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食用油的製作方法
冷壓(壓榨油)採收→清洗→烘培→冷壓》植物纖維過濾(冷壓橄欖油、花生油、芝麻油和茶油)。
2.精製 (浸出油) 採收→清洗→薄片→化學溶劑萃取→蒸餾→去膠質→精製(一般像精製椰子油、大豆油、玉米油和菜子油)。
3.氫化 採收→清洗→薄片→化學溶劑萃取→蒸餾→去膠質→精製→漂白→除味→加防腐劑→氫化(氫化棕櫚lv油、人造奶油和酥油)。
所謂氫化,就是在每個植物油分子里加兩個氫原子,使原本順式脂肪酸變成反式脂肪酸。變成常溫下(25℃)是固態,相當穩定。反式脂肪酸對人體相當有害!
⑵ 食用油的製作方法
自己如果有相應的設備室可以製作的。
大豆和花生都是富含脂肪的油料作物。脂肪存在於這兩種作物的種子細胞內,需要通過一定的壓力破壞細胞,將脂肪從中擠出。也就是所說的榨油。
為了出油率高,種子需要進行翻炒,以破壞蛋白質與油脂的結合,讓後再榨油機的作用下(現代化工廠一般使用溶劑浸出,也就是用一種油性的溶劑把脂肪萃取出來,得到更高的出油率)將食用油壓出。
壓出的食用油再進行精煉,就可以食用了。
⑶ 想要把肥肉做得讓不愛吃肥肉的人也愛吃,應該怎麼做呢
說起肥肉,相信很多家庭並不喜歡吃這樣的肉類,因為這種肉類太過油膩,並且在口中的口感實在是不敢恭維。雖然說這個理由更容易被大眾所接受,其實往深度來說也就是製作方式不對,所以才會有這樣的問題。那麼肥肉到底該如何做,可以讓不愛吃肥肉的人也愛吃肥肉呢?
菜系總結。
在日常生活中,肥肉的口感確實不如瘦肉好吃,但是肥肉的做法還是有很多種的,只要掌握好的烹飪技巧,那麼肥肉並不比瘦肉難吃,同時比瘦肉更上一層樓。雖然選擇烹飪方式極其重要,但是肥肉也不可長期食用,否則很容易誘發脂肪過高以及高血壓高血脂的
⑷ 食用油怎樣製作
投料。水化。脫膠。脫雜。乾燥。脫色。過濾。脫臭。養晶。脫脂。脫蠟。產品。(1)國內菜籽食用油的加工與利用。
A.預榨菜油精煉二級食用油工藝流程:毛油→過濾→水化脫磷→真空乾燥→成品油。
B.浸出菜籽油精煉二級食用油工藝流程:浸出菜油→水化(或鹼煉)→脫溶→成品油。
C.預榨菜油精煉一級食用油工藝流程:毛油過濾→鹼煉→水洗→脫色→脫臭→成品油。
D.浸出菜籽油精煉成精製菜籽油即色拉油工藝流程為:浸出毛油→水化→鹼煉→水洗→脫色→脫臭→過濾→成品油。
(2)加拿大低芥酸菜籽油的加工與利用。
A.色拉油生產工藝: 脫酸:通過蒸汽或熱水,使油脂水化,然後除去雜質,即將蒸汽導入油脂,游離脂肪酸隨蒸汽被蒸餾出來,經冷凝後除去;或者讓熱水與油脂混合乳化,澄清後以離心機除去磷脂、游離脂肪酸和植物粘液等物質。然後真空乾燥,所得產品稱為粗油。 鹼煉:通過鹼煉,可進一步脫去大部分游離脂肪酸、磷脂、色素、鐵與銅離子及一些含硫化合物。先加0.02%~0.5%的磷酸在圓柱形鐵鍋中,60~90℃下處理15—30分鍾,再加油量1%~3%的8%~12%濃度的氫氧化鈉(燒鹼)經10~30分鍾的皂化,由於皂化物比重大沉入鍋底,放出後稱為皂腳;然後在65℃下用水或稀酸洗滌2次,放去水液,再在114℃下加熱除去水分,乾燥後貯入油櫃。 