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使用方法 > 院前急救常用的止血帶方法

院前急救常用的止血帶方法

發布時間:2022-10-10 03:16:59

1. 止血的方法

壓止血法:只適用於頭面頸部及四肢的動脈出血急救,注意壓迫時間不能過長。
橡皮止血帶止血:常用的止血帶是三尺左右長的橡皮管。方法是:掌心向上,止血帶一端由虎口拿住,一手拉緊,繞肢體2圈,中、食兩指將止血帶的末端夾住,順著肢體用力拉下,壓住「余頭」,以免滑脫。注意使用止血帶要加墊,不要直接扎在皮膚上。每隔 45分鍾放鬆止血帶2—3分鍾,松時慢慢用指壓法代替。
絞緊止血法:把三角巾折成帶形,打一個活結,取一根小棒穿在帶子外側絞緊,將絞緊後的小棒插在活結小圈內固定。
填塞止血法:將消毒的紗布、棉墊、急救包填塞、壓迫在創口內,外用綳帶、三角巾包紮,松緊度以達到止血為宜。

2. 請問急救止血的原則是什麼

院前急救(即院外急救)是急救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最能體現「急」與「救」的階段。關鍵因素是院前階段能否獲得快速、高效和優質的救治。那它的原則有哪些呢?

院前急救(即院外急救)是急救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最能體現「急」與「救」的階段。關鍵因素是院前階段能否獲得快速、高效和優質的救治。
院前急救的內容是挽救和維持傷病員的基本生命、緩解傷病員的劇烈痛苦、防止搬送途中的繼發損傷及安全轉送。著重在呼吸、循環系統功能的維持與監護,外傷的止血、包紮、固定和搬運,進行解痙、鎮痛、止血、止喘、止吐、抗暈、催吐等對症處理。
【治療原則】以生命支持和對症治療為主的原則。
【急救原則】 1 先復甦後固定 2 先止血後包紮 3 先重傷後輕傷
4 先救治後運輸 5 急救與呼救並重 6 搬運與醫護並舉
[適應症]
1、周圍血管創傷性出血。
2、某些特殊部位創傷或病理性血管破裂出血。如肝破裂、食管靜脈破裂等。減少手術區域內的出血。[禁忌症]
1、需要施行斷肢(指)再植者不用止血帶。
2、特殊感染不用止血帶,如氣性壞疽截肢。
3、凡有動脈硬化症、糖尿病、慢性腎病腎功能不全者,慎用止血帶。
[准備工作]
1、急救包、紗布帶、紗布、三角巾、四頭帶或綳帶。
2、橡皮管、彈性橡皮帶,空氣止血帶、休克褲等。
3、氣囊導尿管、三腔二囊管、注射器。

4、 生理鹽水及必要的止血葯。如凝血酶、去甲腎上腺素等。
[操作方法]
1、手壓止血法:用手指、手掌或拳頭壓迫出血區域近側動脈干,暫時性控制出血。壓 迫點應在易於找到的動脈徑路上,壓向骨骼方能有效。例如,頭、頸部出血,常可指壓頸動脈、頜動脈、椎動脈;上肢出血,常可指壓鎖骨下動脈,肱動脈,肘動脈、尺橈動脈;下肢出血,常可指壓股動脈、腘動脈、脛動脈。
2、加壓包紮止血法:用厚敷料覆蓋傷口後,外加綳帶纏繞,略施壓力,以能適度控制出血而不影響傷部血運為度,四肢的小動脈或靜脈出血,頭皮下出血多數患者均可獲得止血的目的。
3、 強屈關節止血法:前臂和小腿動脈出血有能制止時,如無合並骨折或脫位時,立即強屈肘關節或膝關節,並用綳帶固定,即可控制出血,以利迅速轉送醫院。
4、填塞止血法:廣泛而深層軟組織創傷,腹股溝或液窩等部位活動性出血經及內臟實質性臟器破裂。如肝粉碎性破裂出血在。可用無菌紗布或子宮墊填塞傷口,外加包所固定。在作好徹底止血的准備之前,不得將填入的紗布抽出以免發生大出血措手不及。
5、止血帶止血法:止血帶的使用,一般適用於四肢大動脈的出血,並常常在採用加壓
包紮不能有效止血的情況下,才適宜用止血帶。常用的止血

