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使用方法 > 組織學中最常用的標本製作方法

組織學中最常用的標本製作方法

發布時間:2022-10-20 15:46:18

1. 請教教我,做標本。非常感謝

標本製作分很多種:血塗片、植物壓片、金相切片等
舉一個組織標本製作的方法
石蠟切片標本製作法:
這是最常用的組織學標本的製作方法。這種方法包括以下幾個步 驟:取材、固定、脫水、透明、浸蠟、包埋、切片、染色和封固。

1.取材、固定:動物組織在死後及離體後會很快解體,這可能是由於細菌或是由於組織 本身所含酶的分解所致。所以,被檢動物在乙醚麻醉下或以不同方法處死後,應立即進行取 材和固定,以停止其分解作用,盡可能保存細胞、組織生前結構和成分,還能抵抗後繼各步 驟處理時所產生的影響。 1)取材:即從動物體內取下被檢的器官或組織。以肝為例,取材的步驟為:將動物麻醉 或處死後,腹部向上固著在蠟盤上,打開腹部,暴露肝,用鋒銳的小剪或手術刀細致而又迅 速地取下一塊厚度和大小適宜(0.5cm』)的肝,立即投入固定液內『:。:
2)固定:固定是把組織用化學試劑浸泡,使其蛋白質等成分迅速凝固,盡量保持生前形 態結構而不發生死後的變化。固定時所使用的化學溶液,稱為固定液。
常用固定液的配方:
①Susa液(HeidenhainfsSusafluid) I液: 氯化汞(升汞)飽和水溶液 B液: 氯化鈉 三氯醋酸 冰醋酸 40%甲醛 蒸餾水 50.0ml o.58g 2.08g 4.oIml 20.0m1 80.0ml臨用時取等量的I液和2液混合後,將組織塊投入,固定12h。
Helly液(Helly`s fluid) 重鉻酸鉀 2.5g 氯化汞 5.0g 硫酸鈉 1.0g 蒸餾水 100.0m1 40%甲醛 5.0m1(臨用時加入) 。
⑧甲醛(10%nelltralformalin) 40%甲醒 10.0m1 蒸餾水 90.0m1。
④Bouin液(Bouinfsfluid) 苦味酸飽和水溶液 75.0m1 40%甲醛 25.0m1 冰醋5.0m1。
⑤Carnoy液(Carnoy`s fluid) 無水酒精 6ml 氯仿 3m1 冰醋酸 1m1 。

2.脫水、透明、浸蠟、包埋:這幾個步驟是為了將組織包埋在較硬的物質即石蠟中,以 便於制備薄的切片。
1)脫水:普通固定液多是水溶液,必須先脫去水分,為浸蠟創造條件。脫水劑通常用酒 精。脫水的步驟是逐步升高酒精溶液的濃度,以去凈組織塊內的水分,並完全由無水酒精取 代。Susa液固定的組織塊,須先入含碘的95%酒精,脫水並洗去組織內的汞沉澱,然後換 90%、95%酒精和無水酒精。10%甲醛液固定後的組織塊,脫水時應依次經70%、80%、 90%、95%酒精和無水酒精。
2)透明:因石蠟不溶於酒精而溶於二甲苯,因而組織塊經脫水後須再用二甲苯替代出酒 精。組織塊浸入二甲苯後逐漸變得透明,故此步驟稱為透明。透明時間依組織塊大小及性質 而定。
3)浸蠟:將透明好的組織塊置入已在溫箱(56—58℃)內熔化的石蠟內,放置適當時間, 使石蠟浸入組織並替換出二甲苯。
4)包埋:在包埋器的內壁塗一層甘油,傾入熔化的石蠟,將浸透蠟的組織塊放到裡面, 擺好方位,挨蠟液表面凝固後,將包埋器投入冷水浴中,使石蠟冷卻凝固,即得堅硬的組織 蠟塊,經過修整即可用於切片。

3.切片:一般用輪轉式切片機製作組織學切片。切片機一般結構為:切片刀固定台、載 物台(機頭或標本固定台)、切片厚度調節裝置、機輪等部件。切片時:①將組織蠟塊固著在 木托或金屬托上,再將蠟塊托固定於載物台;⑧將磨好的切片刀固定於切片刀固定台,調好 蠟塊與刀的距離;②調整切片厚度調節裝置,一般調至切6ym厚度的小格上;④轉動機輪,每 轉動一周,載物台就向切片刀側移動6ym,同時還垂直下降上升往返一次,於是切得6ym厚 度的切片一張;如機輪連續轉動,就可得一條連續的切片蠟帶。
取下切片,置於塗布一層蛋白甘油的載玻片上,滴上適量水,於酒精燈上徐徐加溫,至 切片在水面展平,傾去水,擺好切片位置,放入烤片箱。待切片乾燥並牢固地附著於載玻片 後,即可取出,進行染色。

4.染色、封固:染色的目的是使組織內的不同結構染上不同藏色以便於在顯微鏡下觀察。 染色的方法很多,可根據研究目的選用。組織學和病理學教學標本最常用的基本染色方法是 蘇木精·伊紅染色(H.E染色)。該方法可將細胞核染成藍紫色,細鮑質染成粉紅色,使細 胞結構對比分明。因此,現將該方法介紹如下。至於在實習過程中遇到的其它特殊染色法,將 分別介紹於首次出現之處。
蘇木精·伊紅染色(hematoxylin and eosinstain,簡稱H.E染色):
1)染色的配方:
①Erich蘇木精染液(Ehrlich』shematoxylin) ; 蘇木精 2.98 95%酒精 100.0ml 蒸餾水 100.0m1 鉀礬 3.0g 冰醋酸 10.0m1 甘油 100.Oml 『的染液在至氣中氧化2個月左右即可使用。
②1%伊紅染液(1%Eosin) 伊紅 1.08 蒸餾水 100.0
2)染色步驟:
①脫蠟:將裱好的乾燥切片放入二甲苯浸2次,每次放置5。10min,以便將石蠟脫凈。.
②下行酒精到水:脫蠟後,切片入無水酒精浸2次,每次2min,以便洗去二甲苯;然後 經95%、90%、80%和70%酒精,每次2min;隨後入蒸餾水浸洗。若組織是用含汞的固定液 (如Susa液、Helly液)固定,還須經含碘的70%酒精脫汞後再入70%酒精及蒸餾水。
②蘇木精染色:將蒸餾水浸洗後的切片放入Ehrich蘇木精染液中,浸染5一10min。
④藍化和分色:切片由染液取出以後,用自來水沖洗,挨切片變成藍色後,再用稀鹽酸 70%酒精溶液進行分色,脫去多餘的染料(因為蘇木精染色後,往往胞核著色較深,胞質及 結締組織纖維等亦稍著色,影響下步染色及觀察)。然後再用自來水沖洗,使之藍化,約需15 ~30min。
⑤伊紅染色:切片用蒸餾水浸洗後,放入1%伊紅染液,浸染5—10min。
⑧上行酒精脫水:將切片用蒸餾水洗去附在載玻片上的染液後,經70%、80%、90%95% 酒精和2次無水酒精脫水,每次一般為2min。:
⑦透明:切片入二甲苯2次,每次2min。
⑦封固:從二甲苯中取出切片,在切片的組織上滴加適量樹膠(balsam),上面再加一蓋 玻片,使樹膠布滿於蓋玻片與載玻片之間的間隙,封固即告完成。將封好的切片標本放入烤 箱.待蓋玻片粘著牢固後,即得可供長期觀察和保存的H.E染色標本。

