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河豚怎麼吃
河豚之於日本,之於天下吃客,便是這樣充滿危險美,反差萌的美味存在。
圓滾滾的小可愛
——竟包藏禍心?
河豚,生長在世界各地北緯45度~南緯45度之間的海水、淡水水域。在受到威脅時,河豚寶寶們會發出「咕咕」聲,把身體鼓得圓滾滾(覺得這樣的自己很兇?),膨大數倍。因為這種習性,所以河豚還被叫做「氣鼓魚」、「氣泡魚」等可愛的說法。
日本的料理匠人們自然也深諳河豚的美味,既然政策春天,他們也摩拳擦掌,開始研究有效避免河豚中毒的方法。1892年的東京,人們終於吃上了毒性處理後的安心河豚料理。
Ⅱ 河豚魚應該怎麼處理才可以食用
內臟、血液、皮膚、鰓等處,最毒的部位在生殖系統,一個卵巢可毒死幾十個人。河豚毒素是目前自然界發現的最毒的非蛋白毒之一,且毒素非常穩定。有資格烹飪河豚的廚師一定要經過嚴格的訓練,通過嚴格的考試,學徒3年以後才可以做河豚。
(2)日本雜交河豚的食用方法擴展閱讀
體內毒素
有毒部位
河魨毒素所在部分和季節上的變化河魨毒素所在部位為魚體內臟。其包括:肝臟、生殖腺、肝臟、腸胃及血液等部位,其含毒量的大小,又因不同養殖環境及季節上變化而有差別。
按長江河魨和人工養殖河魨的實例證明,各器官毒性比較如下:卵巢→脾臟→肝臟→血筋→眼睛→鰓耙→皮→精巢→肌肉。養殖河魨(2齡以上)其器官毒性比較與野生河魨一致,但含毒素量較低。
河魨的毒素主要分布於卵巢和肝臟,其次是腎臟、血液、眼睛、鰓和皮膚;而精巢和肌肉是無毒的。如果魚死後較久,內臟毒素溶入體液中便能逐漸滲入肌肉內。
其毒素的毒量多少,常因季節的不同而有變異。每年2~5月為卵巢發育期,毒性較強;6~7月產卵後,卵巢退化,毒性減弱。肝臟也以春季產卵期毒性最強。所以,每當春末夏初鮮食河魨魚時,應特別謹慎,必須選擇鮮活魚體,嚴格去除內臟,以免中毒。
農業部辦公廳和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總局聯合發布了《關於有條件放開養殖紅鰭東方魨和養殖暗紋東方魨加工經營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這意味著自1990年起不得流入市場的河魨(俗稱河豚)可以有條件「合法化」食用了。
這條「解禁令」的出台之路並不輕松,參與起草人表示等了15年。北京青年報記者昨日走訪了一家營業4年的河豚餐廳,「合法」後該餐廳的客流量成兩三倍增長。
品種許可
《通知》中指出,先行有條件地放開養殖紅鰭東方魨和養殖暗紋東方魨兩個品種產品的加工經營。參與起草該通知的中國漁業協會介紹說,我國沿海常見的河魨有40餘種,這兩個品種是人工養殖時間最長、控毒養殖技術和出口內銷市場最為成熟的兩個品種。
農業部自從1993年就成立了「河豚魚安全利用協作組」開展研究,結果表明,養殖河魨的毒性含量明顯降低,且經過無毒加工處理,可安全食用。試點工作成熟後,再考慮逐步放開其他養殖河魨品種,或放寬產品上市條件。
養殖的河魨應當經具備條件的農產品加工企業加工後方可銷售,也就是說,生鮮河豚不能直接進入消費者手中,必須經由加工企業進行加工。
由於河魨產品可能含有毒性的特殊原因,為了保障消費者的食用安全,要對加工企業實施備案制度。其考核備案的條件十分嚴格:須自有農業部備案的養殖河魨魚源基地。
須有河魨加工生產設備和技術人員,具備專業分辨河魨品種的能力,熟練掌握河魨安全加工技術;還要建立完善的產品質量安全全程可追溯制度和衛生管理制度。
因此,不是任何一家企業都可以養殖河魨、加工河魨的,必須通過由中國漁業協會和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組織的專家考核後,並在農業部進行備案公示,才能獲得生產經營許可。
