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使用方法 > 白平衡鏡頭蓋使用方法

白平衡鏡頭蓋使用方法

發布時間:2022-10-04 17:10:09

『壹』 晴天,多雲以及陰天的環境下,拍攝外景.相機白平衡應當如何調整

選擇哪種模式主要看你拍攝的環境和光線。

1.如果你在陽光明媚的室外拍攝,你可以選擇自動、室外、晴天模式,白平衡功能會加強圖像的黃色,以此來校正顏色的偏差如果在這種環境下非要設定為室內模式,白色物體則會出現偏藍色彩。

2.如果你在陰雨天或者在室內拍攝,你可以選擇室內、陰天、燈光模式,DV的白平衡功能則會加強圖像的藍色,以此來校正顏色的偏差。如果在這種環境下非要設定為室外模式,白色物體則會出現偏黃色彩。另外,在室內鎢絲燈的光線拍攝時,可以設定為室內模式或者燈光模式。

3.自動模式是由Dc的白平衡感測器進行偵測以後自動進行白平衡設置,這種模式只有在室外使用時,色彩還原比較准確,其他拍攝環境下自動模式色彩還原不夠准確,請大家在以後拍攝時注意。

4.當外界條件超出白平衡自動調節功能以外時,圖像會略帶紅色或藍色;即使在白平衡自動調節功能范圍內,如果有1個以上的光源,自動白平衡調節仍可能無法正常工作,在這種情況下,就需要手動模式來調節白平衡。進行手動調節前需要找一個白色參照物,如白紙一類的東西,有些DV備有白色鏡頭蓋,這樣只要蓋上白色鏡頭蓋就可以進行白平衡的調整了。操作過程大致如下:把攝像機變焦鏡頭調到廣角端,將白色鏡頭蓋(或白紙)蓋在鏡頭上,蓋嚴;白平衡調到手動位置,把鏡頭對准晴朗的天空,注意不要直接對著太陽,拉近鏡頭直到整個屏幕變成白色;按一下白平衡調整按鈕直到尋像器中手動白平衡標志停止閃爍(不同的機器,其表示方法有所不同),這時白平衡手動調整完成。

白平衡的特殊用法

某些特殊效果可以通過手動調節白平衡獲得,如:對著粉紅物體手動調節白平衡,拍攝出的畫面偏冷。

通過手動調節白平衡還可以獲得一些藝術效果,在拍攝紅紅的夕陽時,對著藍色的參照物手動調節白平衡,可以拍攝出充滿溫暖氣氛的畫面,若想拍攝偏冷色的夕陽景象,就對著紅色的參照物手動調節白平衡。而如果把DV的白色平衡設定在自動位置,攝像機會把夕陽的暖調色溫誤判成室內,因而會補償畫面的藍色,並減少紅色,把夕陽原有的溫馨氣氛完全破壞了。

3 在數碼相機拍攝過程中,很多初學者會發現熒光燈的光在人看起來是白色的,但用數碼相機拍攝出來卻有點偏綠。同樣,如果是在白熾燈下,拍出圖像的色彩就會明顯偏紅。人類的眼睛之所以把它們都看成白色的,是因為人眼進行了修正。如果能夠使相機拍攝出的圖像色彩和人眼所看到的色彩完全一樣就好了。但是,由於CCD感測器本身沒有這種功能,因此就有必要對它輸出的信號進行一定的修正,這種修正就叫做白平衡。

所以,白平衡控制就是通過圖像調整,使在各種光線條件下拍攝出的照片色彩和人眼所看到的景物色彩完全相同。 簡單地說白平衡就是無論環境光線如何,仍然把「白」定義為「白」的一種功能。顏色實質上就是對光線的解釋,在正常光線下看起來是白顏色的東西在較暗的光線下看起來可能就不是白色,還有熒光燈下的「白」也是「非白」。要更深入了解白平衡,我們還得來學習一下色溫的知識。

色溫是攝影領域的一個重要部分,但有很多攝影愛好者根本就不知道其真正的含義。在一般讀者眼中,色彩和溫度是風牛馬不相及的兩碼事,而在攝影領域,光源總是根據它們的色溫來定義。色溫的單位是開爾文。和華氏溫度、攝氏溫度一樣,開爾文也是溫度的一種計量單位。色彩和開爾文溫度的關系起源於黑體輻射體(對它加熱直到它發光),在不同溫度下呈現的色彩就是色溫。當這個黑色物體受熱後開始發光時將變成暗紅色,如果繼續加熱就會變成黃色,然後是白色,最後就會變成藍色。這種色溫現象在日常生活中非常普遍,相信人人都對它再熟悉不過了。萬里無雲的藍天的色溫約為10000 K,陰天約為7000~9000 K,晴天日光直射下的色溫約為6000 K,熒光燈的色溫約為4500 K,鎢絲燈的色溫約為2600 K,日出或日落時的色溫約為2000 K,燭光下的色溫約為1000 K。

色溫對於數碼相機而言就是白平衡的問題,這也是很多攝影愛好者比較頭疼的環節。在各種不同的光線狀況下,目標物的色彩會產生變化。在這方面,白色物體變化得最為明顯:在室內鎢絲燈光下,白色物體看起來會帶有橘黃色色調,在這樣的光照條件下拍攝出來的景物就會偏黃;但如果是在蔚藍天空下,則會帶有藍色色調。在這樣的光照條件下拍攝出來的景物會偏藍。為了盡可能減少外來光線對目標顏色造成的影響,在不同的色溫條件下都能還原出被攝目標本來的色彩,就需要數碼相機進行色彩校正,以達成正確的色彩平衡,這就稱為白平衡調整。

