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熱量如何從低溫物體傳到高溫物體
內容如下:
物體內部或者物體之間,只要有溫差的存在,就有熱量自發地從高溫物體傳遞到低溫物體中,但不能自發地沿相反方向進行。可以以逆循環方式迫使熱量從低溫物體流向高溫物體。
例如:空調、冰箱通過壓縮機使裡面的製冷劑循環,將內部的熱量搬運到比內部溫度還高的外部。熱泵僅消耗少量的逆循環凈功,就可以得到較大的供熱量,可以有效地把難以應用的低品位熱能利用起來達到節能目的。
相關內容解釋:
熱量傳遞主要有三種基本方式:導熱、熱對流和熱輻射。傳熱可以以其中一種方式進行,也可以同時以兩種或三種方式進行。根據傳熱介質的特徵,熱量傳遞的過程又可以分為熱傳導、對流傳熱和輻射傳熱。
1、導熱:依靠物質的分子、原子和電子的振動、位移和相互碰撞而產生熱量傳遞。例如,固體內部熱量從溫度較高的部分傳遞到溫度較低的部分,就是以導熱的方式進行的。
熱傳導在氣態、液態和固態物質中都可以發生,但熱量傳遞的機理不同,氣體的熱量傳遞是氣體分子作不規則熱運動時相互碰撞的結果。氣體分子的動能與其溫度有關,高溫區的分子具有較大的動能,即速度較大,當它們運動到低溫區時,便與低溫區的分子發生碰撞,其結果是熱量從高溫區轉移到低溫區。
2、熱對流:由於流體的宏觀運動,冷熱流體相互摻混而發生熱量傳遞。這種熱量傳遞方式僅發生在液體和氣體中,由於流體中的分子同時進行著不規則的熱運動,因此對流必然伴隨著導熱。當流體流過某一固體壁面時,所發生的熱量傳遞過程為對流傳熱,這一過程在工程中廣泛存在。
3、熱輻射:物體通過電磁波來傳遞能量,其中因熱的原因而發出輻射能。自然界中各個物體都不停地向空間發出熱輻射,同時又不斷地吸收其他物體發出的熱輻射。發出熱輻射與吸收熱輻射過程的綜合結果就造成了以輻射方式進行的物體間的熱量傳遞——輻射換熱。
⑵ 熱量如何從低溫物體傳到高溫物體
在外界對其做功的前提下。比如說冰箱。
熱力學有兩種循環(正和逆),分別對外做功和吸收功,可製成熱機和製冷機。
製冷劑吸收功,從低溫熱源吸熱,一起放入高溫熱源。不可低溫到高溫,指的是做功不可能為零。
⑶ 高溫的測量方法
測量高溫的方法有很多。
我們平時常用的玻璃溫度計多為水銀溫度計,里邊裝的是汞。汞的沸點為356.95℃,這對於測 量一般氣溫是足夠用的。但是,工業上有時要測量上千度的溫度,這樣一來,水銀溫度計就 不能用了。人們於是找到了金屬鎵來幫忙。
測量高溫可以利用鎵,鎵的沸點很高,為2070℃,但熔點很低,只有29.78℃。也就是說,把鎵入在手上,人的體 溫就能使之熔化。這一性質決定,用鎵來測量29.78℃到2070℃內的溫度最為適宜。人們把 鎵充入耐高溫的石英細管中,做成高溫溫度主,廣泛用於工業領域。
測量高溫可以用熱電偶溫度計,它用於超高溫的測量,它的的工作原理是:
兩種不同的導體接觸構成迴路時,迴路中將產生電勢,這種電勢的大小直接與兩個接點之間的溫度差有關,這種現象稱為熱電效應。利用熱電效應製成的感溫元件就是熱電偶,利用熱電偶作為感溫元件組成的溫度計就是熱電偶溫度計。
在古典電子理論中,熱電勢由溫差電勢和接觸電勢兩部分構成。
溫差電勢是由均質導體的兩端溫度差引起的。接觸電勢是當兩種不同的導體A與B接觸時,因兩者的自由電子密度不同,在接觸點產生電子擴散,而形成的電勢。接觸電勢不但是溫度t的函數,其對熱電勢的貢獻也遠比溫差電勢大。
