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植物組織培養的不同階段可以採用那些不同的滅菌和消毒方法
實驗員用酒精棉球擦手消毒,外植體可以用酒精溶液和次氯酸鈉溶液消毒,培養基用高壓蒸汽滅菌法滅菌。
② 播種前如何對種子進行消毒
播種前進行種子處理是一項經濟有效的增產措施。它不僅可以提高種子品質,打破種子休眠,促進種子萌發和幼苗健壯生長,還可防治種子病蟲害。
首先要進行種子精選。精選種子的方法有風選、篩選、鹽水選,大粒種子亦可進行粒選。精選是為了除去雜質和不合格的種子。其次,為防止種子和苗木感染病蟲害,經常要對種子進行消毒。常用的消毒葯劑和方法有:福爾馬林(甲醛)溶液消毒,在播種前1~2天,用濃度0.15%的福爾馬林溶液(1份濃度40%的福爾馬林原液加260份水稀釋而成),浸種15~30分鍾,取出後蓋上潔凈的干麻袋約半小時,然後用清水沖洗數次,將種子攤開陰干後,即可播種。第三,對發芽慢或不易發芽的種子,要進行催芽。催芽可以打破種子休眠,加速種子內部生理活動變化,使種皮軟化,果膠物質轉變為滲透性物質,增強吸收作用,利於種子發芽。常用的催芽方法有:浸種催芽,將種子放在冷水或熱水中浸泡,使其在短時期內吸收水分,軟化種皮,增加透性,加速種子的生理活動,縮短後熟過程,促進種子萌發。曬種催芽,將種子薄攤在竹席或竹匾上曬,能促進種子的後熟,提高種子發芽勢和發芽率,還能防治病蟲害。層積沙藏催芽,將種子和干凈的河沙分層裝於花盆或木箱內,種子和沙的比例約為1∶3~5,層積時間和溫度視不同種子和不同地區而異,如東北人參種子採收後,在 15℃左右的溫度下層積80~90天,再經冬季低溫處理,翌年春可很快出苗。層積期內必須經常檢查,以防腐爛或提早發芽以及預防鼠獸等為害。化學葯劑催芽,生產中常使用植物激素處理種子,促進發芽。如赤黴素(GA)能促進某些休眠種子發芽,加快發芽速度,刺激幼苗生長。赤黴素的使用濃度依葯材種類而異,通常用100~1000毫克/升的水溶液浸種24小時。細胞分裂素也可刺激一些葯材的種子發芽,一般用100毫克/升溶液中浸種3分鍾。
③ 怎樣給種子消毒
花卉種子在播種前進行消毒可防止花卉幼苗在播種發芽期間遭受病菌侵染,影響種子發芽或感染苗期病害。常用的消毒方法如下
(1)用60℃溫水或0.3%~1%硫酸銅溶液浸種0.5~2小時(浸種時間長短因花卉品種而異)取出陰干後再播種。
(2)用0.15%~0.2%福爾馬林溶液浸種15~30分鍾,取出後密封2~3小時,然後將種子攤開,稍陰干後再播種。
(3)用0.3%~0.5%高錳酸鉀溶液浸種2小時,取出密封0.5小時後,再用清水將種子沖洗干凈,陰干後再播種。
(4)葯物處理。0.5千克種子拌入20克福美雙或10~15克多菌靈、托布津等農葯,均可殺死種子表面的病菌。
④ 如何進行種子處理(消毒)
專家解答
種子是傳播蔬菜病原菌最重要的途徑之一,種子帶有的病菌可以直接侵染種芽和幼苗,造成毀種死苗,並且為後期發病提供菌源,是引起蔬菜田間發病的禍根。病原菌包括真菌、細菌和病毒,這些病原體以孢子、菌絲體、菌體等形式混雜於種子中間、附著於種子表面,甚至潛伏於種皮組織內或胚內。因此,種子播前消毒是減少病害傳播、預防田間病害發生的一項必不可少的措施。由於種子處理用葯量很少,而且離黃瓜收獲期時間長,幾乎不存在農葯殘留的問題,因此也是生產無公害蔬菜提倡使用的一項重要的措施。種子消毒方法有以下幾種:
(1)溫湯浸種把種子投入到其體積5倍左右的55~60℃的熱水中浸燙,並按一個方向不斷攪動,使種子受熱均勻。保持恆溫15~30分鍾,處理過程中要隨時添加熱水並不斷攪動。待水溫降至室溫時,停止攪動,轉入常規浸種催芽。溫湯浸種要嚴格掌握水溫和燙種時間,才能達到既殺死病菌又不燙傷種子的目的。
(2)乾熱處理種子攤開平鋪在較薄的容器上,置於70℃左右的高溫下乾熱消毒一定時間,以達到殺死種子內外病菌的目的。例如黃瓜干種子在70℃條件下乾熱處理72小時,幾乎能殺死種子內外所有的病原菌。但應注意在乾熱處理前一定要將種子曬干,否則會殺死種子。
