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使用方法 > 化學上常用的過濾方法

化學上常用的過濾方法

發布時間:2022-10-14 23:14:20

A. 初中化學除雜質的方法歸納

除雜的意思就是去除物質中的雜質,那麼有哪些方法可以有效的去除雜質呢?以下是我分享給大家的初中化學除雜質的方法,希望可以幫到你!
初中化學除雜質的方法
第一,要知道除雜質的原則,除掉雜質的同時,不能生成新的雜質。第二,要背得物質的溶解性表,這樣才能很好、很快的找到形成沉澱的離子

例如氫氧化鈉忠混有碳酸鈉,陰離子不同,而碳酸根與很多的陽離子都能形成沉澱,常用的可以是氫氧化鈣。這樣,反應後就將碳酸鈉除掉,生成了氫氧化鈉,也不生成新的雜質。

將混合物中的幾種物質分開而分別得到較純凈的物質,這種方法叫做混合物的分離。將物質中混有的雜質除去而獲得純凈物質,叫提純或除雜。除雜題是初中化學的常見題,它靈活多變,可以綜合考察學生的解題能力。現列舉幾種方法:

1物理方法

1.l過濾法.原理:把不溶於液體的固體與液體通過過濾而分開的方法稱為過濾法。如:氯化鈣中含有少量碳酸鈣雜質,先將混合物加水溶解,由於氯化鈣溶於水,而碳酸鈣難溶於水,過濾除去雜質碳酸鈣,然後蒸發濾液,得到固體氯化鈣。如果要獲得雜質碳酸鈣,可洗滌烘乾。

練習1下列混合物可以用溶解、過濾、蒸發操作來分離的是:()

A.CaCO3CaOB.NaClKNO3C.NaNO3BaSO4D.KClKClO3

1.2結晶法.原理:幾種可溶性固態物質的混合物,根據它們在同一溶劑中的溶解度或溶解度隨溫度的變化趨勢不同,可用結晶的方法分離。例如:除去固體硝酸鉀中混有的氯化鈉雜質,先在較高溫度下製成硝酸鉀的飽和溶液,然後逐步冷卻,由於硝酸鉀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顯著增大,溫度降低,大部分硝酸鉀成為晶體析出,而氯化鈉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得不顯著,所以大部分氯化鈉仍留在母液中,通過過濾把硝酸鉀和氨化鈉溶液分開。為進一步提純硝酸鉀,可再重復操作一次,叫重結晶或再結晶。

練習2下列混合物適宜用結晶法分離的是:()

A.NaNO3Na2CO3B.NaNO3NaClC.NaOHMg(OH)2D.NaClBaSO4

2.化學方法:原理

(一)、加入的試劑只與雜質反應,不與原物反應。

(二)、反應後不能帶入新的雜質。

(三)、反應後恢復原物狀態。

(四)、操作方法簡便易行。

初中常用化學除雜方法有以下幾種:

2.1沉澱法:使混合物中的雜質與適當試劑反應,生成沉澱通過過濾而除去。

練習3下列混合物可用沉澱法除去雜質(括弧內的物質是雜質)的是()

A.KNO3〔Ba(NO3)2〕B.NaCl〔KNO3〕C.NaNO3[NaCl]D.Ca(NO3)2[AgCl]

2.2化氣法:將混合物中的雜質與適當試劑反應變成氣體而除去。

如:硝酸鈉固體中含有少量碳酸鈉雜質,可將混合物加水溶解,再加入適量稀硝酸溶液,硝酸與碳酸鈉反應生成硝酸鈉、水和二氧化碳,再蒸發濾液,獲得硝酸鈉固體。

練習4下列混合物中的雜質(括弧內的物質是雜質)適宜用氣體法除去的是:()

A.NaNO3〔Ba(NO3)2〕B.NaCl[Mg(OH)2]C.KNO3〔K2CO3〕D.Na2SO4〔MgSO4〕

2.3置換法:將混合物中的雜質與適量試劑通過發生置換反應而除去。如:硫酸鋅固體中含有少量硫酸銅雜質,可將混合物溶解之後,加人適量鋅粉,再過濾除去被置換出來的銅,蒸發濾液獲得硫酸銅固體。

