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重症監護室的呼吸機的使用方法
1.維持適當的通氣量,便肺泡通氣量滿足機體需要。
2.改善氣體交換功能,維持有效的氣體交換。
3.減少呼吸肌的作功。
4.肺內霧化吸入治療。
5.預防性機械通氣,用於開胸術後或敗血症、休克、嚴重創傷情況下的呼吸衰竭預防性治療。
於浮動胸壁患者可以起到內支撐作用。
(一)大咯血或嚴重誤吸引起的窒息性呼吸衰竭
(二)伴有肺大泡的呼吸衰竭
(三)張力性氣胸病人
(四)心肌梗塞繼發的呼吸衰竭
1.呼吸頻率>30-35 次/分, 或<5-10 次/分
2.鼻導管 鼻塞或面罩吸氧 血氣分析:
PO2< 60 mmHg 或 PCO2 >55 mmHg
3.COPD:PO2 < 55 - 60 mmHg 或
PCO2 > 70 - 80 mmHg
間歇正壓通氣 (IPPV):
IPPV也稱機械控制通氣(CMV)。此方式時,呼吸機不管病人自主呼吸的情況如何,均按預調的通氣參數為病人間歇正壓通氣。主要用於無自主呼吸的病人。
呼吸機的常用輔助呼吸模式2
同步間歇指令通氣(SIMV):
指呼吸機在每分鍾內,按事先設置的呼吸參數(頻率流速、流量、容量、吸:呼等),給予病人指令性呼吸。
SIMV的優點
1.可保證病人的有效通氣。
2.臨床上根據病人的自主TV、f和MV變化,適當調節SlMV的頻率和TV,利於呼吸肌的鍛煉。SIMV已成為撤離呼吸機前的必用手段。
3.在缺乏血氣監測的情況下,當PaO2過高或過低時,病人可以通過自主呼吸加以調整,這樣減少了發生通氣不足或過度的機會。
壓力支持通氣(PSV):
是一種輔助通氣方式,即在有自主呼吸的前提下,每次吸氣都接受一定水平的壓力支持,以輔助和增強病人的吸氣深度和吸入氣量。
(一)PEEP的主要作用
1.呼氣末正壓的頂托作用→呼氣末小氣道開放→利於CO2排出。如COPD患者,加用適當的PEEP可支撐小氣道,防止呼氣時在小氣道形成"活瓣"作用,利於CO2排出。
2.呼氣末肺泡膨脹→功能殘氣量(FRC)↑→利於氧合 如低氧血症,尤其是ARDS者,單靠提高FiO2氧合改善不大,加用PEEP可以提高氧合量。
3.肺炎、肺水腫,加用PEEP除增加氧合外,還利於水腫和炎症的消退。
4.大手術後預防、治療肺不張。
一般認為,對COPD患者選用2~5cmH2O的PEEP可以起到良好的通氣和氧合效應,不至引起不良反應。對8cmH2O以上的PEEP則需持特別慎重的態度。
機體對新水平PEEP 的適應需要15 分鍾
15分鍾增加一次,每次增加2cmH2O。
減少PEEP 每次2-5cmH2O,間隔1-6 小時
持續氣道正壓 (CPAP):病人通過按需在持續正壓氣流系統下進行自主呼吸,使吸氣期和呼氣期氣道壓均高於大氣壓。維持氣道壓基本恆定在預調的CPAP水平,波動較小。
此中模式患者自覺舒適,但對會對循環系統有所影響
使用呼吸機的基本步驟11.確定是否有機械通氣的指征。
2.判斷是否有機械通氣的相對禁忌症,
進行必要的處理。
3.確定控制呼吸或輔助呼吸。
4.確定機械通氣方式(IPPV、SIMV、
CPAP、PSV、PEEP 、CPAP)。
5.確定機械通氣的分鍾通氣量(MV),一般為8-12ml/kg。
6.確定補充機械通氣MV 所需的頻率(f)、潮氣量(TV)和吸氣時間 (IT)。
7.確定FiO2 :結合呼氣末正壓調整吸氧濃度從而達到目標血氧飽和度(>88-90%).
