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使用方法 > 軍用指北針使用方法

軍用指北針使用方法

發布時間:2022-09-25 19:44:09

A. 軍用指南針怎麼

使用方法
(一)測定方位:

1.測定現地東南西北方向
(1)打開羅盤儀!使方位指標「△」對准「0」;
(2)轉動羅盤儀,待磁針指北端對准「0」後,此時所指的方向就是北方,在方位玻璃上就可直接讀出現地東、南、西、北方向。

2,標定把圖萬位
標定地圖方位就是利用羅盤使地圖上的方位和現地方位一致。
(1)打開儀器,調整度盤座,使方位指標「△」對准「0」;
(2)以測繪尺與地圖上的真子午線相切;
(3)轉動地圖,使磁針北端指向本地區的磁偏角之數值上,則地圖上的方位和現地方位完全一致。

3,測定磁方位角
A,測定圖上目標的磁方位角
(1)用指北針精確標定地圖,並保持地圖不動;
(2)將測繪尺與所在點和目標點的連線相切,調整度盤座,使指標「△」對准「0」刻劃線;
(3)待磁針靜止後,其北端所指度盤座上的刻度即為所在點至目標點的磁方位角數值。
B,測定現地目標的磁方位角
(1)打開儀器,使方位指標「△」對准「0」,並使反光鏡與度盤座略成45°;
(2)用大拇指穿入提環,平持儀器,由照準經準星向被測地目標瞄準;
(3)從反光鏡中注視磁針北端所對準度盤座上的分劃,即為現地目標的磁方位角數值。

(二)測量距離

1,用測繪尺直接量算圖上距離

2,用里程計量讀圖上距離
(1〉先將紅色指針歸「0」;
(2)平持儀器,把里程計測輪輕放在起點上,沿所量取的路線向前滾動至終點;
(3)根據指針在比例尺上所指的刻線,即可直接讀出相應的實地距離。例如在1:50000地圖上由甲點量至乙點,儀器表盤上l;50000比例尺指的是14個刻線,則甲乙兩點間的實地距離為7公里。者在l:100000地圖上量得14個刻線,則甲乙兩點間的距離為14公里。另外,與有相應比例的(如1:25000)或成倍比例(如1:20000及l∶500000)的地圖也可經換算量讀之。
用距離估定器概略測定現地目標的距離 . 儀器上距離估定器兩尖端的間隔為照準與準星間距離的l/10,利用相似三角形關系,就可測定現地目標的距離。

(l)已知兩目標(物體)與所在點距離,求此兩目標(物體)之間的間隔,可用下列公式:
兩目標之間的間隔=兩目標與站立點間的距離×1/10
打開儀器,用眼緊靠照準,瞄準目標,如兩目標(物體)恰好為距離估定器兩尖端所夾住(如附圖2),又已知兩目標點與所在點之間的距離為100米,則兩目標點間的間隔為100x1/10=10米,其餘可按此方法計算。
此外,前方兩目標(物體〉間的間隔不一定恰好為距離估定器兩尖端所夾住,而小子或大於其間隔時,可採用下列公式:
兩目標點間的間隔=兩目標與所在點間的距離x1/10 x兩目標所佔兩尖端間隔的倍數
例:已知兩目標與站立點間的距離為100米,測得兩目標間的間隔為距離估定器兩尖端間隔的7/10,則兩目標間的間隔為100×1/10×7/10=7米。同樣,若兩目標間的間隔為距離估定器兩尖端間隔的1.5倍,則兩目標間的間隔為100x1/10x1.5=15米。

(2)已知物體的寬度或兩目標之間的間隔,求目標與所在點間的距離,可用下列公式計算:
目標與站立點間的距離:已知目標的間隔×10
例:已知前方丙目標間的間隔為12米,正好為距離估定器兩尖端所照準,則目標點與站立點間的距離為12×10=120米。
此外,已知目標的間隔,但在瞄準時,小於或大於距離估定器兩尖端的間隔,可用下列公式:
目標與所在地點的距離=(目標的實際間隔x10)/目標占距離估定器兩尖端間的間隔的倍數
註:用距離估定器測定現地目標距離的方法是簡便的,但精度不高。

(三)行軍時間及速度計算
用儀器上的速度時間表,在量取里程的同時,可測定行軍所需要的時間或在規定時間內的行軍速度,其方法如下:
l.行軍時間計算:打開儀器,使里程錶指針歸零(表盤紅線上)。在求出到達目的地里程的同時,速度時間表便按照l:100000比例尺里程,指出按13、15、17、19、21、23、25公里/小時(外側表,順時針讀數)及10、14、16、18、20、22、24、30公里/小時(內惻表,逆時針讀數)速度行軍各所需時間,若為在l∶50000比例尺地圖上所量得里程,則用手指輕按測輪,使里程減半,指針所指示的速度和時間即為所求。例如:在1:50000比例圖上量得距離為40公里,若按v20 速度走完全程,求所需時間。首先將指針撥至1:50000比例尺的20公里處,在v20圈內指針所指即為所求。若規定的速度為表上沒有顯示之速度,則找出有倍率關系的速度,乘以倍率求得時間。如每小時行軍速度為5公里,量得里程為30公里,求時間,便可讀:v10為3小時,由於v10是v5的2倍即將得數乘2或撥測輪使指針指示60公里處讀v10得6小時,再如v6時,可讀v18,將得數乘3或撥測輪使指針指示90公里處讀v18得5小時,余類推。
(注意:以上計算均未包括行軍體息,調整及道路量取時的坡度和彎曲系數等,在組織行軍時,應在表上加入有關數據。)