現在的數碼相機都有白平衡感測器,一般位於鏡頭的下面。白平衡機構會試圖把白色製成純白色。如果這個最亮的部分是黃色,它會加強藍色來減少畫面中的黃色色彩,以求得更為自然的色彩。數碼相機只要在拍攝白色物體時正確還原物體的白色,就可以在同樣的照明條件下正確還原物體的其他色彩。

現在數碼相機白平衡的調整一般具有4~5種模式,因廠家的不同而稍有差異,但差別不大。在佳能的數碼相機上,一般分為自動、白天、陰天、白熾燈、熒光燈等模式。在白天模式下,數碼相機的白平衡功能會加強圖像的黃色,當你在晴天的室外拍攝時,可以把白色平衡功能設定在白天模式;如果在室內拍攝,要根據室內燈源來進行設定,一般有鎢燈和熒光燈兩種,在熒光燈模式下白色物體會出現藍色色彩。而在鎢燈模式下,數碼相機的白平衡功能則會加強圖像的藍色。如果誤把白色平衡設定在白天模式,畫面顏色會變得太黃。

照片受拍攝場所的光線影響很大。白平衡就是指對此進行調節的一種功能。在自動模式下顏色不自然時,根據拍攝場所的光線,選擇「白天」、「鎢燈」、「熒光燈」等模式進行拍攝會得到更好的效果。如果需要更逼真的色彩,則可以通過手動設置。

除了自動和手動白平衡以外,一些高級點的數碼相機還提供了「白平衡包圍「功能。一般來說,該功能就是使用不同的白平衡模式一次拍攝3張照片,一張正常、一張偏藍、一張偏紅,這樣就可以讓用戶進行對比選擇,使得拍攝更加靈活。

室內和室外模式,只是針對晴天陽光充足時的室外和用60W左右鎢絲燈泡照明的室內,這兩種具有代表性的光線色調條件下的白平衡調整,並不能代表全部的室內和室外環境下的白平衡調整,並不具備普遍意義。因此,在一些特殊色溫環境下的拍攝,還是靠手動來調整白平衡。

比如:在拍攝紅紅的夕陽時,對著藍色的參照物手動調節白平衡,可以拍攝出充滿溫暖氣氛的畫面。而如果把數碼相機的白色平衡設定在自動位置,數碼相機會把夕陽的溫暖色溫誤判成室內,因而會補償畫面的藍色,並減少紅色,把夕陽原有的溫暖氣氛完全破壞了。相反,以紅色的參照物手動調節白平衡,可以拍攝出的藍色的冷色調畫面。

在超出自動白平衡調節范圍的光線條件下,需要使用手動白平衡調節方式。進行手動調節前需要找一個白色參照物,如純白的白紙—類的東西,有些數碼相機備有自定義白平衡功能,這樣只要對著白紙就可以進行白平衡的調整了。操作過程大致如下:1.把數碼相機變焦鏡頭調到最廣角(短焦位置);2.將白紙放置好;3.白平衡調到手動位置;4.把鏡頭對准晴朗的天空,注意不要直接對著太陽,拉近鏡頭直到整個屏幕變成白色;5.按一下白平衡調整按鈕直到取景器中手動白平衡標志停止閃爍,這時白平衡手動調整完成。

通過手動調節白平衡還可以獲得某些特殊效果,通過色溫的調節可以獲得一些偏色的效果。

一般來說,數碼相機的白平衡功能能夠滿足大多數情況的使用,讀者在進行拍攝創作的過程中要不斷實踐,根據自己相機的特色和拍攝環境加深對白平衡調節的了解,充分利用數碼相機的優勢就能夠獲得滿意的照片,即使白平衡效果不滿意也不用擔心,電腦後期處理也能夠為您解除這些後顧之憂的。

『貳』 誰能告訴我一些關於攝影的基本知識

如何邁向攝影之路初學攝影第一步 興趣

最近有很多人問起該如何學習攝影,技術的或是理論的東西都很好講,因為1+1=2是可以用手指頭算出來的,可以實證,而且任何人來作,它都會得到一樣的結果,任誰來說,都不會改變「光圈縮小,景深會變大,快門放快,可以凍結影像」這樣的事實。可是,在如何學習攝影這件事情上來說,對於一個初學者是很重要的。因為這有點算是觀念的問題,觀念可就不會大家一致。筆者很希望把自己的看法及想法讓初學者知道,讓大家在邁向攝影之門時,不至於迷失方向,落入錯誤的漩渦中。

再來,就會有人問:我是不是要買一部相機?要買什麼樣的相機?關於這個問題,你不一定要先買相機,可以從喜歡「看」,開始,精美的圖片,印刷細致的畫冊,或是風景或是路上形形色色的人事物。因為你對這些影象有興趣有感覺,所以你想要借著相機把它捕捉下來。這樣說沒錯吧?

初學攝影第二步 器材

所以認清一個事實,相機對於一個攝影愛好者來說,它只是一個「工具」。當然對於很多人來說,相機也是是一種收藏品,也有很多同好是對於器材本身的興趣大過於攝影,所以呢!先買一部基本功能俱全(這一點,現在絕大多數的相機都符合這個條件),然後就是暫時先將重心放放在器材上,當然,我的意思是如果你真得要在攝影有上有所收獲,熟悉你的工具是絕對必要的,按部就班的去學習操作。花一點時間,去到街上、花園、田野找靈感吧,往往最普通的東西拍出來才是最真實的。我們常說「平時多流汗,戰時少流血」。(先不要問相機能為你作些什麼,你要問自己能為相機作些什麼)也就是將你的工具熟悉之後,遇到要派上用場時,才不會慌亂,甚至將無法重現的重要事件攝影給搞砸了。

器材的好壞是相對的,而不是絕對的。選擇器材也是很關鍵的,對於菜鳥來說,我們只要選擇一款自己喜歡的、價位能承受的DC就足矣,大家可以去導購頻道多看看最近的一些降價機型和購買須知,相信一定能找到自己心愛的一款DC!

