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桑白皮的功效與作用與主治
桑白皮的功效與作用與主治
桑白皮的功效與作用與主治,雙子葉植物桑科桑除去栓皮後的乾燥根皮,桑白皮的功效與作用與主治有清熱解毒、降脂降壓、消除水腫及美白皮膚等功效,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
桑白皮的功效與作用
止咳,潤肺,平喘,利水消腫。
1、瀉肺平喘(肺熱咳喘證)用治肺熱咳喘,常配伍地骨皮同用,如瀉白散。若水飲停肺,脹滿喘急,可配伍麻黃、葶藶子等同用;用治肺虛有熱而咳喘氣短,潮熱,盜汗,也可與人參、熟地黃等配伍為用。
2、利水消腫(水腫證)用治風水、皮水等陽水實證。全身水腫,面目肌膚皆腫,脹滿喘急,小便不利,常配伍茯苓皮、大腹皮等同用,如五皮飲。
3、其他 本品還有清肝之功,可用治肝陽上亢,肝火偏旺之高血壓病。
桑白皮主治
主治肺熱喘咳,吐血,水腫脹滿尿少,面目肌膚浮腫,腳氣,小便不利等症。
桑白皮成分及現代葯理研究
現代葯理研究,桑白皮有輕度止咳作用,並能利尿;煎劑及其乙醇、乙醚、甲醇的提取物,有不同程度的降壓作用;對神經系統有鎮靜、安定、抗驚厥、鎮痛、降溫作用;對腸和子宮有興奮作用。煎劑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傷寒桿菌、痢疾桿菌有抑製作用。對子宮頸癌JTC28、肺癌細胞有抑製作用,還能抗癌症病毒。
桑白皮禁忌
肺虛無火,小便多及風寒咳嗽忌服。
桑白皮日常用法
日常用量:6~12g,水煎服。
桑白皮選方
1、治咳嗽:桑白皮12g,糯米50g。桑白皮用水煎煮,去渣取汁。用葯汁和糯米一起煮粥。每日1次。
2、肺氣喘急:桑白皮、葶藶子各等分。將以上中葯研成粗末。每服1、5g,水煎去渣,取汁,溫服。
3、適用於多飲、身體消瘦的糖尿病患者:桑白皮12g,地骨皮30g,麥冬8g,地骨皮、桑白皮、麥冬浸泡20分鍾,加適量水煎後,去渣,取汁用葯汁和大米一起煮粥。每日1次。
4、治肺熱咳喘:桑白皮、地骨皮各15g,炙甘草5g,大米6g。將以上3味中葯和大米研成細末。水煎,去渣,取汁,溫服。
5、治通身水腫:桑白皮250g,吳茱萸100g,炙甘草50g。將以上3味中葯研成粗末。每服15g,加適量生薑、大棗和飴糖水煎,去渣,取汁,溫服。
桑白皮的做法
1、桑皮:刷去灰屑,洗凈,潤透後切絲,曬干。
2、炒桑白皮:取桑皮片,炒至微黃、略具焦斑。
3、蜜桑皮:取桑皮絲,加煉熟蜂蜜與開水少許,拌勻,稍悶,置鍋內用文火炒至變為黃色、不粘手為度,取出,放涼。(每桑皮絲100斤,用煉熟蜂蜜30斤)
4、炙桑白皮:取桑白皮絲片,用煉蜜(桑白皮100公斤,用煉蜜25公斤,適量開水稀釋)拌勻,稍悶,以文火炒至金黃色不粘手時,取出攤涼。蜜炙後緩和寒瀉之性,增強潤肺止咳作用。
桑白皮的食用方法
1、桑白皮茯苓豬骨湯
食材明細:桑白皮10克茯苓20克、豬骨300克蜜棗2顆。
桑白皮茯苓豬骨湯的做法詳細步驟:
(1)桑白皮、茯苓洗凈後浸泡20分鍾,蜜棗去核
(2)豬骨洗凈斬件,放沸水中焯出泡沫撈起3、砂煲里放6碗水,煮沸後以上所有材料全部放進砂煲,大火煲沸後轉小火煲2個小時即可,喝時落鹽調味。
2、桑白皮蘆根飲
材料:桑白皮20克,蘆根10克。
做法:將桑白皮的一層表皮輕輕颳去,同蘆根共入沙鍋,加水煎熬10分鍾,加蓋悶一會兒,代茶飲用,為1日量。現代研究證明,桑白皮有利水和降壓作用,可調節新陳代謝,調治肥胖症。
桑白皮的食用禁忌
1、肺虛無火力、便多及風寒咳嗽忌服桑白皮。
2、續斷、桂心、麻干為之使。《本草經集注》
3、肺虛無火,因寒襲之而發咳嗽者勿服桑白皮。《本草經疏》
4、肺虛,小便利者慎用桑白皮。《得配本草》
桑白皮可以治療脫發嗎
桑白皮是中葯中的甘寒葯,入肺經,主要功效是瀉肺平喘,利水消腫。用於肺熱咳喘,面目浮腫,小便不利等症。桑白皮在醫學上只是一味利水葯,現代葯理研究中也沒提到能治療脫發。
桑白皮不但有非常高的食療價值,也有很高的葯用價值,人們食用桑白皮可以潤肺止咳、去水腫,還可以通利小便。桑白皮也可以作為人們廚房中的食物配料,做成很多的美食,比如桑白皮茯苓豬骨湯、桑白皮蘆根飲,集保健與營養於一身。但是桑白皮也有一定的食用禁忌,比如肺虛無火力、風寒咳嗽的人和小便通利的人是不能服用的。
桑白皮的副作用
桑白皮具有一定的致瀉作用,胃腸功能不好者可以發生腹痛、腹瀉等不良反應。
防範措施與禁忌
1、肺虛無火力、便多及風寒咳嗽忌服。有消化系統疾病的患者慎用本品。