Ⅲ 河豚魚怎麼吃啊
河豚魚肉含的毒較小,而卵巢、肝臟和血液都含有較多的毒素。在中國,為了保障人們的生命安全,國家明文規定不準飯店供應河豚魚。而在日本吃河豚則有著悠久的歷史,幾乎成為其食文化重要的一部分。河豚魚加工是十分嚴格的,一名合格的河豚廚師至少要接受兩年的嚴格培訓,考試合格以後才能領取執照開張營業。每條河豚的加工去毒需要經過30道工序,一個熟練廚師也要花20分鍾才能完成。河豚一般是養在池裡的,吃之前用網兜將河豚網出來,用小刀割去魚鰭,切除魚嘴,挖除魚眼,剝去魚皮,接著剖開魚肚取出魚腸、肝臟、卵巢和腎等含劇毒的內臟,再把河豚的肉一小塊一小塊的放進清水中將上面的毒汁漂洗干凈。洗凈後的魚塊潔白如玉,晶瑩剔透。接著,將其切成像紙一樣薄的片,再將這些魚片擺成菊花或仙鶴一樣的圖樣。吃的時候夾起魚片蘸著碟子里的醬油和辣椒放進嘴裡慢慢地咀嚼。吃完魚片後,再喝上一碗河豚魚湯,真是爽心可口。
Ⅳ 河豚有幾種吃法
河豚魚的吃法有很多:白汁河豚、紅燒河豚、河豚刺身、三色魚片、糟香豚肝河豚魚干、清蒸河豚魚、清燉河豚魚、河豚肉炒白菜等。
但是特別注意河豚有毒,其製作過程相當嚴格,一般不要自己烹制。河豚魚肉含的毒較小,而卵巢、肝臟和血液都含有較多的毒素。在中國,為了保障人們的生命安全,明文規定不準飯店供應河豚魚。河豚雖然有劇毒,但其肉鮮美柔嫩無比,人們常把河豚魚片與日本繪畫相提並論,柔和細膩,回味無窮。在日本吃河豚則有著悠久的歷史,幾乎成為其食文化重要的一部分。
一名合格的河豚廚師至少要接受兩年的嚴格培訓,考試合格以後才能領取執照開張營業。每條河豚的加工去毒需要經過30道工序,一個熟練廚師也要花20分鍾才能完成。
總之食用此魚,必須特別小心,嚴防中毒事故發生。
Ⅳ 河豚魚有幾種燒法
河豚宴:
日本的「河豚宴」,一般擺設在標準的東洋榻榻米雅室里,它用古樸而小巧的數十款傳統陶瓷餐具,再配以日本的全跪式服務禮儀。河豚宴共有八道佳餚,它們分別是:
第一道是主打酒品,為烤焦的河豚鰭泡清酒,相當別致。
第二道為「前菜」,即冷盤「涼拌河豚皮」。河豚皮切成規整的細長絲,再輟以生薑絲和芝麻仁,鬆脆而有韌性,嚼之滿口辛香。
第三道是壓席的「刺身」主菜,即生食河豚魚片。碩大的瓷盤中鋪滿的生魚片猶如大麗花層層綻放,中綴以大蔥梗、小蔥花、野桔瓣、芥末膏和河豚肝花,四周輔以香醋汁、甜醬油、辣根粉、生薑絲、蘿卜泥、蘇子葉等味碟。食之鮮美軟嫩且又清香滑口。
第四道為「燒物」,即烤豚白———精巢,它非常油潤但不膩人,還未細細咀嚼,便輕輕地滑入了食道,宛如吃法國乳酪一般。
第五道是「揚揚」,日文名「天婦羅」,中文名「炸豚盔」,採用取肉後的河豚散碎骨架拖粉蛋糊軟炸而成。它好像裹炸的山雞肉,卻絲毫不見油跡,且酥香中透著幾分淡爽。
第六道為「後碗」,即座湯———河豚魚頭火鍋,配置有金針菇、香菇、豆腐、粉條、圓年糕、芹菜、大白菜,大蔥等輔料,同樣滿鍋不見半點油花,清素可口。尤年糕入湯即軟,柔糯甘甜。
第七道是主食,乃河豚魚片煲飯,內加雞蛋、蔥花、紫菜、色彩靚麗;隨上日式泡酸梅、泡蘿卜和芝麻鹹菜佐食,這另有一番飲食風韻。
第八道為餐後飲品,冰鎮野桔汁和九洲綠茶。野桔汁酸澀而苦,能化食;而綠茶則呈粉末狀,用沸水在玻璃杯中沖勻攪拌,閃現出綠茵茵的翠色,但較中國綠茶苦澀。
Ⅵ 河豚怎麼養 河豚的食用方法
河豚怎麼養
1.餌料投喂
河魨入池後,水溫在15~17℃時仍有攝食能力,應定時投喂。進池初期先誘食,使河魨形成定點攝食的習慣。投喂濕的顆粒餌料,現做現喂,日投喂量為河魨體重的0.5%~3%,每天投喂1~2次。水溫在12℃以下時,河魨食量明顯下降。水溫在10℃時,河魨基本不再攝食,這時要停止投餌。投餌時應盡量使河魨吃好,投餌結束後要及時撈出殘餌,以防水質惡化。可在餌料中加入少量維生素E和C,預防其患營養性疾病。