測出熱電偶因為溫度變化產生的熱電勢,根據熱電勢和溫度變化之間的函數關系就能知道引起熱電勢的溫度值。
我所知的目前測量的溫度可以精確到0.1度,再精確些在技術上也是可以做到的,但是過分精確的實際意義並不大。
測量高溫可以用到熱電偶,耐熱溫度要大於熱電阻,但價格是熱電阻的三四倍。一般的磚廠都用熱電阻,最高耐熱溫度也能達到1300度。不管是哪一種,他們輸出的都是電流信號,通過變送器將這些電流換算成4-20mA的電流,然後再輸送到數顯儀,變成你要的數據,這些並不難,只要你買了這些東西,銷售方就會把這些都弄好。
⑷ 化學提供高溫的方法
①高溫物種與低溫分子的反應技術,即通過產生高溫氣體,然後使其與維持在低溫(約190℃)表面上的低溫分子反應,為獲得原子或分子的參數——能級、頻率、鍵角的詳細資料提供了可能;②電化學技術是獲得高溫熱力學數據的獨特途徑之一,人們通過設計靈巧的實驗方法,並據此方法得出的數據可在很寬的溫度范圍內推導出非化學式量相的高精度生成自由能,但這種方法在1 500K以上時,由於蒸發、熔化和高的擴散給使用帶來困難;③量熱法,是利用電子轟擊加熱和懸空加熱的方法,其溫度可達3 000K以上。用電子轟擊加熱時,使電子從熱離子發射體(如包覆層為釷的鎢)出來,通過幾千伏的電位降加速它們以沖擊導電樣品,並藉助動能的傳遞和材料的電阻所產生的熱來升高樣品的溫度。懸空加熱法是用標准高頻感應加熱器和一副對繞的線圈完成的,重達1 000g的樣品能被懸浮、熔化和在控制氣氛的無容器中鑄造,如銅、金、鉑、石墨等。懸空量熱法已用於測定許多固態和液態的金屬、合金和導電化合物的熔化和熱容;④監控技術,如快速掃描紅外光譜、電子自旋共振波譜和質譜,是用於研究高溫化學動力學的典型技術。在分子—離子反應中廣泛採用質譜儀監測氣體的反應速度。
希望幫到你o(∩_∩)o
不懂追問哦
⑸ 熱量如何從低溫物體傳遞到高溫物體
答案是這樣的!
熱力學第二定律是說熱量不可能自發的從低溫物體傳到高溫物體,也就是說,如果在一定的條件下,熱量是可以從低溫物體傳到高溫物體的. 比如空調,空調製冷原理如下:
空調器通電後,製冷系統內製冷劑的低壓蒸汽被壓縮機吸入並壓縮為高壓蒸汽後排至冷凝器。同時軸流風扇吸入的室外空氣流經冷凝器,帶走製冷劑放出的熱量,使高壓製冷劑蒸汽凝結為高壓液體。高壓液體經過過濾器、節流機構後噴入蒸發器,並在相應的低壓下蒸發,吸取周圍的熱量。同時貫流風扇使空氣不斷進入蒸發器的肋片間進行熱交換,並將放熱後變冷的空氣送向室內。如此室內空氣不斷循環流動,達到降低溫度的目的。
所以通過人為地方式是可以使熱量從低溫物體傳遞到高溫物體的。
⑹ 初中物理熱學中常用的有哪些教學思維
一、分子熱運動:
1、物質是由分子組成的.分子若看成球型,其直徑以10-10m來度量.
2、一切物體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無規則的運動
①擴散:不同物質在相互接觸時,彼此進入對方的現象.
②擴散現象說明:A分子之間有間隙.B分子在做不停的無規則的運動.
③課本中的裝置下面放二氧化氮這樣做的目的是:防止二氧化氮擴散被誤認為是重力作用的結果.實驗現象:兩瓶氣體混合在一起顏色變得均勻,結論:氣體分子在不停地運動.