2. 如何製作標本

昆蟲玩賞者對於自己精心飼養過的昆蟲,一般都有較深的感情,當它死掉之後也捨不得扔掉。要想今後能永遠觀看到這些昆蟲,唯一的辦法就是把它製成標本,長期收藏。
製作標本的方法主要有兩類:即針插和液浸。
對於昆蟲來說,一般多採用針插法製作標本。
用針插法製作標本都需經過下列8個步驟:
1.殺死 要想製作形體完整、色彩和形態都栩栩如生的標本,常常需要用剛剛捕捉到的新鮮活蟲,讓其在短時間內迅速死亡,可用毒性大,擊倒力強的殺蟲劑如三氯甲烷、四氯化炭等葯劑來自製毒瓶或毒管。
毒瓶和毒管可採用廣口的玻璃瓶來製作,瓶口的大小可根據蟲體的大小而定,瓶塞宜用軟木塞,不能用易被腐蝕的橡皮塞。先在瓶底放些木屑,然後將葯液倒入,以達到剛好飽和,葯液不外流為度,再用厚長紙或軟木片將葯層蓋住。紙片或木片上要有幾個透氣孔,使毒氣能夠透出。
2.去除內臟 在製作標本前,必須先將昆蟲的內臟取出,便於針插後能迅速乾燥。但象蜻蜓中的豆娘那樣身體極細的昆蟲,則可不必去除內臟。
解剖時,可用鑷子直接從蟲的頸部和前胸背連接膜處插入,取出各個臟器。或在腹部側面沿背板和腹板的連接膜處剪開一個口子,然後用鑷子取出臟器。
接著用脫脂捏成一長條狀的棉花栓,用鑷子將其慢慢的塞人已掏空的昆蟲腹腔內,保持蟲體原來的體形。
3.臨時保存 昆蟲被毒氣殺死後,應盡早將其從毒瓶中取出,除去內臟後,放在預先制備好的棉花紙包內,以避免攜帶時使蟲子遭到擠壓而變形受損。
棉花紙包的紙,宜選用吸水性好的,將其剪成方塊,大小根據蟲體的大小而定,以恰好能包住蟲體為度。脫脂棉可扯取一塊約0.5厘米厚、比紙稍小一點的小塊,壓平後放在紙片中間。
最好再備一小張白紙附置在脫脂棉上,作為臨時棉簽,以記載採集的時間和地點等。
准備就緒後,就可以在將蟲子取去內臟之後,將其臨時包裹在裡面,防止其受到損壞變形。
保存期不宜過長,應在1~2天內,注意及時將包打開,讓其通氣乾燥,不使變質。
4.還軟 乾燥變硬後的蟲殼一般都會發脆,若不採取措施使其軟化,很可能一碰就會碎成小片,所以在插針之前必須使其還軟。
還軟的方式是:用玻璃換軟缸或別的器皿,底部加進蒸餾水,加入幾滴石炭酸,在架空的架子上面放置蟲子,加蓋密閉2~3天後就可換軟。
沒有換軟缸設備的,也可直接將蟲浸於溫水中,用熱氣也能使其還軟。
5.針插 固定昆蟲標本用的昆蟲針,系用不銹鋼製成,由細至粗,共有00號、0號、1號、2號、3號、4號、5號等7個級別。
從0至5號,6個級別的針都帶有針帽。只有00號不帶針帽,其長度僅為其他各號針長的一半,是作為雙重針插標本用的。
對於死後還未乾燥變硬的或是還軟後的昆蟲,就是用上述的針將其固定起來的。使用哪號針,應根據蟲體的大小來定。
插針開始時,先將要製作的蟲體放在刺蟲台或桌縫上,再根據蟲的大小,選用合適的號針,昆蟲針插前翅基部背中線稍右部位,半翅目昆蟲插前胸中央或小盾板中線偏右方,其他昆蟲插中胸中央。
6.整姿 完成針插後的昆蟲,還須根據該種昆蟲最正確的姿勢,對針插後的昆蟲作局部調整,如翅膀的位置、蟲足的彎曲度、觸角的伸長方向等逐項加以調整,使其完全與活昆蟲具有相同的姿態。
有些昆蟲愛好者喜歡按他所喜歡的姿態來固定昆蟲,可以根據自己的要求,適當調整昆蟲身軀、翅、腿或觸角的姿勢和位置。
7.乾燥 當插針和整姿之後,下一步就可將昆蟲放置到安全通風出去乾燥一段時間,這個階段一般需時1~2周,就可以完全乾透。
8.防腐和保存 最後一道程序就是在製成的昆蟲標本上加放適量的防蛀防霉葯劑,然後插上標簽。若標本的數量較多,則需分門別類將標本置入標本盒內,將其置於避光的乾燥處保存。
若需要製成昆蟲生態景箱,還可將昆蟲標本與經過乾燥處理的植物、花草配置在同一個玻璃罩內,也可配置在其他藝術鏡框中。

3. 組織學教學標本常用的製片技術是

課堂學習過程中基本組織形式,就是指教師採用一定的方式,運用一定的協調機制等來組織而形成的課堂學習活動的過程模式。例如有:

(一)環套式的組織形式

指通過教師編制一整套的、系統的、層層遞進式的問題(問題情境),以此來引導學生不斷地去探索、發現,直至問題的解決。

例如,在課堂學習兩位數乘法(例題:17×32)是,教師就可以通過下列一組問題來引導學生思考:①17×32表示什麼?能否用算式表示?②第一步先算什麼?為什麼先算17×30?③再算什麼?兩個結果怎樣相加?④怎樣用豎式相加?為什麼這樣對?找到什麼規律?

(二)迴旋式的組織形式

指通過教師編制的一個引導學生對問題情境的探索、思考與發現的系統,來組織學生的學習。並且這個系統不是直線式的,而是一個循環式的迴路系統。在這個系統中,「情景①」和「情景②」之間構成一個不斷比較、探索、思考和修正的迴路,而「情景②」與「情景③」又構成了一個不斷比較、探索、思考和修正的迴路。如此往復不斷地通過嘗試、比較、修正,來逼近問題目標。

4. 植物標本和動物標本的製作方法

如何製作植物標本

材料用具:採集來的植物,舊報紙或草紙,刷子或紗布,標本夾或兩塊比台紙大一些的木板和書,吸水
紙或棉絮,台紙,標簽,膠水,膠帶或縫衣針和線,毛筆,刀片,剪刀,玻璃紙。

製作方法

:從採集來的同一種植物中選擇各個器官最完備的做標本。用刷子或紗布擦掉標本上的污物,
保持標本清潔美觀。把整理好的標本夾在乾燥的舊報紙或草紙中,用標本夾壓起來,或者放在
兩塊木板中間,上面用書或磚頭壓緊。在壓的時候,應該注意標本是否平整,葉和花的位置是
否自然,避免互相遮蓋。如果標本過長過大或者枝葉過密,應該加以適當修剪或彎折。如有硬
刺,要先壓平。有些植物的葉片背腹面是有顯著區別的,要把一部分葉片翻過來。

壓標本的地方要通風、有陽光,否則標本就不容易乾燥,而且會捲曲、變黑,失去原有的綠色。花的上
面必須放吸水紙或棉絮。每天要用干紙替換濕紙,濕紙曬干或烘乾以後還可以用。在換紙的時
候要注意擺正植物的姿態。也可以把植物夾在吸水紙里,用熨斗熨平。

植物壓干以後,就用線或膠帶選幾個點固定在台紙上。小的植物或枝葉柔軟的標本,可以用毛筆蘸膠水
塗在標本的一面,粘貼在台紙上,略微用力按一按,擱置半天到一天,等它陰干後再用膠帶把膠
水沒有粘牢的部分在台紙上固定起來。如果用針葉樹的枝條做標本,最好先把它浸泡在開水裡,
或者放在稀薄的膠水中蘸一下,然後壓平,這樣可以防止針葉散落。

臘葉標本製作完畢以後,要在台紙的右下角貼上標簽,學名、俗名、產地、採集日期、採集者。

昆蟲標本的製作方法

根據昆蟲本身的特性
(
例如身體、大小、軟硬程度
)
、生活時期
(
例如幼蟲或成蟲
)
及研究需求等,會有
不同的製作方法。主要可分為下列幾種:

