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測密度的方法是什麼
1、 稱量法:
器材:天平、量筒、水、金屬塊、細繩
步驟:1)、用天平稱出金屬塊的質量;
2)、往量筒中注入適量水,讀出體積為V1,
3)、用細繩系住金屬塊放入量筒中,浸沒,讀出體積為V2。
計算表達式:ρ=m/(V2-V1)
2、 比重杯法:
器材:燒杯、水、金屬塊、天平、
步驟:1)、往燒杯裝滿水,放在天平上稱出質量為 m1;
2)、將屬塊輕輕放入水中,溢出部分水,再將燒杯放在天平上稱出質量為m2;
3)、將金屬塊取出,把燒杯放在天平上稱出燒杯和剩下水的質量m3。
計算表達式:ρ=ρ水(m2-m3)/(m1-m3)
3、 阿基米德定律法:
器材:彈簧秤、金屬塊、水、細繩
步驟:1)、用細繩系住金屬塊,用彈簧秤稱出金屬塊的重力G;
2)、將金屬塊完全浸入水中,用彈簧秤稱出金屬塊在水中的視重G/;
計算表達式:ρ=Gρ水/(G-G/)
密度的應用:
一、科學上
1、鑒別組成物體的材料。
密度是物質的特性之一,每種物質都有一定的密度,不同物質的密度一般是不同。因此我們可以利用密度來鑒別物質。其辦法是是測定待測物質的密度,把測得的密度和密度表中各種物質的密度進行比較,就可以鑒別物體是什麼物質做成的。
2、計算物體中所含各種物質的成分。
3、計算很難稱量的物體的質量或形狀比較復雜的物體的體積。
根據密度公式的變形式:m=Vρ或 V=m/ρ,可以計算出物體的質量和體積,特別是一些質量和體積不便直接測量的問題,如計算不規則形狀物體的體積、紀念碑的質量等。
二、農業上
對於密度是一個重要的依據。在農業上可用來判斷土壤的肥力,含腐殖質多的土壤肥沃,其密度一般為2.3×10³千克/米³。我們在選種時可根據種子在水中的沉、浮情況進行選種:飽滿健壯的種子因密度大而下沉;癟殼和其他雜草種子由於密度小而浮在水面。
在工業生產上如澱粉的生產以土豆為原料,一般來說含澱粉多的土豆密度較大,故通過測定土豆的密度可估計澱粉的產量。
三、工業上
工廠在鑄造金屬物之前,需估計熔化多少金屬,可根據模子的容積和金屬的密度算出需要的金屬量。
⑵ 測量物體密度有哪些方法
一、固體
需要的器材:待測固體、量筒、天平和砝碼、水、細線。
1、 先用天平測量出待測固體的質量,讀取數值,記錄為M;
2、 在量筒中裝入一定量的水,讀取示數 ,記錄為V1;
3、 用細線系住待測固體,將其浸沒在水中(密度小於液體密度的固體可採用針壓法或者墜物法),讀取示數,記錄為V2;
4、使用公式計算固體密度ρ,公式為ρ=M/(V2-V1).
