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怎麼唱美聲啊
要唱美聲,需要做好三個方面的訓練:
1、呼吸訓練
歌唱呼吸是發聲的動力,是歌唱的基礎。沒有良好的呼吸方法來控制和運用氣息,就不可有優美悅耳的歌聲。一切聲音表演技巧都與呼吸有著不可分離的關系。中國傳統聲樂論著中說:「氣者,音之師也。氣弱則音薄,氣濁則音滯,氣散則音竭。」說明了中外古今的歌唱者都十分重視呼吸在歌唱中的重要作用。
學習呼吸,首先要了解呼吸的方法。呼吸的方法有三種:
(1)上胸式呼吸。這種呼吸是一種用上胸控制呼吸的方法。它吸氣量少而淺,僅及肺上部,易造成喉頭與頸部周圍肌肉的緊張,發出逼緊、干癟、缺乏彈性的直聲。這類現象在初學者特別是業余歌唱者身上較為多見。這是一種需要糾正的、不好的呼吸方法。
(2)腹式呼吸。這種呼吸是一種依靠軟肋擴張、小腹鼓起和收縮的呼吸方法。它吸氣比上胸式要深,但也有其局限性。由於吸氣過深,氣息往往不流暢,影響發聲的部位,中、低聲區音色沉悶,聲音缺乏靈活性,並出現音偏低的現象。
(3)胸腹式聯合呼吸。這種呼吸是一種運用胸腔、橫膈膜與兩肋、腹部肌肉共同控制氣息的呼吸法。這種呼吸法是近代中外聲樂界公認而普遍採用的科學的、合乎生理機制規律的呼吸方法,這種呼吸方法有許多優點。它控制氣息的能力強,呼氣均勻、有節制,能儲存較多的氣,有明顯的呼吸支點,使音域擴大,並使高、中、低三個聲區協調統一。
懂得了呼吸方法還不行,還需要長期堅持不懈的練習才能達到歌唱時運用自如。現在常用的有兩種練習方法:
快吸慢呼:這種呼吸法,是歌唱時最常用的一種。應該經常練習。具體作法是:急速吸氣,略停頓後,緩緩呼出。
慢吸慢呼:緩緩將氣吸入,略停頓後再緩緩呼出。要達到這個要求,吸氣一定要聞花時一樣自然、平靜、柔和。呼氣時一定要均勻,有節制。同樣,如果要練慢吸快呼,那就緩緩吸一口氣後,一下子把蠟燭吹滅。
2、發聲練習
發聲練習是用於訓練聲樂技能技巧最基本最簡單的練習。實際上是把構成歌曲旋律最基本最簡單的動機或樂句提練出來配以單純的母音或音節,在適當的音域內作半音上行或下行移動反復練唱。進行發聲練習的方法和步驟各式各樣,派別頗多。但是,無論採用什麼樣的方法和步驟,都是達到以下目的:
(1)有意識地運用氣息發聲,逐步做到橫膈膜控制呼吸。
(2)形成正確的喉頭位置,解放喉頭,穩定喉部器官,使聲帶運動與呼吸密切配合,調整適度,在唱高、中、低、強弱不同的音符時,都有較為理想的聲音效果。
(3)訓練調節共鳴腔體的方法,適當擴張可調節形狀的共鳴器官--咽腔、口腔、喉腔。運用不能調整形狀的共鳴器官--頭腔和胸腔,通過共鳴腔體的調節與運用,增大音量,美化音色。
(4)呼吸、喉頭(聲帶)、共鳴器官密切配合,協調運動地發聲,做到聲區統一,富於力度和音色變化。
另外,發聲練習時應選擇適當的母音。發聲練習最初以自然聲區為基礎,逐步拓寬到中聲區的音域。在練好中聲區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展音域,達到聲部應有的聲音特色和音域。
3、歌唱語言
歌唱語言是聲樂訓練中的重要部分。歌唱,就是將音樂化的人聲與語言相結合,進一步表情達意的一種音樂表現形式,歌唱語言能直接揭示歌曲的文學內容和思想內容,能突出作品風格,能直接按展示歌曲圖像和意境。
歌唱語言總的要求是:聲母准確又靈巧,韻母形態保持好,自然適時來歸韻,陰陽上去要記牢。輕重緩急須分清,語氣語勢處理好。
字頭必須咬准,但又不能咬死。當字頭咬住後,應當自然及時地過渡到字腹。字腹吐清後,應當適時地收聲歸韻,一定要注意三者銜接,過渡自然、順暢,成為一個整體。另外,拼音要唱准,如「l」和「n」,「平舌」和「翹舌」,「f」和「h」,「前鼻韻」和「後鼻韻」要區別開,聲調准確。
歌唱語言必須同歌唱的呼吸、發聲、共鳴緊密結合融為一體。歌唱語言必須同靈活多變的呼吸、通暢的聲音貫通的共鳴協調起來,才能收到聲情並茂、感人至深的效果。
(1)美聲唱法兩種常用的練習方法擴展閱讀
美聲的起源:
美聲唱法產生於17世紀義大利的一種演唱風格。以音色優美,富於變化;聲部區分嚴格,重視音區的和諧統一;發聲方法科學,音量的可塑性大;氣聲一致,音與音的連接平滑勻凈為其特點。這種演唱風格對全世界有很大影響。
現在所說的美聲唱法是以傳統歐洲聲樂技術、尤其是以義大利聲樂技術為主體的演唱風格。在文藝復興思潮的影響下,逐漸產生了歌劇,美聲唱法也逐漸完善。雅各布·佩里寫出義大利最早的歌劇《達芙妮》,1600年又寫出了歌劇《猶麗狄茜》。作曲家的創作,使歌劇突破了以往的唱法。
② 美聲唱法的技巧和方法
怎樣學好美聲:
1、呼吸 2、打開喉嚨 3、共鳴(唱歌三要素)
練聲的目的:
做到聲區統一,聲音連貫流暢,母音統一,吐字清晰,從而達到聲情並茂地表達歌曲內容的目的。
練長音的要求:
1、加強橫膈膜的鍛煉,體會橫膈膜的呼吸支持感,盡量唱得長些。
2、腹肌、兩肋、腰部都要積極配合起來行動,要有興奮的橫向擴張感。
3、起首要用軟起首,彷彿帶點「ha」即「哈」的感覺,要在胸的支點上起首。
4、要打開喉嚨體會面罩共鳴的感覺,在慢練中,保持好上面和下面的位置。
5、在一個音上變換母音時,位置要在音色、音量、力度上保持一致。
哼鳴練習的要求:
1、盡量把聲音位置掛在面罩上,用一種擤鼻涕的感覺來哼。盡量找到一種暈乎乎的感覺。
2、笑肌要提起,自然地面帶微笑狀。
3、喉嚨不要捏,要打開,喉結放在最低位置上。
4、要在橫膈膜有力的支持上哼。
5、全身要通暢,尤其是肩、胸部位要放鬆,胸口不要憋著勁,向下嘆著哼。
幾種吸氣方法:
(一)嘆氣式吸氣
先嘆後吸,嘆到哪就吸到哪。
(二)聞花式吸氣
容易使氣吸得深,而且沒有吸氣時的抽氣聲和多餘動作。上身完全放鬆。
這種吸氣松暢適度,人很興奮,氣息通暢,聲音圓潤。
(三)驚訝式吸氣
快速吸氣,吸得快且深。表現悲憤和講情緒好。
美聲唱法的聲音連貫(legato)
聲音的連貫是美聲唱法最重要的技法。(精髓)
起音要准確而穩定,音色要統一而優美,音波要平穩而自然,歌唱發聲時的呼吸、發聲、共鳴、吐字等部位要統一而又連貫。
比喻:
歌唱時的每個字都好像是珍珠,而聲音彷彿是一條線,要用聲音這根線把大小一樣的閃閃發亮的珍珠穿在一起。
具體做到如下幾點:
1、要有良好的呼吸支持
2、發聲、咬字部位要統一
子音的發聲位置大多在口腔的前半部分
母音的發聲位置大多在口腔的後半部分
聲音的共鳴位置始終要放在頭腔,或說放在面罩共鳴里。
3、要有良好的音樂修養
4、聲區要統一
5、克服不正常的音波
母音統一
義大利語中母音只有五個:a、e、i、o、u
每個母音的發音在口腔里的部位都不同:
「i」和「e」的發音部位靠前
「a」略靠後
「o」和「u」則更加靠後
不管是哪個母音,都要擱到一個地方去唱。
美聲歌唱大師貝基:
「唱歌的人嘴是長在裡面。」
唱歌時的「發音應該靠裡面的大牙,而不是靠嘴的前部。」「母音主要是在大牙、舌根、軟齶和後咽壁之間形成的
每個母音和音色和明暗度要統一:
發音相對集中的母音「i」、「e」——「窄」母音
喉嚨比較打開的母音「a」、「o」、「u」——「寬」母音
「窄」母音寬唱,「寬」母音窄唱。
把母音的形成放在口腔的大牙部位,母音的音色就能夠統一,因為喉嚨這時必然處於一種半打「哈欠狀」,喉嚨是打開的,聲音的管道是暢通的'。能獲得面罩共鳴里的泛音,母音的音色也就自然而然地一致了。
怎樣獲得面罩共鳴:
1、要找到「聲門適度感」(歌唱發聲時聲帶的適度閉合)
2、多練「哼鳴」練習
打開鼻咽腔,把聲音哼到頭上去。
你能哼到哪裡,就能唱到哪裡。
檢查自己是否有鼻音:用兩個指頭捏著自己的鼻子發音,如果聲音並無多少變
化,頭腔仍有振動感,則說明是面罩共鳴的唱法。
3、模仿小聲哭泣的感覺
高位置、高泛音的聲音才是最美的。
小聲練有利於體會和尋找具有這種優美音色的面罩共鳴。
模仿哭泣時的感覺:
聲音變寬變暗,無意中自然打開了喉嚨,整個咽部處於比較激動的擴張狀態,聲帶變薄,喉結的位置也較低。但舌根一點也不壓,軟齶較興奮地向上抬起,鼻腔比較通暢,有「嗡嗡」的回聲感,橫膈膜的動作幅度,也比平時要大得多,深得多。
呼吸:
「歌唱時雙肩要放鬆,胸脯要自然挺起,兩肋擴展開,小腹要略向回收,並且保持這樣一種積極向上的狀態。」
正確的吸氣:
人的站姿比較挺拔,情緒比較興奮。上身完全放鬆,胸部舒展,隨著口鼻的開啟,氣息在上腹和後腰部位很舒展地向外張開,隨即兩肋也有舒張感,彷彿感到自己身體里的空間增大了。很重要的一個感覺是,氣息是很自然地流進去的,擱進去的,而不是吸進去的,更不是人為地用強力壓進去的。
氣息的保持、支持和控制
歌唱時的氣息運用是兩種力的對抗:
1、向內向下吸的保持力量
2、向上向外呼的支持力量(略大於吸)
氣息的控制——呼和吸的兩種對抗力量和小腹的內收感 「吸中有呼,呼中有吸」
③ 美聲唱法的技巧和方法
美聲唱法的技巧和方法
美聲唱法(義大利文:Bel canto)又稱"柔聲唱法"。它要求歌者用半分力量來演唱。當高音時,不用強烈的氣息來沖擊,而用非常自然、柔美的發聲方法,從深下腹(丹田)的位置發出氣息,經過一條順暢的通道,使聲音從頭的上部自由地放送出來(即所謂"頭聲")。下面是我為大家帶來的美聲唱法的技巧和方法,歡迎閱讀。
怎樣學好美聲:
1、呼吸 2、打開喉嚨 3、共鳴(唱歌三要素)
練聲的目的:
做到聲區統一,聲音連貫流暢,母音統一,吐字清晰,從而達到聲情並茂地表達歌曲內容的目的。
練長音的要求:
1、加強橫膈膜的鍛煉,體會橫膈膜的呼吸支持感,盡量唱得長些。
2、腹肌、兩肋、腰部都要積極配合起來行動,要有興奮的橫向擴張感。
3、起首要用軟起首,彷彿帶點「ha」即「哈」的感覺,要在胸的支點上起首。
4、要打開喉嚨體會面罩共鳴的感覺,在慢練中,保持好上面和下面的位置。
5、在一個音上變換母音時,位置要在音色、音量、力度上保持一致。
哼鳴練習的'要求:
1、盡量把聲音位置掛在面罩上,用一種擤鼻涕的感覺來哼。盡量找到一種暈乎乎的感覺。
2、笑肌要提起,自然地面帶微笑狀。
3、喉嚨不要捏,要打開,喉結放在最低位置上。
4、要在橫膈膜有力的支持上哼。
5、全身要通暢,尤其是肩、胸部位要放鬆,胸口不要憋著勁,向下嘆著哼。
幾種吸氣方法:
(一)嘆氣式吸氣
先嘆後吸,嘆到哪就吸到哪。
(二)聞花式吸氣
容易使氣吸得深,而且沒有吸氣時的抽氣聲和多餘動作。上身完全放鬆。
這種吸氣松暢適度,人很興奮,氣息通暢,聲音圓潤。
(三)驚訝式吸氣
快速吸氣,吸得快且深。表現悲憤和講情緒好。
美聲唱法的聲音連貫(legato)
聲音的連貫是美聲唱法最重要的技法。(精髓)
起音要准確而穩定,音色要統一而優美,音波要平穩而自然,歌唱發聲時的呼吸、發聲、共鳴、吐字等部位要統一而又連貫。
比喻:
歌唱時的每個字都好像是珍珠,而聲音彷彿是一條線,要用聲音這根線把大小一樣的閃閃發亮的珍珠穿在一起。
具體做到如下幾點:
1、要有良好的呼吸支持
2、發聲、咬字部位要統一
子音的發聲位置大多在口腔的前半部分
母音的發聲位置大多在口腔的後半部分
聲音的共鳴位置始終要放在頭腔,或說放在面罩共鳴里。
3、要有良好的音樂修養
4、聲區要統一
5、克服不正常的音波
母音統一
義大利語中母音只有五個:a、e、i、o、u
每個母音的發音在口腔里的部位都不同:
「i」和「e」的發音部位靠前
「a」略靠後
「o」和「u」則更加靠後
不管是哪個母音,都要擱到一個地方去唱。
美聲歌唱大師貝基:
「唱歌的人嘴是長在裡面。」
唱歌時的「發音應該靠裡面的大牙,而不是靠嘴的前部。」「母音主要是在大牙、舌根、軟齶和後咽壁之間形成的
每個母音和音色和明暗度要統一:
發音相對集中的母音「i」、「e」——「窄」母音
喉嚨比較打開的母音「a」、「o」、「u」——「寬」母音
「窄」母音寬唱,「寬」母音窄唱。
把母音的形成放在口腔的大牙部位,母音的音色就能夠統一,因為喉嚨這時必然處於一種半打「哈欠狀」,喉嚨是打開的,聲音的管道是暢通的。能獲得面罩共鳴里的泛音,母音的音色也就自然而然地一致了。
怎樣獲得面罩共鳴:
1、要找到「聲門適度感」(歌唱發聲時聲帶的適度閉合)
2、多練「哼鳴」練習
打開鼻咽腔,把聲音哼到頭上去。
你能哼到哪裡,就能唱到哪裡。
檢查自己是否有鼻音:用兩個指頭捏著自己的鼻子發音,如果聲音並無多少變
化,頭腔仍有振動感,則說明是面罩共鳴的唱法。
3、模仿小聲哭泣的感覺
高位置、高泛音的聲音才是最美的。
小聲練有利於體會和尋找具有這種優美音色的面罩共鳴。
模仿哭泣時的感覺:
聲音變寬變暗,無意中自然打開了喉嚨,整個咽部處於比較激動的擴張狀態,聲帶變薄,喉結的位置也較低。但舌根一點也不壓,軟齶較興奮地向上抬起,鼻腔比較通暢,有「嗡嗡」的回聲感,橫膈膜的動作幅度,也比平時要大得多,深得多。
呼吸:
「歌唱時雙肩要放鬆,胸脯要自然挺起,兩肋擴展開,小腹要略向回收,並且保持這樣一種積極向上的狀態。」
正確的吸氣:
人的站姿比較挺拔,情緒比較興奮。上身完全放鬆,胸部舒展,隨著口鼻的開啟,氣息在上腹和後腰部位很舒展地向外張開,隨即兩肋也有舒張感,彷彿感到自己身體里的空間增大了。很重要的一個感覺是,氣息是很自然地流進去的,擱進去的,而不是吸進去的,更不是人為地用強力壓進去的。
氣息的保持、支持和控制
歌唱時的氣息運用是兩種力的對抗:
1、向內向下吸的保持力量
2、向上向外呼的支持力量(略大於吸)
氣息的控制——呼和吸的兩種對抗力量和小腹的內收感 「吸中有呼,呼中有吸」
④ 聲樂美聲唱法技巧及方法
聲樂美聲唱法技巧及方法
美聲區別於其他唱法的最主要的特點,用一句話來概括就是美聲唱法是混合聲區唱法。歡迎大家閱讀!更多相關信息請關注相關欄目!