初學攝影第三步 交流

熟悉了基本的操作之後,當然就是找機會多拍拍,拍出來的作品可以跟同好們一起研究、討論。不要覺得不好意思,尤其剛開始,你可能不知道相片上的問題是出在那個地方?是焦距沒對好還是快門速度太慢?構圖可以再加強嗎?光線角度可以更好嗎?下一次遇到一樣的環境時,可以拍得比較這一次更好嗎?找尋種拍攝的題裁,找尋各個不同的拍攝地點,在你還沒有一定的程度之前,建議大家要多方面的去嘗試。而在剛開始學習的階段,加入一個有正確觀念的攝影部落,(呵呵,比如說常來攝即是空聊聊)可以讓你的起步更容易,而不致於獨自的摸索。有朋友一起出去拍照,回來一起研究,交換意見及心得,都是讓會讓攝影更有意思的。

玩轉數碼

讓數碼相機「冷靜」一點

數碼相機都比較嬌貴,也非常怕熱。所以最好不要把它們曝露在陽光下,或是在暑天里把它們放在轎車里。但如果你真的這樣做了,那麼拍攝之前最好先要讓它們冷卻下來,否則就會損害相機內部對熱很敏感的電子器件。
液晶顯示的局限

數碼相機上的液晶顯示屏可以讓你馬上看到照片的效果,但是它也有局限性,這里只著重談它的清晰度。液晶顯示屏一般都只有一定數量的像素值,其對角線一般為1.8到2英寸。換句話說,它只能顯示圖像的大致樣子,所以要想知道你剛剛拍攝的這張照片是否清晰,就應該立刻把相機切換到回放模式,然後將圖像放大並移動,去觀察這幅圖像拍攝得是否清晰。

來一點閃光燈

標准色溫的閃光燈:你常會看到這樣的閃光模式:自動閃光、強制閃光開及關,或者類似的模式。這些模式可以讓你在任何條件下使用閃光燈。在白天拍攝時,你也可以對黑暗的陰影部分加以閃光燈補光,亦或對處在陰影中的人臉進行補光。

有效的閃光范圍:在大多的數碼相機中,其內置閃光燈的有效范圍一般只有3米到5米左右,超出這個范圍,閃光的亮度就不太夠用了,拍攝出的影像就會發暗,如同膠片的曝光不足。有些高級的數碼相機可以外接閃光燈,加一隻大指數的閃光燈對於數碼相機來說自然是有所助益的。

慢速同步閃光:慢速同步閃光模式多用於夜景或一些光線暗弱條件下的人像拍攝,在慢速同步方式下,相機會在閃光照亮前景物體的同時以較長的快門開放時間為背景增加曝光量,慢速同步閃光模式可以使前景與背景的曝光盡量接近平衡。但由於慢速同步閃光模式的曝光時間較長,所以三腳架便顯得非常重要了。

減輕紅眼的閃光方式: 防紅眼功能可以將人眼視網膜的反光現象降低到最小程度。防紅眼功能可以自動在拍攝前進行預閃,讓人眼的瞳孔預先縮小,這樣也就使視網膜紅色的反射光減少到最小程度,這時閃光燈會再次為曝光閃光。

關閉自動閃光模式: 有時候室內拍攝或暗光拍攝的照片在液晶顯示屏取景上看著不錯,閃光則會減少被攝體的層次,畫面會顯得很平淡。這時請關閉自動閃光模式,相信柔和自然的光照。

熟能生巧

數字化拍攝可以讓我們自由地練手,隨意地拍攝。因為你不必害怕浪費膠卷,你可以反復地觀察隨時拍攝的影像,如果不滿意就可以刪除掉重拍。

白平衡帶來的樂趣

你是否注意過傳統相機在熒光燈下拍攝出來照片會發綠?在白熾燈下拍的照片會發紅?這是因為不同的人工光源有著不同的波長。人眼會很迅速地適應這些人工光源,但傳統膠片的適應能力卻比不上人眼。而數碼相機大都具有自動白平衡及手動設置白平衡功能,常見的可選的白平衡模式有日光、多雲、熒光燈、鎢絲燈、陰影等等。這些模式可以影響畫面在對應的光照條件下的色彩平衡。你可以嘗試一下各種模式,從樂趣中摸索出經驗。

不要讓快門滯時弄虛畫面

大多數數碼相機從按下拍攝按鈕到快門釋放都會有一段時間的延時,它常常遺漏精彩的瞬間,有時也會使照片發虛。除非你已習慣了對拍攝物進行預先對焦:當你拍攝前,將取景框中的自動聚焦指示框對准拍攝物,半按快門啟動相機的自動對焦、白平衡和相關程序,你需要等待相機的准備工作就緒後再完全按下快門。要養成預按快門的習慣,掌握自己數碼相機的最佳拍攝狀態。

各種按鈕和其它控制功能

數碼相機一般都帶有多種功能,包括那些我們很少涉及的功能。這些功能可以幫助我們拍攝出優秀的照片來。
清晰度:一種in-camera模式可以在它記錄畫面時將清晰度效果達到最佳,這與計算機畫面編輯程序中的增加銳度功能類似。