練習5加入下列哪些物質可以除去硫酸亞鐵溶液中混有的少量雜質硫酸銅()

A.ZnB.FeC.CuD.Mg

練習6將混有少量鐵粉和鋅份的硫酸銅晶體溶於適量水,充分凈置過濾,結果是

A.濾出了混雜在其中的鐵粉B.濾出了混雜在其中的鋅粉C.濾出了一些銅粉D.什麼也沒濾出

2.4吸收法:兩種以上混合氣體中的雜質被某種溶劑或溶液吸收,而要提純的氣體不能被吸收時,可用此方法。

如:一氧化碳中含有二氧化碳時,可將混合氣體通過盛有氫氧化鈉的溶液。

2.5其它法:將混合物中的雜質用化學方法轉化成其它物質。

如:氧化鈣中含有碳酸鈣,可採用高溫燃燒的方法,使碳酸鈣高溫分解成氧化鈣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擴散到空氣中,除去雜質。

你的問題不是很明,但也可以歸納:

1、液體中除去液體:物理結晶法,如氯化鈉中混硝酸鈉;沉澱法:KNO3〔Ba(NO3)2〕(加Na2SO4);化氣法,氯化鈉溶液中混碳酸鈉(加稀鹽酸);置換法,

FeCl2<CuCl2>(加Fe)。

2、固體中除去固體:溶解過濾法,CaCO3〈CaO〉;化氣法,氯化鈉溶液中混碳酸鈉(加稀鹽酸);置換法,

Cu<Fe>(加CuCl2)。

3、氣體中除去氣體:吸收法(見2.4);其他方法:如CO2 通過熾熱的氧化銅.
初中化學物質除雜技巧
1、CO2(CO):把氣體通過灼熱的氧化銅,

2、CO(CO2):通過足量的氫氧化鈉溶液

3、H2(水蒸氣):通過濃硫酸/通過氫氧化鈉固體

4、CuO(C):在空氣中(在氧氣流中)灼燒混合物

5、Cu(Fe) :加入足量的稀硫酸

6、Cu(CuO):加入足量的稀硫酸

7、FeSO4(CuSO4): 加 入足量的鐵粉

8、NaCl(Na2CO3):加 入足量的鹽酸

9、NaCl(Na2SO4):加入足量的氯化鋇溶液

10、NaCl(NaOH):加入足量的鹽酸

11、NaOH(Na2CO3):加入足量的氫氧化鈣溶液

12、NaCl(CuSO4):加入足量的氫氧化鋇溶液

13、NaNO3(NaCl):加入足量的硝酸銀溶液

14、NaCl(KNO3):蒸發溶劑

15、KNO3(NaCl):冷卻熱飽和溶液。

16、CO2(水蒸氣):通過濃硫酸。
中化學物質除雜注意的問題
(1)需凈化的氣體中含有多種雜質時,除雜順序:一般先除去酸性氣體,如:氯化氫氣體,CO2、SO2等,水蒸氣要在最後除去。

(2)除雜選用方法時要保證雜質完全除掉,如:除CO2最好用NaOH不用Ca(OH)2溶液,因為Ca(OH)2是微溶物,石灰水中Ca(OH)2濃度小,吸收CO2不易完全。

猜你喜歡:

1. 化學實驗常見物質除雜方法

2. 初三化學除雜方法及知識點

3. 初中化學除雜質的方法

4. 初中化學常考知識點歸納

5. 人教版九年級化學上冊必背知識點

B. 化學除雜質的常用方法

五種常用的方法:除雜質思路分析方法

(1)沉澱法:加入一種試劑將被除去的雜質變為沉澱,再用過濾法除去。(NaNO3;NaCl)

(2)化氣法:加熱或加入一種試劑將雜質變為氣體逸出。(NaCl;Na2CO3)

(3)置換法:應用金屬活動順序通過置換反應除去雜質的方法。(FeSO4;CuSO4)