2、與西葯的配伍禁忌:不宜與阿托品合用,阿托品可以降低桑白皮的降壓、擴張血管、化痰作用;不宜與瀉下葯物合用。
3、嚴格掌握劑量,依據病情及個體劑量化,一般不超過15克,禁止超劑量使用。
4、如需長期使用,宜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
B. 桑白皮有哪些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
桑白皮是常見的中醫中葯,桑白皮的功效與作用於桑白皮的葯性特點有很大關系,由於桑白皮具有瀉肺平喘,利水消腫的作用,所以被廣泛運用於修復組織細胞、降壓、水腫、肺熱喘咳、美白肌膚等領域。桑白皮的吃飯很多,除我們熟悉的桑白皮飲、桑白皮粥外,柴胡桑白皮湯、大豆桑白皮湯都是桑白皮比較常見的食用方法。由於桑白皮具有一定的葯性,所以不同吃法在功效和作用通常有細微的差別和不同。
C. 桑樹根皮有什麼作用
1、降血糖
上個世紀七十年代,科學家們從桑樹根皮中分解出一種英文名為moranoline的物質,後來的科學研究證明了這種物質具有降低血糖的功能。
除此之外,科學家又從桑樹根皮分離出了英文名為moran A的物質,後來也是被證明是一種能夠降血糖的糖蛋白。桑樹根皮中含有降血糖物質,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葡萄糖性高血糖。
2、利尿
桑樹根皮的利尿作用在古時候就已經被我國的醫葯學家所發現,如今的科學家們通過將桑樹根皮煎劑餵食給小動物食用,發現相比與沒有餵食桑樹根皮煎劑的小動物,餵食過的尿量明顯增加。
3、抗艾滋病病毒
艾滋病是目前仍然沒有辦法治癒的「超級癌症」,但是科學研究表明,桑樹根皮中的有效成分1一脫氧野尻黴素可以有效降低艾滋病病毒HIV的感染度。除此之外,桑樹根皮中還含有黃酮momrusin,kuwanon H和 morusin4-glucoside,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HIV病毒的活力。
4、降低血壓
高血壓如今已經不能算是老年病了,許多中年人甚至是青年,由於生活作息時間不規律、飲食習慣、吸煙酗酒、情緒焦躁不安等原因,也患上了高血壓。科學家們使用桑樹根液對患有原發性高血壓的兔子進行餵食,發現經過一段時間之後,高血壓兔子的舒張壓有了明顯的降低。
(3)桑皮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擴展閱讀:
桑樹的根皮即是桑白皮,主產安徽、河南、浙江、江蘇、湖南等地;其他各地亦產。野生或栽培。秋末葉落時至次春發芽前採挖根部,颳去黃棕色粗皮,縱向剖開,剝取根皮,曬干。
桑白皮呈扭曲的捲筒狀、槽狀或板片狀,長短寬窄不一,厚1~4mm。外表面白色或淡黃白色,較平坦,有的殘留橙黃色或棕黃色鱗片狀粗皮;內表面黃白色或灰黃色,有細縱紋。體輕,質韌,纖維性強,難折斷,易縱向撕裂,撕裂時有粉塵飛揚。氣微,味微甘。
D. 桑白皮的葯理作用
桑白皮的葯理作用
桑白皮的葯理作用,鬱金是中葯的一種,有降壓利尿的好處,很多人可能聽說過這味中葯但是卻不是很了解它有什麼作用,下面和大家分享桑白皮的葯理作用,希望有所幫助。
1、 降壓作用
桑白皮的醇提取液5~6mg/kg,對麻醉兔、犬十二指腸給葯可使動物血壓明顯而持久的下降。而對實驗性腎性高血壓的動物20g/kg口服,亦能產生明顯的降壓作用。切斷兩側迷走神經或於第5~6頸椎部位切斷脊髓,其降壓作用不變。桑白皮用乙醚、熱水或溫甲醇的提取液,對兔皮下注射1g(生葯)/kg時,可使血壓下降2~3、3kPa。從桑白皮中提得一種物質[熔點(分解)為144℃],給家兔靜注10mg/kg,血壓立即顯著下降,切斷頸迷走神經或頸椎,此作用仍存在,故推斷提取物中可能是乙醯膽鹼樣物質。桑白皮提取物能抑制離體蛙心、興奮兔離體腸管,而降低血壓作用可被阿托品對抗。提示此種降壓抑制,可能是抑制了血管運動中樞而出現的,降壓同時對腎血流量似有增加。從桑白皮中分離出的桑根酮靜注家兔,即能顯著降壓,環桑皮素、桑皮呋喃C等都有降壓作用。
2、利尿作用
桑白皮煎劑2g/kg,給家兔口服或桑白皮水提取液及正丁醇提取物300~ 500mg/kg,給大鼠口服或腹腔注射,均有顯著的利尿作用。使尿量及尿中的氯化物 (Na、 K 在6小時內排出量均顯著增加。本品有顯著的利尿作用。
3、鎮靜鎮痛作用
