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使用方法 > 切診常用方法

切診常用方法

發布時間:2022-10-01 10:27:04

『壹』 切診包含幾個步驟

診是醫生運用指端的觸覺,在病人的一定部位進行觸、摸、按、壓,了解病人情況的方法。中醫切診主要包括切脈和切皮膚兩個方面,其中切脈是中醫最有特色的診斷方法。

一、切脈

脈是指血脈,其最初的意義是指人體的經脈,也就是經絡。在《黃帝內經》中稱為「脈法」,即循著經脈走行的部位進行切按,觀察其沉浮滑澀的情況,並通過切按,了解經脈所過部位的動脈搏動情況,以判斷人體氣血的盛衰以及疾病發生的情況。後來,根據臨床診病的實際情況,脈診的方法不斷簡化。目前,臨床普遍使用的是「獨取寸口法」,就是切按病人腕後表淺的橈動脈,即稱為「寸口」部位進行診病的方法。

「寸口」又稱「氣口」、「脈口」,分寸、關、尺三部。掌後高骨(橈骨莖突)的部位為「關」,關前(腕端)為「寸」,關後(肘端)為「尺」。兩手各有寸、關、尺三部,共為六脈。六脈分候臟腑的劃分是:右寸候肺,右關候脾胃,右尺候腎;左寸候心,左關候肝,左尺候腎。總體上體現了「上(寸脈)以候上(軀體上部),下(尺脈)以候下(軀體下部)」的原則。

《黃帝內經》認為寸口是手太陰肺經經脈的大會,「肺朝百脈」,五臟六腑的經脈均會合於肺,再因足太陰脾經與手太陰肺經相通,手太陰肺經起於中焦脾胃,脾胃是全身各臟腑氣血生化之源,所以全身臟腑經脈氣血的情況,都可以從寸口脈上反映出來。

(一)切診的基本方法

切脈時,病人取坐位或仰卧位,手臂與心臟近於同一水平位,直腕仰掌,使血流通暢。對成人切脈,用三指定位,即先以中指按在掌後高骨而定關脈,然後用食指按在關前定寸脈,用無名指按在關後定尺脈。三指應呈弓形,指頭齊平,以指腹按觸脈體。布指的疏密要與病人的身長相適應,身材高大者易疏,身材矮小者易密。小兒寸口脈部位很短,可用拇指切脈,不細分三部。

浮、中、沉:切脈時常用三種指力來體察脈象,按在皮膚上輕用力為浮取,重用力按至筋骨為沉取,用中等力度介於浮沉兩者之間為中取。寸關尺三部都有浮、中、沉三候。

胃、神、根:正常的脈象應該有胃氣、有神、有根。脈象和緩有力是「有神」;脈象來去從容、節律一致是「有胃氣」;尺脈沉取從容不迫、應指有力是「有根」。正常脈象應是一呼一吸(即一息)脈來四至,脈象應是和緩有力,從容有節,不快不慢。