怎樣學好美聲:
1、呼吸 2、打開喉嚨 3、共鳴(唱歌三要素)
練聲的目的:
做到聲區統一,聲音連貫流暢,母音統一,吐字清晰,從而達到聲情並茂地表達歌曲內容的目的。
練長音的要求:
1、加強橫膈膜的鍛煉,體會橫膈膜的呼吸支持感,盡量唱得長些。
2、腹肌、兩肋、腰部都要積極配合起來行動,要有興奮的橫向擴張感。
3、起首要用軟起首,彷彿帶點「ha」即「哈」的感覺,要在胸的支點上起首。
4、要打開喉嚨體會面罩共鳴的感覺,在慢練中,保持好上面和下面的位置。
5、在一個音上變換母音時,位置要在音色、音量、力度上保持一致。
哼鳴練習的要求:
1、盡量把聲音位置掛在面罩上,用一種擤鼻涕的感覺來哼。盡量找到一種暈乎乎的感覺。
2、笑肌要提起,自然地面帶微笑狀。
3、喉嚨不要捏,要打開,喉結放在最低位置上。
4、要在橫膈膜有力的支持上哼。
5、全身要通暢,尤其是肩、胸部位要放鬆,胸口不要憋著勁,向下嘆著哼。
美聲吸氣方法:
(一)嘆氣式吸氣
先嘆後吸,嘆到哪就吸到哪。
(二)聞花式吸氣
容易使氣吸得深,而且沒有吸氣時的抽氣聲和多餘動作。上身完全放鬆。
這種吸氣松暢適度,人很興奮,氣息通暢,聲音圓潤。
(三)驚訝式吸氣
快速吸氣,吸得快且深。表現悲憤和講情緒好。
美聲唱法的聲音連貫(legato)
聲音的連貫是美聲唱法最重要的技法。(精髓)
起音要准確而穩定,音色要統一而優美,音波要平穩而自然,歌唱發聲時的呼吸、發聲、共鳴、吐字等部位要統一而又連貫。
比喻:
歌唱時的每個字都好像是珍珠,而聲音彷彿是一條線,要用聲音這根線把大小一樣的閃閃發亮的珍珠穿在一起。
具體做到如下幾點:
1、要有良好的呼吸支持
2、發聲、咬字部位要統一
子音的發聲位置大多在口腔的前半部分
母音的發聲位置大多在口腔的後半部分
聲音的共鳴位置始終要放在頭腔,或說放在面罩共鳴里。
3、要有良好的音樂修養
4、聲區要統一
5、克服不正常的音波
母音統一
義大利語中母音只有五個:a、e、i、o、u
每個母音的發音在口腔里的部位都不同:
「i」和「e」的發音部位靠前
「a」略靠後
「o」和「u」則更加靠後
不管是哪個母音,都要擱到一個地方去唱。
美聲歌唱大師貝基:
「唱歌的人嘴是長在裡面。」
唱歌時的「發音應該靠裡面的大牙,而不是靠嘴的前部。」「母音主要是在大牙、舌根、軟齶和後咽壁之間形成的。
每個母音和音色和明暗度要統一:
發音相對集中的母音「i」、「e」——「窄」母音
喉嚨比較打開的母音「a」、「o」、「u」——「寬」母音
「窄」母音寬唱,「寬」母音窄唱。
把母音的形成放在口腔的大牙部位,母音的音色就能夠統一,因為喉嚨這時必然處於一種半打「哈欠狀」,喉嚨是打開的,聲音的.管道是暢通的。能獲得面罩共鳴里的泛音,母音的音色也就自然而然地一致了。
怎樣獲得面罩共鳴:
1、要找到「聲門適度感」(歌唱發聲時聲帶的適度閉合)
2、多練「哼鳴」練習
打開鼻咽腔,把聲音哼到頭上去。
你能哼到哪裡,就能唱到哪裡。
檢查自己是否有鼻音:用兩個指頭捏著自己的鼻子發音,如果聲音並無多少變
化,頭腔仍有振動感,則說明是面罩共鳴的唱法。
3、模仿小聲哭泣的感覺
高位置、高泛音的聲音才是最美的。
小聲練有利於體會和尋找具有這種優美音色的面罩共鳴聲樂培訓。
模仿哭泣時的感覺:
聲音變寬變暗,無意中自然打開了喉嚨,整個咽部處於比較激動的擴張狀態,聲帶變薄,喉結的位置也較低但舌根一點也不壓,軟齶較興奮地向上抬起,鼻腔比較通暢,有「嗡嗡」的回聲感,橫膈膜的動作幅度,也比平時要大得多,深得多。
呼吸:
「歌唱時雙肩要放鬆,胸脯要自然挺起,兩肋擴展開,小腹要略向回收,並且保持這樣一種積極向上的狀態。」
正確的吸氣:
人的站姿比較挺拔,情緒比較興奮。上身完全放鬆,胸部舒展,隨著口鼻的開啟,氣息在上腹和後腰部位很舒展地向外張開,隨即兩肋也有舒張感,彷彿感到自己身體里的空間增大了。很重要的一個感覺是,氣息是很自然地流進去的,擱進去的,而不是吸進去的,更不是人為地用強力壓進去的。
氣息的保持、支持和控制
歌唱時的氣息運用是兩種力的對抗:
1、向內向下吸的保持力量
2、向上向外呼的支持力量(略大於吸)
氣息的控制——呼和吸的兩種對抗力量和小腹的內收感 「吸中有呼,呼中有吸」
;⑤ 美聲發聲方法有哪些
美聲唱法的歌曲多數為外國歌曲,民族唱法的歌曲大多以中國的歌曲為主。下面為大家分享一下關於美聲發聲方法,歡迎大家閱讀!
