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請說明機械加工中常用的毛坯種類及適用范圍
一、常見的毛坯種類
常見的毛坯種類有以下幾種:
(一)鑄件
對形狀較復雜的毛坯,一般可用鑄造方法製造.目前大多數鑄件採用砂型鑄造,對尺寸精度要求較高的小型鑄件,可採用特種鑄造,如永久型鑄造、精密鑄造、壓力鑄造、熔模鑄造成和離心鑄造等.
(二)鍛件
鍛件毛坯由於經鍛造後可得到連續和均勻的金屬纖維組織.因此鍛件的力學性能較好,常用於受力復雜的重要鋼質零件.其中自由鍛件的精度和生產率較低,主要用於小批生產和大型鍛件的製造.模型鍛造件的尺寸精度和生產率較高,主要用於產量較大的中小型鍛件.其鍛造方法及工藝特點見表 3-9 .
(三)型材
型材主要有板材、棒材、線材等.常用截面形狀有圓形、方形、六角形和特殊截面形狀.就其製造方法,又可分為熱軋和冷拉兩大類.熱軋型材尺寸較大,精度較低,用於一般的機械零件.冷拉型材尺寸較小,精度較高,主要用於毛坯精度要求較高的中小型零件.
(四)焊接件
焊接件主要用於單件小批生產和大型零件及樣機試制.其優點是製造簡單、生產周期短、節省材料、減輕重量.但其抗振性較差,變形大,需經時效處理後才能進行機械加工.
(五)其它毛坯
其它毛坯包括沖壓件,粉末冶金件,冷擠件,塑料壓製件等.
二、毛坯的選擇原則
選擇毛坯時應該考慮如下幾個方面的因素:
(一)零件的生產綱領
大量生產的零件應選擇精度和生產率高的毛坯製造方法,用於毛坯製造的昂貴費用可由材料消耗的減少和機械加工費用的降低來補償.如鑄件採用金屬模機器造型或精密鑄造;鍛件採用模鍛、精鍛;選用冷拉和冷軋型材.單件小批生產時應選擇精度和生產率較低的毛坯製造方法.
(二)零件材料的工藝性
例如材料為鑄鐵或青銅等的零件應選擇鑄造毛坯;鋼質零件當形狀不復雜,力學性能要求又不太高時,可選用型材;重要的鋼質零件,為保證其力學性能,應選擇鍛造件毛坯.
(三)零件的結構形狀和尺寸
形狀復雜的毛坯,一般採用鑄造方法製造,薄壁零件不宜用砂型鑄造.一般用途的階梯軸,如各段直徑相差不大,可選用圓棒料;如各段直徑相差較大,為減少材料消耗和機械加工的勞動量,則宜採用鍛造毛坯,尺寸大的零件一般選擇自由鍛造,中小型零件可考慮選擇模鍛件.
(四)現有的生產條件
選擇毛坯時,還要考慮本廠的毛坯製造水平、設備條件以及外協的可能性和經濟性等.
2. 常用的零件毛胚的製造方法有哪些
鑄件、鍛件、焊接件、型材、沖壓件 .中間又可以細分鑄件:灰鐵件、球鐵件、白口鑄鐵件、鑄鋼件、不銹鋼、合金鋼等等。接觸多了慢慢就知道多了
3. 材料及熱加工工藝中零件毛坯的預先熱處理方法
毛坯預先熱處理主要採用退火工藝,根據材料的不同,其方法有完全退火,球化退火、石墨化退火等。有些鋼材也採用正火作為預先熱處理方法。
4. 簡述汽車零件,毛坯形狀的,獲得方法及各自的,特點
模具零件的加工工藝過程主要包括工序的數量、材料的消耗、加工工時的長短等。這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都取決於所選用的毛坯。零件的毛坯的制備,是由原材料轉變為成品零件生產過程的第一步。因此,毛坯種類和製造方法的選擇,在某製造和生產中顯得尤為重要。模具零件常用的毛坯要有鑄件、鍛件、型材三大類。1.鑄件毛坯模具零件常用的鑄件主要有鑄鐵件和鑄鋼件兩種。如冷沖模的上、下模板、大型拉延模零件、壓鑄模和塑料膜的模座等,都是由鑄件製成的。鑄鐵件具有優良的鑄造性能、切削性能、耐磨潤滑性能,並有一定的強度,而且價格低廉,所以被廣泛用於表面承受壓力比較低的模板及尺寸大且形狀復雜的大型拉延模零件中。