(二)病脈

中醫在長期的臨床實踐中,根據病脈的變化規律,對脈象進行了歸納。

1.浮脈

脈象:輕取即得,重按稍減弱。

主證:浮脈主表證,外邪侵襲肌表尚未入里,人體衛氣起而應之,故脈浮。脈浮有力是表實證,脈浮無力是表虛證。久病見浮脈是氣虛欲脫的危象。

2.散脈

脈象:脈形浮大無根,應指散漫,按之消失,伴有脈律不均或脈力不勻。

主證:散脈為元氣耗散,臟腑精氣欲絕,病情危重的徵象。

3.芤脈

脈象:脈形浮大中空,應指浮大而軟,按之如蔥管。

主證:多見於大失血或大汗後,陰津內虛,陽浮於外之證。

4.沉脈

脈象:輕取不應指,重按始得。

主證:沉脈主里證,其反映病邪在里,氣血被困,難達於外;或氣血不足,脈氣難於鼓動,都可以見有沉脈。脈沉有力為里實證,脈沉無力為里虛證。

5.伏脈

脈象:脈動部位比沉脈更沉,需重按至骨方可應指,甚至伏而不現。

主證:常見於邪閉、厥病、痛極的病人。

6.牢脈

脈象:脈形沉而實大弦長,輕取中取均不應,沉取始得。

主證:多見於陰寒內盛,疝氣徵瘕等實證。

7.遲脈

脈象:脈來遲緩,一息脈動三四至(一分鍾不滿60次)。

主證:遲脈主寒證,或邪熱結聚的里實證。寒邪凝滯,陽氣失於宣通,或陽氣虛弱失於溫運,或邪熱結聚,皆可使脈氣運行遲緩,形成遲脈。遲而有力為實寒證,遲而無力為虛寒證。

熱結腸道,腑氣不通的陽明腑實證,也可以見有遲脈,但遲而有力。

8.緩脈

脈象:脈來仍是一息四至,但脈勢的來去卻有緩慢之感。若脈來從容不迫,均勻和緩,是正常脈象。若脈來弛緩鬆懈,屬病脈。

主證:多見於濕邪致病或脾胃虛弱證。

9.數脈

脈象:一息脈來五至以上(相當於每分鍾90次以上)。

主證:數脈主熱證,邪熱亢盛則迫使氣血運行加速,故脈數。脈數有力為實熱證,數而無力為虛熱證。

10.疾脈

脈象:脈來急疾,一息七至以上。其特徵是數而躁動。

主證:見於陽亢無制真陰垂絕之候。

11.弦脈

脈象:脈來應指綳直勁急,如按琴弦。

主證:主肝膽病、痛證、痰飲證等。若病屬陽熱之性,多見弦大而滑;若病屬陰寒之性,多見弦緊而細。

12.緊脈

脈象:脈緊有力,左右彈手,猶如絞轉繩索一般。

主證:主病為寒、為痛、為宿食。寒邪在表多見浮緊脈,寒邪在里多見沉緊脈,寒邪所致之痛多見緊脈。

13.革脈

脈象:脈來弦急而中空,如按鼓皮。

主證:多見於亡血、失精、半產、崩漏等病證。

14.虛脈

脈象:寸關尺三部脈浮沉取皆無力,隱隱蠕動於指下,有一種軟而空豁的感覺。

主證:主氣血兩虛,氣血虛則脈鼓動無力,尤多見於氣虛證。

15.實脈

脈象:寸關尺三部脈浮沉取皆大而堅實有力。

主證:主實證。

16.滑脈

脈象:脈來指下有一種圓滑感,如盤走珠。