二、液體
需要器材:待測液體、量筒、天平和砝碼、燒杯。
1、在燒杯中裝入一定量的待測液體,用天平測量出燒杯和液體質量,讀取數值,記為M1;
2、 把燒杯中的部分液體倒入量筒中,讀取量筒上的示數 ,記為V;
3、用天平測得燒杯中剩餘液體和燒杯的總質量,讀取數值,記為M2;
4、使用公式計算液體密度ρ,公式為ρ=(M1-M2)/V。
⑶ 測量密度的方法有哪些
一、 天平量筒法 方法:直接用天平測質量m,量筒測體積v。 注意點:1、固體 (1)密度大於水的固體 質量在體積前測量,避免沾水後質量偏大;放入水中要排除去氣泡,避免體積偏大。 (2)密度小於水的固體 1)按入法:用細鐵絲和大頭針將物體恰好全部按入水中,便於測體積。 2)助沉法:在量筒中先將助沉物全部浸沒水中,測出總體積V1;然後將待測物體和助沉物一起浸沒,測出總體積V2,求出待測物體體積V=V2-V1。 2、液體方法:先測出燒杯和液體的總質量m1,再倒入一部分到量筒中,測出剩餘液體和燒杯的總質量m2,求出倒入一部分到量筒中一部分液體的質量m= m1- m2;同時從量筒讀出量筒中一部分液體的體積v,求出液體的密度ρ= (m1- m2)/v。此時質量和體積相應,誤差較小。 若先測出燒杯的質量m1,再測出燒杯和液體的總質量m2,求出液體的質量m2;全部倒入量筒中測出液體的體積v,求出液體的密度ρ也可。但由於燒杯沾有液體,體積偏小,密度偏大。若先倒入量筒測出液體的體積v,然後測出燒杯的質量m1,再測出燒杯和液體的總質量m2,求出液體的質量m,又質量偏小,故密度偏小。 二、漂浮法1、漂浮的質地均勻的規則柱體 可用刻度尺量出物體的長度L1,讓物體漂浮在水中,測出物體漂浮在水中時,測出物體露出水面的長度L2,設底面積為S,根據漂浮條件和所測數據,可推出密度ρ=ρ水(L1-L2)/ L1。 若再將其放入另一種待測液體中使其漂浮,測出物體露出水面的長度L3,根據漂浮條件,可求出待測液體的密度ρ液=ρL1/(L1-L3)。 註:也可直接測出水下部分的長度。 2、不規則物體 在量筒中放入適量水,記下體積V1;將物體放於量筒中,使其漂浮,記下總體積V2;再將其放入水中,便其浸沒在水中,記下總體積V3;則可計算出密度ρ=ρ水(V2-V1)/(V3-V1)。 注意:如是下沉物,可想法使其漂浮(如橡皮泥可捏成空心碗狀)。若用柱形容器代替量筒,則可按上述步驟用刻度尺分別量出水的深度h1、h2、h3,設容器底面積為S,如上可推導求出密度ρ=ρ水(h2-h1)/(h3-h1)。 三、稱重法用彈簧測力計和水測量水中下沉物體的密度 步聚:1、用彈簧測力計測中空氣中物體的重力G, 2、將其浸沒在水中,讀出彈簧測力計的示數F, 3、計算密度為:ρ=Gρ水/(G-F)四、替代法1、固體方法1:用天平稱出物體的質量m;將燒杯中裝滿水,用天平稱出總質量m1,把物體浸沒水中後取出,稱出出剩餘水和燒杯的總質量m2,則溢出水的質量為兩者之差m1-m2,求出溢出水的體積即為物體的體積;求出物體的密度。 方法2:用天平稱出物體的質量m;將燒杯中放入適量的水,用天平稱出總質量,用線吊著物體浸沒水中(不碰容器底),稱出總質量m2,則兩者之差為排開水的體積即為物體的體積v= (m2-m1)/ ρ水,求出物體的密度ρ=mρ水/( m2-m1)。 2、液體用天平稱出空燒杯的質量m;將燒杯中裝滿水(或作好標記),用天平稱出總質量m1:將水倒干,裝入同樣多的待測液體,用天平稱出總質量m2:計算密度ρ=( m2-m) ρ水/( m1-m)。 五、U型管法(壓強平衡法) 1、U型管法:適用於與水不相容的液體