使用可選ISO參數: ISO是膠片感光速度和對光的敏感度的標准指標。數碼相機也提供模仿膠卷的ISO參數。在低光照或拍攝運動物體的情況下,可以將IS0感光度提到最高,這樣CCD的感光靈敏度便會提高,快門速度也就隨之提升了。反過來,你還可以使用較低的ISO值,這樣可以將快門速度減慢,增加運動物體的動感效果。需要提醒的是: 相機的靈敏度,或是ISO的數字越高,照片中出現「雜訊」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畫面質量、解析度: 數碼相機可以提供不同的解析度和畫面質量設置。隨著當今的存儲容量的增大和攜帶型存儲方式的增多,拍攝低解析度的照片就不是個好主意了,要盡可能拍攝高解析度和高質量的照片。但如果你想通過網路傳送拍攝的照片,較小的解析度和較低的質量對於網路傳輸速度是非常有益的。

照片存儲的幾種格式

JPEG、RAW和TIFF: 通常數碼相機大都將照片壓縮成JPEG文件格式。另外,許多數碼相機還提供RAW和 TIFF格式; 這些格式是未壓縮文件。RAW是既未經處理也未經壓縮的,象TIFF格式一樣,是一種「無損失」數據格式。
TIFF文件比JPEG文件大得多,對於一個300萬像素的數碼相機來說,每個TIFF格式的照片大小約為9MB,而同張照片若以同樣解析度的JPEG格式存儲約為1.5MB。另外TIFF和JPEG照片都是在相機內處理過的,而 RAW格式則是「原汁原味」的未經處理的照片。

為什麼要使用RAW格式呢? 它能給每個像素點以更深的數字深度,整張照片的質量會更高,文件的大小也只有相對應的TIFF文件的一半。但是你必須通過電腦中的圖像編輯程序來獲得RAW格式文件,然後用它來製作出最終的高質量圖像來。

哪種格式最好呢? 這是個「因地制宜」的問題。TIFF和RAW能得到最高的圖像質量,但JPEG文件只佔用較小的存儲空間。對於大多數攝影者來說,最低壓縮率(最高質量)的JPEG文件是最好的選擇。而對於特別追求高質量的人來說,TIFF和RAW格式則更適合。

微距對焦:中、高檔數碼相機大多具有微距拍攝功能,這是一個非常酷的功能,它可以非常近地拍攝一隻蜜蜂或是一枚硬幣,有時翻拍照片或文件比使用掃描儀迅捷得多。

保持在充電狀態

數碼相機都是靠電池來支撐的,尤其是那些帶有強大的變焦、記錄聲音以及液晶顯示屏等,這些功能都會「象吸血鬼一樣」吸吮著相機電池的能量。對於數碼相機的電池我們要記住三件事:

1、使用可充電電池。注意:可充電電池在前5、6次充電過程中會增加它們的充電量,之後才會達到它們最大的充電容量。

2、外拍時至少要准備兩套電池,三套最好(一套在相機中,一套准備使用,另一套在充電狀態)。

3、如果你的相機能使用可充電鋰電池,最好多備一塊。鋰電池的工作時間約為鹼性電池和普通可充電電池的5倍,而且重量也很輕。

另外有些數碼相機可使用外置式充電器。這些充電器一般都很小,把它插進數碼相機的DC-in埠就可充電,這種內置電池的工作時間約為普通充電電池的10倍。

日光和液晶顯示屏的矛盾

過亮的日光會使液晶顯示屏幾乎無法觀察照片。有的相機(如三洋VPC-z400)在液晶屏上面有一個透光蓋,在強日光環境下可把透光蓋打開,就可以藉助日光把液晶屏的亮度增加。如果相機沒有提供這種功能,還可以尋找一種日光遮光罩套在液晶屏上,將強烈的日光遮住。最簡便的方法就是用衣物對日光進行遮擋,就象早年攝影師取景時鑽進大相機的蒙頭布里一樣。更新型的數碼相機還具有菜單選項,可以讓你把液晶屏的亮度調高。

以上簡述了數碼相機常用的使用方法和基本技巧,如果我們能學會充分利用數碼相機更多的功能,我們就可以利用它做出更多的事情來。

如何區分數碼相機的像素和圖象解析度

雖然數碼相機已經逐漸成為攝影愛好者的首選,但其得到如此迅猛的發展也不過幾年的時間,在數碼相機剛剛誕生之初,像素對不少人來說都是一個全新的事物。即使是現在也有不少入門者對此不甚理解。為了幫助那些剛剛涉足數碼攝影領域的新手更好的了解數碼相機和掌握數碼攝影,這里就來說說數碼相機的像素和圖象解析度的區別。其實並非我們想像的那樣,往往一件新生事物的誕生需要一個過程去熟悉和了解它,只要你掌握了其要領之所在,會有一種「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感覺。

要想更好地了解數碼攝影的基本原理,我們必須對圖象的像素和解析度有一定的了解。傳統膠卷相機將所拍攝的圖象存儲在膠卷上,而數碼相機則是將所拍攝的圖象以像素的形式存儲在數碼相機的內存或存儲卡中。像素是構成數碼圖象的最基本元素,它們是數碼圖象最基本的單位(圖A),數以千計的像素就構成了栩栩如生的數碼圖象(圖B)。

圖A

圖B

圖象解析度決定著圖象的細節水平和清晰度,像素越多,圖象的解析度就越高。由於構成一張數碼圖象的像素較多,所以它們的單位一般都是以百萬計,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兆像素。數碼相機也多是以所能拍攝圖象的像素高低來分類,目前的數碼相機的解析度主要在1-500萬像素之間,其中500萬像素的數碼相機為高解析度的專業級數碼相機。600萬像素的數碼相機也已經開始初露端倪。

使用數碼相機所拍攝的圖象細節根據所使用的解析度不同存在較大的差別,尤其是將所拍攝的圖象放大後,低解析度和高解析度的圖象效果差別就一目瞭然。我們這里使用的是一部310萬像素的數碼相機在微距模式下拍攝的一張花朵的圖象。首先將相機的解析度設置為最高(310萬像素),拍攝完成後使用圖象處理軟體將其放大後,大家可以看到圖象的銳度依然很不錯(圖C)。

圖C

但如果採用130萬像素的解析度拍攝,放大後的圖象清晰度和銳度都不是很好了(圖D)。

圖D

高解析度圖象的優點之一就是放大後圖象的質量不會有所降低(圖E),而低解析度的圖象無論是放大還是用來列印成照片,質量都會有一定程度降低。如果將解析度為130萬像素的花朵圖象列印成5x7英寸的照片,效果還說得過去,如果列印成11x14英寸的照片,其質量則不敢讓人恭維了。

圖E

哪一種解析度最適合你?

