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尿酮體是什麼
尿酮體定性實驗,常與糖尿病、妊娠、營養不良、慢性疾病有關。一般用「加號」多少表示,但儀器測定的結果常用半定量的方式表達,見表6「加號」與半定量表達結果的關系。 表6 加號與酮體含量的關系加號方式mg/dL(毫克/分升) mmol/L(毫摩爾/升)微量5 0.5+15 1.5 + +40 3.9 + + +80 7.8 + + + +16015.6 酮體陽性可能有以下情況: 1.糖尿病病人、糖尿病酸中毒時會出現強陽性(+++以上),此時應引起注意,易發生中毒性昏迷,應及時採取治療措施。 2.嚴重嘔吐、腹瀉、長期營養不良、飢餓、劇烈運動後。 3.妊娠婦女因妊娠反應而劇烈嘔吐、子癇、消化吸收障礙等。 當你的身體不能利用葡萄糖作為能量來源時,就會動用脂肪分解產生能量,而此時就會出現一種叫做酮體的酸性物質,如果酮體在體內積聚太多將會造成嚴重後果,甚至昏迷。因此,糖尿病人尤其是1型糖尿病人應能夠自我監測尿酮體,以便及時發現體內過度的酮體積聚。 下述情況下應測定尿酮體: *當出現下述情況時,請自測尿酮體: 血糖超過240mg/dl 因各種原因停止治療時 傷風感冒或身體不適 患感染性疾病手術前後嘔吐或胃部不適妊娠極度緊張*測定方法-自測尿酮體可用試紙法: 將試紙插入尿樣品中。 按說明書要求等數秒鍾。 將試紙與包裝上的標准板比較。 記錄測試結果。 注意:如果尿酮體在"++"或40mg/dl以上,應迅速到醫院就診 尿酮體檢查:檢測尿酮體的膜塊中主要含有亞硝基鐵氰化鈉,或與尿液中的乙醯乙酸、丙酮主生紫色反應。其對乙醯乙酸的敏感性為50-100mg/L對丙酮則為400-700mg/L,不與β-羥丁酸起反應。 在使用中就注意: ①由於尿酮體中的丙酮和乙醯乙酸都具有揮發性,醯乙酸更易受熱妥解成丙酮;尿液被細菌污染後,酮體消失,因此尿液必須新鮮,及時送檢,以免因酮體的揮發或分解出現假陰性結果或結果偏低; ②干學法與酮體粉法靈敏度存在差異:酮體粉法對乙醯乙酸與丙酮的敏感性分別為80mg/L和100mg/L。不如試帶法敏感,故同一病理標本兩面種方法可能出現結果的差異,分析結果時應特別注意; ③不同病因引起的酮症,酮體的成分不同,即使一病人不同病程也可有差異,例如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早期病命名中,主要酮體成分β羥丁酸,很少或缺乏乙醯乙酸,此時測得結果可導致對總酮體量估計不足。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症狀緩解之後,β-羥丁酸轉變為乙醯乙酸,反而使乙醯乙酸含量比初始急性期增高,易對病情估計過重。因此檢驗人員必須注意病程發展,與臨床醫生共同分析實驗結果
Ⅱ 目前糖尿病的常規篩檢方法有哪些
1、尿酮體檢查:酮體是體內脂肪代謝的中間產物,正常人尿中酮體含量極微,定性試驗為陰性。這是糖尿病的檢查方法之一。
2、血脂檢查: 定期檢查血脂,因為很多糖尿病患者許多並發症都是在高脂血症基礎上發展的。控制好血脂控制好,血糖。這也屬於糖尿病的檢查項目。
3、眼底檢查:糖尿病人一但有眼部自覺症狀,往往已經錯過治療的最佳時間,所以建議應在半年至一年檢查一次眼底,糖尿病主要損害視網膜的微小血管。這種糖尿病的檢查較為常見。