⑷ 測密度的方法有哪些(⊙_⊙)
密度的測量(1)常規法(天平量筒法)測固體密度:不溶於水(密度比水大ρ=m/v天平測質量,排水法測體積;密度比水小,按壓法、捆綁法、吊掛法、埋砂法)。溶於水;飽和溶液法、埋砂法測液體密度:ρ=m/v天平測質量,量筒測體積注意事項:天平的使用(三點調節,法碼、游碼使用法則),m、v測量次序,量筒的選擇。(2)僅有天平測固體(溢水法)m溢水=m1-m2、v溢水=(m1-m2)/ρ水、v物=v溢水=(m1-m2)/ρ水、ρ物=ρ水m物/(m1-m2)測液體的密度(等體積法)m液體=m2-m1(m2-m1)、m水=m3-m1、v液=v水=(m3-m1)/ρ水、ρ液=m液/v液=ρ水(m2-m1)/(m3-m1)(3)僅有量筒量筒只能測體積。而密度的問題是ρ=m/v,無法直接解決m的問題,間接解決的方法是漂浮法。v排=v2-v3、v排=v3-v1、g=f浮、ρ物gv物=ρ液gv排若ρ液已知,可測固體密度、ρ物=ρ液(v2-v1)/(v3-v1);若ρ物已知,可測液體密度、ρ液=ρ物(v3-v1)/(v2-v1);條件是:漂浮。(4)僅有彈簧秤m物=g/g、f浮=g-f、ρ液gv物=g-f;若ρ液已知,可測固體密度、ρ物=ρ液g/(g-f);若ρ物已知,可測液體密度、ρ液=ρ物(g-f)/g;條件:浸沒,即ρ物〉ρ液。密度測量還有很多其他方法如杠桿法、連通器法、壓強法等。
⑸ 測量密度的方法有哪些
一、 天平量筒法
方法:直接用天平測質量m,量筒測體積v。
注意點:1、固體
(1)密度大於水的固體
質量在體積前測量,避免沾水後質量偏大;放入水中要排除去氣泡,避免體積偏大。
(2)密度小於水的固體
1)按入法:用細鐵絲和大頭針將物體恰好全部按入水中,便於測體積。
2)助沉法:在量筒中先將助沉物全部浸沒水中,測出總體積V1;然後將待測物體和助沉物一起浸沒,測出總體積V2,求出待測物體體積V=V2-V1。
2、液體
方法:先測出燒杯和液體的總質量m1,再倒入一部分到量筒中,測出剩餘液體和燒杯的總質量m2,求出倒入一部分到量筒中一部分液體的質量m= m1- m2;同時從量筒讀出量筒中一部分液體的體積v,求出液體的密度ρ= (m1- m2)/v。此時質量和體積相應,誤差較小。
若先測出燒杯的質量m1,再測出燒杯和液體的總質量m2,求出液體的質量m2;全部倒入量筒中測出液體的體積v,求出液體的密度ρ也可。但由於燒杯沾有液體,體積偏小,密度偏大。若先倒入量筒測出液體的體積v,然後測出燒杯的質量m1,再測出燒杯和液體的總質量m2,求出液體的質量m,又質量偏小,故密度偏小。
二、漂浮法
1、漂浮的質地均勻的規則柱體
可用刻度尺量出物體的長度L1,讓物體漂浮在水中,測出物體漂浮在水中時,測出物體露出水面的長度L2,設底面積為S,根據漂浮條件和所測數據,可推出密度ρ=ρ水(L1-L2)/ L1。