2.行軍速度計算,在求出到達目的地里程的同時,根據要求到達的時限,便可依速度時間計算表選擇規定時限內的適當速度(注意:若為1:50000比例尺的里程應將規定時限加倍進行選擇)作為行軍速度。

(注意:在求行軍速度時,同時相應加入有關行軍數據再進行計算。)

(四)測定斜面的坡度(俯仰角度)
打開儀器,使反光鏡與度盤座略成45度,側持儀器,沿照準、淮星向斜面邊瞄準,並使瞄準線與斜面平行,讓測角器自由擺動,從反光鏡中注視測角器中央刻線所指示俯仰角度表上的刻度分劃,即為所求的俯仰角度(坡度)。

(五)測量目標概略高度
已知目標(物體)與所在點之間的水平距離,先測定目標的俯仰角,再查高度表(見附表1),即可得知目標的高度,其方法如下:
1。曲地圖上或用距離估定器求得所在點與欲測目標(如山頂、煙囪、塔尖等)的水平距離;
2。測持儀器,沿照準、準星的目標頂端瞄準,讓測角器自由擺動至停止,看清測角器刻線所指示的俯仰角度值;
3。查看高度表(附表1)或用密位公式計算即可得知高度。
例:已知測點至被測物水平距離為100米,用儀器測得俯仰角度為30°,然後查高度表,在100米橫格對准30°豎格,查得被測物高度為57.74米。

四、儀器的維護與保養:
l。放置儀器不要靠近鐵磁性物質,以免損耗磁性。
2。不可用測繪尺敲打物體,以免影晌測量精度。
3。反光鏡勿扭彎,以免影響瞄準和看讀分劃,表面要保持光潔,不要用臟布、手去揩擦。
4,儀器不用時應關閉,放人盒中,注意不要碰撞。

B. 這種軍用指北針怎麼使用

97式軍用指北針:
指南針務必使之水平使用,同時為避免磁針發生錯亂,要與鐵絲網、高壓線、汽車和飛機以及含有磁性的物體保持一定距離,具體參考指標如下:
1、離鐵絲網>10米;
2、離高壓線>55米;
3、離汽車或飛機>20米;
4、離含有強磁的物體,如各種磁鐵、外磁式喇叭>10米;
5、離磁性較弱的物體如磁性按扣等>0.5米。