4尿酮 尿酮體測定提供了胰島素缺乏的指標,警告糖尿病患者即將或可能已存在酮症酸中毒,提示需進一步行血酮體測定和血氣分析。尿酮體的測定採用硝酸鈉與乙醯乙酸反應,形成了一種紫色物質,提示尿酮體陽性。但以硝普鈉為基礎的反應不能測出在酮體(丙酮、乙醯乙酸和β-羥丁酸)中在數量上佔主要部分的β-羥丁酸。有報道使用含巰基的葯物如卡托普利時,可產生假陽性;而如尿標本長時間暴露於空氣中,則可產生假陰性。
學習完了有關,糖尿病的檢查方法,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我們身體出現糖尿病症狀的時候,去正規的醫院查一下,眼底檢查,以及尿酮體檢查,檢查得都特別的高,另外一旦確診時,及時採取治療,平時在飲食方面還要多注意。
Ⅲ 什麼是酮體
酮體有三兄弟,分別是:β-羥丁酸、乙醯乙酸和丙酮,它們是脂肪分解後,在肝臟經一系列化學變化誕生的,酮體的誕生,是身體利用脂肪的表現。
酮體雖然是酸性物質,但也是有自己的使命的,那就是進入心臟、骨骼肌、腎臟和大腦,提供生命活動所需的部分能量。正常情況下,血液和尿液含量極少。
Ⅳ 2尿液化學性質檢驗有幾項,各有什麼診斷意義
主要就是干化學中的10項(比重不是化學性質)
【臨床意義】
1、尿液酸度檢測(pH)主要用於了解機體酸鹼平衡和電解質平衡情況,尿液酸鹼度是診斷呼吸性或代謝性酸/鹼中毒的重要指標。另外,可通過尿液pH的變化來調節結石病患者的飲食狀態,或幫助機體解毒、促進葯物排泄。
2、蛋白質:主要用於腎臟疾病的診斷、治療監測、療效觀察等。蛋白尿的類型非常復雜,不在此過多論述
3、尿糖檢測(GLU)主要用於內分泌性疾病,如糖尿病及其他相關疾病的診斷、治療監測、療效觀察等,尿糖檢測時應同時檢測血糖,以提高診斷的准確性。
4、尿液膽紅素檢查(BIL)主要用於黃疸的診斷和鑒別診斷。尿液膽紅素陽性見於膽汁淤積性黃疸、肝細胞性黃疸,而溶血性黃疸為陰性。
5、尿膽原(URO)已成為尿液分析儀試帶法組合檢驗項目之一。膽紅素、尿膽原等檢查有助於黃疸的診斷與鑒別診斷
6、尿酮體檢查(KET)常被用於糖代謝障礙和脂肪不完全氧化性疾病或狀態的輔助診斷。強陽性結果具有醫學決定價值,只有約10%的患者體內僅有β-羥丁酸而呈陰性反應。
7、亞硝酸鹽(NIT)作為尿液化學檢查組合項目之一,主要用於尿路感染的快速篩檢。與大腸埃希菌感染的相關性高,陽性結果常表示有細菌存在,但陽性程度不與細菌數量成正比。單一檢測NIT的影響因素較多,陰性結果不能排除菌尿的可能,陽性結果也不能完全肯定為泌尿系統感染。因此,解釋結果時可與白細胞酯酶、尿沉渣顯微鏡檢查結果相結合,綜合分析。尿細菌培養法為確證試驗。
8、隱血(BLD):尿液出現Hb是血管內溶血的證據之一。因此,尿液Hb測定有助於血管內溶血性疾病的診斷。
9、白細胞酯酶(LEU):用於診斷泌尿系統感染。腎移植後發生排斥反應時,尿液中以淋巴細胞為主,白細胞酯酶呈陰性。此時,應以顯微鏡檢查為准。
10、維生素C:22.8%的常規尿液標本可以檢測出維生素C。維生素C水平與外源性攝入量有極大相關性。維生素C濃度增高可對隱血/血紅蛋白、膽紅素、葡萄糖、亞硝酸鹽試帶反應產生嚴重的干擾。
故檢測維生素C並非用於維生素C的定量,而是用於判斷試帶法其他檢測項目是否准確可靠,是否受到維生素C的影響,以對陰性結果給予正確的分析和評價。
Ⅳ 尿酮體1+是什麼意思
尿酮體的出現一般是由於體內脂肪代謝的中間產物,如果是在體檢的時候發現有尿酮體有一個加號,不能診斷是有疾病的存在,這個跟檢查前的脂肪飲食或者是肥胖有一定的關系,如果有臨床的症狀,需要考慮是否有糖尿病的可能。