若再將其放入另一種待測液體中使其漂浮,測出物體露出水面的長度L3,根據漂浮條件,可求出待測液體的密度ρ液=ρL1/(L1-L3)。
註:也可直接測出水下部分的長度。
2、不規則物體
在量筒中放入適量水,記下體積V1;將物體放於量筒中,使其漂浮,記下總體積V2;再將其放入水中,便其浸沒在水中,記下總體積V3;則可計算出密度ρ=ρ水(V2-V1)/(V3-V1)。
注意:如是下沉物,可想法使其漂浮(如橡皮泥可捏成空心碗狀)。若用柱形容器代替量筒,則可按上述步驟用刻度尺分別量出水的深度h1、h2、h3,設容器底面積為S,如上可推導求出密度ρ=ρ水(h2-h1)/(h3-h1)。
三、稱重法
用彈簧測力計和水測量水中下沉物體的密度
步聚:1、用彈簧測力計測中空氣中物體的重力G,
2、將其浸沒在水中,讀出彈簧測力計的示數F,
3、計算密度為:ρ=Gρ水/(G-F)
四、替代法
1、固體
方法1:用天平稱出物體的質量m;將燒杯中裝滿水,用天平稱出總質量m1,把物體浸沒水中後取出,稱出出剩餘水和燒杯的總質量m2,則溢出水的質量為兩者之差m1-m2,求出溢出水的體積即為物體的體積;求出物體的密度。
方法2:用天平稱出物體的質量m;將燒杯中放入適量的水,用天平稱出總質量,用線吊著物體浸沒水中(不碰容器底),稱出總質量m2,則兩者之差為排開水的體積即為物體的體積v= (m2-m1)/ ρ水,求出物體的密度ρ=mρ水/( m2-m1)。
2、液體
用天平稱出空燒杯的質量m;將燒杯中裝滿水(或作好標記),用天平稱出總質量m1:將水倒干,裝入同樣多的待測液體,用天平稱出總質量m2:計算密度ρ=( m2-m) ρ水/( m1-m)。
五、U型管法(壓強平衡法)
1、U型管法:適用於與水不相容的液體
在U型管法中注入一定量的注水,再注入一定量的被測液體,分別測出液體交界面到達水面和液體面的深度h1、h2,根據兩液體對交界面的壓強相等,由p 1=p2求出待測液體的密度ρ=ρ水h1/ h2。
⑹ 測密度的方法
以下是測量固體密度的方法:
稱量法。器材:天平、量筒、水、金屬塊、細繩。
步驟:
1、用天平稱出金屬塊的質量;
2、往量筒中注入適量水,讀出體積為V1;
3、用細繩系住金屬塊放入量筒中,浸沒,讀出體積為V2。
計算表達式:ρ=m/(V2-V1)。
比重杯法。器材:燒杯、水、金屬塊、天平。
步驟:
1、往燒杯裝滿水,放在天平上稱出質量為m1;
2、將屬塊輕輕放入水中,溢出部分水,再將燒杯放在天平上稱出質量為m2;
3、將金屬塊取出,把燒杯放在天平上稱出燒杯和剩下水的質量m3.。
計算表達式:ρ=ρ水(m2-m3)/(m1-m3)。
阿基米德定律法。器材:彈簧秤、金屬塊、水、細繩。
步驟:
1、用細繩系住金屬塊,用彈簧秤稱出金屬塊的重力G;
2、將金屬塊完全浸入水中,用彈簧秤稱出金屬塊在水中的視重G/;
計算表達式:ρ=Gρ水/(G-G/)。
浮力法(一)。器材:木塊、水、細針、量筒。
步驟:
1、往量筒中注入適量水,讀出體積為V1;
2、將木塊放入水中,漂浮,靜止後讀出體積V2;