(3)葯劑拌種就是用乾燥的葯粉與乾燥的種子在播前混合攪拌,使每粒種子都均勻地黏附上葯粉,形成葯衣,有殺死附著於種子表面的病菌和防止土壤中病菌侵染的作用。拌種葯劑和種子必須都是乾燥的,否則會引起葯害和影響種子蘸葯的均勻度。用葯量一般為種子重量的0.2%~0.5%,由於用葯量很少,必須用天平精確稱量。拌種時把種子放到罐頭瓶內,加入葯劑,加蓋後搖動5分鍾,使葯粉充分且均勻地黏在種子表面。拌種常用葯劑有克菌丹、敵克松、多菌靈、福美雙等。例如用種子重量0.3%的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拌種,可防治黃瓜根腐病、黑斑病、枯萎病和黑星病等。
(4)葯劑浸種用葯劑溶液浸漬種子,使之吸收葯液,經一定時間後取出,用清水洗滌干凈,然後晾乾催芽或直接播種。浸種必須嚴格掌握葯液濃度、浸種時間、葯液溫度等,否則將會影響葯效或出現葯害。浸種葯液必須是溶液或乳濁液,不能用懸浮液。葯液用量一般為種子體積的2倍左右。常用葯劑有多菌靈、托布津、福爾馬林、磷酸三鈉等。用此法處理種子,葯劑可滲入種子內部,所以能夠殺死種子內部病菌。例如72.2%普力克水劑800倍液或25%甲霜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浸種30分鍾,可防治黃瓜疫病;冰醋酸100倍液浸種30分鍾或50%福美雙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浸種20分鍾可防治黃瓜炭疽病、蔓枯病。
提示板
種衣劑中包含殺滅種傳病害和地下害蟲的殺菌劑、殺蟲劑,以及能促進種子發芽和黃瓜生長的微量元素肥料和植物生長調節劑。現在部分商品種子在出廠前已經包衣,使用這樣的種子不需要再進行消毒處理。
⑤ 種子消毒的方法有哪些
(1)干拌:干拌的葯劑必須為粉狀的,使用乾燥的葯劑和種子有利於所有的種子表面均勻黏附上葯粉。例如:採用粉狀的殺真菌劑(甲霜靈、福美雙等)與蔬菜乾種子進行拌種,可以有效防除種子上的土傳病害(絲核屬、腐霉屬等),其中甲霜靈對腐霉屬真菌病害有特效。
(2)濕拌:濕拌的葯劑一般為懸浮劑、乳油和可濕性粉劑。濕拌是目前應用更為普遍的拌種方法。具體方法是:先根據種子量用適量的水將葯劑稀釋,再用噴霧器械將葯劑均勻噴施在種子表面,並同時不斷攪拌。與浸種法不同,濕拌後種子不必即行播種,可以晾乾後儲存一段時間再行播種。
⑥ 植物組織培養中 滅菌的方法主要有哪些
1.濕熱滅菌法
通過加壓提高蒸汽溫度,用高壓蒸汽滅菌,穿透力強,溫度高,滅菌效果最好。
注意事項:1.完全排除高壓滅菌器內的冷空氣。有冷空氣存在時,在同一表壓下所達到的溫度值要低,而冷空氣排出越少,溫度就低得越多。在高壓蒸汽滅菌時,為保證達到規定的溫度,必須將冷空氣完全排除。否則,雖然壓力達到,而溫度達不到規定的要求,滅菌就不徹底。
2.紫外線 殺菌譜廣,但穿透力弱,影響因素多,殺菌效能受到一定限制。
紫外線消毒效果與紫外線強度、照射時間、溫度與濕度等因素有關。
我國規定紫外燈照射強度距離1m處不低於70μw/cm2。一般紫外燈使用超過100h,則應更換。表面有塵土,降低滅菌效果。紫外燈殺菌的溫度以20~40℃,相對濕度40%~60%為宜。
3乾熱滅菌法。灼燒與火焰滅菌:灼燒主要是用於工具滅菌,在火焰上灼燒即可達到徹底滅菌,火焰滅菌通常用於無菌操作中,將試管口、玻璃瓶口、硅氟塑料塞等反復通過火焰數次,利用火焰對管口等進行滅菌,阻止管口污染,作為無菌操作過程中的輔助滅菌手段。
4干烤滅菌:利用熱輻射及乾熱空氣進行滅菌。一般將待檢滅菌的物品如金屬、玻璃、陶瓷製品包裝後,均可在烤箱內乾熱滅菌。通常加熱至160℃,保溫2h可完全滅菌。但不宜超過170℃,玻璃量具易變形。降溫過速,驟冷易引起玻璃器皿炸裂。乾熱滅菌時裝入干烤箱內的物品切勿緊密,應有空隙,利於熱空氣流動,過密,致使溫度不均,部分物品滅菌不徹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