用於單件的小批量生產的模具鑄件,一般常採用本模手工造型,其鑄件的精度和生產率比較低,適用於鑄造尺寸大且形狀復雜的模具零件。2.冷沖模的凸模、凹模;塑料模的型腔及型腔鑲塊、凸模;壓鑄模的定模、動模型芯、型腔鑲塊;鍛模的型腔及模具的各種結構零件如固定板,鞋料板、支承墊板等,在加工成形之前,一般都需要先鍛成一定的幾何形狀、尺寸的毛坯,以達到節約原材料和節省加工工時目的。特別是對要求成形後需熱處理淬硬的零件,如模具的工作零件,應在鍛造時經過多次鐓粗、拔長,以使材料組織細密,碳化物和流線分布合理,提高其使用性能、質量、延長模具使用壽命。鍛件毛坯在模具生產中分自由鍛造和模鍛件兩種。自由鍛造毛坯精度較低,表面粗糙、餘量較大,適用於單件小批量生產。而模鍛件毛坯精度高、表面光整、餘量小、纖維組織均勻,並可提高機械強度,生產率又高,適合於模具零件大批量生產。一般模具專業廠都採用模鍛件生產,並以質量好、精度高的模具標准作為商品出售。3.型材毛坯生產中常用的型材主要有圓形、方形、扁形、六角形和其他形狀斷面的棒料、條料、管料及不同厚度的板料,以制備模具的輔助零件,如銷釘和各種頂桿、推件桿、推件板、拉料及復位桿、細小凸模、型芯、導向零件等。市場上供應的鋼材棒料一般分為普遍精度的熱軋棒料和高精度的冷拉棒料的兩類。在模具生產中,多數選用冷拉棒料製作零件,因冷拉圓鋼棒料比熱軋棒料有較高的精度及良好的力學性能。
5. 毛坯加工方法有哪些
產品毛坯形式鍛件生產形勢為鍛造鍛造利用鍛壓機械對金屬坯料施加壓力,使其產生塑性變形以獲得具有一定機械性能、一定形狀和尺寸鍛件的加工方法。鑄件、鍛件、焊接件、型材、沖壓件 .中間又可以細分鑄件:灰鐵件、球鐵件、白口鑄鐵件、鑄鋼件、不銹鋼、合金鋼等等。接觸多了慢慢就知道多了
鍛壓(鍛造與沖壓)的兩大組成部分之一。
通過鍛造能消除金屬在冶煉過程中產生的鑄態疏鬆等缺陷,優化微觀組織結構,同時由於保存了完整的金屬流線,鍛件的機械性能一般優於同樣材料的鑄件。
相關機械中負載高、工作條件嚴峻的重要零件,除形狀較簡單的可用軋制的板材、型材或焊接件外,多採用鍛件因為此零件在機械中承載較高的負載故而使用鍛造。
另外金屬經過鍛造加工後能改善其組織結構和力學性能。鑄造組織經過鍛
造方法熱加工變形後由於金屬的變形和再結晶,使原來的粗大枝晶和柱狀晶粒
變為晶粒較細、大小均勻的等軸再結晶組織,使鋼錠內原有的偏析、疏鬆、氣
孔、夾渣等壓實和焊合,其組織變得更加緊密,提高了金屬的塑性和力學性
能。
6. 機械毛坯常用生產方法有哪些
1、鑄造,常用於大型的或復雜結構的工件;2、鍛造,常用於中小型的零件;3、板材或圓材,通過切割後得到所需要的毛坯;4、型材,常用於截面復雜的桿狀零件;5、壓力加工等。
7. 零件毛坯的製造方法我鍛造鑄造和焊接等 對嗎
對的,屬於材料成型方法。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是研究熱加工改變材料的微觀結構、宏觀性能和表面形狀過程中的相關工藝因素對材料的影響,解決成型工藝開發、成型設備、工藝優化的理論和方法;研究模具設計理論及方法,研究模具製造中的材料、熱處理、加工方法等問題。是國民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也是我國較多工科院校開設的重要專業。
8. 從毛坯製造開始,按加工順序,會用到哪些機床需要哪幾種加工方法
毛坯製造要分什麼類型的毛坯,是軸類,箱體,輪盤類,平板類,是鑄造、鍛造還是焊接成型?只能舉例說明一類,如一根機床主軸,材質為40Cr,主要加工工藝路線為:下料(鋸床)——鍛打(鍛壓機床)——粗車(卧式車床)——調質(電爐,淬火液、淬火池)——半精車(卧式車床)——表面淬火——銑鍵槽(立式銑床)——粗磨、精磨(外圓磨床)。因此,一件毛坯零件最終加工成品,需要進行的工序非常多,就需要好們的工藝人員做好工藝技術編制工作,正確指導操作工人進行生產製造。