C. 請問軍用指南針怎麼使用

軍用指南針說明書一、用途 六.二式羅盤儀是測定方位、距離、水平、坡度(俯仰角度)、高度、行軍間速度及測繪簡單地圖的一種簡易測量器材,為便於夜間使用,在其各相應部位上塗有夜光粉。 二、結構簡單介紹 儀器主要由羅盤、里程計兩部分構成。 羅盤部分有提環(l),度盤座(2),在度盤座上劃有兩種刻線、外圈為360度分劃制,每刻線為1度。內圈為6000(密位)分劃制,圓周共刻300刻線.每刻線線值為20(密位),內有磁針(3),測角器(4),俯仰角度的分劃單位為度.每刻線為25度.可測量俯仰角度士60度。里程計部分主要由里程分劃表、速度時間表(8)、測輪(9)、齒輪指針等組成。里程分劃有l:50000,l:100000兩種比例尺刻度值。1:100000比例尺每刻線相應代表1公里。l:50000每刻線相應代表0.5公里.可與具有相應比例或成倍比例的地圖配合使用。速度時間表分劃有外側表盤上有13、15、17、19、21、23、25公里/小時,內側表盤上有10、14、16、18、20、22、24、30公里/小時。(以V代表),共15種速度。時間刻度中每一刻線相應代表5分鍾(V25為10分鍾)。儀器的側面有測繪尺,兩端為距離估定器。估定器兩尖端長12.3毫米,照準與準星間長為123毫米.即為尖端長的10倍。三、使用方法 (一)測定方位 1、測定現地東南西北方向 (1)打開羅盤儀.使方位指標「△」對准「〇」; (2)轉動羅盤儀.待磁針指北端對准「〇」後,此時所指的方向就是北方,在方位玻璃上就可直接讀出現地東、南、西、北方向。 2、標定地圖方位 標定地圖方位就是利用羅盤,使地圖上的方位和現地方位一致 (1)打開儀器,調整度盤座,使方位指標「△」對准本地區的磁偏角度數; (2)以測繪尺與地圖上的真子午線或座標縱線(即東、西圖廓的內圖廓線)相切; (3)轉動地圖,使磁針北端指向「O』」,則地圖上的方位和現地方位完全一致。 3、測定磁方位角 A測定圖上目標的磁方位角 (1)用指北針精確標定地圖並保持地圖不動; (2)將測繪尺與所在點和目標點的連線相切,調整度盤座,使指標「△」對准「O」刻劃線; (3)待磁針靜止後,其北端所指度盤座上的刻度即為所在點至目標點的磁方位角數值。 B測定現地目標的磁方位角 (1)打開儀器,使方位指標「△」對准「O」並使反光鏡與度盤座略成45°; (2)用大拇指穿入提環,平持儀器,由照準經準星向被測地目標瞄準; (3)從反光鏡中注視磁針北端所對準度盤座上的分劃即為現地目標的磁方位角數值。 (二)測量距離 1、用測繪尺直接量算圖上距離 2、用里程計量讀圖上距離 (l)先將紅色指針歸「O」; (2)平持儀器、把里程計測輪輕放在起點上,沿所量取的路線向前滾動至終點; (3)根據指針在比例尺上所指的刻線,即可直接讀出相應的實地距離。例如在1:50000地圖上由甲點量至乙點,儀器表面上1:50000比例尺指的是14個刻線,則甲乙兩點間的實地距離為7公里。若在1:100000地圖上量得14個刻線、則甲乙兩地的距離為14公里。另外,與有相應比例的(如1:25000)或成倍比例(如1:20000及1:500000)的地圖也可經換算量讀之。 3、用距離估定器概略測定現地目標的距離。 儀器上距離估定器兩尖端的間隔為照準與準星間距離的1/10,利用相似三角形關系就可測定現地目標的距離。 (1)已知兩目標(物體)與所在點的距離,求此兩目標(物體)之間的間隔,可用下列公式: 兩目標之間的間隔=兩目標與站立點間的距離XI/10 打開儀器用眼緊靠照準瞄準目標,如兩目標(物體)恰好為距離估定器兩尖端所夾住(如附圖(2)又已知兩目標點與所在點之間的距離為100米,則兩目標點間的間隔為 100X1/10=10米。其餘可按此方法計算。 此外,前方兩目標(物體)間的間隔、不一定恰好為距離估定器兩尖端所夾住、而小於或大於其間隔時,可採用下列公式: 兩目標點間的間隔=兩目標與所在點間的距離X1/10X兩目標所佔兩尖端間隔的倍數 例:已知兩目標與站立點間的距離為100米,測得兩目標間的間隔為距離估定器兩尖端間隔的7/10,則兩目標間間隔為:100X1/10x710=7米。同樣.若兩目標間的間隔為距離信定器兩尖端間隔的1.5倍、則兩目標間的間隔為: 100X1/10X1.5=15米。 (2)已知物體的寬度或兩目標之間的間隔,求目標與所在點間的距離,可用下列公式計算: 目標與站立點間的距離=已知目標的間隔X10 例:已知前方兩目標間的間隔為12米,正好為距離估定器兩尖端所照準,則目標點與站立點間的距離為:12x10=120米。 此外,已知目標的間隔,但在瞄準時,小於或大於距離估定器兩尖端的間隔,可用下列公式:目標的實際間隔X10 目標與所在點的距離=——————————————————— 目標占距離估定器兩尖端間的間隔的倍數 註:用距離估定器測定現地目標距離的方法是簡便的,但精度不高。 (三)行軍時間及速度計算 用儀器上的速度時間表,在量取里程的同時,可測定行軍所需要的時間或在規定時間內的行軍速度、其方法如下: l、行軍時間計算:打開儀器,使里程錶指針歸零(表盤紅線上)。在求出到達目的地里程的同時,速度時間表便按照1:100000比例尺里程、指出按13、15、17、19、21、23、25公里/小時(外測表,順時針讀數)及10、14、16、18、20、22、24、30公里/小時、(內側表,逆時針讀數)速度行軍各所需時間.若為在l:50000比例尺地圖上所量得里程,則用手指輕撥測輪,使里程減半,指針所指示的速度和時間即為所求。例如:在1:50000比例圖上量得距離為40公里.若按「V20」」速度走完全程,求所需時間。首先將指針撥至1:50000比例尺的20公里處,在V20圈內指針所指即為所求。若規定的速度為表上沒有顯示之速度,則找出有倍率關系的速度,乘以倍率求得時間,如每小時行軍速度為5公里、量得里程為30公里,求時間,便可讀:「V10」為3小時,由於「V10」是V5的2倍即將得數乘2或撥測輪使指針指示60公里處讀V10得6小時,再如「V6」時可讀「V18」,將得數乘3或撥測輪使指針指示90公里處讀「V18」得5小時,余類推。 (注意:以上計算均未包括行軍休息,調整及道路量取時的坡度和彎曲系數等,在組織行軍時,應在表上加入有關數據)。 2、行軍速度計算,在求出到達目的地里程的同時,根據要求到達的時限,便可依速度時間計算表選擇規定時限內的適當速度(注意:若為1:50000比例尺的里程應將規定時限加倍進行選擇)作為行軍速度。 (注意:在求行軍速度時,同相應加入有關行軍數據再進行計算) (四)測定斜面的坡度(俯仰角度) 打開儀器,使反光鏡與度盤座略成45度,側持儀器,沿照準、準星向斜面邊瞄準、並使瞄準線與斜面平行、讓測角器自由擺動,從反光鏡中視測角器中央刻線所指示俯仰角度表上的刻度分劃,即為所求的俯仰角度(坡度)。 (五)測量目標概略高度 已知目標(物體)與所在點之間的水平距離,先測定目標的俯仰角,再查高度表(見附表1)即可得知目標的高度。 其方法如下: 1、由地圖上或用距離估定器,求得所在地與欲測目標(如山頂、煙囪、塔尖等)的水平距離。 2、側持儀器、沿照準、準星向目標頂端瞄準,讓測角器自由擺動,看清測角器刻線所指示的俯仰角度值。 3、查看高度表(附表1)或用米位公式計算即可得知高度。例:已知測點至被測物水平距離為100米,用儀器測得俯仰角度為30°然後查高度表,在100米橫格對准30°豎格,查得被測物高度為57.74米。 四、儀器的維護與保養 1、放置儀器不要靠近鐵磁性物質.以免損耗磁性。 2、不可用測繪尺敲打物體,以免影響測量精度。 3、反光鏡勿扭彎,以免影響瞄準和看讀分劃,表面要保持光潔,不要用臟布、手去揩擦。 4、儀器不用時應關閉。放入盒中。注意不要碰撞。