氫化:採用選擇性氫化法(溫度200℃、壓力41.37千帕)或非選擇性氫化法(溫度135℃、壓力413.69千帕)處理時,在蛇管氫化鍋中加入0.01%~0.2%的甲酸鎳或碳酸鎳,以促進油脂中的不飽和脂肪酸加氫而成飽和脂肪酸,使順式脂肪酸變為反式異構體,以增加油脂的硬化程度和抗氧化力,並改進油脂香味。如果採用一種叫考夫曼的氫化裝置,則可以低於100℃溫度下進行,加入40%的Miscella(一種油溶劑混合物),油連續通過催化劑(鎳),也可完成氫化過程。油脂中只有少量油酸存在,對油脂品質有所改進。 酯化:這一工序系在95~135℃溫度下加熱約2小時,也可在有催化劑(0.1%~0.5%的甲醇鈉或乙醇鈉,也可用鉀鈉合金)存在的低溫(32~38℃)下進行;用水洗滌除去催化劑,通過油脂分子內外的相互酯化,使三油精和三硬酯精形成6種不同的甘油三酯,從而增加油脂的塑性,低熔點的脂變為高熔點的脂,這樣便於製造固化的人造奶油。 脫臭:為脫除有氣味的黃色物質,如游離脂肪酸、醛、酮和葡萄糖芥苷分解的含硫化合物,應在高溫(240~270℃)和加壓(5.07千帕的絕對壓力)的真實罐中進行蒸餾,經冷卻後加入0.005%~0.01%的檸檬酸,以防止氧化。
B.起酥油的製取工藝:主要步驟是速凍,即以色拉油為原料,在附有可充瓦斯氣的裝置中,使油於2~5℃下進行冷凍,甘油三酯便大量形成晶體,過濾除去,再加入少量防腐劑和抗起泡劑,便製成了半固體乳白色而有塑性的起酥油。一般起酥油在10~16℃溫度下,能保持不硬不脆,在33~34℃時保證不軟不液化,是製造糕點、麵包和人造奶油的原料;一般每1千克起酥油需要1.2千克菜籽油來精製。
C. 人造奶油的製取工藝:以80%的起酥油加20%的其他輔料,如發酵脫酯牛乳、乳製品以及少量的乳化劑、食鹽、香料、色素、防腐劑以及其他添加劑,便製成人造奶油。製作時先把油溶性成分加在油內,水溶性成分加在牛奶里,然後按規定比例送去冷卻機中,使物料快速冷卻結晶,經過切塊和包裝即成成品。它與動物油相比,含膽固醇低,價格低廉,人造奶油是製造糕點、冷飲的重要原料。
D.調合油的製取工藝:將幾種不同的食用油按一定的比例混合而成,沒有化學反應過程,它的脂肪酸組成較為合理。從食品營養的角度看,任何一種植物油的營養價值都不是十全十美的。比較合理的油的脂肪組成中,棕櫚酸、油酸、亞油酸的比例最好接近1:1:1,只有調合油才能達到這個要求,故又稱之為健康油。如果把菜籽油與米糠油或紅花油等,按1:1比例調合,其亞油酸含量將提高2~3倍,芥酸含量將降低50%。日本用70%的米糠油和30%的紅花油製成的調合油,經試驗測定,膽固醇可降低26%;用85%米糠油和15%紅花油製成的調合油,可降低膽固醇19%。這樣可以提高菜籽油的營養價值,擴大菜籽油的利用范圍。
⑸ 植物油是怎麼製作出來的
植物油是以富含油脂的植物種仁為原料,經清理除雜、脫殼、破碎、軟化、軋坯、擠壓膨化等預處理後,再採用機械壓榨或溶劑浸出法提取獲得粗油,再經精煉後獲得。
植物油是由不飽和脂肪酸和甘油化合而成的化合物,廣泛分布於自然界中,是從植物的果實、種子、胚芽中得到的油脂。如花生油、豆油、亞麻油、蓖麻油、菜籽油等。
(5)食用脂肪的製作方法擴展閱讀:
植物油正越來越受歡迎,它具有礦物油及大多數合成油所無法比擬的特點,就是迅速地降低環境污染。由於當今世界上所有的工業企業都在尋求減少對環境污染的措施,而這種」天然」潤滑油正擁有這個特點,雖然植物油成本高,但所增加的費用足以抵消使用其它礦物油、合成潤滑油所帶來的環境治理費用。
