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日常該怎樣保養心臟
要保持愉快的心情中醫認為「心在志為喜」,指心的生理功能與七情中的「喜」關系密切。高興愉快的情緒對機體的精神狀態是一種良好的刺激,有益於心臟,也有益於人體身心健康。經研究證明,性格開朗,精神愉快,對人生充滿樂觀情緒的人多能健康長壽,其心血管病的發病率也明顯降低;而情緒急躁,精神抑鬱,對人生充滿悲觀情緒的人則體弱多病,其心血管病(冠心病、心肌梗塞等)的發病率也明顯升高。時刻調整自己的情緒,使自己總是處於樂觀愉快的好心情是心養生保健的最好方法。
要遠離噪音雜訊對聽覺系統和心血管系統的影響最為明顯,如果突然聽到強烈的聲音,心跳就會加快,跳的力量也會加強,自覺心慌心跳。如果長期生活或工作在雜訊的環境中,其心血管病和高血壓病的發病率會明顯升高,並出現情緒激動、急躁的情況,所以生活和工作環境應選擇在安靜之所在。如果所處的環境雜訊超過60分貝,應積極地採取一些必要的措施,以降低雜訊的強度,如應請有關部門解決雜訊源的問題,降低雜訊的強度;或安裝雙層玻璃窗以減少雜訊。居室內的音響、電視等容易產生雜訊電器,使用時要放低音量,以免影響自己和他人。平時也可以多到空曠安靜的地方去活動或鍛煉,避免雜訊的干擾。
注意夏季養心中醫認為「心與夏氣相通應」,心的陽氣在夏季最為旺盛,所以夏季更要注意心臟的養生保健。日常生活中要戒煙酒,不飲濃茶,保證睡眠充足,不要過勞或過逸,根據自己機體的狀況選用合適的運動來鍛煉身體,對心臟的養生保健有益。
2. 有什麼保養心臟的好方法
心臟是人體的發動機,也是人最重要的器官,所以保護心臟要從平時做起,要做到以下幾點:
1、保持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要合理飲食,所謂合理飲食就是要求低鹽、低脂。所謂的低鹽就是一天不超過6克鹽,6克鹽即一個啤酒瓶蓋的鹽量。平時可以多吃蔬菜、水果等鹼性食物,對心臟、血管都有保護作用;
2、有氧運動,中等強度的有氧運動,包括慢跑、快走,運動強度過大心臟吃不消,運動強度過小又起不到鍛煉心臟的作用。所謂的中等強度就是運動之後感到稍微有點累並微微出汗,3-5分鍾之內能夠恢復過來,精神也重新比較飽滿,這就是中等強度的有氧運動;
3、戒煙限酒。煙會引起肺、心臟、外周血管嚴重的危害,會引發肺癌、冠心病、中風等。喝酒對於心臟不利,可以導致酒精性心肌病,還會引起血壓升高,所以不建議喝酒。喝白酒一天不要超過一兩,紅酒一天不要超過二兩,啤酒不要超過三兩;
4、保持平和的心態,如果人每天處於一種焦慮狀態,血壓會很高會引起各種各樣的不適,心態平和對心臟有保護作用;
5、充足的睡眠對身體起到保護作用。睡眠不好會引起頭痛、眼花、胸悶、胸痛,所以充足的睡眠使人能夠恢復到最佳的工作狀態。
保護心臟非常有必要,所以希望大家能夠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起到保護心臟的作用。
3. 如何保養心臟
保養心臟的最好方法有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戒煙戒酒、低鹽低脂飲食等。
1.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平時生活需要加強體育鍛煉,多做有氧運動,避免長期熬夜等。
2.戒煙戒酒:煙中的有害成分可以直接損傷冠脈內皮細胞,造成冠脈硬化狹窄;酒精可以直接對心肌細胞造成麻痹作用,心肌細胞空泡變性,可發展至酒精性心肌病。
3.低鹽低脂飲食:高鹽飲食導致高血壓;高脂飲食導致動脈粥樣硬化,引發冠心病,導致心肌缺血等。建議清淡飲食為主,忌吃過於油膩的食物。