帶有以下各種類型:
(1)、橡膠管止血帶:常用彈性較大的橡皮管,便於急救時使用。
(2)、彈性橡膠帶(驅血帶):用寬約5cm的彈性橡膠帶,
抬高患肢,在肢體上重疊加壓,包繞幾圈,以達到止血的目的。
(3)、充氣止血帶:壓迫面寬而軟,壓力均勻,還有壓力表

測定壓力比較安全,常用於四肢活動性大出血或四肢手術時採用。

3. 首選止血方法有哪幾種

(一)、捆紮活血淺表創口出血少
(二)、加壓包紮活血
適用全身各位置動脈血管、靜脈、毛細管流血。用醫用敷料和清潔的純棉毛巾手絹、三角巾等遮蓋上口,加壓包紮,做到活血目地
1.立即壓法
實際操作關鍵點:
復位傷者座位或平卧,拉高傷肢復位查驗創口有沒有異物復位如無異物,用醫用敷料遮蓋創口,醫用敷料要超出創口附近最少3公分,假如醫用敷料已被血液淋濕,再再加另一醫用敷料
復位用力施壓立即被壓迫復位用紗布、三角巾等捆紮
2.間接性壓法實際操作關鍵點
復位傷者坐下位或平卧
復位創口有異物,入扎人身體造成 創傷入門的剪子、水果刀、玻璃鏡片復位保存異物,並在創口邊沿將異物固定不動復位隨後用紗布加壓包紮
(三)、指壓止血法
手指頭輕按近心端主動脈,阻隔動靜脈運,能合理做到快速止血的目地。指壓止血法用以血條多的創口
實際操作關鍵點:
復位精確把握主動脈被壓迫點
復位被壓迫能量要適度,以上口不流血為標准復位被壓迫10~15分鍾,僅是短暫性搶救活血復位維持患處身體拉高常見指壓按摩活血位置:1.顳淺動脈被壓迫點
用以頭部流血,一側頭部流血時,在同側耳屏前上邊1.5公分處,用大拇指輕按顳
淺主動脈活血2.肱動脈被壓迫點
肱動脈坐落於手臂中區的內側,部位很深,上臂流血時,在手臂中區的里側觸到肱動脈心搏後,用大拇指輕按活血
3.橈、尺動脈被壓迫點
橈、尺動脈在手腕掌面兩邊。腕及手出血時,要另外輕按橈、尺動脈即可活血。4.股動脈被壓迫點
在腹股溝韌帶圓心偏里側的正下方能觸到股動脈的心搏。用握拳或掌根向外上邊被壓迫,用以下肢內出血。
股動脈在腹股處部位淺表,該點損害時出血大,要用兩手大拇指另外被壓迫血點的的兩邊,被壓迫時間還要增加。假如裝運時間長時刻實施加壓包紮
5.腘動脈被壓迫點
在腘窩中間觸到腘動脈心搏後用大拇指或掌根向腘窩淺層被壓迫,用以小腿肚及下列比較嚴重出血。
6,手指頭創口流血、
用大拇指和示指掐著傷指根處兩邊的指主動脈

4. 及時止血有哪些方法(外傷)

