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產後出血,會有哪些並發症呢
產後出血,會有很多並發症。產後出血的關鍵是出血量的測量和估計,臨床上常用的估計出血量的方法有:容量法;稱重法;面積法;休克指數等。出血量測量不充分會錯過產後出血搶救的最佳時機,產後突然出血容易引起重視和早期診斷。產後出血會有嚴重的並發症。
失血性休克。如果婦女在生完孩子後大出血,很容易發生失血性休克,在自發工作時引起大出血。兩胎間隔時間短,身體恢復不好,第二胎很可能產後再出血,所以要避免這種情況,懷孕1-2年為宜,預防產後出血無異於積極使用宮縮制劑促進子宮收縮,防止胎盤滯留過長,避免產道裂傷,盡快復查血流量和凝血酶譜,了解凝血功能。產後出血會導致的並發症共1個回答 董國榮 主治醫師 去掛號遼寧省朝陽...產後出血會導致女性的心臟、肝腎等。
㈡ 產後出血量的估計方法有哪些,產後多久可以吃參
孕婦生孩子是一件很有挑戰性的事,因此對醫生的要求也比較高,醫生在給孕婦接生的時候一定要有很專業的知識,准確判斷孕婦的身體狀況,給予最正確的指導。因此,醫生也要知道產後出血量的估計方法有哪些,下面一起來看看,產後出血量的估計方法有哪些?
(一)常用的產後出血量測量方法:
1.目測法:即肉眼估計法,憑經驗、估計血量常是實際出血量的一半。 2.面積法:浸濕兩層敷料的面積來估算,如5×5cm2計血量2ml;10×10cm2
計血量5ml;15×15cm2計血量10ml等。受敷料吸水量不同的影響,常常只做大概估計。
3.容積法:使用彎盤、有刻度的積血器測量,較准確。 4.稱重法:
出血量(ml)=(物品用後重量-物品用前重量)÷ 1.05 5.容積法+稱重法
出血量(ml)=容積法測量出血量 + [(物品用後重量-物品用前重量)÷ 1.05 ]
(二)測量出血量的注意事項:
1.產後2小時是觀察和及時處理產後出血的重要時期;
2.產後出血標準定為≥500ml,然而待出血已達500ml時再進行處理已為時過晚,出血量達200ml時,即應查找原因並積極處理;
3.注意陰道出血的同時,注意會陰切開、剖宮產腹部切口、子宮切口出血量,紗布和敷料上吸附的血量;
4.在陰道出血中,來勢兇猛的出血固然危險,但小量持續不止的流血,即「細水長流」式出血的潛在危險更大;
5.產後24小時內要密切觀察有否宮腔積血。
在這里,我要提醒待產期的孕婦,一定要保持心態的放鬆,遵照醫囑,相信醫生。這樣對自己對孩子都是很有幫助的。
1、子宮收縮乏力導致產後出血
有些會遇到子宮收縮乏力現象,而子宮收縮乏力由多種原因造成,比如,准媽媽是第一次分娩,會過度恐懼,極度緊張,在分娩過程中,引起子宮收縮乏力,導致產後出血。另外,產程過長、產程過快也會引起子宮收縮乏力,造成產後出血。
2、胎盤因素導致產後出血
媽媽們經過一定的時間分娩,產下寶寶後,並不是代表子宮內就完全清空干凈了。子宮內會有胎盤滯留、胎盤粘連及部分胎盤、或胎膜殘留,這些均可影響子宮收縮乏力,造成產後出血。一般情況下,寶寶出生後,胎盤滯留在子宮內,即部分胎盤小葉或副胎盤殘留於宮腔,然後多在15分鍾後娩出,但是有些媽媽子宮內的胎盤30分鍾後仍不排出,接著胎盤剝離面血竇不能關閉,從而導致產後出血。
3、軟產道裂傷導致產後出血
每位媽媽的體質不一樣,外陰組織彈性也不一。對於外陰組織彈性差的媽媽來說,急產、產力過強,或寶寶體重過大,容易造成軟產道裂傷,即包括會陰、陰道及宮頸及子宮下段裂傷,另外外陰、陰道炎症改變,陰道手術助產,縫合、止血不徹底等也會導致產後出血。
4、凝血功能障礙導致產後出血
有些媽媽產後出血,是由於產科合並症引發的,對媽媽們來說非常危險。這些產科合並症有胎盤早剝、死胎、羊水栓塞、重度子癇前期等。任何原發或繼發的凝血功能異常,譬如少數原發性血小板減少、再生障礙性貧血等產科合並症,因凝血功能障礙引起產後切口及子宮血竇大量出血。
㈢ 如何正確估計陰道分娩的產後出血量
目的准確測量產後出血量預防和及時治療產後出血。方法用稱重法和容積法相結合觀察產後24h出血量。結果產後出血主要集中在產時和產後2h以內;產後24h的出血量占總出血量的30%以上。結論用稱重法和容積法相結合估計陰道分娩產後出血量是可行的、簡便的方法,是防治產後出血的有效方法。
㈣ 產後出血量怎麼稱量才更加准確
產後出血量計量是有專門的計量敷墊的,通過稱量重量然後換算成出血量的,不過這種方法是有一定誤差的,現在有一種產後寶的電子稱,那個是可以直接讀取出血量的,不用換算,這個更加准確一點。
㈤ 常用的產後出血量測量方法是什麼