④固、液、氣都可擴散,擴散速度與溫度有關.
⑤分子運動與物體運動要區分開:擴散、蒸發等是分子運動的結果,而飛揚的灰塵,液、氣體對流是物體運動的結果.
3、分子間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①當分子間的距離d=分子間平衡距離 r ,引力=斥力.
②d<r時,引力<斥力,斥力起主要作用,固體和液體很難被壓縮是因為:分子之間的斥力起主要作用.
③d>r時,引力>斥力,引力起主要作用.固體很難被拉斷,鋼筆寫字,膠水粘東西都是因為分子之間引力起主要作用.
④當d>10r時,分子之間作用力十分微弱,可忽略不計.
破鏡不能重圓的原因是:鏡塊間的距離遠大於分子之間的作用力的作用范圍,鏡子不能因分子間作用力而結合在一起.
二、內能:
1、內能:物體內部所有分子做無規則運動的動能和分子勢能的總和,叫做物體的內能.
2、物體在任何情況下都有內能:既然物體內部分子永不停息地運動著和分子之間存在著相互作用,那麼內能是無條件的存在著.無論是高溫的鐵水,還是寒冷的冰塊.
3、影響物體內能大小的因素:①溫度:在物體的質量,材料、狀態相同時,溫度越高物體內能越大.②質量:在物體的溫度、材料、狀態相同時,物體的質量越大,物體的內能越大.③材料:在溫度、質量和狀態相同時,物體的材料不同,物體的內能可能不同.④存在狀態:在物體的溫度、材料質量相同時,物體存在的狀態不同時,物體的內能也可能不同.
4、內能與機械能不同:
機械能是宏觀的,是物體作為一個整體運動所具有的能量,它的大小與機械運動有關
內能是微觀的,是物體內部所有分子做無規則運動的能的總和.內能大小與分子做無規則運動快慢及分子作用有關.這種無規則運動是分子在物體內的運動,而不是物體的整體運動.
5、熱運動:物體內部大量分子的無規則運動叫做熱運動.
溫度越高擴散越快.溫度越高,分子無規則運動的速度越大.
三、內能的改變:
1、內能改變的外部表現:
物體溫度升高(降低)——物體內能增大(減小).
物體存在狀態改變(熔化、汽化、升華)——內能改變.
反過來,不能說內能改變必然導致溫度變化.(因為內能的變化有多種因素決定)
2、改變內能的方法:做功和熱傳遞.
A、做功改變物體的內能:
①做功可以改變內能:對物體做功物體內能會增加.物體對外做功物體內能會減少.
②做功改變內能的實質是內能和其他形式的能的相互轉化
③如果僅通過做功改變內能,可以用做功多少度量內能的改變大小.(W=△E)
④解釋事例:圖15.2-5甲看到棉花燃燒起來了,這是因為活塞壓縮空氣做功,使空氣內能增加,溫度升高,達到棉花燃點使棉花燃燒.鑽木取火:使木頭相互摩擦,人對木頭做功,使它的內能增加,溫度升高,達到木頭的燃點而燃燒.圖15.2-5乙看到當塞子跳起來時,容器中出現了霧,這是因為瓶內空氣推動瓶塞對瓶塞做功,內能減小,溫度降低,使水蒸氣液化凝成小水滴.
B、熱傳遞可以改變物體的內能.
①熱傳遞是熱量從高溫物體向低溫物體或從同一物體的高溫部分向低溫部分傳遞的現象.
②熱傳遞的條件是有溫度差,傳遞方式是:傳導、對流和輻射.熱傳遞傳遞的是內能(熱量),而不是溫度.
③熱傳遞過程中,物體吸熱,溫度升高,內能增加;放熱溫度降低,內能減少.
④熱傳遞過程中,傳遞的能量的多少叫熱量,熱量的單位是焦耳.熱傳遞的實質是內能的轉移.
C、做功和熱傳遞改變內能的區別:由於它們改變內能上產生的效果相同,所以說做功和熱傳遞改變物體內能上是等效的.但做功和熱傳遞改變內能的實質不同,前者能的形式發生了變化,後者能的形式不變.