2.水質管理
在高密度越冬時,必須保持良好的水質,最好是用消毒處理過的水。水溫適宜,河魨尚能攝食,需要投餌,池塘一般應全部換水,且要連續充氣;水溫較低,河魨停止攝食,換水量可減少到池水的10%~30%,間斷性充氣,每次充氣30分鍾,停氣30分鍾。每天晚上應加強充氣,防止因停氣缺氧而死魚。池中的糞便、殘餌及水表被膜、污物要及時清理,防止污染水質。
3.魚病防治
河魨室內越冬密度大,容易發生疾病。魚種入池前要進行葯浴,清除體表寄生蟲,防止受傷個體感染細菌或水黴菌。在越冬期間應以預防為主,一般每隔10~15天,用抗菌素類葯物進行體表消毒;亦可每隔15~20天連續投喂含抗菌素的葯餌3天,對其進行體內消毒。對已患病的魚要及時撈出,隔離治療,以防魚病蔓延。
4.水溫控制
在河魨越冬過程中,應經常注意水溫的變化和天氣預報,在寒潮來臨前應做好充分准備,保證升溫設備能及時運轉。當室內水溫低於12℃時,要採取升溫措施,提高水溫至14℃左右,並控制恆定。
5.倒池換水
換水可以降低水中的代謝廢物和病菌數量,使水環境得到改善。倒池可以周期性地對魚池進行徹底消毒、殺滅池中的有害生物和寄生蟲,改善池水環境,減少魚病的發生,提高越冬成活率。一般1個月倒池1次,對越冬池徹底消毒。倒池最好是使用鄰池,可減少勞動強度,用虹吸法將上層池水吸至消毒好的池子。一般每天吸污1~2次,將糞便、殘餌等污物吸到池外,減少水體污染。同時每周換水或補水1次,換水量為池水的1/5~1/4。
河豚的食用方法
河魨肌肉潔白如霜,肉味腴美,鮮嫩可口,含蛋白質甚高,營養豐富。唯肝臟、生殖腺及血液含有毒素,經處理後,始可食用。腌制後俗稱「烏狼鯗」。卵巢可提制河豚毒素結晶,供醫葯用。
河魨魚體內富含DHA、EPA和人體必需且不能自行合成的八種「氨基酸」及多種微量元素。具有抗癌、抗衰老作用的硒、鋅等元素的含量高於甲魚和海參。安全食用河魨,具有增強人體免疫力、補腦健腦、提高視力、抑制腫瘤等作用。此外河魨魚還有健胃養胃功效。
亞洲的日本、朝鮮及中國均極喜愛吃河魨;凡品嘗過的人都贊美道:「不吃河魨,不知魚味。」食用河魨肉,除品嘗其鮮美外,還有降低血壓,治腰腿酸軟,恢復精力等功能。食用河魨,首先要使肌肉保持新鮮,加工處理要極為嚴格。方法是沿脊骨剖開魚體,將皮膚撕下,砍掉頭,挖去內臟,將魚肉在清水中反復洗滌,徹底清除血液方可食用。
一噸鮮河魨肉出口價高達3千多美元。在日本,每斤活魚合人民幣40多元且供不應求。日本有關機構,為了滿足日本人民對河魨的需求,多次與我國有關方面協商,希望從中國進口河魨魚。除鮮食外,它也可腌制、腌製成咸干品,食用更為安全。腌制方法是:把洗凈之魚肉,加5~10%的鹽腌漬,半月後出曬,如在腌制過程加入一定量的鹼性物質,如碳酸鈉等,能更有效地破壞河魨毒素。
Ⅶ 雜交過的河豚還可以食用嗎
可以食用的,因為這是人們為了更好的繁衍種物進行的一項科學研究,對河豚本身的健康沒有影響,可以放心食用。
地球的變暖不僅導致海洋溫度上升,而且還導致海洋生物的遷移。一些原本生活在日本海附近的河豚魚物種開始向水溫較低的北部擴散。他們穿過北海道和本州之間的築路海峽,進入太平洋。它們與生活在這里的其他河豚魚種交配,產生了新的雜交河豚魚。
不管它有多毒,都忍不住對美味食物的渴望,即使是用無毒餌料飼養的河豚也可以通過吃有毒的河豚魚或攻擊有毒的河豚來獲得對方的毒素。所以,即使它們被培育成無毒的,它們也會盡力「毒害」自己,使人類的努力毫無意義。
Ⅷ 日本人怎麼做河豚魚