D. 80式軍用指北針的使用方法

指南針務必使之水平使用,同時為避免磁針發生錯亂,要與鐵絲網、高壓線、汽車和飛機以及含有磁性的物體保持一定距離,具體參考指標如下:
1、離鐵絲網>10米;
2、離高壓線>55米;
3、離汽車或飛機>20米;
4、離含有強磁的物體,如各種磁鐵、外磁式喇叭>10米;
5、離磁性較弱的物體如磁性按扣等>0.5米。
八零式軍用指北針(80式軍用指北針)是為了適應作戰需要而專門研製的單兵基本裝備,裝有羅盤、距離估定器、里程機構、俯仰機構及坐標梯尺等。具有測定方位、距離、俯仰角、地圖上的里程、坐標及繪制簡單地圖之功用。

E. 軍用指南針用法!


,
測方位角
:1.
用羅盤的瞄準線對准地面上的標志物
(
可以自行確定
,
但要注意
,
是地圖上標
明的東西
,
也可以軍用地圖
(
民用地圖一般沒有
)
上的等高線標記出的山作為參照物
).
2,
將標志物
,
瞄準線
,
地圖透鏡上的凹槽三點連成一線
.
3.
通過表盤透鏡和黃線
(

)
讀出表盤上的刻度黃線
(

)
與表盤上南北磁極方向夾角
.
這個角
就是目標方位角
.

,
確定自己的位置
:1.
假設標志物是一個在地圖上標明的山
,
用上面的方法測得自己與山的
方位角為北偏東
20

.
2.
把羅盤放在地圖上移動
,
使瞄準線和地圖上表明的山成北偏東
20

.
3.
自己的所在位置就在羅盤中心位置與山
(
地圖上的
)
連線上
.
注意
:1.
把有瞄準線的上蓋打開時
,
要與底版成
90
度角
.
2.
確保底盤水平
,
可以使拇指握住拇指環
,
中指無名指形成一個穩定的底座
(
托住
),
食指伸直
,
另一手拇指握住地圖透鏡與表盤之間
,
轉向參照物
,
這樣可以讀出方位角
.
3.
我們在使用羅盤時要遠離以下物體以下距離
:
高壓電線
:55M
車輛
,
各類火炮
:18M
電話線
.
鐵絲網
.
無線電
,
電視
,
收音機
,
電台
:10M
機槍
,
鐵桶
:2M

F. 軍用指南針的使用方法

指南針務必水平地拿著,而且要遠離以下列舉的各種物品,才可避免磁針發生錯亂:指南針應離鐵絲網10米,高壓線55米,汽車和飛機20米,以及含有磁鐵如磁性容器等10米。