D、溫度、熱量、內能 區別:
△溫度:表示物體的冷熱程度.
溫度升高——→內能增加
不一定吸熱.如:鑽木取火,摩擦生熱.
△熱量:是一個過程.
吸收熱量 不一定升溫.如:晶體熔化,水沸騰.
內能不一定增加.如:吸收的熱量全都對外做功,內能可能不變.
△內能:是一個狀態量
內能增加 不一定升溫.如:晶體熔化,水沸騰.
不一定吸熱.如:鑽木取火,摩擦生熱
☆指出下列各物理名詞中「熱」的含義:
熱傳遞中的「熱」是指:熱量 熱現象中的「熱」是指:溫度
熱膨脹中的「熱」是指:溫度 摩擦生熱中的「熱」是指:內能(熱能)
四、熱量:
1、比熱容:⑴ 定義:單位質量的某種物質溫度升高(降低)1℃時吸收(放出)的熱量.
⑵ 物理意義:表示物體吸熱或放熱的本領的物理量.
⑶比熱容是物質的一種特性,大小與物體的種類、狀態有關,與質量、體積、溫度、密度、吸熱放熱、形狀等無關.
⑷水的比熱容為4.2×103J(kg•℃) 表示:1kg的水溫度升高(降低)1℃吸收(放出)的熱量為4.2×103J
⑸水常調節氣溫、取暖、作冷卻劑、散熱,是因為水的比熱容大
2、計算公式:Q吸=Cm(t-t0),Q放=Cm(t0-t)
3、熱平衡方程:不計熱損失 Q吸=Q放
五、內能的利用、熱機
(一)、內能的獲得——燃料的燃燒
燃料燃燒:化學能轉化為內能.
(二)、熱值
1、定義:1kg某種燃料完全燃燒放出的熱量,叫做這種燃料的熱值.
2、單位:J/kg
3、關於熱值的理
①對於熱值的概念,要注重理解三個關鍵詞「1kg」、「某種燃料」、「完全燃燒」.1kg是針對燃料的質量而言,如果燃料的質量不是1kg,那麼該燃料完全燃燒放出的熱量就不是熱值.某種燃料:說明熱值與燃料的種類有關.完全燃燒:表明要完全燒盡,否則1kg燃料化學能轉變成內能就不是該熱值所確定的值.
② 熱值反映的是某種物質的一種燃燒特性,同時反映出不同燃料燃燒過程中,化學能轉變成內能的本領大小,也就是說,它是燃料本身的一種特性,只與燃料的種類有關,與燃料的形態、質量、體積等均無關.
3、公式:Q=mq(q為熱值).
實際中,常利用Q吸=Q放即cm(t-t0)=ηqm′聯合解題.
4、酒精的熱值是3.0×107J/kg,它表示:1kg酒精完全燃燒放出的熱量是3.0×107J.
煤氣的熱值是3.9×107J/m3,它表示:1m3煤氣完全燃燒放出的熱量是3.9×107J.
5、火箭常用液態氫做燃料,是因為:液態氫的熱值大,體積小便於儲存和運輸
6、爐子的效率:
①定義:爐子有效利用的熱量與燃料完全燃燒放出的熱量之比.
②公式:η=Q有效/ Q總= cm(t-t0)/ qm′
(三)、內能的利用
1、內能的利用方式:
⑴ 利用內能來加熱;從能的角度看,這是內能的轉移過程.
⑵ 利用內能來做功;從能的角度看,這是內能轉化為機械能.
2、熱機:定義:利用燃料的燃燒來做功的裝置.
能的轉化:內能轉化為機械能
蒸氣機——內燃機——噴氣式發動機
3、內燃機:將燃料燃燒移至機器內部燃燒,轉化為內能且利用內能來做功的機器叫內燃機.它主要有汽油機和柴油機.