8.確定PEEP:當高濃度吸氧下而PaO2仍小於60mmHg,應加用PEEP,並將FiO2降至0.5以下。PEEP的調節原則為從小漸增,達到最好的氣體交換和最小的循環影響。
9.確定報警限和氣道安全閥。不同呼吸機的報警參數不同,參照說明書調節。氣道壓安全閥或壓力限制一般調在維持正壓通氣峰壓之上5-10cmH2O。
10.調節溫化、濕化器。一般濕化器的溫度應調至34-36攝氏度。
11.調節同步觸發靈敏度。根據病人自主吸氣力量的大小調整。一般為-2~-4cmH2O或0.1L/S。
Ⅱ 有什麼方法撤掉呼吸機
急性呼吸衰竭症狀好轉後可停用,以前若有呼吸疾病,可能導致慢性呼吸衰竭,那需要一段時間,看看血氣及氧飽和再和醫生商量。
Ⅲ 簡述呼吸機的撤離條件
(1) WOBPHY<0.70J/L可指導撤機(WOB反映患者呼吸肌後負荷水平,正常值為0.30~0.60J/L)。
(2)需要支持的原發病減輕或恢復,呼吸功能明顯改善,一般情況好轉,肺功能良好,Fi02< 30%。
(3)血氣分析正常或接近正常。
(4)營養狀態好及肌力良好,肺部感染已基本控制,並能咳嗽排痰,自主呼吸增強,吸痰時斷開呼吸機、短時間SP02不下降,患者無明顯呼吸困難。
(5)心功能良好,循環穩定。
(6)已經糾正電解質、酸鹼失衡。
Ⅳ 請問使用呼吸機後,有可能擺脫他嗎
撤離呼吸機的指征
(1)病人一般情況好轉和穩定,神志清醒,感染控制,循環平穩,能自主攝入一定的熱量,營養狀態和肌力良好。
(2)呼吸功能明顯改善:①自主呼吸增強,常與呼吸機對抗。②咳嗽有力,能自主排痰。③吸痰等暫時斷開呼吸機時病人無明顯的呼吸困難,無缺氧和二氧化碳瀦留表現,血壓、心率穩定。④降低機械通氣量,病人能自主代償。
(3)血氣分析在一段時間內穩定,血紅蛋白維持100g/L(10g/m)以上。
(4)酸鹼失衡得到糾正,水電解質平衡。
(5)腎功能基本恢復正常。
(6)向病人講明撤離呼吸機的目的和要求,病人能夠予以配合。
Ⅳ 撤插管呼吸機前,先停安定劑嗎
個人圖書館
呼吸機撤機指征及使用(丁香園)
18-06-26 zhhcd + 關注獻花(1) 收藏
機械通氣的撤離(Weaning of mechanical ventilation)是指在使用機械通氣的原發病得到控制,患者的通氣與換氣功能得到改善後,逐漸地撤除機械通氣對呼吸的支持,使患者恢復完全自主呼吸的過程(簡稱撤機)。由使用機械通氣支持呼吸轉而完全依靠患者自身的呼吸能力來承擔機體的呼吸負荷,需要有一個過渡和適應的階段。大部分接受機械通氣的病例可以經過這一階段而成功的撤機。撤機的難易程度主要取決於患者的原發和背景疾病及機械通氣取代自主呼吸時間的長短。哮喘發作、外科手術和葯物中毒時的機械通氣所需時間短(數小時到數天),常可以迅速撤離,其方法簡單而且易於成功;而COPD合並慢性呼衰的急性發作、神經—肌肉病變、伴嚴重營養不良患者的機械通氣所需時間長(一周以上),則需在治療原發病的過程中採用一些技術方法,逐漸使患者過渡到自主呼吸,如何積極地創造撤機的條件,准確地把握開始撤機的時機和設計、實施一個平穩過渡的技術方案是撤離機械通氣中的三個主要問題。
一. 積極地為撤機創造條件
從呼吸力學的角度可以認為:呼吸衰竭的發生是由於呼吸泵功能(包括中樞驅動力和外周驅動力)不能適應呼吸負荷(包括前負荷和後負荷)的增加而需要呼吸機輔助通氣;撤機即意味著呼吸泵能完全耐受呼吸負荷時適時停止呼吸支持。所以,一旦病人上機,除了有效糾正引起呼吸衰竭的直接原因外,還應從保持呼吸中樞驅動力、改善外周呼吸肌力和耐力、降低呼吸呼吸前、後負荷等多個環節創造條件,積極地為撤機創造條件。
(一)有效地糾正引起呼吸衰竭的直接原因
有效地糾正引起急性呼吸衰竭的直接原因(支氣管—肺部感染,肺水腫,氣道痙攣,氣胸等)是撤離機械通氣的首要條件。只有在這一條件具備後,才可以考慮撤機問題。
(二)促進患者呼吸泵的功能
1.保持患者呼吸中樞適宜的神經驅動力
撤機前應使患者有良好的睡眠,否則會使呼吸中樞對低氧和高碳酸血症的反應下降;盡量避免使用鎮靜劑;糾正代謝性鹼中毒,以免反射性地引起肺泡通氣量下降;糾正感染中毒、電解質紊亂等原因所致腦病;對近期腦血管意外者待其神經功能有所恢復後再行撤機。
Ⅵ 呼吸機撤機後應注意的問題