桑白皮的石油醚、乙醚、乙酸乙酯等脂溶性溶媒的提取物給小鼠靜注,能減少小鼠的自發活動,並有抗驚厥的作用。桑白皮水或正丁醇提取物50mg/kg以上腹腔注射小鼠,可使動物自發活動減少,觸覺及痛覺反應降低,瞳孔散大,並能輕度抑制小鼠電休克的發生。
4、抗炎作用
桑白皮水提取物給大鼠口服或注射對角叉菜膠及葡聚糖所引起的腳腫脹有抑製作用。
5、抗菌作用
桑白皮煎劑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有較強的抑製作用;對傷寒桿菌及福氏痢疾桿菌也有輕度的抑製作用。桑皮呋喃A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分歧桿菌均有較強的抑菌活性。環桑皮素也有抗真菌作用。
6、抑制血小板聚集
桑白皮中所含酸性物質,可影響血小板內的環氧合酶,從而抑制了 TBX2的生物合成,或抑制12-HETE的生成,通過改變花生四烯酸的代謝,影響血小板的聚集。
7、降糖作用
桑白皮中分離並證實了降血糖成分Moranoline(脫二氧亞胺基葡萄醇)和MoranA降糖物質,經過試驗,已經證實了,MoranA對四氧嘧啶誘發的高血糖小鼠(血糖250~450mg/dL)有劑量依賴的降糖效果醫學、教育網。
8、 其他作用
桑白皮熱水提取物體外試驗,對人子宮頸癌JTC-26株的抑制率為70%左右,具有誘生干擾素作用。桑白皮能興奮離體兔子宮,輕度促進兔耳下腺的分泌。並能抑制磷酸二酯酶。有導瀉作用。桑白皮水提取物對豚鼠有輕度鎮咳作用,正丁醇提取物也有鎮咳作用,還具有一定降溫作用。以桑白皮為主葯的解熱清腦糖漿也有較好的解熱、祛痰止咳作用。
【中葯名】桑白皮 sangpi
【別名】桑根白皮、桑根皮、桑皮、白桑皮。
【英文名】Mori Cortex。
【葯用部位】桑科植物桑Morus alba L、的乾燥根皮。
【植物形態】落葉喬木。樹皮灰褐色,淺縱裂。幼枝光滑或有毛。單葉,互生,卵形或寬卵形,長6~15厘米,寬5~13厘米,先端急尖或鈍,基部近心形,葉緣具鋸齒,有時成不規則的分裂,上面近光滑,下面脈有疏毛,脈腋有簇生毛,葉柄長1、5~3、5厘米,具柔毛,托葉披針形,早落。雌、雄花均成柔荑花序,花單性,雌雄異株。雄花花序長1~2、5厘米,雌花花序長0、5~1、2厘米。雄花花被片4,雄蕊與花被片同數且對生,中央具不育雌蕊。雌蕊花被片4,結果時肉質化,常無花柱,柱頭2裂,宿存。聚花果(桑椹),長1~2、5厘米,成熟時為黑紫色或白色。花期5月,果期6月。
【產地分布】多栽培於村旁、田間。分布全國各省。
【採收加工】秋末葉落時至次春發芽前採挖根部,颳去黃棕色粗皮,縱向剖開,剝取根皮,曬干。
【葯材性狀】呈扭曲的捲筒狀、槽狀或板片狀,長短寬窄不一,厚1~4毫米。外表面白色或淡黃白色,較平坦,有的殘留橙黃色或棕黃色鱗片狀粗皮;內表面黃白色或灰黃色,有細縱紋。體輕,質韌,纖維性強,難折斷,易縱向撕裂,撕裂時有粉塵飛揚。氣微,味微甘。
【性味歸經】性寒,味甘。歸肺經。
【功效與作用】瀉肺平喘,利水消腫。屬利水滲濕葯下屬分類的利水消腫葯。
【臨床應用】用量6~12克,水煎服,或入丸散。用治肺熱喘咳,水腫脹滿尿少,面目肌膚浮腫。
【葯理研究】具有利尿作用;降低血壓,能抑制離體蛙心心肌收縮力和頻率。興奮平滑肌,對神經系統有抑製作用,具有一定的抑菌作用。
【化學成分】主含黃酮類化合物、桑色呋喃、傘形花內酯,東莨菪素、環桑素、環桑色烯、環桑根皮素、桑黃酮、桑根皮素、桑色烯、桑素等成分。
【使用禁忌】肺寒無火及風寒咳嗽禁服。
【配伍葯方】①治石癰堅如石,不作膿者:桑根白皮,陰干搗末,烊膠,以酒和敷腫。(《千金要方》)
②治蜈蚣、蜘蛛毒:桑白皮搗汁敷,立效。(《衛生易簡方》)
③治咳嗽甚者,或有吐血殷鮮:桑根白皮1斤(米泔浸三宿,凈刮上黃皮,銼細),入糯米120克(焙乾)。一處搗為末。每服米飲調下30克。(《經驗方》)
④治血脈虛極,發鬢不得潤澤:桑根白皮(銼)1斤,柏葉適量。上以水三斗淹浸,煮五、六沸。沐頭,數數為之,發即潤澤。(《聖惠方》)
1、桑白皮的營養價值
桑白皮是一種葯材,一般是不具有治療疾病的功效,桑白皮的營養功效有很多,能夠保護肝臟,護肝,降低血壓,止血的效果,火氣重的人也是能夠服用的,清火的效果特別明顯,桑白皮是一種飲品,不適保健品,所以是不能用來治療疾病的,感冒最好是吃葯治療,才不會導致病情加重,桑白皮是可以提高抵抗力,日常沒事的時候,可以泡水來喝,不會影響功效的。
2、桑白皮的'功效與作用
1、去水腫和咳嗽用桑白皮湯:准備材料15g桑白皮,用水煎半小時,之後一天內分為三次服用。