常用的產後出血量測量方法如下:
1、面積法
以10ml血液所浸染敷料的面積作為標准,再根據產後清點敷料的數量與浸染血跡面積計算產後出血量,此方法臨床操作較為簡便,具有一定的實用價值。面積法在臨床實踐中通常與目測法結合應用。
2、稱重法
在分娩過程中及胎兒娩出後出現陰道流血,立即採用敷料、紗布等材料壓迫止血,將整個分娩過程中所使用過的紗布和敷料進行稱重,然後減去其原本重量,差值即為出血量其優點在於不依賴於實驗室檢測指標,可操作性強,適合在各級醫院推廣。
3、休克指數法
出血導致的血容量降低,初期可表現為心率代償性加快。此時,收縮壓可基本維持穩定,直到心率失代償之後收縮壓開始出現下降。利用休克指數早期反映妊娠期心血管系統病理生理變化的優勢在於及時評估產後出血量,可能有助於改善預後。
4、容積法
容積法適用於陰道分娩的患者,當胎兒娩出、羊水流盡後,將聚血盆置於產婦臀下,收集產婦陰道流出的血液,聚血盆的容積為500ml。若使用無刻度的聚血容器,則將其收集的血液及血凝塊倒入量杯中進行容積測量並計算失血量。
(5)產後失血量估計常用方法擴展閱讀:
產後出血的治療措施:
助產者迅速用一手置於宮底部,拇指在前壁,其餘4指在後壁,作均勻有按摩宮底,經按摩後子宮開始收縮,亦可一手握拳置於陰道前穹窿,頂住子宮前壁,另一手自腹壁按壓子宮後壁,使子宮體前屈,兩手相對緊壓子宮並作按摩。
必要時可用另手置於恥骨聯合上緣,按壓下腹正中部位,將子宮上推,按摩子宮必須強調用手握宮體,使之高出盆腔,有節律輕柔按摩。按壓時間以子宮恢復正常收縮,並能保持收縮狀態炎止,使之高出盆腔,有節律輕柔按摩。
按壓時間以子宮恢復正常收縮,並能保護收縮狀態為止。在按摩的同時,可肌注或靜脈緩慢推注催產素10U(加入20ml10%~25%葡萄糖液內),繼以肌注或靜脈推注麥角新鹼0.2mg(有心臟病者慎用)。然後將催產素10~30U加入10%葡萄糖液500ml內靜脈滴注,以維持子宮處於良好的收縮狀態。
㈥ 產後失血量的評估有幾種方法
一、稱重法:濕重–乾重=失血量×血液比重(1.05g/ml)。 二、容積法:接血容器收集量杯測定。 三、面積法:10cm×10cm=10ml。 四、根據休克程度估計:適用於外院轉診未知失血量者。休克指數=脈率÷收縮壓。 出血指數的評估與休克指數丟失血量毫升數的關系: 10~30% 500~1500ml 30~50% 1500~2500ml 50~70% 2500~3500ml
㈦ 產後出血的診斷
診斷產後出血的關鍵在於對失血量正確的測量和估計。臨床上常用的估計失血量的方法有:容積法;稱重法;面積法;休克指數等。出血量測量不準確將喪失產後出血的最佳搶救時機。突然大量的產後出血易得到重視和早期診斷,而緩慢的持續少量出血(如軟產道裂傷縫合時間長)和未被發現的血腫常常是延誤診治的重要原因。根據陰道出...血時間、數量和胎兒、胎盤娩出的關系,可初步判斷造成產後出血的原因。幾種原因常常互為因果。
㈧ 產後出血
產後出血是分娩時常見的疾病,具有較大的危險性。所以做好產後出血的預防和護理診斷非常重要。產後出血的原因有哪些?晚產後出血是怎麼回事?如何進行產後出血的護理?一起來關注一下。
產後出血的定義
產後出血(postpartum hemorrhage)是指胎兒分娩出後24小時內陰道流血量超過500ml,俗稱產後大出血或產後血崩。產後出血是分娩期嚴重的並發症,位居我國產婦四大死亡原因之首。產後出血的發病率佔分娩總數的2%-3%,由於測量和收集血量的主觀因素較大,通常估計失血量僅為實際失血量的一半,故實際發病率更高。
產後出血和晚產後出血有什麼不同
1、出血時間不同
胎兒娩出後24小時內出血量超過500ml者稱為產後出血,80%發生在產後2小時內,相對晚期產後出血而言,產後出血也被稱為早期產後出血。晚期產後出血指分娩24 小時後,在產褥期內發生的子宮大量出血,出血量超過500ml。多見於產後1-2周發病,亦有遲至產後6周發病。又稱產褥期出血。
2、出血原因不同
產後出血的四大原因依次為:子宮收縮無力、胎盤胎膜娩出異常、軟產道裂傷、凝血功能障礙。而晚期產後出血的主要原因是胎盤碎片殘留。
近年來隨著各地剖腹產率的升高,晚期產後出血的發生率有上升趨勢。其中,剖腹產術中處理不當致子宮切口裂開是引起晚期產後出血的重要原因之一。
產後出血的原因
產後出血的原因依次為子宮收縮乏力、胎盤因素、軟產道裂傷及凝血功能障礙。這些因素可互為因果,相互影響。
1、子宮收縮乏力
產後出血最常見原因。影響子宮收縮的因素均可以引起子宮收縮乏力性產後出血。常見因素有:
(1)全身因素:產婦精神極度緊張,對分娩過度恐懼,尤其對陰道分娩缺乏足夠信心;臨產後過多使用鎮靜劑、麻醉劑或子宮收縮抑制劑;合並慢性全身性疾病;體質虛弱等均可引起子宮收縮乏力。
(2)產科因素:產程延長、產婦體力消耗過多,或產程加快,可引起子宮收縮乏力。前置胎盤、胎盤早剝、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宮腔感染等產科並發症以及合並症可是子宮肌層水腫或滲血引起子宮收縮乏力。
(3)子宮因素:子宮肌纖維發育不良,如子宮畸形或子宮肌瘤;子宮纖維過度伸展,如巨大胎兒、多胎妊娠、羊水過多;子宮集幣受損,如有剖腹產、子宮穿孔等子宮手術史;產次過多、過頻均可引起子宮收縮乏力。
2、胎盤因素
根據胎盤剝離情況,胎盤因素所至產後出血類型有:
(1)胎盤滯留:胎兒娩出後,胎盤應在30分鍾內娩出體外。若仍不排出,影響胎盤剝離面血竇的關閉,導致產後出血。
(2)胎盤粘連:指胎盤全部或部分粘連於宮壁不能自行剝離。多次人工流產、子宮內膜炎或蛻膜發育不良等是常見原因。若完全年來呢,一般不出血;若部分粘連則部分胎盤剝離面血竇開放而胎盤滯留影響宮縮造成產後出血。
(3)胎盤植入:指胎盤絨毛植入子宮肌層。部分植入血竇開放,出血不易止住。
(4)胎盤胎膜殘留:多為部分胎盤小葉或副胎盤殘留在宮腔內,有時部分胎盤剝離面血竇開放而胎盤滯留影響宮縮造成產後出血。
3、軟產道裂傷
出血特點是出血發生在胎兒娩出後,此點與子宮乏力所致產後出血有所不同。軟產道裂傷流出的血液能自凝,若裂傷損及小動脈,血色較鮮紅。分娩過程中產道裂傷常與以下因素有關:
(1)外陰組織彈性差;
(2)急產、產力過強、巨大兒;
(3)引導手術助產操作不規范;
(4)會陰切開縫合時,止血不徹底,宮頸或陰道穹窿的裂傷俄日能及時發現。
4、凝血功能障礙
產婦凝血功能障礙見於:
(1)與產科有關的並發症所致,如羊水栓塞、妊娠期高血壓疾病、胎盤早剝及死胎均可並發DIC。
(2)產婦合並血液系統疾病,如再生性障礙性貧血等。由於凝血障礙,可造成產後切口及子宮血竇難以控制的流血不止,特徵為血液不凝。
產後出血的臨床表現
產後出血主要表現為陰道流血或伴有失血過多引起的並發症如休克、貧血等。
1、陰道出血量增加
可能不會突然大量的出血,而是穩定出血直到產生嚴重的血量過低為止。亦或可能在數小時內導致大量的血液流失。不同原因的產後出血臨床表現不同。
產道裂傷:胎兒娩出後立即出現陰道流血、顏色鮮紅,可能為產道裂傷。
胎盤因素:胎兒娩出幾分鍾後開始流血,顏色較暗,可能為胎盤因素導致。
宮縮乏力或胎盤胎膜殘留:胎盤娩出後出現流血,其主要原因為子宮收縮乏力或胎盤、胎膜殘留。
凝血功能障礙:若陰道出血呈持續性,且血液不凝,可能為凝血功能障礙引起的產後出血。
2、子宮大且軟
產後24小時內,子宮應是個球狀體;子宮底高度位於臍平或在臍下,且與腹部中線上。若子宮收縮無力則不容易觸摸到子宮或感覺子宮很軟;給予按摩時子宮呈硬的狀態,一旦停止按摩子宮就會失去張力。
3、心跳加快、血壓下降
出血時首先心跳加快,出血持續發生後血壓才下降。當脈搏加快到100-120次/分及收縮壓低於90-100mmHg通常失血量已達全身血量的25-35%。
4、休克症狀
出血的影響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非妊娠期血容量、妊娠期血容量增加的多少以及分娩時的貧血程度。如果陰道流血量多或量少而時間長,產婦可出現休克症狀,如頭暈、臉色蒼白、脈搏細數、血壓下降等。
產後出血的檢查
由於造成的產後出血原因有幾大類,因此在發生產後出血時可從以下方面來找:
1、判斷宮縮是否正常
胎盤娩出後,子宮縮小至臍平或臍下一橫指。子宮呈圓球狀,質硬。血都關閉。出血停止。若子宮收縮乏力,宮底升高,子宮質軟呈水袋狀。
2、檢查胎盤是否正常娩出
胎盤未在正常時間內娩出,並有大量陰道流血為不正常情況。再者,胎盤殘留也可導致產後出血,故在胎盤娩出後還應細細檢查胎盤、胎膜是否完整。
3、檢查是否為軟產道損傷
在第三長城及氣候發生的大量出血,尤其是子宮收縮良好的情況下,應考慮軟產道算上,仔細檢查軟產道。如宮頸有無裂傷、陰道有無裂傷、陰道壁血腫、會陰裂傷。
4、血液送檢
如果是由於凝血功能障礙引起的產後出血,表現為持續性陰道流血、血液不凝、止血困難,同時可出現全身病灶。
產後出血容易診斷,但臨床上目測陰道流血量的估計往往偏少。以下檢測出血量的方法較為客觀,但由於操作人員的不同而存在一定的誤差。
1、稱重法:將分娩後所用敷料城中間去分娩前敷料重量,為失血量。