(4)轉純法(轉換法):將被除去的雜質變為提純的物質。(CO2(CO))

(5)吸收法:利用混合物中某組分化學性質的差異,用試劑吸收其中一種,從而分離提純物質的方法。(H2;CO2)

C. 過濾操作的詳細過程

過濾操作要求「一貼、二低、三靠」。

一貼

即使濾紙潤濕,緊貼漏斗內壁,不殘留氣泡。(防止氣泡減慢過濾速度。)

二低

1、濾紙邊緣略低於漏斗邊緣。

2、液面低於濾紙邊緣。(防止液體過濾不凈。)

三靠

1、傾倒時燒杯杯口要緊靠玻璃棒上。

2、玻璃棒下端抵靠在三層濾紙處。

3、漏斗下端長的那側管口緊靠燒杯內壁。

(3)化學上常用的過濾方法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1、燒杯中的混合物在過濾前應用玻璃棒攪拌,然後進行過濾。

2、過濾後若溶液還顯渾濁,應再過濾一次,直到溶液變得透明為止。

3、過濾器中的沉澱的洗滌方法:用燒瓶或滴管向過濾器中加蒸餾水,使水面蓋沒沉澱物,待溶液全部濾出後,重復2~3次。

4、斗架燒杯玻璃棒,濾紙漏斗角一樣:「斗」指漏斗;「架」指漏斗架。這兩句點明了過濾操作實驗所需要的儀器:漏斗、漏斗架、燒杯、玻璃棒、濾紙,並且強調濾紙折疊的角度要與漏斗的角度一樣。

5、過濾之前要靜置:意思是說在過濾之前須將液體靜置一會兒,使固體和液體充分分離。

6、三靠兩低不要忘:意思是說在過濾時不要忘記了三靠兩低。「三靠」的意思是指漏斗頸的末端要靠在承接濾液的燒杯壁上,要使玻璃棒的底端靠在濾紙上,盛過濾液的燒杯嘴要靠在玻璃棒上;「兩低」的意思是說濾紙邊緣應略低於漏斗的邊緣,所倒入的濾液的液面應略低於濾紙的邊緣。

D. 化學過濾、蒸發的方法

過濾 (filltration)藉助粒狀材料或多孔介質截除水中懸浮固體的過程。

過濾是指分離懸浮在氣體或液體中的固體物質顆粒的一種單元操作,用一種多孔的材料(過濾介質)使懸浮液(濾漿)中的氣體或液體通過(濾液),截留下來的固體顆粒(濾渣)存留在過濾介質上形成濾餅。過濾操作廣泛用於各種化工生產中,尤其是用於分離液體中的固體顆粒,也有用於分離氣體的粉塵,如袋濾器。

過濾首先是濾布或者濾網,國內最先開始生產這些材料的是 台州的天台和河北的安平,天台是以紡織纖維為原料的據多,象台州黃岩騰達篩網廠 等一批 是最早從事 這個行業的企業; 而安平是以五金為原材料 生產出的網 在全國來說都是非常有名的