建議在體檢前一天應該吃比較清淡的食物,如果過多油膩食物的攝入,有可能影響檢測單結果,出現了尿酮體的陽性,建議可以再做一次空腹的血糖檢查。
Ⅵ 尿酮體是什麼
[項目名稱]尿酮體
[英文縮寫]KET
[參考值]陰性
[臨床意義]尿酮體定性實驗,常與糖尿病、妊娠、營養不良、慢性疾病有關。一般用「加號」多少表示,但儀器測定的結果常用半定量的方式表達,見表6「加號」與半定量表達結果的關系。
表6 加號與酮體含量的關系
加號方式
mg/dL(毫克/分升)
mmol/L(毫摩爾/升)
微量
5
0.5
+
15
1.5
+ +
40
3.9
+ + +
80
7.8
+ + + +
160
15.6
酮體陽性可能有以下情況:
1.糖尿病病人、糖尿病酸中毒時會出現強陽性(+++以上),此時應引起注意,易發生中毒性昏迷,應及時採取治療措施。
2.嚴重嘔吐、腹瀉、長期營養不良、飢餓、劇烈運動後。
3.妊娠婦女因妊娠反應而劇烈嘔吐、子癇、消化吸收障礙等。
Ⅶ 尿常規酮體
尿常規下面也分為很多的檢測,其中尿常規酮體就是一方面的數據,而很多人其實對尿常規酮體都是不了解的,這個東西畢竟是屬於冷門知識,接下來我們來了解,尿常規酮體是什麼來的吧。
尿常規中提示尿酮體+-是什麼意思
尿常規的檢查出來的時候很多人都不會看的,其中有一個尿酮體,很多人都不會看,那麼尿常規中提示尿酮體+-是什麼意思呢?
尿酮體是三種不同成分的總成,丙酮,乙醯乙酸和β-羥丁酸,他們是體內脂肪代謝的中間產物,首先最簡單的方式就是看有無加號,有加號的就不正常,如果不正常積極的去做相關的輔助檢查,查找導致不正常的具體原因,然後再對症治療。
當體內胰島素不足或者體內缺乏糖分(飢餓性酮症),脂肪分解過多時,酮體濃度增高,一部分酮體可通過尿液排出體外,形成酮尿。酮體是酸性物質,在血液中積蓄過多時,可使血液變酸而引起酸中毒,此時就叫做酮症酸中毒。
尿常規中酮體高原因是什麼
一般體檢的時候都是需要檢查尿常規的,其中有一個指標是尿酮的指標,那麼尿常規中尿酮高原因是什麼呢?
引起尿常規中出現酮體偏高的情況主要有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劇烈運動、飢餓、應激狀態、劇烈嘔吐等情況。平時注意休息,補充維生素C,B,確定的話,應用胰島素等積極控制病情,具體應遵循臨床醫師。
導致尿常規酮體升高的原因比較多,一般需要先去排除是否有糖尿病,或者是因為飢餓或長期不良所導致的,也可能是作息不正常或順延時間不足導致的,平時盡量不吃那些高脂肪的食物,消化不良的人要注意飲食的搭配,否則就會導致病症的加重。
尿常規酮體偏高的症狀
如果人體某一項指標有問題的話,其實也會適當的反應在身體上面的,其中尿常規酮體偏高的症狀是什麼呢?
尿酮體偏高,主要原因有飢餓,糖尿病酸中毒,肺炎,結核,嚴重腹瀉嘔吐,妊娠期反應,營養不良等原因有關系,如果沒有不適症狀,尿酮體也不是高的很嚴重的話,應該問題不大,建議你先注意加強營養,過一段時間再復查一下看看,如果仍陽性,就需要做相關檢查,查明原因再做針對性治療。
雖然各種原因導致的糖代謝障礙或者脂質分解增多都可以導致尿酮體偏高,但是出現2+甚至是3+時,要引起重視,建議到醫院具體檢查,並進行治療。通常情況不考慮是腎臟出了問題,請您放心,至於之前少量的結石,也不用擔心,但是建議多喝水。
尿常規酮體弱陽性
尿常規中的酮體其實很多人都不會看,有些人出現了弱陽性的情況,那麼尿常規酮體弱陽性是怎麼回事呢?