4. 如何養心臟有什麼好的方法
1、多吃復雜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是飲食的重要組成部分。復雜碳水化合物富含澱粉和纖維,到達體內後可以緩慢釋放能量。全麥食品、谷類食品、糙米、燕麥片、蕎麥和土豆都屬於復雜碳水化合物。
2、按摩內關穴
內關穴可以說是心臟的衛士,直接關繫心臟功能的調節,比如突發性的心跳過速、心絞痛等都可通過按壓內關穴來緩解。平日也可以經常的按揉此穴,以此來達到疏通經絡、預防保健的作用哦。
手掌朝上,握拳能看到手掌中間有兩條筋,內關穴就在兩筋中間,腕橫紋上兩寸的位置。揉內關穴要力度適當,按揉以酸脹為佳。
3、減少鹽和鈉的攝入量
這有助於預防或降低高血壓。鈉是鹽的一部分,但是,在許多調味品和罐裝食品中,也含有大量的鈉。盡量選擇「低鈉」、「不添加鹽」的食品,少吃香腸、火腿、罐頭湯、腌菜。
4、起床宜慢
研究發現,清晨心臟病的發作危險會增加40%。原因是人體清醒時,體內會分泌腎上腺素等應激的激素,血壓就會隨之升高,那麼耗氧量也會有所增加。
5. 心臟保健的要點是什麼
(1)預防和控制高血壓:已經證明,高血壓是不僅可以引發引起動脈硬化、心臟等疾病,還可以引起腦、腎等器官的損傷,嚴重威脅人類的健康和生命。
(2)不吸煙和避免被動吸煙,限制飲酒量:煙草中的煙鹼可使心跳加快、血壓升高(過量吸煙又可使血壓下降)、心臟耗氧量增加、血管痙攣、血液流動異常以及血小板的粘附性增加,吸煙是造成心絞痛發作和突然死亡的重要原因。
過量的乙醇攝入能降低心肌的收縮能力。對於患有心臟病的人來說,酗酒不僅會加重心臟的負擔,甚至會導致心律失常,並影響脂肪代謝,促進動脈硬化的形成。
(3)控制體重、不過量進食。體重增加10%,膽固醇平均增加18.5,冠心病危險增加38%;體重增加20%,冠心病危險增加86%,有糖尿病的高血壓病人比沒有糖尿病的高血壓病人冠心病患病率增加1倍。掌握飲食規律:如果你平常能遵守心臟健康食譜,偶爾吃一頓豐盛的甜食或牛排是沒問題的。吃些堅果、黑巧克力和酒精飲料也對心臟有益——只要你不過量。
心臟保健注意健康要點
(4)堅持體育鍛煉。堅持長期系統地鍛煉身體,如慢跑,會使血液中高密度脂蛋白的含量升高,更好地清除自身血液中的脂肪,降低冠心病的風險。高密度脂蛋白的作用很短,要是你鍛煉一段時間後降低運動量,那麼你的體內高密度脂蛋白的含量在3~4周就會恢復到鍛煉前的水平,因此,老年人運動鍛煉,一定要有持之以恆的精神。
經常進行運動鍛煉,不但可增強心臟功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身體代謝,同時還能夠使血液內的脂肪酶增加,加快膽固醇的分解,降低膽固醇的含量及其在血管壁上的沉積,減少發生動脈硬化的機會,也減少冠心病和腦血管意外的發病。此外,運動鍛煉需要消耗大量氧氣,這就迫使呼吸器官加強工作,日久天長,肺的呼吸深度及肺活量就逐漸加大,改善呼吸功能,這對老年人延緩呼吸機能減退,防止呼吸道疾病如上呼吸道感染、肺炎、支氣管炎、肺氣腫等等,均有良好的作用。
(5)減少膽固醇攝入量:從心臟病的防治角度看營養因素十分重要。原則上應做到「三低」即:低熱量、低脂肪、低膽固醇。需注意的是心臟保健食譜需要含有正確的脂肪,不是總膽固醇低就可以,而是應提高高密度膽固醇的含量,以降低冠心病的風險,降低飲食中的飽和脂肪比降低膽固醇更重要,比如雞蛋並非是心臟殺手,但要掌握食入量,人體每日攝取的膽固醇量在300毫克以下,而每個蛋黃里含有215毫克膽固醇,因
6. 夏季心臟養生方法
夏季是心臟病的高發季節,所以夏季心臟養生就顯得很關鍵。那麼你知道夏季怎麼保養心臟嗎?下面我為你介紹夏季心臟養生方法,以供參考。