日本人對河豚最常見的就是生吃,吃河豚的時節一般是在一、二月之間,大多數人認為這個時候的河豚味道最鮮美,生食最宜。常見的料理方法是所謂的「菊盛」,也就是先將河豚切成薄薄的,近乎透明的菊瓣形切片,再放入盤中由外向內疊層排成菊花的形狀。吃的時候,用筷子由外層向內層一層一層剝著吃,同時還要格外小心,以免過早地破壞其形狀。這種吃法,是否真的能夠品出河豚的鮮味,著實令人懷疑,但至少由此而形成的那種「魚王」氣氛,卻實在是不同凡響。
他們還會把河豚風幹了之後做成河豚干,可以燉湯
Ⅸ 河豚魚怎麼吃啊
河豚魚的做法如下:
一、清蒸河豚魚的做法
用料:中洋牌長江河豚2條、蔥、姜、蒜仔、秘制醬或醬油、色拉油、純凈水。
做法:
1、將魚肝切成0.5cm厚片,漂洗備用;生薑切片。
2、鍋燒熱加入色拉油15g燒至120℃倒入魚肝,小火將魚肝煎3min呈微黃色倒入200ml啤酒和2000ml純凈水;
3、鍋燒開將漂洗干凈的河豚魚放入鍋中擺放整齊,大火燒至5min後再改用小火燒至15min,加入秘制醬、蔥、姜、蒜仔、魚皮再燒7min即可;
4、燒好的魚撈出放入盛器中,再大火3min收汁至湯汁濃稠。
功效:河豚的營養價值非常高,其中蛋白質、不飽和脂肪酸、DHA、EPA等的營養成分含量極其豐富,而脂肪含量卻很低,具有祛寒除濕、降血壓等功效,對治療腰酸腿痛,恢復精氣也有一定的功效。
小貼士:1、炒鍋應煉好,防止粘鍋。 2、煎魚肝時應不停的轉動炒鍋。
二、清燉河豚魚的做法
用料:河豚魚、杏鮑菇、食鹽、胡椒粉、調和油。
做法:
1、河豚魚干提前泡好洗凈,切成小塊,再用溫水洗凈。
2、電燉鍋中放入薑片和蔥末,放入洗凈的河豚魚干,再放兩片薑片,放入切好的杏鮑菇。
3、倒入適量的水中檔燉煮30分鍾。
4、熱鍋下油,放入豬肉炒至出油。
5、燒開後放少許胡椒粉、鹽、芝麻油和蔥末即可。
功效:河豚魚有補血養血、調理腸胃、提高免疫力、增強記憶力、滋陰補陰、開胃消食、明目、養顏、抗衰老的功效。
小貼士:1,燒魚時適當加一些肥豬肉燒制開一起到增香的作用。2,加入白酒可以去腥提鮮。3,不要加味精。
三、河豚肉炒白菜的做法
用料:河豚肉乾、白菜芯、油、鹽、干紅椒、姜、醬油、醋、芝麻油、韭菜、胡蘿卜絲
做法:
1、河豚魚干泡發用手撕成長條。
2、鍋中放適量油,入姜炒香。
3、加入河豚肉條煸炒一下出鍋備用。
4、另起鍋,油熱後,加入干紅椒。
5、加入切成寸段的白菜絲。
6、炒軟後,加入少許胡蘿卜絲,加入炒好後的河豚肉條,加入適量鹽醬油、醋調味。
7、加入少許韭菜、芝麻油炒勻出鍋。
功效:河豚魚的食用價值很高,有利尿消腫,健脾,強筋,壯骨的功效。
小貼士:河豚肉乾中本身帶點甜鹹味,所以放鹽時要酌量。
【(9)日本雜交河豚的食用方法擴展閱讀】
吃河豚魚的注意事項
1、鮭魚和河豚不能同食,否則會有生命危險。
2、河豚魚食時忌煙灰,否則可能中毒。
3、吃時千萬要小心謹慎,切莫粗心大意。因為此魚腹中有劇毒,其脊血、鰭尾、肝臟等處,都藏有毒汁,俗語有「拚死吃河豚」之戒。因此在食前,必須請有經驗的老 師傅將魚腹內臟揀清,洗凈,然後用油煮煎,再放入佐料反復燒煮,更燒得肉爛皮酥,方可食用。為了防止中毒,最好在吃魚前燒煮一鍋「蘆根湯」以備解毒之用。
總之,食用此魚,必須特別小心,嚴防中毒事故發生。
4、幾乎所有種類的河豚都含河豚毒素(TTX),它是一種神經毒素,人食入豚毒0.5mg-3mg就能致死.毒素耐熱,100℃8小時都不被破壞,120℃1 小時才能破壞,鹽腌、日曬亦均不能破壞毒素。
毒素主要存在於河豚的性腺、肝臟、脾臟、眼睛、皮膚、血液等部位,卵巢和肝臟有劇毒,其次為腎臟、血液、眼睛、鰓和皮膚,精巢和肉多為弱毒或無毒。在熟制 河豚時,一定要嚴格細心地除去河豚的內臟、眼睛,剔去魚腮,剝去魚皮,去凈筋血,用清水反復洗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