隨著數碼相機的日益普及,數碼相機的價格也在不斷下降,即使是500萬像素的數碼相機也已經不足為奇,2001年是300萬像素數碼相機的天下,業界人士分析今年應該是400萬像素數碼相機如日中天之時。但對於不同級別的數碼相機的價格還是存在較大差異,當然,高解析度數碼相機的價格肯定貴得多,所以你在購買數碼相機時,可以根據所需要拍攝的圖象質量來決定購買的型號。如果你僅僅只是抓拍用於電子郵件發送的圖象或要將所拍攝的圖象列印成5x7英寸的照片,100萬像素的數碼相機就可以很好的滿足你的需要。如果你要將所拍攝的圖象用來列印成8x10英寸的照片,則要選擇200萬像素的數碼相機。如果你要所拍攝的圖象用來列印成11x14英寸的照片,建議你還是購買300萬像素以上的數碼相機。當然,如果你的資金富裕,完全可以考慮400萬像素或以上的數碼相機,應用范圍也更加廣泛。

不管使用多高解析度的數碼相機拍攝,大家都可以對所拍圖象的解析度進行調節,比如一部310萬像素的數碼相機就可以拍攝310萬像素、220萬像素、160萬像素、80萬像素幾種解析度的圖象。大家可以在數碼相機的圖象質量模式菜單中更改拍攝圖象的解析度。如果選擇低解析度拍攝,所拍攝的圖象可能沒有更多的細節,質量也可能不是太好,但這樣可以節省更多的存儲空間。反之,使用高解析度所拍攝的圖象有著更好的細節,但需要佔據更多的存儲空間。一張容量為48MB的存儲卡只能存儲5張最高解析度的圖象,但可以存儲多達144張最低解析度的圖象。

在實際拍攝過程中,我們完全沒有必要在同一解析度下拍攝圖象,而可以根據實際需要進行調節。如果僅僅拍攝用於電子郵件發送的圖象,完全可以將圖象解析度設置為80萬像素,這樣就可以節省大量的存儲空間,而且由於低解析度圖象的文件較小,更加便於發送。最後應該強調指出的是高解析度圖象具有更多的像素,可以列印成大尺寸的照片;低解析度圖象具有較少的像素,只能列印成較小尺寸的照片或以電子郵件的附件發送。根據你的需要和資金的富裕程度來選擇一部合適的數碼相機會為你帶來無窮的樂趣。潮流畢竟是潮流,要想站在時尚的浪尖,你就只有掏出大把的銀子來追逐數碼相機越來越高的像素,是否值得也完全在你自己,至少不會因為數碼相機的最高解析度太低而讓你錯過一些志在必得的精彩瞬間:)(文章出處:太平洋電腦網)

夜晚的都市燈火輝煌、色彩斑斕,如果能夠充分利用數碼相機的特點和特殊功能,完全有可能將這些燈光化成夢幻般的光影照片。由於此類照片不需要精確的對焦,再加上數碼相機可以隨拍即現,大多數普及型數碼相機完全可以勝任。以幾點心得:
⒈曝光時間要長於1/2秒以上,這樣才會留下足夠長的光影軌跡;
⒉曝光時間的長短與相機運動速度的快慢成反比;
⒊相機的移動方式可以多樣化,如上下、左右、曲線、圓圈、前後及對角線等方向皆可,這樣拍出的照片才有變化,而且同樣光影下,相機移動的方式不同,效果迥異;
⒋可以通過調節相機感光度達到所需的曝光時間;
⒌可以利用手動白平衡功能創造出更具想像力的色彩;
⒍可以嘗試開啟閃光燈以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⒎對於沒有手動調節功能的自動相機,在拍攝前可以將鏡頭先對准較暗物體,在按下快門的瞬間(充分利用數碼相機的時滯)快速移至想拍攝的光影目標,同樣可以達到延長曝光時間的目的;
⒏盡量利用鏡頭中短焦距端拍攝,對焦距離最好設定在5米以上或無限遠處。

數碼相機白平衡

個概念是攝影領域的一個重要部分,但有很多攝影愛好者根本就不知道其真正的含義。在一般讀者眼中,色彩和溫度是風牛馬不相及的兩碼事,而在攝影領域,光源總是根據它們的色溫來定義。色溫的單位是開爾文。和華氏溫度、攝氏溫度一樣,開爾文也是溫度的一種計量單位。色彩和開爾文溫度的關系起源於黑體輻射體(對它加熱直到它發光),在不同溫度下呈現的色彩就是色溫。當這個黑色物體受熱後開始發光時將變成暗紅色,如果繼續加熱就會變成黃色,然後是白色,最後就會變成藍色。這種色溫現象在日常生活中非常普遍,相信人人都對它熟悉不過。

對於數碼相機而言就是白平衡的問題,這也是很多攝影愛好者比較頭疼的環節。在各種不同的光線狀況下,目標物的色彩會產生變化。在這方面,白色物體變化得最為明顯:在室內鎢絲燈光下,白色物體看起來會帶有橘黃色色調,在這樣的光照條件下拍攝出來的景物會偏藍。

