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使用方法 > 醫葯顆粒劑的食用方法

醫葯顆粒劑的食用方法

發布時間:2022-09-20 13:03:38

『壹』 葯物顆粒怎麼

顆粒劑不要直接吃,要兌水吃,而且要等完全溶解了再吃,如果是混懸劑的,因為難溶或不溶,可以兌水後攪勻服下。這樣會有利於葯效的發揮。西葯顆粒劑要溫水沖,中葯的顆粒劑好多都需要開水沖服。

『貳』 請問像999感冒靈等等這樣的顆粒狀葯品可以不用開水沖服而直接用口服嗎

容易刺激呼吸道及消化道,不易下咽,所以不主張直接用口服,有些散劑也是如此,具體還得看葯性
像999感冒靈這樣的中葯顆粒劑,又名沖劑。是以葯物的細粉或提取物與適宜的輔料所製成。沖入開水後,即成為可溶性或混懸性溶液,便於攜帶和服用。常用顆粒劑有感冒清熱顆粒、板藍根顆粒等。由於各種顆粒劑所含的成分不同,服用時也應有所區別。
對於含揮發性成分較多的顆粒劑,因高溫易引發使葯物的揮發性成分的分解或散失,故宜用溫開水沖服為好,如含芳香揮發油較多的金銀花、魚腥草、荊芥、紫蘇、藿香、薄荷、菊花等葯的顆粒劑,服用時均應如此。
顆粒劑大都是可溶性葯物組成,製作時又多加入糖、糊精等矯味劑和賦形劑,故服用前宜以開水溶化,使其成為糖漿後服用。
根據具體病情、具體葯物正確服用,才能收到良好的葯物療效。

『叄』 中葯顆粒劑是什麼時候服用,飯前還是飯後吃

不論什麼葯,起作用的終究是化學成分,所不同的就是吸收入血的葯物濃度而已。所以建議你還是飯後半小時後服用比較科學合理。一般需要飯前服用的葯物,醫生都會特別囑咐的。

『肆』 熬葯、服葯方法及服葯反應說明|扶陽中醫

無附片葯方 :加水量約為1000毫升(2斤),大火煮開,然後小火煮40分鍾, 只煮一次 ,煎出葯量為300毫升左右,分兩次空腹熱飲。小兒酌情減量。

有特製附片葯方 :加水量約為1500毫升(3斤),大火煮開,然後小火煮80分鍾, 只煮一次 ,煎出葯量為300毫升左右,分兩次空腹熱飲。小兒酌情減量。

顆粒劑每天1貼(2包),分兩次(每次1包)空腹熱飲。

顆粒劑用 開水 150ml沖泡,攪拌均勻至顆粒全部溶解,有條件的可以用不銹鋼鍋加 開水煮 一下,加速顆粒劑更好溶解,因水溫及攪拌是否充分等因素影響,出現部分顆粒未完全溶解,屬正常現象,可以加溫水50ml將未完全溶解的部分顆粒送服口中,並不影響療效。

因顆粒劑是按現代工藝配方製作,其口感普遍不如傳統飲片口感好,介意口感的可以考慮中葯飲片,因顆粒工藝成本較高,顆粒劑價格會比飲片價格上浮5%-10%,有價格顧慮的,可以選擇中葯飲片。

傳統中葯大多是飯前服用,扶陽中醫的服葯方法特意改為與吃飯間隔一小時服葯,兩餐之間為佳,飯後次之,主要是方便。原因有以下幾點:

1、以前的中醫治急症的多,現在中醫治療慢性病多,調理的多,需要長期服葯,這就要避免因長期服葯對胃的刺激。胃一旦受受傷,就勢必會影響整個治療進展。

2、現代人的體質不如古人,胃氣不如古人,嬌嫩。尤其是年輕女性和兒童,不但嬌氣,而且不忌口,服葯後稍有腸胃不適,就會抱怨,甚至因此中斷治療,故而囑其飯後服葯。

其實服葯的最佳時間,不是飯前,也不是飯後,應該在兩餐之間服用,這個時候胃裡面的食物最少,更有利於葯物的吸收發揮作用,更能避免食物的干擾。但現代人生活節奏快,年輕人要上班,這點幾乎無法做到。