主證:主痰飲、食滯、實熱證等。婦女妊娠可常見滑象,是氣血充盛的表現。

17.動脈

脈象:脈來滑數有力,應指跳突如豆,搏動部位較短小。

主證:動脈主驚、主痛。

18.澀脈

脈象:脈來艱澀不暢,有如輕刀刮竹。

主證:主氣滯、血瘀、精傷、血少。病邪阻滯脈道,脈氣不順暢,故脈澀。澀而有力為正氣未傷的實證,澀而無力為精傷血少的虛證。

19.細脈

脈象:脈細如線,軟弱無力,但應指明顯。

主證:主氣血兩虛證,諸虛勞損證和濕證。氣血兩虛或諸虛勞損使得脈道不能充盈,故脈細。

20.濡脈

脈象:脈形浮而細軟,輕按可以觸知,重按反不明顯。

主證:常見於虛證、濕證。

21.微脈

脈象:脈形極細極軟,按之欲絕,若有若無。

主證:常見於陽衰氣微的心腎陽氣暴脫病人。

22.弱脈

脈象:脈形極軟而沉細,即沉細而應指無力。

主證:主氣血兩虛證。

23.洪脈

脈象:脈體闊大,充實有力,滔滔滿指,脈來盛去衰。

主證:主邪熱亢盛的實證。若久病氣虛,或虛勞、失血、久泄等證出現洪脈,多屬邪盛正衰的危證。

24.大脈

脈象:脈形大於常脈,無洪脈的洶涌之勢。

主證:大而有力為實證,大而無力為虛損之證。

25.代脈

脈象:脈來緩弱,呈有規律歇止,間歇時間較長。

主證:臟氣衰微,元氣不足,脈氣不能接續,故見代脈。也可見於風證、痛證、七情驚恐等。

26.結脈

脈象:脈來緩慢,有不規則的歇止。

主證:主陰盛氣結、寒痰瘀血證。

27.促脈

脈象:脈來急數,有不規律的歇止。

主證:主陽熱亢盛、氣滯血瘀或痰食停滯等病證。

二、切肌膚

切肌膚是對病人的肌膚、手足、脘腹及其他病變部位進行觸摸按壓,以測知局部冷熱、軟硬、壓痛、痞塊或其他異常變化,進而對疾病進行診斷的一種方法。

(一)切尺膚

尺膚是指掌心一側從腕橫紋到肘橫紋部位。尺膚診法是一種古老的診法,《黃帝內經》已有記載,主要是診察肌表的寒熱、榮枯、潤燥等。初按熱甚,久按反轉輕者,是熱在表;若久按其熱更甚,是熱在里。按尺膚寒,多是陽氣不足或寒證;尺膚的榮枯潤燥多反映了人體津液是否受到了損傷。

(二)按手足

按手足主要是察寒熱。手足俱冷,多是陽虛寒盛;手足俱熱,多為陽盛熱熾。手心熱,多為內傷發熱;手足背熱,多為外感發熱。

(三)按脘腹

脘部是指心下的部位,即胸骨以下的部位。心下的軟硬,是否有壓痛,可鑒別痞證和結胸。心下按之硬而痛是結胸,屬實證;心下滿,按之濡軟不痛,多是痞證;心下堅硬大如盤,邊如旋杯,為水飲。

腹部喜按多為虛證,拒按多為實證。腹內有腫塊,按之堅硬,推之不移,痛有定處,為積證,多責於血瘀;腫塊時聚時散,按之無形,痛無定處,為瘕為聚,多責於氣滯;繞臍腹痛,左下腹按之有塊,多為乾燥糞便內結。

