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使用方法 > 魅族mback鍵使用方法

魅族mback鍵使用方法

發布時間:2022-10-20 00:54:05

⑴ 魅族18s的mback不能重按嗎

能重按。魅族18s的mback,是靠按壓力度的,來觸發大退和小退功能,輕按觸發小退,重按觸發大退。

⑵ 魅族mback鍵怎麼使用 魅族mback鍵使用圖文教程

魅族mBack是Android智能手機的交互方式,於魅族在2015年6月2日在魅藍Note2發布會上發布,基於全新腰圓按鍵設計語言的mBack物理Home鍵,可以實現輕觸返回,按壓回到桌面,將輕重有別的操作融合,這才是mBack。

據國家知識產權局的最新專利公布公告,魅族科技(中國)有限公司2012年6月28日申請的「用戶設備及其操作控制方法」專利已經獲批,正是通常說的mBack,類別為「發明專利」。

⑶ 魅族mback怎麼用 魅藍note2mback按鍵使用方法

魅藍的腰圓Home鍵,輕觸一下就是返回,按下Home鍵就是返回桌面。
長按下就會打開語音助手或者是鎖屏。

⑷ 魅族mback怎麼用 魅藍note2mback按鍵使用方法

魅藍的腰圓home鍵,輕觸一下就是返回,按下home鍵就是返回桌面。
長按下就會打開語音助手或者是鎖屏。

⑸ 魅族mback是什麼 魅族mback用途介紹

是魅族手機Home鍵的使用方式,輕觸返回上一級,長按退回桌面,以及指紋功能的集成。魅族在2018年9月19日發布了性價比更高手機魅族16X,一流的硬體配置,出色的外觀設計,對稱式全面屏會給你帶來極致的體驗。

⑹ 談談魅族「MBack」的前世今生

在 602 魅藍 Note2 的發布會上,魅族向大家宣布了一種新的交互方式: MBack 。 在 630 魅族 MX5 的發布會上,魅族又把 MBack 帶到了 MX5 上面,並將它與 MTouch 結合起來,使得 Home 鍵的功能再次得到升級。

MBack 的核心交互載體是手機正面的實體 Home 鍵,這顆實體 Home 鍵具備按壓與觸摸的功能操作,分別對應 Home 與 Back/指紋識別功能。MBack 的最大亮點在於,解決了在安卓手機上讓人詬病的「導航欄」空間佔用及操作上的問題。簡單粗暴的說,就是從此解決了安卓手機屏幕底部出現多層底欄的問題。

對於這個獨特的「返回」操作方式,魅族把它稱之為「革命性」的 MBack。然而,每當聽到類似「革命性」、「顛覆」等詞語時,我總是採取一種相對審慎的態度。因為能夠稱得上「革命性」的東西實在是少之又少,不能把新出現的東西就稱之為「革命性」,而是要看它以何種方式為用戶解決了哪些問題。

那麼,為什麼產生了 MBack 這種交互方式?仔細一想,發現也只有魅族才有可能推出這樣一種交互方式。

我們先來回顧一下魅族手機 Home 鍵演變歷史。

看到最後,你會發現 MX5 又回到了 M8 時代的單一實體 Home 鍵。當然,MX5 這顆 Home 鍵也比 M8 的 Home 鍵要聰明得多。此外,我們還發現,SmartBar 存在了一段時間,然而又消失了。這是為什麼呢?

在討論 SmartBar 之前,我們先來看一下 Android 的 應用結構

以上就是一個典型的 Android 應用結構,其中透明的頂部欄與底部欄可以根據實際的需求來選取與設計。

了解 Android 的應用結構之後,我們再來看看 SmartBar 的核心設計理念:

因此,SmartBar 想要做的就是把操作欄上的按鈕拉到下面來,與 Back 按鈕一起就構成了 SmartBar。所以, SmartBar 最好的表現是下面這個樣子的:

這看起來是個完美的方案,然而魅族似乎高估了自己。

大部分應用程序並沒有按照 Android design 中的規范來設計,很多應用只是照搬 iOS 的設計規范,抄的最多的莫過於屏幕底部用來切換視圖的「標簽欄」。雖然,Google 在 Android design 的 Pure Android 章節中一再強調:

但是,這依然起不到太多作用,開發者還是固執地移植了 iOS 的那一套界面過來。這樣, SmartBar 就無法兼容「標簽欄」,於是就出現了「雙底欄」。用戶也就是在這個時候,對 SmartBar 產生了不滿的情緒。

另外,Smartbar 的兼容情況也沒有想像中的那麼樂觀。

在 Android design 規范中雖然不建議開發者使用底部「標簽欄」,但並不意味著底部就不放其它東西了。因為,上面也有提到底部欄(Bottom bar),那麼底部欄應該什麼時候使用呢?