(一)各類血管的出血特徵與處理原則
1.毛細血管出血
出血緩慢,出血量少。如擦破傷,一般會由於血液凝固而自然地止血。處理時可先用清水洗去傷口上的泥土,如無泥土可直接塗上紅汞水(紅葯水),再用消毒紗布包紮,或暴露乾燥、形成痂痴自愈。
2.動脈出血
特別是較大的動脈,血流猛急,呈噴射狀,一般在外傷時多見。急救方法是就地止血,一般在受傷動脈的近心端,採用指壓止血法或止血帶止血法進行止血。止血時應行動快,止血徹底,防止失血過多。
3.靜脈出血
一般是將受傷靜脈的遠心端壓住而止血。動脈出血或靜脈出血經過止血處理後,都應盡快送醫院進行治療。
(二)指壓止血法
指壓止血法是動脈出血最迅速的一種臨時止血法,是用手指或手掌在傷部上端用力將動脈壓癟於骨骼上,阻斷血液通過,以便立即止住出血,但僅限於身體較表淺的部位、易於壓迫的動脈。
1.肱動脈壓迫止血法
此法適用於手、前臂和上臂下部的出血。止血方法是用拇指或其餘四指在上臂內側動脈搏動處,將動脈壓向肱骨,達到止血的目的。
2.股動脈壓迫止血法
此法適用於下肢出血。止血方法是在腹股溝(大腿根部)中點偏內,動脈跳動處,用兩手拇指重迭壓迫股動脈於股骨上,制止出血。
3.頭部壓迫止血法
壓迫耳前的頸淺動脈,適用於頭頂前部出血。面部出血時,壓迫下頜骨角前下凹內的頜動脈。頭面部較大的出血時,壓迫頸部氣管兩側的頸動脈,但不能同時壓迫兩側。
4.手部壓迫止血法
如手掌出血時,壓迫橈動脈和尺動脈。手指出血時,壓迫出血手指的兩側指動脈。
5.足部壓迫止血法
足部出血時,壓迫脛前動脈和脛後動脈。
(三)加墊涪龔帝夾郜蝗佃偉頂連屈肢止血法
加墊屈肢止血法是適用於四肢非骨折性創傷的動脈出血的臨時止血措施。當前臂或小腿出血時,可於肘窩或國窩內放紗布、棉花、毛巾作墊,屈曲關節,用綳帶將肢體緊緊地縛於屈曲的位置。
(四)止血帶止血法
止血帶止血法,主要是用橡皮管或膠管止血帶將血管壓癟而達到止血的目的。這種止血方法較牢固、可靠,但只能用於四肢動脈大出血。
1.止血帶結扎法
橡皮止血帶使用方法:左手拿橡皮帶、後頭約16cm要留下;右手拉緊環體扎,前頭交左手,中食兩指挾,順著肢體往下拉,前頭環中插,保證不松垮。如遇到四肢大出血,需要止血帶止血,而現場又無橡膠止血帶時,可在現場就地取材,如布止血帶、線繩或麻繩等。用布止血帶止血時,放平入環,拉緊固定。用線繩或麻繩止血時,可絞緊固定。
2.使用止血帶時應注意的問題
(1)止血帶應放在傷口的近心端。上臂和大腿都應綳在上1/3的部位。上臂的中1/3禁止上止血帶,以免壓迫神經而引起上肢麻痹。
(2)上止血帶前,先要用毛巾或其他布片、棉絮作墊,止血帶不要直接扎在皮膚上;緊急時,可將褲腳或袖口捲起,止血帶扎在其上。
(3)要扎得松緊合適,過緊易損傷神經,過松則不能達到止血的目的。一般以不能摸到遠端動脈搏動或出血停止為度。
(4)結扎時間過久,可引起肢體缺血壞死。因此要每隔1h(上肢或下肢)放鬆2~3min;放鬆期間,應用指壓法暫時止血。寒冷季節時應每隔30min放鬆一次。結扎部位超過2h者,應更換比原來較高位置結扎。
(5)要有上止血帶的標志,註明上止血帶的時間和部位。用止血帶止血的傷員應盡快送醫院處置,防止出血處遠端的肢體因缺血而導致壞死。
參考資料:www.pep.com.cn/200406/ca453316.htm

