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使用方法 > 月季立枯病圖片及治療方法

月季立枯病圖片及治療方法

發布時間:2022-09-24 12:58:39

① 請問各位,有什麼葯對立枯病治療效果好的,請推薦一下,謝謝

[防治要點] ①苗床及苗床管理同猝倒病。②床土消毒除常用五代合劑外,還可用五福合劑(五氯硝基苯+福美雙1∶1混合),或40%拌種雙,或50%托布津,像猝倒病那樣配製葯土和撒施。③苗期噴灑植寶素、壯秧劑等,壯秧防病。噴布0.1%~0.2%磷酸二氫鉀,可增強抗病力。④一旦苗床發病,葯劑防治可用20%甲基立枯磷1500倍液,或5%井岡黴素1500倍液,或3.2%克枯星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或15%惡霉靈500倍液。

② 求植物葉子焦邊的原因和補救方法~

葉子焦邊往往是由於環境濕度不夠造成的。尤其是在北方的是沒有葉綠素的低等植物,肉眼看不見。它不能自造養分,以菌絲體在花卉體內吸收養料。真菌孢子借風、雨、昆蟲等四處傳播。常見花卉真菌性病害有:
白粉病:病菌附在芽蕾和嫩葉上,出現白色霉層,被害葉和梢捲曲萎縮、畸形,花蕾不能正常開放,病菌孢子隨氣流傳播蔓延,晝夜溫差在10℃時最易大面積發作,溫室內易蔓延。如月季、倒掛金鍾、梅花、鳳仙花、瓜葉菊、大麗花白粉病等。
黑斑病:為花卉常見病害,病菌在土壤中潛伏,隨雨水濺落侵入下部葉片,迅速向上蔓延。被害葉片先出現黑色斑點,逐漸擴大成圓形、橢圓形連接成片。病葉萎黃、凋落,對花卉生長影響大。通常雨季發病較迅猛。常見的有月季、菊花、牡丹、天竺葵黑斑病等。
銹病:病菌孢子侵染,開始葉片正面出現蒼白色小斑點,逐漸膨大呈稍圓形突起,背面表皮破裂生出橙黃色粉末,隨風飛散,大面積侵染。隨後,在葉片上生暗墨色橢圓斑點,葉背面表皮破裂後,又生出黑色粉末。嚴重時,自下而上全株染病,葉片焦枯,提早脫落。常見的有玫瑰、鳶尾、薔薇銹病等。
幼苗立枯病:由鐮刀菌、絲核菌和腐黴菌引起的幼苗病害,表現症狀為腐爛、猝倒、立枯等,幼苗出土20天內受害最重。常見的有唐菖蒲、百合、海棠、香石竹立枯病等。
炭疽病:主要為害葉片,也可為害莖部。一種是在葉片上,長出淡褐色或灰白色邊緣則呈紫褐色或暗褐色的近圓形斑點。此斑點常發生於葉緣或葉尖,其上有黑色小點,為病菌的分生孢子盤。嚴重時使大半葉片枯黑,如蘭花炭疽病。另一種是在莖上產生圓形或近圓形的病斑,呈淡褐色,其上生黑色小點。如仙人掌類炭疽病。
煤煙病:為害多種花木的枝葉和果實。病源為多種真菌。它們多以蚜蟲或介殼蟲作為傳播的媒介。初期葉表面出現暗褐色霉斑,逐漸擴大形成黑色煤煙狀霉層,阻礙植株的光合作用,使植株無法製造養分而枯萎死亡。
此外,還有根腐病、葉斑病等。
細菌性病害細菌是一種很小的單細胞生物,沒有營養體和繁殖體的分化,通過細胞膜攝取養分,以分裂方式進行繁殖。細菌侵染主要通過氣孔、蜜腺、傷口等途徑,一般借流水、風雨、昆蟲、土壤以及病株殘余體等來傳播。常見的細菌病害有月季、榆葉梅的根癌病和柑橘的潰瘍病等。
病毒性病害病毒是一種極微小的寄生物,用電子顯微鏡才能看見,病毒只在活的花卉細胞內繁殖。病毒通過昆蟲(主要是刺吸式口器昆蟲,如蚜蟲、紅蜘蛛等)嫁接、機械損傷等途徑傳播。病毒有花葉、黃化、卷葉、畸形、矮化、壞死、斑點等症狀。常見的有月季、菊花、一串紅、海棠的花葉病和菊花矮化病等。