3、用細針插入木塊,將木塊完全浸入水中,讀出體積為V3。
計算表達式:ρ=ρ水(V2-V1)/(V3-V1)。浮力法(二)。器材:刻度尺、圓筒杯、水、小塑料杯、小石塊。
步驟:
1、在圓筒杯內放入適量水,再將塑料杯杯口朝上輕輕放入,讓其漂浮,用刻度尺測出杯中水的高度h1;
2、將小石塊輕輕放入杯中,漂浮,用刻度尺測出水的高度h2;
3、將小石塊從杯中取出,放入水中,下沉,用刻度尺測出水的高度h3。
計算表達式:ρ=ρ水(h2-h1)/(h3-h1)。
密度計法。器材:雞蛋、密度計、水、鹽、玻璃杯。
步驟:
1、在玻璃杯中倒入適量水,將雞蛋輕輕放入,雞蛋下沉;
2、往水中逐漸加鹽,邊加邊用密度計攪拌,直至雞蛋漂浮,用密度計測出鹽水的密度即等到於雞蛋的密度。
⑺ 測量密度的方法
一、
天平量筒法
方法:直接用天平測質量m,量筒測體積v。
注意點:1、固體
(1)密度大於水的固體
質量在體積前測量,避免沾水後質量偏大;放入水中要排除去氣泡,避免體積偏大。
(2)密度小於水的固體
1)按入法:用細鐵絲和大頭針將物體恰好全部按入水中,便於測體積。
2)助沉法:在量筒中先將助沉物全部浸沒水中,測出總體積V1;然後將待測物體和助沉物一起浸沒,測出總體積V2,求出待測物體體積V=V2-V1。
2、液體
方法:先測出燒杯和液體的總質量m1,再倒入一部分到量筒中,測出剩餘液體和燒杯的總質量m2,求出倒入一部分到量筒中一部分液體的質量m=
m1-
m2;同時從量筒讀出量筒中一部分液體的體積v,求出液體的密度ρ=
(m1-
m2)/v。此時質量和體積相應,誤差較小。
若先測出燒杯的質量m1,再測出燒杯和液體的總質量m2,求出液體的質量m2;全部倒入量筒中測出液體的體積v,求出液體的密度ρ也可。但由於燒杯沾有液體,體積偏小,密度偏大。若先倒入量筒測出液體的體積v,然後測出燒杯的質量m1,再測出燒杯和液體的總質量m2,求出液體的質量m,又質量偏小,故密度偏小。
二、漂浮法
1、漂浮的質地均勻的規則柱體
可用刻度尺量出物體的長度L1,讓物體漂浮在水中,測出物體漂浮在水中時,測出物體露出水面的長度L2,設底面積為S,根據漂浮條件和所測數據,可推出密度ρ=ρ水(L1-L2)/
L1。
若再將其放入另一種待測液體中使其漂浮,測出物體露出水面的長度L3,根據漂浮條件,可求出待測液體的密度ρ液=ρL1/(L1-L3)。
註:也可直接測出水下部分的長度。
2、不規則物體
在量筒中放入適量水,記下體積V1;將物體放於量筒中,使其漂浮,記下總體積V2;再將其放入水中,便其浸沒在水中,記下總體積V3;則可計算出密度ρ=ρ水(V2-V1)/(V3-V1)。
注意:如是下沉物,可想法使其漂浮(如橡皮泥可捏成空心碗狀)。若用柱形容器代替量筒,則可按上述步驟用刻度尺分別量出水的深度h1、h2、h3,設容器底面積為S,如上可推導求出密度ρ=ρ水(h2-h1)/(h3-h1)。
三、稱重法
用彈簧測力計和水測量水中下沉物體的密度
步聚:1、用彈簧測力計測中空氣中物體的重力G,
2、將其浸沒在水中,讀出彈簧測力計的示數F,
3、計算密度為:ρ=Gρ水/(G-F)
四、替代法
1、固體