4、內燃機大概的工作過程:內燃機的每一個工作循環分為四個階段:吸氣沖程、壓縮沖程、做功沖程、排氣沖程.在這四個階段,吸氣沖程、壓縮沖程和排氣沖程是依靠飛輪的慣性來完成的,而做功沖程是內燃機中唯一對外做功的沖程,是由內能轉化為機械能.另外壓縮沖程將機械能轉化為內能.
5、 熱機的效率:熱機用來做有用功的那部分能量和完全燃燒放出的能量之比叫做熱機的效率.
公式:η=W有用/ Q總= W有用/qm
提高熱機效率的途徑:使燃料充分燃燒 盡量減小各種熱量損失 機件間保持良好的潤滑、減小摩擦.
6、汽油機和柴油機的比較:
\x09\x09汽油機\x09柴油機
不
同
點\x09構造:\x09頂部有一個火花塞.\x09頂部有一個噴油嘴.
\x09吸氣沖程\x09吸入汽油與空氣的混合氣體\x09吸入空氣
\x09點燃方式\x09點燃式\x09壓燃式
\x09效率\x09低\x09高
\x09應用\x09小型汽車、摩托車\x09載重汽車、大型拖拉機
相同點\x09沖程:活塞在往復運動中從汽缸的一端運動到另一端.
一個工作循環活塞往復運動2次,曲軸和飛輪轉動2周,經歷四個沖程,做功1次.
六、能量守恆定律
1、自然界存在著多種形式的能量.盡管各種能量我們還沒有系統地學習,但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也有所了解,如跟電現象相聯系的電能,跟光現象有關的光能,跟原子核的變化有關的核能,跟化學反應有關的化學能等.
2、在一定條件下,各種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轉化和轉移(列舉學生所熟悉的事例,說明各種形式的能的轉化和轉移).在熱傳遞過程中,高溫物體的內能轉移到低溫物體.運動的甲鋼球碰擊靜止的乙鋼球,甲球的機械能轉移到乙球.在這種轉移的過程中能量形式沒有變.
3、在自然界中能量的轉化也是普遍存在的.小朋友滑滑梯,由於摩擦而使機械能轉化為內能;在氣體膨脹做功的現象中,內能轉化為機械能;在水力發電中,水的機械能轉化為電能;在火力發電廠,燃料燃燒釋放的化學能,轉化成電能;在核電站,核能轉化為電能;電流通過電熱器時,電能轉化為內能;電流通過電動機,電能轉化為機械能.
4、能量守恆定律:能量既不會消滅,也不會創生,它只會從一種形式轉化為其他形式,或者從一個物體轉移到另一個物體,而在轉化和轉移的過程中,能量的總量保持不變.
能量的轉化和守恆定律是自然界最普遍的、最重要的定律之一.
⑺ 高溫熱解原理都有哪些
熱解是指在還原性氣體氛圍下加熱有機物質,破壞有機物質的高分子鍵合狀態, 將其分解成低分子物質的反應,反應的生成物是氣體、油和焦炭。斯坦福研究所(Stan ford Research Institute,SRI)的J.Jones提出了一個嚴格的定義。他定義熱解為「在 不向反應器內通入氧、水蒸汽或高溫一氧化碳的條件下,通過間接加熱使含碳有機物發 生熱化學分解,生成燃料(氣體、液體和碳黑)的過程」。
⑻ 熱量如何從低溫物體傳給高溫物體阿
炎炎夏日,打開家裡的空調器,立即就能給我們送來絲絲涼爽的風,房間的溫度也逐漸降下來,那麼房間的熱量到哪裡去了呢?如果告訴大家房間里的熱量都被轉移到室外溫度更高的空氣中去了,大家會感覺奇怪嗎?生活中的常識告訴我們,熱量只能從高溫物體傳到低溫物體,經典的熱力學第二定律則給出了更為精確的描述「不消耗外功,熱量不可能自發的從低溫物體傳向高溫物體」。空調器是怎樣通過能量轉換把室內的熱量傳到室外為我們送來涼爽的風的呢?