③ 立枯病怎樣治

防治幼苗立枯病主要採取栽培管理與葯劑消毒相結合的方法。
土壤消毒:常用的土壤消毒劑有五氯硝基苯和福爾馬林。每平方米用五氯硝基苯8克製成葯土,鋪蓋土表厚1厘米左右;或用40%福爾馬林50克加水10千克,澆灌育苗床土1平方米,然後用草簾覆蓋7~10天,揭簾放氣後,就可育苗。
種苗出土20天左右,嚴格控制澆水,適當通風,是防治立枯病的關鍵,一般在播種前苗床灌足水,播種後一般不澆水,以防濕度過大容易發病。幼苗出土後,可噴1%波爾多液或50%代森銨200倍液;5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以消滅土表病菌。
發現個別幼苗發病,應立即拔除,並噴葯保護,以防蔓延。
少量盆播育苗,應選用素沙土和新瓦盆。土壤裝盆前,經暴曬干透或用開水澆一下。

④ 春天花卉有哪些常見病蟲害

春天花卉的病蟲害較多,四、五月為害較嚴重的有以下幾種: 蚜蟲(膩蟲) 木槿、碧桃、扶桑、月季、金銀花等都容易受蚜蟲的危害。隨著氣溫的升高,蚜蟲也日益增多,必須防治。防治方法:1.40%的氧化樂果或50%的亞胺硫磷對水1200~1500倍後噴灑。2.少量盆花還可噴70~100倍的中性洗衣粉液。 紅蜘蛛 茉莉、扶桑、文竹、月季、大麗花等從4月上旬開始出來為害。防治方法:少量盆花經常用自來水沖洗葉正、背面,或者噴、蘸經煮沸並冷卻的100~150倍的麵糊水,過一兩天再用清水沖一次,可收到明顯的效果。 介殼蟲(花虱子) 白玉蘭、月季、黃楊、海桐上的介殼蟲大都在4月中旬至5月中、下旬開始孵化。防治方法:1.在其孵化前人工輕輕把蟲體刷掉。2.勤檢查,在幼蟲孵化期噴布40%的氧化樂果1000~1500倍液。 立枯病 當氣溫達到20℃時,新播種的花卉、樹苗以及一些易爛根的花卉在士壤濕度大時極易發生立枯病。防治方法:1.播種前每畝用70%的五氯硝基苯1.5~4公斤均勻拌在土壤里。2.在小苗幼嫩期控制澆水,勿使土壤過濕。3.初發現病苗時,澆灌1%的硫酸亞鐵或200~400倍50%的代森銨液,每平方米澆灌2~4公斤葯水。 銹病 海棠銹病於四、五月雨後易大量侵害花木,玫瑰銹病於玫瑰花含苞待放時侵害。防治方法:1.在玫瑰發芽時應及時將先萌發的黃色病芽摘掉燒毀,消滅傳染病源。2.在初侵害期噴布15%的粉銹寧700~1000倍液。 白粉病 月季白粉病、鳳仙花和黃櫨白粉病大多發生在五、六月,夏季易造成黃葉、枯葉、嫩梢彎曲等症狀。防治方法:1.注意花卉的通風透光。2.少施氮肥,多施些磷鉀肥。3.初染期噴1次15%的粉銹寧700~1000倍液即可。

⑤ 常見的病蟲害有哪些怎樣防治它們

盆栽非洲菊主要的病蟲害有潛葉蟲、白粉虱、薊馬、蚜蟲和鐮刀菌腐霉病等。可使用黃色粘蟲板來檢測昆蟲,如果在溫室里發現了潛葉蟲,冬季每隔一周,夏季每隔5天噴施相關葯劑來防治。