現在的數碼相機都有白平衡感測器,一般位於鏡頭的下面。白平衡機構會試圖把白色製成純白色。如果這個最亮的部分是黃色,它會加強藍色來減少畫面中的黃色色彩,以求得更為自然的色彩。攝像機只要在拍攝白色物體對正確還原物體的白色,就可以在同樣的照明條件下正確還原物體的其他色彩。

室內和室個模式,只是針對晴天陽光充足時的室外和用60W左右鎢絲燈泡照明的室內,這兩種具有代表性的光線色調條件下的白平衡調整,並不能代表全部的的室內和室外環境下的白平衡調整,並不具備普遍意義。

在超出自動白平衡調節范圍的光線條件下,需要使用手動白平衡調節方式。進行手動調節前需要找一個白色參照物,如純白的白紙一類的東西,有些攝像機備有白色鏡頭蓋,這樣只要蓋上白色鏡頭蓋就可以進行白平衡的調整了。

操作過程大致如下:1、把攝像機變焦鏡頭調節到最廣角(短焦位置);2、將白色鏡頭蓋(或白紙)蓋在鏡頭上,蓋嚴;3、白平衡調到手動位置;4、把鏡頭對准晴朗的天空,注意不要直接對著太陽,拉近鏡頭直到整個屏幕變成白色;5、按一下白平衡調整按鈕直到尋像器中手動白平衡標志停止閃爍,這時白平衡手動調整完成。

通過手動調節白平衡還可以獲得某些特殊效果,比如:在拍攝紅紅的夕陽時,對著藍色的參照物手動調節白平衡,可以拍攝出充滿溫暖氣氛的畫面。而如果把攝像機的白色平衡設定在自動位置,攝像機會把夕陽的溫暖色溫誤判成室內,因而會補償畫面的藍色,並減少紅色,把夕陽原有的溫暖氣氛全部破壞了。相反,以紅色的參照物手動調節白平衡,可以拍攝出的藍色的冷色調畫面。

數碼相機攝影初級技巧
1、 瀏覽說明書

很多用戶都不喜歡厚而繁瑣的產品說明書,一般買數碼相機購回後都喜歡自行摸索。當然,在摸索過程中會出現一些驚喜,但這會花費的不少時間,而且也不能以最短的時間系統了解你手中的產品的特性;如果看過說明說後再操作的話還可以避免一些錯誤操作。因此在初接觸新品時,應簡要先瀏覽一回廠家為大家用心匯編的說明書,熟悉一下數碼相機的基本菜單與功能。以後再有所不明時也可以翻一翻它,會有所收獲的。

2、 合理選用圖像格式

我們都很清楚,數碼照片的質量與象素(解析度)有關,象素越高圖像質量就會越好。而經實際情況的推算,200 萬象素的數碼相機大約與 1200 dpi 的掃描儀擁有同等的數字影像擷取能力,而 600 萬象素的數碼相機則可視為與 2400 dpi 的掃瞄器同級。若只是使用一般的平台掃描儀進行相片數字化,那麼數碼相機只要 200 萬 ~ 300 萬象素就可輕易地勝過 35 mm 相機了。不過,如果輸出 4"x6",約 A6 大小,使用 200-300 萬象素足可滿足一般人的需求。而若只是用於電腦72 dpi的顯示器,要求就更低了,解析度為1024X768,才約為80萬象素,任何一台二百萬級別的DC都可以游刃有餘。因為數碼相機儲存空間有限,因此我們要因地制宜,合理選用解析度,如:只用於PC的,對於本人的SONY DSC-S75一般使用1280X960;如應用於印刷,一般採用1600X1200;拍生活照時當然用2048X1536。在要求不高的情況下,壓縮標准也採用STANDARD,這可比FINE的壓縮標准存多一半的圖片呢!

3、 構圖與思考

對於攝影有一定了解的用戶來說,都清楚明白准確構圖的重要性。如:若不是拍攝特寫,一般應把主體放在畫面的1/3處,同時盡量避開雜亂的背景,從特別的視角來拍攝,盡量捕捉物體的細節與個性,利用一些斜線或曲線的背景構圖會讓整體畫面看上去更為生動。

另外,我們要善於運用二維的眼光觀察。因為攝影只有二維空間,它通過透視關系(即光和影的造型效果為參照物)來表現空間感,不同於從兩個不同角度觀察事物的三維人眼。不過,現時的數碼相機絕大部份都有直觀LCD取景屏,而且其視野率均在90%以上,有些接近100%,如S75就達99%。可以直截了當地觀察到空間感和距離感是否足夠,可做出及時的調整。不過一般的數碼相機LCD的解析度都比較低,清晰度一般不能令人滿意,但筆都對S75還是挺滿意的。可也不能迷信於它,因為在實際上使用中發現:在LCD中顯示曝光輕微過度,在電腦的顯示器中顯示曝光量度剛好。這也是有部份用戶總是拍出暗淡圖片之因。 而且LCD耗電量也一直讓"色友"們頭痛,因此有不少"色友"在拍攝中還是習慣於使用光學取景器,就考慮到光學取景器的視野率只有80%-90%,而在拍攝近特寫還要記得它可是旁軸的呀!當然,想拍出壯觀的畫面還得閉上一隻眼睛,用兩只手的拇指和食指搭一個"鏡框",把眼前的景象想像成一幅印在書里或掛在牆上的畫……