『貳』 如何學習把脈,有脈訣請賜教

切診是指醫生用手指觸按病人的動脈搏動,以探查脈象,從而了解病情的一種診斷方法。
切脈的部位可分為遍診法、三部診法、寸口診法三種,其中常用的是寸口診法和腹診。寸口位於兩手腕後橈動脈搏起動處,分為寸、關、尺三部。掌後高骨處為關,關前為寸,關後為尺。寸口脈可分候臟腑之氣,左寸候心,小腸;左關候肝、膽;左尺候腎、膀胱;右寸候肺,右關候脾、胃;右尺候腎。
切脈應注意時間、姿勢、指法。時間應選在清晨病人未活動時,若病人活動,應休息15分鍾左右再進行脈診。病人可坐位或卧位,手臂伸平,手心向上,使手臂與心臟接近於同一水平。切診時,三指要同時切脈,用力要平衡,由輕到重,分為浮取、中取、沉取三種指力。診脈時間應不少於1分鍾。
健康人脈象應為一次呼吸跳4次,寸關尺三部有脈,脈不浮不沉,和緩有力,尺脈沉取應有力。常見病脈有浮脈、沉脈、遲脈、數脈、虛脈、實脈、滑脈、洪脈、細脈、弦脈等。
浮脈:輕按可得,重按則減。主病:表證由於外感病邪停留於表時,衛氣抗邪,脈氣鼓動於外,故脈位淺顯。浮而有力為表實;浮而無力為表虛。內傷久病因陰血衰少,陽氣不足,虛陽外浮,脈浮大無力為危證。
沉脈:輕按不得,重按乃得。主病:里證。有力為里實,無力為里虛。邪郁於里,氣血阻滯陽氣不暢,脈沉有力為里實;臟腑虛弱,陽虛氣陷,脈氣鼓動無力,則脈沉無力。
遲脈:脈搏緩慢,(每分鍾脈搏在60次以下)。主病:寒證。有力為實寒,無力為虛寒。寒則凝滯,氣血運行緩慢,脈遲而有力為實寒證。陽氣虛損,無力運行氣血,脈遲而無力,為虛寒證。
數脈:脈搏急促,(每分鍾脈搏在90次以上)。主病:熱證。有力為實熱,無力為虛熱。外感熱病初起,臟腑熱盛,邪熱鼓動,血行加速,脈快有力為實熱。陰虛火旺,津血不足,虛熱內生,脈快而無力為虛熱。
虛脈:寸關尺三部脈皆無力。重按空虛。主病:虛證:多為氣血兩虛,氣血不足,難以鼓動脈搏,故按之空虛。
實脈:寸關尺三部脈皆有力。主病:實證:邪氣亢盛而正氣充足,正邪相搏,氣血充盈脈道,搏動有力。
滑脈:按之流利,圓滑如按滾珠。多見於青壯年氣血充實。妊娠婦女滑脈是氣血旺盛養胎之現象。均屬生理現象。
洪脈:脈大而有力,如波濤洶涌,來盛去衰。主病:熱盛。內熱盛脈道擴張,脈形寬大,因熱盛邪灼,氣盛血涌,使脈有大起大落。
細脈:脈按之細小如線,起落明顯。主病:虛證,多見於陰虛、血虛證。又主濕病。陰血虧虛不能充盈脈道,或濕邪阻壓脈道,脈細小。
弦脈:端直而長,挺然指下,如按琴弦。主肝膽病、痛證、痰飲。氣機不利,肝失疏泄,脈道拘急而顯弦脈。病則氣亂或痰飲內停,致使氣機輸轉不利,出現弦脈。
脘腹是人體的重要部位,臍上屬胃,臍下屬腸,大腹屬脾,臍腹屬腎,少腹屬肝。通過手指的觸摸、按壓可了解局部的冷熱、軟硬、脹滿、腫塊及壓痛等情況,有助於了解臟腑的病情。一般以觸摸、按壓虛里穴(心夾搏動處)診斷病況。
虛損病證:跳動明顯,按之搏指。
肺氣虛證:跳動散漫而數
肝氣郁滯:兩脅脹痛,痛處按此連彼。
肝虛:脅痛喜按,脅下按之空虛無力。
瘀血:脅下腫塊,刺痛拒按,痛處不移。
肝癌:脅下腫塊,按之表面凹凸不平,則應警惕肝癌。
肝氣犯胃:胃部脹痛,按之旁及兩脅。
胃寒:胃痛驟烈,疼痛拒按,發冷怯寒。
氣虛:胃腹痛經久不愈,按之痛緩或痛止。
虛:腹痛喜暖喜按,按腹軟無力。
實:腹痛脹滿拒按,按腹充實,叩之聲音重濁,或按之有包塊不移者。

『叄』 中醫講究望聞問切,具體的這四個步驟指的是什麼

望聞問切是中醫上的用語,以前學習歷史的時候了解過,像我們現在身體不舒服去看中醫,其實也一直有這四個步驟的,只是有些人沒注意到。那麼這四個步驟具體指的是什麼呢?