一、針插法

此種方法適用於體型較大、體表較堅硬的昆蟲,這也是最常見的一種標本製作方法。採集
後,在標本還沒乾燥以前,用昆蟲針插在標本上並進行整姿或展翅等工

作,等乾燥後即可完成。

二、微針及黏貼法

有些小型昆蟲,用普通的昆蟲針太大,無法插入蟲體,此時就需要用更小的微針來插
蟲,然後將微針插在小塊的軟木片上,再將普通昆蟲針插在軟木片上。若還有更小的昆蟲,則可以用
黏膠,將蟲右側中胸部份黏貼在小型三角紙的尖端,再用一般昆蟲針將三角紙插起來。

三、浸漬法

有些昆蟲體表較為柔軟,例如白蟻或完全變態類昆蟲的幼蟲時期,無法製成針插的乾燥標
本。此時,可將蟲體浸泡在液體中。通常先用專用固定液或熱開水將蟲體組織固定,再浸泡於
95%
的酒精中保存。注意,保存的玻璃瓶要密封,否則酒精很容易揮發。有時標本會脫水或蟲體的體液流
出,而使酒精濃度變低,那時就必須更換幾次酒精。

四、玻片標本

玻片標本適用於體型極小的昆蟲,必須用顯微鏡或放大鏡觀察他的形態特徵。

例如

虱子、
跳蚤、蚜蟲等。一般步驟為,將採集標本浸泡在
10%
氫氧化鉀溶液中,將蟲體的骨骼軟化一天後再取
出,用蒸餾水清洗,必要時以洋紅等染劑染色,以利觀

察。隨後以
50, 60, 70, 80, 90, 100%
等濃度的
酒精,進行一系列脫水,再以阿拉伯膠封片,乾燥
2-3
周後,即大功告成。

製作針插標本需要那些工具

一、昆蟲針

昆蟲針由不銹鋼製成,長度約
3.5-4
公分不等,其尖端銳利可以插入蟲體。有些昆蟲針的另
一端有類似大頭針的圓頭,有些則無。昆蟲針依大小分為
5-0
號,可適用於不同大小的蟲。另外還有
微針,其長度約為昆蟲針的
1/3
,並且更為細小。

二、展翅板

展翅板主要由三片軟木板組成。下層一片約為
30
×
30
平方公分的正方型。

上層二片,約為
10
×
30
平方公分的長方型。上層二片平放對齊,互相平行排列,中間留約
0.5-1
公分
凹槽,供蟲體腹部伸入,並使翅平放於上層板片上。

三、整姿台

整姿台主要是一片軟木板,供針插標本後,將蟲體各部位固定在整姿台上,使標本保持自然
姿態,不讓其捲曲。

四、平均台

由三塊不同高度的木板組成,在各塊木板中,挖不同深度的中空洞口。針插昆蟲後,

為維持昆蟲在蟲針上的高度及標簽高度彼此一致,可將標本連蟲針插入洞口,調整標本及蟲

簽高度,如此標本作好後,放在標本盒內,彼此高度較整齊劃一,也較為美觀。

五、蟲簽

為詳實記錄標本資料,每一個標本必須要有一張標簽。標簽是由大小約
1
×
1.5
公分之

硬紙製成,稱為蟲簽。蟲簽上必須忠實地記錄採集時間、採集地點及採集者等三項資料,缺一不可。

六、其他

製作標本時還需要大頭針、壓條紙、鑷子等,以協助固定標本用。

如何製作針插標本

一、選擇昆蟲針

依昆蟲標本大小不同,選定適合的昆蟲針。例如金龜子等可用
5
號蟲針,中型蝴蝶用
3
號針,而小型蚊子則用
0
號針即可。

二、插針

位置一般以插在昆蟲中胸右側為准。而椿象則插在小楯片右側,。針插入的深度

到底要多深?一般以標本上方約還留有整隻蟲針的
1/3
長度為准。但有時必須視蟲體厚度來調整。

三、展翅

有些昆蟲要展翅,例如蝴蝶、蜻蜓等。展翅時,先將插好針的標本,小心插入展翅板中,使蟲
體陷入凹槽內,而翅膀和展翅板呈水平位置。隨後以鑷子將翅展開,使前翅的後緣和身體呈垂直。將
翅調整至理想位置後,一手以壓條紙壓住翅膀,一手拿大頭針插在壓條紙四周,但不能插到翅膀,使
壓條紙與展翅板緊密接合,藉以固定翅膀。展翅後,另外調整一下觸角、腳及腹部位置後,即大功告
成。

四、整姿

有些昆蟲不需要展翅,例如螞蟻、金龜子等。但在標本採集後,蟲體會捲曲,死相很難看,為
使將來容易觀察,以及維持標本美觀,必須要整姿。整姿時,前足及觸角向前,中後足向後,將身體
各副屬器官伸展開來。用鑷子將欲固定的部位放到適當位置後,以大頭針協助將肢體固定在整姿板
上,再烘乾即可。

五、烘乾

當標本完成上述動作後,已經大致就緒,剩下的工作就是標本烘乾。一般在
50
℃的定溫箱中烘
干一星期左右即可。如果沒有定溫箱,也可以用日曬法或用烘衣機代替。千萬不可以用微波爐、烤
箱。

六、保存

標本烘乾後,即可放入標本盒中保存。理想的標本盒,其四周應該留有空隙,以便放置樟腦
丸。平常也可以用鐵制的餅乾盒替代,在盒內鋪一層保利龍板,將標本插在盒中保存。標本盒需放置
於通風、乾燥處保存。一個保存良好的標本館,一般標本可以維持上百年而不致損壞。每一個標本代
表著一個生命,應妥為愛惜,並善加利用。譬如說仔細觀察他的形態,並嘗試進行分類或其他科學研
究。

葉脈標本的製作方法


1
)材料

水槽、軟毛刷、樹葉等。


2
)製作方法

將樹葉放在盛有清水的水槽中,放在溫暖的地方。幾天以後,水漸漸變色,會發出臭味。換水後繼
續浸泡,泡到葉肉與葉脈脫落為止。如果沒有脫盡,可以用軟毛刷輕輕刷洗。然後用清水洗凈放在玻璃
板上晾乾。夾入標本夾,註上名稱、採集地點、時間及製作人,就成為標本了。

種子標本製作方法

種子類型很多,有的是單一的種子,有的是果皮和種子癒合一起所成的果實。

不同的種子要單獨處理保存。所用的種子必須是完整的和乾燥的,如果種子含有較多的水分就進行
保存,那麼將有發霉變質的可能。所以,獲得種子後,應先曬干,也可以自然乾燥或者烘乾,然後裝入
瓶中,用磨口瓶塞蓋嚴,最後在瓶壁上貼標簽,寫明種子名稱。