總之,相機是拍攝的結束,之前的過程才是關鍵。

4、 不要迷信DC的自動模式

首先,和傳統相機另一個最大的差別是DC有一個白平衡。這有點類似於傳統攝影中的色溫,也正是由於初學者沒有重視這白平衡,所以才會生產偏色。DC一般都提供有自動、室內、室外、手動四種模式,初學者都信賴AUTO,可往往拍出的圖片偏了某一顏色,只要我們細心注意LCD取景窗是可以看出的。當我們剛拍攝到某一實物,該實物一般偏重某一顏色,假如藍色,這時DC的白平衡會自動偏向於藍色,再拍攝其它實物時自然也是會偏色的了。這點雖然在LCD中會體現出來,但初學者一般都沒發覺。同時,有些模式也不盡完善,如:SONY的DC在室內模式下都有"藍色綜合症"現狀,因此我們還是盡可能使用手動白平衡為好。而且,還要密切留意LCD的色彩變化,一發現該白色的不是白色,就得重新對白色的實物取光修正白平衡。另外,有些數碼相機也具備了自動包圍式白平衡的功能,以便記錄准確的色彩信息。

其次,光圈、快門的控制。建議若有手動的也應使用手動模式,因為自動模式下通常拍出來的圖片暗淡,特別是窗內,噪點也多。因為在室內拍攝時,DC一般會自動提升ISO值,如:SONY DSC-F505V在室內一般達282左右,而感光度與影像質量成反比關系,即選用的等效感光度越高,影像質量越差。這和傳統感光材料的特性類似,只是在數碼相機上這種特性表現更為明顯。因為傳統攝影中,我們通過選擇不同的感光度膠卷或者通過"提速增感"來改變拍攝時的感光度,但是數碼相機就不能這樣做,它只能通過提高CCD的靈敏度以及電路的增益來提高CCD的反應速度,即犧牲濾波性能和解析度指標為代價,這樣做就會產生一個信號雜訊的問題,並最終在畫面上留下痕跡,這一點和傳統的高感度膠卷的粗顆粒十分類似。所以在用數碼相機拍攝時,若想獲得好的成像質量應盡可能地選擇低的等效感光度,或直接固定在最小值。

再次,DC都有微距模式,而且數碼相機的廣角一般較大,達F2.0左右。在自動模式下,相機的程序也傾向於使用較大的光圈以縮短快門時間,防止震動。但攝影常識告訴我們,照相機鏡頭的收縮一般從最大光圈收縮兩級左右拍攝的照片效果最好。尤其是在微距模式下,如:SONY DSC-S75在拍一些手機按鍵時,只有中間部份清晰細膩,周邊的都帶輕微的模糊。因此,我們最好使用光圈先決或全手動模式,使用較小的光圈以擴大景深。如果相機沒有光圈優先功能,可以試著盡量提高環境亮度,讓相機自動選擇較小的光圈或者使用閃光燈,圖像質量也能有所改善。

5、正確用光、與光線對話

光是攝影的靈魂。因此我們要留心光線的變化,不僅是光的強度,還有光的方向,用心與光線對話。如:落日把晚霞染成紅色,象徵著浪漫;陰暗的天空呈現出灰色的冷色調,象徵著憂郁;樹蔭中撤下一束陽光,透射出歡樂、愉悅的情緒……。

分辨光的強度

硬調光通常是由單一光源發出的,比如:太陽、聚光燈、閃光燈或單只燈泡。在這種照明下,被攝體反差較大,細節和質地被突出。你可以運用這種光線獲得紀實效果。
與此相反,漫射光線產生的光質較軟。室內間接的照明,戶外的樹陰和陰天時都屬於這種情況。在這種光線條件下拍攝肖像和靜謐的戶外風景都是再理想不過的了。

講究用光角度

用光的角度不同,被攝體的質感會相應地被強化或削弱,被攝體的形狀就會被突出或被淡化。照片

『叄』 相機白平衡有哪幾種模式

色溫這個概念是攝影領域的一個重要部分,光源總是根據它們的色溫來定義。下面是我為大家精心推薦數碼相機的白平衡相關知識,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白平衡的模式

自動白平衡

自動白平衡通常為數碼相機的默認設置。這種自動白平衡的准確率是非常高的,但是在光線下拍攝時,效果較差,而在多雲天氣下,許多自動白平衡系統的效果極差,它可能會導致偏藍。

鎢光白平衡

鎢光白平衡也稱為“白熾光”或者“室內光”。設置一般用於由燈泡照明的環境中(如家中)當相機的白平衡系統知道將不用閃光燈在這種環境中拍攝時,它就會開始決定白平衡的位置,不使用閃光燈在室內拍照時,一定要使用這個設置。

熒光白平衡

適合在熒光燈下做白平衡調節,因為熒光的類型有很多種,如冷白和暖白,因而有些相機不只一種熒光白平衡調節。各個地方使用的熒光燈不同,因而“熒光”設置也不一樣,攝影師必須確定照明的是哪種“熒光”,使相機進行效果最佳的白平衡設置。在所有的設置當中,“熒光”設置是最難決定的,最好的辦法就是“試拍”。

室內白平衡

室內白平衡或稱為多雲、陰天白平衡,適合把昏暗處的光線調為原色狀態。

手動調節

在超出自動白平衡調節范圍的光線條件下,需要使用手動白平衡調節方式。進行手動調節前需要找一個白色參照物,如純白的白紙一類的東西,有些攝像機備有白色鏡頭蓋,這樣只要蓋上白色鏡頭蓋就可以進行白平衡的調整了。操作過程大致如下:

1、把攝像機變焦鏡頭調到最廣角(短焦位置);

2、將白色鏡頭蓋(或白紙)蓋在鏡頭上,蓋嚴;

3、白平衡調到手動位置;

4、把鏡頭對准晴朗的天空,注意不要直接對著太陽,拉近鏡頭直到整個屏幕變成白色;