專家指出,當氣溫達到33℃以上,會加速人體新陳代謝,影響血液循環系統,進而影響心臟,導致心臟病發,具體原因有以下六點:
1、氣溫不斷升高,就會導致機體皮下血管擴張,機體皮膚血流量比之前要高出3~5倍,回心臟的血流量也會增加,進而會加重心臟負擔,導致心臟超負荷運動。
2、長期處於高溫狀態下,人的交感神經會更加興奮,心率也在不斷加快,冠狀動脈明顯收縮,這些都會增加心臟的工作量。
3、天氣炎熱出汗多,人體的水分都通過汗水蒸發掉了,就會導致血粘稠度高,到一定量就會出現血凝的情況,導致心腦血管堵塞或缺血,嚴重情況下就會出現腦卒中或心肌梗死。
4、天氣悶熱,人也容易煩躁,進而導致植物神經紊亂,時間一長就會出現猝死、心肌梗塞等心血管疾病。
5、夏季晝長夜短,天氣炎熱,睡眠往往得不到保障,而休息不好是導致心血管疾病復發的主要原因之一。
6、夏季空氣濕度高,含氧量低,很容易導致機體缺氧。特別是對於本身患有高血壓、冠心病等心血管病的患者,尤其要注意,由於含氧量降低,濕度增加,及時按時服葯也不能保證百分之百安全,有些人還是會出現頭暈、氣短、胸悶等症狀,嚴重的還會出現心肌梗塞,這個時候最好去正規醫院做全面的檢查。
1、適量運動
研究發現,步行對心臟健康非常有利。每慢走3分鍾就快走1分鍾,可以使心率有規律地增快、減慢,有助於改善血管功能。每周3~5次為宜。
2、以茶取代咖啡
與不喝茶的人相比,每天喝三杯茶的人罹患心臟病的幾率減少一半。據了解,茶葉中的強效抗氧化劑類黃酮具有保護心臟的功效。
3、早晨搓手
早晨起床後,人體各器官經過一晚上的休息,將開始新一天的工作。隨著人體活動的增加,心率會加快,因此早晨要注意調養心肺。可採取搓手心、揉按手指等方式,通過刺激手心的勞宮穴,讓心臟興奮,並增強呼吸系統的功能,起到保健作用。搓手心時,將兩掌合並,來回對搓,盡可能地摩擦手心。此外,早晨,將兩雙手的手指相互對揉按摩,也能起到提神醒腦的作用。
4、喝牛奶
每天都把牛奶、酸奶或是乳酪當成必吃食物的人,他們的血壓會比其他人下降4%左右,要知道血壓越高,破壞血管的能力就會越強,罹患心臟病的風險也就會越高。而且低脂的乳製品是最好的選擇,因為其包含的“壞脂肪”更少。
5、用熱水泡腳
因為腳是人體的第二心臟,熱水泡腳可以供給它能量。張湖德表示“熱則血行、寒則血凝”。熱水泡腳能夠使氣血運行通暢,增加足部的血液流速和流量,增強新陳代謝。水溫以42℃~45℃,溫暖舒適為宜。
6、每天大笑15分鍾
美國馬里蘭大學醫學院的一項研究發現,看15分鍾喜劇電影,可使外周血管鬆弛,並將血流量增加維持45分鍾。
7、常做蹲伏鍛煉
力量訓練有助於提高好膽固醇水平,降低心臟病危險。蹲伏運動可訓練最大肌肉群,效果最佳。
8、吃夠主食
美國營養學家的最新研究顯示,主食吃得少的人,壞膽固醇會增高,患心臟病的風險更大。而且,如果一周不進食主食,大腦的記憶力與認知能力就會受到損害。
9、常洗熱水澡
因為熱水洗澡使身體的毛細血管擴張,有利於機體排熱、排毒,並且能夠補充陽氣。水溫一般控制在30℃左右為宜。另外,也可以用熱毛巾擦臉擦身,不但容易去除灰塵污垢,還能夠排汗降溫,使皮膚透氣,讓人感覺涼爽、舒適。
10、曬太陽
美國霍普金斯大學的研究顯示,每天曬五次太陽,每次20分鍾,可以使心臟疾病的死亡風險降低26%。
11、深呼吸
研究顯示,每分鍾深呼吸10次,每天做15分鍾,堅持兩個月,可以幫助降低血壓。這是因為淺呼吸會減緩身體代謝鹽分的速度,從而引發血壓升高。
12、說服配偶徹底戒煙
否則會導致不吸煙一方患心臟病的幾率增加92%。原因是,二手煙同樣會使人體內壞膽固醇增加,好膽固醇減少,血栓危險加大,因而更容易導致心臟病。
13、用橄欖油烹飪
用富含單不飽和脂肪酸的橄欖油烹涼拌、燒菜或烘烤食物,可降低“壞膽固醇”水平,提高“好膽固醇”水平,因而有益心臟健康。最好選擇初榨優質橄欖油,其中含有益心臟健康的多種抗氧劑。