5. 誰有組織切片的製作過程

一、制備顯微標本的切片法
一石蠟包埋切片製作法
這是最常用的切片法。以石蠟作為組織的填充支持介質,將整塊組織加以包埋,最後凝固成均勻一致的固態結構。用切片機製取極薄的切片。為了讓石蠟能浸入組織內部,需將組織經過脫水等處理。過程大致如下:
⑴固定:生物標本脫離機體或培養環境,細胞會發生自溶,腐敗分解。因此,需用固定劑處理,使蛋白質凝固停止瀕死或死後變化。凡供永久保存的標本都需經固定處理。
常用的固定劑是甲醛、乙醇等,能使蛋白質凝固。還有由幾種試劑配成的固定液,例如Carnoy固定液,由無水酒精、氯仿、冰醋酸配成,固定力更快更強,不含水分,可避免水溶性物質如糖原等在固定過程中損失。
⑵脫水:是將組織細胞所含水分除去。通常用乙醇(Alcohol,酒精),濃度遞升到 100%。此過程還使組織塊進一步硬化。
⑶透明:是用既能溶於純酒精又能融解石蠟的有機溶劑,將組織中的酒精取代,以便石蠟浸入。通常用二甲苯(xylene)為透明劑。
⑷浸蠟:在溫箱內進行。已透明的組織塊放入加熱融解的石蠟中,讓石蠟浸透組織,作為支持介質。
⑸包埋:將已浸蠟的組織塊放入熱融的包埋石蠟中,迅速冷凝,組織決便被蠟包埋。
⑹切片:用切片機。常用的切片機有輪轉式、平推式的。用輪轉式的易於切出連續切片。切片厚度隨製片目的而調整。教學標本厚度多是5~6μm。
⑺貼片烤乾:石蠟切片在溫水上展平後,移在玻片上,烤乾,即可供染色處理。染色後用樹膠、蓋坡片封固,可永久保存。
二冷凍切片法
冷凍切片法是借組織在低溫下,凍結變硬而達到符合切片要求。冷凍切片法需有冷凍切片機,或在普通切片上配製冷設施。恆冷切片機是高級冷凍切片設備。它有一個恆冷箱,標本致冷台和切片機都裝在箱內。恆冷箱的作用類似冰箱,可在一定范圍內調整溫度,其結構有利於保持箱內恆定低溫,減少箱門打開時環境溫度的干擾。切片機的輪轉把手裝在箱外,便於操縱切片。
冷凍切片法的優點是:在處理得當時,它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持組織的新鮮狀態。並且,由於不需經脫水、透明、浸蠟等過程中有機溶劑的處理,及濕箱浸蠟熱的影響,甚至可不經固定。所以能很好地保存組織細胞的各種成分和酶的活性,因此在酶的組織化學研究中常用此切片法。
二、顯示標本結構成分的染色法
一蘇木素伊紅染色法(HE染色法)
為最常用的染色法。該法應用於各種組織的染色,是組織學技術的基本方法,對任何液體固定的組織和各種包埋的切片均可使用,只是對不同包埋的切片法處理略有不同。下面簡介石蠟包埋切片的HE染色法。
1、脫蠟:石蠟切片的組織內部充滿石蠟,不能使水溶性染液著色,因此在染色前必須首先用二甲苯將石蠟脫掉,共兩次。
2、下行入水:將已脫蠟的標本浸入無水酒精及各級酒精,使組織逐步接近水。3、蒸餾水略洗。
4、蘇木素溶液染色約5—15分鍾
5、自來水洗去多餘染料。
6、入稀釋的鹽酸酒精溶液中分色,邊分色邊鏡檢,至核呈紅紫色,細胞質無
色為合適。
7、分色後用自來水或加數滴氨水鹼化,直至細胞核變成藍色。這一步驟也可稱為「藍化」。
8、入蒸餾水洗去鹼性水分。
9、入70%酒精→80%酒精各5分鍾。
10、入伊紅染液染色30秒至數分鍾。
11、以95%酒精對伊紅分色,至胞漿,結締組織等呈桃紅色。
12、上行脫水:染色後的切片,因組織內含水而不透明,不能清晰地觀察其微細結構。因此,須將組織內的水分經各級酒精→無水酒精逐步置換,最後進入不含水份的透明劑內。
13、透明:入二甲苯透明劑,二次(各數分鍾)。
14、取出切片:將組織周圍多餘的二甲苯擦去,滴樹膠後加蓋玻片封固。
結果:細胞核藍紫色,胞漿、膠原纖維、肌纖維為桃紅色,嗜酸性顆粒為鮮紅色,彈性纖維呈明亮桃紅色。
二組織化學和細胞化學染色法
組織化學和細胞化學,是將物理和化學的技術運用到組織標本,用顯微鏡和化學分析方法來研究組織和細胞內的化學成分,並觀察該化學成分在組織、細胞內的定位、含量及其變化規律。這些化學成分借著化學反應所產生的不溶性著色物質來顯示。對於某些化學成分,例如:Fe++糖原、核酸等,可以用直接或間接的化學反應產生著色沉澱而顯示其部位和相對含量。對於酶類,顯示它的活性,須有該種酶的底物(被該種酶作用的物質),由酶對底物的分解,直接或間接地生成著色物質而被顯示。凡是在光學顯微鏡下觀察細胞原位顯示的化學物質,稱組織化學,若用電鏡觀察細胞原位化學成分的著色部位,則稱電鏡細胞化學,下面從原理方面簡要介紹幾種常用的組織化學染色技術:
1、顯示琥珀酸脫氫酶(SDH)活性的硝基-BT法:
(Succinate dehydrogenase)
⑴酶的定位及生物學意義:
琥珀酸脫氫酶是線粒體標志酶,其存在於所有有氧呼吸的細胞,和線粒體內膜緊密結合。該酶不需輔酶而自身有黃素蛋白(FP,Flavoprotein)為輔基。在組化反應中常用來反映三羧酸循環的情況。其催化過程如下:
弱-單甲(紫紅色)
HOOC-CH2-CH2-COOHFPH2四唑(甲)↓
(有色)強-雙甲(深紫藍色)
(琥珀酸)(黃素蛋白)
HOOC-CH=CH=COOHFPH2四唑(無色)
(延胡索酸)
⑵原理:上述的反應最後一步的原理是,硝基-BT(Nitro-blue tetrozolyum,四唑氮藍)系異環族化合物四唑鹽,當它接受氫時,本身被還原為有色沉澱產物(甲
)(Formazan)。
⑶孵育液配製:
A液(貯備液)
0.2M磷酸緩沖液(PH7.6)10ml等量混合
0.2M琥珀酸鈉(S01.succinate) 10ml備用
B液:
硝基四唑(Nitro-Br)2mg
2ml
0.2M磷酸緩沖液(PH7.6) 2ml
取:A液2ml
B液2ml孵育液
聚乙烯吡烷酮(PVP) 300mg
⑷方法:
①新鮮恆冷箱冷凍切片,厚6~8μm,平貼在蓋玻片上。
②滴染法:將有冷凍切片的蓋玻片(標本面朝上)平放於預熱好的培養皿中(底部墊一濕濾紙),滴加孵育液至全部覆蓋組織,於37℃溫箱中孵育45~60分鍾(肝,心肌組織15分鍾即可)。
③於生理鹽水中沖洗二次(輕晃,以防脫片)。
④10%福爾馬林生理鹽水固定10分鍾。
⑤15%酒精浸洗5分鍾(換二次)。
⑥甘油明膠封片。
⑸結果:酶活性強處呈藍色顆粒(雙甲沉澱),酶活性較低時形成紫紅色單甲。在光鏡下,該酶活性於肝小葉內分布呈明顯分帶現象,周邊帶強於中央帶。在心肌細胞縱切面,酶活性顆粒沿心肌細胞長軸整齊排列,相鄰心肌細胞的空白處為閏盤。

2、顯示葡萄糖-6-磷酸酶(G-6-Pase)活性的鉛法:
(Glucosel-phosphate phosphohydrolase)
①酶的定位及其生物學意義:
該酶主要位於內質網,是內質網的標志酶。G-6-Pase參與糖代謝,能水解葡萄糖-6-磷酸而釋放出葡萄糖和磷酸。
⑵原理:G-6-Pase將底物(葡萄糖-6-磷酸鉀鹽)水解產生磷酸離子,後者被孵育液中的硝酸鉛所捕獲,最終反應物為顆粒狀的硫化鉛沉澱,其反應式如下:
酶Pb(NO3)2
葡萄糖-6-磷酸鉀+H2O葡萄糖+磷酸