尿常規檢查時酮體弱陽性,這是正常現象。尿酮體陽性並不一定有什麼問題的,如長時間空腹、疲勞等就會出現尿酮體陽性的現象。需要注意多休息,不要熬夜,避免過度疲勞;按時吃飯,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多喝水。注意血糖,最好檢查一下空腹血糖和餐後兩小時血糖看看,也可以做一下糖耐量試驗看看。
引起尿常規酮體陽性的原因有很多,在絕大多數情況下,出現「+」並不是很嚴重,有可能是與我們的日常飲食或是休息有關。妊娠期婦女或是糖尿病患者因體質特殊也有可能會出現尿酮體為陽性的結果。
Ⅷ 尿常規是檢查什麼的 尿常規的意義 尿常規與尿檢的區別
尿常規 是查什麼的?尿 常規檢查 是醫院中最常用的檢驗項目之一,是反映身體 健康 狀況的基本指標之一。那麼尿常規就是尿檢嗎?尿常規是檢查什麼?尿常規的臨床意義有哪些?下面我為您介紹。
尿常規介紹
尿常規檢查是醫院中最常用的檢驗項目之一,是反映身體健康狀況的基本指標之一。尿常規檢查在各級醫院實驗室中都可以開展,並且是最簡單易行、無痛苦、迅速的檢查手段。
在許多情況下,醫生經常要求患者去做尿常規檢查,並且要求患者經常復查尿常規實驗結果,其目的是用以了解腎臟的一般情況和改變,其他臟器的 疾病 對腎臟功能有無影響,葯物治療對腎臟有無影響,觀察治療效果等。因此尿常規檢查是需要經常觀察的一項指標。
尿常規檢查一般應包括尿蛋白定性,尿糖定性和尿沉渣檢查三項內容。現在由於許多醫院多使用半自動或自動尿分析儀,所以尿常規結果可同時提供8至10項測定數據,這些數據一般包括尿蛋白、尿糖、尿酮體、尿比重、酸鹼度、尿膽紅素、尿膽原、亞硝酸鹽、紅細胞(潛血)和白細胞。個別儀器還包括對尿中排除維生素干擾的定性檢查。
尿常規的意義
1. 血常規 的主要項目包括:紅細胞(RBC)、血紅蛋白(Hb)、白細胞(WBC)總數及(DC)分類;此外還有(p t)血小板計數。
2. 尿常規主要項目有:尿的顏色,尿的酸鹼性(PH值),尿的比重及蛋白定性和鏡檢測定尿的沉渣計數。其主要內容有:鏡檢尿中的白細胞、膿細胞和紅細胞(正常紅細胞、皺皮紅細胞、及影細胞)上皮細胞、復粒細胞及其它精子。以及在病理情況下各種管型相似物質。
3. 大便常規主要內容有:大便顏色,硬度粘液度。以及鏡檢大便者有無蠕蟲病(鉤蟲卵、蛔蟲卵、鞭蟲卵)等各種寄生蟲檢查。
在無病理情況,三大常規值都處於正常范圍,但當患了疾病,或身體受到某種( 化學 的、 物理 的、 生物 的、機械的)不良刺激和創傷時,機體內環境與外環境的平衡條件受到破壞,其正常值就發生變化了。 患了 流感 、 肺炎 、急性 扁桃體炎 、感染等征灶時,血常規中的白細胞就升高,分類細胞已因此而增高或減少。甚至因不小心,染上肝病或其它,紅細胞、白細胞及血小板均會減少。再若不慎,發生尿路感染,或 陰道炎 、 腎炎 之類;你的小便就會變紅、變黑、褐或乳白色。發生尿頻、尿急、尿痛、排尿困難、肉眼血尿等症狀。經化驗檢查就會發現小便里有紅細胞、白細胞,或其它透明管型、蠟樣管型、可粒管型或結晶鹽之類。當你感染寄生蟲病時,化驗檢查可發現,大便里有蛔蟲卵、鉤蟲卵等寄生蟲宿主你身。當你患了 消化 系疾病, 肛裂 、 痔瘡 ,查大便定會發現大便色黑,形狀各異;且潛血陽性。 總之,三大常規(血、尿、糞)已作為臨床醫生診斷疾病。鑒別病患必不可少的重要檢查方法。也是檢驗師向臨床醫生提供可靠診斷的依據之一。也是人們觀察生理、病變的情雨表。
尿常規與尿檢區別
尿檢包括了尿常規、中段尿培養、尿三杯檢驗、阿迪氏計數、尿蛋白定量等等項目。
因此說尿檢不等同於尿常規檢查,但平常通俗所說的“尿檢”多指查尿常規。
尿常規的檢查對 泌尿 道感染、 結石 、膽道阻塞、急慢性腎炎、 糖尿病 、腎病變症狀群等疾病有篩檢預報性作用。
尿常規(尿檢)——“三大常規項目之一”
去醫院看病,免不了要作一些檢查,其中三大常規:及血常規、尿常規、大便常規最常用。
那麼,三大常規檢查有何意義呢?