2、治療肺熱咳嗽和舌紅苔黃的情況用瀉白散:准備材料:准備10g桑白皮、10g地骨皮,6g炙甘草,9g粳米,之後把以上的及中葯材放在砂鍋中,加一些清水,煎煮1小時左右即可,每天一劑葯即可,分兩次服下。
3、去除身體水腫用五皮湯:分別准備桑白皮、生薑皮、大腹皮、茯苓、陳皮、皮各9g,將上述葯物放入砂鍋中,水煎30分鍾,取汁即成。每日1劑,分2次溫服。本品具有利水消腫的作用,主治水腫。
4、桑白皮粳米粥能夠養生:准備9g桑白皮粉,50g粳米,還需要15g白糖,這些材料加水熬成粥,每天早晚各一次吃了會更健康。
3、桑白皮的做法
1、桑皮:刷去灰屑,洗凈,潤透後切絲,曬干。
2、炒桑白皮:取桑皮片,炒至微黃、略具焦斑。
3、蜜桑皮:取桑皮絲,加煉熟蜂蜜與開水少許,拌勻,稍悶,置鍋內用文火炒至變為黃色、不粘手為度,取出,放涼。(每桑皮絲100斤,用煉熟蜂蜜30斤)
4、炙桑白皮:取桑白皮絲片,用煉蜜(桑白皮100公斤,用煉蜜25公斤,適量開水稀釋)拌勻,稍悶,以文火炒至金黃色不粘手時,取出攤涼。蜜炙後緩和寒瀉之性,增強潤肺止咳作用。
4、桑白皮的食用方法
1、桑白皮茯苓豬骨湯
食材明細:桑白皮10克茯苓20克、豬骨300克蜜棗2顆。
桑白皮茯苓豬骨湯的做法詳細步驟:
(1)桑白皮、茯苓洗凈後浸泡20分鍾,蜜棗去核
(2)豬骨洗凈斬件,放沸水中焯出泡沫撈起3、砂煲里放6碗水,煮沸後以上所有材料全部放進砂煲,大火煲沸後轉小火煲2個小時即可,喝時落鹽調味。
2、桑白皮蘆根飲
材料:桑白皮20克,蘆根10克。
做法:將桑白皮的一層表皮輕輕颳去,同蘆根共入沙鍋,加水煎熬10分鍾,加蓋悶一會兒,代茶飲用,為1日量。現代研究證明,桑白皮有利水和降壓作用,可調節新陳代謝,調治肥胖症。
5、桑白皮的食用禁忌
1、肺虛無火力、便多及風寒咳嗽忌服桑白皮。
2、續斷、桂心、麻干為之使。《本草經集注》
3、肺虛無火,因寒襲之而發咳嗽者勿服桑白皮。《本草經疏》
4、肺虛,小便利者慎用桑白皮。《得配本草》
6、桑白皮可以治療脫發嗎
桑白皮是中葯中的甘寒葯,入肺經,主要功效是瀉肺平喘,利水消腫。用於肺熱咳喘,面目浮腫,小便不利等症。桑白皮在醫學上只是一味利水葯,現代葯理研究中也沒提到能治療脫發。
桑白皮不但有非常高的食療價值,也有很高的葯用價值,人們食用桑白皮可以潤肺止咳、去水腫,還可以通利小便。桑白皮也可以作為人們廚房中的食物配料,做成很多的美食,比如桑白皮茯苓豬骨湯、桑白皮蘆根飲,集保健與營養於一身。但是桑白皮也有一定的食用禁忌,比如肺虛無火力、風寒咳嗽的人和小便通利的人是不能服用的。
7、地骨皮粥
食材
小麥麵粉100克,地骨皮30克桑白皮15克,麥門冬10克
做法
取地骨皮、桑白皮、麥冬放入沙鍋浸泡20分鍾,煎20分鍾,去渣取汁,麵粉調成糊共煮為稀粥。
健康提示:
1、清肺涼血,生津止渴。
2、適用於糖尿病、多飲、身體消瘦者。
3、地骨皮(枸杞的根皮)能清虛熱、涼血,葯理實驗證實其有解熱、降血糖、降壓等作用;桑白皮能清熱平喘、利水消腫,麥冬滋陰,相伍增效。
E. 桑白皮的功效與作用及副作用
桑白皮的功效與作用及副作用
桑白皮的功效與作用及副作用,大多數人都有聽過桑白皮這個中葯材,那麼你知道桑白皮的功效與作用及副作用是什麼嗎,下面跟著我一起來看看桑白皮的功效與作用及副作用吧。
桑白皮具有:止咳,潤肺,平喘,利水消腫等功效作用,主治肺熱喘咳、水腫脹滿、尿少、面目肌膚浮腫等症。對支氣管炎、肺炎、慢性咽喉炎、傳染性肝炎、急性腎炎及高血壓屬於肝陽上亢者有一定療效。
治療小兒流涎
用來治療小兒流涎的話可以將桑白皮加入清水一起煎煮,將葯液分為兩三次服用每天服用一次,大概服用一周左右的時間疾病就可以痊癒,而且不會像其他葯物那樣會在一年內復發。但是使用桑白皮來治療的孩子是有年齡大小的影響的,如果年齡越小的話使用的量就要越少,不然很容易出現不良症狀和負面的健康問題。
治療咳嗽吐血
桑白皮不但能能治療人類的咳嗽,還具有明顯止血作用,它對人類氣急咳嗽以及咳嗽帶血等不良症狀都有明顯治療作用,在治療的時候需要取桑白皮500克,放入米湯中浸泡三夜,取出以後刮掉上面的黃皮,然後與糯米四兩放在一起焙乾研成細末,每次取三錢直接用溫水送服就可以。
消水腫
桑白皮能瀉降肺氣,通調水道,具有利水消腫的功效。
抑制血小板聚集
桑白皮中所含酸性物質,可影響血小板內的環氧合酶,從而抑制了 TBX2的生物合成,或抑制12-HETE的生成,通過改變花生四烯酸的代謝,影響血小板的聚集。
止痛活血