SmartBar 很多時候對底部欄上的操作按鈕也無法兼容,所以還是會出現「雙底欄」的情況。此外,有些應用在操作欄上使用了自定義的控制項,即使按照規范來設計也不能兼容 SmartBar 。因此,依然會出現「雙底欄」的情況,有時候甚至出現「三底欄」。不過,魅族對這種情況也無可奈何,因為原生安卓也會出現這種情況。

期間,魅族也有對 SmartBar 進行過小改善。例如,降低 SmartBar 的高度以減少空間佔用,隱藏 SmartBar 以避免出現雙底欄(配合上滑 Back 返回)。其實,與其說是改善,不如說是一種妥協。從這時開始,我就知道 SmartBar 終究會被取代。

於是,魅族再次冥思苦想,終於又想出了「懸浮球」,它是類似於 iPhone 的「小圓點」(Assistive Touch)。

「懸浮球」可以通過單擊、雙擊、上下滑動、左右滑動實現相應的返回、下拉懸停、展開通知欄及應用切換等功能。當看到「懸浮球」功能發布的時候,我並沒有像現場觀眾那樣歡呼鼓掌,而是陷入了沉思。

因為,Android design 中對桌面小部件的設計有明確的規范:

現在,回到魅族的「懸浮球」。上下滑動/左右滑動手勢與主屏幕導航手勢相同,在應用程序界面中也同樣如此,於是就產生了手勢沖突。雖然蘋果的「小圓點」手勢與桌面導航手勢也有沖突,但是它並不會直接對應用產生相應的動作,它只是使得「小圓點」的位置移動或者展開觸摸菜單。而魅族的「懸浮球」並不是這樣,對它的點擊或者滑動會直接產生相應的操作效果。所以,「懸浮球」在看似帶來方便的同時,也帶來了較為嚴重的誤操作問題。同時,「懸浮球」在視覺上也表現的不夠友好。

因此,「懸浮球」只能算是一種輔助的交互方式,不可能取而代之成為「正統」的交互方式。

那麼,難道就沒有一種方式可以把 Android 的導航交互做得好看又好用?

這一次,魅族終於給出了相對完美的答案:

將 Back 鍵與 Home 鍵集成在一起,把視覺上和操作上的問題都同時解決了。手機應用不會出現導航欄空間佔用的問題,也不會出現讓人詬病的多層底欄的問題,甚至在運行全屏應用時也不會出現滿世界找「返回」鍵的問題。

因為 MBack 的出現,讓一切看起來都似乎完美無瑕。然而,有一件「怪事」卻引起了我的注意。

蘋果既然能想到雙觸摸 Home 鍵觸發屏幕下拉懸停,那它為什麼沒有想到單觸摸 Home 鍵觸發「返回」功能?難道它真的沒有想到?這可能嗎?要知道,iPhone 左上角的「返回」鍵也是最多人吐槽的。我也相信蘋果在衡量觸摸 Home 鍵實現「返回」功能與從屏幕左側邊緣右滑實現「返回」功能時做過一番思考,但最終還是選擇了後者。

是的,無論如何,我們都要有思辨的精神。

先來看看,MX5 Home 鍵上麵包含有哪些功能?

我們可以發現一些問題:當需要進行指紋識別時,觸摸代表的是指紋識別還是返回上一級?剛開始我想到的是,利用觸摸時長來判別:

後來慢慢發現,這個方案體驗不夠友好。觸摸時長本來就足夠短了,短到什麼程度,長到什麼程度,用戶更無法對此進行量化。另外,用戶在做某件事情的時候,他也可能隨時在中途突然取消它。所以,這個方案實施起來稍顯混亂。

魅族的解決方案是:

通過 UI 設計來規避,只能說是在目前的條件下的最優解。我不知道具體通過那種形式的UI設計來提示用戶,是簡單的在屏幕上放置「取消」按鈕,還是附上「此時觸摸 Home 鍵 返回 功能不可用」的文字提示(由上圖看來,並沒有附上這個文字提示)?

此外,手機「返回」鍵的使用頻率是很高的,用戶的操作習慣一旦被養成,便會容易形成慣性思維。因此,上面的方案雖然解決了指紋識別與「返回」功能沖突的問題,但是它並沒有解決用戶因慣性思維想要觸摸「返回」而變成了指紋識別的問題。不要責怪用戶笨,這個操作習慣是這個系統本身培養起來的。

再來看一下 Back 鍵與 Home 鍵的操作方式:

這個操作有什麼問題嗎?把 Back 鍵與 Home 鍵集成在一起,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對 Home 鍵功能的使用。iOS 的 Back 鍵大部分情況下只能返回到應用程序的頂層界面,而 Android 的 Back 鍵除了可以返回到應用頂層界面外,還可以返回到桌面主頁,甚至還可以在應用之間相互導航。