14、每天半杯核桃
專家表示,核桃中富含的α亞麻酸(一種歐米伽3脂肪酸)具有抗氧化功效。研究發現,每天吃半杯(約半個拳頭大小)核桃可改善血管功能。
15、喝石榴汁
石榴汁(普通石榴)可以避免動脈硬化,甚至可以逆轉心臟衰老的局面。美國一項研究發現,石榴汁能減少30%血管上堆積的膽固醇凝集物。
16、保持精神愉悅
中醫認為,喜、怒、憂、思、悲、恐、驚等七情中,唯有喜屬於良性刺激,經常保持樂觀的情緒對健康有好處。還應做到清心寡慾,養心斂思,處世達觀,消除嫉妒。
1、蜂蜜
蜂蜜性平味甘,具有滋陰養血、補心潤肺之功。富含糖類、有機酸、多種維生素、礦物質、酶類、蛋白質等多種營養成分,有強健、滋補、強壯等功效,能提高腦力、增加血紅蛋白,改善心肌功能。但不宜多食久服,忌與其他滋補葯、土獲荃、威靈仙等中葯同服。
2、蓮子
蓮子性微涼、味甘澀,功能養心補脾、補腎固攝。除含蛋白質、糖類、少量脂肪、多種維生素外,還富含磷、鈣、鐵等礦物質。所含蓮心鹼有強心降壓、平靜性慾之功。
3、大棗
大棗性溫味甘,功能養血安神、益氣生津、補脾胃、緩和葯性。除含有豐富的氨基酸、糖類、維生素和多種礦物質外,還含有可以調節物質代謝和細胞增殖分裂的作用,能擴張血管、改善心肌營養狀況、增強心肌收縮力、利於穩定心臟的正常活動。其所含的黃酮類化合物和達瑪烷型皂貳還分別有鎮靜、催眠、降壓和抗疲勞、增加耐力等作用。因其富含多種維生素, 維C含量居鮮果之首,是蘋果的82倍,故有 “天然維生素丸”之美稱。
4、豬心
豬心性平、味甘咸,有養心補血、安神定驚之功。富含蛋白質和較多鈣、磷、維生素等成分,脂肪含量少,能加強心肌營養、增強心肌收縮力。
5、雞蛋
雞蛋性平味甘,具有滋陰潤燥、補氣養血、定驚安胎等功效。不僅富含蛋白質和8種人體必需氨基酸及多種維生素,而且具有極高的營養價值,還含有能增強和改善記憶功能的卵磷脂,並經現代實驗研究證實確實具有清除體內膽固醇、降低血脂、保護血管作用。
故每日食用不超過2個,不僅無增加血脂的害處,還能夠防治高血壓、動脈粥樣硬化等心血管疾病,對老年性痴呆症也益處。
6、葡萄
葡萄性平味甘酸,具有補氣血、強筋骨、利小便等功效。富含多種營養成分,對大腦神經具有補益和興奮作用;因含鐵和鉀量高 (尤其是葡萄乾),是補充鐵和鉀的重要來源,有利於糾正貧血和穩定心肌細胞電生理功能。
7、小麥
7. 養生先養心,養心的方法有哪些,從多少歲開始呢
中醫從古至今一直強調的是養生必須先養心,心臟作為我們人體內肺腑功能健康運行的基礎器官,養心是不可忽視的,如果心臟長期不被養護,則會處於異常狀態,人體內的血液閉塞不通,從而間接影響各個臟腑的功能,傷害我們人體健康,達不到養生的效果。對於在日常生活中的養心方法主要體現在飲食方面要規律,不能暴飲暴食;嚴格執行健康的作息習慣,不能太過勞累;而且最好的養心年紀我認為應該是在青春期並且越早越好。
三、黃金年齡養護心臟最好不過
我認為最好養護心臟的時期是在青春期。我們都知道青春期正值人體內健康發育的大好時期,只有在青春期打好基礎,對以後的身體狀態才是最為負責的,所以在這個時候對於心臟的養護是最好的時期。而在青春期之後的時期,人體內各種身體機能都發育完成,並且隨著我們年紀的增加,體內各種器官功能也不斷衰落,所以最好的時期應該是青少年時期,更具體來說是青春期。
8. 按哪個穴位對心臟好
心臟上的毛病一般都不會是小的毛病,所以,究竟該怎麼讓心臟變得更加健康,是很多人非常想知道的,保養心臟的方法多種多樣,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分享幾種很簡單的保養心臟的方法,保養心臟,常揉五個穴位,一個穴位對應一種症狀!