2、容積法:用專用的產後接血容器,將所收集的血用量杯測量。
3、面積法:將血液浸濕的面積按10cm×10cm為10ml計算。
4、休克指數法:休克指數=心率/收縮壓(mmHg)。0.5為正常,若為1,則為輕度休克;1.0-1.5之間,出血量約為20%-30%;1.5-2之間,為嚴重休克,出血量約為30%-50%;≥2.0,為重度休克,出血量約為50%之上。
產後出血搶救流程圖
產後出血的處理原則為針對原因,迅速止血,補充血容量糾正休克及防治感染。
(1)迅速有效地補充血容量。把握搶救時機,建立雙途徑靜脈通路,盡可能用留置針頭,密切監測血壓、脈搏、呼吸、皮膚顏色、表情等生命體征變化。視病情掌握正確的靜脈輸液速度,快速輸液的同時要注意產婦的自覺症狀,以免輸液過快過多而導致急性肺水腫。保持呼吸道通暢,有效及時地吸氧,最好予以面罩給氧,流量為4-6L/min,觀察氧療效果,如面色、指甲是否紅潤,呼吸是否平穩。
(2)產後出血易發生休克,一旦發生休克,護理人員一定要冷靜、鎮定,在採取保暖、吸氧、積極促子宮復舊的同時報告醫師,保證搶救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立即急檢血型,采配血,應在短時間內補足失血量,嚴密觀察生命體征,精確測量出血量並詳細做好記錄。
(3)徒手按摩子宮底,刺激子宮收縮,使子宮壁血竇閉合。協助醫師完善各項檢查,積極預防並發症的發生。
(4)出血停止、休克糾正後,應安慰產婦安靜休息,鼓勵並協助產婦進食,同時密切觀察產婦的血壓、脈搏、宮復情況和陰道流血量,產房觀察2h後無異常可回病房。
產後出血搶救流程圖:
產後出血的護理措施
如果孕婦發生產後出血,此時正確的護理顯得尤為重要。產婦一定要隨時對自己的身體狀況進行自我檢查,保持情緒穩定,避免憂思郁怒等不良精神刺激,才更有利於恢復。
1、產褥期是生殖器官復原的一段時期,由於氣血虛弱,特別容易導致風寒入侵而形成瘀阻。因為形成瘀血大多因寒而起,故產後應注意保暖,避免冒寒當風,禁忌生冷刺激,防止寒邪內侵。
2、鼓勵產婦盡早下床活動,並逐日增加運動量,這樣較有利於惡露淤血的排出,促使子宮復舊。有條件者可學做產後保健體操,加強全身鍛煉,盡快恢復體力。
3、積極防治感染、保持環境清潔。室內通風30分鍾,每天二次,定期消毒。保持床單的清潔乾燥,經常更換衛生墊,每日用10%的威力碘棉球擦洗外陰二次保持會陰清潔,並用有效抗生素。
4、提供心理支持,產婦發生大出血之後雖然生命得以搶救,但由於大量失血,可出現嚴重的繼發性垂體前葉血壞死,功能減退,出現各種激素水平下降的狀態,稱席漢綜合症。產婦面臨體力差、活動無耐力、生活自理有困難等問題。對上述情況應鼓勵產婦說出自己感受,及時給產婦及家屬提供心理安慰和幫助,指導其如何加強營養,有效地糾正貧血,逐步嗇活動量,促進身體早日康復。
剖腹產後注意事項 趣說剖腹產後那些事產後出血的影響
產後出血對產婦的影響,主要是由失血量的多少和產婦本人的情況決定的。如果出血量不多或產婦體質強壯,耐受力強,一般經過治療即可痊癒,不會留下什麼嚴重的後遺症。
相反,如果在短期內大量出血,產婦本人又有貧血或凝血功能不良,則後果嚴重,可能會自覺頭暈、心慌、四肢冰涼、暈厥、休克,同時失血時丟失大量凝血物質,造成凝血功能障礙,甚至死亡。有的雖然經醫生全力搶救保住了生命,但由於大量失血,心、腦、腎等重要器官缺血、缺氧,造成組織細胞的損傷,臟器功能受損。
另外,產後出血可能導致產婦患有席漢氏綜合征。該病是由於大量出血、休克,引起腦組織中垂體前葉缺血、壞死,其分泌的促性腺激素減少,使卵巢分泌的女性雌激素、孕激素減少,造成病人閉經、消瘦、無乳汁,乳房及外生殖器萎縮,這將給產婦生理上、心理上造成很大的創傷。
此外,產後出血的產婦由於失血、貧血,造成身體抵抗力下降,易發生產褥感染。機體失血、營養不足,產婦精神緊張、焦慮,也會影響乳汁的分泌,不利於母乳喂養。所以,分娩應到正規、有搶救設施的醫院,避免產後出血的發生,以確保母嬰健康。
如何預防產後出血
如何預防產後出血?加強圍生期保健,嚴密觀察及正確處理長城可降低產後出血的發生率。
1、重視產前保健
(1)加強孕前及孕期婦女保健工作,對有凝血功能障礙和可能影響凝血功能障礙疾病的患者,應積極治療後再受孕,必要時應於早孕時終止妊娠。
(2)具有產後出血危險因素的孕婦。孕婦如有貧血、血液系統疾病或其他異常情況時,應及時治療得到糾正。如果是雙胎、羊水過多、患有妊娠合並高血壓綜合征或以前有產後出血史的,應提早住院分娩。
(3)增加女性對生育知識的了解程度,減少人工流產次數。