(NH4)2S
Pb2(PO4)2PbS↓
(無色)(棕色)
(試劑配製及方法詳見組織學技術專著)
⑶結果:酶活性部位呈棕色硫化鉛顆粒沉澱。在光鏡下G-6-Pase活性顆粒較均勻地分布於胞質中。
3、顯示鹼性磷酸酶(APL)的鈣鈷法(Alkaline phosphohydrolase)
⑴酶的定位及其生物學意義:
ALP在鹼性環境下能催化各種醇和酚的磷酸酯水解,參與磷酸根的跨膜轉運過程,並有磷酸轉移的作用,故在細胞膜上運輸較活躍,如毛細血管內皮細胞,腎近曲小管刷狀緣,腸上皮紋狀緣等處,該酶的活性較高。
⑵原理:ALP將磷酸鹽底物(如β-甘油磷酸鈉等)分解產生磷酸根離子,後者為孵育液中的氯化鈣捕獲生成磷酸鈣沉澱,但該沉澱為非金屬鹽,需加入硝酸鈷,使其生成磷酸鈷沉澱,因無色,再需通過硫化銨處理,形成棕黑色硫化鈷沉澱而被顯示。在PH9.2—9.4環境中表現最大活性。反應式如下:
ALPCa++
β-甘油磷酸鈉磷酸離子Ca2(PO4)2

Co(NO3)2(NH4)2S
CO2(PO4)2CoS↓
(無色)(棕黑色)
⑶結果:酶活性部位為棕黑色CoS沉澱。
4、顯示核酸的甲綠一派喏寧(Methyl green-pyronln)染色:
⑴原理:甲綠和派喏寧都是鹼性染料,對兩種核酸(DNA和RNA)能分別染色,其機制可能在於兩種核酸分子都是多聚體,但聚合程度有所不同。甲綠具有兩個帶電荷的氨基,而派喏寧只有一個。因此在混合的染液中,二者競爭的結果是甲綠易與聚合程度較高的DNA結合呈現藍綠色,而派喏寧則與聚合程度較低的RNA結合呈現紅色。
(試劑制備及方法詳見組織學技術專著)
⑶結果:核內DNA呈藍綠色,核仁及胞質內RNA呈桃紅色。
5、顯示糖原的過碘酸雪夫氏(PAS)反應:
⑴原理:糖原是一種動物多糖,無色,富含於肝細胞和肌細胞胞質中。PAS反應(Periodic acid schiff Reaction)能在糖原所在部位生成紫紅色物質,從而將之顯示。RAS反應分為兩步:首先是強氧化劑過碘酸(Periodic acid,分子式為HIO4),將糖原中的葡萄糖分子的C-C鍵打開,將CHOH-CHOH氧化,生成二醛基,然後Schiff試劑中的無色亞硫酸品紅分子與糖的醛基結合,生成新的紫紅色復合物。
HIO4schiff試劑
多糖醛基紫紅色反應產物
(氧化)
(試劑配製及方法詳見組織學技術專著)
⑵結果:糖原呈紫紅色顆粒狀。

6. 有誰知道如何製作標本

翅目成蟲通常是用插針展翅法製成標本。主要工具是展翅板。
展翅板是選用質量輕軟的木板製作,尺寸可按圖式比例製作。也可把展翅板做成固定式,需多做幾種溝槽寬窄不一的,以便根據蟲體大小分別選用。
展翅的操作步驟:
調整工具 使用移動式展翅板展翅時,需先根據蟲體(頭、胸、腹)的粗細移動板面,使蟲體正好納入槽內,以左右兩側不觸及板體為准,然後擰緊旋鈕。
放蟲入槽 把已插針的蟲體放進溝槽插在底板上(底板上粘一條軟木板,易於插針)。用小鑷子調理蟲體,使體背與溝槽口面相齊。
挑翅固定 蟲體在溝內固定後,先展左側前後翅,再展右側前後翅;同側前後翅先展前翅,再展後翅。先用紙條在前翅基部附近把蟲翅壓在板面上,紙條上端用大頭針固定在翅前方稍遠一點的位置上,左手拉住紙條向下輕壓,右手用解剖針(或大頭針)向前輕挑前翅前緣與蟲體體軸垂直,再稍向前挑一點,以待蟲翅乾燥後回縮時,正好與體軸相垂直。
然後把左側觸角沿前緣平行地壓在紙條下面;緊接著挑展後翅,在不掩蓋後翅前緣附近的主要斑紋特徵的情況下,把後翅前緣挑在前翅內緣的下面,並拉緊紙條,平壓後翅的翅面上,用大頭針固定紙條下端。同上法再展右側前後翅。為了穩固翅位,保持翅面平整,在左右兩對翅的外緣附近,再各加壓一紙條。
我從別人那裡貼過來的
我初中時做過的,很簡單,很好看,最好自己再做個精緻的紙盒把標本貼在其中,如果蝴蝶的須子沒了就用頭發代替

昆蟲標本製作
壹、為甚麼要製作標本
每一次去採集,總會帶回很多珍貴的昆蟲標本,這些都是心血的結晶,如果不趕快作成標本,很快就會腐爛生臭,非常可惜。做好的標本可以永久保存,可以作為私人的收藏品,就像集郵一樣,是一種很好的嗜好。標本也可作為學術研究之用,例如進行形態解剖學觀察,分類特徵鑒定,甚至作為發表新種的依據。此外,製作良好的標本,可提供做為教育展示之用,存放博物館,讓人們可以藉由栩栩如生的標本展示,認識周圍環境,進而體驗自然之美,啟動自然生態保育的心願。
貳、標本製作方法有哪幾種
昆蟲標本的製作方法,根據昆蟲本身的特性(例如身體、大小、軟硬程度)、生活時期(例如幼蟲或成蟲)及研究需求等,會有不同的製作方法。主要可分為下列幾種:
一、針插法
此種方法適用於體型較大、體表較堅硬的昆蟲,這也是最常見的一種標本製作方
法。採集後,在標本還沒乾燥以前,用昆蟲針插在標本上並進行整姿或展翅等工
作,等乾燥後即可完成。在第四節中,我們會再詳細介紹。
二、微針及黏貼法
有些小型昆蟲,用普通的昆蟲針太大,無法插入蟲體,此時就需要用更小的微針來插蟲,然後將微針插在小塊的軟木片上,再將普通昆蟲針插在軟木片上。若還有更小的昆蟲,則可以用黏膠,將蟲右側中胸部份黏貼在小型三角紙的尖端,再用一般昆蟲針將三角紙插起來。
三、浸漬法
有些昆蟲體表較為柔軟,例如白蟻或完全變態類昆蟲的幼蟲時期,無法製成針插的乾燥標本。此時,可將蟲體浸泡在液體中。通常先用專用固定液或熱開水將蟲體組織固定,再浸泡於95% 的酒精中保存。注意,保存的玻璃瓶要密封,否則酒精很容易揮發。有時標本會脫水或蟲體的體液流出,而使酒精濃度變低,那時就必須更換幾次酒精。
四、玻片標本
玻片標本適用於體型極小的昆蟲,必須用顯微鏡或放大鏡觀察他的形態特徵。
例如 虱子、跳蚤、蚜蟲等。一般步驟為,將採集標本浸泡在10%氫氧化鉀溶液中,將蟲體的骨骼軟化一天後再取出,用蒸餾水清洗,必要時以洋紅等染劑染色,以利觀
察。隨後以50, 60, 70, 80, 90, 100%等濃度的酒精,進行一系列脫水,再以
阿拉 伯膠封片,乾燥2-3周後,即大功告成。
參、製作針插標本需要那些工具
一、昆蟲針
昆蟲針由不銹鋼製成,長度約3.5-4公分不等,其尖端銳利可以插入蟲體。有些昆蟲針的另一端有類似大頭針的圓頭,有些則無。昆蟲針依大小分為5-0號,可適用於不同大小的蟲。另外還有微針,其長度約為昆蟲針的1/3,並且更為細小。

二、展翅板
展翅板主要由三片軟木或保利龍板組成。下層一片約為30×30平方公分的正方型。
上層二片,約為10×30平方公分的長方型。上層二片平放對齊,互相平行排列,中間留約0.5-1公分凹槽,供蟲體腹部伸入,並使翅平放於上層板片上。