方法1:用天平稱出物體的質量m;將燒杯中裝滿水,用天平稱出總質量m1,把物體浸沒水中後取出,稱出出剩餘水和燒杯的總質量m2,則溢出水的質量為兩者之差m1-m2,求出溢出水的體積即為物體的體積;求出物體的密度。
方法2:用天平稱出物體的質量m;將燒杯中放入適量的水,用天平稱出總質量,用線吊著物體浸沒水中(不碰容器底),稱出總質量m2,則兩者之差為排開水的體積即為物體的體積v=
(m2-m1)/
ρ水,求出物體的密度ρ=mρ水/(
m2-m1)。
2、液體
用天平稱出空燒杯的質量m;將燒杯中裝滿水(或作好標記),用天平稱出總質量m1:將水倒干,裝入同樣多的待測液體,用天平稱出總質量m2:計算密度ρ=(
m2-m)
ρ水/(
m1-m)。
五、U型管法(壓強平衡法)
1、U型管法:適用於與水不相容的液體
在U型管法中注入一定量的注水,再注入一定量的被測液體,分別測出液體交界面到達水面和液體面的深度h1、h2,根據兩液體對交界面的壓強相等,由p
1=p2求出待測液體的密度ρ=ρ水h1/
h2。
⑻ 測量密度的方法有哪些
常用方法有
1.直接根據密度的定義式:p=m/V 先在天平上稱出該物體的質量 再測出該物質的體積(或算出 如果是規則圖形的話 比如正方形) 兩個的比值就是密度
2.如果是液體的密度 那麼直接用密度計測(密度計只能測液體 切記)
放射性元素法用於測一些很難測出質量 又很難求得體積的物質 但不常用於日常生活
(順便說下:4度(℃)的時候 以1cm^3的1g水的比值作為密度的最小標准 因此此時水的密度為1g/cm^3=1000kg/m^3)
⑼ 測量密度的方法有哪些
一、 測固體密度
基本原理:ρ=m/V:
1、 稱量法:
器材:天平、量筒、水、金屬塊、細繩
步驟:1)、用天平稱出金屬塊的質量;
2)、往量筒中注入適量水,讀出體積為V1,
3)、用細繩系住金屬塊放入量筒中,浸沒,讀出體積為V2。
計算表達式:ρ=m/(V2-V1)
2、 比重杯法:
器材:燒杯、水、金屬塊、天平、
步驟:1)、往燒杯裝滿水,放在天平上稱出質量為 m1;
2)、將屬塊輕輕放入水中,溢出部分水,再將燒杯放在天平上稱出質量為m2;
3)、將金屬塊取出,把燒杯放在天平上稱出燒杯和剩下水的質量m3。
計算表達式:ρ=ρ水(m2-m3)/(m1-m3)
3、 阿基米德定律法:
器材:彈簧秤、金屬塊、水、細繩
步驟:1)、用細繩系住金屬塊,用彈簧秤稱出金屬塊的重力G;
2)、將金屬塊完全浸入水中,用彈簧秤稱出金屬塊在水中的視重G/;
計算表達式:ρ=Gρ水/(G-G/)
4、 浮力法(一):
器材:木塊、水、細針、量筒
步驟:1)、往量筒中注入適量水,讀出體積為V1;
2)、將木塊放入水中,漂浮,靜止後讀出體積 V2;
3)、用細針插入木塊,將木塊完全浸入水中,讀出體積為V3。
計算表達式:ρ=ρ水(V2-V1)/(V3-V1)
5、 浮力法(二):
器材:刻度尺、圓筒杯、水、小塑料杯、小石塊
步驟:1)、在圓筒杯內放入適量水,再將塑料杯杯口朝上輕輕放入,讓其漂浮,用刻度尺
測出杯中水的高度h1;
2)、將小石塊輕輕放入杯中,漂浮,用刻度尺測出水的高度h2;
3)、將小石塊從杯中取出,放入水中,下沉,用刻度尺測出水的高度h3.