⑥ 白術根腐病.立枯病怎麼

根腐病:又稱"干腐病",由真菌中的一種半知菌引起,發病後白術枝葉成萎蔫狀,乾枯至死。4月中旬開始發病,6月為發病盛期。病菌在土壤中能活5年以上。在根線蟲或地下害蟲活動頻繁,以及天氣時晴時雨,植株生長不良的條件下容易發病。 立枯病:又稱"爛莖瘟"由真菌中的一種半知菌引起,發病時莖基部出現黃褐色的病斑,擴大病部呈黑褐色干縮凹陷,最後病株倒伏而死。早春多陰雨、土壤粘重板結時易發生。
上述病害應採取綜合防治措施。
農業防治:白術收獲時把病株葉集中燒毀,以減少菌源;選育抗逆力強的高產品種;嚴格實行與禾本科作物輪作。忌連作,間隔3-5年再種;施足基肥,增施磷鉀肥和經腐熟的有機肥,使植株生長健壯,提高白術抗菌力;注意開溝排水,降低田間濕度;露水未乾時不可在田間操作。
葯劑防治:整地時每畝用1公斤五氯硝基苯,也可用石灰50公斤或石灰氮30公斤撒於土面翻入土中,進行土壤消毒;術栽種前用甲基托布津或苯駢咪唑1000倍液浸種10分鍾,晾乾後再種;防治鐵葉病可在發病前用1:1:100的波爾多液進行防治,每隔10-15天1次,連續3-4次。防治根腐病,發病初期可用50%甲基托布津1 000倍液噴霧。白術苗期結合防治地下害蟲,可用40%樂果2000倍液或90%晶體敵百蟲1000倍液加敵克松1000倍液澆株,每隔10-15天1次,連續2-3次。防治白絹病、立枯病,可用5%石灰水或將病株帶土移出燒毀,並在病株四周撒石灰粉消毒。也可施5-7克"白絹靈"(木霧82)製成品,如發現中心病株,可在病株周圍施10-15克,效果較好。防治銹病,噴波美0.3-0.4度的石硫合劑。
2、蟲害 術籽蟲:主要危害種子,並咬食花蕾底部的肉質花被,嚴重時造成種子顆粒無收。防治方法:消滅越冬蟲源;選育抗蟲品種;用50%敵敵畏800倍液噴霧,第1次在80%左右花蕾開花時,第2次宜在花蕾全部開花時,視蟲害情況可隔7-10天進行第3次防治。
長管蚜:又名"術蚜"。是白術產區常見的害蟲。長管蚜密集在嫩葉、新梢上吸取汁液,使葉片發黃,植株萎縮,生長不良。防治方法:鏟除地邊雜草,減少越冬蟲數; 用40%樂果1500-2000倍液噴霧,防治效果較好。
小地老虎:常從表土處咬斷幼株及幼嫩枝葉。防治方法:清潔田園,除盡周圍雜草和枯枝落葉;用麥麩或青葉菜草拌敵百蟲誘殺;早晚人工捕殺。
蠐螬:咬食根莖成凹凸不平的空洞,植株逐漸黃萎,嚴重時枯死。防治方法:施用腐熟肥料,減少成蟲產卵量;堅持土壤消毒,殺死幼蟲;為害期可用90%敵百蟲1000-1500倍液澆注。

⑦ 春夏季節家庭花卉病蟲害防治的技巧有哪些

季春夏季花卉的病蟲害較多,4~5月為害較嚴重的主要有蚜蟲、紅蜘蛛、介殼蟲、立枯病、銹病和白粉病。

(1)蚜蟲木槿、碧桃、扶桑、月季、金銀花等都容易受蚜蟲的危害。隨著溫度升高,花草上的蚜蟲日益增多,病蟲害日趨嚴重,必須提早發現和防治。可用40%的氧化樂果或50%的亞胺硫磷,兌水1200~1500倍來防治(少量盆花噴70~100倍的中性洗衣粉有效)。

(2)紅蜘蛛茉莉、扶桑、文竹、月季、大麗花等易生紅蜘蛛,大多數從4月上旬開始出來為害。防治方法:少量盆花可經常用自來水沖洗葉正、背面,或者將煮沸並冷卻的100~150倍麵糊水噴或蘸到葉面上,過一兩天再用清水沖洗一次,可收到明顯效果。

(3)介殼蟲介殼蟲又名花虱子,白玉蘭、月季、黃楊、海桐的介殼蟲大都在4月中旬至5月中、下旬開始孵化活動。防治方法:①於孵化前人工輕輕把蟲體刷掉;②勤檢查,在若蟲孵化期噴布40%的氧化樂果1000~1500倍稀釋液。

(4)立枯病當氣溫高於20℃、土壤濕度大時,新播種或去年秋天播種的花卉、樹苗以及一些易爛根的花卉,極易發生立枯病。露地栽培花卉防治方法:①播種前土壤每畝用70%的五氯硝基苯1.5~4千克,均勻拌在土壤里;②在小苗幼嫩期控制澆水,勿使土壤過濕,③初發現病苗時,澆灌1%的硫酸亞鐵或200~400倍50%的代森銨液,均為每平方米澆灌2~4千克葯水。

(5)銹病海棠銹病於4~5月雨後易大量侵染:玫瑰銹病於花朵含苞待放時侵染;防治方法:①玫瑰銹病於發芽時及時將先萌發的黃色病芽摘掉燒毀,消滅傳染病源;②於初侵染期噴布15%的粉銹寧700~1000倍液,效果明顯。