一、氣息
1、歌唱發聲的氣息支持
在我國戲曲使用的大都是丹田氣(肚臍往下橫三指),也可以說這個部位為氣息支點。這種發聲用氣有它的優點,氣息支點明確,支持發聲力強,小腹緊張易於其它部位放鬆,但也有它的不足處,缺乏氣息的柔軟性和彈性。義大利美聲派的發聲氣息是運用胸腹聯合呼吸,這種呼吸法氣息量大,有氣息的柔軟性和彈性,支點性強。1.在吸氣時,口鼻同時吸氣胸腔肺部充分張開橫隔膜下降,有足夠的氣息供給發聲。2.在呼氣時,氣息支點集中在橫隔膜可以用一種快吸慢吐的方法,做無聲練習。練習方法如下:
好象看到一朵非常美麗鮮花,十分驚訝的快速吸氣,然後保持此狀態,用吹灰的方法慢慢吐氣,吐完氣後放鬆,重新開始,每天堅持練習10次,有一定的功效。切記需要將氣集中在胸腔、喉咽腔、口咽腔的共鳴管子里吸吐對共鳴管子的肌肉訓練也同時有好處。
2、激起
這是美聲學派非常重要的技巧,激起分兩種。一種是硬激起,一種是軟激起,兩種激起都是小腹收縮橫膈膜向外彈,形或對抗的壓力。激起最好和聲帶配合練習 ,可以用數1、2、3.........練習,每天堅持練習數100次有明顯功效,清晨軍隊晨練的喊號聲是一種最好的激起,也可用內里咳嗽的方法體會一下激起的奧秘,或內里喊出短促的"嘿"的聲音可由低向高喊出;這條練習也要集中在共鳴管子里練習。
3、快吸快吐,橫膈膜肌肉群練習
一個美好聲音的保持,需要強有力的橫膈膜肌肉群的控制。所以,需要不斷的練習橫膈膜肌肉群的伸縮和彈跳能力及強有力的控制聲音強弱、高低的氣息。比較好的方法:由慢至快、由弱至強的`快吸快吐,練習時口鼻同時吸吐,夏天時,可以觀察狗喘氣開啟悟性;這種方法要堅持不斷的練習才會有很大的果效。著名歌唱家帕瓦羅蒂就使用此方法練習橫膈膜肌肉群。切記此方法一定要放鬆,不可僵硬才有果效,並在共鳴管子里練習為最佳。
4、打哈欠和嘆氣配合練習
打哈欠喉節下降,橫膈膜下降,保持原狀;然後,從胸腔底部胸窩處開始嘆氣,通過共鳴管子從口嘆出。每天可練習30次。切記這條練習一直保持在笑的狀態下完成為最佳。
練習曲:1 7 6 5 | 5 - - - | 4 3 2 1 | 1 - - - ||
a a
e e
i i
o o
u u
二、 聲 帶
人的聲帶確實很奇妙,這是造物主上帝的傑作,和其他鳥類動物一樣,聲帶不僅是說話時運用,更重要是歌唱贊美上帝。每個人出生後都會自如運用穿透力很強的聲帶,那就是嬰兒啼哭聲,有的嬰孩在正常的啼哭時甚至可以哭一整天嗓子也不啞,並且穿透力還很強,這時聲帶和橫膈膜配合運用是最正確的,因為這是上帝賞賜給人的恩賜,所以有些教師包括帕瓦羅蒂教學,叫學生練習嬰孩的啼哭聲恢復原來嬰孩時的聲帶震動頻率和正常的橫膈膜、聲帶的配合。許多人在唱高音都懼怕高音,如果堅持每天嬰孩啼哭之練習,有1——3個月時間即可解決高音的問題,這就是聲帶上的奧秘聲帶是長在氣管上面兩片,吸氣時聲帶自然打開,吐氣時如果不發聲聲帶也是開的,發聲時不管是說話還是歌唱聲帶閉合震動,聲音越低震動頻率就越慢震動頻率越快聲音也就越高,位置也就越高了。有些教師和學生都進入誤區,認為高位置要在眉心或前額後腦找到,其實位置的高低是在聲帶的震動頻率上的變化。一般中低聲區聲帶頻率震動在500——1500次左右、中高聲區1500——2500次左右最高聲區可以達到2800次左右,,這些頻率的控制快慢全在歌唱者意識控制和真聲咽音假聲技巧運用。有些教師提倡用咽音發生法訓練學生,或用嬰孩啼哭訓練都是為了達到聲帶恢復正常的高中低的震動頻率。
覆蓋在聲帶上面的是假聲帶,假聲帶也是兩片比較好的歌唱家,真聲也能唱,假聲也能唱,真假聲運用自如,也可運用咽音唱法,弱音唱法也就是義大利美聲唱法該稱為半聲唱法。男聲一般都不可用假聲歌唱,唱高音最多隻能用真聲的咽音,唱的越高,聲音含咽音的成分越多,除非特殊情況可模仿女聲用假聲歌唱。女聲多用真假結合的方法。
假聲 咽音 真聲
每個人的聲帶長、短、厚、薄、寬、窄都不一樣,但聲帶閉合後,聲帶的邊緣震動為主是比較科學的,音色優美,金屬顆粒性較強也宜於保護聲帶,就如存在銀行里的錢只用利息一樣,最好的練習方法就是嬰孩的啼哭聲和多用閉口母音多練習如:I、 li 、lei 等音。聲音越高,聲帶震動頻率越高聲帶閉合就越緊,不但如此聲帶還要拉緊變小變薄,聲音越低聲帶閉合不變只是逐漸恢復原狀聲帶,震動頻率也逐漸減慢。這是聲帶在整個歌唱中規律,這都需要在意識的控制中。
聲帶閉合練習練習可用:a e i o u 五個母音。發出短促的音最好和激起配合之練習,可由低向高的練習意識控制聲帶的頻率變化。
美聲學派的發聲方法源於義大利,有其許多優點和科學性;但普及到世界各國聲樂界,就加上了許多人的自我認識、自我理解的理論。因此,就出現一個老師一種方法的說法;甚至,許多聲樂專家所總結的理論,有許多地方都是互相矛盾的;雖有其共同點,但實在是差別很大,分門別類各有千秋。中國人有句古話"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我們只要用心,加上勤奮和老師的指點,我們就會很快掌握美聲的發聲方法。義大利美聲學派的發聲藝術特點:
一、音域寬廣
美聲唱法的一般歌手都能唱到兩個八度,尤其是花腔女高音和一些歌唱家都能唱到兩個半八度,甚至能達到三個八度。在這寬廣的音域里歌唱家及歌手可以自由運用發揮技巧和抒發情感。
二、音色優美 音質統一
美聲學派的音色優美,音質統一的奧秘是科學的運用聲帶的振動頻率。用意識和母音變化及咽部管狀的調節,有利的控制聲帶頻率的振動機能,並充分發揮聲帶優美的音色及音質上下統一。尤其是在合唱中的優美音色、純凈的音質和諧和的和聲;再加上女高音、男高音、高泛音的音色,使人沉醉。
三、氣息通暢 聲音連貫
美聲學派的歌唱氣息是採用胸腹式聯合呼吸法。是目前世界上無論是唱歌還是唱戲運用氣息中一種最科學的呼吸法。這種呼吸法有彈性能控制,伸縮性強,氣息儲存量大;如果和聲帶配合的巧妙不但音量可大可小,可高可低;並有很好的聲音連貫性和彈跳性。只有這種胸腹式聯合呼吸法才能使聲音連貫、氣息通暢、活潑跳躍,是歌唱最佳的呼吸法。
四、充分運用人體的共鳴腔體
美聲學派科學的運用人體的共鳴腔體,充分的使用人體的胸腔共鳴、喉咽腔共鳴、口咽腔共鳴、鼻咽腔共鳴、口腔共鳴、鼻腔共鳴和頭腔共鳴。在女高音、女中音、女低音、男高音、男中音、男低音六個聲部的運用中各有偏重,好的歌唱家可在發聲中自由的調節和運用各個共鳴區,並用最小的基音和氣息獲得較大的共鳴效果;所以,美聲學派的歌唱家都不用擴音器,並且音量大穿透力強。義大利著名歌唱家卡魯索曾在十萬人廣場歌唱不用麥克風而每個人都能聽到,而且,聲音純真情感真實。在中世紀以前教堂里有許多合唱曲是無伴奏.無擴音器的合唱。
五、獨特的咬字
美聲學派的咬字是在牙關和嘴角上,不是在嘴皮上;而母音的變化是在聲帶上,形成在咽腔里。這是一個獨特的咬字法,與我國的戲曲唱法和民族唱法的咬字有很大的不同;這種咬字法比較圓潤,有利於幫助氣息聲帶的配合,聲音穿透力強,口型自如美觀。就是唱一些比較快的比較有力的歌曲也是圓潤的;並具有較強的聲音穿透力和自然美觀的口型。字正腔圓,每個字清晰而溫柔是打動人心的一種最好的咬字方法。
六、聲音有韌性、有伸縮性
美聲唱法由於要求在歌唱時,無論強弱音都要唱在氣息的流動上和聲帶上;所以,音量轉弱時不是空虛無力,氣流保持集中,橫隔膜肌肉群強有力的控制,聲帶變薄變小,而更明顯聽到一個具有很強穿透力聲音的心。然而,音量加大橫膈膜相對的放鬆一點,充分運用共鳴腔體但這個心沒有改變。不管是聲帶的韌性還是橫膈膜肌肉群的有效控制,都促使聲音能強能弱,能高能低具有良好的韌性和伸縮性。