利用指南針探知現在所在位置的步驟:
①使實際地形和地圖方向一致。
②在地圖上找出二個可看出的目標物。
③將指南針的進行線(或長邊)朝向其中的一個目標物
④找到圓圈配合箭號和指針(北)相吻合。
⑤不改變圓圈的方向將其放在地圖的北方位置。
⑥指南針的長邊之尖端吻合地圖上的目標物。
⑦當圓圈的箭號和磁北線延線畫一條直線。
⑧針對另一目標依照同樣的方法進行。兩條線的交錯處即是現在所在位置。

用指南針探知前進的方向
①使連結現在位置和目的地的直線吻合指南針的進行線(長邊)。
②圓圈的箭號和磁北線平行(箭號在地圖的上邊部分)。
③將指南針從地圖上拿開,拿在身體前面。
④扭轉身體直到箭頭和指針重疊。
⑤再重疊進行線的方向此即等於地圖的目標方向。

地圖上都標有方位,你只要按照地圖上的東西南北方向放指南針,就可以看出真正方位了

G. 軍用指南針怎麼使用

指南針務必水平地拿著,而且要遠離以下列舉的各種物品,才可避免磁針發生錯亂:指南針應離鐵絲網10米,高壓線55米,汽車和飛機20米,以及含有磁鐵如磁性容器等10米。

利用指南針探知現在所在位置的步驟:
①使實際地形和地圖方向一致。
②在地圖上找出二個可看出的目標物。
③將指南針的進行線(或長邊)朝向其中的一個目標物
④找到圓圈配合箭號和指針(北)相吻合。
⑤不改變圓圈的方向將其放在地圖的北方位置。
⑥指南針的長邊之尖端吻合地圖上的目標物。
⑦當圓圈的箭號和磁北線延線畫一條直線。
⑧針對另一目標依照同樣的方法進行。兩條線的交錯處即是現在所在位置。

用指南針探知前進的方向
①使連結現在位置和目的地的直線吻合指南針的進行線(長邊)。
②圓圈的箭號和磁北線平行(箭號在地圖的上邊部分)。
③將指南針從地圖上拿開,拿在身體前面。
④扭轉身體直到箭頭和指針重疊。
⑤再重疊進行線的方向此即等於地圖的目標方向。