2、提高分娩質量
幫助產婦消除顧慮,在子宮收縮間隙時要積極的休息和飲食,避免體力過度消耗,指導正確的分娩方式,使產婦順利的自然分娩。
3、加強產後觀察
為防止分娩12小時以後的出血情況,產後應在產房內由助產士觀察2小時,觀察子宮收縮及陰道出血情況、膀胱是否膨脹以免影響子宮收縮,還要注意血壓與脈搏的變化。2小時後如無異常才能回到母嬰同室休息。
4、產後早期哺乳可刺激子宮收縮,減少陰道流血量。
產後出血吃什麼
飲食應以清淡、易消化,富於營養為宜,平常可多吃鹼性食品如豆腐、海帶、奶類及各種蔬菜水果等。
1、子宮收縮不良宜多食百合、羊血、雞蛋、魚鰾、韭菜、荷葉蒂、醋、鯉魚、海馬、薺菜
2、胎盤滯留或有淤血者宜多吃芸苔、羊血、赤砂糖、慈姑、兔肉等
3、產道損傷或有血熱表現者宜多吃泥鰍、黑大豆、干冬菜、楊梅、薺菜、金針菜、甜菜、鯽魚等
4、各類型出血均宜多吃富含維生素E的食物,如小麥芽油、棉籽油、花生油、豆油等植物油,小米、玉米等全粒糧谷,菠菜、萵苣、甘藍菜等綠色蔬菜,牛奶、雞蛋、動物肝、心、腎、肉類、魚類、胡蘿卜、甘薯、土豆、奶油、青豆、西紅柿、香蕉、蘋果。
產後出血的葯膳:
1、人參粥
大米50克,人參末、薑汁各10克。大米煮粥,加入人參末、薑汁攪拌均勻;供早晚餐服食。
2、柿餅粥
柿餅、黃酒各適量。柿餅燒炭存性研成末。每次6克,沖黃酒服用。生地益母湯:黃酒200毫升,生地黃6克,益母草10克。將上葯同放瓷杯中,隔水蒸20分鍾後服葯湯;每次溫服50毫升,連服數天。
3、烏蛋飲
烏雞蛋3個,醋、酒各1杯。去蛋皮,3者攪在一起,煮成一杯、分2次服食;每天1劑,連服5~7劑。
產婦產後出血身心傷害大,家人要多多陪伴和開導,日常飲食上可做以上3個葯膳給產婦吃。
養生清潤滋補甜品 香糯蓮子百合紅豆粥 紅棗百合蒸南瓜晚期產後出血
晚期產後出血(late postpartum hemorrhage)是指分娩結束24小時後,在產褥期內發生的子宮大量出血。多見於產後1-2周,亦可遲至產後42天內發病。臨床表現為持續或間斷陰道流血,有時是突然陰道大量流血,可引起失血性休克,晚期產後出血多伴有寒戰、低熱。
近年來隨著各地剖宮產率的升高,晚期產後出血的發生率有上升趨勢。北京、上海大醫院的統計在0.17%~0.4%。剖宮產術中處理不當致子宮切口裂開是引起晚期產後出血的重要原因之一。
區別 產後出血(早期產後出血) 晚期產後出血 時間 產後24小時內 產後24小時後-產後42天內 常見發生時間 產後2小時內 產後6-10天 發生原因 宮縮無力、產道裂傷、胎盤碎片殘留、彌漫性凝血障礙 胎盤碎片殘留、感染、手術傷口裂開、腫瘤 症狀 陰道流血超過500ml 臉色蒼白、休克 寒戰、低熱㈨ 產後出血的診斷及處理方法是什麼
1. 定義
胎兒娩出後24 小時內出血量超過500ml 者稱為產後出血,是引起孕產婦死亡的首要原因。2. 病因及診斷要點
(1)宮縮乏力:不能有效關閉胎盤附著部位的子宮血竇、血栓形成障礙而出血。①臨床表現
●胎盤娩出後陰道出血陣發性增多,子宮輪廓不清、軟,按壓宮底有大量血塊排出。●有時陰道出血不多,但血塊大量積存於宮腔內,當產婦出現休克時已為時過晚。②影響子宮收縮的因素
●雙胎、羊水過多、巨大兒。●產程延長、滯產致孕婦衰竭。●產程中過多使用鎮靜劑、麻醉劑。●全身急慢性疾病。●嚴重貧血、妊高征、子宮胎盤卒中。●子宮發育不良、感染、畸形、肌瘤。●膀胱過度充盈。(2)胎盤因素
①胎盤滯留:胎兒娩出後30 分鍾,已剝離的胎盤尚未娩出者(宮縮乏力、膀胱過度充盈)。②胎盤嵌頓:宮腔操作或宮縮劑使用不當,子宮局部形成狹窄環或宮頸口收縮,剝離的胎盤不能娩出。③胎盤剝離不全:由於宮縮乏力,或胎兒娩出後過早過度擠壓子宮、粗暴牽拉臍帶。④胎盤部分粘連:胎盤部分已剝離,部分粘連子宮壁上不能自行剝離出血。常見於多次人流刮宮後、多產婦。⑤胎盤部分植入:胎盤部分植入,另一部分已與宮壁分離引起大出血。⑥胎盤殘留:胎盤娩出後多量流血,持續不止,檢查胎盤有殘缺,或副胎盤殘留宮腔而致出血。(3)軟產道損傷
胎兒娩出後持續性陰道流鮮紅血,子宮收縮好,胎盤、胎膜完整。會陰、陰道或宮頸處有裂傷,並有活動性出血。①產程進展過快,胎兒過大,有的在胎兒未娩出前已有裂傷出血。②宮口未開全,過早使用腹壓致裂傷。③保護會陰不當或助產手術操作不當。④會陰切開過早致切口流血過多,會陰切口過小裂傷而出血。⑤子宮破裂未及時發現而逐漸休克。(4)凝血功能障礙
產後出血,血不凝固。應結合病史、體征和實驗室檢查加以確診。(5)剖宮產的出血問題