1. 血常規的主要項目包括:紅細胞(RBC)、血紅蛋白(Hb)、白細胞(WBC)總數及(DC)分類;此外還有(PLT)血小板計數。
2. 尿常規主要項目有:尿的顏色,尿的酸鹼性(PH值),尿的比重及蛋白定性和鏡檢測定尿的沉渣計數。其主要內容有:鏡檢尿中的白細胞、膿細胞和紅細胞(正常紅細胞、皺皮紅細胞、及影細胞)上皮細胞、復粒細胞及其它精子。以及在病理情況下各種管型相似物質。
3. 大便常規主要內容有:大便顏色,硬度粘液度。以及鏡檢大便者有無蠕蟲病(鉤蟲卵、蛔蟲卵、鞭蟲卵)等各種寄生蟲檢查。
在無病理情況,三大常規值都處於正常范圍,但當患了疾病,或身體受到某種(化學的、物理的、生物的、機械的)不良刺激和創傷時,機體內環境與外環境的平衡條件受到破壞,其正常值就發生變化了。
當你患了流感、肺炎、急性扁桃體炎、感染等症狀時,血常規中的白細胞就升高,分類細胞也因此而增高或減少。甚至因不小心,染上肝病或其它,紅細胞、白細胞及血小板均會減少。再若不慎,發生尿路感染,或陰道炎、腎炎之類;你的小便就會變紅、變黑、褐或乳白色。發生尿頻、尿急、尿痛、排尿困難、肉眼血尿等症狀。經化驗檢查就會發現小便里有紅細胞、白細胞,或其它透明管型、蠟樣管型、可粒管型或結晶鹽之類。當你感染寄生蟲病時,化驗檢查可發現,大便里有蛔蟲卵、鉤蟲卵等寄生蟲宿主你身。當你患了消化系疾病,肛裂、痔瘡,查大便定會發現大便色黑,形狀各異;且潛血陽性。
總之,三大常規(血、尿、糞)已作為臨床醫生診斷疾病。鑒別病患必不可少的重要檢查方法。也是檢驗師向臨床醫生提供可靠診斷的依據之一。也是我們觀察生理、病變的情雨表。
猜你感 興趣 :
1. 尿常規紅細胞偏高的原因
2. 什麼是糖尿病尿檢加號
3. 運動員怎麼尿檢
4. 尿蛋白高是什麼原因
5. 查尿紅細胞高是怎麼回事
6. 引起尿檢白細胞高的原因
Ⅸ 檢查尿酮體的方法有哪些
在對糖尿病酮酸中毒的診斷和治療中,尿酮體檢查可算一個重要指標通常有以下幾種方法:1.乙醯乙酸(雙醋酸)法:取新鮮尿液5~10毫升,置於玻璃試管中,加入幾滴10%氯化高鐵溶液,至尿中磷鹽類完全沉澱為止。用濾紙過濾,過濾後的尿液中再加幾滴10%氯化高鐵溶液。如呈現紫紅色,即為陽性反應。
2.酮體試紙法:用亞硝基鐵氰化鈉等試劑作為酮體試紙,將其浸入新鮮尿中後當即取出,3分鍾後在白色或白光燈下與標准色板比較,判定結果。
3.酮體粉法:取配製好的酮體粉1小匙,放在反應板的小孔中,加新鮮尿3~4滴,以浸濕粉末為度,12分鍾後觀察顏色變化。在2分鍾內如變成紫色,為酮體陽性反應。1分鍾後只有一點紫色沉澱則為弱陽反應;如果一滴入就變成紫色,為強陽性反應;顏色不變為陰性。
Ⅹ 尿液檢查PH、蛋白、尿糖、酮體
1、pH