計算表達式:ρ=ρ水(h2-h1)/(h3-h1)
6、 密度計法:
器材:雞蛋、密度計、水、鹽、玻璃杯
步驟:1)、在玻璃杯中倒入適量水,將雞蛋輕輕放入,雞蛋下沉;
2)、往水中逐漸加鹽,邊加邊用密度計攪拌,直至雞蛋漂浮,用密度計測出鹽水的
密度即等到於雞蛋的密度;
二、 液體的密度:
1、 稱量法:
器材:燒杯、量筒 、天平、待測液體
步驟:1)、用天平稱出燒杯的質量M1;
2)、將待測液體倒入 燒杯中,測出總質量M2;
3)、將燒杯中的液體倒入量筒中,測出體積V。
計算表達:ρ=(M2-M1)/V
2、 比重杯法
器材:燒杯、水、待液體、天平
步驟:1)、用天平稱出燒的質量M1;
2)、往燒杯內倒滿水,稱出總質量M2;
3)、倒去燒杯中的水,往燒杯中倒滿待測液體,稱出總質量M3。
計算表達:ρ=ρ水(M3-M1)/(M2-M1)
3、 阿基米德定律法:
器材:彈簧秤、水、待測液體、小石塊、細繩子
步驟:1)、用細繩系住小石塊,用彈簧秤稱出小石塊的重力G;
2)、將小塊浸沒入水中,用彈簧秤稱出小石的視重G/;
3)、將小塊浸沒入待測液體中,用彈簧秤稱出小石塊的視重G//。
計算表達:ρ=ρ水(G-G//)/(G-G/)
4、 U形管法:
器材:U形管、水、待測液體、刻度尺
步驟:1)、將適量水倒入U形管中;
2)、將待測液體從U形管的一個管口沿壁緩慢注入。
3)、用刻度尺測出管中水的高度h1,待測液體的高度h2.(如圖)
計算表達:ρ=ρ水h1/h2
(注意:用此種方法的條件是:待測液體不溶於水,待測液體的密度小於水的密度)
5、 密度計法:
器材:密度計、待測液體
方法:將密度計放入待測液體中,直接讀出密度
6、 用比重瓶測液體密度的方法
在細頸上有一環形記號的小玻璃叫比重瓶。
1.先用天平稱量出空瓶的質量m0。
2.在瓶內盛上水面到環形記號的純水,再稱出總質量m1,則純水質量為m1一m0
3.倒出水,換上要測密度的液體(例如煤油、酒精),使液面仍在環形記號。再稱出總質量m2,則被測液體質量為m2-m0。
4.因被測液體與水的體積相等。
故被測液體的密度=
由於水的密度為1(克/厘米3),液體的密度=
⑽ 測定物質密度的方法有哪些
(1)常規法(天平量筒法)
測固體密度:不溶於水(密度比水大ρ=m/v天平測質量,排水法測體積;密度比水小,按壓法、捆綁法、吊掛法、埋砂法)。
溶於水;飽和溶液法、埋砂法
測液體密度:ρ=m/v天平測質量,量筒測體積
注意事項:天平的使用(三點調節,法碼、游碼使用法則),m、v測量次序,量筒的選擇。
(2)僅有天平測固體(溢水法)
m溢水=m1-m2、v溢水=(m1-m2)/ρ水、v物=v溢水=(m1-m2)/ρ水、ρ物=ρ水m物/(m1-m2)
測液體的密度(等體積法)
m液體=m2-m1(m2-m1)、m水=m3-m1、v液=v水=(m3-m1)/ρ水、ρ液=m液/v液=ρ水(m2-m1)/(m3-m1)
(3)僅有量筒
量筒只能測體積。而密度的問題是ρ=m/v,無法直接解決m的問題,間接解決的方法是漂浮法。
V排=V2-V3、V排=V3-V1、G=F浮、ρ物gv物=ρ液gv排
若ρ液已知,可測固體密度、ρ物=ρ液(V2-V1)/(V3-V1);
若ρ物已知,可測液體密度、ρ液=ρ物(V3-V1)/(V2-V1);
條件是:漂浮。
(4)僅有彈簧秤
m物=G/g、F浮=G-F、ρ液gv物=G-F;
若ρ液已知,可測固體密度、ρ物=ρ液G/(G-F);
若ρ物已知,可測液體密度、ρ液=ρ物(G-F)/G;
條件:浸沒,即ρ物〉ρ液。
密度測量還有很多其他方法如杠桿法、連通器法、壓強法等。
根據密度的定義:密度=物體的質量/物體的體積
直接測量法,測體積和質量
間接測量法,測和已知密度物質的關系密度的測量
利用測量流體壓力用壓差法測量密度:
利用放射性鎘109測量流體的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