植物油優點是毒性低潤滑性能和極壓性能比石油基潤滑油好。但植物油因產量少而比礦物油價格高,另一個缺點是在低溫下易結蠟,氧化安定性也不如礦物油好。
⑹ 食用油怎麼提煉出來的
目前有壓榨與浸出兩種基本工藝。
壓榨法利用施加物理壓力把油脂從油料中分離出來,來源於傳統
作坊的制油方法,現在的壓榨法已經是工業化的作業。壓榨法由於不涉
及添加任何化學物質,榨出的油各種成分保持較為完整,但缺點是出油
率低。
相對於壓榨法這種非常古老的生產方法,浸出法選用符合國家相關
標準的溶劑,利用油脂與所選定溶劑的互溶性質,通過溶劑與處理過的
固體油料中的油脂接觸而將其萃取溶解出來,並用嚴格的工藝脫除油脂
中的溶劑。
與壓榨法相比,浸出法制油粕中殘油少,出油率高;加工成本低、
生產條件良好;油料資源得到了充分的利用。
(6)食用脂肪的製作方法擴展閱讀
古代人提取食用油方法
動物油脂,這是最開始獲取食用油的辦法,從動物的脂肪里提取,基本都是牛油、羊油、豬油這幾種最為常見。
植物油脂,這種用植物油料作物榨取油料的辦法在我國歷史最為悠久,春秋時期五穀之一的菽就是主要的油料作物,還有漢朝時期天下大都用芝麻榨油,因為這種油料作物出油率高,因此被喜愛。
植物油中花生油是出現最晚的,也是現在植物油中運用最多的一種食用油,清檀萃《填海虞衡志》中開始出現花生油:落花生為南果中第一,以其資於民間者最廣「。
⑺ 食用油脂在面點製作中有哪些作用
中西式面點製作中常用的食用油脂可分為動物油脂、植物油脂和專用油脂。
2、油脂的性能
油脂具有疏水性和游離性,在面團中它能與麵粉顆粒表面形成油膜,阻止麵粉吸水,阻礙麵筋生成,使面團的彈性和延伸性減弱,而疏散性和可塑性增強。但使用油脂時應注意:油脂用量過多,在面團混合過程中,也會使面團顆粒和酵母細胞外麵包一層油膜,影響麵筋的彈性和酵母的發酵作用。
3.油脂在中西式面點中的作用
(1)增加營養,補充人體熱能,增進食品風味。
(2)增強面坯的可塑性,有利於點心的成型。用油脂調制的油酥面團,可以製成層次分明、吃口香酥的面點。
(3)降低面團的筋力和黏性。在面團上抹上一些油,不僅能改進面團質量,減低面團的粘性,在成形過程中便於操作。另外,還能增加其光澤的作用。
(4)保持產品組織的柔軟,延緩澱粉老化時間,延長點心的保存期。
(5)利用不同油溫的傳熱作用,可使面點製品產生香、脆、酥、嫩等不同味道和不同質地。
4.油脂在烘焙食品中的工藝性能
(1)油脂的起酥性
起酥性是油脂在烘焙食品中的較重要作用之一。在調制酥性食品時,面團中含油越多,其吸水率越低,一般每增加1%的油脂,麵粉吸水率響應降低1%。此外,油脂能層層分布在面團中,起著潤滑作用,使麵包、糕點、餅干產生層次,口感酥鬆,入口易化。
麵粉顆粒表面覆蓋了較大的油脂阻礙了麵筋網的形成,具有較的起酥性。影響油脂起酥性的因素有四點:
1)固態油比液態油的起酥性好。
2)溫度影響油脂的起酥性。
3)雞蛋、乳化劑、乳粉等原料對起酥性有輔助作用。
4)油脂和面團攪拌混合的方法及程度要恰當,乳化要均勻,投料順序要正確。
5)油脂的用量越多,起酥性越好。
⑻ 食用油的製作方法
自己如果有相應的設備室可以製作的。
大豆和花生都是富含脂肪的油料作物。脂肪存在於這兩種作物的種子細胞內,需要通過一定的壓力破壞細胞,將脂肪從中擠出。也就是所說的榨油。