止痛活血也是桑白皮的重要作用之一,平時人們出現腰腿疼痛和行動困難時,可以用桑白皮進行治療,具體用法是把桑白皮一兩和酸棗仁一兩以及薏米一兩,一起炒制,炒好以後研成粉末,每次取四次用開水沖服即可。
促進心血管系統的健康
有關實驗證明在生物的體內注射桑白皮的提取物之後,這個生物的血壓就會降下去,這個血壓的下降並不是因為兩側的迷走神經造成的,但是如果服用阿托品這種葯物的話就會抵消掉降壓的情況,而且還會擴張我們的血管,對後肢的血管有收縮的功效,子宮以及腸管會產生興奮的傳導,所以說服用桑白皮能夠有利於心血管系統,功效類似於乙醯膽鹼的作用。
瀉肺平喘
用治肺熱咳喘,常配伍地骨皮同用,如瀉白散。若水飲停肺,脹滿喘急,可配伍麻黃、葶藶子等同用;用治肺虛有熱而咳喘氣短,潮熱,盜汗,也可與人參、熟地黃等配伍為用。
利尿功效
如果將桑白皮的提取物注射到生物的體內的話就會發現這個生物接下來的六小時內排尿量增多,但是過了24小時候就會恢復增長的尿量,所以說桑白皮服用後能夠在短時間內增加生物的排尿量並且在一段時間內能夠恢復,所以能夠使人體排尿順暢。
治療糖尿病
桑白皮在臨床上還是治療糖尿病的常用葯,它能穩定血糖,也能預防糖尿病綜合症,在治療的時候,需要准備桑白皮四錢,枸把子五錢,把它們洗凈以後一起入鍋,加清水煎出葯液直接服用,每天一次就可以。
抗炎作用
桑白皮具有抗炎功能。其水提取物給大鼠口服或注射對角叉菜膠及葡聚糖所引起的腳腫脹有抑製作用。
治胃癌和食道癌
桑白皮泡水對人類的癌症有很好的治療功效,特別是人類高發的胃癌和食道癌都能在服用桑白皮泡製的水以後取得明顯好轉,桑白皮治癌症時的具體泡水是把桑白皮和米醋按一比一的比便准備好,然後沖入沸水沖泡,如果怕味道太酸也可以加入適量的葡萄糖進行調味。
美白肌膚
桑白皮外用確實能營養美白肌膚,特別是富含蛋白質?對於肌膚有非常好的效果哦。
抗菌作用
桑白皮具有抗菌作用。其煎劑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有較強的抑製作用,對傷寒桿菌及福氏痢疾桿菌也有輕度的抑製作用。
降壓作用
適量服用桑白皮是可以起到降壓的作用的。這是因為桑白皮的醇提取液5~6mg/kg,對麻醉兔、犬十二指腸給葯可使動物血壓明顯而持久的下降。而對實驗性腎性高血壓的動物20g/kg口服,亦能產生明顯的降壓作用。
鎮靜
桑白皮具有鎮靜及鎮痛的作用。其所含的石油醚、乙醚、乙酸乙酯等脂溶性溶媒的提取物給小鼠靜注,能減少小鼠的`自發活動,並有抗驚厥的作用。桑白皮水或正丁醇提取物50mg/kg以上腹腔注射小鼠,可使動物自發活動減少,觸覺及痛覺反應降低,瞳孔散大,並能輕度抑制小鼠電休克的發生。
桑白皮副作用及禁忌
1、肺虛無火、小便多、風寒咳嗽者及消化道疾患者慎用。
2、孕婦慎用。
桑白皮為桑科植物桑的乾燥根皮。別名桑根白皮、桑根皮、桑皮、白桑皮。主產於安徽、河南、浙江、江蘇、湖南等地。秋末落葉時至次春發芽前採挖根部,颳去黃棕色粗皮,縱向剖開,剝取根皮,曬干。
桑白皮的營養成分
桑白皮中含有豐富的黃酮類物質,並且還含有桑呋喃、樺皮酸、香豆素類成分、多糖類物質,還含有α-及β-香樹精、谷固醇、揮發油、鞣質等成分。
抗菌抗炎
桑白皮中含有的桑素、桑皮色烯素、環桑素、環桑皮色烯素、桑根皮素、環桑皮素、氧化二氫桑根皮素 、桑黃酮桑白皮素C、D、桑根酮A~P等黃酮類物質,具有很好的抗菌、抗炎等作用。
降血壓
桑白皮中含有的桑呋喃A、B、C、K、N、0、M、P、Q,其中桑呋喃A能抗菌、桑呋喃C能助降血壓等。
平喘
桑白皮中含有香豆素類物質包括5,7-羥基香豆素、傘形花內酯、東莨菪內酯、莨菪內酯等成分,能夠幫助抗炎、鎮痛。其中東莨菪內酯具有很好的平喘作用。
提高身體免疫力
桑白皮中含有的多糖類物質包括粘液素、桑多糖、甲殼素、殼聚糖等。其中粘液素能抗菌、桑多糖能提高身體免疫力、甲殼素能夠幫助降血壓、控制血糖等等。
禁忌
不適用於小便多、風寒咳嗽的患者。
桑白皮治脫發
1、桑白皮30克,五倍子15克,青葙子60克,水煎取汁,外洗頭 發,每日1次。本方有祛脂、烏發、護發之功效,可用於治療白發、脫發。
2、桑根白皮、生側柏葉各60克,先用3000毫升清水浸泡40分鍾,武火煮沸10分鍾,再文火煎30分鍾,去渣,放涼後外洗頭部,以沖洗為宜,適當讓葯液在頭皮停留,最後用清水沖掉。
3、將桑白皮120g煎水去渣,用煎液洗頭,每日2次,涼後可溫之再洗;同時內服四物湯加首烏、杞果、丹皮等,每日1劑,一般月余新發生出。