望聞問切從古到今一直被沿用,說明其在中醫診斷病情上是有著非常好的作用的。

『肆』 中醫切診的具體定位

古代中醫切診包括切脈和按胸腹診法。切脈分為三部九侯,分為上部的天地人(分別是兩額之動脈、兩頰之動脈、兩耳前之動脈),中部的天地人(分別是手太陰、手陽明、手少陰)和下部的天地人(分別是足厥陰、足少陰、足太陰),另外還有人迎脈(即頸動脈搏動處)和趺陽脈(即足背動脈搏動處)。《難經》中提出了診脈獨取寸口的觀點,所以現今多隻取寸口脈,分為寸關尺三部。診脈的前提是左手診患者右手的脈,右手摸患者左手的脈。用中指在腕部橈骨莖突平行向里推過去摸到橈動脈搏動,即為關脈,然後把食指和無名指分別均勻放在中指兩旁,食指所觸及的橈動脈搏動即為寸脈,無名指觸及的橈動脈搏動即為尺脈,寸關尺有時又稱作寸口、關上、尺中。

『伍』 中醫把脈能看出什麼

脈象是脈動應指的形象。脈象的產生與心臟的波動,心氣的盛衰,脈道的通利和氣血的盈虧直接相關。所以,心、脈是形成脈象的主要臟器。氣血是形成脈象的物質基礎。同時,血液循行脈道之中,流布全身,運行不息,除心臟的主導作用外,還必須有各臟器的協調配合:肺朝百脈,肺氣敷布,血液放能布散;脾統血,為氣血生化之源,血液靠脾氣的充養和統攝得以運行;肝藏血,主疏泄以調節血量;腎藏精,精能生血,又能化氣,腎氣為各臟腑組織功能活動的原動力。故哪能反映全身臟腑、氣血、陰陽的綜合信息。當臟腑、氣血發生病變後,必然從脈搏上表現出來,呈現病理脈象,成為診斷疾病的重要依據。

『陸』 中醫的切診包括哪幾個部分

切診是用手在病人一定部位上或按或叩或觸的診病方法,包括脈診和按診兩部分。例如診脈的形狀動態;按腹注意壓痛,軟硬、有無塊物;撫皮膚注意有無出汗、疼痛和局部發熱,以及四肢的冷熱等。切診的重點,還是在診脈。

『柒』 中醫切診有哪些方面

切診是用手在病人一定部位上或按或叩或觸的診病方法,包括脈診和按診兩部分。例如診脈的形狀動態;按腹注意壓痛,軟硬、有無塊物;撫皮膚注意有無出汗、疼痛和局部發熱,以及四肢的冷熱等。切診的重點,還是在診脈。

脈診

病人的手掌向上平放,醫生則以食指、中指和無名指順次按在手掌下第一橫紋後高骨內側(橈骨莖突)之橈動脈上。三指所按部位,近腕側叫做「寸」部,近肘側叫做「尺」部,寸部與尺部之間,則叫做「關」部。然後用輕指力、重指力、不輕不重指力3種不同的指力去尋取脈象,就叫做「浮取」、「沉取」、「中取」。小兒的脈息和成年人不一樣,所以診小兒一般以擦指紋為主。脈象可因運動或飲酒、洗浴等而影響,所以診脈之前,病人必須先有半小時左右的休息。

脈象分類非常復雜,經歷代醫家整理,定為二十八脈,這里又將最常用的作以下分類介紹。

浮脈:脈來浮在皮膚表面,手指輕著皮膚,就有感覺,一般見此脈大多屬表證。

沉脈:脈來沉行筋骨間,重按才有感覺,見此脈大多屬里證。

遲脈:脈來遲慢,一呼一吸之間只有2、3次(正常脈4、5次。古人都用自己的呼吸來估計脈搏的速度,就診以前,醫生必須先自己安心定神,調整呼吸次數到均勻後,才能就診)。見此脈大多屬寒。

數脈:脈來快速,一呼一吸之間有6、7次。這種脈屬熱。

以上四種脈象,浮沉是表現了脈的部位,從而反映了疾病的部位(表或里)。遲數是表現了脈的速度,也從而反映了疾病的性質(寒或熱)。這四種脈象,又可從按脈的手指感覺有力或無力,來分辨虛或實,因此又有浮而有力,浮而無力;沉而有力,沉而無力;遲而有力,遲而無力;數而有力,數而無力等等不同脈象。