讓我們先來看看家用空調器的結構和工作原理吧(如圖1所示)。家用空調器一般都是採用機械壓縮式的製冷裝置,其基本的元件共有四件:壓縮機、蒸發器、冷凝器和節流裝置,四者是相通的,其中充灌著製冷劑(又稱製冷工質)。壓縮機像一顆奔騰的心臟使得製冷劑如血液一樣在空調器中連續不斷的流動,實現對房間溫度進行調節。
製冷劑通常以幾種形態存在:液態、氣態和氣液混合物。在這幾種狀態互相轉化中,會造成熱量的吸收和散發,從而引起外界環境溫度的變化。在從氣態向液態轉化的過程,稱為液化,會放出熱量;反之,從液態向氣態轉化的過程,叫做汽化(包括蒸發和沸騰)要從外界吸收熱量。
首先,低壓的氣態製冷劑被吸入壓縮機,被壓縮成高溫高壓的氣體;而後,氣態製冷劑流到室外的冷凝器,在向室外散熱過程中,逐漸冷凝成高壓液體;接著,通過節流裝置降壓(同時也降溫)又變成低溫低壓的氣液混合物。此時,氣液混合的製冷劑就可以發揮空調製冷的「威力」了:它進入室內的蒸發器,通過吸收室內空氣中的熱量而不斷汽化,這樣,房間的溫度降低了,它也又變成了低壓氣體,重新進入了壓縮機。如此循環往復,空調就可以連續不斷的運轉工作了。
製冷劑真是神奇!它是怎樣在高溫下冷凝向外界散發熱量又在低溫下蒸發從外界吸收熱量呢?這與製冷劑本身的性質有關,大家知道,在山頂上煮雞蛋很難煮熟,而用高壓鍋做飯時,魚和肉等食品很快就能做熟,這是因為隨著壓力的升高,水的飽和溫度(通常叫做沸點)也升高。所以,在大氣壓低於標准大氣壓的情況下,水的沸點低於100oC,反之則高於100oC。同理,高溫高壓氣態製冷劑從壓縮機出來時飽和溫度要高於室外氣溫。通過不斷散熱並開始液化後,其溫度依然很高,甚至在其完全變成液態後,仍繼續向室外空氣散熱;而在室內,情況則相反,由於經過節流裝置,製冷劑的壓力和溫度都降低很多,它的飽和溫度也比室內氣溫低,這才能夠連續不斷的從室內空氣中吸收熱量。
原來,空調器並沒有違反熱力學第二定律。它是通過消耗機械能改變製冷劑的狀態,才將熱量從溫度低的物體傳給溫度高的環境的。
剛才我們詳細分析了家用空調器製冷循環的工作原理,那麼如果是在寒冷的冬天,我們需要用空調來給房間加熱時,空調的作用同樣是將從室外的低溫環境中吸收的熱量釋放到房間空氣中,維持室內的溫度。大家想一想,空調器的四個主要部件該怎麼布置,製冷劑又怎樣在系統中循環呢?