腎臟參與機體內酸鹼平衡調節,這種調節能力可以通過尿液pH 反映出來。由於內源性酸產生偏多,尿液pH 普遍偏酸,約為5.0~6.0。一般情況下,飯後會出現「鹼潮」現象,尿液偏鹼;酸性尿多見於進食肉食過多和某些種類的水果(如酸果蔓果實)、代謝性酸中毒、呼吸性酸中毒以及使用排結石葯物(如碳酸鈣);鹼性尿多見於進食素食和柑橘類水果、代謝性鹼中毒、呼吸性鹼中毒、一些腎臟疾病(如腎小管性酸中毒)等。
pH 檢測需新鮮尿標本,如果尿液放置時間過久,大多數細菌可分解尿素而釋放氨,尿呈鹼性;但有時也會出現相反的情況;尿中碳酸緩沖對釋放CO2,逸出至空氣,尿pH 值增高。
[正常參考值] 5.0 ~ 8.0。
2、蛋白
正常生理情況下,少量蛋白從腎小球濾過,幾乎在近端小管完全重吸收。因此,蛋白尿出現往往提示腎小球濾過屏障受損和(或)腎小管重吸收能力降低。腎小球性蛋白尿常伴大分子量蛋白質丟失,一般> 1.5g/24 h;腎小管性蛋白尿常為少量小分子量蛋白,一般< 2.0 g/24 h。劇烈體育運動、脫水或發熱、或妊娠時,尿中可出現少量蛋白質。臨**蛋白尿可由多種原因引發,應結合臨床具體情況分析。
試紙條法測定尿蛋白是半定量篩選蛋白尿的方法。試紙條法對尿中不同蛋白質的敏感性不同,對白蛋白最為敏感。多發性骨髓瘤患者尿中可以出現大量游離輕鏈,但試紙條法檢測陰性。如果容器內有去垢劑殘留,試紙條法尿蛋白檢測可以假陽性,造影劑也會導致出現假陽性;尿液偏鹼時,會破壞指示劑所在的緩沖范圍而出現假陰性;尿液pH < 3.0 時,試紙條法也會出現假陰性。陽性者需進一步進行尿蛋白定量測定。
[正常參考值] 陰性。
尿糖
尿中出現葡萄糖,主要由於腎前因素-高血糖導致腎小球濾過的葡萄糖超出腎小管的重吸收閾值或腎性因素-腎小管重吸收能力下降。如果尿糖陽性,應結合臨床區別是生理性糖尿還是病理性糖尿。生理性糖尿多見於飲食過度、應急狀態和妊娠;病理性糖尿多見於血糖升高引起的糖尿、腎小管功能受損所導致的腎性糖尿以及一些內分泌異常(如甲狀腺功能亢進、嗜鉻細胞瘤等)所引發的糖尿。服用大劑量維生素C 或一些新型抗生素可以使結果呈假陽性,而高濃度酮體尿和高比重尿可以出現假陰性。
[ 正常參考值] 陰性。
3、酮體
當機體不能有效利用葡萄糖、脂肪酸代謝不完全,可導致大量酮體產生,此時尿液就會出現酮體。除了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外,酮尿也可見於長期飢餓、急性發熱、低糖類飲食、中毒引起的嘔吐、腹瀉等情況。降壓葯物甲基多巴、卡托普利以及一些雙胍類降糖葯(如苯乙雙胍,商品名降糖靈),可使尿酮體檢測呈陽性。苯丙酮尿症、尿液中存在酞類染料、防腐劑(8-羥喹啉)、左旋多巴的代謝產物等會導致檢測結果呈假陽性;試紙條活性降低和酮體降解,會使檢測結果呈假陰性。
[正常參考值] 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