5. 包紮止血法發有幾種其方法各是什麼

( 1 )加壓包紮法:小的外傷、毛細血管或小靜脈出血,流出的血液易於凝結,在傷口部蓋上消毒熬料,然後用三角巾或綳帶加壓包紮即可。 ( 2 )指壓止血法:一般用於動脈止血。即用手指將出血動脈的近心臟端,用力壓向其相對的骨面,以阻斷血液來源而達到臨時止血的目的。( 3 )止血帶止血法四肢大動脈出血,不易用加壓包紮或指壓法止血時,可用止血帶(橡皮帶或其他代用品),縛扎於出血部的近心臟端。應用止血帶,不能直接壓在皮膚上,而先要在上止血帶的部位用三角巾、毛巾等軟物包墊好,將傷肢高抬,再紮上止血帶,其松緊度以能壓住動脈血流為原則,縛後以肢端臘色為宜;如果呈紫紅色則能壓住動脈血流為原則,如繫上肢應每隔 20-30 分鍾,如系下肢應每隔 45-60 分鍾放鬆一次,凡上止血帶後的傷者,必須記錄上止血帶的部位與時間,並應迅速送醫療單位。 2 、包紮包紮有保護傷口、減少感染機會、壓迫止血、固定骨折和減少傷痛的作用,是損傷急救的主要技術之一。包紮常用的材料有綳帶、三角巾等。現場如果沒有這些材料,亦可用毛巾、衣物等代替。包紮動作應力求熟練、軟柔,松緊應適宜。這里介紹以綳帶為材料或類似綳帶的材料的幾種包紮法: ( 1 )環形包紮法常用於肢體較小部位的包紮,或用於其他包紮法的開始和終結。包紮時打開綳帶卷,把綳帶斜放傷肢上,用手壓住,將綳帶繞肢體包紮一周後,再將帶頭和一個小角反折過來,然後繼續繞圈包紮,第二圈蓋住第一圈,包紮 3-4 圈即可。 ( 2 )螺旋包紮法綳帶卷斜行纏繞,每卷壓著前面的一半或三分之一。此法多用於肢體粗細差別不大的部位。 ( 3 )反折螺旋包紮法做螺旋包紮時,用一拇指壓住綳帶上方,將其反折向下,壓住前一圈的一半或三分之一,多用於肢體粗細相關較大的部位。( 4 )「8」 字包紮法多用於關節部位的包紮。在關節上方開始做環形包紮數圈,然後將綳帶斜行纏繞,一圈在關節下纏繞,兩圈在關節凹面交*,反復進行,每圈壓過前一圈一半或三分之一。

6. 現場止血方法有哪些

現場止血方法常用的有五種,使用時要根據具體情況,選擇其中的一種,也可以把幾種止血法結合應用,以達到最快、最有效、最安全的止血目的。

一、指壓動脈止血法

適用於頭部和四肢某些部位的大出血。方法是:用手指壓迫傷口近心端動脈,將動脈壓向深部的骨頭,阻斷血液流通。這是一種不要任何器械,簡便、有效的止血方法,但因為止血時間短暫,常需要與其他方法結合進行。

1.頭面部指壓動脈止血法。

(1)指壓顆淺動脈,適用於一側頭頂、額部的外傷大出血。在傷側耳前,用一隻手的拇指對准下頜關節壓迫領淺動脈,另一隻手固定傷員頭部。

(2)指壓面動脈,適用於面部外傷大出血。用一隻手的拇指和食指或拇指和中指分別壓迫雙側下頜角前約1厘米的凹陷處,阻斷面動脈血流。因為面動脈在面部有許多小支相互吻合,所以必須壓迫雙側。