01
內關穴:緩解心律不齊
內關穴的位置很好找,在前臂的內側。我們將左手掌伸出,然後將右手三個手指並攏,把無名指放在左臂的腕橫紋上,這時食指和手腕交會之處就是內關穴的位置。將右手拇指放在此穴位上,會感到有兩根筋,而准確的內關穴就位於兩根筋中間的位置。
內關穴對心臟類疾病和一些腸胃病都有很強的治療作用,常揉按此穴位可以達到預防心臟病、緩解疲勞、安神鎮定等功效,尤其對心律不齊、心悸、心絞痛等症狀有特殊的效果。所以心臟病患者可以長期按壓此穴位,並且不需要他人幫助,自己左右手輪換,每隻手臂按壓十分鍾左右,每日按壓2 ~3 次即可。
02
耳中穴:可治療突發心絞痛
患者一旦出現突發性心絞痛,一定要第一時間就診。最好在送醫的過程中讓患者在舌下含一片硝酸甘油。如果在戶外,身上沒有葯物,最簡單且有效的方法就是按揉耳中穴。
我們可以將患者放到安全的位置,讓其身體放鬆,將頭部墊高,讓其平躺,然後就近找一根小木棍,用其末端按揉耳輪腳正中的位置,找到其最敏感的痛點,即是耳中穴。穴位找到以後,便可以用細木棍按壓此處,用力要適中,而且速度要均勻,一般幾分鍾後心絞痛症狀就會明顯減輕,之後再按壓就會消失。按壓時可以採用兩耳輪換按壓,直到患者疼痛減輕或者消失為止。
03
膻中穴:治心臟病、冠心病
膻中穴有行氣化瘀、寬心順氣、疏通經脈等作用。平時感到肺氣不足,出現心慌氣短時便可按揉此穴位;另外咳嗽哮喘、胸口疼痛時也可按壓此穴位。
膻中穴的位置十分好找,它位於人體的正中線上,也就是人體兩乳的正中間。我們自己就可以准確地找到這個穴位。人們平時所說的「心窩」,指的就是膻中穴。
04
少府穴:防治心絞痛
少府穴屬於手少陰心經穴中的一個,位於手掌,具體位置在第四掌骨和第五掌骨之間。正常握拳時,小手指的指尖觸碰掌心的位置就是少府穴。按壓少府穴對治療胸悶、遺尿、小便不順暢等都有一定的效果。此外,少府穴對治療心絞痛、心悸等也有很好的效果。患者按壓此穴三至五分鍾,心絞痛、心悸等症狀便會明顯減輕。曾患有心絞痛的病人可早晚各按一次,以防止心絞痛的發生。
05
至陽穴(寬心穴):治心慌、胸悶
至陽穴屬於督脈,其位置在人體背部第七胸椎棘突下凹陷處。人體站立,雙臂放鬆下垂時,至陽穴正好位於兩側肩胛骨下緣連線中間的位置。
至陽穴對很多心臟病症狀都有治療作用,例如常見的心慌氣短、胸悶胸痛、心絞痛、心跳過速等。另外至陽穴對胃痛、胃脹、咳嗽、哮喘等也有一定的治療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