蒸發(evaporate)只發生在液體表面的汽化過程。

蒸發在任何溫度下都能發生。

蒸發過程吸收熱量,蒸發致冷。

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溫度、濕度、液體的表面積、液體表面上的空氣流動等。

水由液態或固態轉變成汽態,逸入大氣中的過程稱為蒸發。而蒸發量是指在一定時段內,水分經蒸發而散布到空中的量。通常用蒸發掉的水層厚度的毫米數表示,水面或土壤的水分蒸發量,分別用不同的蒸發器測定。一般溫度越高、濕度越小、風速越大、氣壓越低、則蒸發量就越大;反之蒸發量就越小。土壤蒸發量和和水面蒸發量的測定,在農業生產和水文工作上非常重要。雨量稀少、地下水源及流入徑流水量不多的地區,如蒸發量很大,極易發生乾旱。而且在任何溫度下都可以蒸發。從微觀上看,蒸發就是液體分子從液面離去的過程。由於液體中的分子都在不停地作無規則運動,它們的平均動能的大小是跟液體本身的溫度相適應的。由於分子的無規則運動和相互碰撞,在任何時刻總有一些分子具有比平均動能還大的動能。這些具有足夠大動能的分子,如處於液面附近,其動能大於飛出時克服液體內分子間的引力所需的功時,這些分子就能脫離液面而向外飛出,變成這種液體的汽,這就是蒸發現象。飛出去的分子在和其他分子碰撞後,有可能再回到液面上或進入液體內部。如果飛出的分子多於飛回的,液體就在蒸發。在蒸發過程中,比平均動能大的分子飛出液面,而留存液體內部的分子所具有的平均動能變小了。所以在蒸發過程中,如外界不給液體補充能量,液體的溫度就會下降。

影響蒸發的主要因素是:

其一是與溫度高低有關。溫度越高,蒸發越快。無論在什麼溫度,液體中總有一些速度很大的分子能夠飛出液面而成為汽分子,因此液體在任何溫度下都能蒸發。如果液體的溫度升高,分子的平均動能增大,從液面飛出去的分子數量就會增多,所以液體的溫度越高,蒸發得就越快;

其二是與液面面積大小有關。如果液體表面面積增大,處於液體表面附近的分子數目增加,因而在相同的時間里,從液面飛出的分子數就增多,所以液面面積增大,蒸發就加快;

其三是與空氣流動有關。當飛入空氣里的汽分子和空氣分子或其他汽分子發生碰撞時,有可能被碰回到液體中來。如果液面空氣流動快,通風好,分子重新返回液體的機會越小,蒸發就越快。

其他條件相同的不同液體,蒸發快慢亦不相同。這是由於液體分子之間內聚力大小不同而造成的。例如,水銀分子之間的內聚力很大,只有極少數動能足夠大的分子才能從液面逸出,這種液體蒸發就極慢。而另一些液體如乙醚,分子之間的內聚力很小,能夠逸出液面的分子數量較多,所以蒸發得就快。此外液體蒸發不僅吸熱還有使周圍物體冷卻的作用。當液體蒸發時,從液體里跑出來的分子,要克服液體表面層的分子對它們的引力而做功。這些分子能做功,是因為它們具有足夠大的動能。速度大的分子飛出去,而留下的分子的平均動能就要變小,因此它的溫度必然要降低。這時,它就要通過熱傳遞方式從周圍物體中吸取熱量,於是使周圍的物體冷卻。

E. 過濾法是最常用的的分離方法之一,常用的三種過濾方法是什麼各自的操作注意事

1 常壓過濾:漏斗要放在漏斗架上,調整好漏斗架的高度,使漏斗的出口靠在接收器的內壁上,這樣,濾液可順著器壁流下,不致四濺。先轉移溶液,後轉移沉澱。這樣就不會因沉澱堵塞濾紙的孔隙而減慢過濾速率。轉移溶液和沉澱時,均應使用攪拌棒。轉移溶液時,應把溶液滴在三層濾紙的側面,以防液滴把單層濾紙沖破。加入漏斗中的溶液不能超過圓錐濾紙的總容積的2/3。
2 減壓過濾(抽吸過濾):濾紙的大小應剪得比布氏漏斗的內徑略小,以能恰好蓋住瓷板上的所有小孔為佳。先由洗瓶吹出少量蒸餾水潤濕濾紙,再開啟水泵,使濾紙緊貼在漏斗內的瓷板上,然後才能進行過濾。從吸濾瓶上口倒出濾液時,支管必須向上。在吸濾過程中,不得突然關閉水泵,防止倒吸現象發生。過濾完畢後,先拔掉橡皮管,後關水泵。用手指或玻璃棒輕輕揭起濾紙邊,取下濾紙和沉澱。吸濾瓶中的濾液最後從其上口傾出。
3 熱過濾:選用玻璃漏斗的頸部越短越好,以免過濾時溶液在漏斗頸內停留過久,因散熱降溫析出晶體而發生堵塞