①除胎盤剝離出血外,尚有手術切口出血,麻醉等,產後出血危險性大。②前置胎盤種植在子宮下段前壁,在此處切開子宮時易損傷胎盤。③胎兒娩出後立即剝離胎盤。④胎兒、胎盤娩出後,由於子宮下段菲薄,胎盤種植部位血管豐富,子宮缺乏有力的收縮。⑤若羊水通過創面進入子宮血竇,發生急性彌散性血管內凝血大出血。⑥子宮切口損傷。●切口位置過低或過高,切口弧度欠。●胎頭深嵌入盆腔或高浮。●手法不正確,暴力娩出胎頭。●胎位不正。●胎兒巨大。引起切口向兩側撕裂(左側多見)。可延伸至闊韌帶,向下至宮頸、陰道穹隆或陰道上l/3,累及宮旁或陰道壁的血管叢,發生難以控制的出血。3. 產後出血量測量方法
(1)常用的產後出血量測量方法
①目測法:即肉眼估計法,憑經驗、估計血量常是實際出血量的一半。②面積法:浸濕兩層敷料的面積來估算,如5×5cm2 計血量2ml;10×10cm2 計血量5ml;15×15cm2 計血量10ml 等。受敷料吸水量不同的影響,常常只做大概估計。③容積法:使用彎盤、有刻度的積血器測量,較准確。④稱重法:出血量(ml)=(物品用後重量-物品用前重量)÷ 1.05⑤容積法+ 稱重法:出血量(ml)= 容積法測量出血量 + [(物品用後重量-物品用前重量)÷ 1.05 ] (2)測量出血量的注意事項
①產後2 小時是觀察和及時處理產後出血的重要時期。②產後出血標準定為≥ 500ml,然而待出血已達500ml 時再進行處理已為時過晚,出血量達200ml 時,即應查找原因並積極處理。③注意陰道出血的同時,注意會陰切開、剖宮產腹部切口、子宮切口出血量,紗布和敷料上吸附的血量。④在陰道出血中,來勢兇猛的出血固然危險,但小量持續不止的流血,即「細水長流」式出血的潛在危險更大。⑤產後24 小時內要密切觀察是否存在宮腔積血。4. 預防措施
①嚴密觀察產程,應用產程圖監測產程進展,及時發現引起產程延長的因素,及時轉診。②嚴格掌握剖宮產及會陰切開的適應證及時機,並注意止血。③正確應用宮縮劑預防產後出血。胎肩娩出後,子宮肌注射縮宮素20U,5% 葡萄糖液500ml 加入縮宮素20U 靜脈滴注。米索前列醇400μg 嚼碎口服。④胎兒娩出後及時檢查軟產道有無裂傷,縫合止血。⑤掌握胎盤剝離徵象,胎盤未完全剝離前嚴禁暴力推壓子宮和牽拉臍帶。⑥胎兒娩出後10 ~ 15 分鍾胎盤尚未娩出者,應查找原因及時處理。⑦陰道助產常規檢查軟產道有無裂傷。⑧胎盤、胎膜娩出後仔細檢查其完整性,可疑胎盤胎膜殘留者,應及時清除。⑨產後留產房觀察產婦2 小時、觀察血壓、脈搏、一般狀況、陰道出血量和宮縮情況。鼓勵產婦飲水,進食和排尿。新生兒早開奶早吸吮促進子宮收縮。⑩准確收集並測量產後出血量,出血量達200ml 以上時,應查找原因,及時處理。高度重視產後2 小時內出血量。特別警惕識別失血性休克的徵象:如心慌,脈搏快而細;頭暈,面色蒼白,皮膚濕冷等,早期發現早期處理。5. 處理
(1)子宮收縮乏力要促進子宮收縮
①宮縮劑:縮宮素10 ~ 20U 肌注或加入滴管內,麥角0.2mg 肌注。米索前列醇400μg 嚼粹口服。②不能自解小便者,消毒導尿。③按摩子宮:a 經腹按摩子宮法; b 腹部- 陰道雙手壓迫按摩子宮法。④胎盤剝離面出血,可「8」字縫合。⑤ B-lynch 縫合。⑥子宮動脈結扎、髂內動脈栓塞。⑦宮腔填塞紗條;或通過宮頸在宮腔內放置30ml 氣囊的30 號French Foley 導尿管,起到填塞止血的作用。⑧出血仍不止,應行子宮次全切除(前置胎盤注意)。(2)胎盤因素:原則是助娩胎盤
①明確胎盤是否剝離,如已剝離,可協助胎盤娩出。②經臍靜脈推注生理鹽水10 ~ 20ml+ 縮宮素20U。③行手取胎盤術(人工剝離胎盤術)。④若為胎盤部分殘留,可用手取出,必要時行刮宮術,防止子宮穿孔。⑤若為植入性胎盤,切除植入部分。或行次全子宮切除術,切忌用手強行挖取。(3)軟產道裂傷:縫合止血。(4)凝血功能障礙:原則是及時轉診,輸新鮮全血、血小板及凝血因子。6. 產科出血性休克的監測
(1)一般臨床表現
①休克早期;煩躁不安、口渴、血壓下降、脈細快,面色蒼白或輕度發紺,四肢濕冷。②休克加重:表情淡漠,反應遲鈍,血壓繼續下降,脈搏減慢,瞳孔散大,面部白腫,無尿。(2)監測指標
①休克指數(shock index)估計出血量:休克指數 = 心率 ÷ 收縮壓正常值為0 .5
【例】心率120 次/ 分, 收縮壓80mmHg, 休克指數=120÷80=1.5,出血量估計約為1500ml。②血壓:收縮壓
一般情況下,收縮壓< 80mmHg ,估計出血已>1000ml。③平均動脈壓測定:MAP= 舒張壓- 1/3(脈壓差)。正常MAP=90±5mmHg;< 65mmHg 為異常。④脈搏或心率:>100 次/ 分。⑤尿量:少尿。