為了出油率高,種子需要進行翻炒,以破壞蛋白質與油脂的結合,讓後再榨油機的作用下(現代化工廠一般使用溶劑浸出,也就是用一種油性的溶劑把脂肪萃取出來,得到更高的出油率)將食用油壓出。
壓出的食用油再進行精煉,就可以食用了。
⑼ 食用油脂製品是什麼
食用油脂製品是人造奶油,代可可脂,人造黃油,氫化油,植脂奶油等等。一般來說,食用油脂製品都是通過精練,氫化,酯交換或者是分提中的一種或者是同時用幾種方法加工的動物或者是植物油脂的單品或者混合物,往往會添加水或者其它的輔料,也有可能不添加,大多是半固狀或者是流動狀的。
食用油脂製品
食用油脂製品用途十分的廣泛,不僅可以用於食品的製作加工還可以用來製作護手劑和潤滑劑。在生活中比較常見的就是食用油脂用於各種面點,速凍食品,方便食品,熟肉製品加工,糖果和巧克力食品等。
食用油脂製品主要作用是,增強奶質感,去除異味提高美感,改善口感。食用油脂製品放在糕點裡面還可以起到增白的作用,讓糕點看上去更加的美觀,食用起來更加的細膩美味。放在奶粉和豆奶粉裡面可以增白,也可以延長食用期。
⑽ 肥肉可以怎樣用來做菜怎麼做比較好吃
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肉是必不可少的一種食材,肉中含有豐富的營養價值,它可以補充人體中所需要的一些營養物質,肉的做法也有很多種,有的人喜歡吃瘦肉,有的人喜歡吃肥肉,有人問肥肉做法,怎樣做才好吃呢?
第一、辣椒炒肉,需要的食材有肥瘦相間的五花肉,老抽,青椒,料酒,外加兩勺老乾媽,首先要做的就是把五花肉切片,用老抽和料酒,腌制5~10分鍾,然後在油溫七八成熱的時候,放入老乾媽煸炒,炒出香味之後,倒入腌制好的五花肉,翻炒8~10分鍾左右,等著肉快熟的時候,倒入青椒,因為青椒不能長時間放在高溫下煸炒,那樣容易影響青椒的口感,所以需要等到肉快熟的時候再放入青椒,翻炒大概1~2分鍾左右的樣子,就可以出鍋了。這樣做出來的辣椒炒肉香辣可口,是下飯的必備之選。
第二、紅燒肉的做法,需要的食材有五花肉,冰糖,老抽,桂皮,八角,料酒,首先要做的第1步就是燒開一鍋熱水,然後把五花肉放進熱水裡煮8~10分鍾,期間需要把飄在水面上的血沫給清理掉,看到顏色變白之後把肉撈出來,切成正方形的形狀,放在一邊備用,然後就是起鍋燒油,放入冰糖炒至棗紅色即可,然後放入切好的五花肉,進行翻炒,翻炒期間倒入老抽上色,8~10分鍾後,把翻炒的五花肉倒進高壓鍋,放入八角桂皮,壓20分鍾即可出鍋,這樣做出來的五花肉肥而不膩,肉質鮮美。
第三、蒜泥白肉的做法,需要的食材有五花肉,老抽,蔥,姜,蒜,香油,料酒,豆瓣醬,蒜泥白肉和五花肉的做法的第1步是一樣的,首先燒開熱水,把肉放進熱水中,肉燒成白色以後,撈出切成大片,碼在碗里,放進蒸籠里蒸25~30.分鍾,然後把蒜搗成蒜末,接下來的步驟就簡單了,把蔥,姜,蒜,老抽,香油,料酒,豆瓣醬放在一起攪拌一下,做成蘸料,淋在白肉上面即可。
其實在日常生活中,肥肉的做法還有很多種,肥肉並不比瘦肉難吃,這要在於怎麼加工,以上的做法可以在家中試著做一下給家裡人嘗嘗,其實吃肥肉對我們身體也有很大的好處,但是也不能多吃,因為它富含的脂肪非常的高,不建議高血壓高血脂的患者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