開挖的時候,軸線一般都在樁的位置,就算樁偏也不會有太大的影響。大梁全部跟樁跑,樁兩邊各挖去一扒(挖機的大爪),空下集水坑,別的東西到墊層再做

㈦ 施工放線的方法及步驟是什麼

1、建築物定位

房屋建築工程開工後的第一次放線,建築物定位參加的人員是:城市規劃部門(下屬的測量隊)及施工單位的測量人員(專業的),根據建築規劃定點陣圖進行定位,最後在施工現場形成(至少)4個定位樁。

2、土方開挖階段

土方開挖階段放線,一般分龍門板定位尺量放線和儀器測量放線,前者根據圖紙已知的控制點或現場確定的控制點,在要放線的建築物基礎外四周一定距離打樁、架設龍門板,在龍門板上用施工線拉一個大至的直角線。

3、基礎施工放線

建築物定位樁設定後,由施工單位的專業測量人員、施工現場負責人及監理共同對基礎工程進行放線及測量復核(監理人員主要是旁站監督、驗證),最後放出所有建築物軸線的定位樁(根據建築物大小也可軸線間隔放線),所有軸線定位樁是根據規劃部門的定位樁(至少4個)及建築物底層施工平面圖進行放線的。

4、主體施工放線

基礎工程施工出正負零後,緊接著就是主體一層、二層...直至主體封頂的施工及放線工作,放線工具:經緯儀、線墜子、線繩、墨斗、鋼捲尺等。根據軸線定位樁及外引的軸線基準線進行施工放線。用經緯儀將軸線打到建築物上,在建築物的施工層面上彈出軸線,再根據軸線放出柱子、牆體等邊線等,每層如此,直至主體封頂。

5、高程的引測

基礎施工階段,高程測量直接用水準儀由地面上高程式控制制點進行引測。上部結構施工時,在首層施工完後,將高程式控制制點引至外壁無遮擋的柱身上,隨結構上升,測量員用50m鋼捲尺將高程向上傳遞。

6、細部測量

樑柱邊線、控制線的測量:每樓層施工前,測量工程師將控制線、主要軸線施測完成後,施工員著手依據控制線、軸線對樑柱邊線、牆柱控制線進行引測。所有牆柱放出邊線和距邊線200寬的控制線,牆柱邊線作為焊接導牆筋的依據,控制線作為校核模板、驗收模板的依據。

7、沉降觀測

降點的設置:設置沉降觀測點的數目和具體位置根據規范和設計要求確定,在圖紙會審階段,施工單位、監理與設計院進行協商初步確定沉降點設置方案;待基礎施工完成後,根據實際地質情況進一步細化沉降觀測點的設置位置。


㈧ 高層建築工程施工測量方法有哪些

  1. 建築物的定位,應以其平面布置形式和佔地面積大小不同而異:當以城市控制點或場區控制網定位時,應選擇精度較高的點位和方向為依據;當以建築紅線樁定位時,應選擇與主要街道中心線平行的建築紅線為依據,並應以較長的已知邊測設較短的邊;當以原有建(構)築物或道路中心線定位時,應選擇外廓(或中心線)較完整的永久性建(構)築物為依據。

  2. 定位的方法,在控制網上測定建築物軸線控制樁。定位的方法應以建築物的形狀不同而異,矩形建築物宜用直角坐標法定位;任意形狀建築物宜用極坐標法定位;當量距有困難時,宜選用角度交會法定位。

  3. 建築物定位測量前,應由建設項目負責人提供規劃測量位測量並確認的建築物角標的坐標,(包括書面通知和現場坐標移交)角標一般為三點以上,其中兩點作為定位測量用,其餘點作為校核用。

  4. 所提供的角標施工單位應妥善保護,當角標位於建內或施工過程可能會破壞時,應在單體定位後,引至安全地方固定好。

  5. 施工前首先對工程施工總平面定點陣圖進行審核,以確保設計圖紙的准確。其次,與監理、總包單位對現場的坐標點和水準點進行交接驗收,發現誤差過大時應與設計院共同商議處理方法,經確認後方可正式定位。 D P 開始施工。