F. 化學實驗過濾時的具體步驟是什麼

1、一貼

即濾紙緊貼漏斗內壁。

注意事項

1、燒杯中的混合物在過濾前應用玻璃棒攪拌,然後進行過濾。

2、過濾後若溶液還顯渾濁,應再過濾一次,直到溶液變得透明為止。

3、過濾器中的沉澱的洗滌方法:用燒瓶或滴管向過濾器中加蒸餾水。使水面蓋沒沉澱物,待溶液全部濾出後,重復2~3次。

(6)化學上常用的過濾方法擴展閱讀:

化學實驗操作基本步驟(九步)

步驟一:儀器洗滌

基本方法:先注入少量水,振盪倒掉,沖洗外壁,若仍有污跡,刷洗或用洗滌液處理。最後用蒸餾水沖洗。

洗凈的標准:內壁均勻附著一層水膜,不聚成水滴,不凝成股

儀器洗滌的方法:根據儀器沾有污痕的性質,選擇適當的試劑溶解而除去。常用的有:酸洗、鹼洗、氧化劑洗、溶劑洗等。

步驟二:試紙的使用

常用的有紅色石蕊試紙、藍色石蕊試紙、pH試紙、澱粉碘化鉀試紙和品紅試紙等。

步驟三:葯劑取用

①使用儀器:

固(塊狀)鑷子(粉狀)角匙,液量筒,滴管,滴定管

取用方法:固一橫二放三慢豎,液傾倒口對口標簽對手心,滴加滴管潔凈,吸液不太多,豎直懸滴

②定量取用儀器:用天平量筒,不定量用最少量為液1-2ml固鋪滿試管底

③取完後蓋上蓋子,放回原處用剩葯品不可放回原處(白磷、金屬鈉鉀除外)

④特殊試劑取用

步驟四:過濾

過濾是除去溶液里混有不溶於溶劑的雜質的方法。

步驟五:蒸發和結晶

蒸發是將溶液濃縮,溶劑氣體或使溶質以晶體析出的方法。結晶是溶質從溶液中析出晶體的過程,可以用來分離和提純幾種可溶性固體的混合物。

步驟六:蒸餾

蒸餾是提純或分離沸點不同的液體混合物的方法。用蒸餾原理進行多種混合液體的分離,叫分餾。如用分餾的方法進行石油的分餾。

步驟七:升華

升華是指固態物質吸熱後不經過液態直接變成氣態的過程。

步驟八:分液和萃取

①將要萃取的溶液和萃取溶劑依次從上口倒入分液漏斗,其量不能超過漏斗容積的2/3,塞好塞子進行振盪。

②振盪時右手捏住漏鬥上口的頸部,並用食指根部壓緊塞子,以左手握住旋塞,同時用手指控制活塞,將漏鬥倒轉過來用力振盪,同時要注意不時地打開活旋塞放氣。

③將分液漏斗靜置,待液體分層後進行分液,分液時下層液體從漏鬥口放出,上層液體從上口倒出。例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裡的溴。

步驟九:滲析

利用半透膜(如膀胱膜、羊皮紙、玻璃紙等)使膠體跟混在其中的分子、離子分離的方法。常用滲析的方法來提純、精製膠體。

G. 化學試劑常用的過濾方法有哪些

試題答案:【答案】(1)AC E D A (2)① O2(或CO2) 2H2O22H2O+O2↑(或CaCO3+2HCl=CaCl2+CO2↑+H2O)②b 試題解析:【解析】(1)根據化學實驗常用儀器用途可知:①過濾時需用到的是漏斗;②可直接加熱的儀器有試管、蒸發皿;③可用來收集或儲存少量氣體的是集氣瓶;④可用作配製溶液和較大量試劑的反應容器的是燒杯;(2)①A裝置屬於固液制氣裝置,D裝置是向上排空氣法,收集的是密度比空氣大的氣體,所以可選擇二氧化碳或氧氣(利用雙氧水與二氧化錳製取氧氣);②該裝置是排水法收集氣體的另一種裝置,正放與倒放使用方法不同,E裝置充滿水後,氣體由b端進入,隨著氣體的增多,內部壓強的增大,迫使液體從a出去.(或E裝置充滿水後倒放,氣體由a端進入).