空調實際上是「空氣調節」的簡稱,是指把經過處理的空氣,以一定的方式送入室內,使室內的溫度、濕度和雜訊等都控制在需要范圍內。它不僅為人們生活和停留的場所提供了舒適的溫度條件,隨著工業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其技術已經在國民經濟的各個領域(如國防、交通、化工、機械製造、航空、儀表、電子、醫葯、食品工業、農業等)得到了極大的應用和普及,成為促進生產發展,提高工藝水平及完善科學研究的重要條件。
但在現今技術條件下,空調又是一把名副其實的「雙刃劍」,我們在享受空調技術給我們帶來的方便的同時,也必須認識到它的弊端:
首先,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家用空調器正以驚人的速度走入尋常百姓家,成為一支不可忽視的耗電大軍。據統計,1995年全國每百戶城鎮居民平均擁有8台房間空調器,到2000年已為40台;而部分經濟發達地區,如北京、上海和廣州,這一比例已由1995年的15台/百戶猛增至2000年的78台/百戶,而且仍在繼續上升。同時,家用空調器的耗電量在總空調耗電量中占據相當大的份額,2000年北京地區為60%,日本的統計數據為80%。
自從1972年能源危機以來,人們開始利用各種技術手段力圖轉變空調的高耗能狀況。其中,變頻空調系統通過調節壓縮機頻率和利用電子膨脹閥等手段大大提高了空調系統的工作性能,微電腦控制、模糊控制、神經元演算法等現代智能控制演算法也得以應用,來降低空調的能耗,提高室內的舒適性。
其次,目前所採用的製冷劑主要是氟利昂系列製冷劑,(主要含有碳,氫,氯,氟等元素),在氟利昂分子經紫外線的照射分解後,分離出來的氯原子能夠與臭氧分子發生化學反應,不斷的消耗臭氧分子,臭氧層的破壞使得太陽紫外線輻射增強,危及人類健康和部分生物的生長。
而且,氟利昂和空調系統消耗大量能量而間接生成的二氧化碳氣體是溫室效應氣體,導致了全球氣候變暖。這些問題都已引起了整個世界的關注,這也為我們進一步完善和發展空調技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在技術改進上,環保型製冷劑(或稱「綠色製冷劑」)正在逐漸替代傳統的製冷劑。
總之,現在的空調也已經發展為集環境、能源、機械、電子與自動控制等技術於一體的綜合性產業,健康化、環保化、節能化、智能化和多元化是其發展的幾大主要趨勢。空調也不僅僅是產品的名稱,而是用空氣調節的思想和方法去創造舒適而自然的生活,減少對大自然的破壞,實現真正意義上的人與自然最大程度上的和諧統一,讓我們一起為這樣一個樸素的思想和追求去奉獻我們的聰明才智和不懈的努力吧。
⑼ 測量高溫的方法
測量高溫的方法有很多。
我們平時常用的玻璃溫度計多為水銀溫度計,里邊裝的是汞。汞的沸點為356.95℃,這對於測 量一般氣溫是足夠用的。但是,工業上有時要測量上千度的溫度,這樣一來,水銀溫度計就 不能用了。人們於是找到了金屬鎵來幫忙。
測量高溫可以利用鎵,鎵的沸點很高,為2070℃,但熔點很低,只有29.78℃。也就是說,把鎵入在手上,人的體 溫就能使之熔化。這一性質決定,用鎵來測量29.78℃到2070℃內的溫度最為適宜。人們把 鎵充入耐高溫的石英細管中,做成高溫溫度主,廣泛用於工業領域。
測量高溫可以用熱電偶溫度計,它用於超高溫的測量,它的的工作原理是:
兩種不同的導體接觸構成迴路時,迴路中將產生電勢,這種電勢的大小直接與兩個接點之間的溫度差有關,這種現象稱為熱電效應。利用熱電效應製成的感溫元件就是熱電偶,利用熱電偶作為感溫元件組成的溫度計就是熱電偶溫度計。
在古典電子理論中,熱電勢由溫差電勢和接觸電勢兩部分構成。
溫差電勢是由均質導體的兩端溫度差引起的。接觸電勢是當兩種不同的導體A與B接觸時,因兩者的自由電子密度不同,在接觸點產生電子擴散,而形成的電勢。接觸電勢不但是溫度t的函數,其對熱電勢的貢獻也遠比溫差電勢大。
測出熱電偶因為溫度變化產生的熱電勢,根據熱電勢和溫度變化之間的函數關系就能知道引起熱電勢的溫度值。
我所知的目前測量的溫度可以精確到0.1度,再精確些在技術上也是可以做到的,但是過分精確的實際意義並不大。
測量高溫可以用到熱電偶,耐熱溫度要大於熱電阻,但價格是熱電阻的三四倍。一般的磚廠都用熱電阻,最高耐熱溫度也能達到1300度。不管是哪一種,他們輸出的都是電流信號,通過變送器將這些電流換算成4-20mA的電流,然後再輸送到數顯儀,變成你要的數據。
⑽ 製造高溫方法
乙炔氧氣的火焰很容易就能達到3000度
一般的煤氣爐在藍色火焰的時候能達到1500度
酒精噴燈和本生燈也能達到這個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