(3)指壓耳後動脈,適用於一側耳後外傷大出血。用一隻手的拇指壓迫受傷一側耳後乳突下凹陷處,阻斷耳後動脈血流,另一隻手固定傷員頭部。

(4)指壓枕動脈,適用於一側頭後枕骨附近外傷大出血。用一隻手的四指壓迫耳後與枕骨粗隆之間的凹陷處,阻斷枕動脈的血流,另一隻手固定傷員頭部。

2.四肢指壓動脈止血法。

(1)指壓肱動脈,適用於一側肘關節以下部位的外傷大出血。用一隻手的拇指壓迫上臂中段內側,阻斷肱動脈血流,另一隻手固定傷員手臂。

(2)指壓撓、尺動脈,適用於手部大出血。手指分別壓迫傷側手腕兩側的撓動脈和尺動脈,阻斷血流。因為撓動脈和尺動脈在手掌部有廣泛的合支,所以必須同時壓迫雙側。

(3)指壓指(趾)動脈,適用於手指(腳趾)大出血。用拇指和食指分別壓迫手指(腳趾)兩側的指(趾)動脈,阻斷血流。

(4)指壓股動脈,適用於一側下肢的大出血。用兩手的拇指用力壓迫傷肢腹股溝中點稍下方的股動脈,阻斷股動脈血流。傷員應該處於座位或卧位。

(5)指壓足背、脛後動脈,適用於一側腳的大出血。用兩手的拇指和食指分別壓迫傷腳足背中部搏動的足背動脈及足跟與內踝之間的脛後動脈。

二、直接壓迫止血法

適用於較小傷口的出血。方法是:用無菌紗布直接壓迫傷口處,壓迫約10分鍾。

三、加壓包止血法

適用於各種傷口。方法是:先用無菌紗布覆蓋壓迫傷口,再用三角巾或綳帶用力包紮,包紮范圍應該比傷口稍大。這是一種目前最常用的止血方法,在沒有無菌紗布時,可使用消毒衛生巾或餐巾等代替。

四、填塞止血法

適用於較大而深的傷口。方法是:先用鑷子夾住無菌紗布塞入傷口內,如一塊紗布止不住出血,可再加紗布,最後用綳帶或三角巾繞至對側包紮固定。

五、止血帶止血法

止血帶止血法適用於四肢大出血,其他止血法不能止血時才用此法。止血帶有橡皮止血帶(橡皮條和橡皮帶)、氣性止血帶(如血壓計袖帶)和布制止血帶。其操作方法各不相同。

1.橡皮止血帶。左手在離帶端約10厘米處由拇指、食指和中指緊握,使手背向下放在扎止血帶的部位,右手持帶中段繞傷肢一圈半,然後把止血帶塞入左手的食指與中指之間,左手的食指與中指緊夾一段止血帶向下牽拉,使之成為一個活結。

2.氣性止血帶。常使用血壓計袖帶,操作方法比較簡單,只要把袖帶繞在扎止血帶的部位,然後打氣至傷口停止出血。

(1)部位。上臂外傷大出血應扎在上臂上1/3處;前臂或手大出血應扎在上臂下處,不能扎在上臂的中1/3處,因該處神經走行貼近肱骨,易被損傷;下肢外傷大出血應扎在股骨中下1/3交界處。

(2)襯墊。使用止血帶的部位應該有襯墊,否則會損傷皮膚。止血帶可扎在衣服外面,把衣服當襯墊。

(3)松緊度。應以出血停止、遠端摸不到脈搏為宜。過松達不到止血目的,過緊會損傷組織。

(4)時間。一般不應超過5小時,原則上每小時要放鬆1次,放鬆時間為10~15分鍾。

(5)標記使用。使用止血帶者應有明顯標記,可貼在前額或胸前易發現部位,寫明時間。如立即送往醫院,可以不寫標記。

3.布制止血帶。將三角巾折成帶狀或將其他布帶繞傷肢一圈,打個蝴蝶結;取一根小棒穿在布帶圈內,提起小棒拉緊,將小棒依順時針方向絞緊,將絞棒一端插入蝴蝶結環內,最後拉緊活結,並與另一頭打結固定。

不要長時間用綳帶結扎,應每隔1小時左右放鬆10~15分鍾,以防通端肢體缺血壞死。

2006年12月20日下午,一名30多歲的女子搭乘一輛計程車。細心的計程車司機王師傅突然發現,女乘客雙手腕部各有一道利器割傷的傷口,鮮血直流。見狀,他一邊用手壓住傷口幫該女子止血,一邊迅速報警。

公安人員接到報案後,迅速通知了120急救中心。120急救醫生趕到現場後,迅速沖上去救治。經醫生檢查發現,女子雙手腕部傷口長3~5厘米,伴有活動性出血。幸運的是,由於止血及時,該女子沒有生命危險。