因此,大多數 Android 用戶會一直觸摸 Back 鍵直至退出應用回到桌面主頁,因為這個過程在觸摸體驗上也是十分連貫的。所以,這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實體 Home 鍵功能的使用。當然,這個問題在所有 Android 手機都會出現,只不過在魅族手機上可能會表現得更加明顯一些。

把 Back 鍵與 Home 鍵集成在一起,除了在一定程度上弱化對 Home 鍵功能的使用外,同時也把實體按鍵最大的優點給抹掉了。實體按鍵最大的特點是需要給予一定的力度才會進行反應,這種交互方式帶給了用戶難得的安全感。因為你甚至可以把一直懸空的手指放在實體按鍵上停留片刻,而不必去擔心產生像觸摸虛擬按鍵那樣的誤觸動作。是的,iPhone 用戶直到現在也依然可以獲得這份安全感。另外,我想這也是為什麼老羅堅持在錘子手機上使用實體按鍵的部分原因吧。

你可能會說,觸摸 Back 鍵返回上一級,按壓 Home 鍵返回到桌面主頁,這樣的邏輯很清晰啊。是的,從這個角度看確實如此,但當兩者都是需要進行頻繁操作的時候,就不一定那麼清晰了。你可能還會說,怎麼會導致邏輯混亂呢,或者說習慣就不會發生這種情況了。是的,我可能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同意這樣的說法,但我相信你在說這句話的時候底氣是不足的。

你怎麼就這么事兒逼呢?這又不是什麼大問題。是的,這都不是事兒,用戶看到沒有雙底欄才是最重要的。不信?你看!!!

偷偷告訴大家一個秘密,其實我並沒有 MX5,只是用的魅藍 Note2 來假裝擁有 MX5(希望能在 筆戈玩 欄目中有機會試玩 MX5 _ )。還有,其實我也不是我,只是假裝是我,哈哈。

其它手機廠商對於 Android 導航欄有做出哪些努力嗎?幾乎沒有,你看到的基本上都是以下兩種情況:

無論如何,魅族花費了幾年的時間與精力去探索這個問題,這也是魅族目前所能提供最好的解決方案,也可能是 Android 陣營中最好的解決方案。單憑這一點,魅族理應獲得相應的掌聲。

在最新的 Material design 規范中,Android 已經不是當年的那個亂七八糟的Android 了,Android 應用也可以表現得很優雅美觀,有些應用甚至和 iOS 比起來也毫不遜色。不信?你看!!!

還有,當年大家吐槽的導航欄,現在反而成為了優勢。因為它用起來直觀、順手、效率高,這也才是 Android 應用原有的樣子。其實,現在國內也有一些應用在遵循 Android design 規范的應用,如知乎:

作為對比,我再來看一下 iOS 版本的知乎:

你更喜歡哪個平台的設計風格?就拿 Android 與 iOS 兩個平台的知乎應用來說,我更喜歡 Android 平台知乎應用的設計風格。

最後,我們把話題引回到魅族身上。

目前魅族的整個交互邏輯建立在實體 Home 鍵的基礎之上,這也使得魅族手機的交互方式與其它手機顯得不太一樣,甚至有時候充當了一個領路人的角色。那麼,我們是否可以看得更遠一些?如果以後指紋識別可以在屏幕內進行,或者是因為某種原因取消了實體 Home 鍵,這是否意味著魅族要重建新的交互體系?

這並不是沒有可能,現在一系列的專利技術表明蘋果未來可能會取消實體 Home 鍵。不過,無論未來科技如何發展,相信魅族都可以拿出更好的解決方案。同時,也希望自己能有機會參與到其中去。

(全文完)

⑺ 如何用魅族手機上的mBack呼出菜單

一般應用的菜單在應用中可以使用,不需要單獨的菜單鍵來使用,mback的功能是輕觸返回,按下去直接退出應用。

閱讀全文

與魅族mback鍵使用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架點分析與使用方法 瀏覽:608
菜鳥寫作技巧和方法 瀏覽:762
閑置快速賣出去的方法 瀏覽:549
電腦用電壓力鍋做蛋糕的方法 瀏覽:5
建行隨芯用使用方法 瀏覽:282
眼角的皺紋用什麼方法可以弄掉 瀏覽:930
汽車螺紋測量方法 瀏覽:396
分析企業財務數據的方法 瀏覽:844
解決好三農問題的方法 瀏覽:775
小彈力帶的腿部訓練方法 瀏覽:872
eminence使用方法 瀏覽:185
統計方法與資料分析課 瀏覽:419
如何擠奶方法視頻教程 瀏覽:81
榮耀6電量提醒設置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111
黃褐斑國外治療方法 瀏覽:618
煎包機的製作方法視頻 瀏覽:840
電腦怎麼清理桌面垃圾最快方法 瀏覽:608
轎車輪胎性能檢測方法及其標准 瀏覽:439
pc肌鍛煉方法教學視頻 瀏覽:999
接觸角測量儀使用方法 瀏覽:7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