三、整姿台
整姿台主要是一片軟木或保利龍板,供針插標本後,將蟲體各部位固定在整姿台上,使標本保持自然姿態,不讓其捲曲。

四、平均台
由三塊不同高度的木板組成,在各塊木板中,挖不同深度的中空洞口。針插昆蟲後,為維持昆蟲在蟲針上的高度及標簽高度彼此一致,可將標本連蟲針插入洞口,調整標本及蟲簽高度,如此標本作好後,放在標本盒內,彼此高度較整齊劃一,也較為美觀。
五、蟲簽
為詳實記錄標本資料,每一個標本必須要有一張標簽。標簽是由大小約1×1.5公分之硬紙製成,稱為蟲簽。蟲簽上必須忠實地記錄採集時間、採集地點及採集者等三項資料,缺一不可。
六、其他
製作標本時還需要大頭針、壓條紙、鑷子等,以協助固定標本用。
肆、如何製作針插標本
一、選擇昆蟲針
依昆蟲標本大小不同,選定適合的昆蟲針。例如金龜子等可用5號蟲針,中型蝴蝶用3號針,而小型蚊子則用0號針即可。
二、插針
插針位置一般以插在昆蟲中胸右側為准。而椿象則插在小楯片右側,如圖4-1。針插入的深度到底要多深?一般以標本上方約還留有整隻蟲針的1/3長度為准。但有時必須視蟲體厚度來調整。

三、展翅
有些昆蟲要展翅,例如蝴蝶、蜻蜓等。展翅時,先將插好針的標本,小心插入展翅板中,使蟲體陷入凹槽內,而翅膀和展翅板呈水平位置。隨後以鑷子將翅展開,使前翅的後緣和身體呈垂直。將翅調整至理想位置後,一手以壓條紙壓住翅膀,一手拿大頭針插在壓條紙四周,但不能插到翅膀,使壓條紙與展翅板緊密接合,藉以固定翅膀。展翅後,另外調整一下觸角、腳及腹部位置後,即大功告成。

四、整姿
有些昆蟲不需要展翅,例如螞蟻、金龜子等。但在標本採集後,蟲體會捲曲,死相很難看,為使將來容易觀察,以及維持標本美觀,必須要整姿。整姿時,前足及觸角向前,中後足向後,將身體各副屬器官伸展開來。用鑷子將欲固定的部位放到適當位置後,以大頭針協助將肢體固定在整姿板上,再烘乾即可。

五、烘乾
當標本完成上述動作後,已經大致就緒,剩下的工作就是標本烘乾。一般在50℃的定溫箱中烘乾一星期左右即可。如果沒有定溫箱,也可以用日曬法或用烘衣機代替。千萬不可以用微波爐、烤箱或瓦斯爐。

六、保存
標本烘乾後,即可放入標本盒中保存。理想的標本盒,其四周應該留有空隙,以便放置樟腦丸。平常也可以用鐵制的餅乾盒替代,在盒內鋪一層保利龍板,將標本插在盒中保存。標本盒需放置於通風、乾燥處保存。一個保存良好的標本館,一般標本可以維持上百年而不致損壞。每一個標本代表著一個生命,應妥為愛惜,並善加利用。譬如說仔細觀察他的形態,並嘗試進行分類或其他科學研究。

昆蟲標本製作
昆蟲采後的處理與保存:主要分為取蟲、毒殺、包裝、儲存四個步驟
a.取蟲 當蟲子入網或掉入陷阱後,大型的蟲子可用手直接取出,小型的蟲子可以用吸蟲管或吸蟲瓶取出。吸蟲管可以自製,常見的吸蟲管是一種兩端都有開口的玻璃管或塑膠管;而在開口上,則各具一插有細玻璃管的橡皮塞或軟木塞,其中的一端並套上橡皮管,以便以口吸取小蟲,但用於口吸的一端玻管內側管口敷以紗布,以免蟲子吸入口中。
蝴蝶、蛾、蜻蜓及其他大型翅易破損的昆蟲,取出時要用拇指和中指或食指先捏住蟲子胸部,使翅摺在背後。對於一些具有危險性或攻擊性的昆蟲可用大型鑷子或戴上較厚橡皮手套取出。
b.毒殺 捕獲昆蟲,如欲將其製成標本,則必先予以毒斃,以免因蟲子的掙扎而斷腳斷翅;而毒殺蟲子的最常應用的方法,也就是利用毒瓶、毒管或一些揮發性毒劑將蟲子毒殺。
· 毒瓶 毒殺所用的瓶子,可利用咖啡或醬菜的空玻璃罐;只要大小適當,密封性良好均適用。毒瓶內所用的葯物可分為潮解式和揮發性兩種。潮解式的葯物如氰酸鉀(KCN)或氰酸鈉(NaCN)等具毒葯劑,製法為先在罐底平鋪一層約0.2-0.5公分的細木屑,用小木條將其壓實;然後在其上鋪上一層約0.2公分的葯劑並予以壓實;最後上方再鋪上一層約0.5公分的細木屑,也予以壓緊。此時,再於其上方鋪上一層薄薄的石膏粉,並噴少許水於石膏粉上,使其固化,固化後最好再石膏面上放一張濾紙,以防止因蟲掙扎而破壞石膏面。揮發性毒劑的毒瓶製法較簡單,只要將沾上葯劑的棉花放於罐底即可,或用橡皮筋吸飽葯劑置於瓶底,上面再鋪上一層石膏即可。葯品可選用乙醚乙酯 (Ethyl acetate)、乙酸乙醚(Acetate ether)、乙醚、氯仿(CCl4)、苯等。
· 毒管 此種管子遠較毒瓶小,直徑約3-10公分。
· 毒袋 用一個中型的塑膠袋,內置一些揮發性的毒劑即可。抓倒的蟲子只要投入瓶中即可,非常簡便。如果捕蟲網捕到蜂類或其他具攻擊性的昆蟲或者網內有很多小型昆蟲時可直接將捕蟲網置於毒瓶中,待其毒斃後,即可取出。
· 注射法 將酒精或熱水用針筒注入蟲體,可迅速殺死大型昆蟲,尤其採集蛾類非常適用。
c.包裝 毒斃後的昆蟲要小心的包裝,以免標本破損。包裝材料常用有三角紙、糖果紙、小型的塑膠封口袋、塑膠瓶等。

· 三角紙 三角紙的功用,在於捕獲蝶、蛾、蜻蜓等類昆蟲為防止蟲體的鱗粉脫落或翅損壞,所必備的紙袋,紙質以光面的臘紙或玻璃紙為佳;將紙裁成長方形,然後對摺成三角型,再摺成三角狀,一張全開的紙約可製作32張大型三角紙,中型約64張,小型128張。同時准備大、中、小不同的三角紙,則使用起來就非常方便。
· 糖果紙包法 對於一些蟲體厚實的昆蟲如甲蟲、椿象類可用包糖果用的玻璃紙將蟲子像包糖果般包起來,則可避免損壞。但採集結束後,應立刻取出乾燥,以免標本發霉損壞。
· 塑膠封口袋 小型塑膠封口袋裝標本非常方便,但標本要盡快處理。
· 塑膠瓶 採到一些微小的昆蟲,最好毒殺完後立刻放入塑膠瓶內,以70%酒精暫時保存,瓶外一定要貼上標簽以免弄混了。
d. 儲存 在野外採集時要特別已包裝的標本,以免因擠壓、碰撞使標本毀壞,以致前功盡棄。三角紙可裝在三角箱內,和其他用糖果紙或塑膠袋包裝的標本裝在餅乾盒也可以。總之,必須用一各堅固的箱子存放,才不致於擠壞標本。如果不立刻作成標本,也要將蟲子乾燥以免發霉。