(6)白粉病月季、鳳仙花和黃櫨白粉病大多於5~6月侵染,夏季易造成黃葉、枯葉、嫩梢彎曲等症狀。防治方法:①注意花卉的通風透光;②少施氮肥,多施些磷鉀肥;③初侵染期噴一次15%的粉銹寧,兌水700~1000倍。

⑧ 立枯病用什麼葯是澆根還是噴施

如發現秧苗出現病症,不要盲目用葯,要結合秧苗生長環境條件來防治。以健身防病為主,治療為輔。通過改善苗床酸鹼度、溫濕度、補充速效養分(如苗床使用硫酸銨)、促進秧苗生根(噴施生根葯劑)、施葯控制立枯病病菌(如惡霉靈、甲霜靈、多菌靈等)等幾個方面綜合考慮,因時、因地、因苗進行防控。

立枯病是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術苗床上常見多發的病害之一。引發立枯病發生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受氣候、苗床管理、播種量、苗床ph值、壯秧劑質量及使用方法是否正確等因素的影響,必須綜合每一樣因素考慮,採取綜合防治措施進行防治,才能使水稻秧苗生長健壯,減少立枯病的發生。

水稻立枯病屬於土傳病害。

水稻剛出苗發病表現為幼芽或幼根變褐色,病芽扭曲、腐爛而死,在種子或芽基部生有霉層。水稻幼苗立針期到2葉期發病表現為幼苗心葉枯黃,葉片不展開,基部變褐,種子與幼苗基部交界處生有霉層,莖基軟弱,易折斷,育苗床中幼苗常成簇,成片發生與死亡。水稻2葉期以後發病症狀表現為黃枯、青枯,苗床多以此時此症狀發生居多,病苗葉尖不吐水,葉色枯黃、萎蔫,成穴狀迅速向外擴展,秧苗基部與根部極易拉斷。在氣溫驟然升高時,幼苗迅速表現青枯,心葉及上部葉片「打綹」。幼苗葉色青綠,最後整株萎蔫。在插秧後本田出現成片青綠枯死

誘發立枯病的原因

1、氣候影響

低溫、陰雨、光照不足誘發水稻立枯病的重要條件,其中以低溫影響最大。北方水稻播種時間多在4月5日-4月25日,此時外界氣溫仍不穩定,易出現連續降溫、陰雨天氣,水稻是喜溫作物,當溫度低、苗床濕度大時水稻抗病性下降,有利於病菌的侵入發生黃枯。如持續低溫或陰雨後溫度突然升高,晝夜溫差大,加之苗床濕度大,造成水稻秧苗弱,根系發育不良,吸水能力差,而高溫使得水分蒸發迅速,幼苗吸收水分和葉片蒸騰比例失調,常引起水稻幼苗發生靑枯,嚴重的致使秧苗枯死。

2、播種量大

目前,大多數農戶普遍選擇增加播種量的方法,使得農戶普遍存在播種量過大,平均每盤下干籽175g,甚至高達250g。這樣密度過大,秧苗群體與個體生長發育不均衡,相互爭肥、爭水、爭光,加之晝夜溫差大,高溫秧苗易徒長,秧苗根系發育不良,秧苗地上地下生長發育不協調,形成徒長苗,在突然出現高溫或通風狀態下易出現靑枯,徒長苗弱苗抗病性差,易病原菌侵入發生立枯。

3、壯秧劑使用不當

目前,很多農戶使用壯秧劑不按操作規程操作。而是,直接將壯秧劑混少量過篩土揚在擺好的秧盤床土上面,採取澆水的辦法施入,甚至有直接將壯秧劑散在盤土之上澆水使用。在這種情況下,極易產生肥害、秧苗長相參差不齊,且苗弱,進而誘發立枯病、青枯病的發生。還有部分農戶存在壯秧劑混拌不均勻,混拌後沒有悶土的流程,擺盤裝土與播種時間間隔過長。導致壯秧劑有效的酸度和肥料揮發損失。

4、苗床酸鹼度失調

目前,由於很多農戶使用壯秧劑方法不當,造成壯秧劑內調酸劑揮發損失或調酸不均勻,加之,農戶很少自主調酸完全依賴壯秧劑。苗床在2.5葉期ph值明顯偏高,不適宜水稻秧苗生長,利於立枯病菌等土傳病害的繁殖和入侵。