地圖上都標有方位,你只要按照地圖上的東西南北方向放指南針,就可以看出真正方位了

軍用的跟平常的差不了多少,可能結合了計時器,等等,還有軍用為指北針

H. 軍用指北針使用說明

一、用途「80」式五用指北針裝有羅盤、距離固定器、里程機構、俯仰機構及坐標梯尺等。具有測定方位、距離、俯仰角、地圖上的里程、坐標及繪制簡單地圖之功用。本指北針方位及俯仰測量塗有夜遊標志,以供夜間作業使用。 二、結構、性能1.方位測量機構:由羅盤、方位框、瞄準器及瞄準玻璃等組成。方位分劃外圈為60—00密位分劃制,單位為0—50密位;內圈為360 o分劃制,單位為5 o。方位指示精度為0—25密位。2.距離估定器:有瞄準器及瞄準玻璃等組成。瞄準玻璃上刻有距離估定線及密位分劃線。當殼蓋與殼身之測距定位線相對准,瞄準器處於垂直位置時,距離固定線與瞄準器組成10:1之比例測距固定器;密位分劃線與瞄準器組成密位測距估定器。距離估定器的測距精度為5%。3.俯仰角測量機構:由俯仰瞄準器、俯仰擺及鎖緊機構等組成。其量程為±90 o、單位為5 o。俯仰角測量精度為2.5 o。4.里程測量機構:由里程測量表輪、里程錶、里程錶針及齒輪系等組成。里程錶有1:100000;1:50000;1:25000三種分劃,單位為公里。里程測量精度為2%。5.坐標梯尺:由相互垂直的兩組測尺組成。長尺80mm;短尺20mm。單位1mm。坐標梯尺測量精度為0.5mm。三、基本用法介紹1.測方位角:以判定方位、標定地圖、指示目標等。例一:測站立點至目標的磁方位角。打開指北針,使殼蓋至最大位置,將指北針托平,(單眼緊貼瞄準器)調整瞄準器的角度,使透過放大鏡能清晰的看清方位指標線及所對應的分劃值。瞄準時通過瞄準器上的長縫和瞄準線瞄準目標,此時方位指標線所對應的密位分劃值,即為站立點至目標的磁方位角。例二:標定地圖—使地圖上北方與現地正北方向一致。展平地圖,將指北針坐標梯尺長邊與地圖上磁北方向線(即地圖中的PP虛線)密合,此時坐標梯尺始端應指向地圖下方,轉動地圖,使指北針方位指標線對應值指示為零。此時地圖即已標定。例三:利用地圖量測站立點至目標的磁方位角。按例二方法先將地圖標定,使指北針坐標梯尺長邊通過站立點和目標兩點或這兩點延長線,坐標梯尺的始端應指向站立點。此時方位指標線所對應之密位分劃值即為站立點至目標的磁方位角。2.估測距離:① 已知北側目標的間隔,估測目標至站立點之間的距離。根據目標間隔在瞄準玻璃上所佔的大小,可按10:1的比例公式或密位公式來估算距離。比例公式:立足點至目標的距離(米)=目標間隔寬度(米)x 10 / 目標占兩估定線寬度的倍數密位公式:立足點至目標的距離(米)=目標間隔寬度(米)x 1000 / 目標所佔的密位數例四:已知前方目標高壓電桿之間隔為50米,電桿高為8米,試用比例測距或密位測距兩種方法,估測目標至站立點間的距離。打開指北針,使殼蓋與殼身之測距定位線對准,將瞄準器置於垂直位置,用單眼緊貼瞄準器長槽,通過瞄準玻璃上的分劃線觀察目標。如圖一所示,測得兩電桿之間隔(50米)占兩估定線寬度的倍數為1.25,通過比例公式可求得:立足點至電桿的距離=50X10/1.25=400 米如圖二所示,測的電桿之高(8米)占密位分劃線兩小格(20密位),通過密位公式可求得:立足點至電桿的距離=8X1000/20=400 米② 未知被測目標的間隔,估測目標至站立點之間的距離。例五:如圖三所示,在河彼岸有敵陣地新建暗堡,估測暗堡至站立點之間的距離。打開指北針,測的目標至站立點的磁方位角為45—20密位,在垂直於目標的方向尋找一輔助點,使目標至輔助點的磁方位角之值在原來的基礎上變化1—00密位,例向右當測得輔助點至目標的磁方位角為44—20密位。此時用步測法或其他方法,若測得輔助點到立足點的距離為40米,則站立點到目標的距離為其十倍,即400米。註:按上述方法測距,如再減少5%、如400米-400X5%=380米,此時測距精度能提高2%左右。3.測俯仰角及校準水平:用俯仰瞄準器直接瞄準目標,來測量站立點至目標的俯角或仰角。還可以將指北針的坐標梯尺(長尺)朝下,立於某一平面上,測量該平面傾斜的角度,或校準該平面,使之處於水平位置。例六:測量站立點至山坡目標之仰角。手拿指北針,用中指壓下按鍵,同時通過俯仰瞄準器瞄準目標,待3-5秒鍾以後,中指脫開按鍵,鎖緊機構即將被測角度鎖定。通過俯仰放大鏡即可讀取所測得的仰角,指示為30 o。則站立點至該山坡目標的仰角為30 o。4.量測地圖上任意兩點之里程:不同比例尺之地圖,其方里網邊長及實地距離之關系,及計算公式:1:25,000地圖:距離=量的毫米數x100/4 (公尺)1:50,000地圖:距離=量的毫米數x100/2 (公尺)1:100,000地圖:距離=量的毫米數x100 (公尺)例七:量測地圖上的甲乙兩地之直線距離。(地圖比例尺1:50,000)將坐標梯尺始端對准甲地,量的甲乙兩地間的長度為68毫米。代入公式距離=68x100/2=3400 米責甲乙兩地間的直線距離為3400米。例八:量測沿某公路上甲乙兩地之行軍路程。(地圖比例尺1:50000)轉動里程輪,消除其空迥,使里程錶針的指示為零,然後是令程輪沿公路滾動到乙地(注意里程輪只能滾動不能滑動)。翻轉指北針,根據地圖的比例尺,在1:50000里程錶分劃圈上讀數,若里程錶針指示為25,則該公路上甲乙兩地之路程為25公里。說明:此法不適用於地勢有起伏的地區。5.量測地圖上某點的坐標:量讀要領:長邊壓橫線、短邊通過點,公里數在前,尾數看尺邊,先報縱坐標,後報橫坐標。例九:如圖四所示,量測1:50000地圖上、「p」點的精確坐標。(1)先查出「p」點的坐標為83、50。將坐標梯尺長邊與83坐標橫線密合,使短尺通過「p」點。(2)先後讀得短邊為8毫米,長邊為13毫米。帶入公式:距離=量的毫米數x100/2短邊為400公尺,長邊為650公尺,分別夾道所對應的公里數後面。(3)「p」點的精確坐標為83400(縱),50650(橫)。四、使用注意事項1.使用和放置指北針時不要靠近鐵磁物質(如火炮、坦克、磁鐵礦等),高壓線及電磁器件等,以免造成誤差和靈敏度降低。2.長時期不使用時,應放在通風、乾燥的地方,以免發霉。3.有機玻璃凸鏡極表蓋粘污時,可用白絨布或脫脂棉花輕擦表面,必要時可用牙膏來拋光,不應用手指或一般棉布、紙及溶劑來擦其表面。五、指北針全套:指北針一塊、絲帶一根、絨布一塊、塑料袋一個、合格證一張、皮盒一個、附說明書一份。 下載 (28.83 KB)
80式軍用指北針使用說明
2009-2-26 22:34