七、橫試、豎試唱法自如運用
美聲唱法最早都是運用豎試唱法,口型是橢圓形的,是為了充分運用咽腔基音發音管,使聲音有一些掩蓋,尤其是男高音到#F2有一個關閉是為了更好的唱好高音。在中世紀著名男高音卡魯索開始運用橫試唱法並豎試橫試結合使用,比較成功。當今,最傑出的男高音歌唱家帕瓦羅蒂繼承並發展了豎試橫試唱法;他不但能巧妙的運用橫試唱法使聲音明亮,也能自如的運用豎試唱法使聲音圓潤。更為突出的他能豎試橫試唱法根據歌曲的需要自由的運用。
八、哭腔的奧秘
美聲唱法運用在歌劇中尤其是詠嘆調,大都使用哭腔技巧。這種技巧的是:1.排除聲音的緊張和生硬,2.會厭豎立喉結下降有利於管子的形成,3.氣息和聲帶配合自如,4.每個聲音都經過情感的潤色,5.與激起技巧巧妙的配合。
⑥ 美聲唱法技巧及方法
美聲唱法技巧及方法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許多人對美聲都不陌生吧,你知道什麼樣的美聲才能稱之為經典嗎?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美聲唱法技巧及方法,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怎樣學好美聲:
1、呼吸
2、打開喉嚨
3、共鳴(唱歌三要素)
練聲的目的:
做到聲區統一,聲音連貫流暢,母音統一,吐字清晰,從而達到聲情並茂地表達歌曲內容的目的。
練長音的要求:
1、加強橫膈膜的鍛煉,體會橫膈膜的呼吸支持感,盡量唱得長些。
2、腹肌、兩肋、腰部都要積極配合起來行動,要有興奮的橫向擴張感。
3、起首要用軟起首,彷彿帶點「Ha」即「哈」的感覺,要在胸的支點上起首。
4、要打開喉嚨體會面罩共鳴的感覺,在慢練中,保持好上面和下面的位置。
5、在一個音上變換母音時,位置要在音色、音量、力度上保持一致。
哼鳴練習的要求:
1、盡量把聲音位置掛在面罩上,用一種擤鼻涕的感覺來哼。盡量找到一種暈乎乎的感覺。
2、笑肌要提起,自然地面帶微笑狀。
3、喉嚨不要捏,要打開,喉結放在最低位置上。
4、要在橫膈膜有力的支持上哼。
5、全身要通暢,尤其是肩、胸部位要放鬆,胸口不要憋著勁,向下嘆著哼。
幾種吸氣方法:
(一)嘆氣式吸氣
先嘆後吸,嘆到哪就吸到哪。
(二)聞花式吸氣
容易使氣吸得深,而且沒有吸氣時的抽氣聲和多餘動作。上身完全放鬆。
這種吸氣松暢適度,人很興奮,氣息通暢,聲音圓潤。
(三)驚訝式吸氣
快速吸氣,吸得快且深。表現悲憤和講情緒好。
美聲唱法的聲音連貫(Legato)
聲音的連貫是美聲唱法最重要的技法。(精髓)
起音要准確而穩定,音色要統一而優美,音波要平穩而自然,歌唱發聲時的呼吸、發聲、共鳴、吐字等部位要統一而又連貫。
比喻:
歌唱時的每個字都好像是珍珠,而聲音彷彿是一條線,要用聲音這根線把大小一樣的閃閃發亮的珍珠穿在一起。
具體做到如下幾點:
1、要有良好的呼吸支持
2、發聲、咬字部位要統一
子音的發聲位置大多在口腔的前半部分
母音的發聲位置大多在口腔的後半部分
聲音的共鳴位置始終要放在頭腔,或說放在面罩共鳴里。
3、要有良好的音樂修養
4、聲區要統一
5、克服不正常的音波
母音統一
義大利語中母音只有五個:A、E、I、O、U
每個母音的發音在口腔里的部位都不同:
「I」和「E」的發音部位靠前
「A」略靠後
「O」和「U」則更加靠後
不管是哪個母音,都要擱到一個地方去唱。
美聲歌唱大師貝基:
「唱歌的人嘴是長在裡面。」
唱歌時的「發音應該靠裡面的大牙,而不是靠嘴的前部。」「母音主要是在大牙、舌根、軟齶和後咽壁之間形成的
每個母音和音色和明暗度要統一:
發音相對集中的母音「I」、「E」——「窄」母音
喉嚨比較打開的母音「A」、「O」、「U」——「寬」母音
「窄」母音寬唱,「寬」母音窄唱。
把母音的形成放在口腔的大牙部位,母音的'音色就能夠統一,因為喉嚨這時必然處於一種半打「哈欠狀」,喉嚨是打開的,聲音的管道是暢通的。能獲得面罩共鳴里的泛音,母音的音色也就自然而然地一致了。
怎樣獲得面罩共鳴:
1、要找到「聲門適度感」(歌唱發聲時聲帶的適度閉合)
2、多練「哼鳴」練習
打開鼻咽腔,把聲音哼到頭上去。
你能哼到哪裡,就能唱到哪裡。
檢查自己是否有鼻音:用兩個指頭捏著自己的鼻子發音,如果聲音並無多少變
化,頭腔仍有振動感,則說明是面罩共鳴的唱法。
3、模仿小聲哭泣的感覺
高位置、高泛音的聲音才是最美的。
小聲練有利於體會和尋找具有這種優美音色的面罩共鳴。
模仿哭泣時的感覺:
聲音變寬變暗,無意中自然打開了喉嚨,整個咽部處於比較激動的擴張狀態,聲帶變薄,喉結的位置也較低。但舌根一點也不壓,軟齶較興奮地向上抬起,鼻腔比較通暢,有「嗡嗡」的回聲感,橫膈膜的動作幅度,也比平時要大得多,深得多。
呼吸:
「歌唱時雙肩要放鬆,胸脯要自然挺起,兩肋擴展開,小腹要略向回收,並且保持這樣一種積極向上的狀態。」
正確的吸氣:
人的站姿比較挺拔,情緒比較興奮。上身完全放鬆,胸部舒展,隨著口鼻的開啟,氣息在上腹和後腰部位很舒展地向外張開,隨即兩肋也有舒張感,彷彿感到自己身體里的空間增大了。很重要的一個感覺是,氣息是很自然地流進去的,擱進去的,而不是吸進去的,更不是人為地用強力壓進去的。
氣息的保持、支持和控制
歌唱時的氣息運用是兩種力的對抗:
1、向內向下吸的保持力量
2、向上向外呼的支持力量(略大於吸)
氣息的控制——呼和吸的兩種對抗力量和小腹的內收感 「吸中有呼,呼中有吸」
1、歌唱發聲的氣息支持
在我國戲曲使用的大都是丹田氣(肚臍往下橫三指),也可以說這個部位為氣息支點。這種發聲用氣有它的優點,氣息支點明確,支持發聲力強,小腹緊張易於其它部位放鬆,但也有它的不足處,缺乏氣息的柔軟性和彈性。義大利美聲派的發聲氣息是運用胸腹聯合呼吸,這種呼吸法氣息量大,有氣息的柔軟性和彈性,支點性強。
1、在吸氣時,口鼻同時吸氣胸腔肺部充分張開橫隔膜下降,有足夠的氣息供給發聲。
2、在呼氣時,氣息支點集中在橫隔膜可以用一種快吸慢吐的方法,做無聲練習。練習方法如下:
好像看到一朵非常美麗鮮花,十分驚訝的快速吸氣,然後保持此狀態,用吹灰的方法慢慢吐氣,吐完氣後放鬆,重新開始,每天堅持練習10次,有一定的功效。切記需要將氣集中在胸腔、喉咽腔、口咽腔的共鳴管子里吸吐對共鳴管子的肌肉訓練也同時有好處。
2、激起
這是義大利美聲學派非常重要的技巧,激起分兩種。一種是硬激起,一種是軟激起,兩種激起都是小腹收縮橫膈膜向外彈,形成對抗的壓力。激起最好和聲帶配合練習,可以用數1、2、3.........練習,每天堅持練習數100次有明顯功效,清晨軍隊晨練的喊號聲是一種最好的激起,也可用內里咳嗽的方法體會一下激起的奧秘,或內里喊出短促的「嘿」的聲音可由低向高喊出;這條練習也要集中在共鳴管子里練習。
3、快吸快吐,橫膈膜肌肉群練習
一個美好聲音的保持,需要強有力的橫膈膜肌肉群的控制。所以,需要不斷的練習橫膈膜肌肉群的伸縮和彈跳能力及強有力的控制聲音強弱、高低的氣息。比較好的方法:由慢至快、由弱至強的快吸快吐,練習時口鼻同時吸吐,夏天時,可以觀察狗喘氣開啟悟性;這種方法要堅持不斷的練習才會有很大的果效。著名歌唱家帕瓦羅蒂就使用此方法練習橫膈膜肌肉群。切記此方法一定要放鬆,不可僵硬才有果效,並在共鳴管子里練習為最佳。
4、打哈欠和嘆氣配合練習
打哈欠喉節下降,橫膈膜下降,保持原狀;然後,從胸腔底部胸窩處開始嘆氣,通過共鳴管子從口嘆出。每天可練習30次。切記這條練習一直保持在笑的狀態下完成為最佳。