9. 常用零件毛坯有哪些形式各應用於什麼場合
常用零件毛坯有型材、板材、澆鑄件。 型材、板材用途廣泛主要是零件加工,澆鑄件多用於機床架、箱體、耐磨損零件。
10. 毛坯有哪些種類,各有什麼特點,該如何選擇
1、鑄件
對形狀較復雜的毛坯,可用鑄造方法製造,大多數鑄件採用砂型鑄造;對尺寸精度要求較高的小型鑄件,可採用特種鑄造,如永久型鑄造、精密鑄造、壓力鑄造、熔模鑄造和離心鑄造等。
2、鍛件
鍛件毛坯由於經鍛造後可得到連續和均勻的金屬纖維組織,因此鍛件的力學性能較好,常用於受力復雜的重要鋼質零件。其中自由鍛件的精度和生產率較低,主要用於小批生產和大型鍛件的製造;模型鍛造件的尺寸精度和生產率較高,主要用於產量較大的中小型鍛件。
3、型材
型材主要有板材、棒材、線材等,常用截面形狀有圓形、方形、六角形和特殊截面形狀。就其製造方法,又可分為熱軋和冷拉兩大類,熱軋型材尺寸較大,精度較低,用於一般的機械零件;冷拉型材尺寸較小,精度較高,主要用於毛坯精度要求較高的中小型零件。
4、焊接件
焊接件主要用於單件小批生產和大型零件及樣機試制,其優點是製造簡單、生產周期短、節省材料、減輕重量,但其抗振性較差,變形大,需經時效處理後才能進行機械加工。
5、其它毛坯
其它毛坯包括沖壓件,粉末冶金件,冷擠件,塑料壓製件等。
選擇毛坯時應該考慮如下幾個方面的因素:
1、零件的生產綱領
大量生產的零件應選擇精度和生產率高的毛坯製造方法,用於毛坯製造的昂貴費用可由材料消耗的減少和機械加工費用的降低來補償。如鑄件採用金屬模機器造型或精密鑄造;鍛件採用模鍛、精鍛;選用冷拉和冷軋型材,單件小批生產時應選擇精度和生產率較低的毛坯製造方法。
2、零件材料的工藝性
例如材料為鑄鐵或青銅等的零件應選擇鑄造毛坯;鋼質零件當形狀不復雜,力學性能要求又不太高時,可選用型材;重要的鋼質零件,為保證其力學性能,應選擇鍛造件毛坯。
3、零件的結構形狀和尺寸
形狀復雜的毛坯,採用鑄造方法製造,薄壁零件零件不宜用砂型鑄造。一般用途的階梯軸,如各段直徑相差不大,可選用圓棒料;如各段直徑相差較大,為減少材料消耗和機械加工的勞動量,則宜採用鍛造毛坯,尺寸大的零件一般選擇自由鍛造,中小型零件可考慮選擇模鍛件。
4、現有的生產條件
選擇毛坯時,還要考慮本廠的毛坯製造水平、設備條件以及外協的可能性和經濟性等。
毛坯的形狀及尺寸
主要由零件組成表面的形狀、結構、尺寸及加工餘量等因素確定的,並盡量與零件相接近,以達到減少機械加工的勞動量,力求達到少或無切削加工。
由於現有毛坯製造技術及成本的限制,以及產品零件的加工精度和表面質量要求愈來愈高,所以,毛坯的某些表面仍需留有一定的加工餘量,以便通過機械加工達到零件的技術要求。
毛坯尺寸與零件圖樣上的尺寸之差稱為毛坯餘量,鑄件公稱尺寸所允許的最大尺寸和最小尺寸之差稱為鑄件尺寸公差,毛坯餘量與毛坯的尺寸、部位及形狀有關。
如鑄造毛坯的加工餘量由鑄件最大尺寸、公稱尺寸(兩相對加工表面的最大距離或基準面到加工面的距離)、毛坯澆注時的位置(頂面、底面、側面)、鑄孔的尺寸等因素確定的,對於單件小批生產,鑄件上直徑小30mm和鑄鋼件上直徑小於60mm的孔可以不鑄出。
而對於鍛件,若用自由鍛,當孔徑小於30mm或長徑比大於3的孔可以不鍛出,對於鍛件應考慮鍛造圓角和模鍛斜度,帶孔的模鍛件不能直接鍛出通孔,應留沖孔連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