I. 美式軍用指北針使用說明

我在學習使用美式軍用指北針時在網上搜集的,用WORD排了版,不能上傳,這節貼了啊!
美式軍用指北針是戶外運動愛好者常用的一種測定方位、距離、水平及測繪簡單地圖的一種簡易測量器材,採用高密封油式阻尼表盤,提高了行進間測量的穩定性,線隙式瞄準機構,便於准確操作,外殼採用了高強度鋁合金等輕量化設計,攜行方便。因為美式指北針和我國的指北針在使用習慣、設計思想、結構設計上有一定的差別,很多朋友在實際使用中不得要領,為了便於大家更好的使用器材,發揮最大的功效,特整理了這篇文章供大家參考。
1.合起來待用的狀態
2.打開後的狀態
3.完全打開放平後帶刻度的邊緣部分,是1:25000M的坐標梯尺,可以在相同比例的地圖上直接量測直線距離,同時是幾何方法圖上作業的得力工具:
4.阻尼表盤有利於指針的穩定性,更加適合運動、崎嶇的環境,箭頭表示N極(北極),這也是絕大多數指北針的標注方法:
5.可以轉動的方位表牌,通過一個片狀卡簧和表牌的齒狀邊緣卡緊和定位
方位表牌上有一個放大鏡,可以更清楚地看到方位,不要小看這一長一短兩條刻線,很多功能都要通過它實現:
阻尼表盤內圈的刻度為360度方位角度分劃,外圈的刻度為64-00密位制分劃,密位分劃是軍事上常用的方位角計量單位,美國和原北約國家的標準是64-00制,我國和原華約國家的標準是60-00制,根據不同的密位制相應的1密位換算為角度=360/密位制(度),美式64-00密位制指北針1密位=360/6400=0.05625(度),我國的97型指北針採用的為60-00密位制,1密位=360/6000=0.06(度)。
6.確定北方,正確的方法是這樣的,在手掌中端平,箭頭(N極)所指的就是北方:
7.校正地圖的方向很簡單,但這是一切圖上作業的基礎:把地圖放平,然後將地圖上的指北標與指北針上的N極(箭頭)對正,就校正了地圖方向,一般情況下地圖都是上北下南繪制的。
8.這個小透鏡和表殼上的金屬絲配合使用,可以更精確的測量方位角,透鏡上方的小縫可以使你更准確地定位金屬絲,具體的方法是從小透鏡通過指北針狹縫中的細金屬絲瞄準目標,然後轉動方位表牌使長線對准卡簧尖,然後從方位表牌的透鏡中讀角度,即方位線與正北的夾角角度。
9.根據標志點和地圖確定自己的准確位置:選擇兩個不同方位的可見標志點,分別測出方位角,在地圖上繪出這兩點方位角延長線的交點就是您所處的位置。
10.夜間或者在崎嶇地區行軍時,首先將指北針對准北方,然後將方位表牌的刻線旋轉到目的地的方位角,這樣你隨時都可以確認行進方向,只要將N極對准,沿著刻線指示方向行走即可。
11.磁偏角測量:在晴朗的夜晚,轉動方位表牌,使方位表牌上的長線正對方向指標。從小透鏡通過指北針狹縫中的細金屬絲對准北極星,不改變指北針方向,小心的放平指北針後N極所指度數就是所在地磁偏角。
12.這個提環可不是用來手持的,而是專門栓掛繩的,在需要頻繁使用而兩手又被佔用的情況下,比如行軍狀況下的偵察員可以把它掛在脖子上。