5、共鳴
有了氣息的支持,和聲帶的基音就需要聲音的擴大,哪就是要充分運用人體的共鳴器官,上帝造人給人許多共鳴器官,只要我們科學的運用,就可以不用聲嘶力竭的喊叫,並得到較大的音量和優美的音色,人體中最大的共鳴腔體是胸腔也是常被人忽略或是誤導,許多教師和學生在運用胸腔共鳴時覺得聲音比較暗,沒有金屬音所以就放棄,這是一個很可惜的錯誤,胸腔共鳴區雖然是第二共鳴區但他就像蓋樓房的地基一樣,樓房蓋的越高地基要打的越深,義大利美聲學派的許多歌唱家運用共鳴腔體的管子從胸腔開始形成這樣有很結實的聲音和雄厚的共鳴開始。
然後我們將第一共鳴區的喉咽腔,為什麼稱之為第一共鳴區,因為聲帶基音離它最近先產生共鳴,但要得到第一共鳴區的共鳴,必須和第二共鳴區密切配合,用半打哈欠的方法,打開喉咽腔和胸腔形成共鳴管子,然後在保持此狀態的情況下開始氣息和聲帶的激起發聲產生共鳴,這樣產生一個聲音的支點,這個支點可以固定也可以不固定因為歌曲風格的不同通常有三個部位
1、喉咽腔的聲帶上,
2、胸腔中部,
3、胸腔低部,
不管你運用那一個支點都要聲帶自如運作擋氣和氣息形成對抗才能產生基因和共鳴。另外是第二共鳴區口咽腔鼻咽腔共鳴,是一個擴大器,打開牙關獲得口咽腔共鳴提高軟齶獲得鼻咽腔共鳴,然後是第四共鳴區,口腔、鼻腔、口腔有了以上的聲音打在硬齶或軟硬齶之間便能獲得第四共鳴區。
一、呼吸
美聲唱法演唱需要非常強大的呼吸支持,所以對於呼吸方法和技巧的要求,要高於民族和通俗唱法。呼吸方法同樣是胸腹式聯合呼吸法。通過鼻道吸入氣體後,進入到肺部和腹部,胸腔和小腹擴張,橫隔膜下降,兩肋肌肉向外擴張(也就是腰圍擴張)。這種方法有一個形象的例子就是,把鼻子靠近鮮花,去聞吸花香。掌握了這種呼吸方法,歌唱時保持住這種狀態,歌唱中下胸部和腹部也保持擴張,把氣息支點放在橫隔膜上保持住,均勻緩慢的呼氣。無論吸氣和呼氣,胸腔和腹部都保持住擴張狀態,呼氣發聲時,給小腹點向內壓縮的感覺和力量,發動氣體由下向上,沖擊摩擦聲帶發聲。越是高音時,腹部和後腰越是用力,有時後背和頭部都要用力,嗓子不用力。
二、腔體的打開
美聲唱法也分為胸腔、咽腔、口腔、鼻腔和口腔五個腔體。五個腔體在演唱時都要用到,形成一個從胸部下發劍突到眼部上方額竇的豎立的管狀共鳴通道。演唱時,打開口腔中的牙關、提起笑肌(保持微笑時的肌肉狀態)、舌頭平放、抬起上齶軟口蓋和小舌頭、鼻腔至頭腔通道縱向打開、放鬆下顎充分擴張咽腔、喉頭下移保持住穩定位置。打哈欠時和受驚發出」啊「時的口鼻咽腔狀態同樣適用於民族唱法,不過擴張幅度還要盡量大些,要像口裡含著一個雞蛋似的感覺。低音時,胸腔作為主要共鳴腔體,口咽腔輔助共鳴,鼻腔和頭腔較少或者不參與共鳴。中音時,口咽腔和胸腔主要共鳴,鼻腔和頭腔輔助共鳴。高音時,頭腔主要共鳴,口鼻咽腔和胸腔輔助共鳴。
三、聲帶的狀態
聲帶是發聲器官的主要組成部分。吸氣和呼氣時打開,平時閉合,發聲時不完全閉合震動。唱歌時不能主動用聲帶振動發聲,容易使聲帶勞累甚至受損。要讓呼出的氣體沖擊聲帶,聲帶被動振動,聲帶不主動使力,也就不容易勞累。高音時,稍微收緊喉部和聲帶,同樣是氣息帶動聲帶發聲。
四、身體姿勢
美聲唱法演唱時,要求站立姿勢,雙腳與肩同寬,左腳稍靠前、右腳稍靠後。雙眼平視前方,脖子、肩部放鬆,前胸擴張後背挺直,臀部向上稍微提起。
五、聲樂知識
美聲唱法,除了發聲方法和技巧外,同樣掌握一定的聲樂知,像音調、節拍、配樂編曲知識等等。
六、咬字
美聲唱法對咬字有很高的要求,咬字要清楚,位置要靠前。通俗唱法可以講究個性,咬字要求不高。民族唱法有的歌曲帶有強烈的民族文化和地域色彩,對於普通話要求要看情況和作品。
六、感情投入
唱歌感情投入是非常關鍵的,要根據不同的作品和不同的藝術要求,投入不同的感情。沒有相應的感情投入,再好的發聲方法和發生條件唱出來的歌曲,都會索然無味!
七、情緒的把控和發聲狀態調整
唱歌是一門現場藝術和學問。歌唱前,要通過開嗓,把各個腔體活動打開,調整好各部位狀態。歌唱時,不能精神過於緊張,要保持一個平穩的心情和鬆弛的身體狀態,這樣才能更好的結合各個發聲部位,發出最好的聲音。
美聲唱法發聲的基本原理
首先,人們通過口,鼻吸氣,使自己的肺葉充滿空氣,當人們呼氣時,由於聲帶閉合阻氣,使聲帶產生震動我們稱它為基音,這時的聲音力量小,音色也不好聽。只有經過身體的共鳴腔體的共振,才能產生自然優美而響亮的聲音。歌唱是呼吸器官,發聲器官和共鳴器官協調,科學的運動。
呼吸器官主要包括:喉頭,會厭,聲帶等。喉頭也叫喉結,是重要的發聲器官,會厭是長在舌根與喉嚨之間的一塊半圓形的葉狀軟骨,它的作用是保護氣管與聲帶。聲帶是位於喉嚨中間的兩條白色韌帶,當人們吸氣時,聲門打開,聲帶自然分開;而當呼氣發聲時,聲帶自然閉合靠攏,成水平狀,氣息穿過兩條聲帶間的縫隙,使聲帶產生震動,產生了聲音。
共鳴器官包括:胸腔,口咽腔,鼻腔,竇腔等。歌唱時依賴人體的這些器官的共鳴作用來擴大,修飾,潤色聲音。
;⑦ 美聲唱法技巧 美聲唱法的技巧 有哪些
1、站姿:站姿在歌唱時往往被大家所忽視,我們在演唱之前往往會低著頭、彎著腰、伸著脖子等僵硬不協調的姿勢,這些錯誤的姿勢不僅不美觀還會影響我們的歌唱狀態,會造成歌唱過程中氣息不通暢、卡音、聲音失調等狀況。所以在訓練時我們要時刻糾正自己的站姿,注意表演時的體態。
2、氣息的運用:我們在訓練美聲唱法時要注意運用上下腹部的相互對抗發音,深吸、快吸氣,然後吸進去的氣息不要一下全部吐出來,往下沉到腰間,用腹部將氣流一點點的推到聲帶處發音,這樣發出的音渾厚高昂,具有穿透力。
3、唱腔的調整:一般美聲唱法在歌唱時要求我們的頭腔和胸腔是同時打開的,讓兩種腔體產生共鳴,在意識里我們要把歌聲傳遍每個角落,要學會把自己的身體當做一個擴音器,整個身體的各個器官要動起來,集中發聲,同時學會讓下巴放鬆,將注意力轉移到我們的發音上。
⑧ 美聲的唱法技巧
美聲的唱法技巧
美聲用非常自然、柔美的發聲方法,從深下腹的位置發出氣息,經過一條順暢的通道,使聲音從頭的上部自由地放送出來。下文是關於美聲的唱法技巧,對聲樂的朋友們有所幫助。
呼吸訓練
歌唱呼吸是發聲的動力,是歌唱的基礎。沒有良好的呼吸方法來控制和運用氣息,就不可有優美悅耳的歌聲。一切聲音表演技巧都與呼吸有著不可分離的關系。中國傳統聲樂論著中說:“氣者,音之師也。氣弱則音薄,氣濁則音滯,氣散則音竭。”說明了中外古今的歌唱者都十分重視呼吸在歌唱中的重要作用。
學習呼吸,首先要了解呼吸的方法。呼吸的方法有三種:
(1)上胸式呼吸。
這種呼吸是一種用上胸控制呼吸的方法。它吸氣量少而淺,僅及肺上部,易造成喉頭與頸部周圍肌肉的緊張,發出逼緊、干癟、缺乏彈性的直聲。這類現象在初學者特別是業余歌唱者身上較為多見。這是一種需要糾正的、不好的呼吸方法。
(2)腹式呼吸。
這種呼吸是一種依靠軟肋擴張、小腹鼓起和收縮的呼吸方法。它吸氣比上胸式要深,但也有其局限性。由於吸氣過深,氣息往往不流暢,影響發聲的部位,中、低聲區音色沉悶,聲音缺乏靈活性,並出現音偏低的現象。
(3)胸腹式聯合呼吸。
這種呼吸是一種運用胸腔、橫膈膜與兩肋、腹部肌肉共同控制氣息的呼吸法。這種呼吸法是近代中外聲樂界公認而普遍採用的科學的、合乎生理機制規律的呼吸方法,這種呼吸方法有許多優點。它控制氣息的能力強,呼氣均勻、有節制,能儲存較多的氣,有明顯的呼吸支點,使音域擴大,並使高、中、低三個聲區協調統一。
懂得了呼吸方法還不行,還需要長期堅持不懈的練習才能達到歌唱時運用自如。現在常用的有兩種練習方法:
快吸慢呼:
這種呼吸法,是歌唱時最常用的一種。應該經常練習。具體作法是:急速吸氣,略停頓後,緩緩呼出。可以這樣體會:想像一位久別的很要好的朋友,突然出現在面前,驚奇地倒抽一口氣,幾乎喊叫出來,就停止在這種狀態上。幾秒後,彷彿有一股外部的力量將小腹向後推壓,感到小腹在與這股外來力量的對抗中,氣息緩緩呼出。這時橫膈膜有力地起著支持作用。
慢吸慢呼:
緩緩將氣吸入,略停頓後再緩緩呼出。要達到這個要求,吸氣一定要聞花時一樣自然、平靜、柔和。呼氣時一定要均勻,有節制。同樣,如果要練慢吸快呼,那就緩緩吸一口氣後,一下子把蠟燭吹滅。
發聲練習
發聲練習是用於訓練聲樂技能技巧最基本最簡單的練習。實際上是把構成歌曲旋律最基本最簡單的動機或樂句提練出來配以單純的母音或音節,在適當的音域內作半音上行或下行移動反復練唱。進行發聲練習的方法和步驟各式各樣,派別頗多。但是,無論採用什麼樣的方法和步驟,都是達到以下目的:
(1)有意識地運用氣息發聲,逐步做到橫膈膜控制呼吸。
(2)形成正確的喉頭位置,解放喉頭,穩定喉部器官,使聲帶運動與呼吸密切配合,調整適度,在唱高、中、低、強弱不同的音符時,都有較為理想的聲音效果。
(3)訓練調節共鳴腔體的.方法,適當擴張可調節形狀的共鳴器官--咽腔、口腔、喉腔。運用不能調整形狀的共鳴器官--頭腔和胸腔,通過共鳴腔體的調節與運用,增大音量,美化音色。
(4)呼吸、喉頭(聲帶)、共鳴器官密切配合,協調運動地發聲,做到聲區統一,富於力度和音色變化。
另外,發聲練習時應選擇適當的母音。開始進行發聲練習時在aeiouu六個母音中,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全部均衡的唱好,這就要在老師的幫助下從發音最自然、動聽的母音開始練習,這樣,就較容易調整母音著力部位和協調音波在共鳴器中的作用。練好最方便自然的母音後,逐步調整,帶動其它母音,發聲練習的進展就會快得多。發聲練習最初以自然聲區為基礎,逐步拓寬到中聲區的音域。在練好中聲區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展音域,達到聲部應有的聲音特色和音域。
歌唱語言
歌唱語言是聲樂訓練中的重要部分。歌唱,就是將音樂化的人聲與語言相結合,進一步表情達意的一種音樂表現形式,歌唱語言能直接揭示歌曲的文學內容和思想內容,能突出作品風格,能直接按展示歌曲圖像和意境。
歌唱語言總的要求是:聲母准確又靈巧,韻母形態保持好,自然適時來歸韻,陰陽上去要記牢。輕重緩急須分清,語氣語勢處理好。
字頭必須咬准,但又不能咬死。當字頭咬住後,應當自然及時地過渡到字腹。字腹吐清後,應當適時地收聲歸韻,一定要注意三者銜接,過渡自然、順暢,成為一個整體。另外,拼音要唱准,如“l”和“n”,“平舌”和“翹舌”,“f”和“h”,“前鼻韻”和“後鼻韻”要區別開,聲調准確。
歌唱語言必須同歌唱的呼吸、發聲、共鳴緊密結合融為一體。歌唱語言必須同靈活多變的呼吸、通暢的聲音貫通的共鳴協調起來,才能收到聲情並茂、感人至深的效果。
;⑨ 美聲唱法發聲方法
美聲唱法發聲方法
(一)發聲前的基本訓練。
1、打開喉嚨。打開喉嚨就是在正確的氣息支撐下,將口腔硬齶和軟齶適度地張開,讓聲音毫無阻礙的從腰腹部發出並穿過頭頂出來,不能擠壓聲帶使其變得尖而細窄。在這里一定要注意的是口腔的打開必須是要有所節制的,若打開的太過,會造成口腔肌肉僵硬。相反若打開的不夠,聲音則不具備美感。
2、發聲管道通暢。練習發聲時,氣息從丹田發出,由喉嚨直通頭頂。音域越高,氣息越往下沉,這時的聲音與氣息形成了一種對抗,而正是這種對抗,直托著聲音向上走。若呼吸過淺,喉部緊塞,發出的聲音就會給人一種不通暢感。好的歌唱聲音需要高中低聲區轉換自如,而且音色統一,這就使得在練聲過程中格外注意換聲區的訓練了。
3、嘴型及聲形的豎立。美聲的發聲要求嘴巴豎著張開,「豎」的聲音由於充分得到了咽腔、口腔、鼻腔和頭腔等腔體的共鳴,特別是頭腔的共鳴,使聲音音色變得豐富並且極富穿透力。這種「豎」是相對「橫」而言的,並不是像有些聲樂初學者一味地把嘴巴豎著張得很大,發出的聲音顯得極不自然,「豎」著張嘴是為了讓我們歌唱的時候音色圓潤且富有美感,與平時說話的聲音或其他唱腔的發聲方法區別開來。
(二)呼吸訓練。
呼吸是歌唱的源動力,這是聲樂學習中一個毫無疑義的事實。在發聲練習過程中,首先在身體上就要有一定的規范:身體要自然放鬆地直立,雙手自然下垂。兩腳自然分開或一腳在前一腳在後。下巴微收,面部表情自然。在站姿正確後再進入下一步的訓練。
1.吸氣訓練。歌唱時的氣息用一個很恰當的比喻來形容,那就是聞「花香」。想像自己走入一片森林,自己會忍不住地深呼吸一口新鮮的空氣。這里的深呼吸自然與平時的呼吸不能等同。這里就需要一種有目的的呼吸,要氣沉丹田。
2.呼氣練習。常見的訓練呼氣的方式是「狗喘氣」。這種練習方式很簡單,在身體站穩的前提下,上胸保持放鬆和自然挺立的狀態下,讓腹部肌肉有節奏的彈起,使口腔與鼻咽腔等呼吸器官做連續有節奏的快速吸氣呼氣便可。這種狀態類似乎狗在很累的時候的急促呼吸,因此被比喻為「狗喘氣」。
美聲唱法發聲口訣
1、歌唱姿勢要領口訣
頭正、頸直、看前方,「脊樑插著擀麵杖」。
自然挺胸雙肩垂,張嘴下巴「懶洋洋」。
雙腿站立前後分,重心放在前腳上。
手勢自然形體美,「松而不懈」「緊不僵」。
收腹提臀兩胯開,積極、鬆弛全身唱。
2、歌唱呼吸要領
鼓腹吸氣沉「丹田」,貼著咽壁「吸著唱」。
胸口松開向下「嘆」,氣沉胸底腰擴張。
「又吸又呼」聲流動,氣向下「鋪」音向上。
腰一緩勁兒就換氣,被動換氣不用想。
「關閉」高音氣倒灌,腔體松開「一米長」。
「氣行於背」「吹瓶口」,「吹」響頭腔點明亮。
後背控制上、下「吸」,全身舒展氣流暢。
呼吸穩定最省力,輕松愉快把歌唱。
3、歌唱發音要領口訣
胸口發音不能憋,「聲音落底」氣通暢。
「聲門適度」「三不準」①,腔體上下要「虛張」。
張嘴「內視」往下「看」,喉結下沉底寬敞。
「忘掉喉頭」沒感覺,「聽著、看著」咽腔響。
胸口往下找氣柱,音色純凈又明亮。
「高音氣大嗓眼兒小」,聲帶不躲要敢唱。
氣混聲兒來聲混氣,貼邊兒向後進咽腔。
4、歌唱共鳴要領口訣
共鳴位置在咽壁,共鳴音響灌咽腔。
共鳴反射找「焦點」,前「哈」後「哼」氣通暢②。
音域升高變母音,腔體「打開」要舒張。
「關閉」攏住共鳴點,聲音脹滿鼻咽腔。
抬起軟齶「打哈欠」,「打開喉嚨」氣通暢。
5、歌唱語言要領口訣
「貼著咽壁吸著念」,咬字吐詞在咽腔。
「掛住字頭」往後送,胸口換字不能忘。
被動念字最輕松,語音清晰聲音棒。
「掛住前面往後兜」,高音「說」、唱在頭腔。
言語生動情感深,音色、力度巧變樣。
傳情達意需准確,語氣「噴口」要恰當。
「字正腔圓」真功夫,表現內容有分量。
「聲情並茂」才感人,歌唱藝術魅力強。
1.聲帶上「不準掛音,不準用勁兒,不準通氣兒」是感覺上的三不準。
2.前「哈」後「哼」的意思為:聲音向前反射時,有哈氣的感覺,聲音向後哼唱時,有往後靠的感覺,所以是氣向前,聲兒向後的感覺。
關於歌唱狀態:"七來""一去""前四""後五"的要求
"七來":眼睛亮起來(意為額竇打開);
鼻孔大起來(意為鼻竇,腮都打開);
笑肌提起來(意為面部空間打開);
雙腮收起來(意為口腔共振);
下顎骨打開來(意為小舌頭提起來);
嘴唇支起來(為咬字清晰);
牙齒露起來(為吐字清晰);
"一去":下巴收回去(頸部後咽壁打開).