⑥中心靜脈壓。 7. 產科失血性休克的急救、治療
(1)綜合措施
①立即止血。② 關心、安慰、精神支持。③體位:自體輸血位(平卧位,下肢抬高20°。呼吸困難者,頭肩亦抬高20°)。④呼吸支持:給氧,保證血液有足夠攜氧能力。⑤建立2 ~ 3 條靜脈通道,安置尿管。(2)補充血容量,疏通微循環,補充細胞外液
①原則:先多後少、先快後慢、先鹽後糖。②快速補充足夠血容量(總量超過失血量2 倍)。●首選平衡液:糖鹽水、乳酸林格氏液(與細胞外液接近)。●血漿增容劑:右旋糖苷、706 羧甲澱粉。可改善微循環。●輸血:補充失血量的1/3 ~ 2/3。●輸全血量:液體量=1 ∶ 3
●全血 (新鮮最好 ):含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血漿。紅細胞有攜氧能力。●血漿(FFP):擴充血容量的膠體溶液,含全部凝血因子。●濃縮紅細胞:只含紅細胞,補充血液攜氧能力輸血速度(HCT ≤ 25% ~ 30%)。●血小板:多用於凝血障礙。(3)糾正酸中毒:輕度酸中毒不需處理
(4)應用利尿劑:如血容量基本糾正,尿量少
(5)應用心、血管活性葯
嚴重休克,心肌缺氧,心功能不全,可用毛花苷C 0.2~ 0.4mg(P >120 次/ 分)。短時間應用血管收縮葯物升壓,爭取時間補充血容量。多巴胺:增加心排出量,減少外周阻力,微弱升壓作用,擴張腎血管。麻黃鹼:在估計擴容滿意後使用,可以升高血壓,用量半支,在血壓恢復後立即停葯。(6)納洛酮的應用
阿片肽強心,擴張冠脈,穩定細胞膜,維持血壓。用法:10μg ~ 4mg/kg 靜脈滴注。效果好,安全而副作用少,休克早期應用更好。(7)抗感染(
8)出血性休克糾正的指標
①收縮壓>90mmHg。②中心靜脈壓回升到正常。③脈壓差>30mmHg。④尿量>30ml/h。
⑤血氣分析正常。⑥一般情況:皮膚溫暖、紅潤,靜脈充盈,脈搏有力。8.. 轉診
(1)轉診指征
①對具有產後出血危險的孕婦,應於近預產期或臨產初期上轉至有輸血條件的醫院分娩。②對產後出血產婦,積極進行緊急處理的同時盡速上轉。
③產道裂傷,縫合有困難時,應用消毒紗布壓迫後上轉。④如出現凝血障礙應立即上轉。⑤如手取胎盤困難,疑胎盤部分植入時,應填塞宮腔紗條後上轉。(2)轉診過程的處理
①產婦取平卧位,注意保暖,避免劇烈振動,嚴密觀察生命體征。②保持輸液通暢,給予宮縮劑及抗生素治療。③轉診途中隨時注意宮縮及陰道流血量,隨時按摩子宮,及給予宮縮劑。④轉診要一次到位,避免反復轉診延誤搶救時機。⑤醫生、護士全程陪同。
㈩ 產後出血的急救護理措施
對產後出血的病因、治療及並發症進行分析,提高對產後出血的認識和處理能力,這對於醫護人員來說無疑是很重要的,下面就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關於產後出血方面的急救護理措施,供大家參考。
產後大出血搶救的護理措施
(1)一旦病人出現產後大出血,搶救人員應立刻到位,指定一人負責指揮,其他人員分工合作,使搶救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
(2)迅速有效地補充血容量,建立兩條以上的靜脈通道,必要時使用留置針頭。密切監測T、P、R、BP、皮膚顏色、表情等生命體征的變化,正確掌握靜脈輸液的速度,以免輸液過快、過多而發生肺水腫。
(3)保持呼吸道通暢,有效及時地吸氧,採取雙鼻導管流量4~6L/min.吸氧過程中應密切觀察吸氧的效果,如面、唇周、指甲是否轉紅潤,呼吸是否通暢。
(4)經手按摩子宮底,刺激子宮收縮,從而使子宮壁血竇閉合。方法是:左手在恥骨聯合上緣按壓下腹,將子宮上推,右手置於子宮底部,拇指在前壁,其餘四肢在後壁,做均勻有節律按摩,在按摩過程中將子宮腔內積血壓出,以免影響子宮收縮,從而達到止血的目的。
(5)迅速協助醫生搶救,邊查原因,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邊及時有效地止血,做好各種檢查和抽血交叉配血的相關准備。
(6)取平卧位,必要時取頭低足高位,有利於下肢靜脈血迴流,注意保暖,預防並發症。
產後出血的診斷與處理
一、定義
胎兒娩出後24小時內出血量超過500ml者稱為產後出血,是引起孕產婦死亡的首要原因。
二、病因及診斷要點
(一)宮縮乏力:不能有效關閉胎盤附著部位的子宮血竇、血栓形成障礙而出血