J. 80式軍用指北針的用法介紹

以判定方位、標定地圖、指示目標等。
例一:測站立點至目標的磁方位角。打開指北針,使殼蓋至最大位置,將指北針托平,(單眼緊貼瞄準器)調整瞄準器的角度,使透過放大鏡能清晰地看清方位指標線及所對應的分劃值。瞄準時通過瞄準器上的長縫和瞄準線瞄準目標,此時方位指標線所對應的密位分劃值,即為站立點至目標的磁方位角。
例二:標定地圖——使地圖上北方與現地正北方向一致。展平地圖,將指北針坐標梯尺長邊與地圖上磁北方向線(即地圖中pp』虛線)密合,此時坐標梯尺始端應指向地圖下方,轉動地圖,使指北方位指標線對應值指示為零。此時地圖即已標定。
例三:利用地圖量測站立點至目標的磁方位角。例二方法先將地圖標定,使指北針坐標梯尺長邊通過站立點和目標兩點或這兩點之延長線,坐標梯尺的始端應指向站立點。此時方位指標線所對應之密位分劃值即為站立點至目標的磁方位角。 ① 已知被測目標的間隔,估測目標至站立之間的距離。根據目標間隔在瞄準玻璃上所佔的大小,可按10:1的比例公式或密位公式來估算距離。比例公式:
立足點至目標的距離(米)=目標間隔寬度(米)/目標占兩估定線寬度的倍數 ×10
密位公式:立足點至目標的距離(米)=目標間隔寬度(米)/目標所佔的密位數 ×1000
例四:已知前方目標高壓電桿之間隔為50米,電桿高為8米,試用比例測距兩種方法,估測目標至站立點間的距離。打開指北針,使殼蓋與殼身之測距定位線對准,將瞄準器置於垂直位置。用單眼緊貼瞄準器長槽通過瞄準玻璃上的分劃線觀察目標。如圖一所示,測得兩電桿之間隔(50米)占兩估定線寬度的倍數為1·25,通過比例公式可求得:立足點至電桿的距離= × 50 - 1.25 :10 =400米
如圖二所示,測得電桿之高(8米)占密位分劃線兩小格(20密位),通過密位公式可求得:
立足點至叫桿的距離= 8 20×1000=400米
② 未知被測目標的間隔,估測目標至站立點之間的距離。
例五:如圖三所示,在河彼岸有敵陣地新建暗堡,估測暗堡至站立點之間的距離。打開指北針,測得目標至站立點的磁方位為45—20密位,在垂直於目標的方向尋找一輔助點,使目標至輔助點的磁方位角之值在原來的基礎上變化1—00密位,例向右當測得輔助點至目標的磁方位角為44—20密位。此時用步測法或其它方法,若測得輔助點到立足點的距離為40米,則站立點到目標的距離為其十倍,即400米。
註:按上述方法測距,如再減少5%、如400米-400×5%=380米,此時測距精度能提高到2%左右。 用俯仰瞄準器直接瞄準目標,來測量站立點至目標的俯角或仰角。還可以將指北針的坐標梯尺(長尺)朝下,使之處於水平位置。
例六:測量站立點至山坡目標之仰角。
手拿指北針,用中指壓下按鍵,同時通過俯仰瞄準器瞄準目標,待3—5秒鍾以後,中指脫開按鍵,鎖緊機構即將被測角度鎖定。通過俯仰放大鏡即可讀取所測得的仰角,指示為30`。 不同比例尺之地圖,其方里網邊長及實地距離之關系,及計算公式:
地圖比例尺 方里網邊長 相當於實地距離
1:25,000 4厘米 1公里
1:50,000 2厘米 1公里
1:100,000 2厘米 2公里
量得毫米數 4
1:25,000地圖:距離=×100(公尺)
量得毫米數 4
1:50,000地圖:距離=×100(公尺 1:100,000地圖:距離=量得毫米
數×100(公尺)
例七:量測地圖上甲乙兩地之直線距離。(地圖比例尺1:50,000)將坐標梯尺始端對准甲地,量得甲乙兩地間的長度為68毫米。代入公式:
距離=×100=3400米則甲乙兩地間的直線距離為3400米
例八:量測沿某公路上甲乙兩地之行軍路程。(地圖比例尺1:50000)轉動里程輪,消除其空迥,使里程錶針的指示為零,然後使里程輪沿公路滾動到乙地(注意里程輪只能滾動不能滑動)。翻轉指北針,根據地圖的比例尺,在1:50000里程錶分劃圈上讀數,若里程錶針指示為25,則該公路上甲乙兩地之路程為25公里。說明:此法不適用於地勢有起伏的地區。 量讀要領:長邊壓橫線、短邊通過點,公里數在前,尾數看尺邊,先報坐標,後報橫坐標。
例九:如圖四所示,量測1:50000地圖上、「p」點的精確坐標。
(1) 先查出「p」點的坐標為83、50。將坐標梯尺長邊與83坐標橫線密 合,使短尺通過「p」點。
(2) 先後讀得短邊為8毫米,長邊為13毫米。代入公式:距離 量得毫米數2 短邊為400公尺,長邊為650公尺,分別加到所對應的公里數後面。
(3)「p」點的精確坐標為83400(縱),50650(橫)。

閱讀全文

與軍用指北針使用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高冰種翡翠原石鑒別方法圖解 瀏覽:399
租房喝水的正確方法 瀏覽:819
月見草油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 瀏覽:4
玉樹菇食用方法 瀏覽:955
子宮上長了瘤子消除最佳方法 瀏覽:476
led燈接線柱焊接方法視頻 瀏覽:657
ipad如何隔空手勢操作方法 瀏覽:423
如何起小運的方法 瀏覽:373
有什麼草本方法祛痘 瀏覽:307
北京幼兒教育方法培訓班哪裡有 瀏覽:586
用什麼方法可以去除手機後面雜質 瀏覽:458
光纖測量尺的使用方法 瀏覽:376
磯竿不帶漂的使用方法 瀏覽:663
如何與異性正確相處方法 瀏覽:789
不合格模具回收方法有哪些 瀏覽:927
八門運用最佳化解方法 瀏覽:27
養豬的正確方法圖片 瀏覽:600
骨架穩定的正確鍛煉方法 瀏覽:127
離散型數據適合什麼方法分析 瀏覽:386
ph的測量方法必須滿足的條件 瀏覽: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