傳統中醫還有更細致的服葯時間,根據病情和十二時辰來定的,現在更無法做到了。除非一些疑難病、特殊病例,可以用古人的這種方法,一般情況下還是應以醫囑為准。

喝中葯的時間不能太晚,我們的要求是,下午的中葯最晚在7點前服用,最晚不要超過8點。喝葯晚和吃飯晚是一個道理,會影響腸胃的吸收,會影響睡眠。

如果處方裡面有補益、通利大小便的葯,喝葯晚了肯定會影響睡眠,喝葯的時間更不能太晚。應對的方法是,把下午喝葯的時間再提前,可以放到午飯後(2點左右)喝葯,最晚應該在下午4點前喝葯。

體質敏感,本來就睡眠不好、失眠的患者,就診的時候一定要提前告知醫師,醫師可以調整處方,或者加安神的葯,提前防治失眠。

本來就是治療失眠的患者,如果喝葯後還是失眠,則不是葯物的問題,因為處方肯定是安神一類的葯物。喝葯後仍然失眠,則為中葯尚未發揮作用,或者多年失眠痼疾,病重葯輕,葯物服用後對長期失衡的機體的糾偏導致一時的氣機不調,故反失眠加重。此類頑疾服葯見效需要一個過程。失眠嚴重的患者,可以結合西葯同時服用,等中葯見效之後再逐漸減量。

正在服用中葯的時候感冒發燒了怎麼辦?甚至有人問,是不是中葯喝得發燒了?年輕的媽媽帶孩子看病,會發出這樣奇怪的疑問。

喝中葯不會導致發燒,這里的發燒,是指體溫升高。即使溫熱溫補類的中葯,喝葯後可能會有全身發熱的感覺,但也不會引起體溫上升。

喝葯後發燒是一種假象,大多發生在服葯之前就有感冒的患者身上。感冒剛開始,沒有燒起來,喝葯後感冒發作,發燒表現出來了而已。這種情況也很常見,尤其在兒童身上表現得更為明顯,但千萬不要理解為孩子是喝了中葯引起發燒的,恰好趕上了而已。

一些年輕媽媽沒看過中醫,剛開始給孩子喝中葯,遇到這種情況就特別恐慌。孩子難道之前就沒有感冒發燒過嗎?很簡單的道理,這里需要特別說明一下。

遇到發燒怎麼辦呢?一般的受寒感冒發燒,熱水擦洗,或濃姜湯發汗退燒就可以了,嚴重的需要找社區醫生去看,需要自己把握。

發燒的時候能不能喝中葯?那要看開的中葯是治什麼病的了。如果中葯本來就是解表的,中葯本身就可以治感冒、退燒,也可以結合退燒葯繼續服用。如果不是解表的,只要發燒不是很嚴重,不超過38度,沒有咽喉疼痛等嚴重不適,中葯也不用停。嚴重的感冒發高燒,咽喉疼痛,劇烈咳嗽,渾身疼痛,全身症狀很明顯,那就應該暫停中葯先退燒治感冒了。

長痘痘要分析原因,首先看患者所治何病?如果患者本身就是來治痘痘的,就不能認為是吃了中葯長痘痘。因為你本來就長痘痘,醫師再傻,也不可能開葯讓你再長。痘痘本身就有此起彼伏的特點,和飲食各方面因素影響很大,隨時都可以長出來,因此不要和中葯一一對應。

長痘痘時間很長的、心理、體質、皮膚敏感的年輕女性,一般會比較多疑,過於緊張,一旦吃了葯沒有見效,還會有痘痘長出來,往往會有這種疑問。遇到這種患者,一定要解釋清楚,過於敏感、多疑,急於求成的患者,是沒法治病的。