5、按一下白平衡調整按鈕直到尋像器中手動白平衡標志停止閃爍,這時白平衡手動調整完成。

此外,正如前面提到的白平衡與周圍光線密切相關,因而,啟動白平衡功能時閃光燈的使用就要受到限制,否則環境光的變化會使得白平衡失效或干擾正常的白平衡。

工作原理

白平衡是一個很抽象的概念,最通俗的理解就是讓白色所成的像依然為白色,如果白是白,那其他景物的影像就會接近人眼的色彩視覺習慣。調整白平衡的過程叫做白平衡調整,白平衡調整在前期設備上一般有三種方式:預置白平衡、手動白平衡調整和自動跟蹤白平衡調整。通常按照白平衡調整的程序,推動白平衡的調整開關,白平衡調整電路開始工作,自動完成調校工作,並記錄調校結果。如果掌握了白平衡的工作原理,那麼使用起來會更加有的放矢,得心應手。

白平衡是這樣工作的:攝像機內部有三個CCD電子耦合元件,他們分別感受藍色、綠色、紅色的光線,在預置情況下這三個感光電路電子放大比例是相同的,為1:1:1的關系,白平衡的調整就是根據被調校的景物改變了這種比例關系。比如被調校景物的藍、綠、紅色光的比例關系是2:1:1(藍光比例多,色溫偏高),那末白平衡調整後的比例關系為1:2:2,調整後的電路放大比例中明顯藍的比例減少,增加了綠和紅的比例,這樣被調校景物通過白平衡調整電路到所拍攝的影像,藍、綠、紅的比例才會相同。也就是說如果被調校的白色偏一點藍,那麼白平衡調整就改變正常的比例關系減弱藍電路的放大,同時增加綠和紅的比例,使所成影像依然為白色。

換一個思路來考慮白平衡調整的問題,攝像機在白平衡調整容度之內不會“拒絕”放在鏡頭前面的被調校景物,就是說鏡頭可以對著任何景物來調整白平衡。大多情況下使用白色的調白板(卡)來調整白平衡,是因為白色調白板(卡)可最有效地反映環境的色溫,其實很多時候某種環境下白板(卡)並不是白色,多多少少會偏一點藍或其它的顏色,經驗豐富的攝像也會利用藍天來調白平衡,從而得到偏紅黃色調的畫面。搞清楚白平衡的工作原理之後,再使用的時候就會大膽地嘗試不同的效果,豐富了攝像創作。

相機調節

白平衡英文名稱為White Balance。物體顏色會因投射光線顏色產生改變,在不同光線的場合下拍攝出的照片會有不同的色溫。例如以鎢絲燈(電燈泡)照明的環境拍出的照片可能偏黃,一般來說,CCD沒有辦法像人眼一樣會自動修正光線的改變。下面一些圖片,就顯示了在不同顏色光線下的不同圖象。

圖片採用自然光,強加白平衡後,圖像偏藍。若在燈光底下用白平衡,圖片的色調就會恢復到原色狀態,白平衡會按目前畫像中圖像特質,立即調整整個圖像紅綠藍三色的強度,以修正外部光線所造成的誤差。有些相機除了設計自動白平衡或特定色溫白平衡功能外,也提供手動白平衡調整。

『肆』 尼康D80相機怎麼設置

  1. 在相機的肩屏右側,同時按住AF按鍵和曝光補償按鈕2秒鍾以上就可以恢復到出廠的設置。

  2. 在相機左上角的菜單里,點擊後選擇設置,用十字鍵下調即可看到恢復出廠設置。

重設:選擇重設可將所有個人設定恢復默認設置,包括不受雙鍵重設影響的設置。

『伍』 如何手動調整白平衡 手動白平衡設置方法

基本上都是設定白平衡後自動拍一張全白畫面照片,可以拍白紙,或者白衣服,或者買一個白平衡鏡頭蓋,然後相機會根據照片自動調好白平衡。

『陸』 白平衡鏡頭蓋怎麼使用

1、用白平衡鏡頭蓋蓋好鏡頭。
2、撥到自動擋,拍攝主光源的燈泡。
3、得到的照片,在瀏覽時,設置為手動白平衡參考值,注意,只有取景器中點測光圈內的圖像會被使用。
4、在P\T\A\M檔時,將白平衡設置為手動白平衡。
5、ok

『柒』 不同單反相機raw白平衡統一調節

只要用相機原廠的RAW處理軟體即可。

使用單擊白平衡方式,對同樣的物品取點設置白平衡,或在不起眼的地方放個白平衡鏡頭蓋,或小塊的灰卡。

閱讀全文

與白平衡鏡頭蓋使用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古代陶瓷快速降溫的方法 瀏覽:413
什麼方法能快速開車 瀏覽:69
嬰兒吐奶用什麼方法解決 瀏覽:737
水泥牆石材背景牆安裝方法 瀏覽:446
兩相電機如何調整接線方法 瀏覽:48
老式塑料管連接方法 瀏覽:516
城市宣傳欄的測量方法 瀏覽:764
玻璃推拉門地滑軌道安裝方法 瀏覽:983
去狗皮的正確方法 瀏覽:521
狀態粉使用方法 瀏覽:20
皮卡車如何找30公分邊線最笨方法 瀏覽:99
交通安全方法有哪些 瀏覽:664
新飛電壓力鍋使用方法 瀏覽:113
快速查詢個人徵信的方法 瀏覽:807
男士冬天洗衣服的方法如何 瀏覽:732
農業產品研究方法 瀏覽:18
馴服蜥蜴最簡單的方法 瀏覽:706
淘寶鑽展怎麼操作干貨方法推薦 瀏覽:74
臨床上最廣泛的研究方法 瀏覽:469
避孕方法有哪些怎麼上環 瀏覽: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