細脈:脈來細小如線而軟。見於氣衰血少的病證中。

大脈:脈來洪大,手指下有充滿豐盛的感覺,說明邪氣亢盛。

濡脈:脈來軟弱無力,輕取較顯,重按即無。見於虛證,尤多見於氣虛者。

弦脈:按脈時如有線勒手指,彷彿按在緊張的弓弦上,這種脈象多說明肝病氣郁或寒痛。

滑脈:脈在手指下往來流利圓滑,好像珠子在圓盤中滑動。說明有痰,或邪氣盛,但正常早期妊娠時也可見這種脈象。

澀脈:脈來艱澀不流利,是氣血運行不暢的表現。多見於血虛或氣滯證。

細脈和大脈,表現了脈的形狀;濡脈、弦脈、滑脈和澀脈表現了脈的動態。這些是較常見的脈。此外還有長、短、緊、促、結、代、動、弱、微、緩、芤、革、牢、散、伏、疾等脈。

按診

按肌表用手輕撫皮膚,可知有汗無汗,重手捫按,可知有無水腫(水腫時按皮膚有凹陷)。外科方面可以用以辨膿的有無及部位,如以手按患處,熱而軟的為有膿;不熱而堅硬的為無膿;輕按即痛,膿在淺表;重按才痛,膿在深部;按之陷而不起,為膿未成;按之陷而即起,為膿已成。

按手足按四肢的溫涼可測知病人陽氣的存亡,在診斷預後上,有重要意義。有如手背上熱的為外感,手心裡熱的為內傷。其他如小兒高熱、指尖發冷的,應防驚厥;發熱咳嗽流涕、眼紅流淚、手指尖冷的,可能將出麻疹。

按胸腹胸部診虛里穴(在胸部左乳下第4、5肋骨間)之跳動情況,按之應手,動而不緊,緩而不急,是宗氣積於胸中,此為正常;按之搏動微弱不應手者,屬於宗氣虛弱;搏動急速應手太過者,則為宗氣外泄,腹脹滿而按之堅實或拒按屬實,按之濡軟或喜按屬虛。腹痛拒按屬實,喜按屬虛。

總的說來,望、聞、問、切四診在診察病情,作出診斷中,都有它們獨特的作用,這四者之間,又必須配合應用,結合重點分析。例如脈和症狀相符的時候固然沒有問題,但是脈和症狀不相符合時,就要考慮究竟應以脈為重,或以症狀為重。要能靈活掌握,還在於對中醫基本理論的領會和修養。