並不是僅僅取出內臟,肌肉全部要去除,骨骼的去留也很有講究……很復雜,我有經驗,如果你也住在錦州市的話我倒可以幫你。不過如果你要自己完成,就用網路搜一下吧。我先告訴你所需葯品,你先准備:
骨骼防腐劑:石炭酸
皮膚防腐劑:砒霜500克、肥皂1500克、樟腦30克。
收斂劑:食鹽、明礬。

植物標本製作

在野外採集、製作植物標本,是一件很有意義和樂趣的事。春天來了,正好趁此機會去郊外走走看看,享受一下大自然的樂趣。

要採集製作植物標本,需准備植物標本夾和吸水的草紙,標本夾可以自己動手製作,用木條做兩片網式架,架上要留有可綁繩索的頭,兩條木架之間放吸水的草紙,用繩綁好隨身攜帶。

全株植物(包括根、莖、葉、花)採下後,先將花瓣整理好壓放在草紙上,然後將莖、葉整理好,每片葉要展平。不能因為葉多把葉子摘掉,一部分葉要反放,這樣壓好的標本葉正反面均有。如果莖、根太長超過標本夾的長度,可將莖或根折壓在紙上,然後在上面鋪幾層吸水草紙,用木夾壓緊綁好。

植物標本不能在太陽下曬,這樣容易變色,壓在標本夾內的標本每天要翻倒數次,每次換用乾燥的吸水草紙,用過的紙在太陽下曬干以備下次翻倒時使用,標本夾壓標本主要是靠吸水草紙,將植物的水分吸干。壓好的標本,花、莖、葉的顏色不變。壓好的植物標本可用來做教學用品和裝飾品,別有情趣。

也可將植物標本壓制在有機玻璃內,製成人造琥珀,這樣保存的植物標本色彩更為鮮艷。

在野外活動如果你沒有帶標本夾,用餐巾紙或衛生紙代替吸水草紙,夾在紙板或塑料箱板中用繩綁緊也可,或將植物的葉或花夾在筆記本中。葉 子

植物標本的製作和保存

植物標本是植物教學和科研的一個重要手段,植物標本的製作是生物教學的主要內容之一,也是學生必須掌握的技能之一。

植物標本的製作主要過程是採集、整理、裝作、標簽和編號等過程,現將幾種植物標本製作介紹如下:

一、標本的採集

1.盡可能選擇根、葉、莖、花、果。因為花和果實是鑒定植物的主要依據,同時還要盡量保持標本的完整性。採集矮小的草本植物,要連根掘出,如標本較高,可分為上、中、下三段採集,使其分別帶有根、葉、花(果),而後合為一標本。

2.要有代表性。要採集在正常環境下生長的健壯植物,不採變態的、有病的植株,要采能代表植物特點的典型枝,不採徒長枝、萌芽枝、密集枝等。

3.保護好所採集的植株。把採集到的標本放到採集箱里,如植株較柔軟,應墊上草紙,並壓在標本夾里。

4.要給所採集的標本掛上標簽,並註明所採集的地點、日期及採集人的姓名,並且記下植物的生長環境和形態特徵如陸地、水池、向陽、氣味、顏色、花的形態、乳汁等。

二、臘葉植物標本的製作

臘葉植物標本的製作可分為台紙式和固定式兩種。

1.台紙式

工具:標本夾、枝剪、小刀、記錄本、筆。

材料:台紙、標簽、草紙(或報紙)

把標本夾的一面放在桌上,上鋪幾層吸水性好的草紙,把採集來的標本放在紙上,加以整理,主要把枝、葉、花的正面向上展平,較長的標本可折成兩三折放置,然後放上標簽,再蓋上幾層草紙,這樣,可使每件標本間隔著幾層草紙置放,最後將標本夾的另一面也壓上,並用繩縛緊,拿到陽光下晾曬,每隔一定時間(24小時)用乾草紙換去標本夾里的濕紙,連續換5天左右,標本就會完全乾燥了,最後,把已經乾燥的標本分別固定在台紙上,並換上新標本,標本上要填寫植物的名稱、採集地點和日期、採集人的姓名。這樣,一件台紙式植物標本就製作完成。

2.盒式

工具:尺、枝剪、刀、粘合劑

材料:硬的透明塑料板、吸水紙、透明膠。

將採集來的植物標本,用枝剪、刀修剪,剪取枝葉茂盛帶花的部位,小的植株可保留全株,所取植物標本一般以高度25公分為准。用毛刷在清水中輕刷標本各部分,而後放置吸水紙上並置於陰涼通風處涼干。

根據選好的標本的大小量好尺寸,用刀將透明塑料板割出盒的蓋和邊蓋,量取一硬紙板(三合板)做底板,然後用粘合劑粘合成一透明的盒狀標本盒。

把已經乾燥過的植株放入標本盒裡,用透明膠粘合在底板上,貼上標簽和編號以及採集人和採集地點、日期。

三、花的標本製作

工具:枝剪、500ml燒杯、較大的玻璃瓶、培養皿

材料:8#鐵絲、木製底座、硅膠、硬紙板、回形針

取一段8#鐵絲並盤旋,而後把盤在中央的一頭拉起,使鐵絲成盤旋狀,再把拉起的一頭鐵絲插入花柄中,用硬紙板圍成一圓筒,用回形針別住,圓筒的長度和直徑以能罩住花為好,把花連同盤曲的鐵絲放在培養皿中,用圓筒罩住,向內灌入硅膠直到淹沒花為止,筒上蓋一玻璃片,放在陽光下曬一周左右。而後放在大容器中,抽去紙板圓筒,硅膠散落,露出脫水後的乾花。把乾花連同鐵絲插入木製底座,放入玻璃瓶中,加蓋,用蠟封口。乾花標本製作完成。貼上標簽、採集地點和日期、採集人姓名。

四、蕨類植物標本的製作

蕨類植物有世代交替的生理特點,應採集孢子體(無性世代)和配子體(有性世代)的植物體。

採集孢子體以夏、秋為宜。可全株採集,孢子體及孢子體上具孢子囊群的羽片,可壓製成臘葉標本。原葉體及帶有幼小孢子體的原葉體,宜製成浸泡標本,可先將標本置於5%硫酸銅溶液中處理一晝夜,取出後用清水洗凈,放在管口瓶注入5%福爾馬林溶液,再用蠟封口保存。把製成的孢子體臘葉標本和配子體浸制標本按順序裝訂於同一標本盒中,貼上簽即可。

五、植物標本的保存

1.避光保存。陽光照射,標本易變色,失去原色。

2.低溫保存。最好使標本室的溫度不超過攝氏28度,不低於攝氏零度。溫度過高,可使標本變形、流汁,腐爛變質;溫度過低,可使標本色澤產生變化,皺縮。

3.保存時間不宜過長。

4.防止雜菌生長,要避免經常搬動。要做好標本櫃,把標本分門別類上架保存。

請參考 植物標本和昆蟲標本.