那麼有沒有吃葯後長痘痘的呢?服用辛溫發散和溫補類的葯,吃葯後有長痘痘的。但這屬於身體的排病反應,是體內毒素往外發散,身體陽氣恢復的正常反應。

服用中葯後發癢,首先要排除是否有飲食辛辣?或者接觸了過敏源,有沒有過敏?如果沒有這些原因,大可不必緊張。這就和頭暈、咳嗽,出現類似感冒的症狀一樣,都是病邪外出、病情好轉的佳兆,這種反應也是暫時現象,等病邪排出後,自然也就消失了。

以上列舉諸多不適,其實大多是服用中葯後的正常反應而已,一般都可以自己消失。畢竟是吃葯,不是吃飯,治病總是要付出一些代價的,因此不必恐慌,也不要太嬌氣,或者因此質疑醫生的治療方案。患者治病,對待中醫中葯,不應該過於苛刻。

中醫有句話,叫做「葯不瞑眩,厥疾弗廖」。「瞑眩」指的就是頭暈。頭暈和咳嗽,是很常見的喝了葯之後的正常反應,就跟腦中風患者開始出現打噴嚏一樣,是病情開始好轉的佳兆。

 有些患者喝了葯之後咳嗽,有些還會出現類似感冒發燒的症狀,或者皮膚發癢,這都是用葯之後,身體裡面的病邪往外出走的好現象。一般經過這個階段之後,病情就會有比較明顯的好轉,直至痊癒。

 大多數人服葯之後,都會有些不適,這種不適,也都在能承受的范圍之內。只需要順其自然,仔細觀察服葯前後的身體變化,在復診時告知醫生即可。尤其是疑難病症,多年痼疾,如果喝了葯沒有任何不適,疾病反倒不一定容易好了。

喝了葯拉肚子,首先要注意喝葯方法,要喝溫熱的葯,要飯後喝葯。其次要排除飲食因素,一般能引起拉肚子的食物有:紅薯、玉米、香蕉、蘋果、梨等水果,南瓜、黃瓜、冬瓜、韭菜等蔬菜,牛奶等奶製品,肉類、甜食、蜂蜜等。

另外要看自己是來治什麼病的?治療長痘痘、肺熱咳嗽、口舌生瘡、高血壓、高血糖、便秘、閉經等有內熱、虛火、血瘀等疾病,葯裡面會有潛陽降火、下瘀血的葯,拉肚子也是正常現象。但一般剛開始拉的厲害,之後會逐漸減少,不會拉得很嚴重。如果特別嚴重的話,就需要暫停中葯,等拉肚子消失後把中葯減量,再繼續服用。遇到這種情況不必恐慌,下次復診時告知醫生,調整處方用量即可。

喝中葯一般不會導致便秘,除非處方里有溫補類的熱葯,偶爾便秘也是正常現象。喝葯後便秘,還要考慮忌口因素。有些患者喝葯之前什麼都吃,西瓜、水果、蜂蜜、冷飲等等,喝葯之後這些都停了,肯定會出現暫時便秘。出現便秘時可以多喝水,揉揉肚子,復診時告知醫生,通過調整處方都可以解決。

最後補充一點,人體常見排毒的途徑有三:皮膚、胃腸道、泌尿道。由於病者長期正邪抗爭,體內毒素停蓄日久,尤其在以上三個場所,當服葯後正氣得以鼓舞,人體驅邪能力增強,毒素從這三個途徑外排,所以最常見的服葯反應就是皮膚病、腸道病、小便異常,當然,更常見的是前兩者,病人當須知此,一旦有了排病反應,就無須驚慌了。

扁鵲「六不治」:

驕恣不論於理,一不治也;

輕身重財,二不治也;

衣食不能適,三不治也;

陰陽並臟氣不定,四不治也;

形羸不能服葯,五不治也;