『捌』 四診的切診

切診,是切按病人的脈搏和觸按病人的皮膚、脘腹、手走的變化,以診察了解疾病。切診包過脈診和按診。
1.脈診是以手指按切病人動脈以了解病情的內在變化的診斷方法。又稱切脈或診脈。
脈為血府,貫通周身,五臟六腑的氣血都要通過血脈周流全身,當機體受到內外因素刺激時,必然影響到氣血的周流,隨之脈搏發生變化,醫者可以通過了解脈位的深淺,搏動的快慢、強弱(有力無力)、節律(齊否)、脈的形態(大小)及血流的流利度等不同表現而測知臟腑、氣血的盛衰和邪正消長的情況以及疾病的表裡、虛實、寒熱。如病變在肌表時呈現浮脈;病變在臟腑時,呈現沉脈;陰證病候時陽氣不足,血行緩慢,呈現遲脈;陽證病候時血流加速,呈現數脈等。脈診是中醫辯證的一個重要依據,前人在長期的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是中醫獨特的診法。但在臨診中也有脈證不符的特殊情況,如陽證反見陰脈,陰證反見陽脈,因此把脈診作為唯一的診斷方法是非常片面的,必須強調「四診合參」,才能了解疾病全貌,作出正確的診斷。
1)切脈的部位:一般取寸口脈,即橈動脈腕後淺表部分。
2)切脈的方法;切脈時讓病人取坐位或仰卧位,伸出手臂置於心臟近於同一水平,手掌向上,前臂放平,以使血流通順。
切成人脈,以三指定位,先用中指按在高骨(橈骨莖突)部位的橈動脈定「關」,繼續以食指在關前(遠心端)定「寸」,然後用無名指在關後(近心端)定「尺」。三指應呈弓形斜按在同一水平,以指腹按觸脈體。三指的疏密應以病人的高矮適當調整,如患者身體較高,三指排列可松一些,而病人身體較矮,則三指排列可緊一些,同時要三指排列整齊,否則影響脈形的准確性。
小兒寸口部位狹小,不能容納三指,可用「一指」(拇指)定關法,而不細分三部。三歲以下的小兒,可用望指紋代替切脈。
切脈時運用三種指力,開始輕度用力,在皮膚為浮取,名為「舉」;然後中等度用力,在肌肉為中取,名為「尋」;再重度用力,在筋骨為沉取,名為「按」。根據臨床需要,可用舉、尋、按或相反的順序反復觸按,也可分部以一指直按的方法體會。
寸、關、尺三部,每部有浮、中、沉三候,稱為三部九候。
3)寸口脈分候臟腑情況:寸口脈的不同部位,反映不同部位,反映不同臟腑的功能情況,以寸關尺分候相應的臟腑,這是前人的經驗,在診病時有一定的參考意義,但在臨診時仍需全盤考慮。
2.按診是對病人的肌膚,手走,脘腹及其他病變部位的觸摸按壓,以觀察疾病的變化,如或涼或熱,或硬或軟,或拒按或喜按等,從而推斷疾病的部位和性質。
1)按肌表 ,主要觀察肌表的寒熱、榮枯、腫脹以及潤燥等
按肌表不僅能從冷暖以知寒熱,更可以從熱的微甚,淺深而分別表裡虛實。凡微熱者初按熱重,久按則熱轉輕,是熱在表;若久按熱更甚者,是熱在里。手心熱燙,或肌膚熱泛而無蒸騰之感的,屬虛勞發熱。
輕觸肌表,可以察肌膚的潤燥,從而知病人有汗或無汗和津液的損傷。重手捫按,審查腫脹,可以辯水和氣。重手按之,鬆手凹陷成坑的是水腫,松開即消失的是氣腫。
在外科方面,觸按皮膚可以辨別證候的陰陽和膿成與未成。輕按即痛,膿在淺表;重按方痛,膿在深部。按之餡而不起,為膿未成;按之有波動感,為膿已成。
2)按手走,主要察寒熱。手走溫涼,可以判斷陽氣盛衰。按掌心和掌背可測定病為外感或內傷。
3按脘腹,主要察皮膚的潤燥;輕手推循撫,問其痛或不痛;重手推按,審其軟硬,以辨別臟腑虛實和病邪性質及其內積的程度。

閱讀全文

與切診常用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最簡單雙螺紋起針方法 瀏覽:252
種玉米的方法視頻 瀏覽:12
雙層樓梯尺寸計算方法 瀏覽:326
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症狀及治療方法 瀏覽:490
vivo手機打電話黑屏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300
分析設備設施的風險方法是 瀏覽:548
紅警2尤里的復仇兼容性解決方法 瀏覽:110
手工紅包小魚燈籠製作方法步驟及圖片 瀏覽:89
重量分析方法包括哪兩個過程 瀏覽:670
如何讓人記住你的方法短視頻 瀏覽:287
手機圖標隱藏功能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30
樣本量少用什麼統計學方法 瀏覽:489
松下遙控器通用手機版使用方法 瀏覽:292
簡便計算的方法字母公式 瀏覽:899
核素敷貼治療方法 瀏覽:941
如何運用會計核算的方法 瀏覽:834
季度開票金額計算方法 瀏覽:33
電腦操作方法要教給上司嗎 瀏覽:447
goodnote閃退解決方法 瀏覽:883
大烏龜編織方法視頻 瀏覽: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