7. 制石蠟切片時,哪幾步可以停頓並保存標本

石蠟切片標本製作法:

這是最常用的組織學標本的製作方法,包括以下幾個步驟:取材、固定、脫
水、透明、浸蠟、包埋、切片、染色和封固

8. 急救!請各位幫我找找「動、植物標本的製作方法

植物浸制標本的製作方法A 浸制的植物標本是把植物沉浸在浸制葯液中而製成的。製作程序較為簡單,把標本用清水洗凈,縛在玻璃片上,然後沉入盛有浸制葯液的標本瓶中,再用封合劑將瓶口封嚴,最後,在標本瓶的上端貼上標簽。 浸制液常用的有以下幾種: 7%酒精,其優點是可以使標本保存較長時間,缺點是容易使標本脫色。 5%福爾馬林,其優點是可以臨時保持實物的顏色,價錢也比較便宜,缺點是葯液本身容易變成褐色。 另外,0.2%亞硫酸液或5%升汞(氯化高汞)溶液都可作浸制液。還有人在生物學通報上寫過文章,介紹用大蒜100克磨碎,加入5克酚液、200克蒸餾水,在30℃氣溫下密閉12小時,然後過濾,再加2克甘油,用作浸制液效果較好。 一般的浸制標本,要想保存在酒精中,最好是從弱酒精(30%)開始,漸次轉入強酒精(70%)中,以免標本皺縮變形。 福爾馬林的浸透力較差。外皮較厚的標本,往往在未浸透前,內部已經腐爛。因此,用福爾馬林液浸制標本時,標本內部也要注射這種浸制液,或把標本剝開,以免內部腐壞。 標本經過酒精或福爾馬林浸泡以後,呈僵硬狀態,不能用於解剖。要想作成供解剖實驗用的材料,可以在浸制液內加少量的甘油。 上述浸制標本,在不很長的時間內就褪了色,標本因而失去了天然色澤。為了保存植物標本的天然顏色,需要配製特殊的浸制液,它們的配方因保存的顏色而不同。 綠色標本浸制液 將醋酸銅結晶加到50%冰醋酸溶液中,加到飽和狀態為止。然後將這個飽和溶液用4倍水稀釋,加熱至80~85℃。把要做成標本的植物投到燒熱的溶液中,繼續加熱。等到看見植物由綠變褐、由褐變綠時,即可把植物取出,用清水洗凈,保存在5%福爾馬林中。對於不適於燒煮或葯液不易透入的植物,改用硫酸銅飽和水溶液700毫升、40%福爾馬林50毫升、水250毫升的混合液,直接浸泡植物標本,浸泡的時間,要看植物幼嫩的程序以及種類而不同,一般地說,幼苗浸3~5天,而成長的植株需要浸8~14天。 最妥善的辦法是從浸後的第二天開始,每天注意檢查一次,看到植物由綠變黃,然後又由黃變綠時,即可取出,用清水將葯液洗凈,將洗凈的標本投入5%福爾馬林溶液中保存。 紅色標本浸制液 用硼酸粉450克、75~90%酒精2000毫升、40%福爾馬林300毫升、水2000~4000毫升混合起來,澄清,取澄清液保存紅色標本,(如果是粉紅色標本,可以不加福爾馬林)。另一種方法是:用硼酸粉30克、40%福爾馬林40毫升、水4000毫升的混合液浸漬標本1~3天,等到標本由紅變褐時,取出投入加上少許硼酸粉的0.15 ~ 0.2%亞硫酸溶液中保存。標本在這種保存液中會重現紅色。 黑色、紅紫色、紫色標本浸制液 用40%福爾馬林450毫升、95%酒精540毫升、水18100毫升製成混合液,澄清,取澄清液保存標本。另外一種方法是:用40%福爾馬林500毫升、飽和氯化鈉水溶液1000毫升、水8700毫升混合,澄清,取澄清液保存標本。 黃色、黃綠色標本浸制液 用亞硫酸飽和溶液568毫升、95%酒精568毫升、水4500毫升混合,澄清,取澄清液保存標本。上述方法是對一般黃色、黃綠色標本而言,由於這種顏色多是果實標本的顏色,根據果實種類不同,還可以對其浸制液有所區別。淡綠色的桃和杏:用0.1~0.5%亞硫酸水溶液1000毫升,加入5%硫酸銅溶液50毫升的混合液保存;梨、蘋果、青葡萄:用1%亞硫酸100毫升、95%酒精100毫升、水800毫升、5%硫酸銅水溶液50毫升的混合液保存;黃番茄、柿子:浸入0.2%亞硫酸水溶液,加甘油少許。 封瓶口 標本瓶口的封合劑種類很多,僅介紹兩種常用的材料。 石蠟 標本瓶的瓶蓋蓋好以後,把切碎的石蠟放在瓶口縫隙中,用燒熱的鑷子或小刀,把石蠟燙化、塗勻,等冷卻以後,瓶口就封好了。溶化石蠟,切忌用火直接在瓶口上加熱,特別是對用酒精作保存液的標本瓶,更要嚴格注意,以免發生意外。 鰾膠 將鰾膠切成小塊,用水浸8~12小時,撈出後再切成更小的小塊,除去未浸透的硬結,放入乳缽中搗成泥狀,加少量水,使成均勻的乳劑,再放入重溫鍋內加熱到粘稠為止。為了避免鰾膠在雨季發霉,可加入少量石碳酸。封瓶口時,瓶蓋最好稍稍加溫,然後用牙刷蘸鰾膠分別在瓶口和瓶蓋上塗一薄層,立即將瓶蓋蓋好,5~6小時以後鰾膠就變干,將瓶口封死。 新鮮植物,建議用FAA固定液固定,本人曾經固定過數種標本,感覺不錯,保存時間還可以,以備以後切片用等等。 再說題外話: 固定的目的和意義:固定就是用葯品把細胞殺死,使細胞的原生質凝固,死後不發生變化,盡可能保持原來的結構以供我們觀察。良好的固定劑,應是穿透力強,使細胞立刻致死,原生質全部凝固;不發生任何變形,增強折光率,並且不妨礙染色。 F.A.A固定液(又稱萬能固定液),在植物研究上,應用最多,為植物組織最常用的固定液。固定時間,不受限制,短為24小時,長可延至數月或數年。野外工作,非常便利。並且固定的材料,不妨礙染色,但對染色體的固定不佳。材料固定後,用50%酒精洗滌數次。 [FAA固定液配法] 組成:50%或70%酒精 90毫升 比例:冰醋酸 5毫升 福爾馬林 5毫升 柔軟材料用50%酒精,堅硬材料用70%酒精配製。

麻煩採納,謝謝!

9. 如何製作生物標本切片

最為廣泛應用的方法:石蠟切片 不僅用於觀察正常細胞組織的形態結構,也是病理學和法醫學等學科用以研究、觀察及判斷細胞組織的形態變化的主要方法,而且也已相當廣泛地用於其他許多學科領域的研究中。教學中,光鏡下觀察切片標本多數是石蠟切片法制備的。活的細胞或組織多為無色透明,各種組織間和細胞內各種結構之間均缺乏反差,在一般光鏡下不易清楚區別出;組織離開機體後很快就會死亡和產生組織腐敗,失去原有正常結構,因此,組織要經固定、石蠟包埋、切片及染色等步驟以免細胞組織死亡,而能清晰辨認其形態結構。

石蠟切片製作基本技術 石蠟切片法包括取材、固定、洗滌和脫水、透明、浸蠟、包埋、切片與粘片、脫蠟、染色、脫水、透明、封片等步驟。一般的組織從取材固定到封片製成玻片標本需要數日,但標本可以長期保存使用,為永久性顯微玻片標本。

閱讀全文

與組織學中最常用的標本製作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偏癱的穩定訓練方法 瀏覽:817
架點分析與使用方法 瀏覽:608
菜鳥寫作技巧和方法 瀏覽:762
閑置快速賣出去的方法 瀏覽:549
電腦用電壓力鍋做蛋糕的方法 瀏覽:5
建行隨芯用使用方法 瀏覽:282
眼角的皺紋用什麼方法可以弄掉 瀏覽:930
汽車螺紋測量方法 瀏覽:396
分析企業財務數據的方法 瀏覽:844
解決好三農問題的方法 瀏覽:775
小彈力帶的腿部訓練方法 瀏覽:872
eminence使用方法 瀏覽:185
統計方法與資料分析課 瀏覽:419
如何擠奶方法視頻教程 瀏覽:81
榮耀6電量提醒設置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111
黃褐斑國外治療方法 瀏覽:618
煎包機的製作方法視頻 瀏覽:840
電腦怎麼清理桌面垃圾最快方法 瀏覽:608
轎車輪胎性能檢測方法及其標准 瀏覽:439
pc肌鍛煉方法教學視頻 瀏覽: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