5、覆土厚度不均勻

覆土過厚易造成「頂蓋」現象,覆土過薄易造成「干籽、干芽」現象。最終導致秧苗生長參差不齊。秧苗素質差,抗病性差。

6、苗床管理不到位

苗床溫度、濕度控制的不合理。通風和澆水不能結合天氣變化進行靈活調整,通風過晚,通風量及通風方法不當,澆水存在澆水澆不透、過勤,導致秧苗根系發育不良,苗弱,易發生靑枯和立枯。

⑨ 立枯病與根腐病的防治方法是什麼

立枯病與根腐病的防治方法:
(1)實行輪作,可減少土壤中病菌,特別是育苗床土、要使用未發生過枯萎病的土壤。

(2)用乾農作物保護的根尚雅進行灌根就行了。

(3) 上茬作物收獲後,立即進行第1次深翻晾曬,在定植前20天進行第2次深翻、結合翻耕撒施奧農樂生物菌肥進行土壤滅菌。

(4) 用紙袋或塑料杯育苗,定植時不傷根,而且緩苗快,提高黃瓜苗期的抗病能力。

(5)一般採用黒籽南瓜做砧木嫁接黃瓜。黒籽南瓜根系發達,吸肥水能力強,生長勢旺、對枯萎病菌免疫力強,增產效果明顯。黃瓜苗嫁接部位應距地面2cm以上,達到斷絕不定根的滋生。定植時,黃瓜與南瓜嫁接的介面處需距離地面有一定的高度,以避免黃瓜接觸地面再長新根,失去嫁接防病的作用。

(6)要勤中耕避免傷根,疏鬆土壤,增加透氣性。結瓜前要控制澆水量,防止漫灌和積水。肥料必須腐熟,追肥要分期適量施入,以減少因施肥不當而造成的燒根。發現病株及時拔除燒毀,病穴用生石灰或葯劑消毒。

⑩ 根腐病與立枯病區別

立枯病又稱「死苗」,寄主范圍廣,除茄科、瓜類蔬菜外,一些豆科、十字花科等蔬菜也能被害,多發生在育苗的中、後期。與猝倒病的區別是:猝倒病常發生在幼苗出土後、真葉尚未展開前,產生絮狀白黴、倒伏過程較快,主要危害苗基部和莖部;立枯病多在育苗中後期發生,發病中無絮狀白黴、植株得病過程中不倒伏。立枯病主要由立枯絲核菌,屬半知菌亞門真菌侵染引起。通過雨水、噴淋、帶菌有機肥及農具等傳播

根腐病主要危害幼苗,成株期也能發病,該病常與漚根症狀相似,屬真菌病害。病菌在土壤中和病殘體上過冬,一般多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發病,5月進入發病盛期,其發生與氣候條件關系很大。苗床低溫高濕和光照不足,是引發此病的主要環境條件。育苗地土壤粘性大、易板結、通氣不良致使根系生長發育受阻,也易發病。另外,根部受到地下害蟲、線蟲的危害後,傷口多,有利病菌的侵入。在此環境下,不僅採取播種、扦插的草本花卉易受害,採取扦插、分株、壓條繁殖的月季、木芙蓉、扶桑等木本花卉也易發病。根腐病是由真菌、線蟲、細菌引起的植物病害。根腐病是土傳病害,主要通過土壤內水分、地下昆蟲和線蟲傳播。

閱讀全文

與月季立枯病圖片及治療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讓安卓手機出故障的方法 瀏覽:399
銅的顯微結構分析方法 瀏覽:758
繞組電阻檔的測量方法 瀏覽:66
devondale奶粉使用方法 瀏覽:243
黑枸杞剪枝方法圖片 瀏覽:549
汽車導航拆卸安裝方法 瀏覽:533
流鼻涕需要用什麼方法讓他治好 瀏覽:246
電熱棒使用方法 瀏覽:144
統計指數的計算方法 瀏覽:936
鐵皮石斛種植方法能種在石頭上 瀏覽:174
高冰種翡翠原石鑒別方法圖解 瀏覽:401
租房喝水的正確方法 瀏覽:821
月見草油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 瀏覽:4
玉樹菇食用方法 瀏覽:955
子宮上長了瘤子消除最佳方法 瀏覽:476
led燈接線柱焊接方法視頻 瀏覽:657
ipad如何隔空手勢操作方法 瀏覽:423
如何起小運的方法 瀏覽:373
有什麼草本方法祛痘 瀏覽:307
北京幼兒教育方法培訓班哪裡有 瀏覽: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