關於肢體的"前四點","後五點"
"前四點":
頭要空(七竅都要打開);
胸要展(雙肩自然向後);
腰要直(永遠保持吸氣的狀態);
腳要空(雙腳要有穿透地層的感覺,像松樹一樣紮根,全身重心向下)
"後五點":
頭要正(看不見的戰線--聲線要通暢);
頸要直(後咽壁要有後坐力);
肩要垂
手要松(半握空拳,拳眼朝前);
氣要橫而順(口鼻同時聞花,反向呼吸,肚臍下兩指丹田一直往裡收)
拓展
演唱技巧
呼吸訓練
歌唱呼吸是發聲的動力,是歌唱的基礎。沒有良好的呼吸方法來控制和運用氣息,就不可有優美悅耳的歌聲。一切聲音表演技巧都與呼吸有著不可分離的關系。中國傳統聲樂論著中說:「氣者,音之師也。氣弱則音薄,氣濁則音滯,氣散則音竭。」說明了中外古今的'歌唱者都十分重視呼吸在歌唱中的重要作用。
學習呼吸,首先要了解呼吸的方法。呼吸的方法有三種:
(1)上胸式呼吸。這種呼吸是一種用上胸控制呼吸的方法。它吸氣量少而淺,僅及肺上部,易造成喉頭與頸部周圍肌肉的緊張,發出逼緊、干癟、缺乏彈性的直聲。這類現象在初學者特別是業余歌唱者身上較為多見。這是一種需要糾正的、不好的呼吸方法。
(2)腹式呼吸。這種呼吸是一種依靠軟肋擴張、小腹鼓起和收縮的呼吸方法。它吸氣比上胸式要深,但也有其局限性。由於吸氣過深,氣息往往不流暢,影響發聲的部位,中、低聲區音色沉悶,聲音缺乏靈活性,並出現音偏低的現象。
(3)胸腹式聯合呼吸。這種呼吸是一種運用胸腔、橫膈膜與兩肋、腹部肌肉共同控制氣息的呼吸法。這種呼吸法是近代中外聲樂界公認而普遍採用的科學的、合乎生理機制規律的呼吸方法,這種呼吸方法有許多優點。它控制氣息的能力強,呼氣均勻、有節制,能儲存較多的氣,有明顯的呼吸支點,使音域擴大,並使高、中、低三個聲區協調統一。
懂得了呼吸方法還不行,還需要長期堅持不懈的練習才能達到歌唱時運用自如。現在常用的有兩種練習方法:
快吸慢呼:這種呼吸法,是歌唱時最常用的一種。應該經常練習。具體作法是:急速吸氣,略停頓後,緩緩呼出。可以這樣體會:想像一位久別的很要好的朋友,突然出現在面前,驚奇地倒抽一口氣,幾乎喊叫出來,就停止在這種狀態上。幾秒後,彷彿有一股外部的力量將小腹向後推壓,感到小腹在與這股外來力量的對抗中,氣息緩緩呼出。這時橫膈膜有力地起著支持作用。
慢吸慢呼:緩緩將氣吸入,略停頓後再緩緩呼出。要達到這個要求,吸氣一定要聞花時一樣自然、平靜、柔和。呼氣時一定要均勻,有節制。同樣,如果要練慢吸快呼,那就緩緩吸一口氣後,一下子把蠟燭吹滅。
發聲練習
發聲練習是用於訓練聲樂技能技巧最基本最簡單的練習。實際上是把構成歌曲旋律最基本最簡單的動機或樂句提練出來配以單純的母音或音節,在適當的音域內作半音上行或下行移動反復練唱。進行發聲練習的方法和步驟各式各樣,派別頗多。但是,無論採用什麼樣的方法和步驟,都是達到以下目的:
(1)有意識地運用氣息發聲,逐步做到橫膈膜控制呼吸。
(2)形成正確的喉頭位置,解放喉頭,穩定喉部器官,使聲帶運動與呼吸密切配合,調整適度,在唱高、中、低、強弱不同的音符時,都有較為理想的聲音效果。
(3)訓練調節共鳴腔體的方法,適當擴張可調節形狀的共鳴器官--咽腔、口腔、喉腔。運用不能調整形狀的共鳴器官--頭腔和胸腔,通過共鳴腔體的調節與運用,增大音量,美化音色。
(4)呼吸、喉頭(聲帶)、共鳴器官密切配合,協調運動地發聲,做到聲區統一,富於力度和音色變化。
另外,發聲練習時應選擇適當的母音。開始進行發聲練習時在aeiouu六個母音中,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全部均衡的唱好,這就要在老師的幫助下從發音最自然、動聽的母音開始練習,這樣,就較容易調整母音著力部位和協調音波在共鳴器中的作用。練好最方便自然的母音後,逐步調整,帶動其它母音,發聲練習的進展就會快得多。發聲練習最初以自然聲區為基礎,逐步拓寬到中聲區的音域。在練好中聲區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展音域,達到聲部應有的聲音特色和音域。
歌唱語言
歌唱語言是聲樂訓練中的重要部分。歌唱,就是將音樂化的人聲與語言相結合,進一步表情達意的一種音樂表現形式,歌唱語言能直接揭示歌曲的文學內容和思想內容,能突出作品風格,能直接按展示歌曲圖像和意境。
歌唱語言總的要求是:聲母准確又靈巧,韻母形態保持好,自然適時來歸韻,陰陽上去要記牢。輕重緩急須分清,語氣語勢處理好。
字頭必須咬准,但又不能咬死。當字頭咬住後,應當自然及時地過渡到字腹。字腹吐清後,應當適時地收聲歸韻,一定要注意三者銜接,過渡自然、順暢,成為一個整體。另外,拼音要唱准,如「l」和「n」,「平舌」和「翹舌」,「f」和「h」,「前鼻韻」和「後鼻韻」要區別開,聲調准確。
歌唱語言必須同歌唱的呼吸、發聲、共鳴緊密結合融為一體。歌唱語言必須同靈活多變的呼吸、通暢的聲音貫通的共鳴協調起來,才能收到聲情並茂、感人至深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