4、蒲公英10 g,蒼術10 g,白術10 g,茯苓10 g,制首烏15 g,女貞子15 g,旱蓮草15 g,茵陳蒿10 g,桑白皮10 g,靈芝6 g,山楂10 g,枸杞子20 g,藁本10 g,甘草6 g,大棗3枚。1劑/d,水煎分2次服。
5、桑白皮20克,陳醋100克,水2斤燒開,洗頭一日一次,連洗5天,洗後勿用清水過頭。
桑白皮是一種常用的中葯材,是桑樹的乾燥根皮,也叫作桑根白皮、桑根皮、桑皮、白桑皮。桑白皮最適合在秋季落葉時候到第二年的春季發芽之特別明顯,桑白皮是一種飲品,不適保健品,所以是不能用來治療疾病的,感冒最好是吃葯治療,才不會導致病情加重,桑白皮是可以提高抵抗力,日常沒事的時候,可以泡水來喝,不會影響功效的。
桑白皮的功效與作用
1、去水腫和咳嗽用桑白皮湯:准備材料15g桑白皮,用水煎半小時,之後一天內分為三次服用。
2、治療肺熱咳嗽和舌紅苔黃的情況用瀉白散:准備材料:准備10g桑白皮、10g地骨皮,6g炙甘草,9g粳米,之後把以上的及中葯材放在砂鍋中,加一些清水,煎煮1小時左右即可,每天一劑葯即可,分兩次服下。
3、去除身體水腫用五皮湯:分別准備桑白皮、生薑皮、大腹皮、茯苓、陳皮、皮各9g,將上述葯物放入砂鍋中,水煎30分鍾,取汁即成。每日1劑,分2次溫服。本品具有利水消腫的作用,主治水腫。
4、桑白皮粳米粥能夠養生:准備9g桑白皮粉,50g粳米,還需要15g白糖,這些材料加水熬成粥,每天早晚各一次吃了會更健康。
桑白皮的做法
1、桑皮:刷去灰屑,洗凈,潤透後切絲,曬干。
2、炒桑白皮:取桑皮片,炒至微黃、略具焦斑。
3、蜜桑皮:取桑皮絲,加煉熟蜂蜜與開水少許,拌勻,稍悶,置鍋內用文火炒至變為黃色、不粘手為度,取出,放涼。(每桑皮絲100斤,用煉熟蜂蜜30斤)
4、炙桑白皮:取桑白皮絲片,用煉蜜(桑白皮100公斤,用煉蜜25公斤,適量開水稀釋)拌勻,稍悶,以文火炒至金黃色不粘手時,取出攤涼。蜜炙後緩和寒瀉之性,增強潤肺止咳作用。
桑白皮的食用方法
1、桑白皮茯苓豬骨湯
食材明細:桑白皮10克茯苓20克、豬骨300克蜜棗2顆。
桑白皮茯苓豬骨湯的做法詳細步驟:
(1)桑白皮、茯苓洗凈後浸泡20分鍾,蜜棗去核
(2)豬骨洗凈斬件,放沸水中焯出泡沫撈起3、砂煲里放6碗水,煮沸後以上所有材料全部放進砂煲,大火煲沸後轉小火煲2個小時即可,喝時落鹽調味。
2、桑白皮蘆根飲
材料:桑白皮20克,蘆根10克。
做法:將桑白皮的一層表皮輕輕颳去,同蘆根共入沙鍋,加水煎熬10分鍾,加蓋悶一會兒,代茶飲用,為1日量。現代研究證明,桑白皮有利水和降壓作用,可調節新陳代謝,調治肥胖症。
桑白皮的食用禁忌
1、肺虛無火力、便多及風寒咳嗽忌服桑白皮。
2、續斷、桂心、麻干為之使。《本草經集注》
3、肺虛無火,因寒襲之而發咳嗽者勿服桑白皮。《本草經疏》
4、肺虛,小便利者慎用桑白皮。《得配本草》
F. 蜜桑白皮的功效與作用 蜜桑白皮的食用方法有哪些
蜜桑白皮 ,又被稱之為「白桑皮」,是一種中醫葯材,在湖南、江蘇、浙江等地均有分布。蜜桑白皮性寒,多用於治療水腫、小便不利、肺熱喘咳等疾病。蜜桑白皮雖好,但並不是人人都能食用,下面我就為您介紹下蜜桑白皮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
蜜桑白皮簡介
通常來說,蜜桑白皮的外表呈淡黃白色或者是接近白色,但也有少量的呈棕黃色或紅黃色斑點,有縱向裂紋;內表面呈現的是黃白色或灰黃色,有細縱紋;體輕,難折斷,撕裂時有白色粉塵,味甘微苦,以色白、皮厚者為佳。
蜜桑白皮的功效與作用
1、利水消腫
說到蜜桑白皮,人們想到的首要功效就是利水消腫,因此,對於患有肺熱水腫的人來說,可以適當的服用。
2、抗炎降壓
此外,用蜜桑白皮來熬制葯物,能夠起到消炎降壓的功效。
3、養膚美白
蜜桑白皮除了可以內服之外,它還可以外用,能夠起到養膚美白的功效。
4、清肺止咳
蜜桑白皮性寒,味甘微苦,人們常常用它來治療肺熱咳喘等症狀。
5、修復組織細胞
蜜桑白皮還有一個功效是容易被大家所忽視的,那就是對淡化疤痕具有一定的效果。
6、治療肺氣喘急
如果你身邊有人發生肺氣喘急的情況,不妨用蜜桑白皮與匕水煎煮,具有良好的效果。
蜜桑白皮的功效與作用
1、蜜桑白皮紫茶
材料:桔梗3克、紫菀6克、天門冬4克、桑白皮4克、杏仁3克、花茶6克。
做法:將所需材料洗凈,並放入鍋中煎煮,加入500ml的清水,便可直接服用。
功效:專治止嗽、安胎。
2、蜜桑白皮粥
材料:粳米70克、蜜桑白皮80克。
做法:將蜜桑白皮洗凈並切碎,接著用水煮,然後把渣倒掉,再放入適量的粳米一起熬煮,並加入適量的白糖,一日服用2次即可。