掌握簡單的止血技術,不僅對自己有利,而且也能夠幫助他人。

7. 常用的止血方法有幾種

六種有效止血方法:A、一般止血法:針對小的創口出血。需用生理鹽水沖洗消毒患部,然後覆蓋多層消毒紗布用綳帶扎緊包紮。注意:如果患部有較多毛發,在處理時應剪、剃去毛發。B、指壓止血法:只適用於頭面頸部及四肢的動脈出血急救,注意壓迫時間不能過長。C、屈肢加墊止血法:當前臂或小腿出血時,可在肘窩、膝窩內放以紗布墊、棉花團或毛巾、衣服等物品,屈曲關節,用三角巾作8字型固定。但骨折或關節脫位者不能使用。D、橡皮止血帶止血:常用的止血帶是三尺左右長的橡皮管。方法是:掌心向上,止血帶一端由虎口拿住,一手拉緊,繞肢體2圈,中、食兩指將止血帶的末端夾住,順著肢體用力拉下,壓住「余頭」,以免滑脫。注意使用止血帶要加墊,不要直接扎在皮膚上。每隔45分鍾放鬆止血帶2—3分鍾,松時慢慢用指壓法代替。E、絞緊止血法:把三角巾折成帶形,打一個活結,取一根小棒穿在帶子外側絞緊,將絞緊後的小棒插在活結小圈內固定。F、填塞止血法:將消毒的紗布、棉墊、急救包填塞、壓迫在創口內,外用綳帶、三角巾包紮,松緊度以達到止血為宜。

8. 常用的現場急救技術包括

1、保持呼吸道通暢

可利用物品去除口腔內出血、嘔吐物和其它分泌物,可抬起雙頦使呼吸道通暢(可不使頸椎受到彎曲);多發傷或單獨頭、頸部損傷時,脊髓必須給予固定保護。意識喪失者、頭面頸部創傷者、無自主呼吸或呼吸困難者,應早期進行院外氣管插管、人工呼吸及高流量吸氧。

2、止血

一般止血法。比較小的創傷出血,用生理鹽水沖洗局部後,覆蓋無菌紗布,用綳帶加壓包紮。當四肢大血管出血用加壓包紮法無效時採用。常用的止血帶有橡皮管(條)與氣壓止血帶兩種,使用時不易時間過長,防止肢體缺血。

3、包紮

綳帶包紮法。最普遍的一種傷口包紮法,其取材、攜帶和操作方便,方法容易掌握;三角巾包紮法。三角巾包紮應用靈活,包紮面積大,效果好,操作快,適用於頭面胸腹四肢等全身各部位。使用時要求三角巾邊要固定,角要拉緊,中心舒展,敷料貼體。

4、固定

可以防止骨折斷端移動而損傷血管、神經、內臟。主要用於固定四肢、骨盆和脊柱。院前頭部或頸部受傷時,急救者不能確定頸椎是否受損時都推薦使用頸椎固定托;受到嚴重創傷或雖創傷較輕但有症狀的傷員行急救時也推薦固定頸椎。

5、搬運與轉送

傷員經止血、包紮、固定等處理後,要將傷員盡快搬運和轉送到救護站或醫院進行治療。其運送先後次序應是先轉運危及生命者,然後轉運開放性損傷和多發性骨折者,最後轉運輕傷員。