信巫不信醫,六不治也。

『伍』 葯物的正確服用方法有哪些

‍‍腸溶制劑: 腸溶制劑是一種在胃液中不崩解,而在腸液中能夠崩解、吸收的一種制劑,將葯物製成腸溶制劑是為了滿足葯物性質及治療的需要。因為許多葯物在胃液酸性條件下不穩定,易分解失效或對胃黏膜有刺激性;還有的葯品只有在腸道中才能夠更好地吸收。為了充分發揮葯物的治療作用,就在這些葯物的外麵包上一層只能在鹼性腸液中溶解的物質——腸溶衣。因此,在使用蘭索拉唑腸溶片(恆坤®)、泮托拉唑鈉腸溶片(開濟®)、奧美拉唑腸溶膠囊(羅丹®)、紅黴素腸溶片等葯品時,不可將葯品掰開、嚼碎或研成粉末服用,應整粒吞服。
口服顆粒劑: 對於抗生素顆粒劑例如阿奇黴素顆粒(羅欣快宇)、頭孢羥氨苄顆粒(韋卡®)、伊曲康唑顆粒(羅宣®),只可用溫開水沖化後,立即服用,不可長時間放置,因為抗生素在高溫和水溶液中,容易分解降低療效。‍‍

『陸』 中葯顆粒劑怎麼服用,一共七個袋子,七種中葯是顆粒的袋裝的,每個袋子里的葯都是一樣的共十一袋

七個袋子是七天的葯物,每天一個袋子,將每個袋子里11個小袋(也就是11種中葯配方顆粒)拆開合在一起,用開水溶化沖服或加水煮沸溶化即可服用

『柒』 葯物是顆粒是開水沖服能直接把葯放在開水裡直接喝嗎

葯物顆粒劑,使用開水沖服的,需要溶解後服用。如直接放在水裡不融化,可能會影響吸收的。合理用葯。

『捌』 請問像999感冒靈等等這樣的顆粒狀葯品可以不用開水沖服而直接用口服嗎

容易刺激呼吸道及消化道,不易下咽,所以不主張直接用口服,有些散劑也是如此,具體還得看葯性像999感冒靈這樣的中葯顆粒劑,又名沖劑。是以葯物的細粉或提取物與適宜的輔料所製成。沖入開水後,即成為可溶性或混懸性溶液,便於攜帶和服用。常用顆粒劑有感冒清熱顆粒、板藍根顆粒等。由於各種顆粒劑所含的成分不同,服用時也應有所區別。 對於含揮發性成分較多的顆粒劑,因高溫易引發使葯物的揮發性成分的分解或散失,故宜用溫開水沖服為好,如含芳香揮發油較多的金銀花、魚腥草、荊芥、紫蘇、藿香、薄荷、菊花等葯的顆粒劑,服用時均應如此。顆粒劑大都是可溶性葯物組成,製作時又多加入糖、糊精等矯味劑和賦形劑,故服用前宜以開水溶化,使其成為糖漿後服用。根據具體病情、具體葯物正確服用,才能收到良好的葯物療效。

『玖』 吃顆粒葯不用溫水用開水沖可以嗎

建議用30。的溫水沖服,溫水容易使顆粒溶解快,即可入口一般來說省時又省力哦!

閱讀全文

與醫葯顆粒劑的食用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美縫紙的使用方法圖片 瀏覽:867
阿咖酚散的的食用方法 瀏覽:464
彎折的最佳方法 瀏覽:266
管理會計案例分析的方法 瀏覽:792
正確梳頭方法視頻 瀏覽:22
稻田捕河蟹的最佳方法 瀏覽:76
打疫苗用的什麼注射方法 瀏覽:949
水餃睡不著有什麼好的方法 瀏覽:466
鑄鐵鍋的使用方法 瀏覽:608
共同海損金額計算方法 瀏覽:885
如何鑒定飲茶方法 瀏覽:938
達克寧水腫治療方法 瀏覽:968
華為手機開關機密碼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992
想把腳洗干凈用什麼方法 瀏覽:762
石灰粉發電方法視頻 瀏覽:168
退火的常用方法有 瀏覽:22
確定物體重心的常用試驗方法有 瀏覽:840
快速緩解中暑想吐的方法 瀏覽:258
怎麼去除積雪的方法 瀏覽:65
機器人編隊控制方法研究 瀏覽:532