功效:專治小便不利、肺熱咳嗽、降血壓。
3、如神茶
材料:白茅根5克、蜜桑白皮3克、綠茶3克。
做法:用200ml的開水沖泡,10分鍾過後,即可直接飲用。
功效:專治清瀉肺熱。
編輯總結:看完以上介紹,相信大家對 蜜桑白皮 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也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如需了解更多相關資訊,請繼續關注我們網站,後續將為大家呈現更多精彩內容。
G. 桑樹皮和桑樹葉煮水喝,有哪些好處
桑樹在我國 歷史 長河中,對於古代先民以及現在我們的衣食醫葯都有著一席之位,可謂一樹都是寶啊!桑葚子可以吃,並有補腎之功;桑葉可以養蠶,蠶絲織布,供穿衣,還能葯用;桑樹皮、桑樹根都有各自的功效,治療疾病。在此為大家淺談一下桑樹皮、桑樹葉。
一、先談一下桑樹皮: 桑樹皮在中醫上又稱桑白皮。
1、看一下古代文獻對桑白皮的記載:
在《葯性本草》中指出了桑白皮具有治療咳喘肺病,又有利水道,治療水腫的作用。在《本草綱目》中可以看出桑白皮還具有瀉肺火的作用。
2、再看一下桑白皮的性味與功效:
桑白皮性甘、寒,歸肺、膀胱經,具有清肺平喘,利水消腫的功效。
3、桑白皮煮水喝有如下好處:
(1)、治療咳嗽憋喘: 桑白皮性寒能清熱,又歸肺經,故能清肺中之熱,可以用於治療肺熱咳嗽,憋喘,咳吐黃痰,咽喉干痛,面紅身熱,舌苔黃膩,脈滑數,可與黃芩、瓜蔞、川貝、梔子、知母等清熱化痰葯物合用,治療肺熱咳嗽,如《醫學統旨》清金化痰湯。
(2)、治療水腫,小便不利: 桑白皮歸肺、膀胱之經,有通調水道,利水消腫之功,可用於治療面部浮腫,全身水腫,小便不利,常與茯苓皮、冬瓜皮、大腹皮、生薑皮等合用,利水消腫,如《中藏經》無皮飲。
二、再談一下桑樹葉: 桑樹葉在中醫上叫桑葉。
1、看一下古代文獻對桑葉的記載:
以上文獻可以看出,桑葉甘寒能潤肺清肺,又能明目止渴,涼血止血的作用。
2、再看一下桑白皮的性味與功效:
桑葉辛、苦、甘、寒,歸肺、肝經,具有疏散風熱,清肺潤肺,清肝明目的功效。
3、桑葉煮水喝有如下好處:
(1)、治療感冒: 這里的感冒是風熱感冒,表現為發熱不惡寒、頭痛、 咽喉腫痛 、鼻流黃涕,咳吐黃痰,舌紅苔薄黃,脈浮數,常與菊花、薄荷、杏仁等疏散風熱之品合用,如《溫病條辨》桑菊飲。
(2)、治療乾咳無痰: 這里的乾咳就是秋燥咳嗽,屬於燥熱傷肺,引起的乾咳無痰,或吐少量痰,咽喉乾燥,口渴喜飲,舌紅苔薄黃,脈細數,常與石膏、麥冬等清熱滋陰之品合用,如《症因脈治》清燥救肺湯。 也可以治療肺熱咳嗽 ,咳吐黃痰,咽乾咽痛,頭痛身熱等症。
(3)、治療目赤腫痛,頭痛眩暈: 桑葉清肝明目,疏散風熱,可用於治療肝經風熱引起的目赤腫痛,雙目癢痛,羞明流淚。或者風熱上饒引起的眼乾眼痛,頭痛頭暈等症。
(4)、治療出血證: 桑葉甘寒,可涼血止血,用於衄血、咳血等症。
另外桑葉可以煎水洗眼,治療眼疾,桑葉蜜制可以增強潤肺止咳作用。
以上淺談桑樹皮、桑樹葉煮水喝有哪些好處,希望能幫助到朋友們!不過中醫上講,「有其病用其葯,無病不用葯」。雖然桑樹皮、桑葉都有很好的葯用與 養生 價值,但葯都有寒熱之性,無病或長用都會影響身體,切勿盲目使用。(溫馨提示:文中方葯僅供學習與交流,切勿自行抓葯,責任自負,若喜歡中醫科普與 養生 ,請關注此號,歡迎轉發幫助更多的朋友!)
桑樹皮和桑葉可以用來煮水作代茶飲,具有較好的保健作用,桑皮和桑葉都以經霜後採收的為好。桑樹皮清肝明目,用於治療肝火上炎導致的目赤腫痛、眼睛干澀、視物模糊,還能緩解眼部疲勞;桑樹皮有涼血作用,用於治療血熱導致的吐血衄血、尿血、便血、崩漏等;有潤肺止咳的功效,用於治療咳嗽、咳痰等。桑葉既能清瀉肺衛風熱,又能清瀉肝膽之火,除用於外感風熱證外,對肝熱肝風引起的頭痛頭暈、目赤、口渴、盜汗、咯血都可應用。桑樹皮和桑葉煮水喝主要的好處有三點:1、清肝明目;2、清熱涼血;3、潤肺止咳。所以眼部干澀疲勞,咳嗽咯血和口渴盜汗者可以經常喝點桑皮桑葉水。桑葉和桑皮都有清瀉的作用,所以脾虛泄瀉者不宜久服。
桑樹的利用價值極高,桑葉和桑葚葯食兩用,桑樹的其他部位幾乎都可入葯。如桑葚養血補肝,桑白皮(桑樹的乾燥根皮)瀉肺行水,治小便不利,桑枝通達四肢,桑寄生補腎安胎,均為臨床所常用。
處方葯,不能盲用。
真的不知道桑樹渾身都是寶,老爸撿回來一棵大葉桑樹,種在院子里了,有人說家裡載桑樹不好,我就給他砍掉了,然後擂了好多的桑葉,回家洗干凈了,晾幹了放袋子裡面,喝水的時候就放上幾片葉子,真沒有想到桑樹葉這么好,有時候帶到班上給同事們喝,她們都說我很會 養生 哦,說的我心裡美滋滋的。