H. 化學各種過濾方法舉例..!謝謝.

液體+液體 加試劑生成沉澱 然後再過濾 氯化鈉中出去硫酸鈉,加氯化鋇生成硫酸鋇沉澱過濾,同時還生成氯化鈉,記得一定不要有新物質生成!!!
固體+液體 直接過濾

I. 化學實驗中過濾的方法

一貼:指濾紙要緊貼漏斗壁,一般在將濾紙貼在漏斗壁時先用水潤濕並擠出氣泡,因為如果有氣泡會影響過濾速度。

二低:一是濾紙的邊緣要稍低於漏斗的邊緣;二是在整個過濾過程中還要始終注意到濾液的液面要低於濾紙的邊緣。

否則的話,被過濾的液體會從濾紙與漏斗之間的間隙流下,直接流到漏斗下邊的接受器中,這樣未經過濾的液體與濾液混在一起,而使濾液渾濁,沒有達到過濾的目的。

三緊靠:一是待過濾的液體倒入漏斗中時,盛有待過濾液體的燒杯的燒杯嘴要靠在傾斜的玻璃棒上(玻璃棒引流);二是指玻璃棒下端要靠在三層濾紙一邊(三層濾紙一邊比一層濾紙那邊厚,三層濾紙那邊不易被弄破);三是指漏斗的頸部要緊靠接收濾液的接受器的內壁 。

(9)化學上常用的過濾方法擴展閱讀:

一、注意事項

1、燒杯中的混合物在過濾前應用玻璃棒攪拌,然後進行過濾。

2、過濾後若溶液還顯渾濁,應再過濾一次,直到溶液變得透明為止。

3、過濾器中的沉澱的洗滌方法:用燒瓶或滴管向過濾器中加蒸餾水,使水面蓋沒沉澱物,待溶液全部濾出後,重復2~3次。

二、常見過濾設備

1、板框壓濾機

結構簡單,製作方便,佔地面積小,操作壓強高,過濾面積大,適於粘細物料,濾渣含濕量低,缺點是間歇操作,生產效率低,勞動強度高,濾布損失快。

2、廂式壓濾機

與板框壓濾機相似,但機件少,單位過濾面積的造價低 15% 左右,密封面可靠,但濾布安裝與清洗麻煩,濾布損失快,操作成本高,大多數用於大處理量的生產中。

3、膜過濾

用金屬絲,濾布,濾紙,紗線,微孔塑料,微孔陶瓷等多種材料製成的濾芯,固定在管板上,裝入耐壓桶體內,過濾面積在 3 -30m2,工作壓力在0.2Mpa. 過濾精度為〉0.1um 的精過濾或超精過濾,小批量生產用。

閱讀全文

與化學上常用的過濾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如何用繩子做蝴蝶結的方法 瀏覽:367
vivo手機語音控制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247
足外翻治療方法如何治療 瀏覽:382
做小扇子的簡單方法 瀏覽:226
醫美洗臉的正確方法 瀏覽:37
腦膜炎引起癱瘓哪裡可以治療方法 瀏覽:632
橋梁搭建方法視頻 瀏覽:344
哮喘的長期治療方法 瀏覽:30
如何處理活的大龍蝦的方法 瀏覽:264
新手機密碼鎖定方法 瀏覽:580
水晶玉器真假鑒別方法 瀏覽:29
如何只用一種方法就能減肥 瀏覽:105
什麼是大學計算方法 瀏覽:703
敏感肌怎樣才能好有哪些方法 瀏覽:746
面對問題要能夠找到解決方法作文 瀏覽:379
毛豆的種植方法和技術視頻 瀏覽:435
全自動免疫熒光分析儀操作方法 瀏覽:974
如何挑選牛仔褲的裁剪方法 瀏覽:362
甲亢的常用診斷方法 瀏覽:360
天固智能門鎖安裝方法 瀏覽:4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