需要時應給予傷者鎮痛葯或抗感染葯物,防治疼痛性休克和感染的發生,但顱腦損傷和未確診的胸、腹部損傷患者不宜使用鎮痛葯物。


9. 止血帶止血法有幾種方法

止血帶止血法,主要是用橡皮管或膠管止血帶將血管壓癟而達到止血的目的。這種止血方法較牢固、可靠,但只能用於四肢動脈大出血。
1.
止血帶結扎法
橡皮止血帶使用方法:左手拿橡皮帶、後頭約16cm要留下;右手拉緊環體扎,前頭交左手,中食兩指挾,順著肢體往下拉,前頭環中插,保證不松垮。如遇到四肢大出血,需要止血帶止血,而現場又無橡膠止血帶時,可在現場就地取材,如布止血帶、線繩或麻繩等。用布止血帶止血時,放平入環,拉緊固定。用線繩或麻繩止血時,可絞緊固定。
2.
使用止血帶時應注意的問題
(1)
止血帶應放在傷口的近心端。上臂和大腿都應綳在上1/3的部位。上臂的中1/3禁止上止血帶,以免壓迫神經而引起上肢麻痹。
(2)
上止血帶前,先要用毛巾或其他布片、棉絮作墊,止血帶不要直接扎在皮膚上;緊急時,可將褲腳或袖口捲起,止血帶扎在其上。
(3)
要扎得松緊合適,過緊易損傷神經,過松則不能達到止血的目的。一般以不能摸到遠端動脈搏動或出血停止為度。
(4)
結扎時間過久,可引起肢體缺血壞死。因此要每隔1h(上肢或下肢)放鬆2~3min;放鬆期間,應用指壓法暫時止血。寒冷季節時應每隔30min放鬆一次。結扎部位超過2h者,應更換比原來較高位置結扎。
(5)
要有上止血帶的標志,註明上止血帶的時間和部位。用止血帶止血的傷員應盡快送醫院處置,防止出血處遠端的肢體因缺血而導致壞死。

10. 急救時常用哪些方法止血

止血法用於外傷出血。常用的止血法如下:

1.手壓止血法手壓止血法是用手指壓住動脈經過骨骼表面的部位,達到止血的目的,為應急措施。

2.止血粉止血法將止血粉直接撒在出血創面,立即用紗布加壓包紮,一般可達到止血目的。

3.加壓包紮止血法用於中小動脈和靜脈損傷出血。用急救包壓迫創口包紮後止血,若效果不滿意,可加敷料再用綳帶加壓包紮,同時抬高患肢。

4.屈曲肢體加墊止血法用於肘或膝關節以下出血,在無骨關節損傷時可以使用。如前臂大出血,在肘窩處墊以棉墊卷,將肘關節盡力屈曲,借襯墊物壓住動脈,用綳帶或疊成帶狀的三角巾固定於屈肘姿勢。

5.止血帶止血法用於

四肢傷大出血。在肢體的適當部位,如上臂的上1/3,股部的下1/3,用棉花、紗布或毛巾等物作為襯墊後再上一止血帶。以左手的拇指、食指、中指持止血帶的頭端,將長的尾端繞肢體一圈後壓住頭端,再繞肢體一圈,然後用左手食指、中指夾住尾端,

將尾端從止血帶下拉過,由另一端牽出,使之成為一個活結。

上止血帶的時間不能超過5小時,每1~1.5小時松解1次,每次1~2分鍾,松解止血帶時應在傷口處用敷料加壓,防止松解後引起猛烈出血。

閱讀全文

與院前急救常用的止血帶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安神助眠的簡單方法 瀏覽:737
針灸研究方法免費下載 瀏覽:318
三星a8無響應解決方法 瀏覽:873
春天釣蝦的正確方法 瀏覽:395
手機來電錄音怎麼設置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690
隔膜泵使用方法 瀏覽:229
顛病大發作治療方法 瀏覽:820
祛痘膏的正確使用方法 瀏覽:183
回收舊手機的方法 瀏覽:279
版稅的計算方法 瀏覽:73
燒傷時正確的急救方法 瀏覽:11
DNA大片段突變的檢測方法 瀏覽:258
autocad2009的安裝及激活方法 瀏覽:955
用化學方法鑒別正丁基氯 瀏覽:326
樂視手機話筒設置方法 瀏覽:550
怎麼才能治療黑眼圈的方法 瀏覽:892
三種常用的交接棒方法 瀏覽:642
股票入門實戰的解套方法與技巧 瀏覽:836
躺平有哪些方法呢 瀏覽:853
hyperlink使用方法 瀏覽: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