1.臨床表現
1)胎盤娩出後陰道出血陣發性增多,子宮輪廓不清、軟,按壓宮底有大量血塊排出;
2)有時陰道出血不多,但血塊大量積存於宮腔內,當產婦出現休克時已為時過晚。
2.影響子宮收縮的因素
1)雙胎、羊水過多、巨大兒;
2)產程延長、滯產致孕婦衰竭;
3)產程中過多使用鎮靜劑、麻醉劑;
4)全身急慢性疾病;
5)嚴重貧血、妊高征、子宮胎盤卒中;
6)子宮發育不良、感染、畸形、肌瘤;
7)膀胱過度充盈;
(二)胎盤因素
1.胎盤滯留:胎兒娩出後30分鍾,已剝離的胎盤尚未娩出者(宮縮乏力、膀胱過度充盈);
2.胎盤嵌頓:宮腔操作或宮縮劑使用不當,子宮局部形成狹窄環或宮頸口收縮,剝離的胎盤不能娩出;
3.胎盤剝離不全:由於宮縮乏力、或胎兒娩出後過早過度擠壓子宮、粗暴牽拉臍帶;
4.胎盤部分粘連:胎盤部分已剝離,部分粘連於宮壁上不能自行剝離出血。常見於多次人流刮宮後、多產婦;
5.胎盤部分植入:胎盤部分植入,另部分已與宮壁分離引起大出血;
6.胎盤殘留:胎盤娩出後多量流血,持續不止,檢查胎盤有殘缺,或副胎盤殘留宮腔而致出血;
(三)軟產道損傷
胎兒娩出後持續性陰道流鮮紅血,子宮收縮好,胎盤胎膜完整。會陰、陰道或宮頸處有裂傷,並有活動性出血。
1.產程進展過快,胎兒過大,有的在胎兒未娩出前已有裂傷出血;
2.宮口未開全,過早使用腹壓致裂傷;
3.保護會陰不當或助產手術操作不當;
4.會陰切開過早致切口流血過多,會陰切口過小裂傷而出血;
5.子宮破裂未及時發現而逐漸休克;
(四)凝血功能障礙
產後出血,血不凝固。應結合病史、體征和實驗室檢查以確診。
(五)剖宮產的出血問題
1.除胎盤剝離出血外,尚有手術切口出血,麻醉等,產後出血危險性大;
2.前置胎盤種植在子宮下段前壁,在此處切開子宮時易損傷胎盤;
3.胎兒娩出後立即剝離胎盤;
4.胎兒、胎盤娩出後,由於子宮下段菲薄,胎盤種植部位血管豐富,子宮缺乏有力的收縮;
5.若羊水通過創面進人子宮血竇,發生急性DIC大出血;
6.子宮切口損傷;
切口位置過低或過高,切口弧度欠大;
胎頭深嵌入盆腔或高浮;
手法不正確,暴力娩出胎頭;
胎位不正;
胎兒巨大;
引起切口向兩側撕裂(左側多見)。可延伸至闊韌帶,向下至宮頸、陰道穹隆或陰道上l/3,累及宮旁或陰道壁的血管叢,發生難以控制的出血。
三、產後出血量測量方法
(一)常用的產後出血量測量方法:
1.目測法:即肉眼估計法,憑經驗、估計血量常是實際出血量的一半。
2.面積法:浸濕兩層敷料的面積來估算,如5×5cm2計血量2ml;10×10cm2計血量5ml;15×15cm2計血量10ml等。受敷料吸水量不同的影響,常常只做大概估計。
3.容積法:使用彎盤、有刻度的積血器測量,較准確。
4.稱重法:
出血量(ml)=(物品用後重量-物品用前重量)÷ 1.05
5.容積法+稱重法
出血量(ml)=容積法測量出血量 + [(物品用後重量-物品用前重量)÷ 1.05 ]
(二)測量出血量的注意事項:
1.產後2小時是觀察和及時處理產後出血的重要時期;
2.產後出血標準定為≥500ml,然而待出血已達500ml時再進行處理已為時過晚,出血量達200ml時,即應查找原因並積極處理;
3.注意陰道出血的同時,注意會陰切開、剖宮產腹部切口、子宮切口出血量,紗布和敷料上吸附的血量;
4.在陰道出血中,來勢兇猛的出血固然危險,但小量持續不止的流血,即“細水長流”式出血的潛在危險更大;
5.產後24小時內要密切觀察有否宮腔積血。
四、預防措施
1.嚴密觀察產程,應用產程圖監測產程進展,及時發現引起產程延長的因素,及時轉診;
2.嚴格掌握剖宮產及會陰切開的適應症及時機,並注意止血;
3.正確應用宮縮劑預防產後出血。胎肩娩出後,子宮肌注射縮宮素20U,5%葡萄糖液500ml加入縮宮素20U靜滴。米索前列醇400μg嚼碎口服;
4.胎兒娩出後及時檢查軟產道有無裂傷,縫合止血;
5.掌握胎盤剝離徵象,胎盤未完全剝離前嚴禁暴力推壓子宮和牽拉臍帶;
6.胎兒娩出後10~15分鍾胎盤尚未娩出者,應查找原因及時處理;
7.陰道助產常規檢查軟產道有無裂傷;
8.胎盤胎膜娩出後仔細檢查其完整性,可疑胎盤胎膜殘留者,應及時清除;
9.產後留產房觀察產婦2小時、觀察血壓、脈搏、一般狀況、陰道出血量和宮縮情況。鼓勵產婦飲水,進食和排尿。新生兒早開奶早吸允促進子宮收縮;
10.准確收集並測量產後出血量,出血量達200ml以上時,應查找原因,及時處理。高度重視產後2小時內出血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