  6. 現場必須建立高程和平面(坐標)控制網。水準點由測繪給定水準點引入,水準點應採取保護措施,確保水準點不被破壞。建築物平面控制網是建築物定位和施工放線的基本依據,它是場區內的二級平面控制。高程式控制制網是建築場區內地上、地下建(構)築物高程測設和傳遞的基本依據。高程式控制制網布點的密度應恰當,以滿足實際施工需要為宜。其測量方法可採用水準測量和光電測距中的三角高程測量方法。

  7. 工程定位後要經建設單位組織監理單位、總包單位自檢合格後報規劃部門驗收合格後方可。

㈨ 施工放線的方法與步驟

一、建築物定位

房屋建築工程開工後的第一次放線,建築物定位參加的人員是:城市規劃部門(下屬的測量隊)及施工單位的測量人員(專業的),根據建築規劃定點陣圖進行定位,最後在施工現場形成(至少)4個定位樁。放線工具為「全站儀」或「比較高級的經緯儀」。

二、土方開挖階段放線

土方開挖階段放線,一般分龍門板定位尺量放線和儀器測量放線。

前者根據圖紙已知的控制點或現場確定的控制點,在要放線的建築物基礎外四周一定距離打樁、架設龍門板,在龍門板上用施工線拉一個大至的直角線,然後用勾股定理採用鋼尺合尺,尺寸要大一點,一般6、8、10m。

三、基礎施工放線

建築物定位樁設定後,由施工單位的專業測量人員、施工現場負責人及監理共同對基礎工程進行放線及測量復核(監理人員主要是旁站監督、驗證)。

最後放出所有建築物軸線的定位樁(根據建築物大小也可軸線間隔放線),所有軸線定位樁是根據規劃部門的定位樁(至少4個)及建築物底層施工平面圖進行放線的。放線工具為「經緯儀」。

四、主體施工放線

基礎工程施工出正負零後,緊接著就是主體一層、二層·····直至主體封頂的施工及放線工作,放線工具:經緯儀、線墜子、線繩、墨斗、鋼捲尺等。

根據軸線定位樁及外引的軸線基準線進行施工放線。用經緯儀將軸線打到建築物上,在建築物的施工層面上彈出軸線,再根據軸線放出柱子、牆體等邊線等,每層如此,直至主體封頂。

六、細部測量

樑柱邊線、控制線的測量:每樓層施工前,測量工程師將控制線、主要軸線施測完成後,施工員著手依據控制線、軸線對樑柱邊線、牆柱控制線進行引測。

所有牆柱放出邊線和距邊線200寬的控制線,牆柱邊線作為焊接導牆筋的依據,控制線作為校核模板、驗收模板的依據。

七、沉降觀測

設置沉降觀測點的數目和具體位置根據規范和設計要求確定,在圖紙會審階段,施工單位、監理與設計院進行協商初步確定沉降點設置方案;待基礎施工完成後,根據實際地質情況進一步細化沉降觀測點的設置位置。

(9)建築物施工放線測量常用的方法有擴展閱讀:

放線沉降點的埋設方式:

先將帶錨固腳的鋼板埋入設計觀測點柱身上,並按初步設定高程埋設,待模板拆除後,精確找出高程、焊上帶觀測點的角鋼。

沉降點的測量,測量工具:

本工程沉降測量由測量工程師負責;沉降觀測採用S1水準儀和毫米分劃水準尺進行測量。

㈩ 建築物主軸線測量放樣的方法主要有哪些

放樣方法:
在工程施工中,運用最多的測量程序就是放樣。它在施工中起到了核心的作用,如果沒有放樣,我們所有的工程都將無法正常的施工。因此,放樣程序的應用在工程施工方面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所以,能夠更好的掌握放樣程序的運用也是每個測量人員所必須的做到的最基礎的東西。
放樣程序在不同的施工單位可能遇到不同的情況,一般主要有以下三種情況:
① 測區有兩個已知點
我們測區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控制點,並且能夠通視的情況下,我們進入「放樣」程序,首先進行「測站設置」(既輸入測站點坐標,高程,儀器高等信息),下一步進入「後視點設置」(輸入其坐標即可),最後一定要「精確」照準後視點確認,後視定向即可完成。下一步我們就可以對設計好的坐標進行放樣。
② 測區只有一個已知點但有一個已知方位角
如果我們的測區只有一個控制點,但有一個已知的方位角,用跟上一個一樣的方法我們同樣可以將其它點放出。首先還是進入「放樣」程序,進行「測站設置」,下一步進入「後視點設置」時我們不選用「坐標」模式定向,而選用「角度」模式定向(在蘇一光RTS632、南方NTS322、拓普康GTS332等系列全站儀中,進入「後視點設置」後,選擇「坐標」然後選擇「AZ」即可輸入方位角)輸入該方向的方位角,精確照準後確認。後視定向完畢,然後進入下一步開始放樣。
③ 測區沒有已知點
如果我們在施工中測區沒有控制點,這種情況主要出現在建築施工單位。這種情況我們可以自定義坐標系,將儀器架設在建築方格網的主線點上,然後以另一主線方向為正北方向,建立獨立施工坐標系。
⑴ 我們假定一個測站點坐標,進入「測站點設置」後輸入我們自定義的坐標,完成後進入「後視點設置 」,照準我們自定義的正北方向,用角度模式定向,輸入方位角為0度,然後「確認」後視定向完畢。最後將圖紙上設計好的點位,通過計算的出每個點在我們自定義坐標系裡的坐標,利用坐標把其點為在實地中標定出來。
⑵ 我們可以利用經緯儀放樣的方法,計算出放樣點距測站點的距離,以及距後視點的角度,在後視方向將水平角置零,通過旋轉角度和測距可以將該點定出來。

一、在放樣與數據採集中「坐標數據文件」與「測量數據文件」之間的互調:
1、 在放樣程序中,我們所放的點儀器都默認為已知坐標點,從而我們在放樣過程中,既是我們自己輸入了點的坐標,我們也無法輸入其點號。並且在調取數據的時候也只能調取「坐標數據文件」中的數據。
2、 如果我們所放的點的數據都存在「測量數據文件」內,我們在放樣的時候就要進行「選擇文件」從而調取所需數據。進入「放樣」程序後,按下翻鍵進入第二頁面,然後選擇「選擇文件」在其列表中選擇「測量數據文件」。最後返回到上一頁面進入「放樣」,這樣我們就可以將存入「測量數據文件」中的數據調取進行放樣了。
3、 在「數據採集」程序中,我們是要把地面上沒有坐標的點位的信息給採集回來,所以,在此程序中我們在測量前都必須將其所測點的點號輸入,否則儀器將不允許我們測量。如果在測量過程中,棱鏡高有變化的時候,我們必須在測量前將鏡高進行改正,測量成果將自動保存至內存。
4、 在日本索佳及蘇光602系列(仿索佳)全站儀中,不論是放樣還是數據採集,我們無須選擇文件,可以在內存中直接調取「測量數據文件」和「坐標數據文件」中的數據,從而提高了工作效率。並且在數據採集中,我們可以先進行測量,等測量結果顯示出來時我們也可以對其棱鏡高進行改正,然後將成果保存至內存,從而減小了出錯的幾率。

閱讀全文

與建築物施工放線測量常用的方法有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胸上縫的訓練方法 瀏覽:105
太原公交乘車碼使用方法 瀏覽:944
三星手機撥號快捷鍵怎麼設置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528
如何辨別鑽石好壞的方法 瀏覽:431
hdlc檢測方法 瀏覽:670
水培石斛蘭的種植方法 瀏覽:426
乾式變壓器項目研究試驗方法 瀏覽:386
青春期偏頭疼的原因和解決方法 瀏覽:66
瓷磚成型缺陷解決方法 瀏覽:392
一歲半亞麻籽油的食用方法 瀏覽:28
蟲害處理方法哪裡找 瀏覽:416
決戰平安京有哪些方法登錄 瀏覽:578
小腿劃傷怎麼處理方法 瀏覽:478
如何測量磷酸鹽的方法 瀏覽:976
平穩序列檢測方法 瀏覽:919
不打針治療咳嗽的方法 瀏覽:280
毛利潤30利潤計算方法 瀏覽:4
後束三角肌的鍛煉方法 瀏覽:56
游戲流量包使用方法 瀏覽:934
木工做酒格的計算方法 瀏覽: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