清火利濕,化痰止咳,活血化瘀,平喘利尿消腫等。
H. 桑皮有什麼功效
桑皮是一種味甘、辛、寒的中葯,具有清肺平喘、利尿消腫的功效,對咳嗽、肺熱哮喘、排尿不暢水腫、口乾、真菌感染引起的腳氣有很好的療效。但是,由於桑皮性寒,建議女性在月經期間或者是懷孕期間最好不要服用,以免引起腹痛或影響胎兒的正常發育,另外過多食用很可能造成腸胃不適。桑皮能清肺平喘,利尿消腫,用於水腫,如風水、皮膚水等,而且對於全身水腫、面部皮膚水腫、飽脹、呼吸困難和排尿困難的患者,與其他葯物一起合用,可用於治療肺熱、哮喘、咳嗽等,所以說桑皮有很高的葯用價值。
I. 桑樹皮的作用
桑葉:桑樹的葉,以經霜後採收的為佳,稱霜桑葉或冬桑葉。其性味苦甘而寒,入肺肝經,有疏風清熱,涼血止血,清肝明目,潤肺止咳之功。常用於治療風熱感冒、肺熱咳嗽、肝陽頭痛眩暈、目赤昏花、血熱出血及盜汗等證。現代還用於治療下肢象皮腫。可內服、外用,也曾被製成注射液。此外,把鮮桑葉摘破葉脈後取其滲出的白色液汁,葯名叫桑葉汁,味苦性微寒,功擅解毒清熱止血,主治癰癤、癭瘤、外傷出血及蜈蚣咬傷等。桑葉的蒸餾液還可用於治療目疾。
桑枝:桑樹的嫩枝,春末夏初採收。其性味苦平,偏入肝經,功擅祛風濕,通經絡,利關節,行水氣。多用於治療風濕痹痛、四肢拘攣、水腫、身癢等證,尤擅療上肢痹痛。可煎湯或熬膏內服,亦可煎水外洗。此外,把桑樹的枝條燒灼後,可瀝出汁液,名桑瀝,《本草綱目》等書載其能治療「大風瘡疥」、破傷風、小兒身面爛瘡等證。
桑根:冬季採挖桑根,除去其栓皮作葯用。性味甘寒,入肺脾經,有瀉肺平喘,行水消腫之功。常用於治療肺熱咳喘、痰多、水腫、腳氣、小便不利等證。多入煎劑、散劑,也搗汁或煎水外用。桑根帶皮用亦可入葯,書載其味微苦性平,能治療驚癇、筋骨痛、高血壓、目赤、鵝口瘡、崩漏等。此外,全株桑樹皮中的白色汁液叫桑皮汁,可治小兒口瘡和外傷出血。
桑葚:為桑樹結的果穗,夏季採收。性味甘寒,歸心肝腎經,有補肝益腎,滋陰補血,生津潤腸,熄風之功。常用於治療陰虧血虛之眩暈、目暗、耳鳴、失眠、須發早白及津傷口渴、腸燥便秘等。煎湯、熬膏、生啖、浸酒、外洗用均可。
桑木:桑樹的木材入葯有三用,一是木材所燒成的灰,叫桑柴灰,可治療水腫、金瘡出血、目赤腫痛等。二是桑柴灰加水制汁,經過濾、蒸發後所得的結晶狀物,名桑霜,可治療噎食積塊及癰疽疔毒。三是老桑樹木材上的結節,名桑癭,古人認為能祛風除濕,療風濕痹痛、老年鶴膝風等。可惜現在臨床對桑木已鮮用。
桑樹寄生物:寄生於桑樹上的木耳,古葯書稱桑耳,性味甘平,能治療腸風、痔瘡出血、衄血及婦人崩漏、帶下、心腹痛等。此外,目前臨床通用的桑寄生為桑寄生科多種植物的枝葉,但古人認為寄生於桑樹者為佳,其性味苦平入肝腎經,擅祛風濕,補肝腎,強筋骨,養血安胎。用於治療風濕痹痛、腰膝酸痛及婦人崩漏帶下、胎動不安等證桑樹為桑科落葉喬木,全國各地均有栽培,尤以江浙一帶居多,且歷史悠久。桑樹的葉、果、木材、枝條等可以用來飼蠶、食用、釀酒、編筐、造紙和製作各種器具,同時其葉、根、皮、嫩枝、果穗、木材、寄生物等還是防治疾病的良葯。
桑葉:桑樹的葉,以經霜後採收的為佳,稱霜桑葉或冬桑葉。其性味苦甘而寒,入肺肝經,有疏風清熱,涼血止血,清肝明目,潤肺止咳之功。常用於治療風熱感冒、肺熱咳嗽、肝陽頭痛眩暈、目赤昏花、血熱出血及盜汗等證。現代還用於治療下肢象皮腫。可內服、外用,也曾被製成注射液。此外,把鮮桑葉摘破葉脈後取其滲出的白色液汁,葯名叫桑葉汁,味苦性微寒,功擅解毒清熱止血,主治癰癤、癭瘤、外傷出血及蜈蚣咬傷等。桑葉的蒸餾液還可用於治療目疾。
桑枝:桑樹的嫩枝,春末夏初採收。其性味苦平,偏入肝經,功擅祛風濕,通經絡,利關節,行水氣。多用於治療風濕痹痛、四肢拘攣、水腫、身癢等證,尤擅療上肢痹痛。可煎湯或熬膏內服,亦可煎水外洗。此外,把桑樹的枝條燒灼後,可瀝出汁液,名桑瀝,《本草綱目》等書載其能治療「大風瘡疥」、破傷風、小兒身面爛瘡等證。
桑根:冬季採挖桑根,除去其栓皮作葯用。性味甘寒,入肺脾經,有瀉肺平喘,行水消腫之功。常用於治療肺熱咳喘、痰多、水腫、腳氣、小便不利等證。多入煎劑、散劑,也搗汁或煎水外用。桑根帶皮用亦可入葯,書載其味微苦性平,能治療驚癇、筋骨痛、高血壓、目赤、鵝口瘡、崩漏等。此外,全株桑樹皮中的白色汁液叫桑皮汁,可治小兒口瘡和外傷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