把握撤機的最佳時機 當患者的整體情況和呼吸參數指標達到下列標准時可以撤機。(1)患者的整體情況的評估:當患者機械通氣後,原發病得到了控制或好轉,神志清楚,生命體征平穩,動脈血氣分析正常,其他重要臟器功能正常,各項生化指標正常,自主呼吸增強,咳嗽有力,能自主排痰,而且降低機械通氣的各項指標後患者能自主代償,無並發症發生,結合呼吸機參數達到規定標准時可以撤機。(2)撤機時呼吸參數指標:最大吸氣負壓>2.94kPa,潮氣量8~10ml/kg體重,FiO2 40%,R 12次/min,PEEP≤0.49kPa,PaO2≥8kPa,PaCO2<6.7kPa[2]。
1.2.2 掌握撤機的方式 當患者病情達到撤機標准時,酌情選用過渡撤機或間斷撤機。(1)過渡撤機法:先逐步改變呼吸模式(IPPV-SIMV-CPAP)等待ASB+CPAP模式適應24h後再開始逐步離線,開始時每天停用3~5次,30min/次,以後逐漸增到停用1~2h/次。在停用期間患者如無異常,再逐漸增加停用時間,直到連續2個白天患者能自主呼吸,才考慮撤機,撤機後予氣管導管內吸氧。本組有18例患者過渡撤機成功。(2)間斷撤機法:當短期撤機後患者出現呼吸、心跳頻率增快、PaO2<8kPa、PaCO2>7.33kPa等一系列症狀時,立即恢復機械通氣。採用逐小時撤機,以後視情況逐漸增加每日白天撤機的時間,逐漸減少晚上上機的次數和帶機的時間,直至完全撤機。本組有6例患者成功進行間斷撤機。
2 結果
24例患者均成功撤機,撤機後患者自主呼吸均逐漸恢復正常,呼吸咳嗽有力,各項實驗室檢查正常。
3 護理要點
3.1 撤機前的護理
3.1.1 撤機前的臨床觀察 (1)呼吸監測:停機時吸氧2~5L/min,如患者安靜、末梢紅潤、胸廓起伏狀態良好、兩肺呼吸對稱,可繼續停機,若患者出現呼吸頻率明顯增快或減少、呼吸道分泌物大量瀦留、心率較前明顯增快、血壓不平穩、煩躁不安等表現時,應立即上呼吸機,以避免呼吸肌群過度疲勞以致病情惡化[3]。(2)血流動力學的監測:連續監測ECG、BP、SpO2,若血壓升高而呼吸加快,則提示PaCO2增高,若心電圖出現S-T段抬高、心肌缺血時,可考慮PO2下降;當SpO2<90%時,應立即進行動脈血氣分析,一旦血氣分析示PO2<60mmHg,應重新接上呼吸機,並根據動脈血氣分析結果來調整呼吸機各項參數;如果停機前後3min測動脈血氣均正常且相差不大時,可繼續停機。
Ⅶ 患者,女性,體重50公斤,沒有呼吸,使用呼吸機輔助通氣。 1、應選用哪種模式,參數如何調節
1應選用控制通氣(CMV)模式。潮氣量(VT)為400ml,呼吸頻率(f)設定為12/min,每分通氣量(MV)是4800,呼吸時比(I:E)設定為1:1.5
2、更改為同步間歇指令通氣(SIMV)模式,利用病人吸氣時產生的負壓或流速改變啟動呼吸機工作,實現指令通氣與病人自主呼吸同步。及時調節各種參數。
3、直接撤離,間接停機法,改換通氣模式,「T」形管撤機。
4、胸部物理療法:定時幫助病人翻身,改變身體體位,有助於氣管支氣管分泌物移向大氣道,並且引發咳嗽反射;有效咳嗽;肺部叩擊。呼吸道濕化:呼吸機濕化,間斷推注法,持續滴注法,持續微泵注射法,霧化濕化法。有效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Ⅷ 現在呼吸機拿不下來是拿對呼吸機有體賴呢
這個問題我以前曾經回答過,可以網路下。
下面給你一些建議看看:
呼吸機的撤離及氣管拔管
一)撤離呼吸機的指征 1、病人一般情況好轉和穩定,神志清楚,感染控制,循環平穩。 2、呼吸功能明顯改善:(1)自主呼吸增強,常與呼吸機對抗。 3、血氣分析在一段時間內穩定,血紅蛋白維持10g/dl以上。 4、酸鹼失衡得到糾正,水電解質平衡。 5、腎功能基本恢復正常。
(二)撤離呼吸機的生理指標 1、最大吸氣壓力超過-20cmH2O。 2、肺活量>10~15ml/kg體重。 3、自主潮氣量> 5ml/kg,深吸氣量>10ml/kg。 4、第一秒用力呼出量>10ml/kg。 5、FiO2<0.4時,PaO2≥60mmHg,PaCO2<50 mmHg。 6、肺內靜-動脈分流率<15%。 7、無效腔/潮氣量<0.55~0.6。 8、胸肺順應性>25ml/cm H2O。 9、肺動脈血氧分壓>40mm H g。
(三)撤離呼吸機的方法 1、SIMV過渡撤機 SIMV可使患者不脫離呼吸機即能間斷進行自主呼吸,並可任意調節FiO2,所以目前被廣泛用於呼吸機的撤離。 1)方法 (1)隨著自主呼吸的改善,逐漸減少SIMV的頻率和TV,以進一步加強自主呼吸鍛煉。一般每3~4小時減少SIMV頻率2次/分 (2)當SIMV頻率減至2~3次/分,TV400~500ml時,動脈血氣維持正常時即可停用呼吸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